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结婚电影下载

更新时间:2023-01-01 11:02:5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

企肥学统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0年9月 第27卷第5

从心理学视角探究《假结婚》中的欺骗语翻译

吴 艳 天 干色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说话者在交际中借助不同的言语来表达自己不同的心情,反之,说话者的言语也必然映射其复杂的心理

状态,其中欺骗语的映射尤为明显。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选取喜剧电影《假结婚》中五个说谎情节中的原译语

进行解读和对比分析。揭示出译者在语气词、重复词以及带有极强主观性和间接性的言语三方面对于女主人公

言语的翻译不足。

关键词:《假结婚》;说谎;心理;女主人公;欺骗语;翻译不足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2010)o5—0064—05

On the Translation of Deceptive

Language in The Proposal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WU Y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 1 16,Jiangsu,China)

Abstract:Speakers in communication express their different moods with different words and the words of

speakers must mirror their complex psychological state,of which the reflection of deceptive language is

particularly distinct.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translation deficiencies in the tone of words,repeated

words and speeches with high subjectivity and indirectness wit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and target language on the basis of the five plots in the comedy film The Proposal 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Key words:The Proposal;lying;psychology;heroine;deceptive language;translation deficiency.

Miller Gerald R说:“撒谎和欺骗已成为主要的

社会产物,它们无所不在。” 正如由畏罪心理派生

出的侥幸和抗拒心理导致犯罪嫌疑人即被告屡屡撒

谎,以狡辩语的形式提供虚假证词一样;生活中普通

人在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下,也不得不撒谎来维护自

己的利益并使自己的自尊得到维护。在欺骗性言语

方面,国外学者研究甚多并颇有收获:Virj提出说谎

者经历三大心理过程,即情绪,内容的复杂性和行为

控制;Miller和Stif发现交际中说谎者的四大共性,

即较高的间接性,消极性,较低的复杂性和具体性;

Adams和Thomas在书面证词的特征方面有重大突

破,即出现不一致的代词、名词和时态,不相关的信

息,错乱的事件叙述和说服力的缺乏;Shuy在交际

欺骗语方面也有新的发现,即过度的细节陈述,无意

识的重复和纠正,出乎意外的事件复杂化,极强的主

观性,避免直接回答和过度的哕嗦及停顿。

电影中不同情景中的欺骗语暗示说话者不同的

心理也暗示出说话者的人物个性,在电影中有特色

的欺骗原语是否在目标语中得到体现,对于观者判

断说话者所说内容的真实性和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

格以及正确理解剧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译者应仔细揣摩说话者的言语和心理并在其

翻译语中能映射说话者心理的特征,把说话者犹豫

的程度、对叙述事情的确定程度、情感强度和语气词

的插人、无意识的重复以及极强主观性和间接性的

言语都要展现出来。早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

收稿日期:2010—02—01 修回日期:2010—07—24

作者简介:吴艳(1983一),女,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

用语言学。

第5期 吴艳:从心理学视角探究《假结婚》中的欺骗语翻译 65

先生就曾指出:“翻译上的问题,仍不外乎译者的心

理及所译的文字的两样关系,所以翻译的问题,就可

以说是语言文字及心理的问题。”_2l2。汤成雄也提

出:“翻译不但是语言活动,而且是心理活动。联系

翻译转换过程研究心理机制是翻译学的一项重要

任务。”

2009年的最佳喜剧片《假结婚》是带有撒谎情

节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在五个撒谎情

景中的原语和译语进行细微的观察和对比,并对其

每阶段的心理链条进行深入的剖析,认为她在五个

撒谎情景中的语言特色正映射出其二重性的性格:

