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更新时间:2023-01-02 15:59:3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troops)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编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

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旧学回顾:说明文的知识回顾

1.说明文的顺序:

2.说明文的方法有:

问题导学

1.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会读会写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三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在文中标注,或者根据文中的语言自己概括。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b.

c.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d.

e.决定物候观测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f.

g.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自学检测

1.给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注音。

2.在横线上写出加粗字的意义。

①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草木荣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年年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词填空

①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A.发育B.培育C.酝酿D.孕育)

果实的季节。

②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

多,________(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得多。

课堂学习:

1.自学展示。

2.合作探究:

A决定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B.作者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找出语句说明。

3.拓展提高:完成下列语段练习: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

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

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

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

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

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

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

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

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

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

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

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

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

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

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

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

课堂小结: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点。

当堂检测

1.《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

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

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

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A.说明拟人比喻

B.叙述拟人比喻

C.描写对偶拟人

D.抒情比喻拟人

3.给加粗字注音。

(1)萌发(2)孕育(3)销声匿迹

(4)连翘(5)载途(6)草长莺飞

解释词语

(1)翩然:(2)孕育:

(3)次第:(4)载途:

(5)周而复始:(6)销声匿迹:

语段点将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

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

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要早春三四月

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①)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

早10天。(②)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词语。

(1)差别(2)差异A()B()

2.给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连词()

A.虽然但是B.由于因此

C.可是因而D.但是所以

3.指出句中加粗词的作用。

(1)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说明的中心是

A.纬度

B.物候现象

C.纬度对物候来临的决定作用

D.我国大陆气候显著

5.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的是什么。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收集材料的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教师小结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能初步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情况指

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准备鱼鳞、弹珠;

教学过程:

一、释题

1、借助课件(人类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人类的语言引导进入理

解大自然的语言。

播放课件(人类的语言)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使用语言呢?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

自己的意思)

2、揭示课题,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强化课题。出示课件(大自然的语言),继续理解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提问:大自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表扬那些找到大自然语言的学生,并小结第一节内容。

小结:

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

大自然的语言。

二、新授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具体符号标出小节(互评互议,难读

的字音上黑板)。

2、指名读,指名评,师生互读。

学生自由朗读2、3、4节,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提问:各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习2、3、4各小节。

1)教学第二节,出示课件(蝌蚪在水中游动),帮助了解所选小节的知识。

①齐读第二节,抽个别学生读第二节。

②请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样的大自然语言,它是怎么告

诉你的?

③抽个别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④集体朗读第二节(教师指导朗读)。

2)教学第三节。

①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节。

②提问: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通过什么告诉大家的?

③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和识别鱼的年龄的,教师再拿出准备的

大小鱼鳞两片,告诉同学们,鱼的年龄是由鱼鳞片上的圆圈的多少来决定的,圆圈

越多鱼的年龄就越大。

④小结学法:什么样的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知识。

⑤齐读第三节,小结:学习了这节内容,你知道大自然告诉了我们什么,它是

怎样告诉我们的?

3)根据学法,分组自由学所剩下的小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组自学。

③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同学生学习不理解的地方。

理解三叶虫化石(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理解词语:镶嵌

三叶虫是海洋里的动物,现在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那么你理解镶嵌的意思

吗?谁愿意给大家演示、演示镶嵌的动作。(请学生用橡皮泥及弹珠表示词语镶

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理解句子: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播放课件:造山运动

④教师小结,强化学法

4)小结2-4节内容。

①通过这节课文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②齐读2-4节,请学生说说通过这三节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③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比较第二节与第四节的相同点,引导学生用书上一问

一答的形式练习说话。

三、扩展练习

1、请学生自由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查阅到的、询问到的有关的大自然语言,

及这个语言所告诉的知识。

通过三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也是用来表达自已的意思,它是可

以让人类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

前几天,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请教家长或自己阅读图书查找了一些这方面的有

关资料,你们找到了吗?愿意把你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吗?(查找

到相同的大自然语言的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互相讲一讲,请他们尽量用书上的形式

告诉大家)。

2、教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语言及其所告诉我们的知识,出示课件(教师收集

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用书上的述叙形式进行解说。强化观察和提高学生的说话

兴趣。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教师作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1、语言

2、知识

简笔画:

三叶虫化石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简笔画:

