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一部电影《少林寺》让这座藏于深山的千年古刹名扬天下;30年
后,这座禅宗祖庭以其现代化的生存方式而备受争议。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少林寺从衰败中走向复苏,如潮游客仰慕而来,武僧团赴海外演出博得喝彩,
成立实业公司谋求多元化经营,参与多项文化产业发展……30年来,少林寺赢
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招来了不少非议:少林寺还是不是佛门净地?回眸
少林寺这30年,3个清晰的拐点鲜明可见,它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刹在各个时
期提高自身实力质的变化。沿着这个脉络,人们不难看到,当佛家寺院将其拥
有的各种资源予以商业性开发和开放后,必然会与传统格格不入,少林寺方丈
释永信大和尚弘扬少林禅宗文化的手段是否恰当,恐怕谁也无法给出答案,但人
们可以看到的是,少林寺正在努力适应着当今社会的节拍和发展。一部电影让
千年古刹名扬天下一部电影让千年古刹名扬天下像少林寺这样拥有丰富旅游
资源的景区并不少,但能做到像这样深度开发和挖掘的并不多,而之所以被称
为“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4月11日中午,天气并不算好,湿冷中
夹杂着几丝寒风,但这并不能阻挡住游客的脚步,少林寺山门内外依然游人如
织,上千名游客流连于禅宗祖庭内外参观、拍照。在寺内僧人的带领下,记者穿
过一道红墙,喧闹和嘈杂瞬间被隔离在身后,僧人把记者带到寺院西侧一处禅
房内:“稍等片刻,师父有接待,很快就来。”几分钟后,一位着一件普通黄色袈
裟的中年僧人连声说着“抱歉”走进禅房,他就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释
永信相貌普通,尽管曾频频见于报纸、电视,但眼前的这位僧人却沉稳中略显低
调——尽管他被冠以“少林CEO”的称号。1981年,一个16岁的安徽少年
揣着一条棉被和20斤粮票来到嵩山,希望能皈依佛门。后得师父行正为其剃
度,赐法名为永信。释永信见证了少林寺从衰败到复兴之路,在他的印象中,上
世纪80年代的少林寺可以用“废墟”来形容,“到处是残垣断壁,十几个和尚守
着28亩地过日子”,1928年军阀纵火焚烧少林寺留下的痕迹仍依稀可见,而
寺院的经济来源,就是卖大碗茶。“说是茶,其实就是卖白开水,一碗几分钱。”
释永信回忆起当年的苦日子颇有感慨,当时从登封到寺院的路全是土路,“1979
年,当时国家开始在全国选点,介绍一批景区向外国人开放,少林寺有幸名列其
中。”少林寺走向复苏的第一个拐点出现在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全球热
映,让很多人知道了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少林寺。提起这部红极一时的电影,很
多人想到的是李连杰,但释永信说,最应该提起的是廖承志。1979年,廖承
志给香港导演张鑫炎写信,建议拍摄《少林寺》。随后,香港中原电影公司来少
林寺进行实地考察。“当时登封市领导要求我们支持摄制组的工作,要像支持党
组织那样。“提起当年这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释永信笑了。少林寺自此打开
了一道对外交流的大门。“到少林寺去!”成为那个时代不少年轻人的英雄梦想,
不知有多少懵懂少年看了不下几十遍《少林寺》后,打起铺盖卷上少林寺拜师
学武,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红极一时的《士兵突击》的主演王宝强。如今,拜
师学武这种梦想被更为规范化的武术学校所实现。经常在央视春晚露面的塔沟武
校号称世界第一武校,仅在校学生就多达1.8万人,而类似的武校在登封至少
有五六十家,学生几万人。到少林寺去,还有一种方式是旅游。根据统计,1974
年至1978年,少林寺游客总量仅为20万人左右,而到了1983年至1985
年,这个数字猛增到300万人。“那几年,一天能来六七万人,我记得当时很多
旅游车辆都是东风汽车,一车载了五六十个人。“释永信回忆说。正是从那时起,
少林寺旅游收入长期稳占登封市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登封,河南郑州的一
个县级市,在少林寺的影响下确立了旅游立市的战略方向,以往的经济支柱—
—煤炭,已经让位给了新兴的旅游业。少林寺也在为“旅游经济”不断添薪:1986
年,少林寺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书画研究院等;1988年1月,
