第二部分项目
第一节小学
一、小学简介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
限是6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门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
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
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
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
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
学”之名即由此而得。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
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
斯甚。——《国故论衡·小学概说》。
小学,即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学”,必须有“传统”二字,因
为它不是指现代的语言文字学。通常说“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
这样说是不甚合适的,因为小学的这“三门”原本是“浑然一体”的,
文字、音韵、训诂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这里这样强调一下。
二、古汉语文字学
“小学”初见于《大戴礼记·保傅篇》:“及太子少长知(女已)
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古者八岁而就外舍,学小艺焉,
履小节焉。”西周时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人分等级,当时能够接受
教育的只是贵族。关于小艺,《周礼·保氏》上说:“保氏掌谏王恶而
养国子之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
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又“乃教之六仪:一曰祀祭之容,二曰宾客
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
可见在周代教育中,小学本指学习六艺(小艺)和六仪(小节),后
来小学含义逐渐缩小,仅指六艺之一的“书”了,及专指关于语言文
字的学习。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上记载:“正月: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
入太学,学五经,不见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小学”含文字
之义始于此。可见古代“小学”是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
“小学”在古代就是古汉语文字学。一,什么是小学?即语言文
字学。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
小学。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
在汉代,分别不很显著。宋末王应麟《玉海》已分成三种:体
制.训诂.音韵。清代的《四库全书》,把小学书分为:训诂.字书.韵
书三类。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
分音韵、文字、训诂三。
“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
问古代称为“小学”。“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
《大戴札·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
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类学校要教授学童
识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段玉裁注云:“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
保氏养之,而世子亦齿焉。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有关
文字的学问因之渐被称为“小学”。称文字之学为小学始于西汉刘向、
刘歆父子,《汉书·艺文志》谓汉法,“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
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
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三、小学教育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
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
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留日学生引入中国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
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
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
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
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
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小学堂”划分为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国民政府于1915
年改初等小学堂为国民学校,“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
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六岁入学,修业四年,毕业后视具体
情况可升入高等小学校〔修业三年〕。另设预备学校,同国民学校、
高等小学校平行,“以施以初等普通教育、预备升入中学为本旨”。国
民学校分前期〔四年〕和后期〔三年〕。
1922年,国民学校仍改为初等小学校,取消预备学校。
1940年,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管、教、养、卫一体”,规定各乡
设中心国民学校(相当于中心小学),由乡长兼任乡壮丁队长和校长,
各保设国民学校(相当于村小),校长由保长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
中心小学,在各村(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近年老龄化加速,幼
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
寄宿制中心小学,使得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
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
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近年来,由于推行九年制
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不再实行考试。现在深圳市小学及初中已经
不再收取本地户籍学生的学费,只收取6元体检费。
四、唐朝书学
唐承隋制,兴科举,设书学科。
《新唐书·选举制上》载:“书学,生三十人„„学书,日纸一幅,
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学
书,《石经》限三岁,《说文》一岁,《字林》一岁。”又载书学科选举
法:“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
八为第。”可见唐代之书学实为书法、小学双修,且更重小学。新旧
唐书《艺文志》均著录王羲之文字学著作《小学章》一卷,说明王
羲之于文字学也是有研究的。
五、小学大师章太炎
许寿裳先生的《章炳麟》介绍,认为章太炎(章炳麟)“是革命
元勋,同时是国学大师”。而在国学大师方面,将他在语言文字学方
面的贡献,列于首位。鲁迅说:“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1903