蝌蚪春天到了

简笔画:

鱼鳞两圈就是一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

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

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逻辑顺序的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方法】

圈点批注法交流合作法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

式。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

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文章以物候为说明

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发展等事理。采用

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清楚。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

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现

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

力。

【教学过程】

课件放音乐

师生问好。可以灵活变化。老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了。老师辛苦了。

同学们请坐下。老师请坐下。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歌曲中的我怎么

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

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

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辨别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3、理清说明的条理。

4、发现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口号是“我参与,我快乐。”希望同学们能从课堂学习中得

到快乐。

二)、我们来检测一下预习情况,请大家积极举手抢答。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给课文换一个平实的标题。并结合有关语句说明理由。

总结技巧:抓文章的关键语句,准确归纳。

草长莺飞,等大自然的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现象,叫做物候。看

来,文章的标题巧妙点出了说明的对象。

2、速读课文,按照提示划分文章结构,在各小题后括号内填写段落序号。

第一部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三部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学生依次回答。刚才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接下来,让我们根据问题,从课

文中提取信息,迅速抢答。看四大组同学,哪一组表现优秀。

3、速读,抢答。

注意要抓住关键语句来找答案。

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你回答的这样准确,有窍门吗,对,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方法是

⑴、准确的区分结构层次

⑵、找出关键句、词语

⑶、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⑷、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4、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判断一下文

章的说明顺序。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1、这四部分是按照“是什么---重要性---取决因素---意义”的思路展开的,

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原因和意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在第三部分中,表示这四个因素的关联词是什么?这些因素的关系是什

么?

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逻辑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三、引导赏析,自主学习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品析物候现象所揭示的

事理。今天,我们可以从说明的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来欣赏。

2、教师示范欣赏,让学生领悟欣赏的方法。

以第二段为例,从说明技巧的角度来看,这一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

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具体形象的说明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劳动人民可以据此安排农事这一事理。

从说明语言的角度来看,第一是用词的准确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如“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其中的“都”一词,

指全部,表示范围之广,说明了这些物候现象全部在内,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文章从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语、前后句词语的对应等都体现了语言的

准确性。

第二是语言的形象生动。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一句中,“传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

的情感和语言。将大自然的灵气写了出来。由此可见,在说明中恰当的运用生动的

描写,可以更具体、清晰地突出事理,起到了辅助说明的`作用。

3、自主学习探究发言

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围绕说明的技巧(说明方法)和语言两个

方面做以品析,在书上圈点标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下面让我们展开自主学习,对文章进行品读赏析。

2)、同桌交流,完善阅读笔记。

3)、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

你的阅读成果呢。请同学们注意倾听,即时补充。谁来补充或更正呢。谢谢你大胆

的发言。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集体活动,七嘴八舌说一说,你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哪些物候现象,这些物

候现象预兆了怎样的气候、天气,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给下面的科学哲理诗续

写句子,做一做仿写。

(要注意抓住各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现象,判断设计。)

(1)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发

现。

(2)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如白云轻盈飘得高高,明天

准是个晴。

(3)你看那树上的叶儿,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如叶儿纷纷飘落,出门就要

带好雨伞。

(4)仿写

你看那

这还是大自然的语言。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倾听。那么,

2、布置作业: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

妙笔去记录大自然吧!热爱生活,发现大自然的美吧,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一篇

观察日记。

板书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现象本质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物候

语言准确生动

说明方法举例子等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能说明一下你根据哪些大自然现象,来做以判断的

吗。

树叶枯黄飘落,寒风凛冽,小草干枯,阳光微弱,溪水干涸等这些冬季的现

象,

如何品读赏析?就是反复的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品味语言

的魅力,分析文章的写法。

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

用词(修饰和限制性词语、关联词语)、

语段结构、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等。

学习方式是,任选一个角度,在文中圈点批注。准备为我们的课堂交流做准

备。

请小组交流一下,选出代表来发言。

请发言的代表们先明确品读赏析的角度,说明语段序号。再来阐述你们的发现

成果。

老师也有些发现和大家交流。

1、修饰和限制性的词语。

去词法,删除这些词语好吗?谁来挑战一下。

如第5段的“左右”一词,表现了时间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语言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8段的“约”一词,表示估计,和第5段的“较”表示程度。都体现了说明

