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理学院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经计算机技术对目前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如
CR、DR、CT、MRI、DSA、SPECT、PET和超声等产生的数字化图像进
行再加工并从定性到定量对图像进行分析的过程。
2.医学图像三维重组技术:是指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等医学成像技术获得的二维图像数据重组为三维图像数据。
3.医学影像:是通过某种医学成像方式非侵人地取得人体内部组织结
构的图像,反映人体组织的客观信息。
6.医学图像三维重组技术:是指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等医学成像技术获得的二维图像数据重组为三维图像数据。
7.呼吸触发:是指通过在腹部放置一个呼吸门控装置,探测受检者的
呼吸波形,在相对呼气末平台期完成信号采集。
8.像素:是指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信息的二维影像,是构成数字图像
的最小单位,是图像的基本单位。
9.矩阵(matrix):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是一个数学概
念,表示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集合。
10.灰阶(graylevel):显示器上显示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亮暗
程度。
11.窗口技术:是指根据人眼的视觉特点采用计算机设置的不同灰度
标尺。一般选择用窗宽、窗位来观察图像的感兴趣区。
12.图像的负片:是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与被摄
体相反。
13.重建间隔:每相邻两层重建图像之间的距离。
14.螺距(pitch):X-CT球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与射线束
宽度的比值。
15.密度分辨力:又称为灰度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表示能够分
辨不同组织的能力,即在低对比情况下,分辨物体微小差别的能力。
16.空间分辨力(spatialresolution):是指在高对比的情况下,
能够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即对物体空间大小最小距离的鉴别能力,
又称高对比分辨力,用LP/cm表示。
17.图像的伪彩色处理:是把人眼不敏感的灰度值信号映射为反应较
为敏感的彩色信号,增强人对影像中细微变化的分辨力,以提高诊断
的效果。
18.一次曝光能量减影法:就是利用两块成像板,中间夹有一块同样
大小的金属滤过板,一次曝光后同时获得两幅不同能量的影像再进行
减影的方法。
19.二次曝光能量减影法:就是利用两种不同的X线能量(即选择不
同的kV),在两块不同的成像板中对同一被照体进行曝光,对所得到
的两幅不同能量的影像进行减影的方法。
20.组织均衡技术:是通过调节组织密度高低的区域和均衡的强
度范围,使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部分的信息重新显示出来,解决
了摄影部位组织间的密度或厚度的差异造成图像信息的缺失,通
过各参数的调整,使每次曝光后的图像都能取得预期的显示效
果.
21.仿真内窥镜:是计算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与三维
图像相结合的结果。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
后处理,重建出空腔脏器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纤维内镜所见。
15.表面阴影遮盖(SSD):是将通过计算机某种算法重组出来的三
维物体表面加上阴影进行显示,生成的图像富有立体感、真实感,
实质上是面绘制算法和计算机图形学阴影技术的结合。
22.弥散运动:是指分子(磁共振成像中主要是指水分子)在温度的
驱使下无规则、随机的、相互碰撞的过程,即布朗运动。
23.呼吸触发:是指通过在腹部放置一个呼吸门控装置,探测受检者
的呼吸波形,在相对呼气末平台期完成信号采集。
24.医学影像的融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影像学检查所得
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将多种源产生的数据协同应用、
空间配准后,融合各种检查的优势以产生一种全新的、高质量的影像
信息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目的
25.半扫描(半傅立叶技术):利用K空间的共轭对称,在相位编码
方向上,只采集K空间中的一半多相位编码线,然后利用对称原则
算出另外一半。
二、填空(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图像根据产生的形式或方法分为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两种。
3.传统的减影方式有时间减影和能量减影两种方式。
3.常用的三维图像显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多层面容积再
现(MPV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仿真内
窥镜(VE)。
4.根据算法的不同,MPVR包括MIP、MinIP、VIP。
4.医学图像三维重组软件中最经典的软件是比利时的Mimics软件。
6.磁共振图像的质量依赖于信噪比(SNR)、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
图像的对比度。
7.弥散加权成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B值、组织扩散特性、伪扩散、T2
透射效应、梯度场涡流、被检体运动、梯度场线性、磁敏感伪影、噪
声、分辨力.