年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文,猛烈抨击清皇朝的
统治,被捕入狱。
1906年6月出狱,立即被革命、青年学生们接送到日本。
他在东京一面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继续鼓吹反清革命;一面
讲学,讲的就是“小学”即语言文字学。
当时有8名中国留学生很想听课,但是因为时间冲突无法参加,
于是章太炎“特设一班”,他们每星期日上午去章太炎寓所听课,讲
授内容就是“小学”。据许寿裳说:“其《新方言》及《小学答问》
两书,都是课余写成的,即其体大思精的《文始》,初稿亦起于此时。”
可见,章太炎在革命事业上最辉煌的岁月,也即他在语言文字学研究
中最结硕果的时期。
这8名同班听讲者是: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
树人、周作人、钱家治及许寿裳。
朱希祖后成了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著有《上
古文学史》、《中国史学通论》等著作。
1911年他曾集资刻刊章太炎的《小学答问》,鲁迅出资15元,
此书1912年印成。朱宗莱(蓬仙),曾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关于他
的事迹记载很少,但他却著有《文字学形义篇》。周作人,后来成了
名作家、名教授。他著译等身,但在文字学方面似少建树。他在《我
的杂学》中说他的“杂学入门书”大致是八类,“二是小学书,即说
文尔雅方言之类”。把语言文字学的书列为第二类,可见他的重视。
他没有文字学方面的专著,却写过不少文章,很有独到见解。如《汉
字》一文中,他认为:中国“民族间自有系维存在,反不似欧洲人
之易于分裂”。“此是何物在时间空间中有如是维系之力”?“思想文
字言语礼俗”而已。他还进一步指出:“假如没有这汉字,却用任何
拼音文字去写,中国的普通国语文便无法可以读懂,势必拼写纯粹
方言,其结果即是文字言语之分裂,一方言区域将成为一小国,中国
亦即无形的分裂了。”
许寿裳,是请章太炎“特设一班”授课的发起人。他曾长期追
随蔡元培在教育部、大学院、中央研究院任职,但也在多所大学兼
职或专职授课。在他讲授的课程中,有“文字学概要”。
1941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曾作题为《近四十年来中国文字学
进步的一斑》的讲演。这些都可见他对文字学的研究和关注。他对章
太炎作为国学大师在学术上,其中包括文字学在内的贡献,说来头头
是道,切中肯綮,不愧为学识深厚的章门高足。
周树人即鲁迅,是中国20世纪的伟大文学家,其贡献是多方面
的。在鲁迅的多门成就、学问中,文字学几乎排不上号。但从《门外
文谈》中,毕竟看到了鲁迅在文字学上的渊博的学问。这篇不到13000
字的通俗化文章,无疑是一部闪耀着思想光芒的汉字发展史。
8人中的龚宝铨、钱家治,前者是章太炎的女婿,辛亥革命后曾
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后者曾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教育部任职,较
长一段时期与许寿裳、鲁迅是同事。但他俩在文字学方面有什么建树。
六、启蒙教育
“小学”最初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大戴札·保傅
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
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这类学校要教授学童识字,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
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段玉裁注云:“国子者,公卿大
夫之子弟,师氏教之,保氏养之,而世子亦齿焉。六书者,文字声音
义理之总汇也。”这种意义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
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
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
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
叫“蒙生”。
七、初小
初小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教育阶段。读完四年级合格者,
取得“初小”学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才普
遍建立初级小学。不少地区的农村学校是“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
个教室、一个班级”初级小学复式班。一名教师包揽了4个年级、所
有课程。初小教育对于扫除文盲运动有重大意义。
八、高小
高小全称为“高级小学”。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被称为“高年级”。
读完高年级合格者,取得高小学历。1949年之前,中国的高级小学
并不普遍。
九、完小
具备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的学校,称之为“完全小学”,简称“完
小”。中国实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建立农村完小,已经
成为基本标准。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学普遍是完小,所以在20世纪
60年代之后就不再作标记,而农村小学的完小仍然是教育普及程度
的标志。
十、五年制与六年制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
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
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
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
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21世纪初,一些地区又进行试验,实行小学五年制教育。如宁
波地区2006年在部分学校试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
试点。
第二节初中
一、简介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
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
二、分类概述
我国学校大体上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其中,中
学又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就是初中;高级中学就是
我们说的高中。
1.小学
小学、初中在各地叫法不同,在中国大陆叫小学、初中,在中国
的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本,韩国通常被称为国小及国中。
2.初中
初中生毕业后参加升高中的考试叫做中考。初中时,将小学的
《科学》等学科分设为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法
律规定适龄儿童应当到当地中学就读。
3.高中
高中生参加升大学的考试叫做高考。
4.“完中校”
“完中校”指一所中学同时具备初中和高中。
注:从2007年起,对包括初中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再
改学费、杂费、书费及其他一切不合理的费用。
三、学校概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
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
西学,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
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
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
的主要形式。
虽然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沿袭中国1300多年的“八股取
士”制度才真正废除,地方科举考试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
的这一根本性变革,有意无意间从思想体系上动摇了满清皇权的根
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以及血气方刚的年轻新锐随即
