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档案第五季

更新时间:2023-01-02 13:17:3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希望英语)

134

先秦时期历史档案的口述者

——瞽嚎职守与《国语》、《左传》的讲诵增饰

饶 恒 久

内容提要 《国语・楚语》中“史不失书,朦不失诵”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根据这个思路,我们认

为《国语》、《左传》中许多篇章是先由“瞽蠓”之类在口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增饰而后书于简帛的.从

语言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在流传过程中的加工增饰人也应该是《国语》的“作者”。

关键词 瞽喙 简帛《国语》 《左传》 口述

关于《国语》、《左传》的作者,自汉代司马迁、班固始,就显得婆娑迷离;迄今为止,仍然是

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国语・楚语》中“史不失书,噱不失诵”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根据这

个思路,我们认为《国语》、《左传》中许多篇章是先由“瞽朦”之类在口传过程中不断加工、增饰

而后书于简帛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在流传过程中的加工增饰人也应该是《国语》的“作

者”。所以,本文拟对瞽朦职守及其与《国语》、《左传》的讲诵增饰进行较系统的考论,以求对此二

书的作者问题有一个逐步清晰的认识。

、瞽朦之职守

先看“瞽”字的含义。《诗・周颂・有瞽》日:“有瞽有瞽,在周之庭。”郑笺:“瞽,噱也。”

《论语・季氏》:“孔子日……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周礼・春官・宗伯》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无

目朕谓之瞽 ”可见,“莆”乃盲人之类。其所以称为瞽,盖因其职掌而得名。《字汇・目部》:“瞽,

目无明则耳聪,使为乐师,名之日瞽,因所掌而命名也。”看来瞽之得名,适在于鼓乐,目瞽者耳

聪,长于审音和记诵,乃心理学所谓“补偿反应”者。所以,《新序・杂事第一》载:“晋平公闲居,

师旷侍坐。平公日:‘子生无目朕,甚矣,子之墨墨也。”’师旷乃春秋时著名的乐师,正是一位盲

人。

再看“朦”字的含义 《诗・大雅・灵台》:“鼍鼓逢逢,蠓瞍奏公。”《诗集传》:“有眸子而无

见日噱,无眸子日瞍。”

可见瞽、噱、瞍皆为旨人,亦可通称之为瞽者。

瞽嚎为乐官。上引《诗・周颂・有瞽》,郑笺:“瞽,噱也。以为乐官者,目无所见,于音声审

也。”《吕览》日:“尧时瞽叟拌五弦之琴,作以十五弦之瑟,命之日《大章》”。《礼记・礼运》:“卜

筮瞽侑,皆在左右。”郑玄注:“瞽,乐人也。”《周礼・春官》下属有“瞽朦”一职。汪中《述学・

补遗・瞽瞍说》:“舜之父见于《尧典》者日‘瞽’而已,《左氏传》、《孟子》、《吕氏春秋》、《韩非

子》则皆日‘瞽瞍’,此非其名,乃官也。《春官・瞽朦》有上瞽、中瞽、下瞽,《周颂》谓之噱瞍,

《周语》日:‘瞽告有协风至’,《左氏传》师旷日:‘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郑语》‘虞幕能听协

维普资讯

先秦时期历史档案的口述者 135

风,以成乐物生者也。’此皆瞽为乐官之证。”

瞽噱为乐官,其源远矣。周代的瞽者,文献中多见。《诗经・臣工之什・有瞽》日:“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国语・周语》多次提及“瞽献曲”、“瞽告有协风至”、“率瞽音官以风上”、“吾非瞽

史,焉知天道”。春秋时晋国的著名乐师旷,就是一位瞽者。《汉书・古今人表》列师旷于第五等中

中,梁玉绳《人表考》日:“师旷始见《逸周书・太子晋解》、《左襄十四年》、《晋语八》,晋主乐太

师,字子野,冀州南和人。生而无目,故自称冥臣,又称盲臣。”可见,师旷就是《国语・周语》中

的瞽瞍噱之类。瞽噱这类职官古代不在少数,《周礼・春官・宗伯》载“瞽噱:上瞽四十人,中瞽百

人,下瞽百有六十人”,总计三百人,皆为“大师”属下,实在是个庞大的阵营。《国语》记载有师

旷、师存、师亥、师崇,《左传》中有师悝、师角蜀(一字)、师益蜀(一字),《论语》中有师冕,

这些人都是瞎眼的乐工。这些乐工的眼睛怎么变瞎的?尚未见到明确记载,晋王嘉《拾遗记》卷三

载:“师旷者……熏目为瞽人,以绝塞众虑,专心于星算音律之中,考钟吕以定四时,无毫厘之异。”

