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期 园艺学
抚红软籽山楂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王侠 李凤祥 钟宪成
(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清原113300)
摘要介绍抚红软籽山楂的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以促进抚红软籽山楂的广泛栽培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抚红软籽山楂: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6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2—01l1—0l
抚红软籽山楂是山楂属植物,世界有1 000多个种。我
国有l7个种4个变种。1989年4月在新宾县红升乡南l7q平
发现该株系,2005年4月开始系统选育,于2011年9月17
日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组织专家审定,专家一致认为该
品种填补了世界山楂属软籽山楂审定的技术空白,研究水
平国内领先。由于该株系所结果实种核薄而软,全果可食,
且发现于抚顺地区,故名为抚红软籽山楂,适宜在中国大面
积栽培。2013年4月申报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2013年11月10曰已受理保护,受理编号2013013。现总
结抚红软籽LL】楂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特征特性
1.1种核特异性状
抚红软籽山楂种核小,平均长4.53 mm、宽3.47 mm、背
厚2.67 lqlm,呈肾形,无缝合成,种核占果重的8.7%。内种核
薄而软,呈黄褐色。种仁发育完全,呈白色,全果可食。其鲜
果发育过程中,可见种核细胞不产生次生壁,种核发育退化,
种核表现薄而软lI_ I。鲜果内有种子3~5粒,百核重3.74 g。
1.2生物学特性
软籽山楂为浅根性品种,主根不发达,侧根多分布在50
em以内,萌发后抽出营养枝,第2年形成结果母枝。在一个
枝条上顶芽发出的枝最强,既具有侧芽为复芽,其中1个主
芽2个副芽,花芽为混合芽,即能结果又能抽出新梢。
抚红软籽山楂树体生长势强,树姿开张,枝条灰褐色,
无刺。叶片宽卵形,先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丽侧具5个羽状
深裂,边缘具稀疏不规则锯齿。花为伞房花房,每个花序有
1~30朵/JqE。坐果4~12枚。抚红软籽山楂幼树结果早,一般
情况下栽的第2年即可结果,第3年普遍结果,4~5年即可
丰产。栽植825~1 245株/hm ,产量可达12~15 t/hmZo软籽山
楂花为两性花,花白色,花柱3~5枚,自花坐果率12%一15%。
果形纵径大于横径,平均单果重1.86 g,最大果重3.1 g。
1.3枝尖组成与结果习性
由表1可以看出,抚红软籽山楂的萌芽率达66.8%,低
于山里红山楂的萌芽率(69.5%),抚红软籽山楂的成枝率为
37.7%,低于山里红山楂的成枝率(74_3%)。
抚红软籽山楂以顶花芽结果为主,高接树第2年普通
结果I 。一年生嫁接苗在不移栽情况下,第2年也能开花结
果。花为两性花,自花不结果 I。由表2可以看出,长、中枝
相对较少,仅占总枝数的13.7% ̄13 21_3%,短枝比例较高,结
作者简介 K4 ̄(1976一),-k,辽宁清原人,农艺师,从事果树新品种选
育工作。
收稿151期2013—12—24
表1抚红软籽山楂和山里红山楂的萌芽率与成枝率
表2抚红软籽山楂和山里红山楂的各类结果枝
果以顶芽为主,因此结果产量也较高。
1.4主要物候期
在辽宁东部地区,软籽山楂4月上旬萌动,4月中旬芽
萌动,展叶期4月下旬,5月上中旬花序分离,初花期5月
中、下旬,末花期5月末,花期7~10 d,果实8月20日开始
着色,9月20目成熟,果实发育期133 d,10月中下旬开始
落叶休眠 。
1.5果实营养成分
据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检测:抚红软籽山楂每100 g鲜
果中含V 97.3 g、总糖10.7 g、可滴定酸3.08 g,每千克鲜果
含Ca高达150.8 mg。而山里红山楂含Vc 53.0 g、Ca 52.0 mg。
1.6抗逆性
经国内l5个省59个市县大区布点试栽证明抚红软籽
山楂抗寒,树体可耐一45℃绝对低温,抗旱,适宜干旱地区栽
培,抗病性强,但花期应注意防治食心虫。
2栽培技术
2.1建园
建园多在土壤解冻后、苗木萌芽后进行。宜春栽建园。
栽前挖长×宽X深为80 crux80 emx60 cm的坑,施人有机肥,
回填后再定植,株行距2 rex3 m或3 mx4 m15],采用自然开心
形或半圆形对树体整形。
2.2肥水管理
前期以氮肥为主。成龄树,后期追施磷钾肥。花前5月中
旬追施氮肥1次,7—8月,全树喷0.3%~0.5%尿素1次,间
隔15~20 d喷0.3%~0.5%磷酸二氢钾1次,以促果实生长。
2.3舌Ij树皮
早春3—4月刮树皮,消灭潜在翘皮中的卷叶虫、红蜘
蛛、食心虫等,以及多种真菌、细菌病原体。每年春季结合刮
树皮在枝液流动期刨树盘1~3次,以疏松土壤。
2.4整形修剪
幼树以夏剪为主,冬剪为辅。成龄树以冬剪为主,夏剪
为辅。生长季,通过拉枝、扭梢、疏枝等,增加幼树成枝数量,
(下转第113页)
童秋云:歙县高山辣椒栽培技术
8.1.2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苗床内温度控制在20~30℃,
地温保持在16℃以上,注意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防止
出现10℃以下的低温和高湿环境。缺水时可在晴天喷洒,
忌大水漫灌。②化学防治: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8.2根腐病
8.2.1症状。病株茎基部及根部皮层变为褐色至深褐色,呈
湿腐状,最后病部缢缩,腐烂,皮层易剥离,露出暗褐色的木
质部。此病在后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日清晨恢复,数
日后植株枯死。
8.2.2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选用无病毒种子;施用充分
腐熟的有机肥,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采取
高畦(垄)栽培。②化学防治:发生初期喷洒或浇灌50%根腐
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
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8.3疫病
8.3.1症状。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水浸状暗褐色,而后枯萎
死亡;成株发病,病叶上有淡绿色近圆形斑点,逐渐扩大,使
