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无锡新领航教育
2002年-2011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1:选择填空解答的押轴题专辑
一、选择题
1.(上海市2002年3分)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B)正多边形一个内角的大小与边数成正比例;
(C)正多边形一个外角的大小随边数的增加而减少;
(D)边数大于3的正多边形的对角线长相等.
【答案】A,C。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性质,以及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计算方法即可求解:
A、所有的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
B、正多边形一个内角的大小=(n-2)×180n,不符合正比例的关系式,故错误;
C、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每个外角=
0
360
n
,随着n的增大,度数将变小,故正确;
D、正五边形的对角线就不相等,故错误。
故选A,C。
2.(上海市2003年3分)已知AC平分∠PAQ,如图,点B、B’分别在边AP、AQ
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那么该条件可以是【】
(A)BB’⊥AC(B)BC=B’C(C)∠ACB=∠ACB’(D)∠ABC=∠AB’C
【答案】A,C,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首先分析选项添加的条件,再根据判定方法判断:
添加A选项中条件可用ASA判定△ACB≌△ACB’,从而推出AB=AB’;
添加B选项中条件无法判定△ACB≌△ACB’,推不出AB=AB’;
添加C选项中条件可用ASA判定△ACB≌△ACB’,从而推出AB=AB’;
第2页
添加D选项以后是AAS判定△ACB≌△ACB’,从而推出AB=AB’。
故选A,C,D。
3.(上海市2004年3分)在函数y
k
x
k()0的图象上有三点Axy
111
(),、AxyAxy
222333
()(),、,,
已知xxx
123
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13
0
31
0
213
312
【答案】C。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函数的增减性解答即可:
∵
k
>0,函数图象如图,
∴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xxx
123
0,∴yyy
213
。
故选C。
4.(上海市2005年3分)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钝角三角形一定相似B、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C、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D、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答案】D。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A不正确,不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B
不正确,没有指明相等的角或边比例,故不正确;C不正确,没有指明另一个锐角相等或边成比例,故不
正确;D正确,三个角均相等,能通过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来判定。故选D。
5.(上海市2006年4分)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第3页
【答案】D。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
【分析】A、等腰梯形也满足此条件,但不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
形才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
D、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6.(上海市2007年4分)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
所示,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
【】
A.第①块B.第②块
C.第③块D.第④块
【答案】B。
【考点】确定圆的条件。
【分析】要确定圆的大小需知道其半径.根据垂径定理知第②块可确定半径的大小。第②块出现一段完整
的弧,可在这段弧上任做两条弦,作出这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就交于了圆心,从而可得到半径的长。故
选B。
7.(上海市2008年Ⅰ组4分)如图,从圆O外一点P引圆O的两条切线
PAPB,
,切点分别为
AB,
.如
果60APB,
8PA
,那么弦AB的长是【】
A.4B.8C.43D.83
【答案】B。
【考点】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和判定和性质。
【分析】∵
PAPB,
是圆O的两条切线,∴=PAPB。
又∵60APB,∴APB是等边三角形。
又∵
8PA
,∴
=8AB
。故选B。
8.(上海市2008年Ⅱ组4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如果ABa
,
第4页
ADb
,那么ab
等于【】
A.BD
B.AC
C.DB
D.CA
【答案】B。
【考点】向量的几何意义。
【分析】根据向量的意义,=abAC
。故选B。
9.(上海市2009年4分)如图,已知
ABCD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DBC
DFCE
B.
BCDF
CEAD
C.
CDBC
EFBE
D.
CDAD
EFAF
【答案】A。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分析】已知
ABCDEF∥∥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ADBC
DFCE
。故选A。
10.(上海市2010年4分)已知圆O
1
、圆O
2
的半径不相等,圆O
1
的半径长为3,若圆O
2
上的点A满足AO
1
=3,则圆O
1
与圆O
2
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或相切B.相切或相离C.相交或内含D.相切或内含
【答案】A。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当两圆外切时,切点A能满足AO
1
=3,当两圆相交时,
交点A能满足AO
1
=3,当两圆内切时,切点A能满足AO
1
=3,所以,两圆相交或相切。故选A。
第5页
11.(上海市2011年4分)矩形ABCD中,AB=8,BC35,点P在边AB上,且BP=3AP,如果圆P
是以点P为圆心,PD为半径的圆,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点B、C均在圆P外;(B)点B在圆P外、点C在圆P内;
(C)点B在圆P内、点C在圆P外;(D)点B、C均在圆P内.