不知王嘉此说的根据何来,不过在奴隶制、封建制的社会中,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历代王宫中的

大批太监可为旁证。但汪中认为:“瞽之掌乐,固世官而宿其业……不必其父子祖孙皆有废疾也。”

瞽嚎之职守《周礼・春官・瞽噱》言之甚明,其文日:“瞽朦:掌播鼗、祝、敌、埙、箫、管、

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郑注引杜子春之言日:“《典

系》谓《帝系》,诸侯、卿大夫《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系,述其德行,瞽

噱主诵诗并诵世系戒劝人君也。”又《礼记・礼运》日:“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

《楚语上》日:“临事有瞽史之导”,可知瞽之职守,常侍立于王之左右,为太师之属官,掌管王室乐

队,管乐、弦乐、打击乐都要精通,要善于诵诗,擅长歌唱,熟悉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氏族谱系、历

史,在参与重大丧葬活动或议论朝政时熟练而得体地诵诗唱史。从这个意义上讲,瞽噱也属于史,故

可混称为“瞽史”。顾颉刚在《左丘失明》一文中 采用韦昭《国语解》:“瞽,乐太师,掌知音乐风

气,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史,太史,掌抱天时,与太子同车,皆知天道也”之说,分“瞽史”

为乐师与太史二职。而王树民认为,“瞽史”是在乐师与太史之外单独的一种官职,韦昭的解释有

误。《国语》计有五次提到了“瞽史”,其中《周语下》所记单襄公之言表明瞽史是“知天道”者,

《周语上》言“瞽史教诲”,《楚语上》言“临事有瞽史之导”,这些例证都表明瞽史的职务是单独

的,是在乐师和太史之外的一种官职。召穆公列举辅佐天子听政的那些人,并无复举者,“瞽献曲,

史献书”与下文之“瞽史教诲”,本非一事,所以不能据此断定“瞽史”是二种人。至于《楚语上》

左史倚相列举了在舆、位宁、倚几、居寝、临事、宴居六种情况,“史不失书,噱不失诵,以训御

之”,是一句概括的话,自不能据此将上文“临事有瞽史之导”一项职务分而为二。所以这五条资料

都表明“瞽史”在古代统治机构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官职 顾、王二说相较,以王说为长。

二、瞽史的特殊才能

瞽史能够大段地记诵故事,本来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一方面,他们具有常人 能比拟的记忆

力;另一方面,他们有一套有助于记诵的“程式”。关于这两方面,美国学者约翰・迈尔斯・弗里在

其《口头诗学:帕里一洛德理论》 里有很好的研究。书中介绍洛德教授曾对一位文盲歌手阿夫多的

记忆能力进行了统计,发现在他的记忆中贮存了大约58首史诗,其中经他口述而被记录的一首歌共

有12323诗行,他演唱的另一首歌则达13331诗行,这两首歌各自的篇幅都与《奥德赛》的长度相仿

佛。他们还进行过一次实验:让这位杰出的歌手阿夫多出席另一位歌手的演唱,而其间所唱的歌是阿

夫多从未听到过的。当演唱完毕,帕里教授转向阿夫多,问他是否能立即唱出这同一首歌,阿夫多当

真就立刻坐下来唱起刚学来的歌,达到了6313诗行。

瞽史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那么长的诗歌,这除了他们因生理补偿所具有的特殊的记忆能力之

维普资讯

136 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先秦史研究

外,还因为他们的职业世代相传,形成了一套极有效的记忆程式。米尔曼・帕里对一位El头诗人作出

了如下推想:“他面对听众,在表演的压力之下制作诗行,他掌握着程式的‘词汇’,便能够运用口

头传统习语流畅地讲述故事。”“歌手每一次表演都不仅仅只是一次表演,而是一次再创作。变异的

模式包括细节的精雕细刻、删繁就简、某一序列中次序的改变或颠倒、材料的添加或省略、主题的置

换更替,以及常常出现的不同的结尾方式等。”。这与我国古代瞽史的诵唱应该是相似的,我们从

《左传》、《国语》、战国诸子各书中看到,往往同一件事情,会有几种不完全相同的记述,其原因大

概就在这里。

瞽朦的口述方式和内容

瞽噱临事劝导王的方式主要是赋诵。《国语・周语上》载邵穆公之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