语言的准确和严谨。

2、说明方法

如第5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

性。

3、关联词语

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表现了说明的顺序是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

的逻辑顺序。

4、语段结构

如7、8、9、10段为每一段时总分的结构。

自由发现,任选角度展开品析。

5、说明的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二个部分里面段落的安排和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又

是如何体现说明的条理性的呢

说起接着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而回答了文题提出的疑问。这种顺序也

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

文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索。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

一,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逻辑顺序。

课文第1自然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描述自然现象。第2段举的三个例子,杏

花、桃花、布谷鸟,也以时间的先后为序

五、拓展应用

请你写一段说明性的话,判断一下它们适宜的说明顺序,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

方法?

A.预防近视

B.美丽的校园一角

小结: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

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

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

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总结语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说

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

顺序,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生动,是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六、课后作业。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

然吧!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现象--------本质

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逐个

板书)

描述物象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解释逻辑

竺可桢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或听歌曲《春风吻上我的脸》,提问“我凭什么知道,春天的到来呢”对,就

是春风的抚摸。春风传送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季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⑴词汇丰富,使用准确传神。

⑵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

⑶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⑷描写的运用

2、默读第三段,品析语言的特点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

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括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

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

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

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第三句中的“许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我们来齐读品析。请齐读原句,去词再读。谁来说你的发现。

不能。因为“许多”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的农谚多,但又不是全部。去掉后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

2)、本段中的“桃花开”、“燕子来”是否可以颠倒语序?试说明理由。与

前句的“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形成一一照应的关系。

我们再来两遍齐读。先读原句,再读颠倒语序的句子。揣摩品析。

小结,本段体现了说明语言普遍特色,表现在通过

3)、推移

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内涵丰富的词语说明的语言准确严谨

前后句的对应

小结。通过第一部分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风格独特,表现在

既生动优美,又准确严谨的特点。

老师示范:

“销声匿迹”一词,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秋天昆虫消失不见的景象。用词

生动。

学生自主品析,

参考答案:苏醒,孕育,销声匿迹,传语、唱歌、暗示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写出了各个季节中,物候现象的特点。杏花、桃花、布谷鸟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

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

性。

同时,飘然,簌簌等绘声绘形,描写生动形象。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归纳。这一段是生动的说明,语言生动优美。具体体现在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现象本质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物候

语言准确生动

说明方法举例子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

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

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的几篇说明文,他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

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

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生字词:

连翘()翘()尾巴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观()测

玄妙观()差()异差()遣差()劲

参差()

2.

学生集体朗读

3.根据课后练习一,快速准确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

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

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

展。

学生对于第四题,文中有些提示学生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

此外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还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

有参考价值。

4.

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说明了什么?

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至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两段,说明物候观察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至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第四部分,11、12两段,阐明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5.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物候学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

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

要意义。

通常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

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

文章四部分内容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

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

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换?这样安排有什么

好处?

明确:不能调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

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大。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地球上

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

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

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

理清晰,易于接受。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课文,体会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第一部分。

(1)与重拟第一段相比较?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出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重拟第一段: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

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

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

识过程。同时,在写法上有如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幅四季风景图,将各个季节的物候

现象描述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对物候现象产生了兴趣。文章用过后、

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表示时间的推移,灵活而不呆板。

这一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

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

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

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

垫。

(2)第2段说明了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

安排的关系。第二、三句列举了三个例子,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

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这里为什么用两句来

说明,而不用三个分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呢?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

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此外,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

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同时,前后两句的句型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

标点符号完全是为内容服务的。

(3)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

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

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这一部分介绍很引人入胜,文章不从概念出发,而先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

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2.

引导学生解题。

本文介绍的是有关物候方面的知识,但文章标题却用大自然的语言,采用这种

说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首先,这种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了,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

其次,切合读者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3.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二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其中第4段先指出活生生的生物是

观测物候的活的仪器,它虽复杂,却灵敏;又指出观测的数据对农业的作用,简便

而易掌握。第5段则用具体的植物名称、具体的数字,具体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生产

的重要性。一段说明,一个实例,就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事理。

4.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第三部分。

(1)第6段这个独句段,在行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第6段是一个设问句,单独成段,领起下文四段;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纲举目张,重点突出,眉目清晰。

(2)第7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7段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主要说明两层意思。第一层说越往北桃花开得

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这是读者很明白的自然现象,只一笔带过。第二层说物候

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读者不易明白,就举例详加说明。

(3)第8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8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先讲道理:这是离海洋远近

的关系。这一点可能会与人们所想的情况不同,因此接着连举两例来加以说明,使

人确信无疑。

(4)第9段说明了什么?怎样说明的?

