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高考作文预测

更新时间:2023-01-01 23:23:1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

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

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

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

下为(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的全部内容。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2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共计8套试卷,包括全国卷3套,独立命题5套.

全国卷Ⅰ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山东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

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

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

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Ⅱ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3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

西、重庆、海南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

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

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

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全国卷Ⅲ

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卷

一、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大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

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4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

的期盼。

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

细节、有描写。

二、2018年北京高考微作文题目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

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2。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即可悲又可叹的

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3。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

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天津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

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

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5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苏卷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

基因等都是语言,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浙江卷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

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

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

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

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

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认识?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析点评2018年各地高考作文题

原创:学习哥高中生学习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6

全国卷Ⅰ

点评:(肖刚)

今年的全国Ⅰ卷作文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但是又有所创新,比如在

材料之后要求之前加入了“引导语",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并引导考生在“引导语”范围内作

文,有效避免了考生在审题环节的天马行空。

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贴时代: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

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

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

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

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2.紧贴高考根本任务。

教育和高考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都要引导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做一个关注时代发展,关注国家命运的人,做一个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发

展、历史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人,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幸福的人!

3。紧贴00后时代特征。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7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不仅关注时代,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将时代和自己

联系起来。可以说,和去年的作文题相比,这是一种突破.

尤其00后的高中生自我意识更强,更善于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我,

写出的作文才具有个性,从而丰富多彩。正因为这一点,要为今年的这道作文题格外点赞!

那么,这道作文题如何审题,又该写些什么呢?

审题——抓住时间节点很重要!

在审题环节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要写出“个体与国家、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不

能单一角度冒进;二是要注意题目中的明确指令任务“留待2035年给那时18岁的年青人阅

读”,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要有良好的“读者意识”。当然,这两点对于今

年的考生而言,应该都不是大问题,过去一年的备考,老师们一定进行了这方面的指导和训

练。

思路——畅想未来要合理

这道作文题目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有效限制”的同时,又给予了考生更大的思

考和写作空间,比如,我们可以给2035年的自己、2035年的国家、3035年的时代等写一

封信,只要能体现出“个体与国家、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就能准确完成写作任务。

我们可以写在未来的17年怎样大展才华、怎样实现人生梦想,可以写我们怎样实现自

我价值,可以写我们如何报效祖国,可以写36岁的那一年,自己是怎样的梦圆、国家的辉

煌,等等.

总之,可写的东西特别多。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切口要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写具体、写生动,做到言之有物、内容充实。至于其他的,从自身优势出发,各显其能即可。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8

启示——高考作文对思辨能力要求原来越高

从2016年的奖惩观、2017年的中国观、到今年的“未来观",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全

国卷一的命题始终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这一哲学思想渗透于题目之中,我想这也是一个

“大国意识”的体现: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更自信;只有关注个体成长,国家才能更

有力量;只有个体与时代融为一体,我们才有基础憧憬未来.

很多同学对这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感到头疼,主要是缺乏分析思考具体事件的能力和经

验.而今年的高考作文,对考生的思辨能力考查越来越明显。如果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分析思

考,不知道如何发掘论点、发现论据、进行论证,就无法写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的好文章.

这也是很多考生尤其是女生,对叙事抒情散文手到擒来,遇到高考必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却束手无策的原因所在.

(闫会才老师对上述点评亦有贡献)

全国卷Ⅱ

点评:(童朝阳)

2018年全国Ⅱ卷语文卷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命题模式。考生要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作

文题目,明白命题人希望通过怎样的素材和要求来传递怎样的命题意图。

从素材看意图.今年作文材料的文字并不算多,但要准确理解并不像表面看到的那么容

易,这也再次体现了高考作文“读写结合”的考查要求.某些部位“弹痕多"的飞机能返航,

说明这些部位并非飞机关键,防护不需更强;某些部位“弹痕少”的飞机返航,背后隐藏的

是这些部位“弹痕多”的飞机没能返航,所以,这些部位才是飞机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地方。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9