脱颖而出,为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是为中国学校教
育的起源。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教育
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
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
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
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四、学校分类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五、教育方式
1.独立思考
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
培养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
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
2.家庭教育
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在家庭教
育中,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也逐渐减少,不少家长也因为孩子
学习难度的增加而显得力不从心。
3.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
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家长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已经
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4.意志培养
快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并帮助其形成初中阶段相对独立的学习
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应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
养。
5.非智力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虽
然智力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非智力因素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6.其它因素
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学习的习惯、兴趣、动机、
情感、意志等。
六、初中课程
课程
英语(大纲课程)、思想政治(大纲课程)、思想品德(新课标)、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七、概述
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的自
然、科学、社会、劳动等课程将不再开设,而学生们会接触到新的课
程教育,初中新设的课程有英语(大纲课程)、思想政治(大纲课程)、
思想品德(新课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每
个年级会变更一些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思想政治,思想
品德等科目将贯穿初中三年。而地理,生物会在初一/七年级、初二/
八年级开设,物理会在初二/八年级、初三/九年级开设,化学会在初
三/九年级开设。之所以初中课程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
能力,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仍然收到小学学习思想与习惯的影响,
因此在初一并不适合开设物理,化学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
小学阶段每天有六节课,而六节课中需要学生大量动脑的时间并
不多,而进入初中,一天的课程将会增加到七节,而学生会在初中接
触到比小学复杂许多的知识,例如语文的文言文,数学的代数与几
何,英语的系统语言学习等等,这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去
学习,思考,不能像小学边听听边玩玩。在初中,一些知识老师只会
讲解一编,不会像小学一样重复好几遍。因此初中的学习课程、学
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小学比起来有一个质的飞跃!
八、各地初中
1.中国大陆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通常由小学六年级合格毕业后升
入。小学升入初中的政策由区县级教育委员会划定,主要有学区就
近入学(目前提倡的一种方式,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小升初
考试、电脑派位等政策。初级中学分重点校与普通校(部分省市区
已开始取消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而一些学校也有重点班(也称实
验班)和普通班(部分省市区已开始严令禁止区分重点班和普通
班)。这也体现出我国未来初中教育的改革方向,让在义务教育学
习的学生们享受到平等、均衡、优质的教育环境。大部分初中有
三年,即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初三/九年级,不分文科及理
科。一般情况下前二年学习新知识,而第三年主要是准备中考,之后
升入高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专科学校或职业高中。
2.中国香港
沿袭英国的中学制度,初中共有三年(中一至中三)的学制,通
常未曾分科,课程以广博为主:不少学科只会在初中教授,如音乐、
美术(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报读高中音乐、美术课程)、综合科学(高
中理科会拆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另外大部分学校都会教授
木工/金工及家政以锻炼身心(同样地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报这些科目
的高中课程);工业学校的初中课程则会减少地理、西方历史等科目,
改为教授设计与工艺、工业绘图。之后一般都会升读两年制的高中(中
四至中五),经过香港中学会考后,可升读两年制的预科,并参加香
港高级程度会考以升读大学。不过自2009年9月起,香港高中课程
会改行三年制,高中学生最终将会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现有的两
个公开考试分别会于2011及2013年举办最后一次考试后正式停办。
3.中国澳门
没有固定的学制标准,由各学校自定。一般是小学之后的首三年
的中学教育便是为初中。入网的学校享有免学费,免杂费的政府资助。
非入网学校则会由政府发放津贴。
4.中国台湾
国民中学(简称国中)(旧称“初级中学”,但因九年国民教育
的实施而改名),共三年。虽然和国小分开,但在教改以后效仿美式
学程的作法,将国中视为国小课程的延续,不再称呼国一~国三,而
改称七年级~九年级(但大多数的学校仍然维持旧制),之后可升学
至高级职业学校、高级中学、五专或军校。
5.北美
中等学校(Middleschool或Intermediateschool)是西方
国家学制中,一种范围涵盖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提供学生
两种教育阶段间的桥梁。其修业年限在不同州有不同的规定,有时可
以互通。例如在一些政府或法令规定中,“中等学校”被称为“初级
中学”(juniorhighschool),有些则代表着不同于传统的学制。
教育学上的意义虽然在部分地区中等学校等同于初级中学,但在
某些地方这种学制也发展出教育学上的特别意义。10~15岁(5~8或
9年级)的学生在学科学习、社会情感和学校组织上会面临断层,中
等学校则提供主要的引导功能,所以在教育上有其功能,而不单只是
组织或名称上的不同而已。
第三部分行业前景
第一节中国教育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规模发展迅速,企业投融资频度加大。
2010年,中国教育行业创投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8起,投资金额2743
万美元;私募股权投资案例2起,投资金额6274万美元。2010年,中
国教育培训行业共有5家公司在美国上市。截止2010年底,中国国内