【答案】C。
【考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BP=3AP和AB的长度求得AP=2,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圆P的半
径PD=2
222AP+AD2357。点B、C到P点的距离分别为:PB=6,
PC=2
222PB+BC6359。∴由PB<半径PD,PC>半径PD,得点B在圆P内、点C在外。
故选C。
二、填空题
1.(上海市2002年2分)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结DE、
DF,在不再连结其他线段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AEDF成为菱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答案】AB=AC或∠B=∠C或AE=AF。
【考点】菱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结合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添加一个条件:AB=AC或
∠B=∠C或AE=AF。
2.(上海市2003年2分)矩形ABCD中,AB=5,BC=12。如果分别以A、C为圆心的两圆相切,点D
在圆C内,点B在圆C外,那么圆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18<r<25或1<r<8。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当⊙A和⊙C内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差,则r的取值范围是18<r<25;
当⊙A和⊙C外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则r的取值范围是1<r<8。
所以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18<r<25或1<r<8。
3.(上海市2004年2分)如图所示,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
第6页
转30°后得到正方形EFCG,EF交AD于点H,那么DH的长为▲。
【答案】3。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连接CH,得:△CFH≌△CDH(HL)。
∴∠DCH=
1
2
∠DCF=
1
2
(90°-30°)=30°。
在Rt△CDH中,CD=3,∴DH=CDtan∠DCH=3。
4.(上海市2005年3分)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30°,
AC=3,折叠该纸片,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D
和点E(如图),折痕DE的长为▲
【答案】1。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ABC中,∠C=90°,∠A=30°,AC=3,
∴
AC3
AB23
cosA
3
2
。
又∵△BDE是△ADE翻折而成,DE为折痕,
∴DE⊥AB,
11
ADBDAB233
22
,
∴在Rt△ADE中,
3
DEADtanA3tan3031
3
。
5.(上海市2006年3分)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很多建筑图形具有对称性。图是一
个破损花窗的图形,请把它补画成中心对称图形。
【答案】
【考点】用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图形。
第7页
【分析】通过画中心对称图形来完成,找出关键点这里半径长,画弧,连接关键点即可。
6.(上海市2007年3分)图是44正方形网格,请在其中选取一个白色的单位正方形并
涂黑,使图中黑色部分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答案】。
【考点】利用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图形。
【分析】图中中间的相邻的2对黑色的正方形已是中心对称图形,需找到最上边的那个小正方形的中心对
称图形,它原来在右上方,那么旋转180°后将在左下方。
7.(上海市2008年4分)在
ABC△
中,
5ABAC
,
3
cos
5
B(如图).如果圆
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
BC,
,那么线段
AO
的长等于▲.
【答案】3或5。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弦径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如图,过点A作
ADBC
交
BC
于点D,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等腰三角
形的性质和弦径定理,由
5ABAC
,
3
cos
5
B得
3BDDC
。由勾股定理,
得
4AD
。
在
tBODR△
中,3,10BDBO,∴由勾股定理,得
1OD
。
当点
O
在
BC
上方,线段
3AOADOD
;
当点
O
在
BC
下方,线段
5AOADOD
。
8.(上海市2009年4分)在
RtABC△
中,
903BACABM°,,
为边
BC
上的
点,联结AM(如图所示).如果将
ABM△
沿直线AM翻折后,点B恰好
落在边
AC
的中点处,那么点M到
AC
的距离是▲.
【答案】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第8页
【分析】∵
ABM△
沿直线AM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边
AC
的中点处,假设这个点是B′。作
,MNACMDAB,垂足分别为,MD。
∵在
RtABC△
中,
903BACAB°,
,
∴
ABAB
′=3,
DMMN
,AB′=B′
C
=3,
6AC
。
∴
BACBAMMAC
SSS
,即
111
3636
222
DMMN。
∴
9
9
2
MN,即
=2MN
。
所以点M到AC的距离是2。
9.(上海市2010年4分)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2,EC=1
(如图所示)把线段AE绕点A旋转,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则F、C
两点的距离为▲.
【答案】1或5。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旋转两种情况如图所示:
顺时针旋转得到F
1
点,由旋转对称的性质知F
1
C=EC=1。
逆时针旋转得到F
2
点,则F
2
B=DE=2,F
2
C=F
2
B+BC=5。
10.(上海市2011年4分)Rt△ABC中,已知∠C=90°,∠B=50°,点D在边BC上,
BD=2CD(如图).把△ABC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m(0<m<180)度后,如果点B恰
好落在初始Rt△ABC的边上,那么m=▲.
