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

更新时间:2023-01-01 20:25:3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函授本科)

联合的构想

历史上,曾有数个帝国用武力统一了欧洲的广大地区,像是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

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纳粹德国。而王朝联盟(Dynasticunion)则是统一欧洲领土的和

平手段,另外也有少数的国家联盟,如地处中东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地处中欧的奥匈帝国

和地处亚洲西部、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2]

欧洲统一的思想,在20世纪以前就已经出现。中世纪时期的法兰克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

都将欧洲许多地区统一在其疆域之内。1453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

攻破后,波希米亚国王乔治就于1646年建议,欧洲基督教国家应该组成联盟,对抗奥斯曼

帝国的扩张。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当时就有欧洲人设想欧洲仿效美利坚合众国,

建立欧洲合众国,支持此提议者包括拉法耶特侯爵、泰狄士·高斯士高等。19世纪初,拿破

仑曾在大陆封锁期间在欧洲大陆实行关税同盟。最初于1948年由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

国组成的关税联盟,主要是免除关税,开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贸易。该关税同盟对今天欧盟

的建立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

欧洲土地上的战争带来的破坏,让许多人开始支持某些形式的欧洲统合,知名人士有威廉·宾

(WilliamPenn)、AbbotCharlesdeSaint-Pierre、维克多·雨果、RichardCoudenhove-Kalergi和

朱塞佩·马志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伤亡使得这些想法在西欧逐渐茁壮,但直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才开始采取实际手段。但在地处东欧和北亚的俄罗斯,或许是

坚持其共产主义的政治思想,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并未带起与西欧各国同样的看法。

国际泛欧联盟是世界大战时期和开始宣扬欧盟思想之间的代表性组织。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人力与经济损失,带给欧洲极大的打击。奥斯

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等事件证明了战争与极端主义的可怕。特别是核武器的问世,使得世人希

望能避免过去的错误,避免战争。另外,西欧国家再也无法巩固他们原有的列强地位,使得

让世界上出现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对立的超级强权。为了确保德国不会再次威胁到和平,德

国部分重工业遭到拆除,煤炭开采区被隔离(萨尔、西里西亚)或由国际控管(鲁尔区)。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思潮进入高潮。1946年9月,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提议

建立“欧洲合众国”。其他人士的类似声明不断提出,1949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成为第一个

泛欧组织。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

计划),整合欧洲煤钢工业的共同体,这两项产品是军事武器的必要原件,旨在约束德国。

1951年4月18日,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以及西德签署为期50年的《关

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接管鲁

尔区的管理权并取消部分德国工业生产的限制,同时合作推动煤与钢铁的生产销售。[2]

虽然这两个新的共同体与欧洲煤钢共同体享有一样的法院及共同议会,但双方是互相独立的。

新共同体的行政机构称为“委员会“(Commission),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最高总署”作区隔。

欧洲经济共同体由华特·哈尔斯坦(WalterHallstein)担任主席,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领导人则

为路易斯·阿曼德(LouisArmand)。前者将发展会员国间的关税同盟,后者将整合核能部门。

[2]

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六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

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

在防御(欧洲防卫共同体)和政治(欧洲政治共同体)共同体成立失败之后,各国领导人召

开墨西拿会议,成立斯巴克委员会,并发表斯巴克报告。1956年5月29至30日召开的威

尼斯会议承认该报告,并决议组织一个“政府间会议”。“共同市场与原子能共同体政府间会

议”将焦点放在经济统合,并促成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2]

1957年3月25日,六国外长在罗马签署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

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旨在创造共同市场,取消会员国间的关税,促进会员国间劳力、商品、资金、

服务的自由流通。

1958年1月1日成立欧洲投资银行(TheEurope

欧洲一体化

anInvestmentBank),1959年正式开业。总行设在卢森堡。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吉恩·瑞伊(JeanRey)主持合并后的第一届

委员会。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1973年,丹麦、英国、爱尔兰加入欧洲共同体。其中法国试图限制超国家权力,并拒绝英

国成为会员国,使得紧张情势逐渐浮现。

1981年,希腊加入欧洲共同体。

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洲共同体。

1987年7月1日,欧洲单一法案生效。

1990年6月,签订《申根公约》,消除过境关卡限制,使会员国间无国界,于1993年1月

1日生效。

建立政治联盟

1990年4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联合倡议于当年底召开关于政治联盟问

题的政府间会议。同年10月,欧共体罗马特别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政治联盟的基本方向。

同年12月,欧共体有关建立政治联盟问题的政府间会议开始举行。经过1年的谈判,12国

在1991年12月召开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政治联盟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2国

