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传说

更新时间:2023-01-02 02:41:5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凡妮莎 帕拉迪丝)

1

元旦这个节日的来历

元旦表示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虽然人们都知道元旦这个节日,但是

却并不是很了解它的由来,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我们给

大家整理的元旦这个节日的来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

有所帮助。

元旦这个节日的来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

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

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

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

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

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

“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

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

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

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

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

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

2

节日。

元旦的相关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

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

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

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

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

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

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

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

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

庆贺情景。

元旦的习俗

古代元旦习俗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

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

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

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

元旦的习俗逐渐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元旦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

3

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

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

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中国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

年的习惯。

北方的元旦习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

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

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

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

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

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

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元旦这个节日的来历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02:4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58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高三二轮复习
标签:元旦的传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