明确材料内容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命题者的考查重点是考生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

质,这是阅读材料需要的,也是写作立意需要的。

从要求看意图。“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等要求是常规的,这也符合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考生平时训

练所熟悉的,不必特别留意.这体现了命题者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稳定性要求。

而“明确文体”虽看似常规,却是考生需要关注的,“明确”意味着所写文章要明显

符合相应文体的基本规范,不能“四不像”,这可以看出对文体的要求是明确而严格的。当

然,没有“诗歌除外"的补充,也更体现了对个性化考生和能力的宽容与期待。

考生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思考。首先是审题立意,其次是亮点筛选-—之所以说是

“筛选",是因为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数个可能成为亮点的点。

寻找问题原因,提供解决方案,始终是写作目的所在。这也是考生迅速完成审题立意

的窍门和捷径。

如何确定立意呢?

•根据从弹痕现象分析防护重点,可以考虑从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根据“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可以考虑从惯性思维角度分析;

•根据沃德“力排众议"“是正确的",可以从打破常规思维及其效果角度分析;

•根据看得见的返航飞机数据与被忽略的未返航飞机数据,可以从现象与本质角度分

析;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0

•根据“军方调查”“决定”与“沃德力排众议”“事实证明"“正确”,可以从科学

意识和科学精神角度分析。

如何设置亮点呢?

•可以感情真挚,真诚表达对科学精神的敬意.

•可以立意深刻,揭示弹痕多少与飞机返航的表面与实质的关系。

•可以材料丰富,最好能储备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材料,比如网络热点事件与事实真相的

反转,比如中国科学家立足国情科学解决问题的品质和精神;考生切忌一味埋头冲进历史

故纸堆,或者空泛无物。

当然,不同考生也可以考虑从见解新颖、语言有文采等角度设置属于自己的亮点。

2018年的全国Ⅱ卷语文作文题,看似较简单,实则有难度.每位考生都能够有话可说,

不易出现明显的偏差,但真正要能够深入理解材料,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文章,并不容易,

考生内在的语文素养对于作文的成败和好坏,起着关键性作用。

全国卷Ⅲ

点评:(李松李奇)

2018年全国Ⅲ卷作文题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从形式上,是对2017年全国Ⅰ卷和Ⅱ卷

的继承与创新,选取了体现时代发展历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三幅标语为作文材料,并要求

围绕这三幅标语作文;标语的形式使材料既有时代感,又很接地气。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1

从内容上看,与2017年的全国Ⅲ卷作文试题一样,体现了关注时代发展,反映时代主

题,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念,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聚焦个人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

情感。

材料中提供的这三则材料,言浅理明,贯穿其中是思想主线却十分清晰,都关涉国家

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总体指向,立意落脚点要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与个人的成长,引导学

生思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自己怎样与时代一起成长。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指向态度、信念、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指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指向理想、目标.这应是作文立

意的起点和前提,要以此来统率前两幅标语,要思考自己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作为参与

到国家的发展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

题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作文.可以围绕这三幅标语,建构起三者之间

的关系,多角度探讨发展问题。

比如从探讨我们这一代长征路的内涵入手,我们这一代面对的却是激烈的科技、人才竞

争,新一代的长征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社会化社会,谈到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

社会,效率和时间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论及发展切不可只看经济利益,要具备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理念,青山绿水才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大财富,这才是负责任的人类情怀。

也可以选取其中任两幅标语,建构起相互的联系,确定自己的立意。如选1和3,可以

立意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视时间和效率为生命;选2和3,可以立意为走好新时代的

长征路,需要有“青山绿水共为邻”的发展理念,需要只有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得到金山银

山的决心;需要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人都是践行者.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2

还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立意,如选取第三则,角度为我们应该怎样走好这一代人的长

征路,可以从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弄潮儿向潮头立”的勇气和精神,需要“直挂

云帆济沧海"的宏伟志向,还需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等。

总之,这个题目在审题立意、写作空间和层次梯度上,都有很好的导向,引导学生既

关注社会发展,又关注个人成长,把自我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

和表达,是一道具有时代感的好题目.