【答案】80°或120°。
【考点】图形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三
角函数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邻补角定义。
【分析】由已知,B恰好落在初始Rt△ABC的边上且旋转角0°<m<180°,故
点B可落在AB边上和AC边上两种情况。
当点B落在AB边上时(如图中红线),由旋转的性质知△DBE是等腰
三角形,由∠B=50°和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
m=∠BDE=80°。
F2F1
E
D
C
B
A
第9页
当点B落在AC边上时(如图中蓝线),在Rt△CDH中,由已知BD=2CD,即DH=2CD,得∠CDH
的余弦等于
1
2
,从而由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得∠CDH=60°,所以根据邻补角定义得m=∠BDH=120°。
三、解答题
1.(上海市2002年12分)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
图1图2图3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
数的定义域;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
(图1、图2、图3的形状大小相同,图1供操作、实验用,图2和图3备用)
【答案】解:(1)PQ=PB。证明如下:
过点P作MN∥BC,分别交AB于点M,交CD于点N,那么四
边形AMND和四边形BCNM都是矩形,△AMP和△CN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1)。
∴NP=NC=MB。
∵∠BPQ=90°,∴∠QPN+∠BPM=90°。
而∠BPM+∠PBM=90°,∴∠QPN=∠PBM。
又∵∠QNP=∠PMB=90°,∴△QNP≌△PMB(AAS)。
∴PQ=PB。
(2)作PT⊥BC,T为垂足(如图2),那么四边形PTCN为正方形。
第10页
∴PT=CB=PN.
又∠PNQ=∠PTB=90°,PB=PQ,∴△PBT≌△PQN(HL)。
∴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CN2
=(1-x
2
2
)
2
=
2
1
x2
-x2+1
∴y=
2
1
x2
-x2+1(0≤x<
2
2
)。
(3)△PCQ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①当点P与点A重合,点Q与点D重合,这时PQ=QC,△PCQ是等腰三角形,此时x=0。
②当点Q在边DC的延长线上,且CP=CQ时,△PCQ是等腰三角形(如图3)
此时,QN=PM=
2
2
x,CP=2-x,CN=
2
2
CP=1-
2
2
x。
∴CQ=QN-CN=
2
2
x-(1-
2
2
x)=2x-1。
当2-x=2
x-1时,得x=1。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1)过点P作MN∥BC,分别交AB于点M,交CD于点N,可得四边形AMND和四边形BCNM
都是矩形,△AMP和△CNP都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角的互余关系进行代换可得
△QNP≌△PMB,故PQ=PB。
(2)由(1)的结论,根据图形可得关系S
四边形PBCQ
=S
△四边形PBT
+S
四边形PTCQ
=S
四边形PTCQ
+S
△PQN
=S
正方形PTCN
,代入数据可得解析式。
(3)分①当点P与点A重合,与②当点Q在边DC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分别讨论答案。
2.(上海市2003年12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1,AC是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
圆的一段弧。点E是边AD上的任意一点(点E与点A、D不重合),过E作弧AC所在圆的切线,交边
DC于点F,G为切点:
(1)当∠DEF=45º时,求证:点G为线段EF的中点;
第11页
(2)设AE=x,FC=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将△DEF沿直线EF翻折后得△D
1
EF,如图,当EF=
6
5
时,讨论△AD
1
D与△ED
1
F是否相似,
如果相似,请加以证明;如果不相似,只要求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理由。
【答案】解:(1)证明:∵∠DEF=45°,∴∠DFE=90°-∠DEF=45°。∴∠DFE=∠DEF。∴DE=DF。
又∵AD=DC,∴AE=FC。
∵AB是圆B的半径,AD⊥AB,∴AD切圆B于点A。
同理:CD切圆B于点C。
又∵EF切圆B于点G,∴AE=EG,FC=FG。
∴EG=FG,即G为线段EF的中点。
(2)根据(1)中的线段之间的关系,得EF=x+y,DE=1-x,DF=1-y,
根据勾股定理,得(x+y)2=(1-x)2+(1-y)2,∴y=
1x
1x
-
(0<x<1)。
(3)当EF=
6
5
时,由(2)得EF=EG+FG=AE+FC,即x+
1x
1x
-
=
6
5
,解
得x
1
=
1
3
或x
2
=
1
2
。
①当AE=
1
2
时,△AD
1
D∽△ED
1
F,证明如下:
设直线EF交线段DD
1
于点H,由题意,得:△EDF≌△ED
1
F,EF⊥DD
1
且DH=D
1
H。
∵AE=
1
2
,AD=1,∴AE=ED。∴EH∥AD
1
,∠AD
1
D=∠EHD=90°。
又∵∠ED
1
F=∠EDF=90°,∴∠ED
1
F=∠AD
1
D。∴△ED1F∽△AD1D。
②当AE=
1
3
时,△ED
1
F与△AD
1
D不相似。
【考点】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进行证明,能够熟练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切线长定理发
现G为线段EF的中点。
第12页
(2)根据切线长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得到有关的线段用x,y表示,再根据勾股定理建立函数关
系式。
(3)结合(2)中的函数关系式,求得x的值.分两种情况分别分析,根据切线长定理找到角之
间的关系,从而发现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两个角对应相等,从而证明三角形相似。
3.(上海市2004年12分)数学课上,老师出示图和下面框中条件。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点的坐标为(1,0),点B在x轴上,且在点A的右侧,
AB=OA,过点A和B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二次函数
2
yx的图象于点C和D,直线OC交BD于点M,
直线CD交
y
轴于点H,记点C、D的横坐标分别为xx
CD
、,点H的纵坐标为y
H
.
