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23-01-01 21:58:14 阅读:9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怎么 别人)

1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念

1、谈谈自己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答: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时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

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2004定义:教育技术时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

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目的是追求教育过程最优化。

2、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领域?

答:设计领域、开发领域、利用领域、管理领域、评价领域

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任务)有哪些?

答:教育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领域,应用

到教育的各个层面,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用,在就爱哦与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

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

内容:1、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2、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研

究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

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4、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各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

术教育。5、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主要中等职业学校,并逐步进入中小学。6、大力开发

优秀教育教学软件。7、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

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4、信息化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

5、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容在结构和目标体系有哪些?

答: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我国桑新民教授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确立培养的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1、第一层次:驾驭信

息的能力。A.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B.熟练、批判性的评价信息的能力。C.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

信息的能力。D.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2、第二个层次: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

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3、第三个层

次: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6、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哪些内容构成?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答: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1、从认识层面上理解:A.对信息、信息化、信息

社会的特点有正确的理解;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及获取所需信息的欲望,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关心教

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B.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

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2、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A.具备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B.具备多媒体处理能力。C.具备信息处理能力,能掌握电

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同时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及具备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3、

从应用层面上理解:A.能准确、快速地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

性思考。B.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

(或存储)自己生成的新信息。C.具备良好的课程整合能力。

培养: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构建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培训条件;3、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

力和元认知水平;4、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创新精神

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

结构。)

7、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一、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实现;二、大量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教育教学领域:1、多媒体技术2、

人工智能技术:A.知识的表示与访问,B.对学生错误的自动诊断,C.实现智能超媒体教学系统3、虚拟现

2

实技术;三、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被接受;四、多种模式的教育教学应用:1、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A.

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交互式的学习方式,B.从封闭式教学

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为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资源分享。2、多种教学应用系统及教育模式的发

展。五、绩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

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听觉媒体的运用

1、人耳有哪些听觉特性?

答:1、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程度的主观感觉,取决于声压或声强,且和声音的频率、波形有关。

2、音调: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取决于声音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音色:是人在主观感觉区别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不同特性。

4、可听声范围:正常的声音频率范围是16—20000Hz,最佳听力范围是20—20000Hz。

2、传声器、扬声器、扩音器的作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问题?

答:1、传声器:是声—电转换器,即把声能(声信号)转变成电能(电信号),俗称话筒、麦克风。

使用时应注意:1)阻抗相互匹配,2)选用高质量和尽量短的连接线,3)注意工作距离与近区效应,4)

合理设置声源与话筒之间的角度,5)合理设置话筒的位置和高度。

2、扬声器:是电—声转换器件(分为纸盆式和号筒式),将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

信号。使用时注意:1)扬声器得到的功率不要超过它的额定功率,否则将烧毁音圈或将音圈振散。2)

注意扬声器的阻抗应与输出线路配合。3)要正确选择扬声器的型号。4)在布置扬声器时,要做到声场

均匀且有足够的声级(高于地面3米)。5)电动号筒式扬声器,必须把音头套在号筒上后才能使用,否

则很易损坏发音头。6)两个以上扬声器放在一起使用时,必须注意相位问题。

3、扩音机:将前置放大器和声频信号处理器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音。使用

时应注意:1)要求电网电压比较稳定,变动范围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10%。在电网电压变化较大的场

合要加装稳压装置。2)使用前要按规定接好负载,做好匹配工作。3)为防止扬声器受瞬间电流冲击,

在使用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开关设备:先开音源,再开扩音机,使用完毕后按相反顺序关机;各音量控制