8.数字图像数据采集过程包括四个步骤:标本分割采集量
化模数转换。
9.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变换、图像编码、图像增强、图
像恢复、图像分割、图像的理解和识别。
10.对比剂要尽可能选择毒性低、刺激性小、过敏反应少、易排泄的
对比剂
检查将受检者运动主要分为自主运动和不自主运动两种方式
12.最常见的MRI脑灌注成像技术DSC-PWI(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
像.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构成数字图像的最小单位:(D)
A.体素
B.矩阵
C.原始数据
D.像素
主要优势是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临床上用于
显示具有相对高密度或高强度的组织结构,如下列哪项组织MIP显示
不敏感。(D)
A.骨折
B.血管壁的钙化
C.增强后的血管
D.气道
4.伪彩图的意义,下列哪些最正确:(D)
A.使图像灰度分布合理、细节突出
B.更能加强增强效果
C.部分影像经过处理后还可以显现隐性病灶
D.以上选项都正确
是下列哪些后处理技术的中文简写:(A)
A.最大密度投影
B.最小密度投影
C.表面阴影成像
D.多平面成像
是下列哪些后处理技术的中文简写:(D)
A.最大密度投影
B.最小密度投影
C.表面阴影成像
D.容积再现
8.下列CT图像运用了哪项后处理技术:(A)
9.下列冠状动脉CT图像运用了哪项后处理技术:(D)
10.下列哪项英文简写是错误的:(D)
---最大密度投影
---模拟内窥镜
---最小密度投影
---曲面重建
12.注射对比剂延迟(C),其对比剂在肺动脉的浓度最高?
A.10~15s
B.15~20s
C.18~22s
D.25~30s
13.对心率在80次/分钟以上的受检者,由放射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
让受检者服用一定剂量的(A),使心率达到检查要求。
A.倍他洛克
B.阿莫西林
C.呋塞米
D.可立克
15.根据下列图像,下列诊断哪项正确。(B)
A.主动脉夹层B.肺动脉栓塞C.肺癌D.肺动静脉瘘
16.有关年龄因素对CTA图像的影像,下列哪项说法错误:(D)
A.年龄越低,心脏功能比较好,获得的图像质量越高
B.年龄越低,冠状动脉各分支供血充足,获得的图像质量越高
C.年龄越低,更能理解与配合医生在检查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获得
的图像质量越高
D.年龄越低,心脏、心肌功能差,获得的图像质量越高
17.当心率在(B)较合适,冠状动脉CTA图像搏动伪影最少。
A.70~80次/分
B.55~70次/分
C.80~90次/分
D.90~100次/分
主要优势是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临床上用于
显示具有相对高密度或高强度的组织结构,如下列哪项组织MIP显示
不敏感。(D)
A.骨折
B.血管壁的钙化
C.增强后的血管
D.气道
19.胸部正位片摄影距离、管电压分别是(A)
A.180cm、130kvB.100cm、130kvC.180cm、75kv
D.100cm、75kv
20.扩散异常区明显(A)灌注异常区也提示半暗带存在。
A.小于B.大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E.小于或等于
是下列哪些后处理技术的中文简写:(C)
A.最大密度投影
B.最小密度投影
C.表面遮盖显示
D.多平面成像
24.注射对比剂延迟(D),其对比剂在胸主动脉的浓度最高?
A.10~15s
B.15~20s
C.18~22s
D.24~28s
25.注射对比剂延迟(C),其对比剂在脑动脉的浓度最高?
A.10~15s
B.15~20s
C.20~23s
D.24~28s
26.脑动脉对比剂浓度保持高峰期的时间为(B)
A.1~2s
B.3~5s
C.6~8s
D.8~10s
27.根据下面CT后处理图像,下列选项哪项正确。(C)
A.肺动脉栓塞B.主动脉夹层C.肺隔离症D.肺癌
29.胸部正位片的摄影距离(A)
A.180cmB.100cmC.90cmD.75cm
30.颞颌关节张口位、闭口位的摄影距离(D)
A.180cmB.100cmC.90cmD.75cm
31.其他条件不变,1.5T要与3.0T图像的信噪比一样,需要付出(C)
倍的扫描时间?