同学发现两个结论:
①SS
CMD
ABMC
::
梯形
23;
②数值相等关系:xxy
CDH
。
(1)请你验证结论①和结论②成立;
(2)请你研究:如果将上述框中的条件“A点坐标(1,0)”改为“A点坐标为()()tt,,00”,其
他条件不变,结论①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进一步研究:如果将上述框中的条件“A点坐标(1,0)”改为“A点坐标为()()tt,,00”,
又将条件“yx2”改为“yaxa2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xx
CD
、和y
H
有怎么样的数值关系?(写
出结果并说明理由)
第13页
【答案】解:(1)由已知可得点B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1,1),点D的坐标为(2,4),由
点C坐标为(1,1)易得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x
∴点M的坐标为(2,2),
∴
3
1
2
CMD
ABMC
SS
梯形
,。
∴23
CMD
ABMC
SS
梯形
::,即结论①成立。
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则
kb
kb
1
24
,得
k
b
3
2
∴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x32;
由上述可得,点H的坐标为(0,-2),y
H
2。
∵2
CD
xx·,∴
CDH
xxy·,即结论②成立。
(2)结论①仍成立,理由如下:
∵点A的坐标为()()tt,00,则点B坐标为(20t,),从而点C坐标为()tt,2,点D坐
标为()242tt,,设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kx,则tkt2,得kt。
∴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tx。
设点M的坐标为(2ty,),
∵点M在直线OC上,∴当xt2时,yt22,点M的坐标为(222tt,)。
∴
222
1
2(2)23
22
CMD
ABMC
t
SStttt
梯形
:··::
。
∴结论①仍成立。
(3)xx
a
y
CDH
·
1
,理由如下:
由题意,当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a20(),且点A坐标为(t,0)(t0)时,点C坐
标为(tat,2),点D坐标为(242tat,),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第14页
则
ktbat
ktbat
kat
bat
2
2
224
3
2
,得
∴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atxat322。
则点H的坐标为(022,at),yat
H
22。
∵
2
2
CD
xxt·,∴
1
CDH
xxy
a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1)可先根据AB=OA得出B点的坐标,然后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和A,B的坐标得出C,D两
点的坐标,再依据C点的坐标求出直线OC的解析式.进而可求出M点的坐标,然后根据C、D两点的坐
标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进而求出D点的坐标,然后可根据这些点的坐标进行求解即可。
(2)(3)的解法同(1)完全一样。
4.(上海市2005年12分)在△ABC中,∠ABC=90°,AB=4,
BC=3,O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于点E,作EP⊥ED,交射线AB于点P,交
射线CB于点F。
(1)如图,求证:△ADE∽△AEP;
(2)设OA=x,A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F=1时,求线段AP的长.