教育行业各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超过92亿美元。
新东方教育集团,2011财年第二财季(2010.09-11)公司净营收
达到9570万美元,增长56.3%。第二财季内,新东方在河南新开一家
学校,又在20个城市开设了24个教学中心,2010年期间公司网点扩张
速度有所加快。
学而思教育,2011财年第三财季(2010.09-11)公司净收入同比
增长47.7%,达到2406万美元。截止2010年,公司在全国共拥有109
个教学点,其中北京分布教学点数量最多,达到80家,占到总量的
73.4%。
学大教育,2010年度公司净收入为1.541亿美元,同比增长
99.7%。截止2010年末,公司学习中心覆盖53个城市,总数增至207
个,比2009年末增加76个,比2010年上半年末增加50个。
环球天下教育,2010年公司总净营收约合5240万美元,同比增长
40.4%。截至2010年末,环球天下学习中心覆盖119个城市,总数量为
351家,同比去年增加34家;其中环球天下直接拥有和运营的学习中
心总数量为82家,占总量的23.4%。
主要从民办教育、职业教育、IT培训、外语培训和幼儿培训等
方面阐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和未来趋势。最后的
企业分析涉及新东方教育、诺亚舟教育、双威教育、弘成教育、ATA、
中网教育、正保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安博教育、环球天下、学而思
教育、学大教育等各领域内的重要公司。
第二节教育行业分析
民办教育将对我国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
教育改革已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在办学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
革、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就业
制度改革、经费筹措改革、后勤服务改革等方面都在不断吸纳、借鉴
民办学校的做法,它对公办学校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的民办教
育将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面对巨大的、多元化的教育市场和人
才市场需求,民办学校必然会充分利用其优势不失时机的得到超常发
展。2003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6.12万所,在校生总规模达
1115.97万人。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202所(不含具有学历教
育资格的133所民办高校),各类注册学生140.35万人。截至2007
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9.52万所(不含民办
培训机构2.23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583.50万人。
民办非高等教育目前需求旺盛,但未来民办小学与民办高中教育
需求变化不大。民办初中需求略有下降,但预计未来十五年将面临需
求强劲增长时期,民办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将是如何将潜在需求变成
现实的有效需求问题。民办教育行业属于发展前景较好的朝阳产业。
目前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但存在一定的进入及退出壁垒。民办教育行
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供给结构,但主要来源方式以学费及办学者
投入为主;民办教育行业未来融资需求中,民办中小学教育民间资本
进入空间不大,而民办高等教育空间广阔;未来十五年民办教育行业
对银行资金的需求量呈稳步增长态势。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
革中出现的新的办学方式,从诞生之日起便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
注。目前发展中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预
计今后仍将继续存在.其办学模式将得到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国
民办教育行业所处政策环境将继续得到完善,民办高等教育和民办职
业教育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总体上看,未来几年我国民办教育行
业将成为投资热点,整个行业将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职业培训类教育
日趋活跃。民办教育行业风险主要包括产权关系不明晰,投资合理回
报的不确定性,外部政策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与公办学校不处于同
一竞争平台上。
第三节中国教育行业前景
基础教育发展较快,学校数、在校生数及生师比较为合理,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比例得到较大提升。男女童净入学率达到99%以上,
女童入学率甚至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
合格率得到提升,小学为98.87%,初中为96.34%。生师比进一步合理
化,小学为19.17∶1,初中为17.1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2006
年达到59.8%。普通高中生师比18.13∶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
86.46%。但仍存在着以下需要改进完善的方面。
1、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但每年都有大量儿童无法完成
义务教育。
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所发展,但中等教育结构仍不合理。
3、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
校际差异。
4、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但队伍配置差异过大,教师待遇存
在着地区、城乡差异,不利于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安
心工作。
5、政府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投入总量仍显不足,且地区差异
较大。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比例为2.82%。
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但是课改
也有表面化、形式化、理想化等问题,关于课程改革的争论还在继续。
国家经过多年的一系列措施教育投入,我们既看到了成绩同时又
看到了不足,在此我们憧憬“十一五”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将得到更
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在义务教育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
于农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一是实
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
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极大地改
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快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步伐。
二是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项政策惠及了一亿五千万的农村学
生。仅免除学杂费一项,平均每个小学生家庭年减负140-180元,初
中生家庭年减负180-230元。三是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
保障范围,政府承担起义务教育的全面责任,这是教育发展史上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预计“十一五”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农村义