少林寺首次公开对外表演功夫;第二年少林寺组织少林武僧团开始国内外访
问……30年来,少林寺武僧团已经出访了七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像少
林寺这样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景区并不少,但能做到像这样深度开发和挖掘的并
不多,而之所以被称为“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官
司,让释永信这位当家和尚开始思考新十年的何去何一场官司带来的发展变革
从?1993年,已经担任住持6年的释永信突然得到消息:某食品厂在电视台
播出了少林火腿肠的广告。在该广告中,不仅出现了少林寺匾额,而且还有以
电影《少林寺》主题曲配的广告词“少林、少林,少林火腿肠”。广告播出后,众
多佛教徒向中国佛教协会反映情况,抗议少林寺“不该允许商家如此作为”。“太
不像话了!众所周知,少林寺僧人始终持戒食素,这种做法对少林寺的影响太恶
劣了。”面对各方诘难,释永信有口难辩。这一年的12月,少林寺将这家食品
厂告上法庭,这也被称为国内宗教寺院名誉侵权第一案。两年半之后,法院作
出终审判决:被告某食品厂停止生产、销售少林火腿肠。官司尘埃落定,但名
誉侵权仍余波未消,这场“基于宗教感情考虑”的官司,少林寺只是表明了反对用
少林商标生产火腿肠的态度,但并没有涉及到该厂注册使用少林商标这一源头问
题,而这时,很多商家从中看中了“少林”两个字背后所蕴藏着的巨大商机,抢
注“少林”商标的狂潮愈演愈烈。有统计表明,当时国内有54个“少林“商标在
使用,行业涉及汽车、家具、五金、食品、医药等,居然还有少林酒和少林烟,
而境外抢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标的国家多达70个,平均每个国家抢注11项。
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竟然有四个“少林寺方丈“和两
个“少林武僧团“出现在当地,被惹怒了的当地侨团和媒体将一纸投诉状递到了
有关部门。“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面对商业利益的冲击,少林寺遇到了前
所未有的危机,是闭门清修,还是开门护法?释永信处在尴尬之中,“我们不是
法人,不是当时《商标法》的保护对象,对商标没办法去申请、注册,但少林
寺的声誉是千百年来众多高僧大德创立下来的,不能毁在我们手里。”逢千年未
有之巨变,逢千年未有之挑战。1998年7月,少林寺作出创举:投资成立河
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公司这个法人身份,少林寺可以依法开展对
少林和少林寺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大梁
说,少林寺至今已拿到45个类别、近200项商标的注册证书。2004年11
月,少林寺商标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00年10月起,少林
寺向欧盟、美国、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少林“商标注册申请。
2002年,德国柏林法院民事法庭作出终审判决:禁止欧洲某演出公司冒充“少
林寺”、“少林武僧”做广告误导观众。在澳大利亚,少林寺也抢回了6个类别的“少
林”商标在先申请权。商标保卫战初步告捷。2003年3月,台湾地区一家电
影公司与少林寺联系后,就在电视片中使用少林知识产权一事达成了协议。随
后,该公司向少林寺实业发展公司支付了38万余元的无形资产管理费,这是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笔收入。“后来,我们缴纳了2万多元的税款,这也是建国后
少林寺缴纳的第一笔税款。”千年古刹的华丽转身仍在继续,1996年,少林寺
在中国寺院中率先建立了中文网站,现在即将推出繁体中文版和英文版。“网
站作为一个世人了解少林寺历史、现状的窗口,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站每天的访问量最多时有20万人。中西文化存在差异,能让这些不同文化
背景的西方人喜欢中国的文化,我们需要这样的现代化工具。”少林寺网站负责
人释延达法师如是说。释永信,俗名刘应成,安徽颍上人。释永信简历1981
年在少林寺出家;1987年成为少林寺住持,时年22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
寺院住持;1999年正式升座成为方丈,成为少林寺1500年来最年轻的掌门
人。释永信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少