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噱诵,百工谏……。”所谓“瞽献曲”,即瞽人献上

(演唱)他们所记诵、采集、甚或自编的歌曲、古语、史事等,使天子于娱乐之中获得启发、劝告。

后世之滑稽、伶官讽谏国君,皆此类。所谓“瞍赋噱诵”,意思大体相同。《楚辞-招魂》:“人有所

极,同心赋些。”王逸注:“赋,诵也。”《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传》曰:‘不歌而诵谓之

赋。”’范文澜曰:“春秋列国朝聘,宾主多赋诗言志,盖随时口诵,不待乐奏也。《周语》析言之,

故以瞍赋噱诵并称;刘向统言之,故云不歌而诵谓之赋。” 关于“诵”的形式特征,赵逵夫老师

《先秦辞赋与诗的关系》一文言之甚明。他认为,最迟到了西周末年,便产生了由文人创作的用来诵

读的诗。如《诗・小雅・嵩高》和《小雅・蒸民》所云:“吉甫作诵”。这就清楚地说明,西周末期

产生的这些作品是用于诵而非配乐歌唱的诗。《说文》:“诵,讽也。”《周礼・大司乐》:“以乐语教

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倍文日讽,以声节之日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讽”字下

曰:“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周礼》经注析言之,讽、诵

是二;统言之,讽诵是一也。”这就是说,“讽”的本义是不看书而背诵原文,“诵”的本义指吟咏,

即带有一定习惯性调子的诵读,有抑扬的语调与节奏感,有韵味。但诵毕竟不是唱,它不但不合于丝

竹,亦无曲调,不过是在诵读之时体现出语言本身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并将它适当加强。赵师所说赋

诵之“语言本身的音乐美和节奏感”,今人已经不可耳听以得其详,但我们可以《苟子・成相》为参

验,以窥其仿佛。《苟子・成相》虽然作于战国末期,但其艺术形式之形成并不晚到此时。俞樾说:

“《汉志》有《成相杂辞》,足证古有此体。” 王先谦《苟子集释》引卢文昭对《成相》的看法说:

“审此篇音节,即后世弹词之祖。大约托于瞽喙讽诵之词,亦古诗之流也。”“成相”之“相”,学者

多有申说,唯《礼记・乐记》曰:“治乱以相”。郑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

之糠,糠一名相,因以名焉。”可见,“相”是一种形制似鼓的乐器,用来“节乐’’的,因其演奏方

式是用手拊拍,故又名“拊”。《诗经・周颂・有瞽》和《大雅・灵台》都说到瞽朦在典礼时要用鼓

奏乐。《周礼・大师》:“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郑注:“击拊瞽乃歌

也”。贾公彦疏:“拊所以导引歌者,故先击拊,瞽乃歌也。”其具体的演奏方式,难以详考,但瞽朦

在诵唱时要击鼓伴奏,是没有问题的。此外,《成相》通篇押韵,且“全篇与《诗》三百篇韵同”④:

其句式大体皆“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之类,击节诵唱

之特征极为明显,所以卢文招说“审此篇音节,即后世弹词之祖。”由上述《苟子・成相》之形式特

征,我们可以推知赋诵的艺术形式。正是由于瞽嚎采用了与此类似的形式,便于记忆,便于传唱,也

易于感染听者,所以,他们就能够世代守其职,世代传诵,从而使大量宝贵的历史事实和传说保存了

下来。

瞽朦赋诵的内容很广泛,但主要是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这由上文所述瞽朦的职守

“世典系”即可看出。《国语・楚语上》载申叔时为楚太子开列的书目中就有《世》,同时明确指出

维普资讯

先秦时期历史档案的口述者 137

其教学目是要“昭明德而废幽昏”。韦昭于此注日:“世,谓先王之世系也。昭,显也。幽,暗也。

昏,乱也。为之陈有明德者世显,而暗乱者世废也。”由此可见,瞽所献、噱所诵的主要内容正是陈

述先王的历史,以其兴衰成败劝戒时君世主,“世典系”的职守为他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这里的

