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45
研
究
与
设
计
基
于
教
务
排
考
系
统
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尹丽祯张德政詹钦潮
1高校排考工作现状
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自动排考系统平
台,导致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并无
智能化排考系统,排考工作均由人工完
成。人工排考模式存在着错排、漏排、排
考时间冲突、排考效率低、
排考周期长等
诸多问题。另外,多妳目的期末考试通
常抽庭学期末,而学期末各学院教却
理工作砸we,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
力倍增,排考工作出错几率提高。而随着
高校扩招与教务管理工作的细化,
新时期
下的排考解更为严峻,传统排考就已
不能满足高校日的教务管理工作的
要求,在资源分配
、任务分配、时间选择
上更仙、MA性化的智能排考系统的研
究设计由此而生叫
曲睛问题◎种典型的多目标组合优
化问题巴在抽象层面上已被证明为一种
NP问题,至今仍未寻得一种适合所有情
况,效果最优的排考算法以求解。
2约束条件阐述
排考工作中出现的资源分配与人员管
理上的冲突叫往往体现在教师
、学生与
为了推进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智
能化与信息化
,缓解教学管理人员的
工作压力,排考■工作的智能化势在必
行。本文分析高校的排考工作现状,
阐述了排考设计中存在的教师、
学
生、科目、试室上的约束条件,最后
提出一种行而有效的智能排考算法。
试室三者之间在时间、地点妥W上的相互
约束
,教师、琏、课程、竝考试时
间卿考对象*»结构上具有她重用
性
,
且彼此间还存在这数据相关性,对其
中〜对象的优化往往涉及多个对象的数
据迁移
,系统需在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实
现輔过程的优化
。
2.1教师方面
(1)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监
考T场次。
(2)因多数高校设有分校区,教师
居所可能与监考科目校区不同,所以同一
教师的监考场次应尽量安排在同一天,避
免来回奔波的现象发生。
(3)一个场次分设二至三名监植
师
,主监考为本科目授课教师,副监考非
神目融迹
。
(4)监考老师应跨专业或跨课程交
(5)每名教师的总监考场次应大致
均衡。
2.2学生方面
(1)
一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不可出
昵两个劈。
(2)相邻学生尽量分属不同班级。
(3)同一名学生的考试场次尽量均
衡分布在考试周中,不可过度集中。
2.3科目方面
(1)同一个专业同一科目同时安排
(2)不同专业同一科目依试卷题型
相
2.4试室方面
(1)所卿辭趣次尽可能少。
(2)同一时间一间试室只安排一场
(3)相邻两名学生须隔座就座,不
可紧邻。
(4)同一时间总试室容量应大于应
砖生数量。
(5)大试室优先安排大班,小试室
优^»小班代
3算法设计
系统基于IDE开发,推荐以Java为主
要语言,因而具备多平合移植的条件
。
3.1考场算法设计
(1
)设计思路。从数据库中获取学
豪将原始融信行顺次二次处
理,首先通过随机排序算法获得初步的乱
序牲信嶽在填获得的舷
表上做二次赠
,
按照左右前后相邻同桌
分不同瞬的思想,在雌础上鯉同班
不相邻算法进行排序
,生成新的班级表。
同理,经过有限次的编排后便可得到全部
科目的考场安w表。同班不相邻算法即从
第二个学塚始,若其与其上一>»生同
班
,贝!I将它往后挪F;若不同班则进入
下一^学生信息的比较
;从教室第二排开
始,若第与其时同班
,则与下
Y同学遜理直到其与删同学不
同班。
考场的基础编排工作完成后,需进行
迸一^的纠错更改。作为一种经典的学生
表问题,除了进行基础的扫渚,曲诸问题
还需要考虑时间、
教室规格、考生数目、
教室数目的配置问题,利用贪心算法将问
题进行分解,划分出多个子问题,计算得
出子问题的最优解,从而求出排考局部问
题的最优算法。对多个问题使用贪心算法
便可得到每个问题的最优解,从而可求得
整体的最优解。
考虑试室座位利用率的问题,避免因
磁人如少而导致期座傩剜多的
现象出现,亦即在编排好一个排考科目
46於H工科拭2020年•第[期
后,最后Y安W的试室参与考试的人数
过少,设编排好的班级数目为n、总人数
为m,若综合其它约束条件进行教室排考
后,
仍不能解决问题
,可将人射分至个
班级,即每班人数为m/n,以得到更人性
化的考场安
(2)结果分析。在实现了乱序信息
的正确排序后
,得到一个科目内所有班级
的排序结果。依结果分析,
每名学生均被
安排到参与考试
,没有出现位置冲突现
象,相邻学生分属不同班级,降低了作弊
的可能性,满翊实考生田渚情况的合理
性。另外,在卿
Y科目无差错排考之
后,从宏观角蚁仙討極,逐次编排
便可得到多个科目的甫渚表,
即实现多科
目的考场编排。
结合监考算法,充分利用
考场资源,学生排考得到较为完整的优
化。
3.2监考算法设计
(1)设计思路
。主监考教师与考试
班级相关,囲监勵法确定与