A.2cmB.3cmC.4cmD.8cm
32.提高扫描速度最简单的方法是(A)
A.减少激励次数(NSA)
B.降低空间分辨率
C.减少相位编码步级
D.减少重复时间(TR)
E.快速扫描序列,增加回波链
33.最常用的冻结呼吸运动的方法是(A)
A.屏气扫描B.呼吸触发C.膈肌导航D.单激发自由呼吸技术
E.多次NSA平均法
检查应用膈肌导航技术扫描时,导航条放置位置正确的是(A)
A.右侧膈肌位置,上1/3为肺组织,下2/3为肝组织
B.右侧膈肌位置,上2/3为肺组织,下1/3为肝组织
C.右侧膈肌位置,上1/2为肺组织,下1/2为肝组织
D.左侧膈肌位置,上1/3为肺组织,下2/3为肝组织
E.左侧膈肌位置,上1/3为肺组织,下2/3为肝组织
检查屏气扫描规范化,屏气方式正确的是(B)
A.吸气—屏气B.吸气—呼气—屏气
C.呼气—屏气D.呼气—吸气—屏气
检查应用长程平均技术时,下列哪些NSA数值可满足该技术
要求(CDE)
=====1.5
37.心率变化幅度在(B)以下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比较理想
A.10%
B.20%
C.30%
D.40%
38.有关年龄因素对CTA图像的影像,下列哪项说法错误:(D)
A.年龄越低,心脏功能比较好,获得的图像质量越高
B.年龄越低,冠状动脉各分支供血充足,获得的图像质量越高
C.年龄越低,更能理解与配合医生在检查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获得
的图像质量越高
D.年龄越低,心脏、心肌功能差,获得的图像质量越高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医学影像的作用与目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BCD)
A.疾病的确诊
B.疾病的分期
C.指导选择治疗手段
D.治疗疗效评估
血管造影的图像标准包括下列哪些选项:(ABCDE)
A.图像获取符合CT检查操作规范
B.图像处理得当
C.图像能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
D.图像上的信息准确
E.图像质量的等级评价标准
5.有关泌尿系CTU检查前准备工作,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BCDE)
A.扫描前4~8h禁食
B.检查前一天,禁止服用含金属的药品或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C.检查前口服温水1000ml充盈胃肠道
D.检查前憋尿
E.检查前影去除有金属扣子和挂钩的衣衣裤,取出口袋中的金属物品,
解除腰带,去除腰围、腹带及外敷药物等
6.有关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下列哪些图像标准级别可打印图片?
(BCD)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7.模拟内窥镜技术可常应用的组织器官及病变的显示(ABC)
A.气管支气管解剖
B.气管异物
C.气管壁病变
D.肝脏病变
E.颅脑病变
增强造影时对比剂选择注意事项:(ABCD)
A.对比剂毒性低
B.对比剂刺激性小
C.对比剂过敏反应少
D.对比剂易排泄
9.有关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下列哪些图像标准级别可打印图片?
(CD)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11.磁共振扫描冻结呼吸运动方法有(ABCDE)
A.屏气扫描
B.呼吸触发
C.膈肌导航
D.单激发自由呼吸技术
aneXD风车技术
12.脑灌注成像参数有哪些(ABCDE)
A.相对血容量(rCBV)
B.相对血流量(rCBF)
C.平均通过时间(MTT)
D.达峰时间(TTP)
E.首过时间(T0)
13.在1H-MRS技术中,影响H质子在不同化合物中磁共振频率的因
素包括哪几种?(ABCD)
A.化学位移B.自旋耦合C.弛豫D.化学交换
14.下列成人CTA检查造影剂用量正确的有哪些(ABCDE)
A.脑动脉CTA:50-80ml
B.颈部CTA:50-80ml
C.肺动脉CTA:40-60ml
D.主动脉CTA:50-80ml
E.下肢动脉CTA:100-120ml
15.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BCD)?
