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
因及影响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摘要
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
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
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
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
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
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
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影响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
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
16km。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
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
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
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
泥煤一灰壤土壤。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此地区支流密布,
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
谷满布森林。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
量为560一610mm。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
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
市供水的任务。
1.2反应堆概况
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
于1983年11月投产。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
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这种堆用1700t石墨砌块作为慢化体,
有1661根平行的压力管垂直穿过石墨慢化体,燃料组件即插在这些垂
直压力管内。还有211根控制保护系统管道分布在石墨砌体中。堆芯等
效直径为11.8m,高7m,总计装有约190t含2%铀235的低加浓二氧化
铀燃料。反应堆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和一系列安全连
锁装置。
从安全角度看,РБМК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
系数。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
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壳)等,都是在设计
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
РБМК反应堆是石墨慢化压力管沸水型反应堆.它由轻水冷却,并
在垂直压力管上部沸腾产生蒸汽。反应堆由两个环路组成,每个环路有
840根装有燃料的压力管、二个鼓式汽水分离器、四台冷却水泵及有关设
备组成。汽水分离器直接向两台500MW电功率的汽轮发电机供汽。反应
堆可以带负荷装卸燃料。
冷却回路的主要部份分别封闭在一些坚固的起安全壳作用的隔室
内。这些隔室与位于反应堆下部的抑压水池系统相连,以便在冷却剂拽
漏时能够收集和冷瞬蒸汽。但是在反应堆上部,特别是压力管上部装卸
燃料的工作面上没有这类安全设施。
在堆芯燃耗平衡时,PFMK反应堆具有正的空泡反应性系数,但燃料
反应性系数是负
的。功率变化时,总的净反应性效应取决于反应堆功率水平。在满功率
运行时,净效应是负的;而在20%满功率以下运行时,净效应是正的。_因
此,操作规程规定禁止在热功率700MW
以下运行。否则,会发生热工水力参数的极端不稳定性。
РБМК反应堆有211根中子吸收棒,分别用于总的功率控制、局
部功率分布调节和紧急保护.紧急事故停堆靠插入所有吸收棒,最大下插
速度为0,4m/s.为保证所需功率分布和负的净反应性系数,运行规程规
定运行时插入堆芯的吸收棒必须不少于30根。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在四号机组。截止那时,苏
联对这种堆型已有100堆年的运行经验,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也成功地
运行了三年,而且还是РБМК系列中运行纪录最良好的机组之一。
2.事故起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计划于1986年4月25日停堆检修.停堆
之前,拟定在该机组8号汽轮发电机上做一项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探
讨厂内、外全断电情况下汽轮发电机中断蒸汽供应时,利用转子惰走动
能来满足该机组本身电力需求的可能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经作过类似的实验。当时发现:发电机母线上的
电压早在转子惰走动能耗尽之前就已下降。这次实验准备用特制的电机
磁场调节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计划停堆前,四号机组一直在额定参数状态下运行。4月25日凌晨
1点正,操作人员按照计划开始降低反应堆功率。于13点5分,反应堆
热功率降为1600MW,同时停止该机组的7号汽轮发电机。14点正,按
“实验大纲”要求,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动作,解除
了该系统的备用状态.之后,本应开始作实验,但由于应电网供电要求,
该机组继续运行。这样,四号机组在解除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备用状态
下运行,违反了操作规程。
于23点10分,再次降低反应堆功率。按照“大纲”要求,实验是
在反应堆热功率为700-1000MW条件下进行。但是,在根据操作规程解除
局部自动调节系统后,操作人员没有能够及时地排除自动调节器测量部
分所引起的不平衡状态。结果,反应堆热功率降至30MW以下.直到4月
26日凌晨1点,操作人员才成功地把反应堆热功率稳定在200MW。由于
反应堆处于“中毒”过程,同时堆内可利用的剩余反应性量小,未能实
现进一步提升反应堆热功率。此时反应堆热功率显然低于“大纲”要求
的值。
尽管如此,仍决定进行实验。于1点03分和1点07分分别启动两
个环路的一台备用冷却水泵,连同一直在运行中的六台主泵,八台冷却
水泵全部投入运转。
由于反应堆热功率远低于计划值,从而引起堆芯和环路水阻偏低,
加上八台冷却水泵全在运转,通过反应堆的冷却剂流量超过了规定允许
值。这是违反操作规程的,因为流量过大会引起泵的汽穴发生从而导致
振动和损坏。
通过反应堆的水流量的增加,造成了堆芯内产蒸汽量的减少以及汽
水分离器中蒸汽压力和水位的下降。操作人员试图用手动调节来维持汽
水分离器中蒸汽压力和水位,但未能达到目的.在这期间,他们看到汽水
分离器中蒸汽压力下降了0,5-0.6MPa,水位低于警戒线。为了避免反
应堆停堆,操作人员解除了与这些参数有关的事故保护信号。并于1点
19分,加大给水流量。30秒后流量加大到初始值的三倍多,从而成功地
抑制住了水位的下降趋势,水位趋于稳定。为了提高水位,继而进一步