【答案】解:(1)证明:连接OD,
∵AP切半圆于D,∴∠ODA=∠PED=90°。
又∵OD=OE,∴∠ODE=∠OED。
∴∠ADE=∠ODE+∠ODA,∠AEP=∠OED+∠PED。
∴∠ADE=∠AEP。
又∵∠A=∠A,∴△ADE∽△AEP。
(2)∵∠ABC=90°,AB=4,BC=3,∴AC=5。
∵△AOD∽△ACB,∴
OAODAD
CACBAB
。∴OD=
3
5
OA,AD=
4
5
OA,
∵△ADE∽△AEP,∴
AEADDE
APAEEP
。
第15页
∵AP=y,OA=x,AE=OE+OA=OD+OA=
8
5
OA,
∴
4
OA
AEAD1
5
8
APAE2
OA
5
,
8
x
AE1
5
APy2
。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
16
x
5
(0<x≤
25
8
)。
(3)分点B在CF上和在CF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
情况1:当点B在CF上,y=
16
x
5
,BP=4-AP=4-
16
x
5
,
∵△PBF∽△PED,∴
BFED
BPEP
。
又∵△ADE∽△AEP,∴
EDAE
EPAP
。
∴
BFAE
BPAP
,即
8
x
1
5
1616
4xx
55
。解得:x=
5
8
。
∴AP=
16
x
5
=2。
情况2:如图,当点B在CF延长线上,
∵∠CEF=900-∠AED=900-∠P=∠CFE,
∴CE=CF=BC-BF=3-1=2。
过点E作EG⊥BC,交BC于点G,
则
EGCGCE2
ABBCAC5
。
解得,EG=
8
5
,CG=
6
5
。
∴FG=FC-CG=2-
64
=
55
。
又∵
PBFB
EGFG
,∴PB=
8
1
5
2
4
5
,AP=AB+PB=4+2=6。
综上所述,当BF=1时,线段AP的长为2或6。
【考点】切线的性质;根据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证△ADE∽△AEP,两组对应角相等即可。连接OD,根据切线的性质,得∠ODA=90°,而
第16页
∠ODE=∠OED,因此∠ADE和∠AEP都是90°加上一个等角,因此∠AEP=∠ADE;再加上两三角形的公
共角∠A,即可证得两三角形相似。
(2)由△AOD∽△ACB,可得OD=
3
5
OA,AD=
4
5
OA;又由△ADE∽△AEP,可得y=
16
x
5
。
又∵以点O为圆心的半圆交线段OC于点E,∴0<AE≤AC,即0<
8
5
x≤5,0<x≤
25
8
。
(3)分点B在CF上和在CF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
5.(上海市2006年14分)已知点P在线段AB上,点
O
在线段AB延长线上.以
点
O
为圆心,
OP
为半径作圆,点
C
是圆
O
上的一点.
(1)如图,如果
2APPB
,
PBBO
.求证:
CAOBCO△∽△
(4分);
(2)如果
APm
(m是常数,且
1m
),
1BP
,
OP
是
OA
,
OB
的比
例中项.当点
C
在圆
O
上运动时,求
:ACBC
的值(结果用含m的式子表示)
(7分);
(3)在(2)的条件下,讨论以
BC
为半径的圆B和以
CA
为半径的圆
C
的位置关系,并写出相应m的取
值范围(3分)。
【答案】解:(1)证明:∵
2APPBPBBOPO
,∴
2AOPO
。∴
2
AOPO
POBO
。
∵
POCO
,∴
AOCO
COBO
。
∵
COABOC∠∠
,∴
CAOBCO△∽△
。
(2)设
OPx
,则
1OBx
,
OAxm
。
∵
OP
是
OA
,
OB
的比例中项,
∴21xxxm,得
1
m
x
m
,即
1
m
OP
m
。∴
1
1
OB
m
。
∵
OP
是
OA
,
OB
的比例中项,即
OAOP
OPOB
,
∵
OPOC
,∴
OAOC
OCOB
。
设圆
O
与线段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当点
C
与点P,点Q
不重合时,
∵
AOCCOB∠∠
,∴
CAOBCO△∽△
。
第17页
∴
ACOC
BCOB
即
ACOCOP
m
BCOBOB
,
当点
C
与点P或点Q重合时,可得
AC
m
BC
。
∴当点
C
在圆
O
上运动时,
:ACBCm
。
(3)由(2)得,
ACBC
,且11ACBCmBCm,1ACBCmBC,
圆B和圆
C
的圆心距
dBC
。
显然1BCmBC,∴圆B和圆
C
的位置关系只可能相交、内切或内含。
①当圆B与圆
C
相交时,11mBCBCmBC,得
02m
,
∵
1m
,∴
12m
。
②当圆B与圆
C
内切时,1mBCBC,得
2m
。
③当圆B与圆
C
内含时,1BCmBC,得
2m
。
【考点】圆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比例中项的性质,两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1)由已知,可得
COABOC∠∠
且
AOCO
COBO
,根据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证。
(2)由
OP
是
OA
,
OB
的比例中项,可求出
OAOC
OCOB
且
AOCCOB∠∠
,从而
CAOBCO△∽△
,从而
:ACBCm
。
(3)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分别求出圆B与圆
C
相交、内切或内含的情况。
6.(上海市2007年14分)已知:60MAN∠,点B在射线AM上,4AB(如图).P为直线
AN
上一动点,以BP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PQ(点BPQ,,按顺时针排列),O是BPQ△的外心.