A.心率控制:对于基础心率过快的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需
服用β受体阻断剂控制心率;对于64排CT,建议心率低于70次/
分,双源CT建议心率低于90次/分。
B.呼吸训练:检查前训练受检者做深吸气、屏气及呼气动作,并记录
受检者屏气时心率情况。
C.建议使用硝酸甘油:CT扫描前5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剂0.5mg
以提高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
D.安装心电图电极:黏贴心电检测电极(根据设备不同,分为三导联
和四导联两种),确认R波信号正常且不受呼吸运动影响。
16.磁共振图像的质量优劣影响因素有哪些(ABCD)
A.信噪比(SNR)
B.空间分辨率
C.扫描时间
D.图像的对比度
17.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修改参数加速扫描的方式(ABC)
A.为了加快速度,盲目增加层厚,大幅度减少扫描层数
B.盲目增大回波链长度
C.为了缩短整体扫描时间,直接缩减关键序列
D.为了加快速度,采用并行采集技术
E.为了加快速度,减少相位编码步级的办法,如半扫描技术
18.下列哪项选项对CTA图像质量影响较大?(ABCDE)
A.延迟扫描时间
B.屏气好坏
C.年龄
D.血管壁钙化程度
E.对比剂单位剂量与注射速率
20.磁共振缩短扫描时间的方法有(ABCDE)
A.减少NSA
B.降低空间分辨率
C.减少相位编码步级
D.减少重复时间(TR)
E.并行采集技术
五、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数字图像的空间分辨力由像素的大小决定。(✓)
2.信噪比越大,图像密度分辨力越高。(✓)
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必须达到1级或2、3级方可允许打印图片及
签发报告。(✓)
6.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成人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用量约为
40-60ml。(✓)
7.解剖图像主要描述人体代谢信息。(×)
8.功能图像主要描述人体形态信息。(×)
9.腹主动脉CTA的扫描范围:从膈肌层面扫描至股动脉(腹股沟处)。
(✓)
10.注射对比剂24-28S时腹主动脉的浓度最高。(✓)
11.旋转时间越短,获得的肾动脉或腹主动脉图像质量越高;旋转时
间越长,图像质量越差。(✓)
13.屏气好的受检者,获得的肾动脉或腹主动脉图像质量高;反之则
质量差。(✓)
14.泌尿系CTU检查前受检者应憋尿,大量饮水待膀胱充盈时扫描。
(✓)
15.当层厚和扫描范围一定时,螺距越大,扫描时间越短,但空间分
辨力下降。(✓)
16.注射对比剂24-28S时腹主动脉的浓度最高。(✓)
17.旋转时间越长,获得的肾动脉或腹主动脉图像质量越高;旋转时
间越短,图像质量越差。(×)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1.多层螺旋CT的特点
答:1.具有独特的探测器排列方式
2.较普通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
3.覆盖范围广
4.重建图像质量高
5.重建图像快
2.对病灶进行CT值的测量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要对病灶的中心层面进行测量;
2.要对病灶及其临近正常组织进行测量
3.要对病灶所在组织进行测量
4.要在同一层面对病灶增强前后以及延迟后组织的CT值进行测
量
5.要对病灶所在位置进行相关组织的对称性测量
4.脑动脉CTA后处理要点有哪些?
答:①尽量显示出动脉瘤细节,有助于临床决策
②出血位置与动脉瘤的位置密切相关
③是否合并血栓
④血管痉挛
⑤烟雾病患者
5.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前准备事项有哪些?
答:(1)受检者检查前禁食4h以上
(2)检查前询问受检者是否对碘过敏,是否为过敏体质
(3)向受检者讲解注入对比剂后的一些正常身体上的反应,如全
身发热、感觉恶心等属于正常反应,嘱受检者不必紧张,减少受检者
的紧张情绪
(4)扫描过程中患者不能做吞咽动作。
6.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前准备事项有哪些?
