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中学分校

更新时间:2023-01-02 15:31:5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烘干机组)

关于创新思维的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的尝试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

代初期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就是将你的想法画

出来。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__

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

在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

高层次的分枝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所

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发

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

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

创新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表现为

可以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转向另一个思路,从一个意境进入另一个意境,

多方位地试探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具有发散性和灵活性。创新思维

主要借助对事物的丰富的联想来实现,在发散性特点的基础上,人们

可以借助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联系打开思路,展开联想,通过因果联

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等形式进行创新,所以创新思维

具有联想性。创新思维还具有综合性,是指能把大量的概念、事实和

观察材料综合在一起,加以抽象总结,形成科学的结论和体系。

从中心主题出发,通过联想和发散,将头脑中的丰富的素材综

合起来,并将你的这些想法画出来,就成了一幅思维导图,它符合人

脑的自然工作方式,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使人兴趣盎然的方法。

一、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

在学习一个主题内容之前,教师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已

经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画法)就这个主题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可以比

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有深度。学习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回

过头来看他自己的思维导图,看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还没有解决。

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在什么时间解决,以什么方式,什么方法

解决?让学生通过思考将想法补充在思维导图上。例如在学习光合作

用这一主题时,学生们除了用“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谁”、“哪里”等疑问词提出问题以外,还能够联想到人和动物,

联想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问

题,如怎样让动物和人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让细菌生产粮食吗?通

过人工制造叶绿体来生产粮食可能吗?人吃进去的叶绿素是怎样被

消化的?决定叶绿体的基因能不能嫁接?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

们可以任意联想,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

二、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现在绝大部分初中学生记的课堂笔记,实质上是照抄教师的板

书。学生们在做这样的笔记时常用的是词语、句子、序列、直线、数

字、字母等,在这一过程中的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而学生用思维导

图做笔记则不同,他们应用色彩、线条、符号、图像、关键词帮助理

解和记忆,在记笔记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联想影像,并能随时考虑到“全

局”,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样有利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学

生的理解。例如对于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安全帽,

有的学生联想到砌的整齐的一段砖墙,并用简笔画将它们表示了出来;

而对于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的学生联想到了海关检察人

员,并将“海关”这个关键词写了下来。这样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左

右脑同时得到应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同时得到加强,非常有利

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用思

维导图记笔记。一种是在课堂的最后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集中完成,

一种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空白的思维导图(一个包括各级分支的思维

导图的框架图),课上一边听讲一边填上内容。这样做出的笔记,每

个学生都不同,不同的中央图,不同的布局,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生

动的图像,充分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当然,教师还要在学生笔记

内容的科学性上进行指导和矫正。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可按照一定的周期(如每周一次),组织学生运用思维导

图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游戏。如在学完初中历史“海陆大通”之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航海家的名字作为主题,进行发散思

维,不限学科,不限时空,任意联想,画一张思维导图,最后组织同

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学生选择了哥伦布作为中心词,由此联

想到的一级主题分别是西班牙、印第安人、意大利、美洲,由印第安

人想到二级主题是印第安纳,由此引发的三级主题是“步行者”和“F1”。

若用“→”表示联想关系,“、”表示并列的两个分支,则该同学的

部分思维导图可表示为:F1→莱克宁→法拉利、芬兰,法拉利→法拉

第、跑车,法拉第→电磁感应→电、磁,芬兰→沙皇、湖,湖→贝加

尔湖、青藏高原、盐;盐→溶解。仅从这个学生部分思维导图中的具

体内容来看,不仅打破了学科的束缚,也打破了书本的束缚。学生在

地理、历史、物理等多学科间产生了联想,将多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

联系一起。这些联想中有相似联想、有因果联想、但更多的是自由联

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着频繁的跳跃。这

种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发散性很有好处。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们刚开始可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将联想限定在学科内部的

较多,训练几次后,慢慢的就会在思维的广阔性上有很大的进步。

四、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综合

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表现为“思维统摄能力”,把获取的大量概

念、信息、事实、资料综合在一起,进行科学的概括,形成能够准确

反映客观真理的概念和系统。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这种综合思

维能力。例如,在学完初一生物“生物的营养”一章之后,我要求学

生以光合作用为主题,将第一册的知识进行统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学生们除了总结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外,还将前后各章的知识很

好地融合了进去。如在“叶”这个一级主题中,引发出“器官”、“叶

绿体”、“水”等二级主题,并在“器官”这个二级主题中将器官的

概念,器官的种类及作用融合进来,在“叶绿体”这个二级主题中将

细胞质的流动性、叶绿素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整合,又由光合作用的原

料之一――“水”这个二级主题,联想到根的结构和功能、水分的吸

收原理、无机盐及其作用等。此外,还有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能量”等二级主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

三级主题。这些主题分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树形结构,有利于学生形

成系统的认识,从而正确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及意义等各个方面。

人类的进步不仅要靠学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创

造新的知识。这就要求人们将已获取的知识进行组合、联系和联想,

突破思维定势,采用发散式思维,进行知识创新,而这恰恰是“思维

导图”的优势所在。另外,运用“思维导图”还能够将人类的不同智

能用一个有效的方式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扩展

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而且还能在不同智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激发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将原本不太可能联系起来的东西进行创造性

的联想。“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

(田欣欣)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5:3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