将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将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此外还实行了共同的渔业政

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建设经济货币联盟等措施。[2]

欧盟诞生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

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7

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设立理事会、委员会、议会,逐步由区域性经济共同开发

转型为区域政经整合的发展。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

盟正式成立,欧洲三大共同体纳入欧洲联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

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1994年的欧洲议会

选举,执委会

欧盟

提议雅克·桑特担任执委会主席,但其实他被视为第二选择。议会勉强批准桑特的任命案,

但他所领导的执委会则获得强力的支持(416票赞成、103票反对)。[2]

1994年3月30日,奥地利、瑞典、芬兰和挪威的入盟协商完成。各国举行公民投票,除了

挪威以外,其他各国均通过加入欧盟的提案。然而,挪威与冰岛、列支敦士登等欧洲自由贸

易联盟成员国在1994年1月1日加入欧洲经济区。瑞士曾计划加入欧洲经济区,但遭到公

民投票否决。隔年,《申根公约》正式生效,到1996年年底已扩展到近乎全欧盟会员国。1994

年1月1日,欧洲经济暨货币联盟(EconomicandMonetaryUnionoftheEuropeanUnion)进

入第二阶段,成立欧洲货币管理局,1998年一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欧元开始运作,

2002年1月1日,硬币与纸币开始流通,完全代替旧有货币。

1994年12月9日至10日,欧洲联盟12国和即将加入欧盟的奥地利、瑞典和芬兰的领导人

在德国埃森就改进欧盟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和欧盟向东欧扩大问题达成一致。

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奥地利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

1996年12月14日,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通过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

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的欧元运行机制文件。

1997年6月17日,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对《马约》修改和补充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同

年10月2日,欧盟外长签署了该条约。

1998年3月12日,欧盟15国与申请加入欧盟的中、东欧11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伦敦正式启

动了名为“欧洲会议”的首脑定期磋商机制。[2]

1999年1月1日,欧盟正式启动欧元。5月1日,《阿姆斯特丹条约》正式生效。12月11

日,欧姆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宣言》,决定正式接受土耳其为入盟候选人并决定

在2003年前成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

巴尔干地区的冲突给予欧盟发展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强大的动力。欧盟在冲突之初未能及时

反应,而联合国维和部队无法阻止欧洲在二战之后最大伤亡、发生于波斯尼亚和赫塞哥维纳

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最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介入战争,迫使双方坐上谈判桌。1999年3

月24日,科索沃的局势使得欧盟发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声明,并迫使北约介入科索沃与

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相较于波斯尼亚冲突,这次欧盟更为积极,之前的失败使得欧盟希望

在外交事务上更有效力。欧盟早期的外交经验显1999年5月1日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条约》,

以及1997年西欧联盟领导人所发表,关于欧盟及北约两组织所扮演的角色的宣言。之后,

《尼斯条约》加强了高级代表(HighReprentative)与外交政策的合作。[2]

1999年3月,爆发预算危机。议会拒绝批准执委会所提出的预算案,理由是执委会财政管

理不当、欺骗及裙带关系。议会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结果在1999年3月15日发表,内容

大力抨击执委会。原来唯一表态支持的主流政党欧洲社会党决定不再支持,并与议会准备罢

免执委会。在报告出炉的当天傍晚,欧盟执委会宣布总辞。该危机严重损害了欧盟执委会面

对全球危机的立场,而欧洲理事会也逐渐不信任执委会。欧洲怀疑主义在后德洛尔时代更加

根深蒂固,理事会与议会也在之后几年不断质疑执委会的立场。很快地,继任的执委会成立

反欺诈部门OLAF。[2]

1999年议会选举,欧洲人民党挤下社会党成为

普罗迪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普罗迪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第一大党,罗马诺·普罗迪所率领的新任执委会成立反欺诈部门OLAF。在《阿姆斯特丹条

约》赋予的新权力下,部分人士称普罗迪为“欧洲第一任首相”。6月4日,哈维尔·索拉

纳被任命为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它也被部分人视为欧洲第一

任外交部长。《尼斯条约》在2001年2月26日签订,隔年2月1日正式生效,开始起草欧

盟宪法。《尼斯条约》在2004年扩张之前完成了最后的准备阶段。[2]

2000年2月15日,欧盟开始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和马耳

他第二批6个入盟候选国正式举行入盟谈判。

2001年1月1日,希腊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3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国家唯一法定货币。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

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

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欧盟与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

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10个完成入盟谈判的候选国签署入

盟协议。

2003年4月17日,在雅典举行的欧盟非正式会议上,安南与欧盟各国首脑一起合影留念。

2003年12月12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开幕。2003年7月,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全

