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16年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精神,为促进
学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
五年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
以党的⼗⼋⼤、⼗⼋届三中、四中、全国职业教育⼯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遵循经济社会发
展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质量为核⼼,以
改⾰创新为动⼒,围绕“创新⼈才培养模式、改⾰教育教学⽅法、提升职业技能素质、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这⼀主题,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向产业办学,⾯向⼴泛就业办学,⾯向脱贫致富办
学,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构建具有地⽅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的⾼素质技术技能⼈才,使学校成为县域普及⾼中阶段教育的主阵地和技能型⼈才培养
的摇篮,成为县域劳动⼒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中⼼。
⼆、规划⽬标
(⼀)总体⽬标
进⼀步完善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联动的办学机制,⽴⾜地⽅,服务“三农”,⾯向市场,
服务社会,坚持以服务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才需求和学⽣充分就业为导
向,以全⾯提⾼教育质量和提升服务能⼒为⽬的,巩固、扩展省级⽰范中职学校创建成果,深
⼊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深化教育改⾰,促进内涵发展,提⾼⼈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与
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作⽤。
(⼆)具体⽬标
1.稳定办学规模,扩⼤服务⾯。
继续稳定招⽣数量,⼤⼒⿎励和积极引导初中毕业⽣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向往届初
中毕业⽣、未升学普通⾼中毕业⽣、返乡农民⼯、退役⼠兵等城乡劳动者开展学历教育或短期
培训;培养、提⾼劳动者职业能⼒。全⽇制在校⽣稳定在4500⼈以上,年职业培训2000⼈次以
上。
2.强化专业建设提升学校品味。
继续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
求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以护理、学前教育、汽车运⽤与维修专业为⾻⼲,其他专业为补充的专
业架构,把汽车运⽤与维修专业建成省级⽰范性特⾊专业。调整专业设置,增设客户信息服务
专业,并将该专业办成⽰范专业,到2017年,形成以护理、学前教育、汽车运⽤与维修专业为
⾻⼲,其他专业为补充的专业体系。
3.改善办学条件,提⾼办学效益。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经费和地⽅配套资⾦,扩⼤资⾦来源渠道,进⼀步加强学校基
础设施和实训设备、装备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将学校建设成⾃然环境、校园⽂化、绿化
美化浑然⼀体的⽣态化、数字化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
4.强化队伍建设,提⾼师资整体⽔平。
建设⼀⽀师德⾼尚、业务精湛、数量充⾜、结构合理的以“双师型”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教
师队伍。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体系。“双师型”教师⽐例达到70%以
上,培养市级专业带头⼈10名、省级专业带头⼈5名。进⼀步完善外聘教师遴选、管理、考核办
法,年聘专职教师20%左右;逐年引进专业教师,⾻⼲教师⽐例达到15%以上,建成⼀⽀以“双
师型”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5.提⾼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吸引⼒。
(1)创新⼈才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才培养模式,加强
学⽣⾮专业能⼒建设,全⾯实施“2+1”、“5年⼀贯制”培养、“双证书”教育和弹性学制,继续推
⾏“旺进淡出、⼯学交替”的⼈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产实践、技术推⼴、社会服务
紧密结合,加强学⽣实践能⼒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进⼀步拓宽
联合办学渠道。
(2)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进⼀步完善具有岗位特⾊的全⽇制专业课程体系和培训创业课
程体系。完成优质核⼼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完成专业课程标准及
配套技能考核标准10门;开发特⾊校本教材8本;编写优质教辅资料6册,建成5个“标准化、共
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3)推进教学⽅法与教学⼿段改⾰。按照“教、学、做”合⼀的原则,优化教学⽅法,以任
务为中⼼开展实践教学,推⾏项⽬教学、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法,建⽴健全以学⽣实习作
品为主要指标的专业课程评价⽅法。
(4)强化德育为⾸,提升学⽣综合素质。坚持“育⼈为本、德育为⾸、全⾯发展”的办学理
念,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加强德育⼯作队伍
建设,不断完善具有本校特⾊的德育⼯作模式,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法,提⾼德育⼯作的针
对性、实效性,“抓两头,带中间”,提升学⽣综合素质,促进全体学⽣得到发展;加强校园⽂化
与环境建设,营造“管理育⼈、服务育⼈、环境育⼈”的良好氛围。
(5)提升⼈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民⽣能⼒。建⽴畅通完善的就业⽹络,毕业⽣就业率
达到98%以上,对⼝就业率达到90%以上,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的⽐例达到80%以上,形成
就业跟踪服务⼯作长效机制。坚持培养培训并举,形成具有县域特⾊的培训模式。
6.深化内部体制改⾰,提升学校管理⽔平。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机制,形成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的教学管理机
制,有利于学⽣⾃主学习与发展、与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相适应的学⽣管理机制,有利于青年教
