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校园英语/
文艺鉴赏
论哥特式小说之《弗兰肯斯坦》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刘秀玲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创作的文
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题材的小说。玛丽·雪莱因此被誉为
“科幻小说之母”。在《弗兰肯斯坦》中,作者用哥特式的
文学创作方法,讲述了一个科学研究者和他所创造出的“怪
物”之间既恐怖又悲伤的故事。
【关键词】哥特式《弗兰肯斯坦》复仇
一、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是起源于18世纪中后期的新的文学形式,
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以其神秘恐怖的气
氛,迷人的异国风光、大胆神奇的想像和浪漫的东方情调吸
引了大量的读者,并对19世纪甚至20世纪的很多作家的文学
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哥特式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
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与黑暗、恐
怖联系在一起。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
然,厄运,死亡,颓废等。《弗兰肯斯坦》是哥特式小说的
代表作。
二、堕落的天使变成了狠毒的魔鬼
这是一个被遗弃的创造物报复其创造者的故事。弗兰
肯斯坦所创造的怪物是个复杂的艺术形象:他既是个被遗弃
者,又是个复仇者,同时还是“恶”的化身。这里,“恶”
是复仇的极端表现,而复仇的原因就是他被人遗弃。这一
点,玛丽.雪莱在小说中是通过怪物的自述给予说明的。那怪
物对探险家沃尔顿说,从他诞生的一刻起,他就命中注定要
遭到歧视和遗弃,然而他又和所有的人一样,不仅有知觉,
还有思想和感情,所以他渴望像人一样生活,更渴望人们能
认同他,理解他。可是,他在平静的湖面上看到自己的倒
影,看到自己的容貌竟然那么丑陋,那么狰狞,他又感到无
比沮丧、屈辱和痛苦;于是他自问:“难道我是一个谁也要
逃避、谁也不接纳的怪物,是大地上的一个污点吗?”他渴
望亲朋好友,“可是,我的亲戚朋友又在哪里?我从小就没
有父亲照看过我,也没有母亲用微笑和爱抚来祝福过我”。
怪物一方面看到了人类社会充满了贫穷、歧视、压迫、
欺诈和杀戮,另一方面又相信人世间是有仁慈和美德的。所
以,他曾不止一次地接近人类,想获得人类的认同和理解,
但每次都遭到拒斥、唾弃和伤害。后来他想,他一直在窥视
的那一家人,看上去那么慈祥,也许不会嫌弃他。“难道他
们会把一个恳求他们的同情和友谊的人赶出门外吗?”“他
们相爱着,彼此情感相通;他们的欢乐依赖于相互间的关
系,并不因周围环境发生变化而受到惊扰。我越是看着他
们,就越是渴望得到他们的保护和关怀;看到他们用慈爱的
目光瞧着我。”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当他满怀希望出现在
这一家人面前时,他们一开始惊恐万状,随后便像驱赶瘟神
一样把他逐出门外。他难以想象,如此善良的一家人,竟然
也对他如此憎恶!更使他愤愤不平的是,他曾从河里救出了
一个落水的孩子,那孩子获救后一看到他的样子,非但不感
激他,反而说他是“丑八怪”,接着便逃之夭夭了。他感到
极度痛苦,就去找他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讨回公道。他要弗
兰肯斯坦重塑他的形象,并给他以人类的尊严和平等权利。
但
是,这一要求又遭到了弗兰肯斯坦的断然拒绝。
由于悲愤和绝望,他便发誓与人类为敌。他原本温和
仁慈的感情让位给了恶魔般的狂怒和对复仇的渴求。“我狠
毒是因为我不幸,”他自我辩解说,“如果我不能唤起爱,
我就制造恐惧;首先是针对你,我的头号仇敌,因为你是我
的创造者,我对你怀有不可消除的仇恨。你当心,我将慢慢
地让你毁灭,不到你伤心欲绝我不会住手,我要让你诅咒你
降生到这个世界来的那个时刻。”于是,他便不择手段地开
始复仇:他不仅使弗兰肯斯坦在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和极
度的痛苦之后死去,还无情地把弗兰肯斯坦一家人引向不可
避免的死亡悲剧。更为可怕的是,他还任意摧残无辜者的生
命。他认为,真正无辜的是他,而真正有罪的是弗兰肯斯坦
和所有歧视他的人:“我发现他,我生命的创造者,同时又
是我无法形容的痛苦地制造者,竟想获得幸福;他一面在不
断给我制造不幸和绝望,自己却企图享受我永远被禁止获得
的种种美好感情;这时候,无可奈何的嫉
妒和狠毒的愤怒便
充溢了我的心,唤起了我难以满足的复仇欲望。”怪物的这
段独白即表明了他的心理历程,同时也点明了小说的复仇主
题——“堕落的天使变成了狠毒的魔鬼
”。
三、结语
从怪物的角度看,痛苦会使人性扭曲,甚至使人性变成
兽性。对于怪物的遭遇,玛丽.雪莱基本上是予以同情的。她
不仅揭示了怪物的内心痛苦,最后还写到怪物自愿前往北极
冰海焚身自杀,由此而赋予了怪物以一种悲剧英雄的色彩。
怪物的身世和复仇既令人同情又令人恐惧。如果说这也
是“人生”的话,那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社会的最底层。那
里也有许许多多的像怪物一样的人。他们不也是出身低贱而
且很可能也和怪物一样外貌丑陋,他们也因为备受歧视而深
感痛苦和绝望,他们的心灵不也是扭曲的,所以,他们不是
也像那怪物一样,时时想要报复社会。小说能使我们联想到
某种“人生”,并由此产生一种恐惧感——一种哥特式小说
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而《弗兰肯斯坦》就是这样一部哥特式
小说。
参考文献:
[1]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2]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秀玲(1980-),女,汉族,硕士,陕西澄城
人,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
学及英语教学法。
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02:5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5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