叶片软腐脱落,空气干燥时病斑呈暗褐色,其边缘呈黄绿
色,病茎有水浸斑,病斑逐渐扩展成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
缩,植株折倒;果实发病,果蒂部有水浸状暗绿斑,潮湿时长
有白霉,病部呈褐色腐烂,干燥后成为褐色僵果。
8.3.2防治方法。①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②深耕晒地,
做好田间清园工作。③施足底肥,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方
式。④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后立即拔除,带到地外深埋。⑤可
选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
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
60%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8.4炭疽病
8.4.1症状。果实感病,初为水浸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
中央呈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通常由许多小点集
成,小点有时为黑色,有时呈橙红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
红色黏稠物,被害果内部组织半软腐,易干缩,致病部呈膜
状,有的破裂。叶片感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后渐变为
褐色,中间淡灰色,近圆形,其上轮生小点。果梗被害时,生
成褐色凹陷斑,病斑不规则,干燥时开裂。
8.4.2防治方法。可选种抗病品种,同时,采取化学防治,
如:可选用40%杜邦福星乳油500~600倍液等喷雾,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
・—・+-一—・卜一—-+.“—+一一—+-一—卜一—+-一——卜一+一+一+・・+-+n+一+
(上接第1l1页)
8.5病毒病
8.5.1症状。受害病株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
等4种症状。有时几种症状在同一株上出现,导致落叶、落
花、落果,影响辣椒的质量和产量。
8.5.2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增施有
机肥、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
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②选用抗病品种及
种子消毒。③化学防治:消灭蚜虫的同时,可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等
喷雾。
8.6蚜虫
防治方法如下:①清洁田园:清除田间及其附近的杂
草,减少虫源。②黄色诱虫: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趋性的特点.
在田间设置黄色诱虫板,黄色部分涂上机油,诱杀有翅蚜。
③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或20%好年冬
乳油800~1 000倍液,或20%康福多浓乳剂3 000~4 000倍
液,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喷雾16]。
8.7红蜘蛛
可选用20%螨死净可湿粉剂2 000倍液,或75%克螨特
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卡克死1 000~1 500倍液,或1%
杀虫素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8.8棉铃虫、烟青虫
可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 000~
1 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5%功夫乳油5 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8.9地老虎
可选用3%米护地净颗粒剂30 kg/hm 撒施。或90%晶
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等喷洒地面。
9采收
辣椒每次采收间隔1~2 d为好。第一果(门椒)要适当提
早采摘,可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每天采摘时间,
宜在上午露水干届或傍晚时进行。
10参考文献
[1】姚明华.高山辣椒栽培技术I J1.辣椒杂志,2008(1):14—15,30.
[2】朱小龙.高山辣椒栽培技术I J1.上海蔬菜,21305(4):48—49.
[3】朱玲,冷培根,黄雪荣,等.修水县高山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1.农业科
技通讯,2012(3):166—167.
【4】陈利芬,季海南,朱建胜.高山辣椒栽培技术IJ1.上海蔬菜,2004(2):
38-39.
[5]戚洲鹏.无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
39.
[6]王应发,徐光琼.贵阳高山地区百宜辣椒栽培技术lJJ.长江蔬菜,2010
(23):33—34.
扩大树冠,促进花芽形成。对于成龄树,及时疏除无效枝条,
如过多、过密、细弱、病虫害枝条等。
2.5授粉树配置
花期人工辅助授粉同。抚红软籽山楂以风媒授粉为主,
生产中需要配置授粉树,以大山里红、西丰红等为最佳授粉
品种。
3致谢
该文承蒙焦言英教授(高级农艺师)指导,在此表示感谢1
4参考文献
[1】李俊.抚红软籽山楂移栽大树高接提早开花结果技术【J].特种经济动
植物,2013(10):50-51.
[2】泰岳,焦言英,李俊,等.珍稀果树‘抚红软籽山楂’[J1.北方果树,2011
(1):29.
[3]焦言英.珍稀果树‘抚红软籽山楂’选育报告fJ1.北方果树,2012(1):
54-56.
1 4l4魏立敏,高宝宁,叶飞.珍稀软籽山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J.中国林副
特产.2012(2):109一l10.
【5]穆洪丽,张力臣,焦言英.抚红软籽山楂苗木繁殖【J】_特种经济动植
物.2012(4):47—48.
113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11:2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16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