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haus(2):因时地制宜的包豪斯白院
聚落
若说我们觉得近几年活得特别艰难,也有可能是我们以前太过幸运,刚好生于平稳
安逸的时空。回望不过是百年前的1920至1950年代,便曾发生了从经济大萧条以
至二次大战的巨大动荡。
这段时期,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打破固有传统,尝试新材料和新技术,思索设计该
如何改善生活,影响了你我现在的日常。上回写过发酵于此忧患世代的包豪斯
(Bauhaus)风格以及位于德国Ulm的乌尔姆设计学院,今次来介绍一下其他相关
建筑。
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1927年,德意志工艺联盟(DeutscheWerkbund)在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举行
了一场展览,发表由一众著名建筑师操刀设计的白院聚落(WeisnhofEstate)。
展览的宣传海报以「DieWohnung(住宅)」为题,旧式客厅的照片上面,有一个
红色大交叉,下方有手写字:「wiewohnen?(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
来到2021年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位于斯图加特的白院聚落于1927年落成,是当地市政府与德意志工艺联盟为了解
决一战后房屋短缺问题,而共同策划的住宅项目,由包豪斯设计学院第三任校长
LudwigMiesvanderRohe,带领十多位欧洲建筑师参与设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
筑的宣言,现代设计发展的转折点。
这个聚落花了21周便建好,21栋建筑物共有63间住屋,虽由不同建筑师设计,
却展示了和而不同的特色。这些平房的建筑物料和时间成本相对低廉,展现包豪斯
简约实用、形随功能的优点,也是后来被定义为「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的代表建筑群,采用几何空间,强调适用而非大小。这个项目当年被宣传
为工人阶级的未来住屋雏型,但亦有指,它们实际上仍非一般工人所能负担得来的
住宅。
–Weisnhofsiedlung,Stuttgart,Germany,Aerial
Photography2004(Photographtaken2004byVeitMuellerandMartinLosberger)
为时代而设计
白院聚落约有半数房屋已于二战时被摧毁,部分如今依然有人居住,游人不能进屋
内参观,不过仍可在四周自由散步。当中由功能主义之父LeCorbusier与Pierre
Jeanneret设计的一座连栋住宅(下图),于2006年被改装成对外开放的博物馆,
并于2016年被列为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WeisnhofEstate博物馆内可以拍摄,不过馆方指引是未经许可的话,照片只能作私人用
途,不能随意发布,所以我就不放馆内照片了。
这座连栋住宅的其中一边是信息中心,讲述聚落的历史和背景。馆内其中一面墙写
道:「ausdemgeistunrerzeitfürunrezeitgestaltet–denkschriftdeutscher
werkbund1925」(为我们的时代而设计—德国联邦储备银行备忘录1925年),
点出这个建筑群的设计前提。
另一边则保留着1920年代的室内装潢,让游人可以置身其中遥想当年的居住状
况。其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房间虽小,但布局灵活,例如墙壁可以移动,方便
改变间隔,床也可以随时收纳起来,不占空间。这种因时地制宜、灵巧多变的生活
和思考方式,正好适合活在乱世的我们。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5:0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