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更新时间:2023-01-01 18:59:2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我是歌手林志炫萧敬腾)

[校园安全教育平台]校园安全教育

一:[校园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道路交通,理解遵守道路交

通意义和重要性,明确每个人都要牢固的树立安全意识;明白一

个人的安全每天都是从零开始的。

2、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遵守交通规则,做

安全的小使者。

教学过程

一、上学放学路上。

教师语: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马路;都有要经

过“十字”路口和“三叉”路口,当你行进是都是否留心和注意过往

的车辆;是否用心观察地形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在日常生中

应注意什么。

(一)学生途经情况分析。

(二)在路上要注意的问题。

1、道路行驶要靠右行,都要配戴小黄帽,不能随心所欲忽

左忽右,走路要眼看前方,排纵队,不能互相并排行走,更不能

在路上追路、嬉戏。

2、不能追逐车辆或向车上投掷物品,如:石子、泥团、饮料

瓶等,不能随便搭乘过往的车辆。

3、回赤米坑小组的同学除了走公路外,还要沿河走2千米

的山路,山路内侧靠山、外侧沿河,路面宽约2.5米,偶尔有运

木头小型农用车、摩托车行使。所以家住赤米坑的林翠萍、王丽

君等同学要特别小心,除了用眼外还要用耳,弯道处要先听再行,

没有听到车声都要靠山边行走,雨天必须要派人来学校接。

4、通过“十字”路口或“三叉”路口的同学,每次都要高度的警

惕一定要做到“四个环节”即:一停、二看、三想、四通过。

5、带领全班同学到校门口的“十字”路口进行实地观察并演

练。

(三)课堂发言。

1、由学生自由发言讲路上经历,让他们自己表述存有安隐

患的地方。

2、请同学们自己发言相互评议谁在要路上做的好,谁做的

还不够。

3、今后该怎样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安全重于泰山、平安是福、要珍爱生命、

安全从小事做起,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二、乘车

教师语:同学们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

“东西”,那么这节课就“行”来谈谈。

(一)在我们这里行有步行和乘车两种,随着现化道路交通

的飞速发展,如今我县“道路硬化”村村通已基本普及,人们出行

几乎选择乘车或骑摩托车。我们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出门少不

了乘车,下面就围绕这一话题来谈“乘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们节假日去城里买学习用品、购买衣物一定得由父母

或村上的“大人”陪同监护下,只能乘坐班车或专线车,不能乘坐

超载车。在车上如果坐在靠窗子的位置,千万不可将头或手伸到

窗外,特别是两车交会时更不将头伸至外观看。

2、乘车时上下车要让车子停稳后,才能上下车,心须要养

成先下后上的习惯,遇到老人或孕妇要主动让座。

3、如果乘坐家人的摩托车出行,不能超戴。一定要戴安全

帽、身子要往前倾、手要抓牢车架,并要随时提醒骑车人不能太

快,弯道时一定要减速慢行、多打喇叭、不能超车;骑车时不能

接听手机、更不能打手机,以免分散注意力造成不测。

4、严禁小学生骑自行车上路、绝对不准载人逛路。

5、如节假日进城上街要走人行道,横穿街道时一定要走斑

马线,并要左右观看待没车时快速通过。

(二)课堂议论。

1、让全体同学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

2、学生之间可互相补充,对照自己的不足,还存在什么安

全隐患。

3、谈谈你们耳闻目睹发生的交通事故,并引导学生知道小

心能行万年主船、生命靠自己终生呵护的道理。

(三)教师总结语(略)

二:[校园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的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深刻的变革以及全球化、信

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各种影响安全的复杂、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高校与社会高度融合,各种安全问题也深刻

影响着大学校园,面对新的安全形势特点,高校在强化各种安全

管理,落实各项安全责任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安全教

育,树立主体教育理念,发挥大学生在维护校园安全中的主体作

用。

1主体性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倡导主体教育。主体性教育理

论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

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教育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主

