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
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
“智者”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伏尔泰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认识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和对启蒙思想在
当代阐发。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课前的预习,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比如:1762年轰动欧洲的“科
拉事件”,以及伏尔泰为西尔旺、蒙巴伊、拉巴尔等人鸣冤,为他们洗脱罪名、恢复名誉
的故事。也可以介绍伏尔泰、雨果的生活经历和成就。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两节课的时间,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
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
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
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
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个方面评价其卓越的贡献。
1.2-8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
2.9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手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
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第三部分:(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雨果专门赞美伏尔泰“睿智的微笑”。这微
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有含有黎明的曙光。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
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第四部分:(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伏尔泰标志着一个新纪元,新时代需要伏尔
泰。雨果表达了追求伏尔泰,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2.有感情地范读节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在节l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b.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c.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升认识:伏尔泰获得祝福和诅咒,都是因为他向旧社会宣战。
明确:
a.“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b.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c.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体会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以及查找到的资料,理解雨果的评价。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
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
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节8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
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节1l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5.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讨论: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b.对象是谁?
c.以何种方式?
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e.结果怎样?
明确:
a.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b.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c.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d.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e.结果:胜利。
6.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归纳提升: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
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
的句子,并结合鲁迅的形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倔强的斗士形象)
7.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8.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明确: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
出伏尔泰的成就。
9.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
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1.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
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节13,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
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
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仔细阅读课文,讨论并交流意见,能够体会到: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权
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
3.讲解: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
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定要组织学生讨论。
明确:想象18世纪的历史现实,尽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雨果对于伏尔泰的论说和评
价。遇到无法理解的要点时,要向教师提问,或者和同学交流。
4.总结全文,体会语言特色
1.在演说词的最后,一般都会发出号召,达到感情的最高点。选择学生感
情充沛地朗诵最后一段。
2.提问:雨果由对伏尔泰的赞扬,进而又写了什么?
3.雨果写这些哲学先驱的目的何在?
4.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演说的特点,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
1.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节14,能够读出作者的激情。
2.作者由伏尔泰联想到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先驱哲学家们。,
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
4.充分讨论,积极发言。可以结合自己所阅读过雨果的作品来谈。
本课总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
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
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补充资料
伏尔泰本名是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年出生于巴黎一个法院公证人家庭,
“伏尔泰”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笔名。
在日内瓦附近的法国边境,有个小镇名叫菲尔奈。佚尔泰为躲避政治迫害来到小镇
居住。他在这里完成了许多重要著作,包括著名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和《天真汉》。同时
他还从事各种政治社会斗争,特别是他为“科拉事件”等宗教迫害案平反昭雪所进行的斗争,
轰动整个欧洲,为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欧洲进步人士尊称他为“菲尔奈教长”,他所居住