师成长、优秀教师脱颖⽽出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以及可靠的
学⽣安全⼯作机制。
7.深化“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推进合作办学制度化。紧紧依托园区,努⼒推
⾏“引⼚⼊校“、”⼚校合⼀、⼈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加强与县相关职能部门
的联系,实施好“农民⼯技能培训”、“阳光⼯程”等项⽬培训,积极开展社会短期培训,年均培训
在2000⼈次以上。进⼀步加强与上海杨浦职校、重庆⾼级技⼯学校及省内职校的交流与合作,
在招⽣与就业、教师培训、专业建设等⽅⾯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三、具体措施
(⼀)加强领导班⼦队伍建设
坚持领导班⼦学习制度和对领导班⼦的政洽理论教育,提⾼领导班⼦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理论⽔平,特别是要在管理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经验等⽅⾯达到新的⾼度。明确中等职
业教育的⽅向和任务,坚持全⾯推进素质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领导班⼦的创新意
识和创造性⼯作的能⼒。不断提⾼领导班⼦的管理能⼒和业务⽔平。转变⼯作作风,坚持和完
善领导班⼦的评议和考核制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位。通过学习和思想教育,提⾼教师的思想政治
素质,树⽴爱岗敬业精神,树⽴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才观,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觉
性和参与教育教学改⾰的积极性。
2.进⼀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中职专业课教师素质提⾼计划,创新教师
培训模式,建⽴健全师资培训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师培训,加强
教学研究,努⼒提⾼教师职业技能⽔平、专业教学能⼒。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产实践、企
业顶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制度,重点培训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的能⼒。
3.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遵循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发挥其特长,在思想、⽣活上关
⼼,学习、⼯作上⽀持;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继续发扬以⽼带新,师徒结对的好传统,
进⾏传、帮、带,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多种形式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组织学习先进的
教育教学⽅法和经验;搭建教育教学舞台,提供充分展⽰才能的场所与机会,促进他们尽快成
长。
(三)全⾯提升管理⽔平
1.继续完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作⽤和保障监督作⽤,充分发挥教代
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
2.推进⼈事制度改⾰,完善教职⼯岗位聘任制和聘⽤合同制,实⾏竞争上岗。根据教师实
绩,实⾏低职⾼聘和⾼职低聘,合理分流富余⼈员。增强激励机制,改⾰结构⼯资制度,完善
考评和奖励制度。贯彻“优质优酬”的原则,奖励政策向教育教学⼀线、向科研、向创造性⼯作和
有突出贡献的⼈员倾斜。
3.逐步建⽴并完善⽀撑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执⾏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
化、现代化。认真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办法》,建⽴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教职⼯管
理、教学管理、学⽣管理、招⽣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及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全⾯提
⾼学校管理⽔平和办学效益,提升学校⾃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能⼒。
4.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提⾼教育、
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平,逐步建成服务决策、服务战线和服务社会的中职教育
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管理现代化。
(四)关注学⽣⼈格培养
1.深⼊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作会议和相关⽂件精神,坚持育⼈为本、德育为
先,全⾯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培养合格“职业⼈”的要求,注重学⽣综合素质的提升,遵循学⽣⾝
⼼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拓展途径,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改进⽅法,提⾼德育⼯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以培养学⽣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核⼼,深⼊开展以诚信、敬
业、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为规范教育、⼼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
涯教育的整体推进,促进学⽣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德育课程改⾰,发挥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在
德育⼯作中的主导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班主任整体⼯作⽔平。实施“全员、全纳、全程”德育,全⾯
推⾏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共青团等组织的作⽤,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体、共
同参与的中职学⽣德育⼯作⽹络。加强职业⽣涯指导、就业服务⼯作,在保证毕业⽣⾼就业率
的同时,进⼀步提⾼就业质量。
3.重视校园⽂化建设,将校园⽂化与校园环境相结合,将中国传统美德和现代⼯业⽂化相
结合,将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化相结合,真正把企业⽂化融⼊校园⽂化,实现企业⽂化进校