旋钮平时应置最小位置。开启某一路音量旋钮时,应逐渐由小到大,缓慢均匀,防止机器过荷。扩音机

用完后,要把音量旋钮恢复到最小。4)在会场布置扩音系统时,要注意扬声器与话筒的距离尽量远一些,

不能把扬声器布置在话筒后面,更不能正对着话筒,否则容易产生“声反馈”。扩音系统使用中一定要避

免出现声反馈,以免产生啸叫或过载损坏扩音机和扬声器。5)扩音机的各输入信号源不能插错。6)扩

音机的放置地点要清洁、无尘、通风、干燥,严禁雨淋。高温季节使用时要注意散热。

3、如何选择、使用和维护盒式录音机?P54

答:1)选择:从用途、质量、价格三方面综合考虑;对收录机的外观质量、机械性能、电声性能检

查。2)使用:阅读录音机的说明书;在接入电源前应先检查电压是否相符;将机壳接地线接好,防止录

音机漏电;录有重要资料的盒式录音带应将带盒上的防误摸片撬去。3)维护、清洁、消磁、注油、存放。

4、通用卡拉OK、AV系统及电脑多媒体AV系统是如何进行信号链接的?P66

AV系

3

5、模拟声音信号如何转化成数字声音信号?如何采集和编辑声音文件?P71

答:数字音频:由模拟声音经抽样、量化和编码后得到的,即把模拟的声音信号通过采样技术转变

为数字音频信号(即由许多二进制数“0”和“1”组成的数字音频文件)进行记录。

采集:○1用音频卡将外来音源录入计算机。(音频卡俗称声卡,有8位和16位两种类型。)通过音频卡的相应

接口,接入话筒、录音机等各种具有音频输出的电子设备作为声音信号输入源,再配合声卡所带的录音软件,就可以进行

音频采集了,最终得到WAV格式文件。)○2从CD盘中采集音频。通过一些播放软件可以将CD光盘的声音直

接采集、存储成为声音文件。

编辑:1)数字音频处理初步知识。○1音频媒体的数字化处理:采样,量化,编码。○2音频媒体的基

本处理。A.不同采样率、频率、通道数之间的变换和转换(格式转换和重新采样);B.针对音频数据本身

进行的各种变换(淡入淡出、音量调节等);C.通过数字过滤波算法进行的交换,如高通、低通滤波器。

○3音频媒体的三维化处理。A声音的三维化处理不仅可以表达出声音的空间信息,而且与视觉信息的多

通道结合可以创造出极为逼真的虚拟空间;B.双工原理(双耳效应)。利用两耳间声音达到的时间差和强

度差定位。将两声音延时和强度减弱后混合产生空间感立体感。2)使用数字音频处理软件,如SoundForge

来编辑。

6、常用的数字音频的格式有哪些?P69

答:常用的数字音频的格式有:WAV、MP3、RealMedia(RARMA两种文件类型)、WindowsMedia、

MIDI、VQF、AIFF等。

7、刻录光盘的种类有哪些?常见的光盘刻录方式有哪些?

答:1)刻录光盘的种类:○1CD-R:是在普通光盘中加入了一层染料层,当较高功率的激光照射在染料层上时,

使其变热并熔解,从而形成类似于变通光盘的凹坑来记录数据,只能刻录一次。○2CD-RW:采用变相晶体技术来存储信

息。当改变激光强度对记录层进行加热时,会导致由非晶体状态到晶体状态的变迁。由于该晶体层具有结晶和非结晶两种

可逆状态的互变,因此可以实现反复擦写功能。○3

DVD-R/RW:它采用恒定线速度读取方式也是它可以拥有良好兼容性的一个保证。此格式是第一个DVD刻录的标准,

它以稳定及超强的兼容性著称,但是速度存在劣势。○4DVD+R/RW是以DVD+R,DVD+RW为主导,可以理解为前面技

术的结合与改进版本,它使用了较为先进的寻轨技术,在速度的限制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

2)常见的光盘刻录方式:轨道刻录(TAO方式)、整盘刻录(DAO方式)、飞速刻录(OTF方式)、

区段刻录(SAO方式)、封装写入(PW方式)

第三章视觉媒体的运用

1、幻灯机、投影器由哪几部分构造而成?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P82—84

答:1)幻灯机:由A光学部分(主要由光源、反光镜、聚光镜、放映镜、银幕等组成)、B机械传动部分(由

传动机构、换片机构、调焦机构等组成)、C机身部分(由支撑光学部分和维持幻灯机工作的各部件组成)、D电气控

制部分(由遥控发射机、接收机、电气控制盒、电子定时器、声控器、讯控器等组成)。等四部分组成。使用时应注

意:○1幻灯片正确放置(正面倒立);○2幻灯片的保护(避免裂口、受潮而被卡);○3确认风扇正常工作;

○4调焦,直至图像聚焦清晰为止;○5工作状态防震动;○6开关顺序:先开电源再开开关,先关开关再关

电源;○7镜头保护,专业用具清理;○8通电驱潮。

组合音响的

接线方法

4

2)投影器:构造:A光学部分(聚光系统,包括光源、反光镜、新月透镜和螺纹透镜;放映系统,包括放映镜

和反光镜。)B机身部分(包括机架、支柱、变压器、调焦旋钮、风扇、保险丝及功能开关等部分。)使用

应注意:○1使用前必须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2选择好放映方向、高低及银幕倾角,使银幕上图像大

小适合;○3投影片的种类;○4调整反光镜;○5检查风扇;○6调焦,直至图像聚焦清晰为止;○7工作状态

防震动;○8镜头保护;○9通电驱潮。

2、镜头的种类有哪些?摄影的曝光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答:种类:1)定焦距镜头,包括鱼眼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2)变

焦距镜头,手动的变焦距镜头有双环式和单环式两种。

摄影的曝光量与照度、曝光时间有关,E=I*T

决定景深的三个因素:○1光圈: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2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调焦距离:调焦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调焦距离近,景深小。

3、摄影的胶片有哪些类型?如何理解胶片的感光度?

