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欧洲兴衰的世界启示录
一、葡萄牙、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的短暂辉煌
伊比利亚半岛由葡萄牙与西班牙所构成。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
半岛西南部,海岸线全长八百多公里,国土面积九万多平方公里。
西班牙位于半岛西北部,北临比斯开湾,西临大西洋,东临地中
海,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北非相望,其国土面积五十多万平方公
里。伊比利亚半岛的三面环海的地理格局是导致两个国家率先采取
海洋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葡萄牙是最早从事海外殖民扩张的国家。其居于领先地位的原
因有两个:“其一,国土面积不大,且位于大西洋沿岸,三面为西班
牙所包围。这有效的保护葡萄牙不会将自己的财力浪费到欧洲战争
中去。由于亨利王子的领导,国家致力于远洋事业。其二,葡萄牙
掌握了较多的航海知识。”11415年,葡萄牙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占
领了北非的休达。不久后,开始向非洲西海岸进行探险与殖民活
动,并在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先后建立了殖民地,据此正式
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15世纪末,葡萄牙沿非洲西南海岸绕过好
望角,横渡阿拉伯海到达印度、东南亚、中国、日本。1492年,哥
伦布发现美洲,并开始对美洲的占领与征服。1509年,葡萄牙打败
了阿拉伯人与印度人,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并在印度东、西海
岸建立贸易据点与军事基地,从此葡萄牙进入全盛时期。
15世纪的西班牙从事海外冒险行动是缓慢的,其后投身于海外
事业主要是出于对葡萄牙获得巨额财富的回应。16世纪初,西班牙
建立起了王权集中的封建君主制国家,为其海外扩张与掠夺财富创
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同时,英国与法国正陷入领土与宗教战争,
无力争夺海外市场,其众多的探险航行与征服战争没有遇到强劲对
手。从15世纪初到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先后垄断了中美洲、加勒
比海、南美洲与菲律宾的贸易。西班牙采取的崛起战略不是以控制
海上各贸易区为目的,而是通过征服与建立殖民地,并掠夺殖民地
财富为目标的。在其鼎盛时期,国土面积达1054万平方公里。并成
为近代以来第一个殖民大国。
16世纪中期,利比里亚半岛之所以能够在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
中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主要归于一下两个方面:一是14世纪至
16世纪中叶时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先后击败拜占庭、叙利亚与埃
及,最后占领中欧大部分地区,建立起了地跨中东、北非、亚洲西
南部的庞大帝国,其结果阻碍了欧洲人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往来,迫
使其通过有力的地理位置开辟海上贸易。二是率先在欧洲建立起统
一的民族国家,确定了统一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为其海上贸易
与殖民地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持。但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崛起
是短暂的,其衰落的原因正是由于国内政治统治体系没有将海外殖
民掠夺的财富转化为国内资本,没有建立起强大工业体系,导致国
内通货膨胀严重。同时,经济上一直依赖于西北欧,大量财富流出
国内市场,最终刺激了西北欧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又在16、
17世纪卷入了欧洲宗教战争和王朝战争,这些原因都最终导致了伊
比利亚半岛的衰落。
二、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英国是大西洋中的群岛国家,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
爱尔兰所组成的岛国,整个群岛即离开欧洲大陆,又靠近欧洲大
陆。西以辽阔的大西洋与北美洲瑶瑶相对,东临北海,南隔英吉利
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
15世纪以来,殖民地和海上优势一直为西班牙、荷兰所掌控
着。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掌握了大西洋的
航线贸易控制权,并积极开始扩展海外殖民地。17世纪中期,荷兰
三次海战失利,英国赢得海上贸易垄断权。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
期,英国与法国先后进行了四次海上霸权的争夺,最终以英国的获
胜宣告结束,主要原因在于“法国更感兴趣的不是海外殖民地,而
是欧洲的霸权”。219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百年和平期
间,英国没有停止殖民扩张战争,并积极运用“均势外交”政策引
导对外战争,战争始终是英国继续扩大并维护帝国霸权的有效手
段。19世纪末,英国已构造出庞大的殖民帝国,“一个以英国为中
心、广大殖民地为外围的巨大商业贸易圈也宣告出现”3,英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综上所述,由于先天的远离欧洲大陆的独特地缘优势,使英国
在相当长的时期避开了欧洲大陆的战争,为英国的霸权崛起创造了
有利的内部发展环境。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的崛起在于经历了
工业革命、社会制度变革与大规模殖民地扩张。例如,首先,解放
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不平衡。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
制,结束了王权专制的社会环境,成为第一个现代性的社会国家;
其次,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英
国国家实力的迅速提升,拉大了英国与其他国家经济的距离;再
次,在国家对外战略上,采取积极主动的结盟战略,维持欧洲大陆
的均势态势,在均势中防止欧洲大陆被任何一个霸权国家所统一,
从而确保其自身安全;最后,英国将掠夺的社会财富与国家实力转
化为军事力量,从而进一步掠夺海外原材料与市场,并借此支持大