一方面女强人的好强性格驱使她为了达到目的,即

不被驱逐出境而说谎;另一方面她的善良也是她产

生犹豫、踌躇心理的源泉,也为最后她实在忍受不了

良心上的谴责而亲自揭开自己说谎的事实埋下了伏

笔。笔者试从说话者的心理入手,提出译文中的三

点不适之处,一方面,有利于译者在掌握说话者心理

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灵活译法;另一方面,也有利

于观者(读者)从译语探究其说话者话语的可信度,

识别说话者是否在说谎,从而进一步正确理解人物

的个性和剧情的发展。

说谎情节中语气词的翻译

最常见的言语失误是停顿。停顿有两种:一种

是无声的;另一是有声的,但是言语失误并不代表无

意义,相反,Freud的观点是“所有失言实际上都是

在无意识中被压制的意念入侵到有意识的言语输

出”l3lll 。另外,“讲话者话语的情感态度除了通过

一些表情感的词汇表达出来之外,还会借助语气词

来增强情感的强度,这些语气词暗示了说话者不同

的心理情感” 。如,感叹词:ugh(“啊/呀/唷”,

表示厌恶、恐怖等);phew(“哦/唷”,表示惊讶、焦

躁、不安、厌恶、送一口气等);OW(“啊唷”,表疼

痛);whew(“唷”,表惊讶、失望、厌恶等);tut—tut

( 嘘/啧”,表示不耐烦、斥责、轻蔑等);oh(“哦/

嗬/哎呀/哎哟”,表示惊讶、恐惧、痛苦等)。委婉

词:gosh(“天哪/啊呀”,表示惊讶);darn/damn(“该

死”,诅咒用语);Oh,God!/Oh,heavens!(“天啊/

啊呀!”,表示痛苦、悲哀或愤怒等)。惊叹语:My

goodness!(“上帝!”表惊讶);whoa(“哇”,表示惊

讶、兴趣或引起注意);oh no(“啊呀不好”,表示惊

愕)。在说谎者的语言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接二连三

语气词的出现,这一连串语气词对观者起到两大心

理暗示:一是说谎者在不确定甚至根本一点不知道

事实的情况下,试图用语气词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并

胡乱地编织自己的谎言,掩人耳目,从而蒙混过关;

二是说谎者在使用语气词拖延时间的同时,给自己

留出充足的时问考虑如何编造接下来的谎言,从而

提高自己所编谎言的可信度,所以,这一类词必须在

译文中有明确体现,才能使观者体会到说话者当时

的心理,推测出其是否在说谎。但在《假结婚》说谎

的五个片段的译文中,译者并没有把原语中语气词

应有的特色和效果翻译出来,这无疑会影响到观者

对说话者是否在说谎的判断,使他们的判断力降低,

从而影响到对剧情的理解。“译者的任务应该尽可

能保留可能产生的各种反应范围;也就是说,译者不

是尽可能地去降低读者的能动作用。” "如在电影

的其中一个说谎片段中,即男主人公的亲友要求两

位主人公讲述其求婚过程时,女主人公向他们讲述

从未发生过的求婚过程,女主人公的原语和译语

如下:

原语:“一Huh!Wow,ok.Wow,where to begin…

this story. !:::um,WOW. :::yeah.Ok,

皇 2 ,Andrew and I...’’

译语:“哇!好吧。从哪里开始讲起呢?呃

……哇。是啊。好吧,我和安德鲁……”

女主人公在这段接二连三的语气词中开始了自

己的谎言构思,原语中这一连串语气词形象地暗示

出她对此事一无所知,只能用语气词拖延时问以便

有时间来构思接下来的谎言,但译语中丢掉划线部

分的语气词后,显然,读起来女主人公犹豫的程度和

对叙述事情的确定程度已大打折扣。如其中的

“huh”(“嘿”)表示女主人公当时对此事一无所知

但亲友们却强让其回忆而产生的一种下意识的疑问

语气;第二次出现的“WOW”(“哇”)表示她一方面附

和听者好奇的心理,另一方面表示其说谎过程中难

熬的痛苦;“well”(“唉/嗯”)表示她不愿意但又不

得不说谎的无可奈何,好强与善良二重性性格之间

的矛盾被影射出来;“um”(“嗯”)表示她的迟疑以

及说谎者心虚而引起的沉吟。

2说谎情节中重复词的翻译

Martin.J.R说:“在语气方面,重音和语调模式

的实现,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强化’,‘强化’涉及到

重复,使用高音量,突出语音,感叹词等”I4』2。,剧情

中,一方面,说谎者为了强调自己的语气和力度,通

过多次重复来向听者强调所述言语的真实性,提高

自身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说谎者在撒谎的过程中,

要顾及到言语的三方面准确度、流利度和复杂度,但

当其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谎言的编造准确度时,却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7卷

忽视了语言上的流利度,所以会出现无意识的重复

现象,这也更表明说谎者对所述事情的不熟悉程度,

进一步流露出其说谎的事实。但译制片段中对于这

一类重复词的翻译有忽略的现象,如主人公工作的

编辑部上司向女主人公宣布其签证被拒绝并将被驱

逐时,女主人公为了不被逐出本国,向上司谎说自己

和秘书安德鲁相爱并要结婚,原语和译语如下:

原语:“Uh…Uh…Gentlemen,I understand.I

曼!! 皇 :::the predicament that we are in.”