北京卷

点评一:(王德山方小中)

2012年,我在自己编著的《轻松写出作文个性》一书中,借鉴当代文艺理论泰斗童庆

炳先生关于文学作品划分的新理论,首次提出了把作文划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

种文体的主张.可喜的是,从2013年到2017年的北京高考作文试题,如将大作文和微写作

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几乎年年符合这三种类型的要求.

2018年北京高考作文的试题,也基本延续了前几年的路数,而稍有变化。具体说,就是

现实型、理想型作文进一步受到重视,对象征型作文的写作要求有所减弱。简述如下:

大作文第一题,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要求写一篇现实型

的作文,具体来讲是写一篇议论文。

这个题目,时代感很强,又紧密结合考生实际,应该说,每一名考生都有话说,都可以

写。写什么内容呢?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3

要写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当下(当然包括今后)要继续在祖国的发展中成长,就

是与祖国的发展一同成长,将自己的成长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当然,还可以写如何在

祖国的发展中成长的问题。

就构思和选材来讲,可不可以写自己18年来在祖国的发展中成长的经历呢?可以概括

地写一点,但不能以此为主,更不能只写这个.因为这18年的经历,多数不属于考生“青年”

的生活经历。

大作文第二题,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按照我新的三种文体划分的理论,显然,这是要求考生写一篇理想型作文。所谓理想

型,就是写出对祖国未来山青水绿,环境优美之前景的想象,当然也离不开抒情,要写出自

己对这种环境的喜爱乃至陶醉,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向往。

如果以过往的经历为主,写成以表现实际生活为主体的一篇游记,就有跑题之嫌了。

前几年北京高考大作文试题中往往有一篇要求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写作的象征型试题,

今年把这种要求放到了微写作的第一小题之中,要求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

教益,虽然也有对于象征型写作手法的考查,但是,地位已经降低了。这不是说象征型不重

要,因为大作文历年都是二选一,面对三种文体,也只能如此.

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这种新的文体划分的理论,起码对于指导北京考生的复习

应考,应该是切实有效的,可是多数师生还不了解这一理论;尤其可惜的是,大家还依赖

着大小作文都是选做题的人性化要求,不求创新,总是在议论文、记叙文写作这个狭窄的路

子上拥拥挤挤,跌跌撞撞。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4

真正审透北京高考命题人的良苦用心,用高考作文试题倒逼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是时

候了。

点评二:(郭青松)

2018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与前三年仍保持一致,仍是两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形式

出现。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两道作文题目更具时代性与人文性。既需要结合当前时代来谈,又

需要加以文学性的表达,使文章充满人文情怀.

第一道题目的材料从今年的高考出发,让正在参加高考的考生回顾过去18年来祖国的

发展,这可以确保任何一位考生都有话说。同时,为了避免题目“大而空”,避免考生在

写作时流于空谈,题目又要求把祖国的发展与青年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写,这能让考生的

写作“更接地气”。由此,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兼顾“祖国的发展”与“个

人的成长”,要写出祖国的发展对个人的成长所起到的帮助,否则就有“走题”之嫌。

第二题关注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属于通常所说的“环保”话题。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题目要求展开想象,要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所以,考

生在写作时不能仅仅描写景物,还要凸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写作时,既可以实写,写这些年生态环境变好了,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变化;也可以虚

写,展望更美好的未来。还可以回顾过去,把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写作时应注意小切口,

大开掘,可以就一副画面来展开叙述和描写,也可以用“镜头组合”的方式,多角度、多

方位描写“绿水青山图"。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5

天津卷

点评:(梁莉)

2018年的天津卷高考作文试题继续保持生活化、多元化、“小题大做”的命题特点,

题目贴近考生实际,由考生非常熟悉的“器”入手,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丰富内涵并

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展开写作,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

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材料中的“器”既可以让考生联想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玉不琢,不成器”