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盟旗

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这12颗星不代表12国,而是代表圣母玛利亚的守护),

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为保证不出现语言问题只有曲子而无歌词),铭言

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2]

2004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在欧盟理事会大楼举行,会议发表了《反恐声明》。

2004年5月1日,前来参加欧盟扩大仪式的25个成员国及欧盟领导人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

拍摄欧盟扩大后的第一个“全家福”。

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

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正式加入欧盟。

2004年6月17日,欧盟首脑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理事会大厦开幕。

2004年6月10日至13日,25个会员国参与史上最大的跨国选举(世界第二大的民主选举)。

这次议会选举是欧洲人民党-欧洲民主派的第二次胜利。同时这场选举也出现了最低的投票

率(45.5%),是第二次低于50%。

2004年7月,欧盟外长会议决定正式开始建立欧盟军事装备局。

2004年7月22日,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被新议会任命为下届执委会主席。不过他所率

领的25名新任委员立刻面对艰难的困境。议会反对他所提出的部分委员名单,使得巴罗佐

必须撤回名单重新提案。因此普罗迪团队必须延长任期至11月22日,新任委员名单正式批

准为止。

2004年9月,在欧盟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的国

防部长在荷兰诺德韦克签署了组建欧盟宪兵部队的意向声明。[2]

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们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条

约。

2004年10月,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欧盟首脑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欧盟首脑

马签署了欧盟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条约,标志着欧盟在推进政治一体化方面又迈出重要的一

步。

2004年11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国防部长会议正式决定,欧盟将于2007年前组建13

个能部署到世界上任何热点地区的快速反应战斗小分队。

2004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决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将于2005年4月签订

入盟条约并于2007年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

2005年1月,欧洲议会全会表决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但该条约还需要欧盟各成员国的批

准方可生效。

2005年4月25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两国领导人在卢森堡签署了两国加入欧盟条约,为

两国按计划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入盟奠定了基础。[2]

2005年5月11日,保加利亚、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议会分别批准《欧盟宪法条约》。

2005年5月29日,法国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6月1日,荷兰全民公决否决《欧

盟宪法条约》。

2005年12月15日-17日,在欧盟首脑会议上欧盟25国领导人就欧盟2007-2013年财政

预算方案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了这一困扰欧盟各国已久的难题,并为欧盟的进一步扩大和欧

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次首脑会议还同意给予马其顿“欧盟候选国地位”。

[2]

2006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新的普惠制。

2006年3月2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成员国交通部长会议上发布的欧盟国家统一的驾驶

执照样本。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第六次扩大。

2007年3月25日,欧盟迎来50岁“生日”。

2007年6月23日,参加欧盟峰会的27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就替代《欧盟宪法条约》新条约

草案达成协议。

2007年10月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新条约,从而结束了欧盟长达6年的

制宪进程。新条约被称为《里斯本条约》。

2007年12月12日,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欧洲议会议长珀特林以及欧盟

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欧洲议会总部所在地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共同颁布旨在保障欧盟公民权

利的《欧盟基本权利宪章》。

2009年7月17日,冰岛政府向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和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

会正式申请加入欧盟。

2009年10月15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右)与韩

国外交通商交涉本部长金宗壎签署欧盟与韩国自由贸易初步协议。

2011年6月上旬克罗地亚加入欧盟的司法谈判获得成功,入盟谈判可画上句号。

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欧洲人民党候选人、卢森堡前首

相容克15日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赢得422票赞成票,当选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1]。

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北美、欧盟造成影响不同的原因:这次的金融危机,很多

机构和个人对爆发的时间节点,有分歧,从本人来说应该是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

就应该算金融危机的开端了。欧美在金融危机中的这一点区别,来自于两个经济体的不同特

点:1、美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家统一负责管理经济活动宏观调控。便于快速采取应对

措施。而欧盟是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各国状况不同,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

出现对解决问题的分歧,各国在考虑欧盟整体利益的同时,在各自利益上均不让步,导致谈

判时间过程,丧失了欧盟作为一个经济体,快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的有效实际。

使得状况越来越恶化,治理起来的成本越来越高。2、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不存在经济发展

不均衡的问题。而欧盟先天的不足,就是成员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迫使欧盟面临,这方灭