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与战争。
三、法国:海陆复合型国家的崛起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面临近大西洋,并与英国相隔英吉利海
峡,东北比邻比利时、德国,东与瑞士相依,东南与意大利相连,
南部与地中海、意大利接壤。法国的地缘格局显示为海陆复合型,
其崛起过程中受到海洋与陆地的双重影响,法国在制定对外策略
时,采取海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大力进行欧洲内陆战
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海上实力,力图称霸整个欧洲。
法国的崛起与其绝对君主制的建立、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分不开
的。1643年至1715年,路易十四当政期间改革行政、财政、军事
等领域以强化中央集权,最终将法国逐步变成绝对君主制国家。强
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为了增加国家财富,“积极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
策,建立起强大的海军与陆军,并在欧洲大陆与海外殖民地进行侵
略和掠夺,成为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国。”4例如:出台出口政策,为
有效征税创造条件;优先发展工业化建设,加大国内商品生产抵制
进口商品的竞争。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
力的思想文化动力。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封建制
度,初步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这一制度体系的建
立为其后的国家崛起奠定了制度性保障,同时,也在欧洲大陆上掀
起了“自由、平等、公平”的价值理念。
四、德国:夹缝中崛起与覆灭的强国
近代历史上,德国的崛起与衰落是大国崛起的典型案例。德国
地处欧洲中部,东临波兰、捷克,西临法国、比利时、荷兰,南邻
瑞士、奥地利,北临北海、波罗的海,并与丹麦相接。德国的地理
安全极其复杂,东西两面没有天然的屏障,并且被强国包围,南部
是阿尔卑斯山脉,北部通往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被英国、法国、荷
兰封锁。因此,德国的领土安全一直是德国统一与发展的关键任
务。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政府临时首相,在执政时期,考虑
到德国劣势的地缘政治环境,于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攻打丹
麦,完成“丹麦战争”。1866年,德国与意大利联盟进攻奥地利,
取得了“波西米亚战争”的胜利。1870年,俾斯麦领导的德国战胜
了法国,取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并将南德意志诸联邦纳入德国版
图。1871年,威廉一世加冕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实现统一。统一
后的德国,鉴于自身的地缘政治环境,起初并没有对周边国家的进
行侵犯,而是采取均势外交政策,与周边强国进行徘徊,在迂回中
得利。进入20世纪,威廉二世上台后,放弃俾斯麦的均势外交政
策,由于自身地缘政治格局的劣势,使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遇
失败。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整旗鼓再次对欧洲国家发动战
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1945年至今,德国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
外交关系,加强与邻国之前的贸易往来,使其在再次崛起。
综上所述,德国的崛起与衰落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家实力增长
后挑战现有国际体系和谋求世界霸权的崛起模式是其走向覆灭的根
源”5。
五、美国: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和霸权国
从美国的地缘政治格局来看,大西洋、太平洋左右相拥,东西
两侧没有强国围绕,并且远离欧亚大陆的地缘位置优势,使美国可
以通过交通便利的海洋与亚洲、欧洲相接,远离强国林立的亚欧大
陆为自身的崛起提供了安全的地理环境。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如石
油、天然气、煤、矿石等资源占世界储量前列。资源上的优势为其
崛起也承担着坚实的物质基础。
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一直致力于制度创新与建立世界性
霸权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美国废除国内农奴制度,扩大土地私有
化与资本化,改革移民政策,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制度为其
对外扩张提高制度性保障。在建立霸权国方面,首先,通过“门罗
主义”拒绝欧洲强国插手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的主权相关事
务。其次,积极发展军事力量。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
首位,为其军事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最后,积极吸引国外优
秀人才为其科技创新提高不竭动力。
由此可见,美国的崛起过程是海外殖民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的
过程。一方面,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推行
‘扩张性’的国家战略,采取追求海洋空间为重点,控制欧亚大陆
边缘地带为核心,遏制欧亚大陆国家为目的,维持欧亚大陆力量均
势为手段的海洋型地缘战略思维。”6另一方面,美国历届总统都强
调军事力量对世界各国的震慑力,并提出通过强有力的军事实力控
制全球航海要道为其保持超级大国地位的政策。因此,美国崛起的
历史就是大国争霸的历史。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20:5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42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