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少林实业发展有限
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
省佛教协会会长。近年来,释永信方丈利用商业推动少林寺的光大事业,在社
会上引起争议。有人说是另类的光大事业,也有人说这是背离佛家的传统思想。
少林首席执行官释永信在常人看来,方丈和首席执行官(CEO)这两个词的距离
似乎有些远。然而,就是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词语,却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身上得到了近似完美的结合。少林寺,这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禅宗祖庭,在历
经了1500多年的历史风雨之后的今天,在其掌舵人释永信的带领下,再也不
愿意隐匿于深山幽林,而是主动出击,在商海中近似完美地完成了一系列的角
色转变。“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释永信,俗名刘应成,安徽颍上人,1981年
在少林寺出家。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承师衣钵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院
住持。1999年升座成为方丈。在不少人看来,释永信的“升迁”路径都显得过于
“笔直”了。之后各种头衔便接踵而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
登封市委宣传部的孔玉锋更习惯称之为“永信师父”。当记者问起他对释永信的印
象时,他笑着说:“永信师父绝对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如果他不出家,绝对是一
个适合玩政治的主儿。”在登封,与孔玉锋有着同样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就连
出租车司机提起释永信也说他“很会做买卖”,也“很适合当官”。在少林寺附近居
住的村民,则更乐于谈起释永信给他们的实惠。“没有释永信,即使《少林寺》的
影响再大,少林寺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出名,我们都占了不少光呢。释永信现在
玩得很大,都成天出国呢,见的人不是首相就是总统的。”送记者到山门的摩托
三轮车师傅如是说。自1986年开始,释永信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
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
善福利基金会。释永信几乎担任了全部这些团体的最高领导。可以肯定的是,
释永信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想做些事情”的人。他主事伊始,精力便放在了“学术”
以外,忙于雄心勃勃扩充少林组织机构。“懂经营的人懂经营的人”懂经营的
人争夺“少林寺”商标、拆迁寺院周边建筑、申请世界遗产、少林秘籍上网、千
年古刹整修、“功夫之星”海选……这些看来与佛教不太相关并备受争议的举动,
都在释永信的手里坚定而有序地得到了落实。这与他现代、开放、入世的治寺
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就目前内部机构设置来看,少林寺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架
构完备的集团化企业,在少林寺的旗下不但有着专门的外联处、寺务处、少林
寺网站等机构,而且还拥有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少林影视公司两家商业化
运作的公司。释永信对于少林寺目前的发展情况显然是满意的。“这20年来我
给少林寺的变化摆在那里”、“少林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释永信对自己任住持以
来的动作有自己的看法:“安于清净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佛教的衰落是必
然的。我们天天讲普度众生,不到众生中去,实际上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甚至
都度不了一个,那么我们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在释永信那里,似乎没有
