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人

更新时间:2023-01-02 16:19:3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汽车怎么挂档)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及河姆渡文化的发掘,为研究我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

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

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体现了河姆渡居民的聪明与智慧,为

研究中华民族后来历史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一、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与发掘1973年,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村民

在翻修水站的过程中发现了河姆渡遗址,该遗址占地约40000m2叠压着

四个文化层,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浙江省

博物馆的考古学家们于1973年12月前后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第一期考

古发掘,于1977年10月开展了第二期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2630m2

发现了6000多件珍贵遗物,包括木器、骨器、石器等;还发掘了27座

墓葬和28个灰坑。由于河姆渡遗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于1983年

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2年被列为河姆

渡原始生态区,于2008年6月被国家认证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

址公园。

二、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是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堆积厚度四米左右,上下

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的时代距今约七千年,是我国现已

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文化层和第四文化层保存了大

量的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和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

骨器、石器、木器等。河姆渡遗址自1973年被世人发掘,河姆渡文明

由此浮现在人们面前。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让人们对当时的文明程度无不

心生赞叹,也为中华文明的溯本正源找到了依据。经两次大规模的发掘,

出土了大量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还发现丰富的

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

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遗存。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是两个不

同维度的考古学概念,一定程度而言,河姆渡文化比河姆渡遗址的范围

更广、内涵更为深刻、时间跨度更大。河姆渡文化特指分布于长江流域

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河姆渡文化发展时期主要为公元前5000年

至公元前3300年,介于磁山文化和半坡文化之间,历时约1700年,

该时期的文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干栏式建筑文化、器物文化、图腾文化、农

耕文化、占卜文化等。

第一,建筑文化。在对河姆渡遗址的两期挖掘中均发现了大量的干

栏式建筑,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中,这种建筑面积广泛,数量众多。干

栏式建筑是指用木头或竹子等架构出房屋底架,然后再在底架上建筑出

高于地面的房子,这种房子具有防湿防潮的特点,一般就地取材,适用

于林木茂密且潮?穸嘤甑牡胤健:幽范梢胖返慕ㄖ?以大小木桩为基础,

在上面架梁铺地板构架底座,然后用木头等建构房屋梁柱,完成房屋的

主体部分,这种建筑结构和建筑方式充分适应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

暴雨的气候条件。此外在考古中还发现河姆渡建筑的梁、桩、枋、木板等

构件上面有榫头和卯口,说明当时建房时垂直相交的接点较多地采用了

榫卯技术,。当今在我国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地区仍能发现很多类似于河

姆渡遗址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建筑的主要连接方式就是用榫卯

来实现的,充分说明了河姆渡文化即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之一。

第二,器物文化和图腾。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骨器、陶器、

木器等,这些器物中既有实用性器物,也有纯观赏性器物和两性兼得的器

物,充分反映出当时的河姆渡文明程度较高的特点,呈现出了当时人们

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专家在一些器物上发现了多种多样的

线条和图案,而有一些图案画面寓意深刻,象征意义强,具有强烈的宗

教意义,反映出当时人们严谨丰富的精神生活。

第三,农耕文化。在两次考古发掘的深坑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稻谷、

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说明当时的河姆渡人

民就已有种植水稻的习惯。而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主要

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还留着残木柄和捆绑的藤条,骨

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说明当时的人们已具有相当熟练

的运用生产工具的能力,水稻种植水平已比较先进。此外,专家在第

二层中还发现了木制结构建造的浅型水井,这是目前来说发现的最早出现

水井的地方,

进一步突出了当时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河姆渡的农耕文化体现

了当时的人类文明已从单一的对自然攫取的方式转为自主生产的方式,是

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四,纺织文化。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骨针、纺轮、机刀、梭形器

等纺织工具以及编织的苇席等纺织品,表明纺织品在当时

人们的生活中已广泛出现和使用,人们对生活的审美情趣也有了进一步

的追求,表明人类文明已进一步由野蛮文明向社会文明过渡。

三、河姆渡文化的审美解读

第一,建筑的审美。河姆渡建筑采用的是干栏式木构建筑,先在地

下打好木桩,在木桩上架上木梁并铺上地板,做成比地面略高的基座,

然后架构房柱和房梁,建造人字屋顶,以樺卯技术进行连接,再用苇席或

树皮围上一圈,房屋显得古朴、野趣,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此外屋面

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这种

材料和工艺简单,但实用性和牢固性都极为可靠,是我国建筑史的一大重

要开端。

第二,器物的审美。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形状各异、大小不一

的骨器、木器、陶器、石器以及一些象牙制品等,用途广泛,制作精美,

其中有双鸟朝阳图案的碟形器、凤鸟形状的匕状器、雕刻编织纹和茧纹的

盅形器具等,技艺十分的精湛且含有一些礼制的文化因素。

第三,图腾的审美。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以鸟的

造型最为多见,各类骨器、陶器中均有出现,有双鸟头相向共体的和反向

共体的,也有单立鸟和双飞鸟等多种姿态各异的鸟图纹,反映出当时人们

对神鸟的崇拜。那时的人们认为神是存在的,而神就在天上,那时的熊、

虎等大型猛兽使人们产生极大的恐惧感,而鸟类不会伤害人,且鸟类常年

飞翔在天空中,被人们视作是神的化身,因而十分的崇拜。鸟图腾的频繁

使用,表现了这一时期人们对鸟的审美意向,对自然界的审美意向。四、

河姆渡遗址考古的重大意义

对河姆渡遗址的考古,使得以河姆渡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得以被发

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河姆渡遗址被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大了中国新

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打破了以往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单

一说法,它以大量的实物证据证明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等广袤的范围,是由两大河流域先

民共同创造的,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其次,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种植水稻的痕迹,否定了那

些声称水稻引进自东南亚、印度等地的说法,为人们树立了水稻种植是

从中国本土起源的观念,丰富了对水稻起源的研究。同时,河姆渡耕耜农

业的发展为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利于对我国

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

与此同时,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多样形态各异、花纹不同的器物及

图腾,使得我国的器物和绘画艺术史更加的发展和完善。

河姆渡居民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当今的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提

供了更多的素材,使得我国的艺术文化市场更加的多姿多彩。

再者,河姆渡精湛的建筑技艺、陶器技艺、纺织技艺等是先人留给

我们的宝贵财富,对当今的工匠技艺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河姆渡遗址作为考古的一大发现,对于一些考古爱好者来说

无疑更是一大喜事。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于1993年5月在

四明山北麓落成开放,成为了考古爱好者和旅游家们非常乐意去的一个

地点。不但使人们感受到先民们的智慧和巧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大旅游资源更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五、结语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历史,那么就会失去发展的根基;一个国家如

果没有文化,人民就会失去信仰。研究河姆渡遗址文化既是对中华民族

祖先历史根基的探索,也是对中华文明发源的探索,河姆渡先人的很多智

慧对当今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是一个求知求学的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6:1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河姆渡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