译语:“呃,先生们,我理解我们的困境。”

原语:“Tried to fight it and…里 :! ! :!鱼吐!

:::!垒 !fight a love like ours,SO, ::: :::Are

we good with this?Are you happy?Because,wel1...

we are happy.So happy.’’

译语:“本想去反抗但是抵挡不住我们的爱情,

所以……这样可以了吗?你们满意了吗?我们是满

意了,非常满意。”

第一句中,女主人公在刚听到自己将被驱逐这

个消息时心里非常矛盾,既不想被驱逐出境,又必须

服从法律的处罚,还又想抓紧想出解决的办法,这时

原语中的两个“呃”和两个“我理解”表现出了她三

重矛盾心理的无可奈何和构思借口编谎言的过程,

并为下一幕看到男主人公便想起编造他们俩即将结

婚这个谎言作了铺垫。但译语读起来完全变了味

道,显得女主人公斩钉截铁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并无

任何顾虑和思考解决办法的暗示。再如第二句中女

主人公和男主人公之间并没相爱的情况下,女主人

公硬说两人发生了挡不住的爱情时,她的言语中带

有着不确定性和作为女上司与男秘书之间产生爱情

的尴尬以及自己又不得不继续说谎以便听者相信其

与男秘书即将结婚的事实。原语通过连续的三个

“不能”把女主人公的犹豫展现地淋漓尽致,但译语

完全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根本听不出她有任何的

犹豫和不得已说谎之处。在移民局,女主人公被质

问男主人公的家在何处及相关情况时,她的言语

如下:

原语:“We are going to Alaska.Alaska,that’S

璺 my little

Andrew’S from.”

! 垒 旦 my

译语:“我们要去阿拉斯加,也就是……我的安

德鲁长大的地方。”

原语通过三个“那就是……的地方”暗示出女

主人公对男主人公成长的家乡及家庭情况甚至出生

地的名称都一无所知,按自己的逻辑推测胡乱地编

造所述语,但又底气不足并且极度心虚的过程,但是

译语给观者一种很确定的语气,让观者无法体会到

其极度不确定的语气,从而无法正确推断出其在说

谎的事实。同时这也违反了动态对等原则,指“效

果的对应,即试图获取这样一种类似的效应:对目标

语篇章接收者所产生的效应类似于源语语篇被认为

的对源语语篇接收者所具有的效应” ¨ 。

3说谎情节中带有极强主观性和间接

性的言语翻译

由于说谎者都是在自我编造故事的情节和事件

的来龙去脉,在有限的精力下,顾及叙述的准确度的

同时,除了会出现以上所提到的无意的重复外,还经

常出现一些带有极强主观性和间接性的言语,这一

类言语是原作者让观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命题,即

观者从这些表象特征推测出说话者的心理动态和说

话意图,“从交际角度看,推理是底层语篇结构中的

一个命题,这个命题说话人想要说而又没有明白说

出来,必须由听话人去推理”_3 册。同时,这一类言

语也更明确地暗示了说谎者在说谎的事实,所以对

于这一类言语翻译的遗漏更会影响到听者对说话者

是否在说谎的判断。如在女主人公向编辑部上司撒

谎说她和其男秘书相爱了这件事时,她的言语如下:

原语:“So,yeah...The truth is,Iyou know{,

Andrew and I, 竺! ::: 曼皇 just two people who

weren’t meant to fa11 in love but we did.’’

译语:“事实是我和安德鲁两个人也没想到能

相爱了。”

原语通过三个明显标志暗示女主人公不确定但

又说谎的事实,即通过间接性的“你知道”,语气词

的使用和重复话语“我们是”的使用。但译文中这

三个标志一 也没翻译出来,尤其是间接性极强的

“you know”蓄 的遗漏,明显影响到了观者对于女

主人公性格和其言语的理解。、再如

原语:“And,um...And there’S,uh…well…

四there's s。mething that you should know."