的菲尔奈小镇则被称为伏尔泰小镇,一度成为欧洲舆论的中心。
镇上有一座纪念伏尔泰的雕像,附近还有他的故居。这座青铜雕像不太高,伏尔泰笑眯
眯地站在一块岩石底座上,微弓着背,长发披肩,身着大衣,手拄拐杖,仿佛刚从什么地方
回来。如注的雨水从他拧结的眉峰和大衣的衣襟上滴落下来。从雕像的面部表情中,特别是
那带着挪揄的微笑中,你可以看到一种坚韧的意志、讽刺的才智和洞察毫末的智慧。很难想
象,就是这个小老头,在300多年前,成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思想界的泰斗,使整个欧洲都
不能不倾听他的声音。
伏尔泰生前仰慕中国文化,曾自称是孔子和康熙的学生。在碑文所列举的主要作品中,
包括他根据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写的剧本《中国孤儿》。
1778年2月,这位84岁的启蒙泰斗重返阔别多年的巴黎,公众对他的欢呼致敬远远超
过对帝王形式上的礼遇。这是他一生事业和荣誉的顶点。同年5月30日,伏尔泰因病与世
长辞。
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年)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他出生于
巴黎。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表现了聪明才智。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
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启蒙运动兴起以后,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17年,
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1718年,他
发表了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举成名,从此用伏
尔泰笔名。后来,伏尔泰因得罪一个贵族而被放逐出法国,动身去英国。在英国期间,他研
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著作。1729年,他回到法国,创作了历史剧《布鲁杜斯》
和悲剧《采儿》,获得成功;同时,经营商业,获利不小,使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1734
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对
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这本书遭到当局的禁止,
被当众焚毁。此后,伏尔泰在洛兰省边境一个幽静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间,他写了
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伏尔泰的名气
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
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学士院。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
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1755年,他在
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佛尔纳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
真汉》等不朽名著。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呜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
政府为卡拉平反。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
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由于伏尔泰的威信越来越高,封建统治者为了迎合
民众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1778年,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
时巴黎全城轰动,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
石半身像,并为它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一年5月底,他在佛尔纳逝世。伏尔泰死后,先是
葬于香摈省一个小礼拜堂内;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
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伏尔泰创作了
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
启蒙运动
[内容]
Enlightenment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
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一词,德语为Aufkl□rung,英语为Enlightenment,
法语为Lumi□res,意为启迪。1784年德国哲学家I.康德(1724~1804)所著《什么是启蒙》
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
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当代人即用“启蒙时代”这个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驱逐
黑暗的历史时代。
历史背景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西欧各
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
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在这种形势下,一批先进的思想家勇敢地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封建
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抨击中世纪的神学教条,清扫封建社会的传统和愚昧,幻想建立一
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同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科学家I.
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对人类社会
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来。启蒙运动涉及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
术等各个方面。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最初用自然神论最后用无神论来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
在哲学上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
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用理性的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批驳中世纪的等
级特权,用知识、科学启迪人们的愚昧无知、传统偏见,打破旧的风俗习惯,从而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为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上、理论上铺平道路。
历史概况启蒙运动兴起于西欧,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到全世界,但其中心在
法国。
荷兰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宗
教神学,而荷兰的思想家则为这一运动铺平了道路。U.阿科斯塔(约1585~1640)于1624
年著《论灵魂不死》,否认灵魂不死和肉体复活的陈腐观念,抨击基督教和犹太教教义。自然
法学说的创立者H.格劳秀斯1625年发表巨著《论战争与和平法》,否认上帝的存在,提倡
自然法,确立了国际法的标准。他认为,法的原则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人的本性;自
然法万古长存,上帝也无法改变。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B.斯宾诺莎(1632~1677)所著《神学
政治学论》(1663)、《知识改进论》(1660)、《伦理学》(1675)等,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
自然界本身就是神。他和格劳秀斯在政治上都否定王权神授,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人民联
合起来缔结契约的结果。
英国英国学者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唯物主义哲学家F.培根(1561~1626)反对中世
纪的经院哲学,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强调发展自然科
学的重要性。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步》(1605)、《新工具论》(1620)等。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家T.霍布斯著有《论人》(1658)、《利维坦》(1651)等书,反对王权神授论,提出社会契约学
