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话农民教育
摘要:“三农”的按心是农民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
农”问题的关键,对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农民教育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服务,有利于广开门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教育,农民再教育
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三农”问题,“三农”者农业、农村、农民也。“三
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是素质和技能。笔者认为除大力发展农
村的普通教育外,还要大力发展对农民进行“再培训”为己任的农民教育。
一、农民教育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尤其重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其中农业劳动力
占全国劳动力的70%以上,据有关资料报道:农业净产值占工农业净产值的
46%,轻工业原料中有近70%来自农产品,农村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的55%,农产品及其加工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5%,可见,农业对我国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发展农业,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应用于农业,
就会变成强大的生产力。近些年,我国的粮食增产与生产率的提高39%以上是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而得来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才能变成现实
的生产力,任何新技术及其物化,归根到底是劳动者智慧和才能的巨大发挥。这
就要求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一个合格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
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种要求不是父传子所能替代的。正
是在这种形势下,才产生了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对广大农业劳动者实施“再培训”、
“再加工”的需要。
现有的农民队伍,青壮年比重比较大,这些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国
农业的主力军,农业现代化的任务首先要落在他们身上。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
普通教育考场的失利者,不仅文化课没学好,生产技能更是缺乏,如果不抓紧对
他们进行文化、技术补课,不仅会给当前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
着农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民教育,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农业接
班人和劳动者就显得很重要。
二、农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民教育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功在当代,利及子孙。据有关资
料报道,202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2940元,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来自非农业部
分。农民人均的直接收入之所以不高与生产力水平低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每亩小
麦的用工量;美国平均不到半个工时,法国为1.7个工时,我国却50个以上工
时;农产品的商品率,美国已达99%以上,我国只有30%,其中粮食的商品率
不到20%;从各种粮食作物的单产看,水稻平均亩产,日本达千斤,我国也就
500多斤;玉米亩产,美国超千斤,我国为600多斤。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一
个主要原因是农民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靠扩大耕地发展
农业生产是不行的,唯一的出路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农民队伍质量差,严
重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受过教育和训
练的劳动者与未受过教育和训练的劳动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当前在工作能
力、技术水平、劳动熟练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性方面,都比后者有很大提高:从
而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如果说,经营传统农业时增力n劳动者的数
量是发展生产的主要条件,那么,经营现代农业时,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成为促
进生产发展的主要条件了。当今,农业现代化大生产飞速发展,造成了知识和技
能“老化”过程加快,以致必须通过不断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再培训”才能及时增进
其对农业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的适应能力。可见,农民教育是通过提高现有劳
动者的素质,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产业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农民教育有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有八亿多劳动力,其中80%从事农业,随着农业机械和农用动力几十
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农业劳动力负担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据
2003年统计,我国农村现有的剩余劳动力超两个亿,而且还会日益增长。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是通过农民进城务工实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是生产力
日益集中的表现。从我国城乡劳动力都多的特点出发,今后农村富余劳动力必须
尽可能就地使用,搞各项非农业,问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在我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业转移是完全正确的。可是,由于我
国农业长期向单一化发展,农民的技能偏重于种植业,其它专业技能则很少掌握,
这已成为发展多种经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的一大障碍,为使农民
确实增收,从九十年代开始,劳务输出已成为热门,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并
组织剩余劳动力走出去创收,才有了农民的人均非农业收人超千元。为提高劳务
输出人员素质,国家不惜重金对劳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就望奎情况,2005年
一年就焊接、服装、电子等21个工种对即将输出的13000名人员进行20-60
天的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劳务输出人员的工资收入,也创造了丰厚的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加强农业教育,对于专业户、重点户、及富余人员的外出务工是
致关重要的,是广开门路、培养人才,使农村为数众多的剩余劳动力,不管是“高
土不离乡”,还是离乡外出务工,都能广泛的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个人多门路的
创收,为社会广泛创造财富。
四、农民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一)物质装备先进。现代农业的物质装备是各种机械,以电力和石油等作为
动力,耕作中要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和锄草剂,农村水利设施也较先进。为了
驾驭这些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就要求农业劳动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
水平。
(二)生产技术先进。搞现代农业要以大量的科学试验为依据,要广泛应用土
壤学、栽培学、育种学、遗传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才能进行。
(三)管理水平先进。现代农业对管理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了使农村经济
结构向农、林、牧、副、渔、工、商综合发展,逐步向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
生产的方向过渡,农业管理者不仅要懂得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懂经济学、管理
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只有通过对农民教育,通过对广大农
业生产管理者进行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于生产实际。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离开农民教育,
农业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总之,农民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优质高效的农村教育,其中农民教
育可以为农村各类人员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使务农者得以致富,
使务工者提高技能,使失土地而无业者谋生有路,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和我
们每一位农教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地用好破解
“三农”问题的这把金钥匙。
本文发布于:2022-11-22 18:2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