火,那方又着的窘境。3、欧盟国家在组建这个经济联合体之初,没有将各国财政、福利问

题统一管理。造成很多国家实际上,经济增长能力上,是没有能力实施高福利条件的,却在

欧盟的荫庇下,过上了幸福的高福利生活。造成入不敷出是迟早的事情。4、受美国次级债

危机波及众多欧盟国家银行,造成大量金融资产的损失。5、美国依靠没有美元世界第一货

币的地位。轻松破产“两房”--房利美、房地美。造成别国巨大损失,而其成功摆脱这两大

包袱,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外汇投资也收到了6000多亿美金的损失。6、美国经济的主导

型,科技领先性。使得其恢复速度超过以工业为主的欧盟经济体。综上所述,几大因素造成

欧美在经济复苏的差异化表现。

欧盟发展的利好因素:

1、欧盟25个成员国的经济实力与美国相当。欧元区国家在IMF的份额和表决权已高于美

国。

2、国际金融市场对欧元的需求增加。国际债券市场欧元债券的发行量达到50%左右。全球

贸易的15%已用欧元结算。有专家预测,欧元在贸易结算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将达到

40—50%。

3、欧元汇率逐渐走强。自1999年以来,美国对欧元一直采取挤压政策。

在2000年欧元汇率曾跌到0.82美元的低点。目前欧元对美元汇率为1.26左右。

欧元区面临的挑战:

1、经济增长乏力,各国政策协调困难。

欧元区经济增长一直低于美国。

油价居高不下及其不断增加的波动性对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构成不利影响。05年有5个成

员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超过欧盟规定3%的上限,其中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

以及葡萄牙。

目前欧元区只有货币政策相对统一且具有独立的中央银行。相比之下,其它政策如财政政策

的调节职能仍在各成员国一端,欧盟只不过对其中某些关键指标如赤字占GDP比重有共同

的约束标准。至于税收、劳工和物价政策抉择更加分散化。

财政政策的挑战:

《马约》对各国的债务和财政赤字的数量规定了严格的标准,但由于财政政策由成员国各自

掌控,协调困难,这会产生两大问题。

一是成员国难以应对非对称性冲击。某一特定国家受到经济冲击(诸如战争、自然灾害、贸

易条件恶化、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等)时,由于这种冲击带来的不利经济影响与其他国家或

部门不同步,即不对称,需要特殊的经济政策进行调节。但由于失去货币政策手段,财政政

策措施又受到限制,这一特定国家或部门便会出现严重经济问题。

二是成员国政府出现顺周期财政政策行为和倾向。按照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财政政策应是反

周期的,经济繁荣时,实施紧缩财政政策,防止经济过热;经济萧条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

策,刺激经济增长,从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但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内,经济繁荣时,对公共支出和减税没有任何限制措施,而在经济衰

退时,《马约》又强迫各国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满足财政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

总值3%的要求。

货币政策的挑战

在货币政策方面,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最后贷款人的问题。在一个主权国家内,中央银行承

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有责任最后保证国家支付体系的流动性,国家的资源总存量是货币的

实物基础和最后担保。

名义上,欧元区的最后贷款人是欧洲中央银行,但《马约》并没有赋予欧洲中央银行行使最

后贷款人的权利,即使欧洲中央银行被欧元区国家授权来承担这个责任,也由于自有资本(各

成员国按比例纳缴500亿欧元)及其储备太少而不可能担此重任。实际上,欧元区没有真正

的最后贷款人,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最后贷款人的缺位就会弱化欧元。

二是金融监管问题。欧元区缺乏统一的中央当局对金融体系实施监管,《马约》规定了欧洲

中央银行有一定的监管职能,但最主要的监管权力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承担。这意味着一旦发

生欧元区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解决问题将是很困难的,欧元区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难以得到

根本保证。

三是货币政策权分割。按照《马约》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但汇率机制

由欧盟财政部长理事会决定。

四是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决策缺乏透明度。

2、政治一体化是未来欧元成功的关键。

因为一国完全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放弃统一货币,重新走向货币自主。历史上欧洲1865

年的“拉丁货币联盟”协议和1874年的“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协议都曾因在艰难时刻缺乏

中央协调和政治决心而归于失败(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如1815年的德意志联盟和1859

年的意大利货币联盟)。

尽管,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成员国地位是永久性的,一旦加入就没有权力退出,但只要成员

国仍旧维持政治独立,经济货币联盟解体风险就依然存在,因为一国政府为自身的最大利益

最终可能重新选择货币自主。

3、欧洲劳动力市场问题。

欧洲人享受惯了高福利,比美国人懒。劳动力成本远高于美国,投资收益率低于美国。欧盟

生产率增长速度仅是美国的1/3。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僵化,劳动力流动受到语言、文化、社

会保障体系差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货币联盟标准之一是要求劳动力市场的高度流动性。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20:2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4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迷魂记歌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