(1)当点P在射线
AN
上运动时,求证:点O在
MAN∠
的平分线上(4分);
(2)当点P在射线
AN
上运动(点P与点A不重合)
时,
AO
与BP交于点C,设
APx
,ACAOy,
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5
分);
(3)若点D在射线
AN
上,2AD,圆I为
第18页
ABD△
的内切圆.当BPQ△的边BP或BQ与圆I相切时,请直接写出
点A与点O的距离(5分).
【答案】解:(1)证明:如图,连结
OBOP,
,
∵
O
是等边三角形BPQ的外心,
∴
=OBOP
,圆心角
360
120
3
BOP
。
当
OB
不垂直于AM时,作
OHAM
,
OTAN
,垂足分别为
HT,
。
由360HOTAAHOATO,且60A,90AHOATO,
∴120HOT。∴
BOHPOT
。∴
RtRtBOHPOT△≌△
。
∴
OHOT
。∴点O在
MAN
的平分线上。
当
OBAM
时,36090APOABOPOBA,即
OPAN
,
∴点O在
MAN
的平分线上。
综上所述,当点P在射线
AN
上运动时,点O在
MAN
的平分线上。
(2)如图,∵
AO
平分
MAN
,且60MAN,
∴30BAOPAO。
由(1)知,
OBOP
,120BOP,
∴30CBO,∴
CBOPAC
。
∵
BCOPCA
,∴
AOBAPC
。
∴
ABOACP△∽△
。∴
ABAO
ACAP
。∴
ACAOABAP
。
∴4yx。定义域为:
0x
。
(3)①如图1,当BP与圆I相切时,23AO;
②如图2,当BP与圆I相切时,
4
3
3
AO
;
③如图3,当BQ与圆I相切时,
0AO
。
第19页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点在角平分线上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
质,直线和圆相切的性质。
【分析】(1)分
OB
不垂直于AM和
OBAM
两种情况分别证明。
(2)由已知,证出
ABOACP△∽△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
ABAO
ACAP
,从而得到y
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由于点P在射线
AN
上运动(点P与点A不重合),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
0x
。
(3)分点P在射线
AN
上运动(点P与点A不重合),点P与点A不重合,点P在射线
AN
的反
向上运动(点P与点A不重合)三种情况分别讨论:
①当点P在射线
AN
上运动(点P与点A不重合)时,如图1,在
RtABO△
中,030BAO,
4AB,∴点A与点O的距离sin
3
423
2
AOABBAO。
②当点P与点A重合时,如图2,030BAO,
1
2
2
AB
,∴点A与点O的距离
sin
1134
43
2223
AOABBAO。
③点P在射线
AN
的反向上运动(点P与点A不重合)时,如图3,点
O
与点A重合,∴点A
与点O的距离
0AO
。
7.(上海市2008年14分)已知
24ABAD,
,90DAB,
ADBC∥
(如图).E是射线
BC
上
的动点(点E与点B不重合),M是线段DE的中点.
(1)设
BEx
,
ABM△
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5分);
(2)如果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的长(4分);
A
B
M
Q
N
P
()D
I
O
图1
()PA
B
M
Q
N
D
I
O
图2
P
B
M
Q
N
D
I
O
()A
图3
第20页
(3)联结BD,交线段AM于点
N
,如果以
AN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ME△
相似,求线段BE的
长(5分).
【答案】解:(1)取AB中点H,联结MH,
∵M为DE的中点,
∴
MHBE∥
,
1
()
2
MHBEAD。
又∵
ABBE
,∴
MHAB
。
∴
1
2ABM
SABMH
△
,得
1
2(0)
2
yxx。
(2)由已知得22(4)2DEx
。
∵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为直径的圆外切,
∴
11
22
MHABDE,即22
11
(4)2(4)2
22
xx
。
解得
4
3
x,即线段BE的长为
4
3
。
(3)由已知,以
AN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ME△
相似,又易证得
DAMEBM
。
由此可知,另一对对应角相等有两种情况:①
ADNBEM
;②
ADBBME
。
①当
ADNBEM
时,∵
ADBE∥
,∴
ADNDBE
。∴
DBEBEM
。
∴
DBDE
,易得
2BEAD
.得
8BE
②当
ADBBME
时,∵
ADBE∥
,∴
ADBDBE
。∴
DBEBME
。
又
BEDMEB
,∴BEDMEB△∽△。
∴
DEBE
BEEM
,即2BEEMDE,得22222
1
2(4)2(4)
2
xxx,
解得
1
2x,
2
10x(舍去).即线段BE的长为2。
综上所述,所求线段BE的长为8或2。
【考点】梯形的中位线性质,勾股定理,两圆外切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第21页
【分析】(1)根据梯形的中位线性质,可得
11
()=4
22
MHBEADx,由90DAB可知MH是
ABM△
边AB上的高。因此,
1111
==24=2
2222ABM
ySABMHxx
△
。由于E是射线
BC
上
的动点(点E与点B不重合),从而
0x
。
(2)根据两圆外切,圆心距等于两半径之和,列方程22
11
(4)2(4)2
22
xx
解之即可。
(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于
DAMEBM
。从而只要
ADNBEM
或
ADBBME
即可。因此分此两情况讨论即可。
8.(上海市2009年14分)已知
9023ABCABBCADBCP°,,,∥,
为线段BD上的动点,
点
Q
在射线AB上,且满足
PQAD
PCAB
(如图1所示).
