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01-02 12:45:3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邀请函 英文)

1/15

七年级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三篇

从小学升入初中,孩子需要接触的知识很多,一部分孩子因没有过渡好,导

致初一时语文成绩较差。下面给大家分享七年级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希望能够

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三篇1

首先,我想说:“语文”是一个慢慢学习,慢慢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就

是注重过程的,如果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让语文在几天内好起

来,也是不可能的。

学好语文必须做到:

上课认真:一提到“上课认真”很多同学都听过无数遍了,耳朵都起茧了,

但,这却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认真听课,并不只是听,也要动用脑筋,多思考,根据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

来,同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如果你非常腼腆,那么,给自己订个目标,一节语

文课上,必须举手回答一次。久而久之你就会习惯于举手了,也会更加爱,更加

重视语文了。

记笔记:笔记,我个人认为记在书本上比较好,复习时,也方便,同时记在

书本相应的位置,印象也深刻些,如果老师要求,那就另当别论了。

同时笔记记“精”不记“多”,你要学会寻找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这样才不

会为了笔记,而把课“丢”了。

2/15

回家后,要把笔记里记得关键词或句子,用自己的话再讲一遍,如果忘记,

不懂得,可以第二天询问老师或同学。

七年级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三篇2

上课认真:一提到“上课认真”很多同学都听过无数遍了,耳朵都起茧了,

但,这却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认真听课,并不只是听,也要动用脑筋,多思考,根据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

来,同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如果你非常腼腆,那么,给自己订个目标,一节语

文课上,必须举手回答一次。久而久之你就会习惯于举手了,也会更加爱,更加

重视语文了。

背诵:老师要求背诵的诗句,不仅要背牢,还要把里面易错,难写的字写一

遍,最好可以默出来,这样在考试前,就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的东西。而不用

临时抱佛脚,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全记住,这样效果不仅不好,而且还十分辛

苦。

七年级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三篇3

一、《饮酒》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

的特点。

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3/15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

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

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

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平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的

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朴归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

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4/15

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

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

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二、《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xx边”。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

已经来到江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了新事

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例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机情趣。

例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

向上的思想感情。

5/15

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

之情。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平”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平,视

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二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

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7、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

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

来?

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从固山往xx寄,向北方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

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xx边。”

6/15

11、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

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本诗是韩愈写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2、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

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3、风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

本诗中与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

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

淡的青青之色;当走近细看时,小草似乎又悄悄躲起来,让人看不清什么颜色。

5、“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

家更新的欣欣生气之景,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

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7、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

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7/15

一切美好事物,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

人以希望和盼头。

8、“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9、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春回的淡淡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对比,突出早春景色

最可爱。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云”指来势凶猛的敌军。全句运用比喻和夸

张的修辞,在诗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常用来形容

局势的危急。

2、“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

英发。

3、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争南面,后四句写夜间战斗的情

景。

4、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8/15

这两句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

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

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

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6、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

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

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7、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

于献身的激情。

8、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

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9、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给人以悲壮的情绪,这主要是“易水”一词的意

象引起的。请你说说“易水”作为“悲壮”意象的典故。

战国时,燕国壮士荆轲在刺秦前,在易水河边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不复返”,遂成为悲壮之意象。

10、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

“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压”字形象地写出了敌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守城将士处境艰难。“开”字是“依次排开”之意,形象地展示出战士们饱满的

9/15

情绪,现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与“摧”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

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五、《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

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全诗仅28个字,生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它出色

的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3、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

“夕阳”相呼应的是:昏。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

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4、“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写出了马瘦,实际上是暗喻人消瘦,表达了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

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

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1)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画面。(2)句描写了悲凉肃杀的场面。两者不矛

盾,将哀景与乐景入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愁绪。

10/15

6、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例1: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

天涯的愁苦之情。

例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动

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

添悲愁。

7、本诗抒情的基调是:凄凉愁苦。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

手法。

8、诗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

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六、《春望》

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

欲不胜簪。

4、该诗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

11/15

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

对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与家人难通音信。此时一

封家信极其珍贵,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7、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通过自己百无聊赖,不断搔头,以至短发变得越来越稀,几乎无法梳理

插簪的情形,含蓄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叹息,老人昔日那

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插簪。含义: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

情怀。

9、“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城池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

际上写的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现状,深藏着诗人无限感慨。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

怕。运用互文、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

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2/15

1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

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

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被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

人的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1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国家x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的社会现实。

1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河破碎的惨景;另一方

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

体会它们的妙处。

见到可娱之物,听到可娱之音,不是高兴,而是“溅泪惊心”。“溅惊”从

程度上突出了感时伤怀之情,久别思家之苦。

16、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杂草遍地,林木苍

苍。

13/15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

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怀。

17、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

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本诗结构: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

中间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接着四句写军中的情境和差别宴会的场面。最后

四句写雪地送别。

2、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以春景喻冬雪,堪称“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红白相映,从视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

冻不翻。

5、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

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7、运用互文,侧面描写雪天奇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

着。

14/15

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形象,联想新奇,萧条肃杀的冬天成了生气盎然的春

天,既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内心的温暖与喜悦,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

光。

9、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此句最传神的是哪个字?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这两

句情景交融,蕴含深挚的依依惜别之情。“空留”二字将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

中,使送别的惆怅之情表现得更为深切,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和寓

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之情。

11、本诗的主旨是: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

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1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

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夸张。勾勒出瑰奇壮丽,气势磅礴的边塞雪景,为送别创设了一个典型的送

别环境,衬托友人长途跋涉是无比艰辛,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13、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15/15

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满天,苦寒难耐的

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无限惆怅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2:4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77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挤公交是一项
下一篇:joinmember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