主监考教师及科目考试时间分布
。
因主监
考教师为本科目授课教师,所以主监考教
师由应试班级确定,主监考教师分布可由
科目我时间分布确定。
首先检索所有考
试的班级,以同一专业相同科目为标准划
分为不同组,以组为单位,
为不同组随机
赋予考试时间段,若同一时间段不同组内
同一位教师发生时间冲突,则执行循环,
从当日监#W中随竝择代替,冲
若主监考教师同时在同专业多个班中
进行教学
,则该教师只需随机去中
担任主监考教师即可,其余班级主监考教
师优先从当日不在该时间段内的主监考教
师中随机选择,其次从次日监考教师中随
机选择,以此类推。副监考教师优先从当
日参与监考的主监宛师中随融滤若
与主监起师重复,则重若所选
副监考教师的总监考场次超出平均监考场
次数
,则重新选择;其次从次日监考教师
中随机选择,以此类推,可将教师的监考
场次尽量控制在同一天。若某一时间段应
试学生总数量大于总试室容量
,则将其中
容量最小的组安排至条件适合的时间段
,
合理选择最适合参与考试班级的试室%
(2)结果分析。
通过程序运行结果
可知
,每名教师总监考场次较为均衡,
场
次分布合理
,大多集中在1至2天中,主监
考教师多数为本科目授课教师
,
副监考教
师安排合理
,无时间上的人员安排冲突,
学校资源分配合理
,满足了科渚工作的人
性化、髙资源利用率的要求。
4结语
传射瞎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日益发
展的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因此扫渚工作
的智能化迫在眉睫。通过对扫渚约束条件
的分析,在算法层面上解渚模式
的弊端,本智能化射诸系统具有高效
、简
洁的特点
,刊渚结果资源分配合理,时间
安^人性化
,教师任务分配较为轻松,
较
之传统剂渚模式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
[1]王志刚.髙校智能排考系统的构建
[J].西妥工程大学学报,2017,31(04):556-562
[2]张宇光.蜜蜂交配算法的改进以
及在排考问題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
学,2014
[3]邵景峰,厉谦,畅朝霞.一种解决排
考资源冲突的优化方法DJ.西安工程大学
学报,2014,28(03):342-348
[4]张培培,吕震宇,闰海波.基于高校
考试管理细化的排考系统研究与设计
U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9):77-81
[5]岳沙沙.高校排考系统资源冲突:优
化算法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03):
66-68
本文的指导老师为王金海。
(上接70页)导轨受力较为恶劣,因此设计的时候,应尽量避
区出现在该区域。
2.2筋板厚度
筋板作为甲板导轨重要的支撑部件,其厚度直接影响甲板
导轨的受力状况,研究不同厚度的筋板对甲板导轨受力的影
«•>
图6筋板厚度对甲板导轨受力的影响
图7筋板支撑宽度
对甲板导轨受力的彩响
随着筋板厚度的增加,甲板导轨的最大应力降低,通过数
据拟合发现筋板厚度与甲板导轨的最大应力呈现出近似指数变
化关系,随着筋板厚度的不断增加,甲板导轨的应力值变化趋
2.3筋板支撑宽度
筋板顶部与翼板焊接,
下面研究筋板与翼板接触宽度对甲
板导轨受力状况的影响,结果如图7所示。筋板支撑宽度与甲板
导轨的最大应力值呈现出近似线性变化关系,随着筋板顶部与
甲板导轨翼板支撑宽度的增加,甲板导轨的应力值降低,主要
由于支撑宽度的增加,甲板导轨受力支撑面增大,甲板导轨受
力更为均匀。
3结论
(1)当工作剧;区中心介于相邻两块筋板之间,与步进孔
中心位置重合时,甲板导轨受力状况较好,当承载区偏向单一
筋板时,甲板导轨受力状况变差,
因此在设计甲板导轨时应着
重考虑承载区所在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筋板分布,可以有效降
低甲板导轨的应力。
(2)筋板厚度与甲板导轨的最大应力呈现近似指数关系,
随着筋砂度的增加
,甲板导轨的应力变化趋于平缓。
(3)筋板顶部接触宽度与甲板导轨的应力呈现近似线性关
系,增大接触宽度可有效降低甲板导轨的最大应力,
在保证支
腿座与甲板导轨之间有足够滑移空间的前提下,尽量増大筋板
上侧与翼板的支撑宽度,有利于降低甲板导轨的应力,改善甲
板导轨的受力状况。
【参考文献】
[1]杜汉文■,
李宝春.修井机甲板导轨有限元疲劳寿命分析DJ.
石油和化工设备,2015(10):24-27
[2]陈永当,任慧娟,武欣竹.基于SolidWorksSimulation的有
限元分析方法[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1(9):48-51
⑶张建勇,王宁,胡泽刚,等.7000m海洋模块钻机滑轨结构
优化设计[)].石油矿场机械,2012,
41(6):30-33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10:0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12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