译语:“另外,另外还有……另外还有一件事应

该告诉我们。”

原语中的“I think”既表现出女主人公在即将叙

述的事件中表现出极强的主观性,又表现出其犹豫

不决不善于说谎欺骗别人的性格,但译语中丢失了

这一层暗示。

4欺骗语翻译的要求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的过程不仅是

第5期 吴艳:从心理学视角探究《假结婚》中的欺骗语翻译 67

语言角色的转换,也是文化角色的转变。电影作为

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的解码、传递和编

码过程中,除了考虑到语言翻译策略外,必然还要考

虑到另一方面,即原译语的文化翻译策略。汉英文

化之间存在的很大差异直接影响到两者欺骗语的不

同,如汉语语气词本身并无什么实际的词义,只是说

话人在句子末尾或句中附加的词,用来表达语气而

已,但英语语气词虽然有所缺失,但灵活多变并有其

内在的暗示意义。而在处理文化因素时,译者可以

通过两种策略,即“归化”和“异化”。“归化是以译

语文化为归宿,用译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源

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归

宿,保留源语身份的表达方式,对于可能造成理解困

难的成分进行文内和文外补偿。” 因此,要想保留

原语中的暗示表达和信息传递,尤其是保留英文欺

骗语中暗示说谎者心理及个性的风格,译者在翻译

欺骗语的过程中应采取异化策略:一是可以根据其

词义直译;二是根据具体的情景和说谎者的心理暗

示,通过增词、时态和句型的办法加以体现原欺骗语

中的语言暗示。

从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各种语气词的插入、无意

识的重复和纠正以及极强的主观性,既是说谎者言

语的典型标志,又是说谎者心理动机的引线。由此

看来,欺骗语中有关这三类词的原语是否被准确灵

活地翻译到目标语中是观者判断说话者所说内容的

真实性,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动机以及正确理解

剧情之发展的关键环节。因为“话语是一种独特的

意识形态的现象,是最纯粹和最巧妙的社会交际手

段,它的根本特点是社会性或意识形态性,话语是最

敏感的社会变化的标志,在话语里实现着渗透了社

会交际的所有方面的意识形态的联系” 。因此,

在欺骗语中具有特殊标志的而且能反映说谎者意识

及动机的词是一定要被准确无误地翻译到目标语

中去。

一方面,原语中暗示说话者不同心理情感的语

气词应该根据所在的情景被灵活地翻译到目标语中

去。这样说谎者复杂多变的动机以及矛盾无奈的心

理就可以通过接二连三的语气词体现地淋漓尽致,

观者就可以通过译语中的语气词判断出说谎者的心

理、性格及剧情的发展。如在电影其中的一个说谎

片段中,即男主人公的家人突然要求两主人公明天

就地举行婚礼时,女主人公的原语和译语如下:

原语:“ ,we’re…No.No,it’S Grammy’

S big birthday tomorrow night.”

译语:“哦,哦,我们……不,不,明晚是奶奶的

大寿。译语中,由“oh,oh”翻译过来的“哦,哦”把

女主人公听到明天就地结婚之消息时的吃惊以及假

结婚的无奈但又不能曝光的矛盾心理表现地恰到

好处。

另一方面,原语中的重复词应准确地翻译到译

语中去。因为正是这一连串无意识的重复词使说谎

者的犹豫、紧张和矛盾的心理暴露出来。如在本电

影其中一个情节中,即男主人公的奶奶把祖传一百

五十年的项链送给女主人公时,女主人公的原译语

如下:

原语:“ ,uh…uh…well, ,um…!,uh… just,

uh, just wanted to…make sure there was enough time

to get all the sewing done.’’

译语:“我……我……我……我只希望……能

有充分的时间把衣服裁剪完。”

此情景中,男主人公家人,尤其是奶奶的浓郁而

强烈的爱,使这个多年以来已经失去家的感觉的女

孩几乎崩溃,她挣扎而矛盾的情感快要到达了决堤

的边缘:一方面,假结婚的欺骗和家人的爱形成了强

烈对比,使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谴责和折磨;另一方

面,面对一位九十高龄又对自己献出真情的奶奶实

在不忍心说出欺骗的事实。这种情景下,女主人公

矛盾而挣扎的心理被译语中的四个“我”鲜活地体

现出来。 ,

第三,原语中带有极强主观性和间接性的言语

必须在译语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动机是为实现一

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就是需

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人的各种需要是个

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

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 所以能折射出说谎

者为隐瞒事实而自编情节这个动机的主观性词必然

在译语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本片其中另一个

说谎情节,即男主人公把自己提升为编辑作为与女

主人公假结婚的交换条件差点说漏嘴而慌忙遮掩

时,男主人公的原译语如下:

原语:“ 皇::: 皇 鱼 !,uh…that it would be

deeply inappropriate if 1 were to be promoted to edi—

tor.’’

