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教你高效学习
第01课:高效学习方程式,你的学习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中国学生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只知道自己学的不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好。一些学生
把学不好的原因判定为不爱学习。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开始方法。毕竟在过去他的成
绩真的太差了,很难会愿意开始学习,并且感兴趣。
对于用功学习的人。我们很擅长把她们学习不好归到没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不正确上。但是
这种归因方法,其实并没有找出真正的问题。
一、学习不好的原因
1.典型的时间投入不够。
想要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即便再好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时
间的。而且学习时间越长越熟练,有时候即便它不够高效,投入时间长到一定程度了,效果也不
会差。
2.精力
精力不充沛的学习时间是低质量的,所以相比较于时间来说,用精力去衡量我们对一个事情的投
入多少其实更科学。
3.注意力
很多人的问题都出在学习时间很长,但是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在我们这个时代,注意力是稀
缺资源,不管是抖音还是微博。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前都说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实
际上天才是3%的努力+97%不被互联网分心的能力。
4.目标
目标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没有目标的人不见得学不好,但是可能会不够好。一个能
够完成但是比较困难的目标,可以挖掘出你最大的潜力来。
5.策略
很多人说自己的方法不对,其实是在说自己的策略不对。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不熟练的区域去练
习,逐步的缩小自己不擅长的范围。
高效学习的方程式,最终的学习效果=时间*精力*注意力*目标*策略。
这里面并没有列入智商和天分这些因素,因为现阶段中国的考试,智商正常就可以考好,即便是
清华北大,也是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可以上的。
这个方程式有两个作用。
第一,为你提供在学习上改进的方向。当你把每个因素都提高了,从目标到策略,从注意力到精
力,全部调整一遍,最终复合的效果可能是爆炸式的成绩提高。
第二,帮助你对照检测自己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不要一概而论,要去确认自己到底是哪个因素
上出了问题。
二、其他几个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1.学习动机
回报是学习本身:证明自己的能力、对知识本身有好奇心;
功利性容易放弃:取得学历;将来找到好工作去赚钱;
厌学者:父母要求或者满足他人的期待。
2.保持充足的动力的方法
第一,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并且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确定每阶段都有具体的成效
第二,想想成功后的场景,越具体也好,保持对于成功的热情。
第三,找到眼前的可比较目标。
三、怎样化被动为主动
1.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什么?十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想拥有什么?最后,这两个问题的
答案有没有重合的地方?
如果有的话,就把这个东西写下来,这个就是你学习的最好动机。
2.行动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尝试改变学习的对象和材料。
自主性是我们幸福的要素。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主动去做的,这个人才能幸福。我们中国学生在
学习上太痛苦了,除了被动学习很伤害人的兴趣之外,很多东西都在伤害我们的学习兴趣。
难度上,很多基础不够好的学习者,刚进入新领域感觉难度太大,很难积累成就感,就导致失去
兴趣。成就感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以一定要去控制难度,不管是设置目标,还是做计划。兴趣比成功重要。
其次就是重复性太强了,在考试之前的复习阶段,那些不新鲜的知识被反复重复。在每一遍重复
的时候,要注意错开重复的形式。
总之造成我们在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包括拖延,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律能力有问题,
而是学习对象和学习方法本身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方程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效果=时间*精力*注意力*目标*策略。如
果每一个因素都增加,我们的学习效果就可以呈现爆发式地增长。还给大家介绍了学习动机对学
习的影响,以及几个伤害学习兴趣的因素和应对的方法。
第02课:掌握记忆方法,在学习上就赢了一半
在中国学生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只知道自己学的不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好。一些学生把学不好
的原因判定为不爱学习。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开始方法。毕竟在过去他的成绩真的太差了,很
难会愿意开始学习,并且感兴趣。
对于用功学习的人。我们很擅长把她们学习不好归到没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不正确上。但是这种归因
方法,其实并没有找出真正的问题。
一、学习不好的原因
1.典型的时间投入不够。
想要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即便再好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时间的。而
且学习时间越长越熟练,有时候即便它不够高效,投入时间长到一定程度了,效果也不会差。
2.精力
精力不充沛的学习时间是低质量的,所以相比较于时间来说,用精力去衡量我们对一个事情的投入多少其
实更科学。
3.注意力
很多人的问题都出在学习时间很长,但是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在我们这个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
不管是抖音还是微博。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以前都说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实际上天才是3%的
努力+97%不被互联网分心的能力。
4.目标
目标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没有目标的人不见得学不好,但是可能会不够好。一个能够完成但
是比较困难的目标,可以挖掘出你最大的潜力来。
5.策略
很多人说自己的方法不对,其实是在说自己的策略不对。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在不熟练的区域去练习,逐步
的缩小自己不擅长的范围。
高效学习的方程式,最终的学习效果=时间*精力*注意力*目标*策略。
这里面并没有列入智商和天分这些因素,因为现阶段中国的考试,智商正常就可以考好,即便是清华北大,
也是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可以上的。
这个方程式有两个作用。
第一,为你提供在学习上改进的方向。当你把每个因素都提高了,从目标到策略,从注意力到精力,全部
调整一遍,最终复合的效果可能是爆炸式的成绩提高。
第二,帮助你对照检测自己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不要一概而论,要去确认自己到底是哪个因素上出了问
题。
二、其他几个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1.学习动机
回报是学习本身:证明自己的能力、对知识本身有好奇心;
功利性容易放弃:取得学历;将来找到好工作去赚钱;
厌学者:父母要求或者满足他人的期待。
2.保持充足的动力的方法
第一,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并且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确定每阶段都有具体的成效
第二,想想成功后的场景,越具体也好,保持对于成功的热情。
第三,找到眼前的可比较目标。
三、怎样化被动为主动
1.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什么?十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想拥有什么?最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有没
有重合的地方?
如果有的话,就把这个东西写下来,这个就是你学习的最好动机。
2.行动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尝试改变学习的对象和材料。
自主性是我们幸福的要素。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主动去做的,这个人才能幸福。我们中国学生在学习上太
痛苦了,除了被动学习很伤害人的兴趣之外,很多东西都在伤害我们的学习兴趣。
难度上,很多基础不够好的学习者,刚进入新领域感觉难度太大,很难积累成就感,就导致失去兴趣。成
就感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以一定要去控制难度,不管是设置目标,还是做计划。兴趣比成功重要。
其次就是重复性太强了,在考试之前的复习阶段,那些不新鲜的知识被反复重复。在每一遍重复的时候,
要注意错开重复的形式。
总之造成我们在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包括拖延,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律能力有问题,而是学
习对象和学习方法本身的问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方程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学习效果=时间*精力*注意力*目标*策略。如果每一个因
素都增加,我们的学习效果就可以呈现爆发式地增长。还给大家介绍了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几个
伤害学习兴趣的因素和应对的方法。
第03课:复述记忆法,让你不再死记硬背
这节课给大家介绍一个记忆的方法——复述记忆法。
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对付考试、演讲、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需要记忆的场合。
我没有学习所谓的记忆术,也不建议在日常中使用这些方法去记忆,因为实际上我们一般要记忆的材料本
身都有完整的逻辑,不管是历史、法律、还是经济,都是有自己的有逻辑的材料,它们是从现实出发的知
识,完全是正常人类可以理解的,而且它的表达也是顺畅的。
我为大家提供的这个方法叫做复述记忆法。
复述记忆法分为三个步骤——梳理、复述、回忆。就是先把要背的内容整理一下,让它更好背;然后把它
复述出来,确保背会;再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回忆,以防止遗忘。
一、梳理
梳理这一步又分为三个步骤:分块、串线和定点。
(一)分块
▲案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著作权法》一共规定了12种具体的合理使用的方式(稍微解释著作权和合理解释):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
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
播放的除外;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
出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
内出版发行;
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看到这些就傻了,怎么办呢?先不要上来就背,先梳理一下,梳理比背还要重要。怎么分块呢?例如把1-5
分为一块,这一块就是学习,评论和报道;6-7统一为学校和国家块;11-12公益块等。
分块的三个方法:按照对比关系;按照同一属性;按照逻辑。
(二)串线
分块后怎么记这个框内的内容呢?在整个记忆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打通需要背的那些点之
间的联系,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很高效的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那我们应该怎么把需要背的内容组织起来、串起来、联系起来呢?
1.首先,要从底层逻辑出发去理解。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背的东西都是有逻辑的,不违反常理的,所以一定要结合常理去理解这个事情,这样
会降低记忆量,只要找到这个线,就不用记了,因为你也是这么想的。
2.找出表达逻辑,去认可表达逻辑。
人和人之间的表达是不一样的,如你喜欢先说原因,但是我喜欢先说结果,所以我们要去认可背诵材料的
表达逻辑,得知道它是怎么说的。例如,政治书里有这样一道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
是我们本身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是咱们还不发达、不平衡,
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最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
务。当我看到这段材料要去想,我会怎么表达这个材料,对比书中是怎么表达的,然后去认可它的表达逻
辑,认可到如果让你自己去说,你也会按照这个顺序去说,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如果你把材料已经分析
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就是最容易背的时候。
3.创造逻辑。
如果真的没有逻辑的时候,自己要去创造一个逻辑。结合你自己的实际经验,依附到熟悉的人或事物上进
行记忆。
4.没有逻辑的单独记忆。
当然也会有一些内容,真的串不起来,那你就不要将它分块,不用去和别的逻辑比较,直接记忆反而不会
忘记。
(三)定点
定点的作用就是说把它浓缩为关键词,这样我们的记忆量会变的更小。如著作权合理使用,每一块在我心
里都是一个关键词,然后每一点也是一个关键词。在记的时候,可以用荧光笔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最后这本书在你心里就成了一张网,这张网有块、有线、有点,是非常难忘记的。
二、复述
梳理完了就要开始记忆。其实梳理完了应该已经记住一大半了,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讲出来。
在这儿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我们永远不背书。真正学会和理解一个东西之后,是可以讲下来,不会那
么强硬的去背的。所以复述记忆法,也叫做说书法。
理解了自己要背的内容,能够每天按照表达逻辑给他做顺序,而且把它连成线所成的词充分的组织起来,
说给别人听。
(一)复述的时候有三个要求:
▲一定要放下书。
▲要有仪式感。
▲如果忘记了就从头再来。
按照这个方法,讲完之后那些东西就是自己的了,它不是书上的,我什么时候想讲都可以。
(二)复述的好处:
1.增强表达能力。
2.加深理解。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告诉别人。
3.耳朵,嘴巴和身体一起学习,印象也更深刻。
4.会让你很专注。背东西跟做题不一样,是随时可以停止的,特别容易走神、不专心,但是这个方法会让
你特别专心,而且会有兴趣。
5.能够准确找出记忆的难点和断点,提高记忆的效率。
今天我们学习了复述记忆法三个步骤——梳理、复述和提取的前两个步骤。
第04课:提取练习,永远都不会忘的记忆方法
上节课我们讲了复述记忆法的前两个步骤,也就是梳理和复述,大家都知道只记一遍不行,必须
找时间复习和回忆才可以,保证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重复。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忘记了,那个东西实际上是在脑子里的,但是我们提取不出来。本节课我们
介绍的提取练习就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这种明明记过了却忘了,或者因为太紧张到了考试的时
候想不起来了的问题,都可以在这节课里面解决。就像是——当我们把衣服放在了某一个衣橱里,
只要多从里面拿出来几次,就不会忘记了。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提取练习呢?
当你通过梳理和复述记忆了一本书之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提取练习。
一、顺序提取
顺序就是按照顺序提取,分为两种方式。
(一)对着目录复述
讲出来每一节的内容是什么,看看能不能说清楚。目录本身就是框架,对着目录的时候,千万不
要翻书,如果哪里想不出来了,就翻到对应的章节上做个标记。最后要达到一种对着目录可以复
述出这个书的全部内容的程度,如果你对着目录都说不清楚的,那根本是没办法参加考试的,因
为考试的时候连个目录都没有。
(二)对着小标题复述
按照顺序去做提取练习有个好处,就是你复述完了之后框架感特别好,你是可以讲出来这本书的,
难道你还会害怕考吗?但是它也有坏处,因为最终考试的时候,并不是按照顺序是提取的,一道
题可能要提取的是不同位置的知识点,另外就是提示太多,这就跟你背书的时候从前往后背有时
候很顺,从中间背就卡壳了,因为从头往后说,前面的就等于是后面的提示。
二、乱序提取
如果我们把需要记忆的东西比作一个地图,地图上的每个位置都有知识点,而且他们交叉纵横,
融会贯通,顺序提取就是一个省份一个省份的按照顺序去记忆,乱序提取达到的效果就是随便抽
出一个点,让你能说出来,或者随便抽出来一片知识点,也让你能说出来。
乱序提取是一个加固记忆的特别好的方法,当你能够实现多次乱序提取之后,就不会忘了,基本
上三次左右,记忆就会很牢固了。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记住了,但是别人一提就忘了,其实就是因
为没有练习过乱序提取。
(一)乱序提取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题
1.把选择题做成简答题的方法:
案例: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
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首先你要把题干扩展开。如这道题问美国国会的法案,你要找出同时期或者其他国家,还有
没有发布过什么法案,然后对着法案这个点,把书上所有提到法案的部分都回忆一遍,对比一起
记忆。
▲然后,看完题干之后再看选项。你要找到每个选项在书上的位置,看其他三个选项是在书上
什么地方出现过,对应回忆。
注意一点,我们再提取的时候并不是只是提取这个知识点本身,而是提取这个知识点所在的小标
题下的内容,把这个选项发展成一个简答题。
2.这种方法的好处:
▲你知道这样提取意味着什么。可以把你需要记忆的内容想象成一个纸上,有很多的格子,每
一个格子里都放着知识点,可以从第一个格子按照顺序说下去到最后一个格子,然后随便指一个
格子,也知道是什么,随便拎出来,都可以搞不混,这个记忆的牢固程度根本就不是死背书可以
比较的。
▲非常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很多时候一道题目下来,比你听老师讲十遍都有用。因为这些知
识点是你自己找的,一直在就着题目不停的翻书,光这个翻书的过程就已经让你对知识很有框架
感了。而且结合题目中对这个知识点的考察来理解,不只是听别人讲的。另外很多题目会帮你把
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很多题目涉及到知识点是跨越了章节的,达到综合理解的程度。
▲记忆效率比平时要高。人在什么时候记东西最快,第一个就是老师提问之前,第二就是考试
之前。做题就是一种测试,带着目的去复习知识点,比无目的的去记忆效率会高很多。
▲题目本身考察的都是重点和难点,这种提取练习比自己背效率要高。
基本上用这种方法做几套题,你会发现两个事情。
第一,有一些重点是恒重的,虽然被考察的形式不一样,或者考察的部分不一样,但是一直在反
复出现,出现到后面几乎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了。
第二,到后来你会发现你的复习没有死角,几套选择题下来,可能会有几百道简答题,而且你因
为对整本书越来越熟悉,所以你拓展的范围会越来越大,会把重点旁边的知识点都复习到。
(二)乱序提取的另一方法叫做速记卡
就是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的定点词写到卡片上,然后随意洗牌、抽取,首先,对着这个词去复述背
后的内容;其次,回想它的上一个和下一个关键词;最后,把那条线穿起来。
当你发现你对着这个词什么都说不出来的时候,就要给这个卡片做标记,这就是你非常不熟悉的
卡片,然后回书上去翻。这样你也能找出你记忆中的死角,以及达到随意提取绝不忘记的效果。
三、重复的节奏问题
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
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基本上20分钟之后我们能记得的就不到60%了。于是就有人做了艾宾浩
斯的回忆节奏表,要求20分钟之后,1小时之后、8—9小时、1天、2天,6天重复回忆一遍等。
表4—1艾宾浩斯的回忆节奏表
这个回忆节奏行得通,但问题是,第一,这个重复的节奏很难坚持,严格执行下来特别痛苦;第
二,效率非常低,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针对无逻辑无意义的音节,其实根本没必要去按照这
么频繁的节奏重复,而且有时候重复太过于频繁效果并不好。
例如一个实验,在5年内学习一份词汇表,一种学习方法是每2个月一次、总共26次,得分76;
另一种方法是每两个星期一次、总共也是学习26次,得分56。
▲为何拉开每次学习的时间间隔能对学习效果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至今人们仍在争论。下面几
个要素有可能分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是对于极其短暂的时间间隔,也许会使大脑对快速重复的信息变得越来越不感兴趣,刚刚听见
了、也储存的数据,如果相同的内容重复第二次、第三次,大脑对其的关注就会次第减弱;
二是时间跨度越大,忘掉的词也就越多,但是也能因此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从而加以纠正,
也就是你学习时用的提示、联想、线索等,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
▲那当我们记忆了一个内容之后,到底多久之后去重复会比较合适呢?
如一实验,2008年一组科研人员在梅洛迪·怀斯哈特以及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家哈罗
德·帕什勒(HaroldPashler)的带领下,组织了一项大型研究,针对上述疑问首次给出了中肯
的答案。该科研小组招募了1354名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互联网“远距离”进行了该科研项目。
怀斯哈特和帕什勒的科研小组整理了32条相当生僻的资料,交给这些参与者学习:
每个参与者都有两次学习机会。有些人两次学习之间相隔10分钟,有些人相隔1天,还有些人
相隔1个月,最长的间隔时间是6个月。研究人员还设置了不同的待考时间。最终,总共有26
组学习与考核的不同时间排程,以便研究人员相互比较。
实验过后,研究学者们比较了所有26组不同的时间排程,并根据不同的待考时间计算出了最佳
复习时间间隔。简单地说,如果你想要知道什么时候复习效果最佳,首先需要确定的是,你希望
那份记忆能维持多久。
表4—2最佳复习间隔
研究发现,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学习之间的最佳间隔,与距离考试的时间间隔按比例递减。也就
是说,你应该多久复习一次,取决于你什么时候考试。
如果距离考试还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过后的一两天之内(20%~40%)。如
果距离考试还有6个月,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之后的3~5星期左右(10%~20%)。
不过,如果间隔时间比这再长的话,则拖得越长,考试成绩反而下降得越厉害。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复述记忆法的第三个步骤——提取,通过顺序提取,会建立框架感;通过乱序
提取,会达到随便提哪儿都会的效果。最后给大家介绍了提取的节奏和复习的时间,结论是我们
复习的节奏取决于考试的时间。
第05课:六步法则,考上清华北大的路径
在本节课程开始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如何在三个月之内考上北京大学?
我是在毕业之后决定考研的,白天去北京大学上自习,晚上回租的房子,在这段时间内非常非常勤奋。我
相信大家也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看过很多这样的采访,但如果只听到这些的话,就太片面了,你会认为
自己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不够勤奋。问题是你根本无法做到像故事里的人那样勤奋,你开始不了、坚持
不住、也不够专注。最后你会对自己特别厌恶,会认为自己很懒。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那些人之所以勤奋,并不是因为天生就是个勤奋的人。有一部分人之所以勤奋是因为他
有策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策略—勤奋—成功。
如果没有策略,就会瞎勤奋,会坚持不下去,没有人是纯靠意志力成功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策略。
一、媛媛的考研复习策略
我考研的整个过程并不难,实际上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心态很轻松,我一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概只有3
—4个小时,整个复习过程下来的全部有效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但是仍然考上了,因为我在复习之前就
找了一个99%可以考上的方法。在复习之前,我做了以下这几件事情:
(一)研究往年真题以及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
北大法硕的录取分数线一直都在360-365分之间浮动,要保证自己可以考上的话,安全线应该是在370分。
那370分应该由什么组成?我的英语不太好,及格60分,政治考70分,专业课应该考240分,两门专业
课平均都要120分以上。
(二)研究怎么达到目标分数
满分是350分,考到240分的话也就是要考到69%的分数,也就是那张试卷上69%的题目都是要你会做的。
看一下这个试卷考什么,我报考的是2013年的研究生考试,所以我从2012年以前5年的真题开始研究。
发现这个题目很有意思,我对着真题,把每个真题考的知识点都标注出来,发现100%的都在一本书上,这
本书就叫做考试分析。那我的学习路径就非常明显了,把这本书搞定就可以稳稳考上北大法硕。
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人,考上北大难不难,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难,但是如果你告诉他只要搞定这本书69%
就可以考上北大,换句话说,你和北大之间就隔着一本书的距离,你还觉得难吗?