什么想法是不可实现的。他成立影视公司,使少林寺能够自己拍摄电影,监督
剧本和主演的选择。他还一直考虑让少林武僧登上拉斯韦加斯的舞台。释永信
说:“我们过去与世隔绝,与外界的接触仅仅是通过耕作与土地打交道。如今,我
们必须与人打交道,这就没那么简单了。我们需要获取知识,学习新技能,比
如学习英语,了解计算机,并且出国留学。”据了解,释永信是第一批送身穿黄
袍的僧人学习MBA课程、取得学位的方丈之一。“备受争议的人备受争议的
人”备受争议的人释永信在为少林寺和他本人赢得不菲名声的同时,他的很多
做法也在社会上引发不少的争议。最典型的就是,有人说他背离了佛教清修的
主旨,把少林寺变成了一台“赚钱的机器”。对于这些争议,释永信自己是非常清
楚的。从5年前少林寺开始整修拆迁以来,山门外百姓的怨声至今未绝。前后
持续两年之久的拆迁涉及少林寺周围民房近10万平方米,迁走了武校40多
家,商户1000多户。目前,少林口以内30万平方米,已全部拆迁完毕。曾
经普度众生关怀农桑的少林寺,到了第33代后继者释永信这里,也因此背上
了不少的“骂名”。此外,少林寺越来越明显的商业化倾向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
有人说他是在“作秀”,是在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但释永信对此并不作过多的解
释。“争议就争议去吧,我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有我振兴佛教的责任,
他们都是站在个人角度想问题。”释永信面对非议的态度一直都是这样,他重复提
到“责任”二字,不断重复。在释永信现代、开放、不避世的治寺理念中,千年
古刹里的人和物都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记者所能见到的僧人全都使用手机,有
人倚在大殿门上独自笑着发短信。同时,清晨执帚扫院的也不再是僧人,而是花
钱雇来的保洁人员。谈笑打闹的保安把守着少林寺的主要寺门,而对于正在沉醉
于抄写碑文的游客,他们会警觉地走到身边问,你抄这个干啥?针对有人批评
释永信不安心佛事、到处乱跑的指责,释永信专门回应:“我们出家人学佛修行,
不能老待在山里、寺里,安于清净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我们应该主动
走进众生的日常生活。我希望同修们能明白,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
就自取灭亡了!”今日少林生活说实话我是带着一大串疑问来今日少林生活到
少林寺的,比如,僧人的生活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清苦吗;武僧光吃素食哪有力
气练武呀;他们听不听流行音乐;小沙弥们有没有玩具等等。由于有延禅的带
领,我们在少林寺通行无阻,真切地体会了一把僧人的生活。延禅介绍说,少
林寺内的僧人不论文武都要每天5点起床,先去爬山(他们叫跑山),我也试验
了一把,从少林寺爬到达摩洞至少要1个多小时,中途累得几欲罢手。而延禅
果然训练有素,不到半小时,他已在山顶向我们挥手了。他说少林寺的僧人绝
对恪守成规,文僧、武僧都一样练武诵经,只是侧重点不一样,别以为文和尚
就手无缚鸡之力,他们也有武功底子。而且身体是要锻炼,不是靠吃,所以武僧
们的身体都格外强壮。跑山之后,就是上早课、吃早饭,吃完早饭,武僧们就
要开始练武了。中午11:30,少林寺的僧人开始吃午饭了,我们被破例地引
进了他们的食堂,一间有着许多条桌的大殿。殿里有电扇,僧人们打好了饭一
边看着报纸一边吃饭。我们赶上的午饭是豆腐丝拌黄瓜和烧茄子,主食是米饭和
馒头,还有汤。原以为一定难以下咽,谁知味道还是不错的,连一向节食的我
也把满满一大碗饭菜全吃光了。延禅看到我们吃完了很高兴,又说他们晚上通
常是吃面条。平时,他们吃豆制品比较多,鸡蛋是他们能吃的在我们看来最有营
养的东西了,但他们是不喝牛奶的。下午,武僧们要上文化课了。刚刚8岁的
释小宝是练童子功的,他说自己现在上的课有数学、语文、英语。15岁的释
小虎还要上历史课。延禅介绍说,现在武僧团的文化课增加了,专门请了4个
老师教他们,这也是对外交流的需要,有的武僧已学到大专的水平了,还有的
武僧英语已能运用自如了。武僧们平时每周可以看一次电视,也可以用电脑。
我问他们听不听流行歌曲,追不追星,他们表情漠然地说,我们的佛教音乐很
好听,我们从小就过这种生活,习惯了。晚上5点,僧人们要做晚课了,我有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23:1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49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