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魄

更新时间:2023-01-01 16:44:4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my love 西城男孩)

中国古代魂魄观与鬼神的融合

中国的魂魄观由古至今都占有重要的一个位置,其起源甚

早,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的山顶洞人就对灵魂有了原始的认识。

在山顶洞遗址中发现有头身骨,在骨骸的周围散有赤铁矿粉,这

并非偶然的无意识的行为,“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粉末,是

墓葬可靠的标准。”[1]也就是只有在人死后,才会在其骨骸

旁撒赤铁矿粉,考古学家认为这种赤铁矿象征着血液,活着的人

希望死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如他们在世一样,得到永生,也

可看出这种远古的魂魄观是一种原始的宗教行为。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灵魂是一种虚幻的存在,他

给灵魂下的定义是:灵魂是不可捉摸的虚幻的人的影像,按其本

质来说虚无的像蒸汽、薄雾或阴影;它是那赋予个体以生气的生

命和思想之源;它独立地支配着肉体所有者过去和现在的个人意

识和意志,它能够离开肉体并从一个地方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地

方;它大部分是捉摸不着看不到的,它同时也显示物质力量,尤

其看起来好像醒着的或者睡着的人,一个离开肉体但是跟肉体相

似的幽灵;它继续存在和生活在死后的人的肉体上;它能进入另

一个人的肉体中去,能够进入动物体内甚至物体内,支配它们,

影响它们。[2]

?在现代社会中,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魂魄或灵魂都由

最初代表虚幻存在的意义演化成现在扩大的意义,即人或事物的

中心、最关键的部分,可见魂魄观灵魂观,随着时间的延伸,没

有磨灭,反而一直都是人们心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组成。

?一、魂与魄的字义界定

?《说文》中说:

?鬼,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凡

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

?魂,阳气也。从鬼云声。户昆切。

?魄,阴神也。从鬼白声。普百切。

?《淮南子?主术训》云: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玄房,

各处其宅。高诱注云:魂,人阳神;魄,人阴神也。

?《白虎通疏证》中《论六情所配之方》云:

?魂魄者,何谓也?魂犹也,行不休也。少阳之气,故动不

息,于人为外,主于情也。魄者,犹魄然着人也。此少阴之气,

象金石着人不移,主于性也。魂者,芸也。情以除秽。魄者,白

也。性以治内。[3]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云: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卢辩注:神为魂,灵为魄,

魂魄阴阳之精,有生之本也。及其死也,魂气上升于天,为神;

体魄下降于地,为鬼。

?从上可看出,魂与魄古时是两个相对但联系紧密的概念,

一阴一阳,并且都从属于鬼。鬼是人之所归,魂代表阳气,也是

管理阳气的神,魄代表阴气,是管理阴气的神。魂是行不休的,

魄则是停留于人的身上,魂与一切情有关,魄则是与本质有关。

魂的阳气与天相关,古人认为魂的质量是轻于空气的,所以能够

漂浮在空气中,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的代表。魄的阴气与地相关,

质量重于空气,是一种在下的力量。正是因为魂的高高在上的特

点,历来古人都有魂优于魄的看法,如淮南子卷十六《淮南子?

说山训》云: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魄

曰:“无有有形乎?”魂曰:“无有。”“何得而闻也?”魂曰:

“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

所以喻道,而非道也。”魄曰:“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

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今汝已有形

名矣,何道之所能乎!”魄曰:“言者,独何为者?”“吾将反

吾宗矣。”魄反顾魂,忽然不见,反而自存,亦以沦于无形矣。

?虽然这段魂与魄的对话是在探讨“道”,但是也可看出道

家眼中魂比魄更为灵动聪慧。

?二、魂魄的特点

?魂魄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有两方面的特点。

?1.魂魄的动态化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解释了对于灵魂的动态

的理解:正如动物或人的活动被解释为灵魂存在于体内一样,睡

眠和死亡则被解释为灵魂离开了身体。睡眠或睡眠状态是灵魂暂

时的离体,死亡则是永恒的离体,如果死亡是灵魂永恒的离体,

那么预防死亡的办法就是不让灵魂离体,如果离开了,就要想办

法保证让它回来。未开化的人们为达到这种目的而采取的预防措

施就是某些形式的禁忌规诫,其目的不是别的,只是为了确保灵

魂继续留在体内或者离去后还再回来。总之,他们是对生命的保

护者或保卫者。

?中国古人认为魂魄是一种“气”的状态,是可以游离于天

地的,虽然人们不能自由控制自己的灵魂的进出,但是在某些条

件下,灵魂是可以像人的身体一样走动的。魂魄的动态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梦是载魂而行,另一个是魂是可以召唤与驱