(三)搞定“考试分析”这本书
文科考试的三个特点:一考记忆、二考辨析、三考分析。
有一些是纯记忆的题目,要背下来;辨析题就是不能背混,背得清楚;分析题需要把知识点结合到具体的
题目上,如你知道这个事儿有一二三点,那么出了一个案例对应的是其中的第三种情况,你得分析出来。
我们根据考试要求,就知道怎么搞定这本书了。
◆把这本书复述下来。(针对记忆)
◆找到里面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针对辨析)
◆做题把知识点和具体案例结合起来不陌生。(针对分析)
接下来就一步一步执行自己设计的方案,复述+做题,一遍一遍的筛选哪里是没记住的、哪里是容易混淆的,
到达考试之前做题的准确率基本上可以达到100%了。
二、六步法则
哈佛有句名言——在哈佛,没有“毕业”这两个字。不管是上学的复习考试,还是之后考证过级,都可以
用六步法则。
(一)定位
定位目标。我想考上北大不是目标,这是一个想法,目标要有可执行性和衡量标准。
1.目标要有可执行性和衡量标准
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目标是要考某个系,这样不行,需要具体化,学会解释目标,如我要考120分,意味着
这个卷子中百分之69%的考点都要知道、考试范围内的69%起码要会做、如果我会的是10%,那么我还要
搞定59%,所以整个复习的过程就是找到不会的地方,然后变成会的,直到这个百分比达到69%。总之要
不断把这个目标转化为更具体的形容,才容易找到途径。
2.只有这个才是你的目标
现在对于学生可选择权挺大的,选择很多,也很容易在一个选择上坚持不住。所以要在考试过程中告诉自
己只有这一个目标,在备考期间不要有其他目标,定位准了就不要变。
(二)策略
这里有两句话大家一定要记得:绝对不要把目标当策略。很多时候把策略这一步忽略了。有了目标一定要
问问自己做什么可以一定完成这个目标。另外一句,不要把计划当行动。很多人做了个计划就认为自己开
始行动了。
那么什么叫策略?通俗地说,策略就是有一个方法可以保证把目标完成。所以必须知道自己的策略是什么、
如果策略出了问题也会及时调整。
制定策略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找出障碍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是不是系统和连续。
(三)执行
执行一定要彻底,坚决的执行自己的找到的那个途径和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三个维度的要求。
◆及时开始。自己制定了策略之后马上行动。
◆保持专注。保持专注的执行才是有质量的执行。
◆持久坚持。不要中途放弃,一旦放弃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策略行不行、目标好不好,都没有反馈了。
(四)反馈
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得到反馈自己做的怎么样,如进步效果怎么样、进度需不需要加快等,所以
执行之后要收集反馈,然后反思是否达到了预期,没有达到预期的话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找出引起问题的
原因并解决。
(五)调整
找出问题及分析原因之后,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行动,然后继续行动直至目标实现为止。
(六)实现
当你的目标实现之后,可以把更正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对照应用到生活中的其他场景中去。
每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定位一个目标→寻找策略→坚决执行自己的策略→得到反馈→调整自己的
行动→循环以上的步骤直至实现目标。这六个步骤并不简单,如果能把这六个步骤坚持完毕,已经是大赢
家了。
第06课:为什么你的计划总是完不成
大家好,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计划总是完不成?因为自己做的计划本身就是不可能
完成的。
一、做计划时存在的问题
(一)高估自己可用的时间
1个星期7天拥有168个小时,这是你的计时起点,从中减去睡觉、吃饭、娱乐等事情的时间,如果每天
睡8个小时,就需要减去56个小时,如果每天花2个小时吃饭,就再减去14个小时,如果再减去晨起洗
漱、交通等占用的时间,我让一个大学生去计算之后,他发现每周用来学习的时间不超过20个小时,但却
安排自己一周复习完一个科目。所以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第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高估自己可用的时间。
每个人都应该计算一下,自己每周可以拿来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另外除了高估时长之外,我们
也会忽略有些时间的质量是不高的。
(二)给每件事情预估的时间不正确,低估事情本身所需要的时间
如会议,预计1小时,但实际不够用,最终被截止时间赶着往前走。因为预估不正确经常超时,会很焦虑
把事情往前赶。我在学习中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既高估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又低估了完成一件事情所
需要花费的时间,我认为自己能够在1个小时之内背一小章节的法律书,但是里面的知识点太密集了,我
又是跨专业,1个小时真的不够用。可笑的是我们也不会去改,下次做计划还是这样子。
(三)想做的事情太多
大家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列出来,你会发现如果给每件事分配时间根本不够用。我们做计划的时候不仅
应该考虑自己想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应该考虑现实中能做到什么。很多人没有重点,每天做各种事情,
结果经常到了睡觉的时候还是做不完,尤其是发现最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做完,把愿望当成计划,无法兼顾
学习和生活或者工作和生活,有时需要舍弃。
(四)高估自己的专注力
大家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有专注力,应该以我们过去真实的工作学习状态为基础,去做未来的计划,但
是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特别容易把自己想象成行动力超人,并且最容易在下决心的时候做计划,这时往往
不现实和高估了自己。
(五)用计划替代了行动
绝对不要把目标当策略,不要把计划当行动。我们往往做划做得太过周密和详实,但是做完计划什么都不
做,每一次要工作之前都先做计划,替代了行动,最终做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完的成的计划。
�•以上完不成的计划导致了两个问题:
一是未完成的工作带来的压力。如果我们的计划都是未完成的,情绪就会焦虑,带来的压力是我们生活当
中很大的一部分来源。
二是自我否定的情绪。完成不了计划会觉得自己是行动上的侏儒,做不到自己的诺言,带来强烈的自我否
定情绪。
▲关于时间管理,我大概经历了是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时间管理我。我根本没有时间管理的意识,没有去做计划,控制自己的行动。
第二个阶段,妄图管理时间。我希望成为很多时间管理书籍里说的那种状态,完美的计划、完美的生活,
但是发现不可能达到。
第三个阶段,我们和平共处。不试图掌控时间,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钱有限,家里的空间也有限。所以
我们必须要有统筹、分配和放弃的能力。时间管理并不是让你找出更多的时间,也不是单纯的让你做更多
的事情,而是学会统筹。只能达到这种状态,把最重要的事情当成必答题,做完就可以得到一百分。
二、如何做计划
(一)只有要事:不要只列举,而要删除
我们以前经常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都列举到本子上,列完之后要去删除,删除到只有要事为止。每天只想
一件事情,完成后幸福感和完成度都很高,而且避免了因为列举太多而用简单任务替代了要去做的重要复
杂任务。强调两点,一是明确截止时间,二是反复提醒自己只要做到这一件事情就成功了。
(二)学会估算时间,并且预留时间
1.首先是对于时间的流逝保持高度敏感
这几乎是成功人士的集体特征,越成功的人越觉得时间宝贵,因为他的单位时间价值很高,所以在花每一
分钟的时候都会很慎重,对于时间非常敏感。时间越不值钱的人越不敏感,这种不敏感导致了大把的时间
浪费,进入到时间越来越不值钱的恶循环里。
2.估算时间
这个能力对于做计划非常关键和必要。实际上很多人都做不到,普遍的现象是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低估
自己做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或高估自己的精力和专注力,认为自己不需要休息。结果就会做出一份根本
无法完成的计划,无端的给自己创造出很多压力,或导致自己做事时候很紧张。估算之后,留一点自由支
配的时间。
(三)设定好执行的环境和地点
当我们确定了要完成的任务,接下来就要设定好完成任务的环境和地点。
如,在《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一项在德国进行的“圣诞写作”实验。
实验中,研究者让一群大学生在圣诞假期写一篇关于如何过圣诞的短文,这篇短文必须在圣诞节过后的48
小时内写完并寄出。其中一半的学生被要求当场决定好要在何时何地进行写作。圣诞节过后,研究者发现,
在没有提前安排时间地点的学生中,有32%上交了作文;而在有安排时间地点的学生中,有71%的学生上
交了作文,是前者的两倍多。这个结果很令人惊讶,大学生们仅仅做了一个简单的动作——提前计划好时
间、地点,就让目标完成率提高了一倍。
(四)预估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
如遇到做任务、写作业时拖延的问题,我对待该问题的方法是从简单和喜欢的部分开始,就知道遇到拖延
的时候该怎么办了;再如我预见到写作业时有朋友来叫我玩,就要想办法如何拒绝。这样任务就不会被耽
误。
(五)拆解好任务
把要做的事情做步骤分解。如要写一篇公号,就可以分为寻找热点-搜集素材-整理成稿-排版发布。如果没
有这四个步骤的话,你会在执行的时候遇到困难,不知道怎么下笔或不想做,如果前一天拆解好了,就可
以从喜欢或能做的部分开始执行。
当把每天的计划完成之后,再做其他事情,而不是前一天计划好其他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在一天中时间精
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被其他事情干扰。
做计划的整个方法只有一句精髓——只做可以完成的计划。任何脱离实际的、高估自己的、高估时间的计
划都是无效无意义的,只做完的成的计划才可以。
第07课:克服拖延症1,每个人都有一个拖延的理由
大家好,这节课解决拖延症问题,主要分享拖延症带来的后果和发生过程,分析拖延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
四个方向。拖延症被称为新型癌症,因为难以治疗、容易反复、患病之后耽误终身。
我发现拖延这个事情是在各种事情上集中病发的,一个人一旦对自己的要求放低开始拖延,就会在各个方
面都表现拖延。然后我就开始了和拖延症的斗争,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战斗经验,并且最终
取得了胜利。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拖延的生活真的很好,立刻做、高效做,做完了之后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常
幸福的。所以我常说最幸福不是说有什么东西,而是什么事儿都没有。
一、拖延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你在学生时代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假期,放假第一天下决心在头三天写完作业,当开始要写的时候不是很想
写,考虑到假期还很长就去玩儿了,越玩越焦虑,不过就算焦虑地玩也比写作开心,所以就用这个节奏一
直拖到最后一天,疯狂赶作业,终于连蒙带抄做完了。那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
第一,你会觉得特别爽。因为终于完成了,并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二,当老师把分数或者评语
给到,或自己看到作业并不那么完美以后,会觉得内疚,这个成绩不是你想要的,效果也达不到自己的要
求,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的质量可能是合格的,但是基本上没有可能特别优秀。
你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早点开始,但是下次还是会陷入这个怪圈,刚开始觉得来得及可以不开始,一直很
恐慌拖着,拖到不行了仓促开始,之后以一个低质量的方式完成,然后陷入又很爽又很内疚的境地,然后
要求自己下一次早点开始,这个怪圈会在人生中不停循环,一次又一次发生。
那么拖延会带来什么恶果呢?它造成的不只是某次作业没有做好,某一个工作没有及时完成,它会给你带
来一种永远都很平庸的人生。社会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拿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拼都还不一定有什么样的结果,
你每次都在截止日期前这么凑合这么勉强给出一个结果,那个仓促交出的东西,根本不是你的真实水平,
也不会带来最好的结果,你并没有尽全力,导致一次又一次平庸的评价,最终导致一个平庸的人生。可笑
的是当你通宵完成了一个任务之后,居然还有一种我很勤奋的错觉。令人难过的不是平庸本身,而是我们
每个人如果可以早点开始的话,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了。
二、拖延是怎么发生的
当你想要学习的时候,这时候你的手跟控制不住一样伸向了手机,大脑告诉你不能这么做,于是你就处在
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我每次都把这个情景比喻成分叉口,在这个分叉口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工作学
习,另一个是去玩游戏看电视。
快乐的小路让人立刻愉悦、及时满足,你打开电视的第一分钟就特别开心了;但是去学习,那条痛苦的小
路会带来什么呢?第一分钟都特别痛苦。我们很容易选择快乐的小路。但是请问快乐的小路会永远快乐吗?
不会。学习工作可能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快乐,因为进入工作进入学习,进入自己的任务是很痛苦的,但
是随着你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成就感的累积,这就是痛苦小路的终点,指向一个特别开心的
结果,当你把任务完成之后,会觉得自己达到了幸福的顶点。但是另一条快乐小路发生着什么?可能你刚
走进去的时候非常的愉悦,如要写论文的第一天打游戏,很开心,但是随着打游戏娱乐的时间越来越长,
你会觉得越来越焦虑,快乐程度是一直在降低,一直降低到马上要交论文的前一天晚上,开始仓促完成论
文。所以快乐的小路指向的终点是快乐逐渐降低,焦虑逐渐增加,一直到无法承受为止。
这就是这两条小路的不同,过程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入口的时候,先去选择痛苦的小
路。
三、拖延的原因
快乐的小路和痛苦的小路,为什么每次我们都选择了快乐的小路?
(一)任务太过于艰巨了,不够自信,无法胜任。很多人因为内心恐惧所以拖延,如写论文时为什么会拖
延,因为真的觉得这件事太难了,想逃避。还有一种觉得难是因为,给自己做的计划非常难以完成,面对
它想要拖延下去。
(二)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者不是因为恐惧才不开始,而是他们太不想面对不完美的自己了,很多作家都
有这个问题,不愿一下笔写出的东西不够好。
(三)对未来的自己太过于自信。人会低估未来的难度,认为未来去做一件事情会用更少的时间完成,但
是实际上拖延之后,到时候完不成会特别狼狈。
(四)自我欺骗。有些人拖延得特别难以发现,拖延真正的任务,选择做一些简单的任务替代,反而认为
自己很勤奋,一直都在做任务。其实根本没有走上痛苦的小路,只是在两条路之间找了一条既不那么痛苦
也不那么快乐的路来骗自己,这样根本不可能真正完成任务。
除此之外,我们拖延的原因也和大脑有关,拖延并不是一种病,而是我们的大脑会小看未来的收益,看重
现在的收益。如果我说,这周给你一百块,和你等一年我给你一千块,你会选哪个?你可能会说我选一千
块,但是生活当中未来的收益不会这么明确,如你努力学习会获得一种好的生活,这种好的生活不够明确,
但如果现在去打游戏立马可以获得快乐,这种对比就不如一百块和一千块鲜明,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
天天都做着去选择一周一百块的傻事儿。
四、解决问题四个方向
当我们再次站在快乐小路和痛苦小路的分叉口,希望自己去选择痛苦小路,那么就需要从下面四个方向来
努力。
(一)让未来收益足够巨大或者就在眼前。例如具象化考上北大之后在里面学习的场景感觉,具象化做完
工作得到的收入。
(二)让拖延的恶劣结果带来足够恐惧。或者坏结果马上就发生。如小时候为什么写作业特别快,因为非
常害怕老师的惩罚,长大了为什么就不行了,因为觉得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不写一个作业,或者一个工
作做得不够好,后果没有那么严重。
(三)让痛苦小路的入口更容易一点。
(四)让快乐小路的入口更难一点。
(最后两个方向具体的执行技术我们将在下节课分享。)
我们今天学习了拖延发生的过程、为什么每次都会抵制不住诱惑、解决方法的四个方向。
第08课:克服拖延症2,及时快速地完成任务
大家好,这节课解决拖延症问题,主要分享拖延症带来的后果和发生过程,分析拖延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
四个方向。拖延症被称为新型癌症,因为难以治疗、容易反复、患病之后耽误终身。
上节课跟大家分享了“痛苦小路和快乐小路”的故事,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每次都会抵制不住诱惑,拖延
真正的任务,大家已经了解了解决拖延的四个方向,这节课跟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技术。我自己看到过、
试过的所有有效的方法都在这里了,总有一个方法适合你,我们的拖延症是有救的。
1.十分钟之后再决定
大家听我们这节课的时候一定要把笔记做好,一条一条记,当你面临诱惑不想行动的时候,想要拖延的时
候,拿起来看一下笔记,哪一条适用去克服当下的拖延。例如,不想学习工作,想看电视剧,不要立刻开
电视,把课程笔记看一下,等待十分钟,之后你想开电视的冲动就没那么强烈了。
2.警惕道德许可
耶鲁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让学生们在脱脂酸奶和热量很高的曲奇饼中选择一个,那些以为只有一次选
择机会的同学,有57%选择了曲奇饼,而那些知道下周还会做出一次同样选择的同学,选择曲奇饼的人高
达83.3%。因为他们高估了自己下周的自律性,认为自己下周会选择脱脂酸奶,这给了他们道德许可,让
他们在这次选择中更可能放纵自己去选择曲奇饼。而事实上,当他们下周做第二次选择的时候,只有36%
的人真的改变了选择。我们很容易给自己道德许可,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很容易对自己不够警惕,很容易拖
延下一件,做出错误的坏决定。
3.坚持刷牙就可以坚持背单词
我考研的时候特别讨厌背单词,想了一个方法,告诉自己起床之后可以不背单词,但是要坚持用电动牙刷
刷牙,第二天起来就用电动牙刷刷牙,刷完之后发现对背单词没有那么讨厌了,可以做到起床、刷牙、背
单词,对于背单词这件事没那么痛苦了,也可以去学习了,习惯是可以一起坚持的。其中有“引发机制”,
刷牙带来的成就感可以刺激做下一件事背单词。
在一个实验中,被试者需要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完成一件一直拖延的小任务,如清理衣柜。他们需要做
的工作很简单,
第一周:打开衣柜,看看里面有哪些东西;
第二周:整理好衣架上的衣物;
第三周:拿出两年内没有穿过的衣服;
第四周:看这些旧衣物是否可以捐掉......
每一次需要完成的任务都非常简单,他们都立刻做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在坚持完成了清理衣柜的项
目后,同时还取得了其他成就,如养成了锻炼的习惯、戒掉了烟酒和咖啡、吃饭变得健康了等。
当你在一个小事情上做改变,并且坚持的时候,自控力会增强,会让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不拖延,更自
律。所以如果你想要坚持一个比较困难的习惯的时候,可以挑一个它附近的小事情及时开始,然后带着你
把大事情做完。
4.给成就感分级别
完美主义者看过来。例如参加打卡训练营,坚持打卡30天可以得到奖励,到第10天没有打卡,后面20
天就都不打了,因为这个奖励机制告知他如果不坚持到第30天,就不可能拿到奖励,那他会觉得后面放弃
的理所当然。对应到我们身上,不要非把一件事做完了才给自己奖励,我们一开始遇到困难,很容易把这
件事搁置并拖延下去。
我们需要给成就感分级,例如计划5点起床去自习,做到了可以得到100分,7点起来,可以得到85分,
9点起床得到70分......总之要给成就感分级以防止完美主义带来“开始的时候不够完美,干脆就不做了”
这种情况发生。开始不够完美时不要放弃,你还可以获得低级别的成就感。
5.再坚持几分钟,打开坚持的底线
有一天你选择了不打游戏而是学习,一定能够真正的开始学习吗?未必。会发生开始之后的拖延。做了一
道题之后不想继续了,也没有因为打游戏拖延学习带来的情绪焦虑,觉得自己好像是还在学习。为了避免
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声音提醒你,再坚持几分钟,10分钟、20分钟,多坚持一会,慢慢
你就发现这个底线就被打开了,练习自己对及时开始的忍耐程度。
6.从喜欢的和能做的部分开始
越艰巨的任务我们越不想开始。我们学过拆解任务,就是一个任务过程复杂步骤繁琐,需要拆解成小任务,
例如写论文,拆分成第一步查资料、第二步起标题、第三步写第一段......当每次想拖延的时候,学会把任务
拆开成几个部分,找出现在能够和喜欢的部分开始,拖延这件事最难得就是第一步,一旦开始就没那么痛
苦了。此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拖延。
7.做得差也比不做强
很多时候不想开始是因为不够自信,特别抗拒开始,那就记住这条原则,做得差也比不做强。任何伟大的
作品都是从一堆烂文字开始的。
8.微量计划
以前我要求自己一周七天工作,但是每到周六日的计划很少能完成,会给周六日带来挫败感。后来扭转思
路,做微量小计划,设置的量是一定可以完成的,并且要设置明确的截止点。例如读书计划,不要计划从
今往后每天读两小时书这样的计划,而是只读1小时这样的量。因为微量计划可以完成,得到了成就感反
而会让你额外再做一些,给自己附加分。这也是我认为与方法6“从喜欢的和能做的部分开始”并列的克
服拖延症最好用的方法。
9.降低学习开始的难度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内容是在美国的一些大公司里,会为员工提供免费的水果,有人发
现免费水果区里每次香蕉都被拿光后,也很少人去拿橙子,他们看了一眼,香蕉没有了,就走开了,而且
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少数几家公司,在全美国的数百家公司都有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美国
人喜欢吃香蕉,不喜欢吃橙子吗?事实上,这跟香蕉和橙子的味道没有关系,人们吃香蕉更多,完全是因
为香蕉吃起来更方便不用洗,人就是可以懒惰到这种程度。
所以,有人提出人类社会的运行遵循的是“最省力法则”:如果有多条道路可选,人们会选择最好走的道路。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肖恩·安珂(ShawnAnchor)认为,我们在行事时,会选择在开始后能够节省20秒时间
的行事方式。如剥香蕉和剥橙子的时间,大概就差了20秒,如果不考虑剥完橙子很可能还需要去洗手的情
况。
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了启发,与我们从拖延症发生的过程分析出来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对待拖延问题,可
以降低开始学习的难度,升高打游戏的难度。
10.让坏结果马上发生
拖延往往是因为坏结果在以后发生,所以当下拖延,针对这个情况,可以让坏结果马上发生,每当有很长
时间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把它分阶段检查进度,例如设置每周二、五提交稿件,有助于克服拖延。
11.死亡意识
我觉得我们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死亡意识,你得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的,而且我们小时候其实
欠缺死亡教育,我们也很避免去谈论这个话题,但是你会发现,身上如果有这个死亡意识,就会格外的珍
惜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所以做事的时候会尽全力,有什么事情立马做,不会有遗憾。半个小时的拖延意味
着离最后的时间点又近了半小时,牺牲了陪伴家人、和朋友相处的半小时时间,所以当你处在拖延的焦虑
状态,是最浪费时间的,又不能带来快乐和其他成果。希望这节课之后大家都有死亡意识,更加珍惜时间
和生命。
这节课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克服拖延的经验,10个方法+1个补充,希望对大家有效。
第09课:专注学习4小时,在上午完成所有任务
学习拼的就是专注力。谁能够抑制其他冲动,集中精神、高效、坚持学习,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
利。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专注力——注意力太稀缺了。如何长时
间的专注学习?