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资金将达2182亿元。
第二,在职业教育方面,“十一五”时期,中央将投入100亿元支
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第三,在高等教育方面,“十一五”时期,在继续实施“985”工
程和“211”工程的基础上,投入25亿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四,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
策体系。这些重大措施的实施,使教育经费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
第四节网络教育继续成为教育行业的新势
力
网络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
匮乏,实现资源的共享,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重要
的战略决策,制定专门的计划,并组织实施。网络教育成为各级各类
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也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
管理方式。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
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
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
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网络教育又称因特网在线教育,包括先进的数字化音频、视频技术,
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同步传输,方便有效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有
些人将网络教育归类于现代远程教育,称为继第一代函授教学、第二
代卫星电视广播教学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形式。还有人将之归结为所谓
第四代,但无论如何,网络教育是一种有自身特色的崭新教育形式。
互联网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建立在互联网基
础之上的中国网络教育还不到十年。尽管中国的工业化较发达国家的
工业化晚了不少年,但在网络教育上却差不多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时起
步。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现代教育方式,在全球发展十分迅速。
在中国市场网络教育广义涵盖了所有以网络及其他电子通讯手
段提供学习内容、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及实施咨询的市场领域。从细
分市场看,可分为基础教育、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培训四个市
场。基础教育起步于十年前,而学历教育则兴起于1999-2000年,肇
始于各个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市场发展迅速,
2008年市场规模达到352亿元。
从总体情况看,目前中国的网络教育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中国的信息化程度、网民对网络教育认知程度、学历教育社会的
认可度的提高,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很快。伴随企业资金募集
能力的增强和社会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网络教育市场将呈现出
“百花齐放”的态势,教育产业多元化、服务国际化和经营品牌化等
趋势将不可避免。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成为第一生产力,人们对知识的
重视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年代。此外,中国网民快速增长和对电脑操
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网络教育的支持,使中国网络教育市场有着
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第五节教育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教育培训即将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三大投资领域(教育培训、
旅游、休闲)之一,目前,我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可达数千亿元,
谁先抢占商机,谁就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
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9%,达到352亿元,
预计在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而2008年基础网络教育部
分市场规模为18.6亿无,同比增长20.8%,接下来几年,基础网络
教育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预计2012年将达到77亿元左右。
1.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最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
中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二十字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为本,改革创新
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
的一项重大方针。
“充分调查动人协和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
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
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人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
受优质教育资源。”
2.我国基础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亚洲很多国家,课外辅导班已经形成一个极大的产业。来自日本
的报告显示,24%的小学生和60%的中学生参加过辅导,大约70%的学
生在即将中学毕业时接受过辅导,1997年课外辅导全国收入约140
亿美元;2003年韩国私人辅导机构年收益达到124亿美元,约相当
于韩国国家教育预算的56%。新加坡一项调查显示,一半的小学生和
三分之一的中学生正在接受辅导。
而我国目前有近80万所中小学校,有2亿多中小学生,今后十
年累计还有2亿多适龄儿童进入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截至2009年
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
28.9%。同时,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而其中高中学生
互联网渗透率已超过一半。
此外居民储蓄第一位用途就是教育,教育项目的支出已经占到居
民收入的20%左右,教育已经成为居民的第一大支出。在儒家文化为
主的华语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这集中表现在对下一代的培养
过程中,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课外辅导市场需求居
高不下,是教育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有限,课外辅
导市场就是真空地带,面对一个货真价实的“卖方市场”。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6:4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8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