“世”是动词,乃“世代承袭其官守”之意,瞽嚎们代代相传,自然古往史实滥熟于心。此外,还有

材料证明瞽蠓在这方面的方便条件。《周礼-春官・大师》载:“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

大丧,帅瞽而廒;作枢,谥。凡国之瞽嚎,正焉。”郑注:“廒,兴也。兴言王之行,谓讽诵其治功

之诗。故书‘廒’为‘淫’。郑司农云:‘淫,陈也。陈其生时之行迹为作谥。”’“作枢”乃将葬之

时。由此可知,当王去世时,太师要率领瞽讽诵先王生前的文治武功,也就是回顾先王的生平,自然

是靠了瞽噱讲唱历史故事的本领。按照古制,每位王下葬之前还要根据他生前的功德或缺失制定相应

的谥号,这时,就需要瞽噱以歌谣的形式当众陈述该王的行迹,以供制谥之参考。这是瞽噱一项很重

要的职责,他们当然十分注意收集和记诵王们的历史故事,加之世世守其职责,自然就积累了大量的

历史知识,品味出了许多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哲理。这从“托于瞽噱讽诵之词”的《成相》篇中也可

找到印证。依据王先谦《荀子集解》的划分法,《成相篇》可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大量引述

历史人物和事件以言兴亡成败,可见瞽噱所诵皆为历代帝王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这也正是《国语》

的主要内容,所以《国语》中又有“瞽史”之称。瞽史所保存的历史故事的主要情节或纲目,后来

或经笔录下来,就成为“瞽史之纪”。

四、瞽朦对《国语》、《左传》的讲诵与增饰

《国语》中许多篇章可看出瞽史讲诵增饰的痕迹。最典型的是《晋语》中所记“骊姬谗害太子

申生”的故事。有两个方面的迹象可以为证:

1.骊姬之密谋,非他人所可知晓;床笫枕边之语,即使史官也不能与闻。所以,钱钟书先生认

为这叫做“代言法”或“拟言法”@:“吾国史籍工于记言者,莫先乎《左传》,公言私语,盖无不

有。虽云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大事书册,小事书简,亦只谓君廷公府尔。初未闻私家置左右史,燕

居退食,有珥笔者鬼瞰狐听于旁也。上古既无录音之具,又乏速记之方,驷不及舌,而何其口角亲

切,如聆罄咳欤?或为密勿(吻?)之谈,或乃心口相语,属垣烛隐,何所据依?……盖:lF-iO言也,

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自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

……(-fL丛子・答问》篇记陈涉读《国语》骊姬夜泣事,顾博士日:‘人之夫妇,夜处幽室之中,莫

能知其私焉,虽黔首亦然,况国君乎?余是以知其不信,乃好事者为之词!’博士对日:‘人君外朝

则有国史,内朝则有女史……故凡若晋侯骊姬床第之私、房中之事,不可掩焉。’学究曲儒以此塞夥

涉之问耳,不谓刘知己阴拾余唾《史通・史官建置》篇言故置内朝女史,‘故晋献惑乱,骊姬夜泣,

床笫之私,不得掩焉。’有是哉?尽信书之迂也!《左传》成公二年晋使巩朔献捷于周,私贿而请日:

‘ ̄F-tL也,勿籍!’‘籍’,史官载笔也。则左右史可以徇私曲笔,而‘内史’彤管乃保其‘不掩’无

讳耶?骊姬泣诉,即俗语‘枕边告状’,正《国语》作者拟想得之,陈涉所谓‘好事者为之词’耳。

……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衬之度之,以揣以摩,庶

几人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左传》

记言而实乃拟言、代言,谓是后世小说、院本中对话、宾白之椎轮草创,未遽过也。”

2.秦汉文献对此事件细节描述各有不同。例如,“骊姬投毒于福肉之中”一段,《晋语二》载:

骊姬以君命命申生日:“今夕君梦齐姜,必速祠而归福。”申生许诺,乃祭于曲沃,归福于

绛。公田,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置堇于肉。公至,召申生献,公祭之地,地坟。申生恐而

出。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公命杀杜原款。申生奔新城。

而《谷梁传》的记载于此更为详细、生动、传神。其文于毒酒毙犬后写道:

维普资讯

138 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先秦史研究

骊姬下堂而啼,呼日:“天乎!天乎!国,子之国也,子何迟干为君?”君喟然而叹曰:“吾

与汝未有过切,是何与我之深也!”使人谓世子日:“尔其图之!”