园、企业⽂化进课堂,努⼒营造健康向上、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的校园⽂化。
(五)深化教学改⾰,提⾼教学质量
1.加强省级精品专业、学校⾻⼲专业建设⼒度,积极拓展与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
应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强适应性。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
思路和“做特、做精、做强”的要求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拓展与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
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发2—4个新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提升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
⼒。
2.继续贯彻“以全⾯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能⼒为本位”的教改思想,根
据新形势职业岗位对学⽣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设臵、课程结构、教材进⾏改⾰。完善以职业能⼒
培养为的⽬标的完整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促成各专业核⼼课程成
为省、市、校级精品课程,各专业主⼲课程成为重点建设课;教材要体现新观点、新知识、新
技术、新⼯艺、新⽅法。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进⾏专业模块教学,充分利⽤现代化教学技术⼿段,发挥学
⽣的主体作⽤并注重学⽣个性发展,提⾼教学质量。
4.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学⽣实践能⼒的培养。坚持双证制、多证制,把考取职业资格
证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纳⼊教学计划,加强对学⽣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取证的指导,⿎励
学⽣取得多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学⽣实习实训管理,巩固发展实习实训、就业基
地,形成稳定优良的实训就业基地
5.加强科教研活动。进⼀步加强与企业的应⽤技术研究和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实⽤价值的项
⽬;加⼤专业校本教研的⼒度,重点加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改⾰、校本教材开发等研
究。学校的主要领导领导班⼦要参加⼀项或⼏项科研课题。保证教科研经费的落实,对确有成
效的教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6.加强教学的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评
估、监控和督导制度,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提⾼教学信息化⽔平。
(六)加强基础能⼒建设
建成2000平⽶的汽车运⽤与维修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把这⼀专业打造成省
级⽰范专业;实施运动场地改造升级;重点完善护理、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建成其他专业
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新增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七)统筹培养培训,增强服务能⼒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制与⾮全⽇制并重,推进学校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
训双元并举的办学新格局。依托产业发展,⼤⼒开发各类技能培训项⽬,扩⼤培训规模。积极
开展新型农民、进城务⼯⼈员、农村劳动⼒转移和农村预备劳动⼒培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
农”能⼒。
(⼋)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建⽴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组,部署规划的设计、实施和调
整,保证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规划实施的过程进⾏监控,及时总结反思;建⽴以分管
领导为组长的专项⾃评⼩组,督促检查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价实际效果,检查反省⽅法措
施,修正调整规划的实施办法,主动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
不断改进提⾼;各处室、专业部、具体细化五年规划,并落实到⽇常⼯作之中;各教职⼯全员
参与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责任保障。建⽴实施规划的各层级的责任机制,规划逐项落实到各分管校长、各处室负
责⼈、各教研组和年级,明确责任⽬标、责任⼈;根据规划制定相应的年度、学期⼯作⽬标和
计划,形成较详尽的计划⽅案体系,把规划落实到位;并建⽴相应的责任考核机制,保证规划
的有效实施。
3.政府保障。通过取得政府和有关部门⽀持,为以下⽅⾯提供切实的保障。⼀是加⼤对职
业教育的⽀持⼒度,保证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是多渠道增加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
⼊,在学校基础建设、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加⼤投⼊;落实职业教育经费,加强农村职
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等。三是给予政策扶持,努⼒营造更加良好的职业教
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根据本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就业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将职
业教育发展⽬标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持
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宣传优秀技能⼈才和⾼素质
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提⾼全社会对职
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5:4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