逐的。

?首先,古人认为梦是灵魂的离身外行。王充《论衡?纪妖》

说:“且人之梦也,占者谓之魂行。”《太平御览》卷三九七《人

事部三十八?叙梦》引《梦书》云:“梦者,像也,精气动也;

魂魄离身,神来往也,阴阳感成,吉凶验也。魂出游,身独在,

心所思念,忘身也”。

?其次,招魂与逐魂。古人有人死魂归故里的说法,如《新

辑搜神记》讲到:

?挽歌者,丧家之乐,执绋者相和之声也。挽歌辞有薤露,

蒿里二章。汉田横门人作。横自杀,门人伤之,悲歌,言:人如

薤上露,易稀灭;亦谓人死,精魂归于蒿里。故有二章。

?至于魂回不去的情况,那么招魂就变的尤为重要。屈原在

《楚辞?招魂》就直白地讲到了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魂魄可上天

入地,可招可唤,最初显然属于巫师的独特工作范畴。至于招

魂的方法,除了《楚辞》中直接叫名字的方式外,还有很多。比

如死者离去后立即登上屋顶招魂,《仪礼士?丧礼》曰:“死于

适室,无用敛衾,复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何之,极

领于带,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三复。”三,

降衣于前。受用箧,升自阼阶,以衣尸。”

?《搜神记》中也有记载方士点灯为汉武帝招他最宠爱的李

夫人的魂:

?汉武帝幸李夫人,夫人后卒,帝哀思不已。方士少翁言能

致其神,乃施帷帐,明灯烛。帝遥望,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

之状,而不得就视之。

?至于逐魂,当然是与招魂相反的概念,害怕鬼魂的侵扰,

于是绝口不提死去的人的名字,或者跟死者相关的东西都要放在

看不见的地方,这样就能避免。

?2.魂魄的情感化

?弗雷泽谈到未开化的人认为灵魂是有感情的,因此也不难

理解我国古人也认为魂魄是与人一样的感性存在,也有喜怒哀乐

的情绪。

?《史记?刺客列传》里则说魂魄有羞愧感,虽是比喻,可见

这类情感化的用法很常见: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

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

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史记?高祖本纪》也记载魂魄如人一样有思乡之情: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

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三、魂魄观与鬼神观的交融结合

?古人认为人人皆有魂魄,是自然而然的事。东晋葛洪在《抱

朴子内篇》卷二《论仙》云: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

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

?灵魂不死的观念,古今中外十分常见。古埃

及人早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把尸体经过特殊方法制作成木乃

伊放到墓中,保持其完整等灵魂回来依附于肉体。中国古代灵魂

不死的观念,就可以从魂与魄的结合来理解,魂与魄最初分别表

示的是阳和阴的概念,后来古人就将魂魄结合起来,他们认为一

切物质最初都是没有生命的,只存在躯壳这个外在的形式,这个

形式就是魄,只有注入了魂以后,才有了生命。古人看重阴阳,

它们代表天地与平衡,阴阳的结合又是生命的象征,中国古人心

中的魂魄,就是这样一种阴阳结合的永生的关系。日本学者小南

一郎认为:通过阴阳的结合产生出新的生命力。不死的观念,或

永生的观念,并不是一个生命单调地永远延续下去。在时间流逝

中已经衰退的生命力,由于重新得到激励而再生,定期地反复如

此再生从而确保其永生。这重新激励或再生,是处在二元论的宇

宙观之中,是通过这个世界的两个根本要素以某种形式结合来实

现的。[4]