一、学习前的准备
(一)学习计划
1.在每天开始学习前,明确本次学习的任务和结束时间
�•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我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我预估多久可以学完
这些东西?
让两个人做同样的十道题。一个人知道自己练习这十道题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易错的知识点,带着
解决问题的心态进入学习,必然比一个只给自己规划定量任务的人学习要专注。
让两个人记忆同一章节的内容。一个人清楚知道必须在下午6点前结束任务,一个人只是模糊知
道下午要把这些内容背完,前者集中注意力的紧迫性更强,在后者的心里,下午可以是6点结束,
也可以是7点结束,当结束时间有弹性的时候,就会下意识认为还有很长的学习时间,更难集中
精力。
所以你每次不够专注,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你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这段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自
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习对于你来说是一个机械动作,背离动机与情绪的情况下,注意力更
不易集中;第二,没有截止的时间,所以没有紧迫感。
2.只学习半小时
对于注意力极度难以集中的差生,本身对于学习又不够了解不够热衷的人,适用此方法。定一个
闹钟,只学习半小时,告诉自己做到学习半小时今天就战胜自己完成任务了,在闹钟没有响之前
专心学习就可以了。
(二)学习环境
1.让你的学习环境充满触发点
利用环境来给自己暗示。
国外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们玩拼词游戏——用随意放在一起的字母拼出英文单
词。学生们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玩拼词游戏之前,还被要求玩了另外一个小游戏:寻找隐藏
的单词,这些单词包括:赢、成功、奋斗、征服、成就等。
研究人员发现,事先进行小游戏的同学,在玩拼词游戏的时候表现更加执着,57%的学生在听到
停止的命令后还在继续拼词,而另外一组学生,没有进行那个事先的小游戏,只有22%的学生在
听到停止命令后还在继续拼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实现玩那个小游戏,去寻找赢、成功、奋斗、征服、成就,这次词汇激发了
成就目标的欲望。所以大家看到了么?你可能觉得在自己的卧室贴成功海报很傻,觉得学校挂励
志横幅很傻,但是其实,你的大脑已经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了。
之前也会有人跟我说,觉得看励志书很傻,实际上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给两组人机会去
赚钱,在这之前,给这两组人阅读了一个关于约翰的故事。其中一组得到的版本是约翰做义工的
故事,一组得到的版本是约翰赚钱的故事。实验发现,读了约翰赚钱故事的那个人在接下来的实
验中赚钱的速度快10%。
心理学家管这个过程叫做目标感染。
当我们看到那些跟目标有关的词汇,甚至别人的故事,都可以触发你的目标感。所以,如果你想
要达成某项目标,就可以布置一下周围的环境,比如,把相关的物品摆放在醒目的位置;把与目
标有关的照片打印下来贴在墙上和工位上;还可以贴上偶像的海报,提醒你去追求和拥有那些你
热爱的品质。
2.隔离学习和娱乐
到底应该去图书馆学习,还是留在寝室就好了?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在寝室,一定要把学习环境和休息娱乐的地方分开,我连吃饭娱乐的桌子和
工作的桌子都不用同一张。这样可以阻断多余的信息,设置隔离带,防止自己分心。这节课结束
之后,去检查一下自己学习的桌子甚至学习的房间,看下里面有多少东西是跟学习没有关系的,
全部清除出去。
做好家里的功能分区,这样长期下来,就会给自己的脑袋里装置这样一个开关:只要进入这个环
境里,学习就可以开始了。
3.要注意更换学习场所
传统的学习方法都喜欢告诉我们要坚持一惯性,很喜欢强调“习惯”两个字,就是要在固定的场
所、固定的时间、安静地学习。但是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大家,不要再死守常规的学习场所了,
频繁更换不同的地方,学习效率反而更高,更容易专心。
但并不是一下子从图书馆换到咖啡馆,这样做适应环境就需要花费时间,而是类似图书馆换到自
习室,或像我会移动桌子,或有条件的话换个房间学习。
(三)珍惜不会被打扰的时间段
作家托马斯曼在被人询问,是如何在战争和流亡过程中完成一部伟大的作品的,他说,对于我来
说,早晨的时间是神圣的,我早早就坐到写字台钱,任何电话、任何报纸、任何新建都不许来打
扰我,我就是这样完全不受影响的写到中午。
这个神圣时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我发现其实集中注意力真的很难,你是不可能全天
都集中注意力的。就像我早上6点起床,到12点,我知道自己不可能集中注意力6个小时。所
以我就会告诉自己,这段时间里最宝贵的是早上6点-9点的时间段,那一段时间力不会被打扰,
也没什么新的事情进来,所以我就会把这段时间当成是我的神圣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第一,绝
对不可以中断学习时间,就算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要放弃为集中注意力而努力;第二,我也
会让大家都知道,这是我的神圣时间,所以我周围的环境,父母家人和朋友都要尊重我的这段时
间,不可以来打扰我。
另外,除了从时间上去找到你最宝贵的神圣时间之外,还需要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
情上。
(四)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对象
心理学家提出一个概念:心流状态——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
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
怎么达到这个心流状态?有明确的目标,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挑战和技
巧的平衡。
如果用一个图来表示的话,横轴就是我们技能的强弱,纵轴就是面临的挑战的大小。当挑战超过
了技能可以解决的范围,我们感觉焦虑;当技能超过了挑战的难度,我们感觉无聊;当技能和挑
战旗鼓相当,我们最舒服,因为既不会太焦虑,也不会太无聊。
“心流”就是当挑战和技能旗鼓相当时我们的感受。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我们的技能来说挑战很
“轻松”。实际上,心理学家说,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要让自己绷紧一点,稍微超出舒适的范
围,但也不能太过,以至于感到无助,甚至完全失去方向。
我们经常认为集中注意力是自控能力,是和自己有关的,但实际上,集中注意力跟学习对象也是
非常相关的,有时候我们总是走神,不是自律能力的问题,而是学习对象是有问题。
所以我们要这么做。
首先,如果有可能的话去选择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在太难的点上多做停留,如果觉得很难的时候一定要去寻求帮助。
最后,如果学习对象太简单的话,要给自己设置高难度挑战任务。
(五)记录学习时间
可以在你的写字台前放一个便签本,当你开始学习的时候,记录下学习的时间,比如8点半,停
止学习的时候也记录下时间比如9点半,就这么一个小动作,就能够让你更加专心的学习。
当你把开始学习的时间记录下来之后,就进入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用哪些
技巧去集中注意力呢?
二、学习的过程
(一)排除干扰
据说,人的每个神经元都和10000个神经元交流,就好比10000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打电话找你,
所以大脑必然是很容易分神的。
我把干扰分为四种。
1.杂念
明明看着数学题,莫名其妙的就想起来朋友要生,该给她买个礼物,反正这件事是必须要做
的,干脆现在就买,于是就放下手上的题,开始刷淘宝。
一旦发现自己脑袋中闪现了这种小念头,就拿个便签纸写下来,每天设置一个专属时间段来集中
处理此类小事,让自己把这些事情安心放下。
2.烦恼
烦恼是代指那些最近在困扰或影响自己情绪的事情,例如跟室友闹矛盾、上一次考试失败等,这
种事情尽快解决最好。小事不要与朋友计较,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该道歉的道歉,该视而
不见的就视而不见。如果这件事始终脑海里盘桓放下不,就拿出一张纸,把自己对这件事情解决
的思路画下来。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把分析情况和解决思路画得更详细。每次想到这件令人烦恼的事情,都
看一眼这个解决思路,然后安心下来。
保持情绪的稳定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果总被连七八糟的情绪困扰,就要反思自己是否是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敏感多疑易怒,都是严重的能量自耗。
3.手机
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玩儿手机,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手机!没什么更高级的方法!就是从物理
上隔绝,见不到,摸不着。
我工作的时候习惯把手机锁在办公桌下的柜子里,钥匙仍在手够不着的地方,这样比不带手机效
果还要好,毕竟一天不带手机,肯定会有人发信息过来,会惦记。
虽然看不着,但是手机就在附近,因此不会惦记。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开柜子看一下,也能及时
处理信息。下午工作开始再锁起来就好。
这个过程类似戒毒。别拿毒品考验自己的意志,眼不见心不烦是最好的办法,慢慢也就养成习惯
断绝依赖了。
4.恋爱
如果你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梦想,想要好好学习,可是控制不住自己总想着另外一个人,怎么办
呢?爱和喜欢没有错,只是我们要学会规避它对于学业的影响,毕竟考试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人一旦陷入某段情思之中,很容易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视野变得狭隘,情绪容易被
对方牵着走,当在感情上遭受一点点小挫折的时候就难以排解。
除了充分使用本文中提到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之外,还要去跟朋友多交流,打开自己的世界。跟
喜欢的朋友相处可以分散注意力,也可以在发生什么事情时及时疏通心情,保持心境平衡。
年少初恋容易觉得恋爱大过天,当我因为感情问题而无法集中精神的时候,会选择一个很欣赏的
朋友来交谈,或者去参加一个高端一点的聚会,总之是想方设法跟更优秀的人待一会,听听别人
的优秀事迹,就会觉得世界很大,我想要的有很多,而恋爱只是一点小事儿而已。
如果可以的话,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如果我可以考上的话就去表白”,“如果我可以把想念
对方的念头都转化为学习的需求”之类的。
(二)趁热打铁
如果现在学习状态还不错的话,一定要趁机学的久一点,直到反复确认自己受不了为止。学习状
态并不会时时都好,而是跟潮汐一样有高有低,好状态一定要珍惜,一鼓作气的学下去,把学习
进程凶猛往前推进。
为什么要反复确认自己是否疲惫?因为人很会哄自己,稍微觉得有点累就想停下来,实际上我们
都可以坚持更久一点。
我以要把“既然已经这么努力了,给自己一点放纵作为奖励吧”的思维,转变成“这种状态时可
遇不可求的,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极限。
据说,一个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但这个限度并不是固定的,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一些适当的训练也会让这种能力提高。一些书里
推荐过运动、冥想等方法。对于我来说,专注就是对专注能力最好的训练。
今天超乎寻常的连续高效学习5小时,明天可能达不到,只有4小时,后天居然还可以6小时,
慢慢注意力阈值被冲开,集中精神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一气呵成全神贯注的解决一个本来要
可以拖延一下的大问题,那种感觉真的很爽,结束之后长长的舒一口气,耐力和注意力都在这种
任务中得到了拉练。
(三)及时收神
发现自己已经走神了,就不要再花时间责备自己,有时候责怪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比走神本身还
要多。
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想这件事:人的天性就是会分神,集中注意力本来就是一件克服天性弱点的
事情。每次集中精神都要夸自己,真的很棒,如果分神,回来就好了。如何把飞的很远的思绪抓
回来,如何把自己从巨大的热烈的情绪里抽离出来,集中到眼前的习题上,迅速安静下来?
看一两页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书;
想一件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事情;
塞上耳机听一首平和的小曲子,塞上耳机这个动作代表着跟外界再见;
凝神听几分钟自己的呼吸声。
我最喜欢用的方法是看学习方法类的书籍,只要看上两眼,就能迅速收心,投入学习。
(四)采取更容易集中精力的形式学习
高中时有个同学,喜欢死盯着历史书看,盯一会儿就开始呼呼大睡,或者神游外太空。这样看
书是最容易走神,不像算数学题,还有按步骤解题过程。光靠眼睛是靠不住的,参与的越少,离
开的越容易。一定要调动全身来学习,读题的时候可以边看边画,又不容易看错题,又可以防止
走神。
就像之前和大家讲过的“复述记忆法”,让你的眼睛、耳朵、嘴巴、手都参与进来,参与得越多,
越容易专心。
(五)增加压力
越临近截止日期,学习效率最高。如写一个论文,对着电脑三个月丝毫无进展,效率为零,最后
三天废寝忘食猛写一通,效率暴增。
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截止日期是没用的。
我克服拖延和提高效率的办法就是把截止日期交到别人手上,明明是周末才截止的事情,我承诺
给别人周三就给他,没办法只好在周三之前很勤快的完成。这就是利用别人给自己增加压力。
有个成绩特别好的学妹介绍过一种小组互助学习方法,她在班上找了四五个比较认真的同学,结
成一个小组,大家按照章节来领取任务听课和整理笔记,争取把笔记写到最详尽的程度,然后再
交换看,在这期间每个人的学习效率都很高,如果不认真或者完不成的话,就会耽误别人的复习
进程。
(六)强化渴望
当我们对一件事情足够渴望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魔性的专注力。
梦想这个词太概括了,要把它具体化、画面化,去想象做到之后的场景,我会变成什么样子,我
会得到什么,越细节越好。
我高中的时学习到疲惫之后就很容易走神,然后我就会幻想一个画面: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亲
戚们都在围着赞美我,这个想法会刺激我继续旁若无人的学下去。很幼稚但是真的很有用,当我
们对这个事情足够渴望的时候确实能够更专心,但是渴望是什么?想一个很近的、容易发生的、
让你有欲望的画面,一方面不会太遥远,同时又不会很模糊,具体的画面才有效。
(七)切换任务
传统的学习方法十分强调,要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反复练习,但实际上这样做效果并不好。交叉学
习,任务切换学习效率更高。这个方法既有心理实验的结论支持,也有我自己的亲身实践作为证
据。
我比较喜欢把做题和背诵交换进行,做题做的有点疲惫之后,再做下去效率也不高,就站起来背
会儿东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可以使用切换任务的方式来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
好是把耗神的任务和机械化的任务交错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切换太过频繁,因为进入状态本来就需要一定的时间,研究发现我们进入学
习状态本身就需要20分钟,所以频繁切换只会浪费时间。
(八)适度分心
可以尝试把机械的活动和用脑的活动同时进行。
硅谷有所学校在学生课桌下面加了一个小秋千,学生踩着荡来荡去,听课的注意力能得到极大提
高。《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脑子卡壳时就去餐厅端盘子。身体在做一些简单的机械活动时,
大脑能更专注思考。
理论上,一些基础神经被占用时,脑前额叶能更好的工作。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我总觉得抖腿
时听课效率更高。
除了用一些机械动作之外,我们如果发现集中注意力很难的话,可以用听了很多遍的歌就可以做
为学习的背景音乐,这些音乐太过于熟悉所以不会让你动脑思考,但是又可以占据你的基础神经。
这节课分为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告诉大家学习之前怎么做,第二个部分是学习时怎么做。如果
说我们不够聪明,没有天分,都不是问题,只要你够专注,又能把时间利用得很彻底,就能够得
到几倍于人的学习时间,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竞争力。
第10课:巧用人体生物钟,少睡也能精力充沛
还记得我之前讲得公式么?成功取决于:投入的时间长度、专注度、精力、做事的方法、目标和
方向。如果我们想要提高效率或者尽快完成工作的话,除了增加时长之外必须提高的就是每分钟
的精力值,否则疲惫的8小时没有意义。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很累?这几乎是都市人的通病,我们把精力值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
极度疲惫,力不从心;第二层次:强打精神,勉强应付;第三层次:积极应对,全力以赴;第四
层次: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大部分人处于第二层次。
精力是一个会被耗费过程,就跟电池一样,所以为了保持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的去奋斗,我们需
要从三个方向上做努力:恢复和补充自己的精力、扩展自己的精力上限值、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
耗。
一个人的精力会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休息、饮食、体能、情绪和价值感。
一、恢复和补充自己的精力
(一)休息
补充精力的重要方式就是睡眠。在睡眠的这个事情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三种:
时间不够用的时候首先侵犯睡眠时间;过度睡眠;无效睡眠。
1.昼夜节律
早在18世纪,天文学家对含羞草进行了研究发现含羞草的叶片并不依赖于日光,在黑暗环境中
仍然会有规律的在24小时内发生变化。后来我们仿佛把这当成了常识,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很
多生物都拥有一个生物钟。但是这个生物钟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呢?
