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un.2013 No.3(Serial No.98
“名副其实”与 “名符其实”辨析
白新辉
(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汉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异形词。对于异形词的规范是汉
语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项研究需要从个案做起,仔细甄别。成语“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就是一对
异形同义词,在语言中有一个是冗余成分,可以通过语言规范工作来逐步引导,保留其中一个。经研究,“名
符其实”不能算错别字,但“名副其实”更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也更符合语言使用规范。因此,“名副其实”
应该作为推荐词形, “名符其实”只能用于非正式场合,并随着语言规范的进程逐步淘汰。
关键词:名副其实;名符其实;异形词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270(2013)03—0049_-02
异形词指书写形式有所区别、意义完全一致的
一组词。在汉语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
异形词,比如“考察一考查”“辈分——辈份”“百
废俱兴——百废具兴”等。异形词的发展方向,一
是分化为两个词,二是通过语言规范淘汰掉其中的
一个。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研究。“名副其实”
与“名符其实”就是一对典型的异形词。目前的意
见是通过语言规范淘汰一个,保留一个。但对到底
淘汰哪个、保留哪个,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中
国出版}2008年第3期刊载了一篇名为《“名副其实”
与“名符其实”》川的文章,文章一开始就指出:“把
‘名副其实’写作‘名符其实’是最常见的错用字,
但是有的词典肯定了‘名符其实’,更造成了用字
的混乱。”笔者认为,这样的判断值得商榷。
只要略查词典就会发现:《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
馆)、《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
成语词典(修订本)》(四川辞书出版社)、《精
编当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都在“名
副其实”条后注“也说(也作、亦作)名符其实”。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有的词典肯定了‘名符其实一’。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判断词语使用是否规范,以
辞书为依据应该是准确的,那么,“名副其实”与“名
符其实”是都可以使用的。但为什么有的文章、有
的考试题只承认“名副其实”而否认“名符其实”?
二者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下文要讨论
的问题。
一
、“名副其实”的产生及意义
让我们先从“名副其实”说起。“名副其实”
最早见于《后汉书・郑孔荀列传・孔融》 里的一
段记载:“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
于郑玄,又明《司马法》。”这段话大体意思是孔
融孔文举曾经盛赞郗虑郗鸿豫的学识,说他的学问
是“名实相副”,和传闻中的一样好,绝不虚假。“名
副其实”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名声或名
称与实际相称。古文中其它类似的使用之处列举如
下:
1.汉・祢衡《鹦鹉赋》:惧名实之不副,耻才
能之无奇。
2.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
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3.李固《遗黄琼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4.宋・范祖禹《唐鉴・卷九・玄宗下・天宝八年》:
作者简介:白新辉(1975一),女,山西汾阳人,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中文系讲师。
・49・
故夫孝子慈孙之欲显其亲,莫若使名副其实而不浮,
则天下心服之矣。
5.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六・冷庙龙王》:
身后赠谥日“恭”、日“毅”,洵名副其实矣。
6.《清史稿・卷三九九・吕贤基列传》:贤基
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
7.《歧路灯・第九O回》:就是那礼部门口有
名的,也要名副其实。
现代汉语中“名副其实”的使用更广,例如:
1.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还是个不能便下
断语的问题。(叶圣陶《桥上》)
2.据报道:褐藻胶还有阻止生物肠胃对放射性
锶的吸收作用。由此可见,海带是位名副其实的“海
洋大夫”。(《健康报》2006.5.20)
3.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副
其实五朵金花。(《年轻的国旗》)
4.我们慕名来到了这家特色餐馆,品尝到了他
们的招牌菜后,都真心地夸赞他们的美食名副其实。
(《六一宝宝成语故事》)
“名副其实”这个成语的难点在于其中的“副”
字。《说文》 ’解释“副”字:从刀,虿(f )声。
“判也。”即用刀剖开,这是“副”的本义。《诗・大
雅》中的“不坼不副”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副”
在这个本义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引申出二者相称意,
即把物体用刀剖开后二者相称,所以《现代汉语词
典》解释“名副其实”的“副”义为:符合、相称。
这个义项是“副”字本义的引申义。
但是后来“副”在使用过程中本义消失,被大
量假借使用。比如借用做形容词,表示居第二位的、
辅助的,如“副手”“副职”等;借用做量词,表
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象棋”等等。
“符合、相称”这个义项也就硕果仅存地保留在了“名
副其实”一词中。这个义项与其它义项关联很小,
不了解“副”的本义的话很难解释通它出现的原因,
所以人们很容易对“名副其实”的“副”产生疑问,
以为它是错别字。
二、“名符其实”的产生及意义
“名符其实”这种写法在古书中也曾出现过。“名
・50・
符其实”最早见于汉・曹操《与王修书》 :“君澡
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
过人甚远。”古书对句中“名实相符”的解释皆为:
通“名实相副”。说明“符”在这个地方出现时,通“副”。
曹操那个年代通行的是“名实相副”,曹操只不过
是写了个通假字而已。与之相佐的证据是“名实相符”
在古文中极少出现,远没有“名副其实”那么“流行”。
现代汉语中“名符其实”使用更少,正式场合例如
报纸、杂志等都规定使用“名副其实”。
这个偶然的通假字却得到后人的认可,原因是
其中的“符”字。《说文》(同上)解释“符”时说:符,
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这个基本义上
“符”又引申出了“符合、相符”这些用法,并被
人们广为接受且使用。“符合、相符”这个义项用
到“名副其实”中时极为“符合”,所以大家很容
易把“名副其实”写成“名符其实”。
三、结语
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名副其实”是“正身”,
出现早、使用广; “名符其实”是其异体词语,非
正式场合也偶尔使用。《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
对异形成语的处理采取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对确
认错写或不规范的注“不要写作”,力度最大;第
二种是对使用较少或不合现代规范要求、不宜任其
自由流行的提示“不宜写作”,力度较轻;第三种
是在作为副条的成语后提示读者“通常写作”,但“通
常写作”并非就是规范的写作形式。对照解释我们
很容易得出“名符其实”属于第三类,意思是“名
符其实”不能算错别字,但是正式场合应该写作“名
副其实”。
参考文献
[1] 若谷.“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Jj_中国出版,2008,(3)
[2]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f4J 曹操.曹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 李行健.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z】.长春:长春出版社,
2OOO.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01:4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56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