答:摄影胶片的类型:1)黑白感光片,主要有全色片、色盲片、正色片等几种类型;2)彩色感光片,

主要有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彩色正片等。

胶片的感光度:指感光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它表示了胶片感光的快慢程度。胶片的感光度数值

越高,表示它对光越敏感,所需的曝光量就越少;胶片的感光度数值越低,表示它对光越不敏感,所需

的曝光量就越多。世界各国的感光度标示不同:中国采用GB制,其数值每提高3.感光度提高一倍,所

需曝光量减少一半。国际标准为ISO制,美国为ASA制,德国为DIN制。

4、摄影的光线有哪些类型?摄影的角度应从哪几方面来考虑?

答:光线类型:根据光的投射方向,常见的光线有顺光、逆光、侧光、顶光、脚光等;根据光线的摄

影时的造型作用,常见的光型: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等。

角度的选择:1)摄影方向的选择。包括正面拍摄方向、斜侧面拍摄方向、正侧面拍摄方向、背面拍

摄方向等。2)摄影高度的选择,有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3)摄影距离的选择,远景(是

摄影距离最远的景别:它视野广阔,景深大,主要表现远距离的人物和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气氛,内容的中心往往不明

显。)全景(是用以表现人物全貌及其周围环境的画面。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全景有明显的作为内容中

心、结构中心的主体。)中景(包括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在中景画面中,主要的人和物的形象及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

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更为主要的部分,如人体上半身以上部分,用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和物体的现状特征和质感。)

特写(是表现被摄对象某一局部的画面,它可以作更细致的展示,揭示特定的含义。)

5、数字图像是如何分类的?色彩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三基色原理?

答:1、分类:1)矢量图形。矢量图形是一组指令集合来描述图形的内容,这些指令用来构成该图形

的所有直线、圆、圆弧、矩形、曲线等的位置、维数、大小和形状。矢量图形在计算机内存中表示成一

系列的数值而不是像素点。优点:任意放大而不失真、文件占用空间小。缺点:色彩和色调变化不丰富

用途:适用于线型的标志设计、图案设计、文字设计、版式设计等。2)位图图像。定义:由描述图像的

各个像素点的明暗强度与颜色的位数集合组成。位图图像更容易描述照片的真实效果。将位图图像放大

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它是由一个个小方格组成的,这些小方格就是像素点。位图图像的大小和质量取

决于图像中像素点的多少。由于位图图像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一般需要进行数据压缩。

2、色彩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

3、三基色原理:定义: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光都可以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利用

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模拟出自然界绝大多数的彩色。相加混色法:将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

例相加而获得不同彩色的方法。相减混色法:利用颜色、染料的吸色性质来实现的。在相减混色法中常

用青、品红、黄作为三基色,他们分别吸收各自的补充,即红、绿、蓝光。

6、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有哪些?

答:pc机上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有:TGA格式、BMP格式、GIF格式、TIFF格式、JPEG格式、PCX

格式、PCD格式、PNG格式

7、扫描仪有哪些类型及技术指标?

答:类型:1)按扫描仪所使用的感光器件分类:○1光电倍增管扫描仪,○2CCD扫描仪,○3接触式感

5

光元器件扫描仪。2)按扫描方式分类:○1滚筒式扫描仪,○2平板式扫描仪,○3胶片扫描仪,○4底片扫描

仪。3)按接口方式分类:SCSI接口扫描仪、EPP接口扫描仪、USB接口扫描仪、IEEE1394接口扫描仪。

技术指标:1)扫描精度:直接影响扫描影像清晰度的关键因素,是判断扫描仪好坏的重要指标,单

位dpi。2)色彩位数:对采样来的每一个像素点提供的不同通道的数字化位数的叠加值,体现扫描仪所

能产生的颜色范围。色彩位数越大,可表现的色彩逼真度越好,图像表现越真实。常用RGB三通道的数

值总和表达,多为24位、32位和36位。3)灰度级:反映扫描时提供由暗到亮层次范围的能力。灰度级

越大,扫描效果层次越丰富、效果越好。4)最大扫描尺寸:可扫描的最大原稿尺寸。5)扫描速度:指

每扫描一行所需时间,单位:ms/行,ms/线。

第四章视听觉媒体的运用

1、电视是如何实现图像显示的?彩色电视制式有哪几种?广播电视频道可分为哪些段?