去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联合颁发给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
克(MichaelRosbash)和迈克尔·怀特(),他们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那
个基因。
所以我们是不可能摆脱昼夜节律,就像不能阻止人来了狗会叫一样。昼夜节律是内置在我们体内
的,是进化的产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尽可能的去适应自己的环境,地球自转导致了24小时昼
夜更替,恰恰是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物都要去面对的最大的环境。所以按照昼夜节律
是作息,就是质量最高,效率最好的做法。
启示:
不能昼夜颠倒。很多年轻人喜欢夜里不睡早上不起,虽然睡眠时间非常长,但是没有用,仍然会
觉得精力不足。因为身体本身有它自己的规律。
褪黑素与睡眠。我们的身体会按照昼夜节律去分泌褪黑素,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
眠的质量,人的大脑在感受到光线变暗后会分泌出褪黑素,提醒大脑,睡眠的时间到了。所以睡
前要减少蓝光的照射,保证黑暗,不要开灯睡觉。早上醒来之后,立刻拉开窗帘,让光照射进来,
褪黑素消退,就可以更清醒。
温度与睡眠。体温的高低变化告诉大脑何时感到疲乏,何时清醒。当体温升高,人往往感到清醒,
脑波频率通常也比较高。当体温降低,人往往感到困乏、疲劳和懒。所以睡前可以洗热水澡,让
体温之间减低,保持卧室的凉爽。
2.睡眠周期理论
第一阶段:入睡期
昏昏入睡似醒非醒就是这个阶段,这个阶段脑波开始变得缓慢和平稳,如果有响动就很容易被唤
醒。
第二阶段:浅睡期
这个期间我们的心率和提问开始出现下降,不容易被唤醒了。这个时期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如
果能够进入接下来的熟睡期,这个阶段就不是被浪费掉的,如果无法进入熟睡期,就会非常疲惫。
第三阶段:熟睡期
熟睡期间,我们的脑电波非常非常慢。睡眠的很多功效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比如分泌生长激
素,恢复精力等。
第四阶段:快速动眼期
这个期间的两个特点是:第一,脑电波跟人醒着的时候差不多。第二,眼睛会快速转动。做梦就
是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醒过来了。其实睡眠的八小时中我们中途会有几
次醒来,只是你自己察觉不到就会直接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一个睡眠周期大概是90分钟,如
果一个人在夜里睡了5个周期,那么这5个周期是不一样的。早期的周期里熟睡期的比重会比较
大,那时候身体是希望快点进入熟睡的,后期的周期中快速眼动期比重比较大,那时候身体想要
醒来。在快速动眼期醒来,人会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一个完美睡眠的样子。
启示:
关于睡眠时长。首先:不要固定睡眠时长,一定要8小时什么的,要固定的是起床时间,并且持
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往前倒推需要睡几个周期,几点入睡,这样养成习惯,到了起床时间会进入
快速眼动期,醒来会感觉很完美。其次,用90分钟时长的睡眠周期衡量睡眠,而不是睡了多少
小时。最后,每周获得35个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28(每晚睡6小时)~30个睡眠周期也比较
理想。
不要使用强闹钟。推荐sleepcycle缓慢唤醒的闹钟,并且不要睡回笼觉。
当日的睡眠周期少也没有关系。如果少睡了一个周期,可以在中午或者晚饭后补回来。
3.睡前状态对于睡眠的影响
相比较于睡眠状态,睡前状态是更好控制的。
9点以后不要再进食,减少身体的工作,不要做引起激烈情绪的事情。第一要放松,找一些睡前
放松的方法;第二要收尾,给自己一个结束的信号,推荐睡前拿出今天的计划对照一下完成情况,
没有完成的放到第二天,告诉自己今天结束可以睡觉了。设置睡眠闹钟,提醒睡眠准备。
以上是高质量睡眠的一些办法,睡眠是补充精力的一种方式,但是睡眠并不是补充精力的唯一方
式,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要一旦感觉疲惫,就去补眠,不要把精力浪费在睡觉上。疲劳感和睡眠
之间并不是直接相关的,是完全可以分开的,我们睡了很久还是会觉得疲劳,解乏的方式也不只
是睡眠。
4.放松
首先要注意的是减少压力和紧张发生的可能性。压力大和紧张会快速的消耗精力,紧张对于精力
的消耗我们体会的比较多,比如经历了一场激烈的面试,会觉得身体上所有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压力对于精力的消耗比较隐蔽,如果一个人长期觉得有压力的话,在同样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
里,会更容易感觉到疲惫。
早起的时候一定要预留出时间,不要过那种被闹钟叫醒之后慌忙穿衣服冲到公交车站的生活,紧
张的早晨会把你的精力迅速的消耗干净。
提前完成任务,如果总是被截止时间逼迫火急火燎的完成任务,精力很难保持旺盛状态。
学会利用合理的计划,去清空自己的大脑。后台不要放置太多的任务,如果一个手机后台运营太
多app的话,电量自然消耗的更快。
切换到更容易的任务。不是说放松就是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如果你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比较困难
的任务,你可以起来喝口水,然后切换到一个比较容易的任务,这也是休息和放松。
切换到思维方式。之前如果学习的数学,那么可以赚到学习政治。之前在做报表,那么就可以转
到社交工作里,比如给别人打个电话,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切换到安全无脑模式,减少信息进来。在很多信息进入大脑的时候,人是无法完全放松的,因为
大脑会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比如听到了一个很惊喜的消息,你就立马开心,接到了老板指示的
新任务,即便你告诉自己不要想,但是你仍然控制不了自己,如果接受的是危险信息,就更不能
放松了。在树林里散步就比在马路上散步更能得到休息。
切换到愉悦模式。娱乐本身是可以放松的,你去看个不动脑只用笑的电视剧,就会恢复精力。
(二)饮食
饮食也可以补充精力。我本节课程中不会给大家提供菜谱,但是需要意识到吃什么不仅关乎健康,
更关乎你的精力,学会用饮食来控制自己的精力很重要。大多数白领的饮食方式都是有问题的,
早午餐不按时吃,晚餐吃很多,吃的东西补充不了能量,反而成为身体的负担。
1.注意喝水。脱水会让人疲劳。
2.补充一些缓慢释放能量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糙米,全麦面包等,脂肪含量高和碳水化合
物含量太高的食物反而让人疲劳。
二、扩展自己的精力上限值
(一)意志力
这些时刻具有这样的特征。
1.当你有使命感的时候,你的精力值会飙升
什么叫做使命感,就是你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并且认可这个意义,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其
中。
漫画家蔡志忠在自传里也写过他的故事,蔡志忠就是那种画画当做了终身事业的人,经常在工作
当中进入心流状态,不知疲惫。
我们小时候学习根本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和乐趣,所以要和自己坐很强烈的斗争,最终压抑了自己
的其他想法才能坐下来学习,这样的话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很难精力充沛,很多人即便成年之后也
在勉强工作,并不认可自己的工作,也无法从工作当中获得快乐,这其实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
你根本不喜欢这件事情,你很厌倦这个事情,只是忍着做这件事情,消耗了很多的精力和意志力。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却很普遍,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觉得有使命感的事情,这才是精力旺盛
的前提。
2.比使命感差一个层次的就是目标感
当你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并且清楚的知道通往目标的路径时,你会觉得更有精力,就像马拉松
长跑当中,很多运动员并不会把跑拉松当做终身使命,但是他们知道终点在哪里,并且知道自己
正在进行通往终点的第几步,他们的就会或者意志上的能量。
启示:
如果你没有目标的话,会更容易无精打采,所以你一定要做到三点。规划出目标、设计到通往路
径、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的是哪个步骤。
3.比目标感更差一个层次是好奇心
如果你对一个事情很好奇的时候,也会给你带来精力的附加分,所以如果你找不到目标,也没有
找到有使命感的终身事业,不妨去尝试一个新的有难度一点的挑战,来让自己保持精力旺盛。
(二)体能
再强大的精神意志和精力也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发挥,如果你已经保证了睡眠,饮食也正常,
生活中也没有其他的压力,但是精力总是很快流失的话,不妨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亚健康的状态,
那些身体孱弱有气无力的人是无法拥有强大的精力的。
(三)情绪
如果你们办公室的气氛很压抑,同事之间矛盾重重,就会容易觉得疲惫,如果在一个轻松愉悦的
办公环境里,保持了很快乐的一个心情,就不容易觉得疲惫。
三、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
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仅想方设法的找出时间,还要时间-精力-要事的匹配:对于很多人来说,真
正有意义的努力很少,高质量的工作时间也很少,醒着的16个小时里,大部分时间都被娱乐给
消遣掉了,所以一定要找出来自己在什么时间感觉精力最充沛,否则的话,仅有的精力充沛时间
就会被不重要的事情浪费过去了。
精力的补充方式包括,休息和饮食。休息包括睡眠和放松。精力可以分为三种:意志精力、情绪
精力和体能精力,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努力来扩充自己的精力,成为一个每天都有高昂斗志,
精神百倍的人。最后分享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拥有了强大精力之后一定要学会匹配精力,我
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把持精力充沛。
第11课:抓住碎片时间,每天多出俩小时
这节课我们和大家分享两个增加时间的方法。第一个就是利用碎片时间。当你愿意为自己的时间
做一个记录的话,你会发现:第一,你一天当中真正归自己支配的时间,比想象的要少很多。但
是没有人支配你的碎片时间,如上厕所、上学路上的时间都归自己支配。第二,你其实拥有很多
的碎片时间,如果你抓住这些时间,一天大概可以多出4小时左右的时间。每周可以增加30个
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所以,千万不要看不起碎片时间,
一、碎片时间有哪几类
按照使用方式划分三类。
1.可以用眼睛的时间:看
2.可以用耳朵的时间:听
3.只能用脑子的时间:想
二、列举每天的碎片时间
1.上学路上的时间:听音频,想问题,看文章,看轻松读物等。
2.排队和等待时间(等人、等上课、等公交):永远假定他人会迟到、公交车会晚点、自己需要
等待。
3.电梯:如果从1楼到十几楼
4.课间时间
5.上床等待睡觉:看轻松读物和想问题
6.穿衣洗漱:听音频,想问题
7.做家务:听音频,想问题
8.上厕所时间
9.洗澡:听歌,想问题
10.开大会(无用):做简单的工作,看文章,看轻松读物
11.做运动:听音频或看视频,想问题
12.吃饭
还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拿出一张纸,把自己未能充分利用的时间都列举出来。
三、怎样利用碎片时间
1.尊重整段时间。能放在碎片时间做的事情,不要放在整段时间上。
2.选取碎片时间。
一是有一部分时间,是绝对不要拿来利用的,如吃饭和上厕所,对待这种时间,最好的策略不是
利用,而是缩短,否则就会造成一个结果: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变长还没做好事情。
二是不要把所有的碎片时间都变成学习时间,利用碎片时间不等于是没有休息时间。某些碎片时
间可以成为最好的休息时间,放松才能更好的学习。没有休息时间,很疲惫坚持不下去,而且所
有时间利用上也不现实,挫败感很强。
三是抓住3-4段重要的碎片时间就可以了。如上班族,可以抓的就是上下班、洗澡以及洗漱时间。
抓住一部分自己最容易利用起来的碎片时间就已经很成功了,没必要全部都使用到位,否则的话
会太紧张。我们整个学习方法贯彻的精神一向是这样:不是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而是充分利用
学习的每一分钟。主张的是精简主义,要现实一些,不要那些根本完不成的计划和想象。
3.利用好碎片时间。
碎片时间的特点:首先,消耗起来没有罪恶感;其次,可能会非常快速的过去,在你犹豫的过程
中这个时间就过去了;最后,并不方便利用,相比较于打开手机看一下信息,或者跟朋友聊几句
的动作很困难。所以在利用碎片时间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准备,减少选择的时间,否则那
个瞬间你一定会做错选择。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场景计划好,当下要做什么,要非常细才行,越具
体越好。比如在洗澡的时候就是看美剧,看什么美剧,该看哪一集,要确定下来才能利用上。
提前准备好:
◆准备材料:
(1)读:电子书、手机新闻、邮件短信、背单词。
(2)听:音频节目、歌单、需要记忆的东西
(3)想:要解决的问题、回顾之前学的东西。
◆匹配时间:
最后根据你选取的时间的特征,去匹配一下要学习的内容。如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可以听老师上课
的录音;如睡前安排的学习不应该是很费脑的,可以背几个单词。根据碎片时间的特点,
在准备材料和匹配时间这一点上大家要做到四个字:清楚单一。
四、其他增加时间的方法
把时间按照它的利用方式分为四种:学习时间、必要消费时间、不必要消费时间、浪费时间。
对于这四类的原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延长学习时间、缩短必要和不必要消费时间、避免浪费时间。
1.提前一小时上学。这是错峰思维,我现在的状况就是,一定住在公司旁边,最好是走路可以到
的地方。我每天通勤时间是10分钟,相比于那些上下班需要2小时的人来说,我每天多出了1
个小时50分钟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你现在可能在上学,没办法在学校附近买房子,那就一定要
错峰。
提前一小时上学的好处太大了。一是避免拥堵,缩短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二是避免拥挤,可以更
好的利用这段时间来做自己的事;三是可以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心态轻松压力小。
2.学会委托。能委托他人做的事情就委托给别人。如委托别人去听讲座,拜托别人顺带购买东西
等。我一定会委托别人做的事情就是打扫房间,很多事情交给专业服务人士可以做的更好,所以
一定要外包,那我的时间就可以拿来做更重要的事情。为了保证委托之后任务可以有效完成,在
委托别人的时候要确定:委托对象、委托时间、截止时间、进度汇报的时间和形式、尽量具体化
你对任务的描述和期待。
3.批量处理。例如关闭手机提醒,在课件或碎片化时间集中回复,这样效率更好。
4.工具改进。要舍得在工具的改进上投资,为了方便阅读可以去购买电子阅读设备;出行的交通
工具,如果自行车更快的话就自行车,打车更快的话就去打车;能在网络上操作的都在网络上操
作,如购物,如听线上课就比听线下课节省时间。
5.改进做事的流程和方法。有一些事情,是每周都要做的,甚至是每天都要做的,要花时间去思
考如何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如在做政治大题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逐
字逐句写出来?并不是这样的,我会要用说的方式,使用把语音转化成文字的软件。
又如采取线上开会,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流程不正确导致的时间浪费是隐形的,很难发现,你会
觉得玩手机是浪费时间,殊不知很多时间都是在学习中浪费掉的,如你的房间如果很乱的话,每
次都要去找东西,花费掉很多时间然而你自己浑然不觉。总而言之,在改进日常工作的流程上,
一定要花时间去琢磨怎么做最省时间,把现在自己做事的流程列出来,看看哪些环节是可以提高
效率的。
6.学习技能。如果投入10个小时学习到一个技能,能够让把以前花5个小时的工作减少为4小
时,你一定要去学。
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节省下来的时间最好是投资出去。如果你把节省下来的时候,又毫不在意
的消耗掉了,那么节省本身也没有意义了。
这节课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最重要的原则叫做提前准备好,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增加
时间的其他方法。
第12课:成功的人都是怎么利用自由时间的
这节课分享的经验是如何利用课下自由时间。三种课下时间分别是:短暂的课间、较长的自习和
周末、回到家之后的时间。因为自由时间无非就是用来休息和学习,如何专注学习我们在之前已
经讲过了,这节课我们重点讲休息。
一、休息的意义
(一)没有休息就没有学习
当你觉得学习是一件无休无止的事情时,那么你就不会尽全力去学习了,也会把自己的精神弄的
很疲惫,只要一走神,只要没有泡在图书馆,就觉得很后悔、很累。
(二)休息本身对学习有用
自21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就已经对大脑中两种思维网络模式间的互相切换取得了研究上的长
足进步,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
我们将其分别称为专注模式(focudmode)和发散模式(diffumode),它们对学习都非常
重要。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大脑会频繁地在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切换。
专注模式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手电筒发
出的光,打开开关,富有穿透力的光柱就打在了你关注的目标上。
发散模式对学数学和科学也同样必不可少。如果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挣扎了许久而不得思路,它会
冷不防地提供一个新点悟。同时,它也与宏观视角相关联。当你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
发散模式思维就出现了。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区别:想象从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专注模
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而如果你拨到发散模式,光柱会分散
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如果你正纠缠于一个全新的概念,或是要解决一个陌生的问题,预先并不存在神经模式为你铺路
搭桥,甚至连个指出大概方向的路标都没有。那你就必须深入更广阔的疆域以寻求潜在的解决方
案。而发散模式就是这次历险的通行证。
就是这种对思路的限制导致我们面对许多问题时的觉察力大打折扣。为了要拆开一个邮包,我们
可能花上整整5分钟的时间,翻箱倒柜想找到一把剪刀,却没想到兜里装着的钥匙其实也完全可
用。
如果你想要理解新事物,那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直到你
锁定了一个新的、更有成效的方法。
这些思考者先是被一个特别的问题给卡住,然后放下来到处走走。这时,他已经穷尽了脑中各种
思路却仍然看不出任何门道。关键性的顿悟往往会在他放手之后、在他并非专心思考的时候,忽
然意外地出现。每一次这样的顿悟体验都清晰地沿着一系列的内在历程一步步走到顶。沃拉斯把
这一步步的内在历程称之为一个个“抓取步骤”。
第一个步骤叫准备期。这一阶段可能以小时计、以天计,甚至更长久,是一个人用来琢磨某个逻
辑难题或者创新课题的时间。准备阶段不仅包括弄懂你要琢磨的难题,弄清楚你手上有些什么线
索、别人是怎么提示你的,还包括去做各种尝试,直到用尽你头脑中所有不同的思路。换句话说,
你不是止步不前,而是黔驴技穷了。于是,准备期到此结束。
第二个步骤叫孵化期。这要从你把问题搁到一边去的时候算起。有些人的这一阶段会出现在睡觉
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甚至是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般不可能有专家担当“孵
化现场指导”,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清除思维障碍。该怎么想办法呢?
第三个步骤叫顿悟期。请参与者进入一间屋子,屋里有几样工具,还有一些回形针、纸、胶带、
细绳,另外几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小东西,如图钉、小蜡烛、纽扣、火柴。给参与者出的谜题是要
把三支小蜡烛固定到门上,与眼睛齐平的高度,这样就可以点亮当灯用。桌子上的任何东西都可
以用,每人只给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任务。大多数人都会尝试这么几种办法,比如用图钉
把蜡烛钉到门上,或是用胶带把蜡烛固定到门上等,可不久他们就会觉得黔驴技穷了。但是,如
果做一个调整,那么成功率立即会大大提高:把图钉、火柴等小东西从小盒子里拿出来。一旦桌
上的盒子全都空了出来,参与者便能想到,他可以把盒子用图钉固定到门板上,形成一个可以摆
放蜡烛的小小平台。邓克尔并没有变动他对谜题的讲解和要求,提供的材料也都一样,可是,把
盒子腾空出来使得参与者的“脑中虚拟实体”发生了变化:盒子不再仅是装着东西的容器了,不
再是对这道谜题没什么用处的陪衬了,它变成了一样可资利用的工具。当这些小盒子里装了东西
时,盒子的“功用就被限制了”,就好像人们的眼里根本没这些盒子似的。就是这种对思路的限
制导致我们面对许多问题时的觉察力大打折扣。该怎么想办法呢?好办法就是休息。
(三)孵化休息的类别
1.放松。如躺在沙发上听音乐。
2.轻度用脑。如在网络上漫游。
3.高度用脑。如写一篇短文或琢磨另一项课题的的作业。
对于数学或者空间类难题,上述三种休息方式都不错,你选哪一种都没关系,而对于语言类的难
题,如远程联想字谜或是打乱字母顺序的字谜,则是轻度用脑的活动效果最好,如电子游戏、单
人跳棋乃至看电视。
二、自由时间的具体使用方法
(一)短暂的课间
1.回顾。当听完一节课,铃声一响不要立刻离开座位,对着笔记的关键词在大脑中大概复述一下
所听内容,这种巩固对学习效果的提高非常显著。
2.准备。把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准备好。
3.放松。不主张在课间十分钟学习其他科目,效率是很低的。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休息时不要去“大肆放纵”,而是做一点简单放松和娱乐;其次,不要看“未
完待续”的东西。以免自己失控,可以很自然的把学习状态继续下去。
(二)较长的自习和周末
较长的自习:
一是学习当天的那个科目。当天学习了哪些科目就做相应的作业和练习。
二是提前进入复习,自习就是复习。最好的学习是这样的,课堂上解决25%,日常自习解决50%,
最后复习只需要解决25%就可以了。
周末:
最好把休息的时间固定下来。例如,每周学习六天,周末休息一天。然后不断的暗示自己,为了
能够在休息时间理所应当的不看书,就必须在学习时间全神贯注的学习。
问题:
一是长时间的自由时间容易被别人打断。如果别打断了千万不要焦虑,变换一下思维,这样其实
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学习欲望非常强烈的时候,效率会越高。
二是长时间的自由时间如何休息。休息时长:休息时间最好是20分钟以内。学习很疲惫的时候
和被难题卡住需要顿悟的时候,休息5—20分钟比较好。休息之间的时长:为什么几乎所有学校
都把一节课设定为45~60分钟,然后下课休息?心理学家的结论是,两次休息之间最理想的时
长就是大概50分钟。如果上课时间短了,就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时间长
了,大家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不过,即使45~60分钟是最佳的课堂长度,这也并不代表它是
最适合你个人学习的时间长度,难易程度不同、科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还有在其他一
些情况下,50分钟的上课时长也不一定都合适。可以视为一般规律,让你的身体告诉你什么时候
该休息,如果一切进展正常,那么也可以不休息。当你意识到自己开始变得注意力难以集中,那
就休息一下。每15分钟和每两个小时休息一次都是非常合适的学习安排。休息的内容:当我被
难题卡住时,有时会出去在门口走上几圈,有时会戴上耳机让音乐轰炸几下耳膜,还有时会跑到
楼道里找个人骂几句。这得看我有多少时间。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跟人找茬是最适合我的做法,
这能让我忘掉脑子里的东西,还能得到一点活力,20分钟之后再回来埋头苦思,就会发现脑筋里
那个结死了的疙瘩似乎已经松动了那么一点。
(三)回到家之后
最好不要学习。不要假设自己从公司回到家还会工作,因为回到家的时间是没有终止点的,导致
白天效率低,堆积任务。最好把所有工作都倒逼自己在白天完成。
如果回家之后时间很长,那就从量上不要安排太多。
另外,不要忽略了回家之后处理杂物的时间,要除去这些时间再规划学习时间。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了休息的话题,记住两句话,没有休息就没有学习,休息本身就存在对学习
的促进作用。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周末,你到小兰家找她打乒乓球,而小兰正在为一道乱序字
谜苦恼,作为好朋友,你会给小兰提什么好建议呢?