“庙堂之器”“大器晚成”“器度”“器量"等先哲古语与古词,也可以结合当下中国科技

迅猛发展而连绵不绝、横空出世的“国之利器”;既可以理解为工具,也可以理解为利器,

还可以上升为精神、品质与文化。

可见,命题人是在倡导学生写自己对“器”的亲身体验、感想、感悟,多角度地写自己

的所思、所想、所感即可,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贴近现实又与现实若即若离,学生容易发

挥。

试题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工具、对形式与内容、对精神、对品质、对文化的理解,体现

出一种时代精神,也重视对学生价值态度的考查,将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体现了作文的育

人功能。

同时,由于高考考场作文时间紧,没有从容审题的条件;考场高度紧张,缺少周密思考

的气氛,因此好的作文题不宜设置过多审题障碍,让学生在审题上大费周折。2018年天津卷

的命题者应该说是想到了这一点。命题人很好地处理了难与易的关系。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6

从命题角度来看,为了给考生提供思维的“脚手架”,命题人提供了启发考生思维的

写作角度: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

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

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这样,考生可以在此引导语的启发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多角度的思维,

并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角度来写。

需要说明的是,天津卷作文题把“文体特征鲜明"明确写入要求当中,这可以说是击中

了当前中学生写作的“软肋"。

可供选择的文体很多:平时善于积累材料,擅长理性思维的考生可选择议论文,将丰

富的事例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会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洋洋洒洒;擅长形象思维、生活经

历丰富、人生感悟深刻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只要情真意切,也会受到青睐……

但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文体,必须是写什么像什么,不可以写成“四不像".这对于平时

在写作训练中不愿意受文体约束,自以为是,信笔挥洒的考生,不能不说是敲响了警钟。

总之,2018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比较恰当地体现了修订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既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也注重能力与价

值的有机结合。

江苏卷

点评:(肖学军)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7

审题难度不大,作文命题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实际,立足考生的视界,

使其有话说,倡导“我手写我心”,是一道既有人文意蕴,又有现实意义,更显思维辩证和

灵活变化的好题。而角度的多元又给考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审题立意:

试题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从自然界的花鸟的角度谈语言。第二句从语言的分类的角

度把语言分成两大类:有声的、无声的.第三句从语言的作用的角度说语言。

对关键词的理解: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语言”,对“无声"语言的理解是难点。

材料内容丰富,立意角度较多。考生从下面这些角度立意行文都在题意范围。比如:

立意一:可以抓材料第一句,“花解语,鸟自鸣”,可以是写实。

比如非洲菊它象征有毅力、不怕艰难,喜欢追求丰富的人生。单瓣品种代表温馨,重瓣

品种代表热情可嘉。上海地区喜欢在结婚庆典时用扶郎花扎成花束布置新房.用其谐意,取

新婚夫妇互敬互爱、妻子支持丈夫成就事业之意。茉莉花象征优美。西欧的花语是和蔼可

亲。菲律宾人把它作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象征,并推举为国花。来了贵宾,常将茉莉花

编成花环挂在客人项间,以示欢迎和尊敬。

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有声音语言,还有许多无声的语言,例如美妙的舞姿、

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研究这些千奇百怪的语言对人类有特殊的意义。善于运用色彩

语言的动物不光是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甚至连蜻蜓、蝴蝶和墨鱼也都充分利用

色彩。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8

立意二:也可以抓第二句“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写甲骨、缣帛、金、石、玉、

砖、瓦、陶、玺印、封泥、钱币等。它们无声的语言也都附着了大量文字信息,因而成为

华夏民族找到的最适合的书写材料.它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立意三:抓第三句,谈语言丰富生活,或演绎生命或传承文化.

文体上偏向叙事散文,重感悟与人生体验。

浙江卷

点评:(边建松)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延续过去的形式,属于“根据材料写作文”.但内容上一改过去

的诗意和讲究人文性,而转向直面当下、直面社会、直面时代。

因为涉及的话题是考生接触比较少、平时不太思考的“浙江精神",缺乏类似的生活素

材和思想素材,所以本题虽然具有浙江地域特色,但学生很难写好;但对平时关注社会、关注

时代的考生来说,则容易写得比较顺手.