加大给水流量,约1分钟后给水流量加大到初始值的四倍。
当汽水分离器中较冷水进入反应堆堆芯后,产蒸汽量明显下降。堆
内容积含汽量减少导致负的反应性效应,因而引起自动调节棒提升。约
30秒内,自动棒提升到上部终端位置,操作人员不得不提升手动吸收棒
以维持反应堆在200MW功率下运行。由于不断提升手动棒,堆芯内控制
反应性的能力不断减少。
为了限制汽水分离器中水位的进一步上升,于1点21分50秒,开
始大幅度减少给水流量。1点22分10秒,较热的水进入堆芯,从而引起
堆内蒸汽品质上升。为了补偿蒸汽品质上升(正反应性效应),自动调节
棒开始不断下插。
直到1点22分30秒,操作人员才停止减少给水流量,此时给水流
量已减少到比正常值小1.5倍(这是操作人员疏忽造成的操作错误).伪了
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了解堆内中子场分布和反应性安全余量情况,计算
机打印输出堆内功率分布和每根控制棒在堆芯中的位置。操作人员从反
应性快速计算程序打印结果看到:堆内反应性贮备已经太少,应立即停堆
(按操作规程规定:至少应有30根控制棒留在堆芯内,但这时仅有6-8根
棒留在堆内)。
尽管如此,操作人员并没有停堆,而是开始实验。
1点23分4秒,该机组的8号汽轮发电机的紧急截止阀关闭以停止
向汽轮机供汽.此时,两台汽轮发电机都已解列(7号汽轮发电机已在4月
25日停车),反应堆理应自动停止.但是,操作人员临时决定解除了该事
故保护信号,致使反应堆继续在约200MW热功率下运行。这样做的目的
在于:如果第一次试验失败的话,有可能再次重复试验.但“大纲”中并
没有这样的要求,这样做再次偏离了实验计划。
由于较热的水进入堆芯(减少汽水分离器给水流量所致)和通过堆芯
流量减少(停掉了四台冷却水泵),使得堆内产蒸汽量增加,反应性增加
引起自动调节棒下插.I点23分3I秒,自动棒巳补偿不了蒸汽品质提高
引起的反应性加大,反应堆功率开始上升。1点23分40秒机组值班长命
令操纵员按AZ-5按钮(紧急停堆用按钮)停堆。所有吸收棒和紧急停堆
棒开始下插,但由于绝大多数吸收棒处于最上部位置,不能立盯起到抑
制反应堆功率作用。3秒钟之内堆功率上升到530MW上,反应堆功率上升
周期短于20秒,致使超功率保护和短周期事故停堆信号出现。但这一切
已经不能阻止一场灾难性事故的出现。堆内传热条件的恶化,使得堆芯
压力管内燃料棒温度急剧地上升。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
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
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
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
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
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
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3.事故的影响
3.1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反应堆爆炸后流到外面
根据俄国科学家的报告,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共有180一190t的
UO2以及核反应产生的核废料,他们估计有5%一30%的物质在事故中流到
外面。有资料称在事故中有8t多强放射性物质进人到环境中去,其强度
相当于日本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的100倍。
3.2事故造成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污染
事故发生时,反应堆爆炸形成的放射性尘埃飘到俄罗斯、白俄罗斯
和乌克兰,也飘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土耳其、希腊、摩尔多
瓦、罗马尼亚、立陶宛、芬兰、丹麦、
挪威、瑞典、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
瑞士、德国、意大
利、爱尔兰、法国和英国,造成了空气和地面不同程度的污染。至今西
欧有的国家还在对牛奶实施放射性检测。核电厂周围6万多平方千米的
土地受到了直接污染。
3.3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癌症患者
对人员死亡和因核辐射引发的癌症患者在报道中相差很大,按官方
的说法,因事故当场死亡30人,事故至少造成9.3万人因辐射患癌症
死亡,27万人患癌症,大约600万人受到核辐射的侵害。
3.4设立半径30km的禁区,撤离人员永远离开了家园
在事故处理中,当局将以核电厂为中心、半径30km的广大区域划为
禁区,在该区域撤
离了135000人。原来这里是生活的天堂,事故后变成了荒无人烟的地
方。20年后有报道
称:隔离区内的平均照射度仍大于100毫伦琴,隔离区以外是较重污染撤
离区,平均照射度在60毫伦琴左右,个别地方可达150一200毫伦琴;
再往外是轻度污染的准撤离区,平均
照射度在30毫伦琴;有人担心20年前的90Sr和137Cs还会对土壤的污
染仍会存在,植物、
昆虫和蘑菇等仍会从表层的土壤中吸收137Cs,有些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
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3.5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污染
放射性尘埃落到附近第聂伯河的水体中,在库区聚集,造成对水生
物的严重影响。从资料中发现,核电厂的基础坐落在粘土层上,粘土层
较厚,粘土层下面是一含水层,该含水层是当地和乌克兰首都基辅市的
地下水源。由于粘土层的不透水性和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作用,地下水
未受污染,所以,事故处理中没有像福岛核事故那样闹水荒。
3.6前苏联政府为处理事故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后还会付出多大代价尚无
法预测
专家估计,事故处理花费达数百亿美元,可建10多个这样的该核电
厂。建安全封闭壳需8.7亿欧元,该壳的设计寿期为100年,100年后
还要投资,是一个无底洞。
3.7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无比巨大,严重影响核能的发展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国际社会陷入了核恐惧中,德国、美国等国
掀起了反对建设核电厂的浪潮,20多年核能发展陷人低谷。
参考文献
[1]王乃粒,朱长超.有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报告[J].世界科
学,1987,04
[2]王恒德.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后果[J].辐射防护通讯,2000,Z1
[3]李宗明.让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警钟长鸣-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
周年[J].核安全,2011,03
[4]胡遵素.切尔诺贝利事故及其影响与教训[J].辐射防护,1994,05
[5]林诚格,卞洪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其经验教训[J].核动力
工程,1987,01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01:1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55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