A集中注意力,再算一小时,肯定能解出来
B反正现在也想不出来,先去打20分钟乒乓球,再回来继续解题
C放下字谜,一起来解一道空间谜题,也许有新的启发
D别解题了,打会游戏吧,之后去唱歌,慢慢就把解题的事忘了
E先放空10分钟,做会白日梦,再继续解题
下节课和大家分享弯道超车的技术,告诉你如何抓住机会,实现逆袭。
第13课:几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弯道超车,就是找一个机会,把前面的车都超越过去,这节课特别提供
给觉得自己基础差或想大幅度提高成绩的同学。
一、学习越差的学生越容易逆袭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考试(应试)是在一定范围内出题,且有正确答案、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有范围就意味着,想进步和提高成绩是在一定范围之内把不会的变成会做的,考试时命中率才更
高。学习成绩差的人打开练习册都不会,不需要做搜索的工作,学多少进步多少,没一点努力都
有效。
二、弯道逆袭六字箴言:早起、假期和高一
(一)假期
1.学习地点:去自习室。家里是最差的学习地点,没有紧张感,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紧张感的,而
且家里有太多妨碍学习的东西,如电视机、电脑、各种食物等,无法帮你集中精力。
2.学习内容:上学期学过的内容。遇到难题不要从头学,例如数学的学习方法:集中精力解决眼
前的问题,不要回到基础,因为从基础知识开始仍然会觉得很难很无聊,也不利于坚持。
3.怎么计划:只做能完成的计划。按照我们之前讲计划的那些方法去安排你的假期。重要的是调
整心态,最重要的一招就是只计划能完成的事情就可以了。
(二)早起
实际情况是晚上11点前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打扰,被更新的信息影响。如果不是严重晚起型的人,
建议利用早上的时间去学习工作。
1.早起的好处
无人打扰。不会有人早上5点和你发信息,也不用那么早刷新微博。
心态轻松。早上勤奋会对这一天带来好的把控和影响,这一天的效率都不会很差。
容易专注。如果工作到晚上12点很容易吃零食放纵一下,但是如果5点起来写文章,就不会做
别的事情,因为牺牲了睡眠换来的会有紧迫感。
适合做长期的事情。
2.如何保证早起
千万不要压缩你的睡眠时间。这样过不久就会感到疲劳,而且睡眠对学习是有用的。
2007年,哈佛大学和麦克吉尔大学的研究学者一起主导了一次实验,内容是借助一种看上去很简
单的游戏来检验一群在校学生辨识嵌套层级的能力。研究小组先是让学生们学习一对又一对的彩
蛋,每次电脑屏幕上只显示一对彩蛋,而每一对彩蛋都是一个高阶和一个低阶,如图所示。
参与的学生被分成了两组:一组在早上学习这些彩蛋,一组在晚上学习这些彩蛋。两组学生都很
快便记住了这些彩蛋间的阶层关系,并在紧随其后的考试中取得了出色成绩。但是,12个小时之
后,两组学生又接受了一次考试,这次,研究学者要求他们辨识并非紧挨在一起的一对彩蛋的层
次关系。这类似于格里希尔达和托利安之间更深一层的嵌套关系,答案并非一目了然。如果水绿
蛋高于彩虹蛋,那是否意味着水绿蛋也高于涡纹蛋?跟珊瑚蛋相比呢?珊瑚蛋该排到第3位还是
第4位?学生在学习彩蛋的时候并没有看见所有彩蛋的层级排序,因此对他们来说,相距甚远的
彩蛋之间的关系是模糊不清的。
不过等睡了一觉,就不一样了。
在晚上学习了彩蛋、睡过一觉之后的第二天早上接受考试的那一组,被研究者称为“睡组”,这
一组学生针对最远距离的层级关系的辨识,也就是难度最高的问题的应答,正确率高达93%。而
在早上学习、晚上接受考试,中途没有睡觉的那一组学生,也就是“醒组”,正确率却只有69%。
又过了整整24小时之后,两个小组再次分别接受了考试,这一次,针对最远关系的辨识,睡组
的成绩更是遥遥领先,两组分数差距拉大到了35%。
从研究数据中获得的大量证据说明,睡眠能增强你对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而且绝
不仅限于彩蛋学习,它还可以辅助你的词汇学习、单词配对、逻辑推理,甚至能有助于你工作中
的陈述报告、学校里即将到来的考试等。
用早起倒逼早睡,用早睡保证早起。
通过固定起床的时间做到早起;通过以下三个原则做到早睡:千万不要把晚上当成是重要的学习
时间,所有的学习都尽量在学校完成;克服睡眠拖延的习惯,在醒和睡之间做睡眠过度;设定睡
眠闹钟提醒自己,形成仪式感。
3.早起之后做什么
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窗帘,第二个动作就是坐下来完成长期重要任务,注意不是紧迫任务。第三
个叫做提前一小时上学(上班),如果有条件住到学校(公司)附近,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就
一定要错峰。提前一小时上学的好处太大了:避免拥堵,缩短上学时间;避免拥挤,可以由更好
的环境来做自己的事;可以提前进入学习工作,心态轻松压力小,成就感足。
(三)高一
“高一”不一定是高中一年级的意思,是“一开始”的代称。
为什么这时候容易逆袭?一是因为这时学到的知识还比较少;二是大家多数人的学习意识还不强,
你只要努力就可以提高成绩。
另外,把高一当高三,把学期一开始就当做是期末,坚持半个学期成绩就会明显会提高。
这节课给大家讲了如何利用早起、假期和高一这三个机会,完成你的学习逆袭。
上节课给大家留了一个思考题,答案是:BCE。你答对了吗?
下节课为大家介绍预习的方法,帮助你两倍提高听课的效率。
第14课:可以提高几倍学习效率的预习
媛媛以前听那些状元讲座的时候,他们喜欢讲的学习方法就是三个步骤,预习、听课和复习,并
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其实这并不是学习方法,这只是对学习过程的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分享
给大家。
一、预习的坏处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在预习的时候就把教材上的内容学完,做完相关题目,尤其是有些人喜
欢在暑假的时候补课,补课的内容就是把课先上一遍,但是这样有效吗?效果是非常微小的,这
样导致了两个后果:
1.在预先学习的时候,知道后续还会学习,因此不够认真。
2.在正式学习的时候,由于之前学习了一遍,不够好奇有自满心理。
降低学习兴趣也是预习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坏处。预习太透彻了,就会非常难以坚持,上课容易瞌
睡。
二、预习到底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1.预习实际上就是确认学习。如果不好好预习,上课就会手忙脚乱,觉得老师讲的每句话都是重
点,为了记这些东西忙得不可开交。经常是教材上明明就有的内容却被重复记到教材空白处,根
本不是能动地上课,而是被上课牵着鼻子走。如果预习了就知道哪些教材上有,哪些是重点,笔
记量就会减少,上课就会成为和老师的交流。
2.预习可以避免由于上一节课的知识忘记了,导致这节课听不懂了。因为很多科目都是交叉的,
会导致下节课开始之前,可能上节课的知识就不够熟悉了。
3.预习可以制造记忆挂钩。可能预习不能了解全部的内容,但是对学习内容的框架可以形成记忆
挂钩,预习可以增强记忆效率。
三、怎么预习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
1.预习时记得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最好看一下上节课内容涉及哪些知识点,下节课在目录中是什
么位置,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2.对照章节问题来预习,甚至动用真题来预习。如果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就把这节课涉及的习题真
题找出来,对着题目自己动手查找一下答案,上课效果会更好。
当你知道某一个部分是考点的时候,听课会更认真,你可以知道重点是哪里、这些知识点未来的
应用方式,也会理解得更好。
3.预考的作用。预考中展现的“无知”最具价值。假如说,开学第一天,还没开始上课之前,你
却先得到了某门课的期末考试试卷,那会怎么样?假想一下,你打开电子邮箱,看到了老师不小
心发错的文件。有了这套试卷对你会有什么影响?会不会对你在课程结束前的备考有所帮助?那
当然了。你已经仔细读过试卷中的题目,知道学习时什么地方要格外注意、什么地方要做笔记。
如果足够用心,还可能会在课程结束时早已把每道考题的正确答案全都默记在心里了。可是你作
弊啦!
但是,假如开课第一天你就遭遇到一次考试,考题虽然跟期末考试完全不一样,但涵盖内容却非
常全面呢?那又会怎么样?你可能连一道题都看不懂,然而,这番经历却有可能改变接下来一整
个学期中你这门功课的学习效果。因为“预考”暴露了你的无知,带来了焦虑。
心理学家们发现,失败了的信息提取改变我们下一步对信息的思考和储存方向。有些种类的考试,
尤其是单项选择题的考试,如果在答错之后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错误的选择反倒能促使我们
学到更多的知识,用你完全不知道的东西来“烤糊”你,怎么听都更像是要陷你于失败、让你灰
头土脸的招数,有些荒谬,但其实效果会更好。
有一个实验,随便选出非洲的12个国家,请一个朋友帮忙做成一套简单的单项选择题,每道题
有5个可供选择的答案,每题给自己10秒钟做选择,每次选过之后,都请你的朋友立即告诉你
正确答案。这里是几个考题模板:
国家:博茨瓦纳
A.哈博罗内B.达累斯萨拉姆C.哈尔格萨D.奥兰E.扎里亚
(朋友提示:哈博罗内)
国家:加纳
A.万博B.贝宁C.阿克拉D.库马西E.马普托
(朋友提示:阿克拉)
由于不了解非洲,可能需要胡猜,也没有猜对多少,但是猜错之后朋友都告诉你正确答案了,所
以你应该对非洲的首都有所了解,这就是学习之前的预考。
接下来的一种形式是常规学习。挑出另外12个你不熟悉的非洲国家,在每个国家名称之后都列
出其首都的名称,你坐下来学习,尽量往心里记。比如,尼日利亚—阿布贾,厄立特里亚—阿斯
马拉,冈比亚—班珠尔。跟刚才第一部分的预考花同样多的时间,也就是总共两分钟。今天的功
课就算完成了。
现在,你已经学过了24个非洲国家的首都名称。前一半用的是单项选择题的预考方式,后一半
用的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边看边默记。接下来,我们将比较一下你前一半12个城市和后一半12
个城市的学习效果。
第二天再考你自己一次,这一次把24个国家的首都全都做成单选题,一样是每个国家后面跟着5
个城市以供选择。等你全部答完之后,请比较两种学习方法的结果。如果你跟大多数人一样,那
么你第一部分里学过的内容,也就是先瞎猜后得到答案的那一组,成绩会比第二部分高出10%~
20%来。借用这一领域的术语来说,你“失败的提取尝试强化了学习效果,增加了后续考试时再
次尝试提取的成功率”。
与直接进入学习相比,先猜测后学习使你的大脑能以更高要求去运作,从而使知识更深刻地印在
了脑中。更直白地说,跟直接学习相比,预考更容易把知识“赶进”脑子里去。为什么?
可能性之一,预考是“必要难度”这一原则的又一种具体表现,因为你先猜测再学习使得大脑的
运作比直接学习更费劲了一些;
可能性之二,猜测会消除你的“熟练度错觉”,不会让你因一眼就看到了厄立特里亚的首都是哪
儿而误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
可能性之三,如果一上来就学习,你只看见了正确的答案,不会被另外4个可能的选项弄糊涂,
可到了考试的时候,你就要犯迷糊了。
心理学家比约克夫人做了个实验,研究预考的作用,预考让学生们注意到了哪些是应该注意的重
要概念。为了验证这个猜测,她对三堂课的讲授内容来个小型预考,每堂课开始前,会提前一两
天给学生进行一次预考,然后验证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们是否真能记得更多的内容。
她和同事一起设计出了这三堂课的小型预考题,每堂课的考题都是40道,全部以单选题的形式
呈现。他们还准备了一份三堂课完成之后的综合考题,以期待能解答一个核心问题:从学生的理
解程度和记忆程度这两个指标来看,预考中涉及的部分与没有涉及,但课堂上仍然讲到的部分相
比,学生是否真能学得更好?为得到这一问题的答案,比约克夫人和索德斯特伦针对那三堂课后
的综合考试做了一个巧妙的调整:综合考卷里混杂着两种类型的题目,一种是预考中考过的或与
之相关的题目,一种是预考时完全没有涉及的题目。
如果预考真能起作用,那么在随后的综合考试中,学生对预考中涉及过的问题的应答,应该比课
堂上讲过但是没有预考过的部分要更好。这种做法类似于我们前面做过的关于非洲国家首都的考
试实验。
三次预考,学生们全都考得一塌糊涂。一两天之后,他们在课堂上听到了跟预考相关的授课内容,
实际上也就得到了预考时他们所需要的正确答案。在那三堂课全部结束两个星期之后推出了综合
考试,考试形式和前面给出的三次预考完全一样:40道单选题,每题5个备选答案。再申明一次,
这40道题目有些跟预考相关,有些则毫无关系。其结果怎么样?成功了。根据比约克夫人的心
理学100B班的学生成绩统计,与预考相关的题目得分比毫无关系的题目高出10%。这算不上是一
个大满贯,10%而已,但这是初步尝试的一个良好开端。
比约克夫人说:“根据这些初步数据,现在我们可以乐观地说,先给学生进行一次预考,然后在
课堂上讲解预考所涉及的内容,这的确有助于学生在最后的期末考试时,针对预考过的内容做出
更好的应答”。即便预考一塌糊涂,但因此得到了一次机会,预先接触了一些日后课堂上将要提
及的词句,因此已经大约知道上课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概念及要点需要多加留意了。
今天教给大家了一些预习的方法,第一注意知识的连贯性;第二找到下节课知识涉及的考题,对
照考题找答案,可以知道重点难点;第三进行一次预考。
下节课给大家讲一些听课的方法,让大家在听课的时候效率更高、更认真。
第15课:巧用笔记,专注学习走神
这节课,跟大家分享的是怎么听课。
一、听课的重要性
即便你自己预习的很好,也一定要听课。
1.老师的作用
一是引发你的好奇心;二是讲解重点,老师知道未来要考什么;三是传授心得技巧和理念。
2.丰富学习形式
能跟着老师所讲学习一遍,对于巩固记忆是非常好的。
二、为什么我们很难认真听课
1.很多内容无趣
我们不能选择学什么不学什么,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有兴趣。按照我们之前的说法,如果这
个东西太难,就会让你焦虑、放弃;太简单又会无聊。所以很难说你刚好就对于课程非常感兴趣,
能够专心。
2.老师讲课的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
这个现象在大学里面尤其普遍,有些老师很博学,但是讲课方式听着很无聊,难以专心。
三、听课的方法
1.往前坐
做的越靠后,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因为你会觉得老师不会注意到你,就没那么紧张了。
另外坐在后面的话,你的视线里有太多东西了,如果有人移动,你就很容易被影响到,无法集中
注意力。
还有坐在后面很容易看不清楚老师的表情,老师讲课其实不只是用语言,他的声音表情都非常重
要,如在讲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很重要,老师可能会很严肃的表情、加重语气,可是坐在
后面的你就感受不到这个严肃的气氛,就会错过这些信息。
相反的,坐在前面除了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之外,你会觉得心情也会很不一样,你会觉得老师是
专门跟你讲的,跟老师的交流机会增多了,感觉老师好像在一对一辅导。
2.如果不能坐在前面怎么办
如果你有勇气的话就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个可以帮助你克服困意,也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站起来你的视线一下子就到达老师了,老师也会注意到你。
如果不能站在最后一排,在听课的时候,一定要看着老师的眼睛,不要低头看书。在预习的时候,
你已经非常清楚这节课的逻辑框架是什么了,所以除非是老师讲的有点乱,否则的话不要看书,
当你低头看书的时候,你的大脑会放松,你会觉得有书的辅助自己一定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反
而会容易分心,你会觉得即便你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
盯着老师的眼睛还有一个好处是,老师也会看着你,会把你当做重点的传达对象。实际上老师站
在台上,如果感觉台下的学生不专心,他其实也非常有挫败感,你一定要记得这句话:老师非常
需要你的注意力,你用眼睛看着她就是对她最重要的肯定。除了看着老师的眼睛之外,一定要记
得给老师回应,如当老师询问你们听懂了没有的时候,你要记得点头和摇头,当老师说到重点的
时候,你要跟着思考并且低头记一点,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问全班的时候,出声去回答这个问题,
不要觉得反正有别人说或者反正不是问我,你给出的回应,老师是一定可以看到的。
3.听不懂的时候就把听到的尽量记下来,不要放弃
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他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以及不敢看老师的眼
睛,反而生怕老师看到他,而且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应该自己低头学自己的,从基础知识
开始看,不要跟着老师了。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反复克制放弃的冲动,拼命的去跟上课的进度,你
完全可以利用自习的时间去补进度,完全可以利用预习的时候去巩固基础,根本没必要放弃上课
听课,而且一旦你放弃了上课听课之后,你相信我,你会再也跟不上进度了。所以当听不懂老师
讲什么的时候,就把听到的尽量记下来,不懂的那些都记下来,在这节课结束之后,晚上自习的
时候去问老师、同学。
4.如果你觉得很简单,或者老师照本宣科,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跟着老师使用复述记忆法,把这节课的内容给记忆下来。
二是你可以打开其他的教材和辅导书、题目,扩充一下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知道老师有哪些没
讲到,可以补充进去,哪些讲的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老师没有讲。
5.有选择的集中
很难在50分钟之内都全神贯注,尤其是在课很多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一节课40分钟,静下来
进入状态要10分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就15分钟,在之后注意力就会减弱。那怎么样可以做
到全天都集中精神去听课呢?