答:(1)受检者检查前禁食4h以上。
(2)检查前询问受检者是否对碘过敏,是否是过敏体质。
(3)向受检者讲解注入对比剂后的一些正常身体上的反应,如全
身发热,感觉恶心等属于正常反应,嘱受检者不必紧张,减少受检者
的紧张情绪。
7.简述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
答:1.心率控制:对于基础心率过快的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
需服用β受体阻断剂控制心率;对于64排CT,建议心率低于70次
/分,双源CT建议心率低于90次/分。
2.呼吸训练:检查前训练受检者做深吸气、屏气及呼气动作,并
记录受检者屏气时心率情况。
3.建议使用硝酸甘油:CT扫描前5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剂
0.5mg以提高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
4.安装心电图电极:黏贴心电检测电极(根据设备不同,分为三
导联和四导联两种),确认R波信号正常且不受呼吸运动影响。
8.简述下肢CTA图像质量的等级评价标准。
答:0级:上肢(下肢)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轮廓显示不清,不能进
行诊断
1级:上肢(下肢)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轮廓显示较清晰,有伪影,
但可区分解剖结构,不影响诊断
2级:上肢(下肢)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轮廓显示良好,无伪影,
可进行诊断
3级:上肢(下肢)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轮廓显示清晰,血管边缘
锐利,可明确诊断
图像质量必须达到1级或2、3级,方可允许打印图片及签发报告。
9.简述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等级评价标准。
答:0级:脑血管结构显示不清,不能进行诊断。
1级:脑血管结构显示较清晰,但有伪影,不易做出准确诊断。
2级:脑血管结构显示良好,有少许伪影,但不影响诊断。
3级:脑血管结构显示清晰,血管边缘清楚、锐利、连续,可明
确诊断。
图像质量必须达到2级或3级,方可允许打印图片及签发报告。
10.简述胰胆管水成像(MRCP)图像质量等级评价标准。
答:0级:胰胆管系统无法观察,没有显示或显示不清;不能诊断。
1级:胰胆管显示模糊,具有明显的呼吸运动伪影,胰胆管周围
及图像背景干扰严重,不能达到诊断要求。
2级:胰胆管显示欠光滑锐利,或略有呼吸运动伪影,胰胆管周
围及图像背景略有干扰,但是基本不影响诊断。
3级:胰胆管显示光滑锐利,无呼吸运动伪影,胰胆管周围及图
像背景无干扰,符合诊断要求。
图像质量必须达到2级或3级,方可允许打印图片及发报告。
11.简述摄影注意事项。
答:①根据病变的性质特征和应重点观察的内容,正确选择窗宽和窗
位。
②按照解剖顺序进行图像排列摄片,以体现整体概念。对需要重
点观察的病变进行放大、测量和重组,对非重点观察的层面,必要时
可组合成多幅的图像摄片。
③必须拍摄定位片,一幅为有定位线的图像,一幅为无定位线的
图像。
④图像幅式的大小要适当,过小会影响诊断的观察,同时幅式组
合不要过杂,否则影响整体照片美观。
⑤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加摄骨窗:涉及颅底和蝶鞍的扫描;全身
骨骼外伤;涉及骨骼本身的病变或其他病变侵犯到骨骼。
⑥对病灶必须测量CT值、病灶的大小和直径,以供诊断参考。
12.简述头颈部后处理技术方法主要临床应用。
答:主要用于观察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及钙化改变,明确有
无狭窄及血栓,颈动脉瘤、血管发育畸形、变异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
疾病等
2.容积重建(VR)主要用于观察颈椎退行性改变,重点可观察小关
节的解剖结构、形态有无异常。亦可以观察颈部血管的三维立体结构,
直观地显示血管狭窄、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病变
3.MPR(多平面重组)主要用于显示颈椎肿瘤、骨折及椎管内肿瘤
4.CPR(曲面重建)主要用于颈动脉的管腔内部显示,可以使迂曲
的血管拉直到一个平面上显示,便于观察管腔内部狭窄情况。
14.简述胸部后处理技术主要临床应用
答:1.容积再现(VR)主要用于胸部骨折(肋骨、肩胛骨、锁骨
骨折)的显示。
2.MPR(多平面重组)主要用于胸部骨折(胸骨、胸椎骨折)
的显示。
3.CPR(曲面重组)主要用于肋骨骨折的显示。
4.MinIP(最小密度投影)主要用于气管及支气管病变及异物
的显示。
5.CTA主要用于主动脉病变,包括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
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真性动脉瘤等的
显示观察。此外,对肺动脉病变如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确定性意义。
6.仿真内窥镜技术(VE)主要用于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显示
观察。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14:16: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24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