说和国家起源说。他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主张把教会置于国家和君主管辖之下,由国教管制
人民。机械唯物主义经验论创始人J.洛克对启蒙运动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认为知识来
源于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源泉;反对王权神授,主张立法、行政、外交三权分立,拥护代议
制政府,提倡自由和宽容。主要著作有《政府论》等。哲学家、历史学家E.赫伯特(1582~
1648)于1624年发表《论真理》,创立自然神学说,认为《圣经》荒诞无稽,理性是寻求真
理最可靠的依据。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自由思想家J.托兰德(1670~1722)于1696年著书《基
督教并不神秘》,主张人的理性能理解圣经教义,无须借天启之助。唯物主义哲学家J.普里
斯特利(1733~1804)则大大推动了18世纪的自由思想。1782年所著《基督教的讹传教义史》,
认为三位一体、得救预定、神启圣经都是荒谬的。他于1769年发表的《论政府的首要原则
以及政治、民事和宗教自由的性质》一书是18世纪自由思想的代表作,主张人民在政府中
应有发言权,人民对自己的行动应有自主权,人民有为捍卫民主自由而进行革命的权利。英国
医生和哲学家D.哈特利(1705~1757)1749年著《对人、其结构、其职责及其期望的观察》,
提出身心功能一致说,对哲学和心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法国18世纪法国还处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法国的思想家们考察了荷兰和英国
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学者切磋交流,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
P.培尔(1647~1706)于1697年编纂的《历史与批判辞典》,以全面怀疑的态度批判封建宗教,
无情地驳斥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到英国考察,十分赞赏英国自由的社会
政治制度。他在《哲学书简》(1734)、《牛顿哲学原理》、《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介绍牛顿
和洛克的哲学,猛烈抨击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君主和哲学家的联盟”,拥护开明专制制
度,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国,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伏尔泰并不是无神
论者,他把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法国另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C.-孟德
斯鸠,于1721年发表《波斯人信札》,猛烈抨击专制制度,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法国是
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社会。他所著《罗马盛衰原因论》(1734),指出罗马共和国的盛衰不是
神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统治者的贤明或腐朽,矛头直指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他的另一部
著作《论法的精神》(1748),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他提出立法、行政和司
法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经济学家A.-R.-J.杜尔哥1766
年著《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启
蒙哲学家M.-J.-A.-孔多塞(1743~1794)著《人类精神进步史梗概》,把历史看作理性对
无知和偏见进行斗争的历史,主张人类要不断前进,消灭阶级间的和民族间的不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最著名的代表是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见彩图法国百科
全书派群像)。他们既是唯物论者,又是战斗的无神论者。拉梅特里(1709~1751)于
1747年发表《人是机器》一书,发挥了唯物论和无神论的精神。P.-H.-D.霍尔巴赫(1723~
1789)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376个条目。他的《自然体系》一书对宗教进行无情的讽刺,
《基督教真相》一书则指责基督教违反理性和自然。C.-A.爱尔维修(1715~1771)于1758年
发表《论精神》,攻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法国《百科全书》主编D.狄德罗终生为自
由、真理和社会进步而奋斗,写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著作。1746年他发表《哲学思想录》,
谴责暴君,对基督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是
机械唯物论者,在解释社会问题时是唯心的。
法国启蒙运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J.-J.卢梭。他在《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55)一书中指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只想建立一个
没有贫富之分的社会。他的名著《民约论》(1762)的基本思想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
平等,认为人民有起义反抗压迫者的权利。在政治上他拥护共和国,其政治思想对18世纪
末法国大革命有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最初代表摩莱里和马布利也属于启蒙者之列。
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一书中指出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和暴君的根源,幻想建立一个没有私
有制、人人都有劳动权的理想社会。马布里的代表作是《论法制和法的原理》,反对私有制
下的贫富分化,认为只有恢复公有制才能消灭一切不良现象。
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影响启蒙运动波及德国和俄国。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C.沃尔弗
(1679~1754),他把英法启蒙哲学同德国G.W.莱布尼茨(1646~1716)哲学结合起来,形成
沃尔弗哲学。其他代表人物有G.E.莱辛(1729~1781)、赫尔德(1744~1803)、
席勒(1759~1805)和歌德(1749~1832)等。俄国启蒙思想家有А.Я.波列诺夫
(1738~1816)、Н.И.诺维科夫(1744~1818)、А.Н.拉吉舍夫等。拉吉舍夫在其《从彼得
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把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他号召俄国人民
为自由、为建立美国式的共和国而斗争。启蒙运动越过大西洋,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T.杰斐逊和著名思想家、科学家B.富兰克林,《常识》(1776)的作者T.
潘恩都属于启蒙学者之列。启蒙运动扩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为时较晚。19世
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
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著名启蒙思想家
严复把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1913,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
密的《国富论》、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J.S.米尔(旧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
《穆勒名学》等7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他们甘冒身陷囹圄、逃亡异国的危险,不惜
遭受种种苦难,给“天国”的神灵和世上的王权以沉重打击。他们的著述描绘了未来“理性
王国”的蓝图,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启蒙运动为摧毁腐朽的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
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
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19世纪欧洲爆发的一系列资产
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15:5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2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