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020年第6期
教育博览EducationExpo
当代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
步的栋梁之材,肩负着国家复兴的使命,在维护国家
安定团结局面,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着积极的推动作
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加快,环境的变
化,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环境及其自身有着密切联系,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是综合因素的叠加效应。大学生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生存在不适应新环境、无法直
面压力、情绪波动明显等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学
生的身心健康,同样对身边同学产生了影响。文章就
如何通过在校内拟建供学生倾诉的场所,缓解和解决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伴随信息技术与数字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市场
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与此同时影响着当代学
生学习习惯、价值观体系、人文素养以及处事态度。
大学生作为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社会发展
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健康意识薄弱,由于特定的
年龄阶段和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存在较
大的心理压力,呈现出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当
代大学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轻松,但实际上却
承受着来自各方面巨大的压力,学业成绩、感情生活、
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都给当代
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压力。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即使内心
挤压着情绪,也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走进心理咨
询室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个暴露自我内心的行为。
许多学生将内心情感挤压于内心中,长期积累后,学
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倾向,做出过激的行为。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表现
(一)环境变化
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面对大学丰富多彩
的生活与高中的三点一线之间的对比,让他们产生不
适应。一是学生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
同学和生活,学生的内心感到迷茫,恐惧和无助,不
知道在空余的时间里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
交实践。二是同学们面对学业的变化,中学时老师们
布置作业,督促的我们的学习,不懂可以问老师问同
学,而到了大学面对更加专业化的学习课程,我们刚
开始接触,不了解如何学好这门课程,甚至对自己的
专业感到没兴趣或厌恶。环境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好,
会让学生们的内心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长期积压内
心,从而形成心理问题[1]。
(二)人际交往障碍
我们中学时,面对的交际的人群大部分是家长,
老师和同学,但大部分同学都是来自同一个地区,有
共同的文化习俗。当我们进入大学环境时,我们的同
学可能是来自不同区域,拥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同学间交流交往
出现障碍。有的同学会因为自身原因出现自卑,有的
同学或许过于自大,自私。不能正确处理寝室内同学
的交往。
(三)社会压力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常出现面临就业而产生焦虑。
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他们内心往往会有很多的困惑
和担忧。例如求职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怎样去选
择自己的职业,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问
题,这些问题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的同时也让他们
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多。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
(一)个人因素
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对这个世界,对社会
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同,对
未来的追求不同。有的同学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
距,无法接受,对于我们独立院校,或许部分同学是
出于高考失误,迫于无奈做出的选择,同学们在理想
与现实质安监的差距,对自身的能力,自身的努力程
度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恐惧和害怕,
怕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而过于焦虑,自责,不敢让
他人知道自己的努力。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也会
产生影响。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有的家长注重
孩子的学习教育,有的家长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
这对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也造成影响,有的学生大学偏
向于学业,有的偏向于社交。家庭环境也会对孩子的
性格产生影响,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孩子的性格相对孤
僻,喜欢独处不爱与他人交流,容易产生自卑,消极
心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每个人的性格,
如何拟建阳光小屋供学生倾诉内心情感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
卢佳裕林穗意丁磊夏荷
1392020年第6期
教育博览EducationExpo
观念,处事风格,交际能力搜到父母的影响。当代父
母更注重给予子女好的物质生活,不注重和子女的情
感交流,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安、孤僻、恐惧等不良心
理状态,也将形成消极、悲观、极端等性格[2]。父母
的教养方式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父
母对孩子过度溺爱,大包大揽,学生则会以自我为中
心,不懂得分享,很难融入集体,团队协作能力欠缺;
管理过严,甚至总是否定,学生就会感到压抑甚至自
我否定。父母的婚姻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也
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离婚率逐渐提高的背景
下,很多大学生都承受着父母离异带来的痛苦,容易
出现叛逆、消极懈怠、无安全感、恐惧爱情婚姻等不
良情况。
(三)学校因素
首先,是学校的教育方式。有的学校只注重专业
教育而不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只注重“智”的发展而
不注重“德”的提升,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
成绩,“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对社
会上的重大事件“两耳不闻”,导致出现功利等扭曲
心理。其次,是学校的关于学生心理问题防御与治疗
机制。学校有无专业教师进行心理疏导、能否帮助学
生解决心理问题等,对于学生提前发现或治疗心里问
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
发展,社会上对人才的要去也提升了,就业压力和考
研压力大,特别是大四的学生,处于独立学院,对于
考研没有足够有力的知识底子,对于就业,没有优秀
的学业条件,同学们常会感到烦躁,焦虑和迷茫,不
知道该如何选择。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
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
为方式。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校内课堂教育
由于现在部分学校追求课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
果,教师过多的把重心放于课业的教学上,导致学生
的心理健康的不到重视。学校可以每学期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适度教导学生如何发泄内心情感。
(二)校内创造倾诉环境
学校有条件的话,高度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建立健
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查,适当
的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心理健康,
说出你的心事等活动,让同学们主动的表达出深藏于
内心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环境
学生如果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可以进行自我的心
理排解和疏导。通过改变自己的看法,观点,改变自
己的心境。或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方式,如适当的
跑跑步,听听歌,看剧,旅行等可以缓解内心情感的
事情。当出现心理上的挫折时用“我能行”代替“我
不行”来规劝、激励自己,就可以逐步锻炼自己的心
理承受能力[3]。
(四)注重个人意志力的提升和心理承受能力的
加强
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
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
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肯定,
增强自信。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
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
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抛弃自卑。
要抛弃自卑,首先要战胜自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要有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对自己有
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处理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和情
绪调节。
参考文献:
[1]宁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5(6):172-173.
[2]胡承孝,万丽芳,王璇.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2):46-
48.
[3]耿娜.基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路
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82,84.
基金项目:2019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
目(项目编号:2019XJ73)。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510545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14:0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24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