?灵魂的不死是永生的标志,然而人们无法用现实来表达,

没有人能够触摸与感知,但是对未知的世界的惶恐使得他们坚定

认为这种存在的真实性,于是他们便使用了鬼神的概念。中国古

时把天神叫“神”,人神叫“鬼”。《汉书?杨王孙传》:“精神

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

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古时鬼与神并无差别,他们祭祀死去的

祖先,也祭祀人们心中普遍承认的神灵。鬼神的观念,出现在魂

魄观之后。鬼神与魂魄性质一样,都是常人难以感知的,然而又

有差别。魂与魄的结合,来自于阴阳相融,魂与魄相辅相成,魄

是魂的居所,魂以魄为依托。魂安魄,魄载魂,生命才能健康地

延续,否则人便萎靡不振。故《淮南子?精神训》云:“有缀宅

而无耗精”。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心之精爽,是谓

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鬼神观始于魂魄观,鬼神可说是

在魂魄的基础上形成的,古时认为鬼神是由精气游魂聚集所成。

《易经?系辞上》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

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

知鬼神之情状。

?鬼神深受魂魄的影响,先人所理解的鬼神只是人神与天神

的意思,无甚大的差别,后来逐渐意义有了分化。他们认为神乃

阳气,属于天,于是神逐渐向魂的意义靠近;鬼乃浊气,属于地,

而鬼也向魄的方向转化。神是生魂所成,鬼是生魄所致。《楚辞》

中的《山鬼》也说: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洪兴祖

引《左传》补注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魂,阳曰魂,用物精

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云:“人禀五常以生,感阴阳以灵。有

身体之质,名之曰形。有嘘吸之动,谓之为气。气之灵者曰魄,

既生魄矣,其内自有阳气也。气之神者曰魂。魂魄,神灵之名,

本从形气而有。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附形之灵者,谓

出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按

今人谓之“本能”)。附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

则附气之神也(按今人谓之“后天习惯”,由学而能)。魄在于

前,魂在于后,魄识少而神识多。人之生也,魄盛魂强,及其死

也,形销气灭。圣人缘生以事死,改生之魂曰神,改生之魄曰鬼,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魂附于气,气又附形。形强则气强,形弱

则气弱。魂以气强,魄以形强。”[5]

?朱熹在《朱子语类》卷一探讨了人的生死与魂魄的关

系:“生则魂载其魄,魄检其魂。死则魂游散而归于天,魄沦堕

而归于地也”。

?《五行大义.论配藏府》云:气之轻者曰神,即阳魂也;气

之浊者曰鬼,即阴魄也。魄阴,魂阳,存亡既异,则改生魂曰神,

生魄曰鬼。

?不可否认的是魂魄观和鬼神观都与人的生死息息相关,《礼

记?郊特牲》中提到魂魄与鬼神的祭祀的关系:“魂气归于天,形

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6],也就是说人死后魂气归

到天上,形体归到地下,因此祭祀有向地下阴处和天上阳处招求

鬼神的意思。

?魂魄观先于鬼神观出现,魂魄观与鬼神观互相交融,共同

前进,魂魄是鬼神观发展起来的基础,鬼神则是以魂魄观为根本

发展起来的。

?四、总结

?中国古代的魂魄观十分重要,影响深远,并且与鬼神观联

系紧密。从魂与魄的字义入手,魂与魄是阳气与阴气,作为一个

整合的概念,魂魄有两方面的特点:动态化与情感化。古人认为

灵魂不死,这可说是从阴阳结合产生永生这一方面来决定的,灵

魂的不死产生了鬼神观,可以说鬼神是以魂魄观为基础产生的,

鬼神的意义起初只是祭祀的对象,后来分化为代表阳气的神,接

近魂义;以及代表阴气的鬼,接近魄义。古代的鬼神观于是就这

样融入了魂魄观,这是古代文化重要的组成。

?

?参考书目:

?[1]贾兰坡,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M],天津:人民

出版社,1978年版,P121.

?[2][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清]陈立攥,白虎通疏证[M],中华书局,P389.

?[4][日]小南一郎著,孙昌武译,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

小说[M],中华书局.

?[5][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M],中华书,P83.

?[6]杨天宇,礼记译注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P325。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16:4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30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removed
下一篇:fiji
标签:生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