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另一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先用一句话说明一般情况:植

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

越早。然后,用不过二字转折过来,详细解说逆温层这一特殊情况。文章对逆温层

出现的季节、时间、气候条件、高度、原理和现象等作了具体的解说,使读者一目

了然。

(5)第10段说明了什么?在说明方法上具有什么特点?

第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古今差异。写得简略,只用资料来说明这种

现象。

以上四个段落的起始句,写得灵活而有变化,读起来不枯燥、不呆板。分别写

了四个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按影响的大小依次排列,从主到次,条理清楚。

5.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说明了什么?是怎样结束全文的?

这一部分说明了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以表达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

更大丰收的愿望,结束全文。

第11段首先说明物候学的性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然后分别说明研

究物候学的意义:

用首先突出其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对于、确定和两个可以

利用来略说四点。最后再说对山区农业发展的意义。

第12段,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的希望。结尾又提大自然的语言,紧扣

了本文的标题。

三.

进一步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本文还十分注意段内层次的安排。有的以时间为序。如第1段按一年四季的时

序说明;第3段说到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说明。有的以空间为

序,如第8段列举两例,一例是大连与北京相比,一例是烟台与济南相比,安排也

很顺当。

又如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第一句提出观点,统领

全段。下面分两层说明。第一层(第2句)说明常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人都理

解,只用一句带过;第二层(第3-8句)说明另一种特殊情况。第一层写得也极有

条理。先用一句表示转折,领起下文。然后举例说明。举例时先解释,什么是逆温

层,后说理,再说明具体情况,这种特殊情况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所以说明详

尽。

四.

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

举例子的方法运用最普遍。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对比较抽象的道理做深入浅出的

说明,便于读者理解。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注

意根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举例的多少要根据需要。一般只需举一

例即可,也有举两例甚至更多的。如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

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比内陆地区寒冷,

举一例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偶然性,所以连举两例,足以使人信服了。

作比较也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说

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

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北京早十天。

本文还多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和形象

化。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

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教师小结本文的逻辑脉络。

文章从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顺序说明了物候──物候学──物候学的作

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

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通俗,又采用了举例子、打比

方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在兴趣盎然中懂得了科学道理。

布置作业

1.完成指导用书。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科普知识,《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设计。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2、能力目标:

A、能按要求筛选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

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

趣。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优美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

的好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来自绵延悠长的大别山下,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让我爱上了大

自然,爱上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看,芍药低垂,那是在吟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

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紫燕翩舞、落叶翻飞,那都

是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

然的语言(板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这节课,我们的学

习任务有三项内容:感知一整篇,摘一摘内容要点;选读一大段,理一理说明顺

序;赏读一小节,品一品生动语言。(课件展示)

二、第一个学习环节:感知一篇摘一摘

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老师提两点要求:(1)、一定要注

意这是一篇说明文,前面两小节描写性的语言读得美一些,后面科学性的告知语言

要平铺一些,象作解说一样。(2)、第二个要求,就是大家边读边用笔给每小节

标上序号并画出每小节的中心句。

2.字词摘录: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下面,我们要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

质上就是对信息筛选,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比如说,这篇课文老师给你筛选

出了8个词语,让我们来看一下,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6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

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

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

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

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

以便能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

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

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

读,

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

连翘——翘尾巴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耕种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

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

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

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

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

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

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

“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

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

“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

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

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

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

四季风光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见下面板书)

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

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

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

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七、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

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

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

数据意义

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上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主要

次要

空间上

时间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

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纬度因素)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差异)

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

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

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

价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

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

合实际,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

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

具文学性。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

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

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

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

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

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主要

次要

空间

I

时间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

用。

⑵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

⑴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

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明事理。

⑶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

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

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

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

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

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

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

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

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

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

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

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

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

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

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

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

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

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⑴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

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⑵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

农业生产上。

⑶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⑷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⑷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

“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

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

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

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

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

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

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

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

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

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

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

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

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业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5:59: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初一新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