答:1、图像显示:○1电视系统通常有摄影、传输、显像等部分组成,通过摄像机将景物随时间和空

间变化的光信息变成电信号,将电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经过某种传输方式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

端,将接收下来的电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2电视图像的每一幅画面,

都是由许多个像素组成的,像素数量越多,像素面积越小,图像就越清晰、细腻。○3每一幅图像的像素

信息进行光电转换、传输以及电光转换都必须借助扫描才能完成,扫描分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两种方式。

○4利用三基色原理,可以大大简化彩色电视信号的传送与重现的过程。彩色电视系统在传送彩色图像时,

只要传送三个基色信号即可。在接收端,接收设备再对三个基色信号进行复合,便能重现彩色图像。

2、彩色电视制式的种类: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制)、行轮换调频制(SECAM制)和正交平衡调

幅逐行倒相制(PAL制)。(中国大陆采用的是PAL—D制。NTSC制是世界上第一种电视制式,美国、日;

西欧采用制式;法国、俄罗斯、东欧采用SECAM制。)

3、广播电视频道:我国规定:1到5频道的频率在48.5—92MHz之间属于甚高频段(VHF)I;

6到12频道的频率在167—223MHz之间属于甚高频段Ⅲ;13到68频道的频率在470—958MHz之间属

于特高频段(UHF)。

2、彩色电视机分为哪些类型?

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分类:CRT(阴极射线

管、显像管)彩色电视机、PDP

(等离子)彩色电视机、LCD

(液晶)彩色电视机、背投影

彩色电视机。

使用:避免阳光和强光直

射;注意通风散热、防尘、防

潮;注意防磁;避免频繁开关

电视机;雷雨季节注意避雷。

P116

3、摄像机有哪些分类?P119—

120

答:1)按质量档次及性能

不同,可分为:广播级摄像机、

专业级摄像机、家用级摄像机;

2)按使用场合不同,可分为演播室用摄像机和便携式摄像机

3)按对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模拟摄像机和数字摄像机;

4)按摄像器件的数量的多少,一般分为单片(一片)CCD摄像机和三片CCD摄像机。

4、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操作要领及镜头的运动技巧有哪些?

答:1)基本操作要领:○1画面要平,地平线要水平,不能倾斜。○2持机要稳,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

动。○3摄速要匀,镜头运动速度要均勻,不得时快时慢,断断续续。○4聚焦要清。○5摄像要准,拍摄对

6

象、范围、起落幅、镜头运动、景深运用、焦点变化等都要准确。

2)运动技巧:○1推镜头:摄像机位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推进,被摄主体在画幅中逐渐变大,次要部

分逐渐消失。○2拉镜头:摄像镜头逐渐远离被摄主体,被摄主体逐渐变小,画面显示由局部到整体。○3摇

镜头:摄像机机位不变,摄像机镜头改变拍摄方向。被摄主体或空间的各部位被逐一展示。○4移镜头:

摄像机在移动中拍摄,拍摄主体和环境可以变换。○5跟镜头:摄像机镜头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被摄主体

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固定,背景发生明显变化。○6甩镜头:快速的摇摄像机的镜头,使画面上的景物模

糊不清。○7升镜头;○8降镜头。

5、如何利用录像机进行放像和收录电视节目?P124

答:1)放像:○1视频、音频连接放像。射频连接放像。如图1

2)利用录像机收录广播电视节目。第一种方法是:用有视输出端的电视机接收、监视广播电视内容,

用录像机录制,如图2。

第二种方法是用录像机接收并录制广播电视节目,而用电视机监视收录的情况。如图3

6、视频压缩主要有哪些标准?视频信号采集需要哪些设备?P128

答:1)压缩标准:H.261标准、JPEG标准、MPEG标准,包括MPEG—1标准(MP3遵循)、MPEG

—2标准、MPEG—4标准、MPEG—7标准。

2)设备有:视频采集卡、大容量硬盘的多媒体计算机、摄像或录像机

7、流媒体有何特点?其系统由哪些方面构成?流媒体文件的格式有哪些?