(1)当2AD,且点
Q
与点B重合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
PC
的长(4分);
(2)在图1中,联结AP.当
3
2
AD
,且点Q在线段AB上时,设点BQ、之间的距离为x,APQ
PBC
S
y
S
△
△
,
其中
APQ
S
△
表示APQ△的面积,
PBC
S
△
表示
PBC△
的面积,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
义域(5分);
(3)当ADAB,且点
Q
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求QPC的大小(5分).
【答案】解:(1)∵
902ABCABADADBC°,,∥
,∴
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45ABD°
。∴
45PBC°
。
∵1
PQAD
PCAB
,∴PQ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
3BC
,∴
3
=2
2
PC。
第22页
(2)如图:添加辅助线AP,根据题意,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可以分别表示成
APQ
S
△
,
PBC
S
△
,
高分别是,Hh,
则
113113
=222
222222APQ
SxHxHh
△
,
化简,得
3
=
4
Hh。
∴
3
=2
8APQ
Sxh
△
。
又
13
=3=
22PBC
Shh
△
,∴由APQ
PBC
S
y
S
△
△
得
3
2
11
8
==
3
42
2
xh
yx
h
。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117
=0
428
yxx
。
(3)假设PQ不垂直
PC
,则可以作一条直线PQ′垂直于
PC
,与AB交于Q′点,则:B,
Q′,P,
C
四点共圆,由圆周角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PQ'AD
PCAB
。又由于
PQAD
PCAB
所
以,点Q′与点Q重合,所以090QPC。
【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出线段
PC
的长。
(2)由=
APQABDPQBAPQ
SSSSPAD
△△△△
求出APQ△和
PBC△
两高之间的关系
3
=
4
Hh
,即可
由APQ
PBC
S
y
S
△
△
列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11
=
42
yx。
定义域:当
PC
垂直BD时,这时
=0x
,∴
0x
。
当点P运动到与D点重合时,x的取值就是最大值,连接
DC
,
作QDDC,由已知条件得:B,Q,DP,
C
四点共圆,则由圆周角
定理可以推知:QDCABD∽,∴
3
3
2
24
QDAD
DCAB
。
令34QDmDCm,,则由勾股定理得5QCm。
第23页
在tRAQD中,
222
AQADQD,即
2
22
3
23
2
xm
。
在tRQBC中,
222
QBBCQC,即2
22
35xm。
消去m,整理得:
2
644003010xx,878430xx,
得
12
743
==2
88
xx>,(舍去)。
所以函数
11
=
42
yx
11
=
42
yx的定义域为
7
0
8
x。
(3)作出一条直线PQ′垂直于
PC
,与AB交于Q′点,证明其与Q点重合即可。
9.(上海市2010年1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
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结DE并延长,
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连结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
BP
1
tanD
3
,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解:(1)∵∠B=30°,∠ACB=90°,∴∠BAC=60°。
∵AD=AE,∴∠AED=60°=∠CEP。∴∠EPC=30°。
∴△BDP为等腰三角形。
∵△AEP∽△BDP,∴∠EAP=∠EPA=∠DBP=∠DPB=30°。
∴AE=EP=1.