答案是:做不到。所以要有选择的,把重要内容挑出来,集中精神听。也就是,有选择的听课。
这个工作是在预习中可以做到的,预习的时候找出重点和难点,在听课的时候可以竖起耳朵去寻
找自己要听的部分。另外也可以选择科目,对着课表找出自己要听的科目。
6.给自己布置一个任务
等课程结束之后转述给一个差生听。这个方法是非常好的,首先有点难度,很多人听了不见得能
转述,其实是没学扎实了;其次带着这个有点难度的任务去听课,转变一下心态和思维,学得会
更认真。
很多方法都在研究不同学习方式的具体成效,即最后你究竟能记住多少所学内容。其中最好的一
个方式就是教给别人,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一些数据:
三、记笔记
1.上课记笔记的好处
一是可以防止走神;二是可以巩固记忆;三是可以帮忙梳理课程的脉络;四是方便后面的复习。
在记笔记的时候一定不要记得太详细,不要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带着电脑打字,这样
的话整节课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这句话讲的是什么,这个方法其实效率非常低,笔记记得太
过于详实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安全感,好像是这节课结束之后学会了很多,其实反而错过了跟着
老师思考和从整体框架上思考的机会。
2.记笔记的功能是什么
一是助力听课,梳理框架和逻辑;二是回忆使用。
3.关键词笔记法
把你听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用关键词的方式记下来,而不去记忆这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具体内
容要跟着老师理解和思考,并且拼命记忆下来。
这样会不会错过一些点?不会。第一,因为预习过;第二,实在不放心的话你可以用录音笔。
当你把这个关键词听完之后,就可以转到下一个关键知识点了,并且要把这些词之间的逻辑用自
己看得懂的符号标记出来,如果某些关键词有特殊性的话,你可以标注出来。有问题的话你就在
这个关键词旁边画问号。
最后一节课下来,你手里应该是有一个知识点地图。等这节课结束之后,你要对着这个地图,用
自己的话,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笔记法的听课过程,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记录知识点的关键词;
◆用符号将它们的逻辑关系表达清楚;
◆听完课之后对着知识点地图用自己的话去连接。
最终把这节课所学习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比内化还要厉害的是,能够帮助你结构化你的
知识点。你在画那个图的过程,就已经把知识分类、组合、简化、概念化以及形成层次了,也就
是形成了结构。
当你把学习的内容,以这样的思考脉络图的方式给结构了之后,等于是你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
碎片,都变成了符合逻辑的,便于记忆的,容易提取的形式。
另外,在结构化的过程当中,知识被浓缩了,它在记忆当中所要求占用的位置就不多了,所以能
够更好的全面记忆。
四、听课的最重要法则——在上课的时候一遍学会
很多人对于听课是有误区的,总是不把上课当回事,睡过去了,觉得课后可以再补,或者把上课
当成是去记笔记,导致的结果就是把上课的时间浪费了,需要课下再去学习,在上课的时候一遍
学完,会极大的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
所以我们必须把上课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重视每一次听课的过程,绝对不要放过听课的时间,
这样上课学会了,下课就可以直接去做题巩固就好了。
今天介绍了一些上课的方法,帮助大家在听课的时候更有效率。
下节课,教给大家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
第16课:阅读力决定学习速度
这节课,跟大家分享的是怎么听课。
这节课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阅读的方法。如果让我选择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阅读理解能
力,因为阅读理解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它决定了你怎么理解知识、理解信息、理解世界,同
时,怎么理解也关乎怎么记忆、表达。
一、为什么阅读很重要
因为阅读提供了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越多,学习的越快。
1.增加词汇
阅读面太窄,提到一些词就没有背景知识储备,无法和阅读面广的人对话。
2.背景知识能帮你补充一些省略的逻辑
例如小孩问妈妈在做什么,妈妈可能回答是在打字,但如果孩子的爸爸问妈妈在做什么,妈妈就
会告诉丈夫她在制作财务表格,你会发现,由于对象不同,给出的答案不同。阅读提供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提供省略逻辑。能帮你听懂、看懂别人说的话、写的东西。
3.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你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合并它们
例如,下面这些字母:C,N,N,C,B,S,A,P,P,L,E,扫一眼,你能记住多少?显然,对
于一个不经常阅读英语新闻的人,记住一半就不错了,但是有英语阅读习惯的,很快就能记住这
是CNN、CBS、APPLE,背景知识可以让你对信息打包、分组。
4.可以帮助你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东西
理解新的概念其实是让正确的已有概念进入工作记忆,并重新加以组合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把新
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任何新的概念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类比是从已知通向未知
的有效途径,当你在想向别人解释一个新的概念时,可以多尝试用比喻的方法,因为类比的过程
就是在调用你的背景知识帮助你思考和理解。移情能力:比如小时候看李白的思乡,不理解内容
知识背,长大自己离开家乡,因为思乡引起了共鸣,才理解了这首诗的涵义,但已经很晚了,如
果能多阅读一些这类文章,就可以早一些理解,不用等这么久,所以更多的阅读可以加速理解。
以上是读过很多的书对于认知能力
5.对思考和记忆有帮助
批判性思考并且逻辑缜密,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一个人看起来进行逻
辑思考,实际上知识进行记忆检索,例如象棋选手,围墙九段选手和业余选手同样完成一个围墙
残局,但只有20秒时间,显然,没有时间思考,但九段胜率更高。即使一个典型的思考游戏,
比如国际象棋,背景知识也是决定性的,心理学家估计,那些顶尖象棋选手在长期记忆中存有5
万个定式。
当我们遇到问题,求助记忆是第一个手段。事实上,人们借助记忆来解决问题的频率超过你的想
象,没有背景知识,批判性和逻辑性思考不可能发生。
阅读对于增强记忆的帮助,很容易理解,阅读理解之后才能加深记忆。
小结: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提高阅读能力是终生的任务。
阅读对于大脑的作用就像锻炼身体一样,越练越好用。
二、我们的阅读出了什么问题
1.读完后记不得书里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书里的内容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和想法:“虽然是本好书,但是读过以后没什么深刻的感受”、“刚读完书,
却觉得已经快要忘记书里讲过什么了”、“读完以后并不是完全记不住,书中的精髓一定会对我
产生影响”。
很多人都会这样想:100%的内容只要记得住1%或2%就好了,至于剩下的那99%,反正已经在脑
子里过了一遍,以后用到的时候自然会想起来的。到时候灵光一现,就能想起大概来,“说到这
个,我以前好像在书里读到过”、“我觉得我好像听说过这件事”。但是,人类是健忘的生物,
就连昨天吃过的饭都需要认真回忆才能想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书的精髓”
呢?我们看书并不是为了只记住其中1%或2%,你一定更希望记住100%或是90%的内容,最起码
也要记住10%—30%左右。
2.碎片化的阅读
一段一段、一章一章读书的方式,会少了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
3.看不出背后意思
有些人存在理解能力的问题,只能看懂文字内容表面的意思,看不懂背后的意思,会把书读得非
常浅、或根本读不懂。
4.找不到重点
一段文字读下来后,好像很画出来了很多重点横线标记,但其实找不到重点。
三、好的阅读方法
(一)三遍阅读法——翻一翻、做记号、做笔记
1.翻一翻
拿到书本先查看书名、目录、大纲、序言,知道是什么文体,例如小说、说明类的书、历史类的
书等。接下来,确定阅读目的,确定作者的目的和你阅读的目的,把自己的目的同作者的目的协
调起来,和作者一同去思考,追求同一个目标,心里会更清楚。
2.做记号
在做记号这边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乱画,画线的过程会带来误解,以为自己画出来就等于记住
了。指的是顺序编号、重点符号、问题记录,不要总去查资料,耐心的继续看下去,也许答案就
在后面。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段落的结构和布局;
◆找出段落的核心句;
◆找出描述和论证核心的结构。
结构很多,例如比较对照、举例论证、因果关系;或者是从一个事情的各个方面论证的,那各个
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有顺序的等。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集中精力:每一个读者首先面临的就是眼睛和大脑的协调问题。大脑接收
信息的速度要比眼睛接收、传送信息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大脑就容易因为无事可做而精力不集
中。如果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它就会偷偷溜掉。
3.做笔记
不推荐边看边记,因为这样会带来逗留与倒退,影响阅读速度,浪费脑力。
推荐结束之后记笔记,写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形成一张图。
不推荐在书上做笔记,因为这是在原作者写的基础上附和,太被动,如果自己拿一张纸把整个文
章逻辑重点记一遍,可以更好理解作者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原则:记在同一个地方;读传统
纸质书籍记笔记不需要逐字摘抄,可以标注出来重点。
(二)三问阅读法
1.中心观是什么?
每个章节和每本书结束之后,作者会有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你需要整理出书中的重点。
2.逻辑结构是什么?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3.我的看法是什么?
该问题集中在阅读材料与我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总结作者写了什么,一是问问自己的看法是什
么,二是与自己的关系是什么、有没有纠正自己的某些想法、对自己未来的帮助是什么,三是这
些内容与自己之前知道的有什么关系等。
这节课,给大家介绍了提高阅读理解的方法,三遍阅读法要求大家翻一翻、做记号、做笔记;三
问阅读法要求大家问中心观点、逻辑结构、我的看法,这样就可以理解书中所讲,让阅读成为你
的利器,提高了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就不发愁了。
下节课,给大家讲克服偏科的问题,即怎么学好不擅长的东西。
第17课:补全短板法:越不擅长的越好学
今天为大家解决偏科的问题。我上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同学不偏科,他们总是有那么
一两门科目是学不好的,到了高中终于等到分文理科的时候,他们赢来了一个抛弃一部分不擅长
的科目的机会,如不喜欢学计算做题,就去选择文科,但是这种情况的同学,一般都是数学不太
好。
一、关于偏科,有两种不可取的心态
1.只看总分
偏科的同学最忌讳的是只看总分,如这次总分排名第100名,下次排到了80名,就感觉自己进
步了,但是可能总分当中包括了一科比上次考试退步的,由于总分进步,对自己考不好的那一科
目关注度就会降低,而且有时候会用擅长的科目掩盖不擅长的科目,例如英语考得特别差,数学
考的特别好,然后感觉自己并不是不努力,因为数学考得好,只是不擅长学英语,父母也觉得孩
子其实挺努力的,只是有一科目不擅长。
2.刻意回避
偏科是大部分同学都面临的“苦”问题,也是导致学习不“甜”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自己不擅
长的科目,同学们是不是经常有“我很无能”、“我绝对不是学这个的料”等这些想法呢?久而
久之,大家甚至会对偏科科目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形成逃避心理,结果越不爱学,成绩就越差,
学习走入了恶性循环。
二、你不擅长的科目,就是你成绩发生质变的机会
你要做这三件事情:
第一,找出你的理想名次;
第二,对比你和理想名次考生成绩的总分差距;
第三,对比你最差的科目与他的差距。
专心去突破偏科科目对于提高成绩、进步的速度比因为喜欢一个科目、喜欢一个老师要快。如果
你偏科的话,只要提高这一科目,克服这一个弱点,成绩就会进步一大截,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
事情,这也是你的机会。
三、对照自己是不是有以下的问题
但是克服偏科没有那么容易,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偏科了。我们不会喜欢做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
情,我们不会喜欢去做一件明知道很难的事情,就好像你们家的卧室和客厅总是被打扫的锃光瓦
亮的,但是那个经年不收拾的地下室,每次说要去收拾,都觉得工程太大了,太脏了,就会一直
往后拖延。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偏科的同学,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去面对那些看了就很烦的题目,去动动你
那个一想难题就很痛的脑筋。告诉自己那些不会做的题目都是你的机会,只要攻克和突破,你就
能够增加信心,你就能够飞升一个层次;如果你不去攻克,反而畏畏缩缩,绕道而行,一直这么
下去,这不仅是懦弱,而是愚蠢。
1.你是不是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了
这种喜欢可能是你喜欢这个科目内容或喜欢某个科目的老师,导致你在分配时间的时候不自觉的
分配给这个科目的时间过多。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表,看看自己是不是那种花了过多的时间
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然后上了一个晚上的自习学了一晚上自己喜欢的科目,在回家的路上还觉
得自己特别充实,学了一个晚上,但是其实你最讨厌的科目压根都没有碰,这样下去成绩也不会
取得特别大的突破。
2.你是不是一只在学习自己会的东西
忙碌并不代表勤奋,有时候就是瞎忙,什么都没干;勤奋也不代表进步,有时候就是反复重复已
经掌握的也没什么效果。你可能也分配了时间给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比如说还是数学,然后做了
一套老师发的卷子,会的部分都写了,不会的部分打算等着老师讲,难算的部分都不想算。你明
知道自己解析函数的部分比较不会做,但是迟迟不敢去攻克这个部分。反而在自己会的那些东西
上一直寻求成就感。把自己不擅长的那个科目,自己不擅长的部分标准出来,集中花一段时间去
正面痛击自己的这个弱点,解析函数题的这个解法我不会,找出十道这样的题,算会了为止,算
的熟练的为止。就这么一个点一个点的攻克,偏科的你的那个弱项,一定会提上来的。
3.你是不是一直在做那些不用动脑的事情
什么叫不用动脑子的事情呢,比如他不擅长历史,他把历史书抄了一遍,也学了一晚上历史,但
是有效果吗?没有,他数学不好,他把不会做的题,看着答案抄了一遍在错题本上,抄了就会了
吗?还是不会。然后他从时间的分配上一看,我已经给了数学特别多的时间了,但是他还是被畏
难情绪控制了,做一些根本不需要动脑子的事情麻痹自己,偏科的同学千万不要麻痹自己,而是
需要操起手术刀,直面自己的问题,剖析自己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畏难的情绪,趋利避害,就易避难。越是不擅长的东西,反而我们越不愿意触碰。
要记住,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比别人优秀,才能从考试中厮杀出来,每个人都有为难情绪,如果你
没有,就可以先走一步。
四、检查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学某个科目
1.长期承诺
1997年,盖瑞·麦克赫森开始着手一项调查,有关一个长期以来困惑着家长和音乐教师的谜团。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音乐课上进步神速,而有些却相对缓慢呢?他采取了长期跟踪式研究,随机挑
选157名儿童,分析他们的音乐成长历程。
经过前9个月的课程,孩子们的水平明显变得参差不齐:少数几个孩子进步神速;少数几个勉强
跟上;大部分人徘徊在中间水平。技能水平的分布遵循音乐天赋的钟型曲线,正好符合我们的直
觉。问题是,是什么造成了这条曲线?它是不可避免的吗?随机挑选一群正在努力学习某项技能
的人,这条曲线就能描绘这群人的能力分布情况吗?或者是否存在某些看不见的神秘因素,可以
解释并且预测每个孩子的成败?
麦克赫森开始分析收集上来的数据,试图找出原委。这神秘因素是智商吗?不是。是听觉敏感度?
不是。是数学能力?节奏感?运动感知能力?收入水平?不,都不是。
接着麦克赫森测试了一个新因素。在孩子上第一堂课之前,他提出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新因
素就是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是:这个新乐器,你觉得自己会弹(吹)多久?(选
项有:今年、小学期间、直到高中、终身。)
麦克赫森说,“起先,大部分人回答‘啊,我不知道呀’,但是在你再三追问之下,最终他们会
告诉你一个肯定的答复。早在那时,他们已经有了想法。已经给自己的生活选择了某样东西,让
他们觉得:对,这就是我想要的。”
孩子们的回答分成了三类:
短期承诺、中期承诺、长期承诺。
然后,麦克赫森计算了每个孩子每周的练习时间:
少量(每周20分钟)、中等(每周45分钟)、大量(每周90分钟)。
麦克赫森根据这些数据绘制了一张图,他看到的时候震惊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进步不取决
于任何可衡量的天赋或者性格,而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念头。一个小小的念头却产生了无穷的力量,
孩子甚至在学习开始之前就打定了主意,这决定了进步的快慢。不同孩子之间的表现有着惊人的
差异。同样的练习时间,给出长期承诺的那组孩子表现得比给出短期承诺的孩子好4倍。他们仅
用了每周20分钟的练习时间,就比那些练习一个半小时但只有短期承诺的孩子进步更迅速。长
期承诺的孩子加上充分的练习,他们的技能早就出神入化了。
“我们本能地认为每位新生就像一张白纸,但是他们对第一堂课所抱的念头,却可能比任何一位
老师可能发挥的作用都大,也比任何强度的练习都要重要,”麦克赫森说,“这就是他们对自己
的看法。在初期的某个时刻,他们就经历了一个清晰的阶段,‘我是一位音乐家’这样的念头浮
现眼前。那个念头就像一个雪球滚下山去。”
细细想来,激情四射不是一种理智的状态。一个人为了日后能够取得令人期待的巨大收益,于是
放弃眼前的舒适。这不是简单的一句“我想要X”。这关系到许多复杂的东西:因为我以后想要
X,所以现在我最好像疯子那样做Y。
2.学习速度的差别
我们的学习速度有差别,不同学生在不同科目上表现出的学习速度不一样。例如,同样学数学,
一部分学生学得非常慢,但是突然有一天,理解了一个概念做了题之后,会发生一个神速的进步,
这种学生就是刚开始很慢很平缓,有一天突然进步,当然,还有另一类刚开始学得很快,后面就
表现不太行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根据一开始的学习速度给学生贴标签,分快慢班,老师不
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学习速度,有些学生节奏不一样,落后以后就自我放弃了这个科目。
五、克服偏科的方法——加大练习
人天生的天赋相差不大,我们出生时,大脑还有很大的可成长性。随着我们对一个行为或者技能
的不断重复,我们的大脑形成特定的回路和模块,而这个回路模块越稳固发达,我们在这个技能
上进步越快。如果你在某个方面不擅长,不一定是你天赋缺陷,可能是你练习太少了,就容易导
致学起来越困难。
对待偏科的科目就需要加大刻意练习,找到自己不舒适区、不会的东西,反复练习,达到进步。
刻意练习是如何起作用的:“收益递减原则”——几乎所有的进步都在开始的小部分训练过程中
发生,之后的训练获得的进步就很少。
不必焦虑开始进步快、后面进步慢的平台期情况,找出自己不会的,攻克下来,投资回报比是非
常大的。坚持下去,成绩就会进步。
这节课,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偏科的经验。找出自己偏科的原因,加大练习。
下节课,为大家介绍建造自己知识体系的方法。
第18课:构建知识框架,让你越学越快
这节课我们分享的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达成老师说的融会贯通的
效果。
一、为什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巩固记忆
大家知识的学习点都不是孤立的,事实上,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
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
得越好。
2.加深理解
孤立的理解肯定没有在结构上去理解得深刻。
3.方便做题
很多综合题考察的不止一个知识点,会跨越章节的内容,如果对知识有综合的把握,做题会更顺
手。
例如,做题的时候,从一个点开始寻找思维,发现找不到,于是你继续换个方向找思路,最后你
四面八方都想过了,仍然找不到思路,但实际上是把四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考察的,这就需要知
识的框架联系起来。
二、构建知识框架的目标
就是创造联系。我们的大脑是通过数十亿个神经元相互联系储存信息的。所以如果我们很机械化
的只是把知识往脑子里填,然后通过重复数十次来记忆这些信息,不是说不可以,只是会非常的
低效率。我们的大脑会吸收和整合信息。首先,我们的新知识会和旧知识发生联系,其次,大脑
对于新知识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整理,所以当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把学到的东西
一字一句的完美的拷贝在自己的脑子里。
我们应该在学习的时候,就充分运用自己的大脑,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
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
我们来用个具体的说法。我们平时学习,就像是给房间做整理,一个数学抽屉里装有代数、几何、
微积分小盒子。微积分抽屉里又有更小的函数盒子和一些公式的应用盒子等。在你的微积分盒子
里不可能找到生物、历史、绘画、舞蹈和科幻电影的踪迹。
但是学习并不是整理,学习就像编织一张大网。
整体性学习者不会采取这样有组织的方法(整理盒子)储存信息(这可能会解释很多聪明的人组
织能力却很差的现象)。整体性学习者可以将所有东西关联起来,公式并不仅仅是公式,它是一
种感觉、一幅图像,你可以将它与天上飞行的超音速飞机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是不要机械化学
习;二是真正好用的知识框架里面的知识点有更多更强的联系。
我们在本套课程有三个地方提到了框架,一是讲记忆方法的时候,从题目出发的记忆方法;二是
讲笔记的部分,每节课留下一些关键词和符号,有利于知识结构构建;三是错题部分,我们后面
会讲相关方法。
三、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深度学习
其实很多时候你只是理解了信息的表面意思。举个例子,比如你正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至
少要知道公式里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如果你重复使用公
式的次数足够多,就有可能记住它。你要深度的学习。
首先,问自己问题。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
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是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
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如此这般之后,结论就建立在
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深度拓展的缺点是需要很多探索。有些学科本身提供了一定
程度的深度拓展,但是往往深度不够;有的学科根本就没有提供,只是孤零零的结论。深度拓展
可能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时也是最花时间的工作。
其次,从个人经验中寻找。当我们学习到某个知识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来,看下自己的经验当中,
哪些现象跟这个知识有关,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或者说跟这个知识类似。
2.制作导图
分门别类把所学知识点放好,压缩信息做成导图,整理清楚知识点。
3.寻找联系
知识不会孤立地存在。
首先找类似: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其次固定因素: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
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
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比如将发生在古希腊的一件事与另一件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事情联系起来。
再次找类似逻辑: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
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或是驾驶汽车?如果这个发现与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
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类似之处吗?想想看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事件有什么
相似之处吗?