答:1)特点:○1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边下载边播放,免去了用户长时间等待的痛苦,节省了时

间,提高了效率。这也是流媒体技术最显著特点之一。○2对系统缓存容量的要求不高,可实现网上实

时广播。不占用硬盘空间,当媒体文件运行结束后,便被内存释放,从而节省了用户宝贵的硬盘空间。

(对视频点播而言)○3媒体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可以有效地防止侵权等行为的发生,由于

无法在客户端保存,所以他人难以复制传播。(对视频点播而言)

2)系统构成:A、前端编码压缩工具包;B、流媒体数据;C.、流媒体服务器;D、传输网络;E、

客户端播放器;F、流媒体传输协议

3)○1RM视频格式和RA音频格式;○2ASF格式(WindowsMediaPlayer);○3QT格式(Quicktime

Movie);○4FLA格式(Shockwave);○5MTS格式(Metastream);○格式(Authorware)

第七章现代化教育设备及系统的基本配置与使用

1、多媒体的特性有哪些?多媒体教室主要有哪些设备?理解

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连接方法。P170

答:1、特性:1)多样性,2)集成性,○1信息集成性,○2

技术集成性,3)交互性,4)非线性,5)实时性,6)信息使

用的方便性,7)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2、设备:多媒体教室再构成上一般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系统

的核

心,再

配置上其他相关的设备(如投影机、录像机、影碟

机、数码视频展示台、录音卡座、无线和有线话筒、

7

调音台、扩音设备、投影屏幕等),并通过高智能化技术的中央控制系统,将多媒体教室所配置的各种设

备进行集中管理。

2、多媒体教室有哪些功能?多媒体教室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基本功能:1)运用各类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计算机资料、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2)播放录像、

CD、VCD、LD、DVD、MP3等音频、视频教学节目。3)展示各类实物、模型、图片、文字等资料。4)

8

用较高保真度的音响系统重放各种声音资料信号,同时具有无线、有线扩音系统,并能现场录音,5)以

高清晰、大屏幕投影仪显示计算机信息和各种视频信号。6)连接校园网、Internet网,能直接调用网络资

源,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联机教学。7)连接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发挥电视媒体再教学中的作用。

注意:○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科学地选用不同的媒体;○2教学中屏幕的内容切换不能太快,

各信息源的切换不宜太频繁,并应通过电子教鞭、鼠标等引导学生观看屏幕上的重点、难点;○3使用多

媒体计算机时,不要简单地把文字教材“软件化”;○4投影机投影到屏幕上的文字,每一行不要过多,

以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看清为宜,图像、图形和表格不宜过小和复杂。○5设备放置位置应相对固定,有

专人管理。○6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查与保养。○6对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需进行培训。

3、语言实验室有哪些类型?语言实验室在教学上有什么作用?

答:类型:1)听音型(简称AP型)语言实验室;2)听说型(简称AA型)语言实验室;3)听说对

比型(简称AAC型)语言实验室;4)视听型(简称AVC型)语言实验室

作用:1)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2)进行集体教学或个别化教学;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CAI网络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有哪些?CAI网络教学的基本过程是什么?CAI网络教室有哪些应用

模式?

答:基本构成:由教师、计算机、学生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系统。

基本过程:1)选择课件;2)呈现教学信息,3)学生接受教学信息,4)计算机提问,5)学生

反应,6)评价与反馈,7)反馈与强化,8)作出教学决策。

应用模式:1)辅助教学模式,2)混合式教学,3)联机教学与开放教学模式

5、闭路电视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它在教学上有哪些应用?

答:组成:闭路电视由前端、信号分配网络、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应用:⑴召开全校性的电视直播会议或有线广播会议。⑵收看电视节目或学校自办节目。⑶按

预约时间收看教学录像节目。⑷用于英语听力课和听力训练。

6、简述校园网的基本概念,它有哪些硬件组成?它能实现哪些功能?

答:概念: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

硬件组成:1)服务器,2)工作站,3)网络互联设备,○1集线器,○2交换机,○3路由器,○4网

关,○5防火墙,4)常用的网络传输煤质,○1双绞线,○2光纤。

功能:1)校园信息发布,2)教学、教改应用,○1网络教学软件平台,○2网络教学信息及资源,

3)管理应用,4)科研应用,5)数字化图书馆。

7、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其安全运行?