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唤起学生的主体责任,成为教育活动和自我

发展的主体,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成为大学

生自我实现的目标追求。在主体性教育理念引导下,高等教育注

重“以生为本”,即从注重传授理论和知识转向注重对学生能力培

养,从单纯的应试教育向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主体性教育

理念,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而言,一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维护校

园及公共安全的责任担当和主体意识,自觉地维护校园安全秩序,

主动地参与安全文化建设;二是帮助大学生增强在防范安全风险

时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以及相互协同配合的精神。

2主体性视阈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目前高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着与现实不相

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主要是:全教育的内容着

重于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教育模式是课堂教育和节假日,或

某个安全问题突出时期的警示性等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安全

目标偏重于关注学生个体的人身、财物等安全。因此,大学生对

安全的认识侧重的是以个人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更多的是关注自

身的安全,并以自身的安全来看待环境安全,大学生的主体性没

有充分有效发挥,表现为:

2.1安全责任缺乏

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维护校园安全的基础保障,大学生作为

校园的主体应自觉遵守并率先垂范。但从统计数字看,大学生违

法犯罪案件在校园屡见不鲜,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生在

校园的火险及火灾事故,90%是由于大学生违规使用各种电器引

发。

2.2防范意识薄弱

据调查数据显示,校园盗窃案占案件总数的90%,而其中的

80%是由于大学生疏于防范,安全意识薄弱所致;各种诈骗活动

通过网络等途径进入校园,因此,大学生上当受骗案件时有发生。

大学生防范意识薄弱,无形中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给校

园安全环境和良好秩序带来了不利影响。

2.3安全技能欠缺

由于高校在安全教育中,对实战安全演练尚未形成制度和建

立相关机制,大学生在现实中安全技能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2008年上海某高校大学生宿舍发生火灾,四名大学生选择跳楼

方式逃生,全部坠亡。这也使我们反思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知

识宣传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实战演练,才能真正增强大学生维护

安全的主动性。

2.4安全观念弱化

2015年上海外滩caita事故令人震惊,36个年轻生命的逝

去令人痛心,其中也包括大学生,同样类似事件也曾发生在大学

校园。由此可见,尚未充分认识到个体安全与整体安全,现实安

全与未来发展的安全关系是大学生安全观念较弱的主要原因。

3主体性视阈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

针对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有

效应对新的安全形势出发,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在主体性

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进行创新。

3.1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安全责任担当意识

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上,应从安全知识的教育拓展到对大

学生安全责任和整体安全观的教育,不断开拓大学生的安全视野,

树立大安全观念,充分认识各种安全因素间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

以及人在安全因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人的主体作用对安全的

积极影响。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树立整体安全理念,共同营造安全

环境和氛围的重要意义,切实担当起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体责任。

3.2社会实践与校园安全管理相结合,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增强自身能力,进行自我

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园安全管理

有机结合,建立相关工作运行体制和机制,使大学生通过参与校

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维护校园安全工作等实质性地参与校

园的安全管理。通过设置大学生社会实践岗和志愿服务岗的方式,

为其提供有效参与学校安全事务的空间。

3.3建立安全实战演练机制,提升大学生安全防范技能

防控安全风险和应对安全危机,需要大学生具备危险来临时

的逃生技能,对此,高校应将安全教育演练制度化,并建立起长

效工作机制,将组织安全实战演练列入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大学

生安全教育的内容,针对现实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风险,开展多

种安全实战训练。高校需广泛利用社会机构场地等相关资源,聘

请专业机构人员进行组织和现场指导,开展训练,切实提高大学

生应对安全危机能力。同时,通过演练培养大学生协同配合,相

互合作精神。

3.4开展宣传安全文化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由学生组织并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第二课

堂。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大

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可以挖掘其自身潜能,发

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各种安全理念和知识渗透到大学生日常活动

中,使对美好生活及安全和谐氛围的向往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18:5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3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360浏览器卡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