每次学习到新的知识,去把前面的知识结构复习一遍,去标注与新知识相关的标签。通过做题,
把相关的知识点找到并且添加标签。
4.形成主题
通过加标签可以标记出来一些知识点,然后可以突破原来目录所设置的结构图,形成跨章节、跨
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主题,例如图表式、概念图、流程图。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知识框架的步骤,教给大家如何建造自己的知识框架。
下节课,给大家介绍做题三问法,帮助大家高效做题,对付理科科目的学习。
第19课:刻意联系(1):做一道就会一百道
这节课给大家介绍做题的方法,叫做“做题三问法”,被称为理科利器。
一、二八定律
又被称为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
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
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这个道理是说出来大家都懂,一定要抓重点,但是在使用的是时候,
关键是要找出这重要的20%。
我们复习努力的最终的目的是考高分,所以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就是:每每攻克一个在考试
范围内的,我不会的或者会出错的题目,能够在考场上增加成功的概率,所以怎么保证自己的每
天的复习都是有效率的,去打击那些自己不会的或者出错的题目。
以前我总跟大家说,其实每个人本来都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因为人是活的,题目是死的,无论
如何你都可以把题目干掉,然后当你一道一道的征服自己不会的题目,能够把这个概率增加待考
知识点的90%的时候,就可以考上清华北大了,只是有个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我问大家:那大
家还觉得考上清北不可能么?我以为会得到一个很有信心的答案,但是没想到在大家的脸上看到
了一脸纠结的表情。我说就算到达90%有点难,那百分之70%,80%总可以吧,然后,我依然看到
大家一脸纠结的表情。我就退了一万步说:如果重新来一次的话,其实每个人都而已考的更好,
这个大家总同意吧。
二、做题的好处
攻克考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什么?就是做题。
考试的形式就是做题,训练自己做题的时间,做题的思路,就是在训练自己考试。题目中所涉及
到的知识点,尤其是真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都是考试可能性比较高的
知识点。
做题把学习应该做到的环节都覆盖到了,它可以帮助你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帮助你查漏补
缺完善知识的结构,通过做题完全可以自学。我一个自习室的同学,上大学的时候高数基本上就
是个抄一抄就及格,也能通过老老实实的做题考上清华,我室友的数学是满分,数学全书老老实
实做了4遍。
三、做题的方法
那怎么做题更高效呢?我们这节课主要介绍的就是关于做题的方法,这节课的方法就是理科利器。
1.做题是不是越多越好
并不是。尤其是对于已经落后的同学,如果你去跟别人拼题海战术,是拼不过的,也是不理智的。
因为知识点是有限的,但是题目是无限的。我们假设有一百个知识点需要学习,如果我们训练了
3000个题目,但是一直在这50个知识点上打转,那么我们不会的还是不会,成绩就不会有突破
和提高,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同学,一口气做了三本练习册,其中有很多
都是无用功,因为,每一个练习册都有自己的编写逻辑来覆盖到需要练习的知识点,做再多的练
习册,也就是重复这些知识点而已。更有效的方式是只做了1000个题目,但是可以熟练掌握这
100个知识点。
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反思和总结,做一题,有一个题的效果。否则,即便你做
了无数道题,做一道过一道,那么就好像吃饭的时候嚼了一下就吐掉了,能够吸收的营养是非常
有限的,越努力做,做的无用功就越多。
2.考试中如何才能做对拿到分数
以数学举例。选择填空共16个题目,大题需要回答6个。时间是两个小时,120分钟,每一个大
题包含审题,计算和写到卷子上,我们平均分配10分钟,每一个小题的分配3分钟,也就是说
不思考的话,看到就会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108分钟,只剩下12分钟用来检查,或者碰到某
个难题需要思考个3-5分钟,时间就基本上被用完了。你可以看到,一道小题三分钟,一道大题
十分钟,出题人几乎没有为学生预留多少思考解题思路的时间,因此,解题的思路要在一开始就
确定。
所以说,考试是和时间的斗争。考生考得好和不好,差别在哪里?计算的时间和抄写的时间基本
上没什么差别,差别就在于想出解题思路的时间。如果一个学生看到题目之后,能够迅速的想出
来解题思路,直接计算和抄写,那么她就会很轻松的完成试卷。如果一个学生,被某个题目绊住,
或者,他看到题目的时候反应不够迅速,总要想那么一两分钟,那么他就会认为考试的时间太紧
张甚至写不完。所以说,应试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是解题思路。有人说是计算正确,计算也
会出错但是概率不大,尤其是落后的同学,考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解题的思路,或者解题
思路来的太慢,或者解题思路是错误的。
那解题思路是怎么来的?最好的情况就是这个题目你见过,那么看到题目你就直接从记忆里搜索
答案就可以了。但是很多时候你没有见过。
3.怎么训练快速的想出解题思路
把题目中给的条件画出来。如果说,解题思路是应试的关键,那么条件就是解题思路的关键。出
题人是不会说废话的,给的条件都是你通向解题思路的台阶,决定一个题目解题思路的东西,就
是条件,条件不同,解题的思路就不同。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你去迅速的思考一下自己的解题
思路。
这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你会做这个题,换句话说你有了解题的思路,一种是,你不会这
个题目,也就是说你没有解题的思路。
▲针对你不会做的情况:
不会的题一定要弄懂,一定要把解题思路找出来,否则,即使做一万道题,不会的还是不会,是
不可能有进步的。看到这道题,首先一定要想三五分钟,把各个条件都画出来拼命想,总之,一
定要自己首先动脑,不要轻易的翻看答案。当确定自己无法想出解题思路或者思路被卡住的时候,
不要强迫自己等待更多的时间了,否则就会产生挫败感,畏难心理,对于继续训练有害无利。你
可以去翻看答案。对照答案,你要想以下问题:
一是看到已知条件,联想到了什么知识点或方法?我们是怎么解题的呢?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
知道,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用路边的石头往瓶子里放,最后就喝到了。
对着条件去联想自己学过的知识,然后推出正确的答案。
二是答案对于已知条件,用的是什么知识点和方法。想一下自己所想到的知识点是否正确。
三是我是想到哪一步后,才想不下去的?我没有想到答案中的思路?是有不会的知识点?还是没
有见到过这个解题思路或方法。
如果你觉得自己想的不够清楚,可以跟找一个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你们向对方去解释自己为什么
没有做出来这个题目,一定要说明白。如果是有不会的知识点,可以问同学老师,务必把这个知
识点弄懂,然后把它照抄到整理本上。如果是没见过这个解题思路,那么同样的,把这个思路总
结出来,摘抄到本子上。
接下来,趁热打铁找同类。
首先,找出几道与这个题目相似类型的题目,连续反复的训练刚学到的这个解题的思路,争取把
这个套路练习的滚瓜烂熟,看到给出的这几个条件,就知道它是要考哪一个解题思路,哪一些知
识点。
其次,就是找到跟这个类似但是由于条件有变化所以使用了不同的解题思路的题目,潜移默化也
使用到了对比学习法。
坚持这样做下去,你不会的题目就会越来越少,会的题目就会越来越多。
▲针对想到了解题的思路答题的情况:
当我们做对一道题目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对一道过一道,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做对了可能
是偶然,可能是当时状态好,可能是灵光乍现,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出来的,当第二次
碰到它的时候可能就想不出来那个解题思路了,或者需要重新想那个解题的思路,即使想出来了,
也浪费了时间。有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师刚刚讲过你会做,然而隔了很久你就不会了。
所以,做对题只是第一步,比这一步更重要的就是,总结为什么做对。
回顾自己解题的思路时,问自己下面这三个问题:
一是我是看到那个已知条件,联想到了什么,然后想到这个解题思路的?
二是想要做出来这个题目,都需要掌握那些知识点。
三是答案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比我想的更好么?
把这个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熟悉的去翻书、问同学、问老师。这样做有几个
好处:第一,整理了解题思路,是什么样的条件让自己联想到了什么知识点,然后一步一步得出
结果,同一个类型的题目,通常会有一个通用的思路。这样以后看到类似的条件,很容易就会触
发这个思路;第二,复习了相关的知识点;第三,确定自己真的掌握了这个题目,而不是蒙对的。
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答案对照时候,看答案是否提供了更加简捷的思路。如果是,就将这个更好
的思路也记在这一科的错题笔记上。
完成了这两步,一道题就被你真正吃透了。以这种方式做题,一开始会比较慢,别人做是三道题
的时间,你可能只能做一道题。但是这样做一段时间后,速度就会飞速提升,会比没有这样做的
同学更快。因为常考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是有限的,你在反复的总结中已经熟练掌握,到后来看
到一道题目,就能立刻反应出它考察的是哪几个知识点,要运用什么解题思路。这时如果你的计
算准确率很高,不需要练习,这道题你就可以不用做了,只需要看一下答案,确认自己的解题思
路没有错误就可以了。
四、对于题目的要求
1.你的习题必须有答案
2.一本练习册最好从头到尾做完,不要跳着做。一本练习册有它的编写逻辑、覆盖题型。
以上就是关于做题给大家讲的第一部分内容,做题三问法。
对于考试,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题做对。做对的题越多,分数越高。
按照我们的方法做题方法去复习,一是把会的题目全部做对;二是让会的题目越来越多;三是会
让大家做题的时候速度越来越快,让你一看到条件就能反映出解题思路。
下节课,教大家如何应对错题。
第20课:刻意练习(2):错了不再错
这节课和大家分享如何建立错题本的经验,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没有错题本,一定学习不好。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题做对,做对的题越多,分数越高。因此想要提高分数,要从以下两个方面
着力:一是把会的题目全部做对;二是让会的题目越来越多,不会的题目越来越少。会的题目一
定可以做对吗?未必。除了不会做的题目,还有一类是我们会做错的,所以把做错的题目变成对
的,也是我们提高分数的一个方向——零错误率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先优势。
一、如何总结错题,不错第二次
我们知道的错题总结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摘抄法:把错题都摘抄在一个本子上;
2.剪贴法:把错题都剪下来,贴在同一个本子上;
3.标注法:在错题上做记号,以后翻看。
这几种方法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1.摘抄法和剪贴法费时费力,会占用大量时间;
2.摘抄法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摘抄下来的错题没有了过去的做题痕迹,在复习时就会变成一道新
题,要重新思考解题思路,会占用更多时间,而且可能想不起过去做错的原因;
3.标注法没有上述缺点,但是错题分散在大量的练习册和试卷中,翻找的过程同样浪费时间。
但是这些方法最坏的结果就是你没有耐心或者没有时间看错题本了;此外,这样的错题本很厚,
本身题目就比较多,原题摘抄内容很多,有很多简单题目是复习初期水平低所以出错的,之后的
复习不需要看这些题目。
二、做错题的原因有哪些
已有的方法都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就不必拘泥于这几种方法,而是要从目的出发,寻找更加
合适的方法。我们的目的是要让错过的题,不错第二次。要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找出做错题
的原因,然后想办法将这些原因逐一消灭。最后,将这些办法综合到一起,我们就会拥有一套自
己的错题整理体系。
那么,做错题有哪些原因?当我们做完题目,对照答案发现自己做错了之后,还要分析做错的原
因,以及如何才能不再错。
1.对知识点理解或记忆错误
如果是对知识点理解或记忆错误,也就是说,如果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这道题就不会出错。你只
需要把正确的知识点找出来。如果是理解错误,就看答案中的解析、笔记、请教老师或同学,把
这个知识点弄清楚;如果是记忆错误,就重新记忆一遍正确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个知识点记在
整理本上,以便之后复习。这样,一道错题就总结成了一个知识点,这道题本身就没有复习的价
值了,不必摘录或标注。一方面,复习时,你只需要复习这个知识点,就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
当你在总结其他错题时,发现是同一个知识点,只需对这个知识点再加深一遍印象,不必再重复
总结了。如果一道错题的原因在于多个知识点,一一总结出来就可以了。
2.容易忽略的错点
例如有些知识点本身近似,容易混淆,就可以找出知识点理解识记,没有必要抄写错题。
【例1】(数学)比例式→直接转化→乘积式,乘积式→(分母不为0)转化→比例式
【例2】注意:“题中条件”是仅适用于某一问,还是各问都适用
【例3】(数学)二项式展开式:注意区分“二项式系数”与“系数”
【例4】(物理)摩擦力:注意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方向;正压力N大小
【例5】(物理)求功注意正负
【例6】(物理)连图题:注意电源正负极
【例7】(物理)求力、速度、加速度、场强,注意方向。
3.答题方式不符合规范
理科答题会涉及一些答题形式上的规范,如生物题中基因型的写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如果答
案的形式不规范,一样会扣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上面类似,每次遇到自己因为不规范而出
错的情况,就把这条规范用一句话记录在整理本上,考前翻看一下,考试中遇到这样的地方就会
警觉得多。
【例】(物理)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关键计算结果
4.马虎
马虎是最常见的错题原因,也是考场上失分最可惜的情况。仅仅靠提醒自己认真、仔细是很难解
决这个问题的。马虎只是一个很笼统的原因,要解决它,就要分析自己马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4.1审题错误
审题错误还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漏看或错看了题目条件;第二种,题目有陷阱,没有发觉。
一些同学在审题时为了节省时间,会快速地扫视题目;但是这样做很容易错看或漏看题目条件,
导致做错或做不出,这样反而会浪费更多时间。因此,审题一定要慢,要逐字读,并在重要条件
下面做标记,确保自己不会因为错看或漏看条件而浪费时间。
出题者有时会在题目中故意设置一些陷阱,即使你看清了题目条件,也很容易掉进去。如果发现
自己出错是由于题中的陷阱,就把这个陷阱用一句话写下来,记在整理本上。常见的陷阱大概只
有几种,考前翻看一下,考试的时候遇到相似的情形就会很容易察觉到。
4.2心算导致计算错误
应对:尽量把计算落实在纸面上。
4.3草纸上不同题答案混在一起,誊抄错误
应对:把草稿纸划分出几个区域,每道大题使用一个独立的区域。
4.4答题卡涂写错误
应对:涂五个,核对五个,避免涂串题。
三、错题整理体系的好处
根据上面的整理方法,大部分的错题都可以总结成一个知识点或一句话,只要把它们记住,就不
必再回顾这些错题。错题好比是原料,总结出来的东西则是萃取出的精华。
这个方法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错题,但是还有一部分综合性的题目,错误的原因无法用一两句话总
结;或者是要看到这道题上的做题痕迹,才能回顾起来当时出错的原因。对于这样的题目,就可
以用剪贴的方法贴在整理本上,对于这一小部分题目,完整地剪切保留才是最快速的办法。
关于何时回顾错题。用这种方式整理下来,每科大概只有几页纸,可以很快翻看完。而且平时在
整理错题时,因为要查看是不是以前整理过的错题点,所以对于一些常错的点,会在整理时就有
经常性的回顾。因此,平时不必系统回顾,只需在每次考试前的一两个小时里,翻看一遍,提醒
自己一下就可以了。
四、两个提醒
1.关于:本子
建议使用活页本。不要把所有科目放在一个本子上。
2.关于:结构
错题整理结构按照章节结构整理,知识点不会交杂在一起。
这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整理错题的方法,大家结合自己的方法综合使用。
下节课,告诉大家深度学习的秘密。
第21课:深度学习的秘密,专题式学习
这节课和大家分享的学习方法叫做专题式学习。
一、专题式学习的前提
大家知道自己哪里学的不好吗?
大家在上完我们这套课程之后一定要记住:哪里学不好,比学的好不好要重要。
所以,当我问出这个问题,你哪里学的不好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的有这个答案。
不只是某个科目,某个科目里什么知识点学的不好。
这个工作必须是你经常做的,经常去定位的那些学的不好的区域。这是学习成绩进步的关键。这
个区域是经常变化的,也可以能是固定在某一个区域上。当你发现有一个区域始终学不会,是你
进步的障碍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
学习上的“关键障碍”:当我们做一件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时,困难程度不是均匀的,也不是递
增的,它通常像是一段有很多个骨节的树枝一样,有几个节点会特别困难。可一旦通过努力,越
过这个之后,人就会有明显的进步,也会迎来一段比较平顺的时期。这种特别困难又尤为重要的
节点,可以称之为“关键障碍”。
“关键障碍”的特点:一是对你来说,它非常困难;二是你持续地、反反复复地遇到这个困难。
比如每次到排列组合你就做不出来,每次到圆锥曲线你就懵圈。
我们克服这种关键障碍的方法就是专题式学习。
专题式学习要求我们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的去攻克某一个区域。
二、混合式学习
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说过交叉学习更好,比如专注的学习一个科目一下午,不如一下午几个
学科交叉学习。交叉学习的好处:
一是交换科目或者换个学习环境,都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只是不能交叉的过于频繁。心理学上有
个概念叫“注意力残留”。就是说,:当你从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立时转
移,一部分注意力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你的注意力会分散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当在工作的进程中,被一件事情干扰了,假设这个干扰持续了a分钟。但是考虑到,
干扰排除后,你返回到之前的工作中,可能需要先找到你之前做到了哪里,甚至你还要往前多回
顾一个步骤才能接续得上,这个过程又耗费了b分钟。加上注意力残留,可能导致你低效工作,
又浪费了c分钟,最终一个持续a分钟的干扰,让你浪费掉的时间t=a+b+c。
二是从学习效果上,混合式学习更好。通过三个实验说明。
▲实验一:
研究者把女球手分成3组,10人一组,每组均按相同的时间量进行训练,即每周训练3次,每次
练习36个发球动作,总共训练3周。不过,这3组每一次的训练模式各有不同。
A组是固定训练,每次只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比如说,这一天发36个网前球,另一天发36个高
远球,再一天发36个平快球。
B组是顺序训练,每次均按照网前球、高远球、平快球的固定顺序逐一循环,反复练习。
C组则是球手自己随意决定练什么球,唯一的要求是不可以连续两次出现相同动作。
古德和马吉尔以一个很巧妙的手法实现了检验参与者适应力的目的。在训练结束时的技术考核中,
他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参与者必须站到左半场发球,尽管她们练球时一直都站在右半场。在
考试时,考核员要求参与者每次发一个不同的球:“给我一个平快球……很好,现在给我一个网
前球……嗯,好,再给我一个高远球。”每一位球手在考试时所发的每一种球的次数都是6次。
只不过考核员不会连叫两个一样的发球。古德和马吉尔则根据每个球的运行弧线以及落球点来评
分,从0分到24分。
获胜者是谁?是C组,随意训练组,胜得毫无悬念,平均得分18分。紧随其后的是B组,顺序
训练组,平均成绩14分。而固定训练组,也就是每次集中练习一个动作的A组,成绩最差,平
均只有12分,尽管在训练的3周中,这一组一直进步最快,直到最后一周的训练,她们都一路
领先,可到了真正上场之际,却一败涂地。
对单一而重复的集中训练的搅扰,使得受训者不得不一再做出调整,结果反而培养出了总体上的
灵活应变能力,更由此提高了某项特定动作的准确度。
▲实验二:
科内尔和比约克收集了一组由12位风景画家创作的不同作品,其中有些画家相当有名气,比如
布拉克(Braque)和修拉(Seurat),但是大多数画家却是实验参与者所不熟悉的,比如说玛丽
莲·米尔雷(MarilynMylvea)、埃梅(YeiMei)、亨利·克罗斯(Henri-EdmundCross)等。
这两位学者召集了72名在校大学生,让他们通过电脑屏幕来学习这些画作。
其中一半学生一口气学习一个画家的作品,学完第一个再去学第二个画家的作品。
而另外一半学生则以相同的时间量学习相同的画作,但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同一画家的作
品不是连在一起集中学习的,而是把不同画家的作品穿插到了一起。混合学习组的参与者正确辨
识画家的比例几乎达到65%,而集中学习组只达到50%。
这说明,混合式学习可以帮助你分辨学习之间的差别,更容易准确记忆。
▲实验三:
罗勒和凯利·泰勒(KelliTaylor)两位学者当时都就职于南佛罗里达大学,在2007年的一次
实验中,他们召集了24名四年级的小学生,首先对每名学生都做了一次辅导,教他们怎么根据
棱柱体上下底面的边数来计算棱柱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棱、多少个顶点和转角。
一半的孩子用的是集中学习法,他们先练习了8个“面”的习题,然后是8个“棱”的习题,然
后是8个“顶点”的习题,然后是8个“转角”的习题。每种题目都是一口气连续练习8次,中
间有30秒钟的休息,时间都安排在同一天。
另一半的孩子每种题目也都练习了相同的次数,但是每次一口气连续练习的8个习题不但交叉混
合,而且随机无序,比如,先是“面顶棱角棱顶面角”,接下来是“顶角角棱面棱顶面”。这两
组孩子接受辅导的时间量一模一样,练习时用的题目也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学习时的次序:
一组孩子是集中重复,一组孩子是随机混合。
第二天,所有孩子都接受了一次考试测验,考试内容是这四种题目各一道。结果毋庸置疑,交替
学习那一组的孩子成绩更好,而且比另一组高出老大一截:77%与38%的差距。
交替学习之所以在提高数学理解能力上格外见效,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原因,那就是考试本就是混
杂在一起的各种题型。既然考试是“拼盘杂拌”型的,那么平常的作业练习若也能是这种形式的
话,自然有助于考试时的发挥。不过,这背后还有更深层的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题型掺
杂到一起自然会迫使我们去辨识每一道题各属于哪一种类型,并需要逐一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案去
解答。我们不但要学会分辨不同的锁头,还要学会用不同的钥匙去开不同的锁。
请记住,交替学习不仅能用来复习各种题型、动作、概念,更能帮助你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三、专题式学习
(一)专题式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平时我们的学习时间都是分散开的,一天当中从上课到自习排列给各科目,没有一大段学
习时间让你集中在某一个地方;
其次,解决关键障碍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再次,专题式学习可以将你的大脑使用到极致。
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两周的时间里,他会找一个地方,通常是在湖边
的小屋,隔绝外界的联系,只读书,只思考大局。这一段无人干扰的深度工作时间,是让比尔·盖
茨激发脑力、深入思考问题、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所必须的。
科学家认为,刻意练习之所以能提升能力,与髓磷脂有关。髓磷脂是在神经元周围生长的一层脂
肪组织,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可以保持神经元的干净和正常运转。如果相关的神经元周围有更
多的髓磷脂,相应的大脑回路就能更轻松有效地运转,你在某方面的技能就会更强。
而当你专注于某项特定技能进行刻意练习时,就会迫使相关的特定大脑回路在隔离的区域不断地
燃烧。反复利用这同一大脑回路,就能促使细胞在这个回路的神经元周围包裹髓磷脂,从而有效
地固化这种技能。
简单地说,当你学习或者从事一项复杂的任务时,只有你高度专注,充分隔离相关的神经回路,
就能促使更多的髓磷脂形成,让这一回路运转得更轻松高效,你能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相反,如果你做不到专注的深度工作,而是注意力分散,大脑中就会有太多神经回路在同时工作,
你真正希望强化的神经回路只能得到偶尔的隔离,也无法产生那么多髓磷脂。
所以,在做专题式学习的时候可以混合。你也可以把某一个专题混合到其他内容当中学习。
(二)如何进行专题式学习
1.分题型的习题集
每一种题型解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必须一次性解答相同题型的题目才能熟悉那种方式。一本书
里包括各种题型的阶段性习题集。
以学习法律时的材料分析题为例,一次做一道题很难提高,如果集中练习一段时间,做完十道、
二十道、五十道题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从而彻底掌握解题技巧。看过几道关于诗歌的问题
之后,你会忽然获得几个启示。以前你也经常看到那些答题技巧,但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真正发
挥作用、帮助你提高能力的是那些亲身学习之后得到的。
2.分章节的习题集
一个章节一般是一大块相关的知识点,如果说,在做错题总结的时候发现在某个章节里错误率非
常高,这时候分散式学习就不适用了,就应该用专题式学习方法把这个章节部分习题集中练习,
集中消灭问题,把握这些知识点。
3.专题和专题的混合式练习
两个内容相似的章节可以交叉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我认为专题式学习期限在一周到两周左右比较妥当。坚持两周以后,不擅长的事情也会变成擅长
的事情。而且只要有过一次这样的体验,就再也不会害怕自己不擅长的事了。只要进入了巅峰领
域,就不会再觉得厌烦与辛苦。在不断的坚持中,自信会随着实力的增长而增强。不仅如此,我
们还会变得更有耐心。专注于一件事就是有如此之多的好处。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专题式学习,帮助大家克服一些学习路上的关键障碍;同时也介绍了混合式学
习的好处,让大家学会专题式学习和混合式学习交叉使用。
下节课,教大家复习的方法,即如何查漏补缺,做到有效复习。
第22课:时间不够?临阵磨枪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节课跟大家分享的是考试之前的复习经验。无论是期末考还是高考,复习都是考高分的关键。
一、复习到底是在做什么
考试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事情之一。因为考试是提前告知范围的,那么你的学习就是不
断找出这个范围之内的自己不会的地方。第一遍学习的时候可能都是不会的,所以你需要先获取
知识,然后理解它,完成了第一遍的过程。所谓复习就是从头到尾再过一下,然后确认三个部分
——遗忘部分、遗漏部分、错误部分。
由于距离考试的时间比较久,复习过后还会发生再次遗忘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重复。
这就是我们复习的本质,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一轮二轮三轮,每一轮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第
一遍遗忘的比较多,复习起来比较慢;第二遍的时候速度快了一些而已;而到第三遍,时间比较
短了,所以就会做卷子开始频繁去测试,找一下考试的状态,以及最后一遍查漏补缺。
每一轮的形式不一样,大概率是前两轮比较重,越往后的复习形式越轻。
其实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过了一两遍之后,确实大多数知识都已经掌握了,遗忘、遗漏和
错误比较少了;另一方面,确实是时间不够用,所以为了追求遍数,会把后面的复习安排的节奏
快、形式轻。
了解了复习的本质,接下来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问题1三轮复习是不是有固定的模式?