答:影响因素:IP地址盗用问题、防火墙遭攻击、网络病毒

措施:1)采用入侵检测系统;2)运用过滤平台和防火墙技术;3)运用VLAN技术;4)漏洞扫

描系统的设计;5)运用跟踪手段

第八章网络教育

1、什么是网络教育?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概念:广义的“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沟通方便性

和资源丰富性等特点,为满足个人和组织的具体学习需求,以实现知识的汇集、存储和转移为目的非面

授的互联网服务形式。狭义的“网络教育”——从教育层面上理解,网络教育是指是在网络环境下,以

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

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特点:1)自主性2)交互性3)共享性4)个性化

2网络教育应用系统有哪些类型?

答:(一)电子教室(二)网上答疑系统(三)网上论坛(四)网上图书馆(五)远程仿真实验(六)

FTP服务(七)BBS系统

3、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答:一)以“教”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1)同步式讲授2)异步式讲授,

二)以“学”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1)个别化学习模式2)协作学习模式,

○7严禁将易燃、易爆、腐蚀的物品放在多媒体课室讲台等。

9

三)“双主”网络教学模式1)探索学习模式2)讨论学习模式。

4、网络教育资源有哪些特点?Web检索工具有哪些类型?

答:特点:(一)数字化(二)开放性(三)交互性(四)自主性

Web检索工具类型:1)检索型检索工具(搜索引擎):例:GOOGLE、百度等。2)目录型检索工

具(综合、专题、特殊型)例:YAHOO!、中国中医药信息网、BT搜索。3)混合型搜索引擎,兼有检索

型和目录型两种方式。可从目录下进行分类检索。例:新浪、搜狐、网易。4)元搜索引擎,也称为集合

型搜索引擎。例:WebCrawler、万纬搜索引擎。5)智能型搜索引擎,是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搜

索引擎。例:ulika、Askjeevs

5、获取网络学习资源的工具有哪些?

答:1、通过Web浏览器,例:IE、Maxthon、Netscape2、通过网络离线浏览工具软件,例:Teleport、

Cyberarticle、Webzip,3、使用电子邮件,例:Foxmail、Outlook,4、使用多线程下载工具,例:FlashGet、

NetAnts,5、使用FTP进行文件传输,例:

CuteFTP、Ws_FTP、Flashfxp,6、利用P2P

下载工具,例:BT、eMule(电骡),7、利用

分类下载工具,例:Kugoo、GlobalFetch、小

说下载机,8、利用RSS阅读工具,例:iBlog、

NewsFire、Foxmail,9、利用网络通讯工具,

例:NetMeeting、QQ、MSN等

6、什么是资源型学习?

答:基于网络的资源型学习,是指如何有

效组织和利用因特网资源进行学习。

7、构建个人资源库的方法有哪些?

答:(一)面向公众的个人资源库的构建。

1、BLOG,Blog的几种功能:发布信息、收

藏资料、实现交流、团队协作、展示个性。2、数字图书馆;3、网摘:(1)它允许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将

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收藏下来集成到自己的网摘中,而不仅仅是收藏地址。(2)它允许用户为自己的网摘

选择或自定义标签。(3)它允许用户建立分类栏目或目录文件夹,使用户能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科学管

理。

(二)私有资源库的构建。1、私有资源库的优势。○1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2收录信

息资源的类型丰富;○3易于对信息进行编辑和处理;○4信息固化,无需依赖网络;○5访问速度快;○6操

作简易可行。2、私人资源库的构建与管理。1)书籍建立与管理2)采集及导入文档信息,○1保存网页,

○2导入文档信息,3)编辑文档信息,○1文章编辑,○2使用外部编辑器编辑文章。4)输出文档资料或制

作电子书。○1导出到文件夹,○2制作电子书。

第十二章微格教学

1、微格教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微格教学是利用现代视听技术,借助于先进的教育媒体,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通过对教师(或师范

生)进行单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达到其综合教学技能得到提高的

一种方法。

2、微格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答:1、教学规模小2、受训时间短3、教学内容少4、利用先进的媒体设备5、轻松的教学环境

“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

3、微格教学系统具有哪些类型?

答:模拟方式、准数字方式、纯数字方式

4、微格教学的实施包括哪些步骤?

答:1、事前的研究和准备,2、提供微格教学示范,3、制定微格教学计划和目标,4、确定微格教学

内容,5、选择所需教学技能,6、编写教案,7、反馈和评价:○1重放录像,○3自我分析,○3讨论评价,

10

8、修改教案。

11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21:5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45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四川机构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