考生要写好此题,不妨注意下面几点:

一是“读懂”命题材料的内容,抓住材料主要内容来立意。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三段文字,第一段阐述传统的浙江精神,第二段阐述浙江精神造

就浙江传奇,这两段主要意思是讲浙江精神具有现实意义;第三段启发学生对浙江精神进行

思考,这也是考生写作关键所在。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19

作为一个浙江人、浙江考生,天天生活在浙江,可能很少思考浙江精神,所以这个题目

具有一定的社会广度和思想深度,考生进入话题易,深入话题难.要写好文章,“读清”材

料内容就比较要紧了。

二是“读清”命题材料,善于利用材料资源来构思。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不重视“写之前"(审题立意),而注重“写之中”(如何把思

想表达出来)。表达的思想有深浅之分,若仅仅满足于得分,考生只要扣住命题材料的内容

一段一段写来,主体部分先写传统浙江精神,再写浙江精神创造浙江传奇,再写出一两点“体

验和思考”如“我要为浙江付出自己的努力”,这样的文章,只要有具体内容,可以拿到常

规分.

但若要写出好文章,必须抓住第三段,以第三段为纽带联系前面两段分析和思考。分析

第三段,“浙江学子”是指身份即浙江的青年人,“人生新起点"指高考之后走向社会的关

节点,所以这是一个有畅想式的题目,可以写自己的未来,不过一定要扣住“浙江青年、

我的未来、浙江精神”关键词,也就是必须写自己的未来与浙江精神的联系点,即“作为浙

江青年,我要把自己的未来和建设美丽浙江联系起来”。这样写就比刚才的思考深入多了。

不过结合命题材料,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

(结合第一段)我们如何认识传统的浙江精神?

(结合第二段)浙江传奇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在造就浙江传奇中可以起什么作

用?(结合第三段)我们将如何投身于浙江建设中?

这样围绕“浙江精神”来思考拓展,条分缕析,就考虑得比较深入全面.考生还可以联

系今年以来的一些时文来帮助思考,比如今年“五四青年节”人民网有评论文“青年向上,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20

时代向前",可借用为“青年向上,浙江向前"。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如何避免空泛

议论,对考生是一个挑战。

最后,相比注重立意的“如何写对"的写作观,今年浙江高考更注重思辨表达的“如何

写实(表达具体)”“如何写清(思路清晰)"注重写作观,相信这一点在高考阅卷中会具

体体现和实施。

上海卷

点评:(杨帆)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平实而大气,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

他人、关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了对问题的思辨和理解。

题目的审题门槛并不高,仔细审读每一句话,可以从中获得清晰的思考路径:

材料的关键词,是“被需要”的心态,考生要谈论的核心话题,是对“被需要”心态的

认识。那么,什么是“被需要"的心态?材料的开头两句话,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两个关注

点:

其一,是“关注自身需要”,这个“需要”,包括维持个人生存的物质条件,也包括精神

层面的需求。关注这个“需要",是生存必须,也是让自己获得幸福,活出个性的必须。

其二,是“渴望被他人需要",这个“需要"的意义,在于“体现自己的价值"。相对于

自身,这一点更为重要,也应该是行文分析的重点.

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作为社会动物,因为能被他人需要,能为他人提供

帮助,为他人所用,能够满足其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是作为社会人,更高层次的满足。

(完整)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及解析点评(整理稿)

21

相信命题者,希望引导考生关注的,也恰是这一点。

自我需要、被他人需要,这两者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虽然需要兼顾而论,但论述的

侧重点,应该放在后者。在思辨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偏重。

联系现实而言,今年参加高考的零零后,一直处在自我中心的生活状态,自我意识很强,

这一命题的“被他人需要”,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与2008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

意图有相似之处。

总之,这一作文题目,简单平实,大气思辨,相信考生看到题目,不会有畏难情绪,

能够有一批佳作诞生!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23:2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5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中考时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