∴在Rt△ECP中,EC=
1
2
EP=
1
2
。
(2)设BD=BC=x,则AB=x+1
∵AE=1,EC=2,∴AC=3。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
即(x+1)2=32+x2。
解得,x=4,即BD=BC=4。
过点D作DQ⊥AC于点Q,∵∠ACB=90°,
第24页
∴DQ∥BC。∴△ADQ∽△ABC。
∴
ADAQDQ
ABACBC
。
∵AD=1,AB=5,AC=3,BC=4。
∴
1AQDQ
534
。∴
34
AQ=DQ=
55
,
。∴
32
QE=AEAQ=1
55
。
由DQ∥BC得,∠BPD=∠QDE,
∴
2
QE1
5
BPDQDE=
4
DQ
tn
2
aa
5
tn。
(3)设AQ=a,则QE=1-a。
过D点作DQ⊥AC于点Q,则△DQE∽△PCE。
∴
QE11
BPDQDE=
DQ
tan
D3
an
Q
t
a
。∴DQ31a
在Rt△ADQ中,根据据勾股定理得,222ADAQDQ,
即2
22131aa
,解之得
4
1()
5
aa舍去
。
∴AQ=
4
5
,DQ=
3
5
。
∵△ADQ∽△ABC,∴
AQADDQ
ACABBC
。
∵AQ=
4
5
,AC=1+x,AD=1,DQ=
3
5
。
∴
43
1
55
1+xABBC
,即
5533
,
xx
ABBC
44
。
∴△ABC的周长
5533
y133
4
xx
4
ABBCACxx
。
即:y33x,其中x>0。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的
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解方程。
【分析】(1)由已知,证出△BDP为等腰三角形。由△AEP∽△BDP证出AE=EP=1和△ECP是含300角
第25页
的直角三角形,根据300角所对边是斜边一半的性质得EC=
1
2
EP=
1
2
。
(2)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D=BC=4。过点D作DQ⊥AC于点Q,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
定和性质证得△ADQ∽△ABC,从而得到
ADAQDQ
ABACBC
,求得
34
AQ=DQ=
55
,
,
2
QE
5
。根据平行
线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到tantan
QE1
BPDQDE=
DQ2
。
(3)设AQ=a,过D点作DQ⊥AC于点Q,则△DQE∽△P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
BP
1
tanD
3
求得DQ31a。在Rt△ADQ中,根据据勾股定理得
4
5
a
,从而求得AQ=
4
5
,DQ=
3
5
。
由△ADQ∽△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AQADDQ
ACABBC
,从而得到
5533
,
xx
ABBC
44
,即
可求刘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10.(上海市2011年14分)在Rt△ABC中,∠ACB=90°,BC=30,AB=50.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
直线PE⊥AB,与边AC或BC相交于E.点M在线段AP上,点N在线段BP上,EM=EN,
12
sinEMP
13
.
(1)如图1,当点E与点C重合时,求CM的长;
(2)如图2,当点E在边AC上时,点E不与点A、C重合,设AP=x,BN=y,求y关于x的函
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若△AME∽△ENB(△AME的顶点A、M、E分别与△ENB的顶点E、N、B对应),求AP的
长.
【答案】解:(1)∵∠ACB=90°,∴AC=2222ABBC503040
。
∵CP⊥AB,∴△ABC∽△CPB。∴
ABAC
BCCP
,即
5040
30CP
。∴CP=24。
∴CM=
CP24
26
12
sinEMP
13
。
(2)∵
12
sinEMP
13
,∴设EP=12
a
,则EM=13
a
,PM=5
a
。
第26页
∵EM=EN,∴EN=13a,PN=5a。
∵△AEP∽△ABC,∴
PEBC
APAC
,即
1230
40
a
x
。∴x=16a,
16
x
a,∴BP=50-16a,
∴y=50-21a,=50-21·
16
x
,=50-
21
16
x。
由(1),当点E与点C重合时,AP=2222ACCP402432
,
∴函数的定义域是:0<x<32。
(3)①当点E在AC上时,如图2,由(2)知,AP=16a,BN=y=50-
21
165021
16
aa,
EN=EM=13a,AM=AP-MP=16a-5a=11a。
∵△AME∽△ENB,∴
AMME
ENNB
,即
1113
135021
aa
aa
。∴
11
8
a
。∴AP=16×
11
8
=22。
②当点E在BC上时,如图,设EP=12
a
,则EM=13
a
,MP=NP=5
a
,
∵△EBP∽△ABC,∴
BPEP
BCAC
,即
BP12
3040
a
。∴BP=9
a
。
∴BN=9
a
-5
a
=4
a
,AM=50-9
a
-5
a
=50-14
a
。
∵△AME∽△ENB,
AMME
ENNB
,即
501413
134
aa
aa
。
∴
8
9
a
。∴AP=50-9×
8
9
=42。
综上所述,AP的长为:22或42。
【考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C的值,再根据CP⊥AB求出CP,从而得出CM的值。
(2)根据EM=EN,
12
sinEMP
13
,设出EP的值,从而得出EM和PM的值,再得出△AEP∽△ABC,
即可求出
PEBC
APAC
,求出
a
的值,即可得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且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3)设EP的值,得出则EM和MP的值,然后分点E在AC上和点E在BC上两种情况,根据
△EBP∽△ABCC,求出AP的值,从而得出AM和BN的值,再根据△AME∽△ENB,求出
a
的值,得
出AP的长。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23:2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50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