译语:“我们都觉得……我们觉得那样的话,我

提升为编辑就很不合适了。”

原语中带有极强主观性的复数“we”及“felt”所

折射出的,男主人公为遮盖事实而不得不编造谎言

的这一动机已通过译语中的两次“我们都觉得”原

汁原味地传达给了观者,使原语中说谎的暗示原封

不动地转移到了译语中,并使观者体会到了男主人

68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7卷

公被利益诱惑而出于良知又不愿撒谎的矛盾心理。

5 结 语

分辨不清事实与谎言是辨认不清人物的个性走

人误区的致命环节,因此,辨认说话者是否在说谎,

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作品赏析中都至关重

要,因而,作品中带有说谎特色言语的翻译对于观者

的理解和导向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

度,对比《假结婚》电影的五个说谎片段中原语和译

语,得出译语在语气词、重复语及带有极强主观性和

间接性言语三方面的翻译有不足之处。由上述分

析,笔者仅就在欺骗语的翻译方面对译者提出以下

建议:译者在翻译欺骗语的过程中,在遵守语言翻译

规则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说话者复杂多变的心理、

动机和意识形态,对欺骗语的标志性词语的异化翻

译应予以重视。如为了使原语中说话者说谎时复杂

多变的心理及其个性得到原汁原味的体现,原语中

暗示说话者复杂心理情感的语气词应根据其所在的

情景和自身的词义被灵活地翻译到目标语中去。同

时,原语中一连串无意识的重复词也应被准确无误

地翻译到目标语中去。另外,原语中带有极强主观

性和间接性的言语必须在译语中通过直译、增词、句

型和时态等方法被明显地体现出来。这将有利于译

者对于作品中欺骗语翻译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交

际过程中如何分辨谎言和事实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R Miller Gerald,B Stif James.Deceptive Communication

[J].SAGE Publications,1993,28(3):51一l17.

[2]刘绍龙.翻译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1.

[4]J R MARTIN,P R R 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M].New York:Pal grave Macmillan,2005.

[5]哈蒂姆,梅森.话语与译者[M].王文斌,译.王克非,校.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黄新渠.汉译英基本技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45.

[7]沈华柱.对话的妙语: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研究[M].上

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5.

[8]孔克勤,叶奕乾,杨秀君.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6:39.

[责任编校:刘跃平]

(上接第59页)

在社会和语言的双重激活下便催生出合情合理、生

意盎然的新芽,其语义结构则可简化为“被(舆论或

某些部门某些人认为)××”,语用效果则为非真实

性、调侃性与评议性。

3.5复旬模式标题 虽然说“力求不用复句模式

标题” 叫,但是一旦有了凸显信息、协调韵律等语用

的需要(比如“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因为另类,

所以偶像”),采用复句模式也是可行的。

总之,语言规则必须与语用相结合,让规则插上

语用的翅膀;语言表达的灵魂是语用效果,采用什么

样的形式来体现内容,这是语用效果必须考虑的重

要问题 。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

[2]李胜梅.词义强化程度的“磨损”、“衰减”及相关语用现

象——从“主要”、“基本”、“特”等词的使用说起[J].

修辞学习,2006(6):9-15.

[3]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M].重排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243. 、

[4]刘茁.范畴化与原型理论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

解释力[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127—132.

f [5]谭永祥.修辞新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3:89.

[6]刘禀诚.主谓式标题的内部构成及语用效果[D].南宁:

广西大学人文传播学院,2004:104.

[7]肖九根,刘禀诚,聂桂兰.汉语标题之“受事1+动作+

受事2”[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6):79—83.

[8]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J].

语文建设,2009(4):65-66.

[9]彭咏梅,甘于恩.“被V ”:一种新兴的被动格式[J].中

国语文,2010(1):57—58.

[10]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

社,2006:383.

[责任编校:刘跃平]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11:0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15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731事件是什么
下一篇:台北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