度其情理,应是瞽蒙们在讲诵故事时,各自靠想像或不同传闻而有所增饰。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

的故事、《吴语》完整而曲折的长篇记述,也都是靠了瞽史的诵唱而流传下来的。《越语下》述范蠡

之言多用韵文,或韵散结合,这也是瞽史讲诵的证明。裘锡圭根据《神乌傅(赋)》说:“四言的赋

大概是比较接近民间文学的较早出现的一种赋。”但他又补充说:“《苟子・赋》篇中的箴赋,基本上

也用四言。”“那时民间用V1讲述故事,而带有韵语以使人动听及易记。” 我认为,四言的诵唱形式,

应该是来自《诗经》:l、《诗经》的诵唱(赋诗),在春秋战国时仍在流行,它原本是与音乐相互为

用的,因而,四言的诗,有一套与之相应的音乐形式,甚至有其相应的北方器乐演奏形式,不同于南

方的楚辞。这种四音节的诵唱形式,在先秦直至汉代,在官方或民间,影响一直很大,如《苟子》

的《箴赋》;《神乌赋》在结尾处就将《诗》引为“鸟语”,就是证明。2、《国语》中多有韵散相间

的句子,甚至有大段的四言韵语,典型者如《越语下》,应该就是瞽史讲唱的痕迹。后来的编者,又

用散句将韵语和事件的历史背景连缀起来了。

瞽史的这种讲诵从《左传》中也可找到例证。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现在所知最古的朝代,当时有

无文字,现在还不能断定,即令有也是很原始的,不便于详细记载史事。而《左传》中关于夏朝有

几件事情记得比较详细具体,如后羿和寒浞相继篡政,少康复国中兴及孑L甲畜龙等,分别见于襄公四

年、哀公元年和昭公二十九年。《史记・夏本纪》只收录了孑L甲畜龙一事,少康中兴事见于《吴世

家》,而后羿、寒浞篡政事未见收录,但这些资料曾为司马迁所见,则无可疑。后人因孑L甲一事近于

神话,后羿与少康之事又不见于《夏本纪》,于是怀疑这些资料的来历,其实这都是瞽史所传,并非

毫无来历。不过瞽史以口传为主,容易掺入神话成分,又多数未见记载,今已无迹可寻,所以流传下

来的几条更显得突出异常。魏绛在称述有穷后羿之事时说“夏训有之”,这个“夏训”应该就是“瞽

史教诲”的一部分。另外,钱钟书还曾指出:《左传・庄公十年》“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与庄

公三问三答;《国语-吴语》越王勾践以伐吴问申包胥,五问五对;《越语下》勾践以伐吴问范蠡,

六问六对;《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晋文公以“其足以战”问狐偃,七问七对。三人始皆日“未可以

战也”,“未可也”,“不足”。机杼与《左传》此篇剧类,唯收稍各异。事之相类欤?抑记事之相仿

耶? 钱先生所提出的疑问,正是瞽史讲诵时的程式化的痕迹。

徐中舒先生曾经指出:左丘明是“最有修养的瞽史,《左传》及《国语》中大部分或一部分历史

都是根据他的传诵”。 从上文的考证看,徐先生的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更进一步的看,应该说左丘

明就是这众多瞽史中最后或者最有影响的一位,所以后人以他为代表,称其为《国语》、《左传》的

作者,更为谨慎的说法,称其为“编纂”者。

注释:

①《述学・补遗・瞽瞍说》

②顾颉川:《左丘失明》,载《史林杂识初编》,中华

局,1963年版

③王村民: 《瞽史》,载《文史》第21辑,lI|华书局.

1983年版。

⑧约翰・迈尔斯・弗里著,朝戈金译:《口头诗学:帕

里一洛德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⑤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年版。

⑥⑦. 先谦:《萄子集解・成相》。

⑧⑩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165页,第l78页。

⑨《大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文学遗 :》2000年第3

期。

⑩徐中舒:《左传选-后序》,中华书局,1981年版。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

责任编辑:尚永琪

维普资讯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3:1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7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