不一定有。我们需要本着高效的宗旨找出遗忘、遗漏、错误,重复它们不再遗忘就可以了,没有
固定的形式。
�•问题2有没有时间来不及的说法呢?
没有。因为无论是从复习的本质还是考试的本质出发,其实学习无非就是上述的过程,我们就会
进步,即使是考前的3天,也可以找出之前出过错的重新学习、征服它、取得进步。不要被几轮
的说法束缚住。只要还有时间,就可以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但是如果基础很差,目标很高,时
间不足的话会来不及。
二、回顾三个知识点
1.间隔
一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复习遍数越多越好;二是复习的间隔应该跟距离考试的时间有关。
打散你的学习时间,把一长段时间分成好几段,这样会大幅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说你打算用2小时来学英语,那与一口气连学2小时相比,今天学1小时、明天再学1小时
的方式能记得更多、更牢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忘掉了一些知识;时间跨度越大,你忘
记的内容越多,但是也因此能发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从而花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刚刚学过一个
概念,没必要立即复习,因为这样做几乎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一小时甚至一天之后才复习,这
时候才是有用的。把一大段时间分成好几段会强迫你把已经学过的东西从记忆里挖出来,重新存
储一次,从而进一步加深你的记忆。
但是“间隔”是有阈值的,如果间隔太久的话你可能会怀疑“我真的学过这个吗?”“学习间隔”
指的是从你“第一次学到这个知识”到“第一次复习”之间的时间跨度,在这个期限内复习才能
确保考试的时候还记得。
2.环境
研究表明,考试的时候和学习时候的环境一致,考试的成绩最好。为此你有4种解决方案:①在
考试的教室中学习;②在和考试相似的环境中学习;③记不起答案的时候,试着回忆一下学习时
的状况;④提前对环境免疫,环境一致不一致都能考好。
学习的时候环境越是复杂多变,学到的内容就越能记得清晰、长久,所依赖的“好地方”对记忆
的限制也就越少。
3.记忆形式
我们说过顺序提取、乱序提取,以及对比记忆等,这些都应该融入到你的复习形式当中去。每一
遍的形式最好都不一样,这样可以增加你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我的复习就
分为三轮,第一轮用的是课程+分章节的知识点,第二轮,用的是大纲+思维框架图和乱序的题目,
第三轮,直接对着套题去复习。
三、复习的三个环节
(一)日常的作业
第一遍复习一定要提前。很多人都是浪费掉了课堂,课下自己的学习是第一遍。更有效率低的人,
浪费掉了课堂和课下作业,把复习第一轮当成是第一遍。
如果你想比别人快的话,你的第一轮复习应该定位在课下作业上。作业很重要,老师布置的作业
涵盖了当天的知识点,也与考试重点相关,要珍惜老师布置的有逻辑的作业。
(二)大考前的几轮复习
1.从真题出发,弄清楚考试的重点和本质
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不看真题而复习。以下几个步骤有助于你复习:
①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②对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和去年的考试说明,看看变化在哪儿,调整的地方往往就是出题的重点。
③别光看考试说明,读完考试说明之后,得看看它和近几年高考题的吻合程度。
④真题考察的知识点的分布状况如何,确保对于哪些知识点用什么形式考过了然于心。
⑤对着真题要找出难点,发现自己的软肋和短处。
所以,注意两点:一定要集中,反复做真题,这样你在平时复习的时候,才会有感觉;真题一定
要时不时拿出来核对,调整你的方向。
2.制订复习计划
①要不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一定要跟。两个原因。一是老师有经验,会告知你难点重点;二是你的自制力没有自己想的那么
强,自己复习很可能掉队。坏处:一是自主性特别差的学生,容易浑浑噩噩跟着老师走;二是每
个人水平不一样,需要根据自己的水平调整,不要固话跟着老师。
②复习过程
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从头到尾过一遍才知道有哪些知识点;第二轮,攻克重点和难点;第三
轮,频繁测试。不要迷信应该复习几轮,需要明确每一轮的目的,并且去核对。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实际上是确认一下自己之前学过的东西,过一遍,把遗忘的想起来,找到错误
纠正,遇到难点做第一遍克服,并且重点圈住。我的方法一般是基本的课本配跟随章节的题目+
一套跟随章节的真题。关于真题,我已经完全破除了真题很宝贵的说法,只是你要注意留出3-5
套就可以了。
第二轮复习的目标实际上是重点和难点的突击,很多老师都会在这里进行专题式复习。我们要做
的是利用第一轮的成果,缩短整轮的复习时间,然后留出时间给重点和难点。第一轮是看的课本,
那么这一轮你可以看笔记,再把基础的知识过一遍,第二遍过的时候要注重从结构上理解和记忆,
形成框架感。第一轮是挨着做题,但是第二轮可以直接去看错题了。重点要放到你在第一轮的时
候做标记的章节或者知识点团上,包括比较难以理解或者题目难度较大的章节,以及,容易混淆
的、易错的知识点团。
第三轮一般都是通过整套题目,通过这样去乱序提取的。
无论复习几轮,注意明确每一轮的反馈,并且做调整。
(三)考前最后复习
1.训练固定时间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我们的问题不是出在没有紧张感和做题太慢,而是其实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没办法集中一个半小时,
就会导致在考场上很费劲,没有形成高速运转的习惯。
2.过题法
不写答案,拿出练习册一道一道的过题目,对着条件说出解题思路就可以,帮助你唤醒解题方法
和记忆。
3.错题本
薄薄的几页错题本,加在一起两三天就可以看完,就是你考前必看的东西。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下节课,给大家分享的是在考场上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得更好。
第23课:临场发挥如何得到最佳
这节课和大家分享临场发挥的经验。关于审题认真、字迹工整、还有选a选b选c这种的规律我
们就不讲了,还有考场上要不要马虎等,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些当做是考场技巧,这些都是平时应
该找出和克服的,保证在考场上不能出错。
一、考前准备:
主要是心态。科学家通过对许多伟大的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那些接受心理训练的人会表现得更
好,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占有优势。因此,运动心理学应运而生,优秀的体育学院有运动心理学专
业,同时会配备运动心理教练。
(一)心态准备技巧
1.别把心态当回事
全社会都在给你创造一种紧张气氛。心态永远都没有最好;大部分人心态都不好;心态对考试的
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2.管理好自我期待
不要抱有希望临场发挥得好来提高分数的心态,去得到不该得到的,抱着把自己复习到的答对就
可以,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就可以。
3.分清楚事实和想象
我们是怎样让自己紧张和焦虑的?我们首先想的是因为没有复习到某个知识点,这是事实,然后
想到了考这个知识点就答不好了,考不上目标学校了,这些就是想象。往往引起我们紧张的是这
些想象。
4.不复习看不完的东西
很多人考前拿出很厚的练习册做题,考前几天做不完,极度焦虑。考前就看看错题本,或者笔记,
薄薄的几张纸回忆课本内容,都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完的。
5.学习到最后一秒钟
考前最后三五天如果放松不学习,反而会加重焦虑;这三五天也是可以提高成绩的最后机会,不
要放弃这个进步的机会,学到最后可以增加提高成绩的概率。
6.试验心态
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把考试当成是结果,要当成是试验,把自己从当事人角色抽离出来,看看
自己在考场上情况。
(二)睡眠和饮食
一切照常就可以。千万不要突击学习。
研究数据中获得的大量证据说明,睡眠能增强你对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可以辅助
你的词汇学习、单词配对、逻辑推理,甚至能有助于你工作中的陈述报告、学校里即将到来的考
试,等等。当你把需要记住所有这些课题中关键之处的主要细节,才能借助睡眠把这些要点拼凑
起来,形成一幅更为完整的大脑认知图。这么做对你成绩的提升效果相当显著,大约能提升10%~
30%,不过科学家们至今尚未充分了解潜意识状态下大脑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因此还给不出合理
的解释。
最新研究表明,在失去意识的停机状态中,大脑实际上是在澄清记忆、深化技能——睡眠是完成
这两项任务必不可少的步骤。换句话说,从本质上讲,睡觉就是学习。
从生物学上来讲,没人能说得明白大脑是如何整理一天中所有感官那极其庞大的信息输入的。针
对睡眠的科学研究仍处于婴幼期。不过,该领域的领物之一,威斯康星大学的朱利奥·托诺
尼(GiulioTonony)发现,有证据表明,睡眠能大规模地弱化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在前一天形
成的连接。还记得吗?我们清醒时,神经元每时每刻都在形成着各种连接网络。托诺尼认为,睡
眠的首要功能就是解开那些在白天新形成的不必要的连接,同时“巩固那些连接网中形成的有意
义的成果”。从生物学上来说,大脑通过对噪音的削弱把信号从噪音中剥离出来,而且很可能还
同时对留取的信号加以了巩固。针对动物的研究还找到了直接证据,证明在睡眠期间,与记忆相
关的不同脑组织,即第1章中所讲的海马和新皮层之间有“信号串扰”,仿佛大脑在回顾、存储
一整天中最为重要的具体细节,并把新信息与旧信息整合到一起。
早上参加学习的人,无论是背单词还是对模式及规律的辨识,也就是说,无论是需要靠记忆力的
学习还是需要靠深度分析能力的学习,在傍晚的考试中,那些白天睡过一小时午觉的人,成绩会
比没有午睡的人高出大约30%。“通过这些实验研究,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习惯,”梅德尼克告
诉我,“也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
“在一些实验中我们发现,白天睡上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所得到的学习辅助效果,跟一整晚8小
时的通宵睡眠几乎不相上下。”
二、答题技巧
(一)设计得分目标和得分点
两个例子:一个论述题+一份分析题;最后一道大题要不要做。
找到了出题人的感觉,抓住了考试的规律,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设计自己的得分点。考试中
能够得多少分,这个问题显然与出题人有点联系,但关系并不太大,更多影响你分数的因素还是
来自于你自己,如你的学习水平,你的身体状况,你的心理状态等等。这些因素的调整在前面一
章我们已经做过一些分析,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在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除了以上因素以外,
在考试的时候,你对自己得分点的设计,也是影响你分数的重要因素。拿到考题后,对自己得分
点进行合理的设计,这一点简直太重要了,下面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得分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在模拟中也要非常清楚自己的水平—这个地方大家做的太少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自己想要达到
什么水平,但是不知道自己大概可以考个什么水平。
得分点的设计原则很简单,就一句话:“‘慢’做‘会’,全做对;敢于去‘拼’中等题,敢‘放’
全不会!
意思是说,在考试过程中,放弃自己肯定不会的题目,将时间分配给自己会做的题目上,以确保
将会的题目分数全部拿到,最后再去试着拼一拼有可能会做的题目,对于这样的题目,能拿多少
分就拿多少分,不强求。
我们经常讲,要学会放弃,其实这个放弃是有前提的。上来总体扫一遍看下,做到心里有数。
(二)具体碰到不会做的题如何处理
决定放弃的时间是每道题所分配时间的三分之一。假如,每题有10分钟的解答时间,如果碰上
该放弃的题目,大致做题约3~4分钟,仍然觉得无从下手即可决定放弃。如果思考到分配的时间
全部用完才放弃,则整个时间都浪费了。
(三)时间分配
并没有严格的时间分配,只是大家千万在做题的时候不要预留检查的时间,马虎带来的错误应该
是平时就消灭了。把考试时间分成几个阶段就可以。
(四)关于突发情况作出预测和准备
减少自己在考场上的选择犹豫和思考时间。
在考前,就要想到和解决一些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自己东想西想、有别人干扰自己、
如果碰到不会的题目,应该怎么做答题、如果感觉整体比较难怎么办等。
(五)如何检查
立刻检查是无效的;不要靠检查去检查出错误,在考场上提醒自己不要犯平时出的错。
一道题5—10秒检查解题思路就可以,不要对检查有过多的期待。
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了几个在考场上临时发挥的经验,希望有所帮助。
下节课,教给大家考完之后如何分析试卷,让这次考试成为你进步的契机。
第24课:分析试卷,做到“逢考试、必进步”
之前两节课我们讲了在考前应该怎么复习,以及在考场上怎么临场发挥,这节课我们来讲讲考完
之后,如何做试卷分析。
一、考试之后的心态
(一)考完了之后你一般是什么状态
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因自己成绩下降了而难过,自怨自艾
②觉得前一段时间已经很努力,怎么考得还是不好?进而怀疑努力没有用
③找老师去改分,给自己改错了
④去偷偷看同学的分数
⑤考得太好了,去庆祝一番然后觉得自己信心非常好
⑥找老师谈话,甚至找老师谈话上瘾症的状态
⑦责怪出题,对考试题很挑剔;埋怨“太长了”,“题出偏了”,“不解题意了”,或是“念错
了一个词结果把全题都弄扭了”等
以后这些统统不要做了,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
(二)正确考试后的心态是什么
1.首先,你要特别感激
一场考试下来,老师要做什么工作:老师确实花费了许多时间准备考试题;考完试之后,还要用
大量时间认真评卷,要把卷上的错误标出来,等你收到自己的考卷后,好能从头至尾地查看卷子,
找出错误的地方,避免以后重新出现同样的毛病。
2.其次,要觉得这个机会太宝贵了
记住这句话——考试,你要的不是成绩,你要的是提高成绩的机会。大多数都把考试当结果,当
挑战,很少有人把考试当机会。考试帮助我们完成了学习当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环——反馈。
(三)补充知识:刻意练习
1.步骤一:只在学习区练习;
2.步骤二:组块化练习,包括首先从整体了解任务、其次把大任务分解成知识组块,花时间用慢
动作练习再加速,了解内在结构;
3.步骤三:大量重复训练;
4.步骤四:持续获得有效反馈,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
5.步骤五:要求精神高度集中。
一定要转化思维:从,这道题为什么要扣分?到,我为什么做错了这道题。
二、试卷分析的作用
1.帮助你检验哪里学的不好
2.检验你前一段时间的学习策略
3.决定的接下来的学习方向
4.效率会提高
换句话说,如果你足够理性的话,考得越差应该越开心才对。首先,考差了,才可以进步;其次,
能在最终的考试之前,检查出这些错误,那是你足够走运。
三、强调试卷分析的原则
(一)一定不能概括分析,要具体分析
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对策,分析才是有效的。概括分析是无效的,例如说,心态不好、前一段时
间不够认真,这些统统都无法帮助你提高成绩,或者说,效率非常低的。
具体到两个方向:第一,单个题目是错在哪里的;第二,这个题目为什么出错。是之前出错过吗?
还是学习范围有问题等。
(二)一定不要只看自己的
这并不是让你去对比分数,而是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你错误的原因和同学范围是否一致,他为
什么没有错等。
主要核对三个问题:
①是不是老师讲过
②是不是你的学习范围有问题
③是不是对方有更好的学习方法
(三)一定不要只看分数
不能只看分数,要看考到的知识点是自己掌握的,还是没学到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分数来制订
目标,下一次的目标,不应该是以分数为标准,而是上一次错的这次有没有再错。
(四)一定不能孤立看待,要动态看待
要看这次考试和以前考试、以后考试的对比,总分、各个科目,和上次考试分数差距。大家要做
一个动态表,这个我们会在后面学习记录上去分享。
四、具体试卷分析技术
(一)先看试卷本身
1.整卷难度分析,把每一个题目都放回到它所在的章节里。感受一下,难度如何,比之前考的更
难,还是更简单。
2.命题的覆盖范围,题目覆盖了那些范围的知识点。
(二)再看自己的答题情况
1.目标达成情况。和上次对比,错的更多还是更少了,错的多的跟上次是一样。
2.学习用时的相关分析。例如在数学上花了大量时间,成绩提高了,那就可以沿用。
3.知识构成分析。通过对知识板块得分情况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板块的掌握结构。
4.题型得分分析。了解“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的解题能力水平。
�•两个问题:
1.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
只有一种原因可以导致成绩下降,那就是学过的东西忘记了。如果说考试遇到的都是怎么没学到
没见过的知识点,这不叫做成绩下降。
2.学习是否有高原期?
没有。如果出现了学习高原期、平台期,是因为学完了,提高不了了,但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原因是,停留在了自己知识掌握的舒适区,甚至出现知识遗忘,成绩进步不了。
经过这节课,希望彻底颠覆大家对考试的认识,考完试要认真分析,反馈甚至比练习更重要。
下节课,教给大家如何排除干扰,保持好心态静心学习。
第25课:如何排除来自环境和情绪的干扰
今天给大家主要讲的是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一、如何处理竞争关系
每次考试,我们都习惯性把所有竞争对手全部放在眼前。这也容易导致一些心态问题,而这些心
态问题是正常。而且这些问题是容易解决的。提供几个解决的方法:
1.与你无关
有些人生下来头脑就好,不努力就可以得到好成绩,还有些人进度比较快。
但是这些人跟我们是没有关系。因为他跟我们的目标是没有关系的,每个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他们不管取得过怎样辉煌的成绩,和我们还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之后我们的生活并不会有什么交
集。
2.提高想象别人痛苦的能力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当你觉得痛苦有压力的时候,是觉得只有自己这样,还是别人也这
样?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孤独,那么就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思维。反之,你的压力就会比较大。
孤立思维的人,体会别人痛苦的能力就会比较差,面对竞争的时候,给自己的压力就会越大。
3.扩大比较的范围
我们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桌。同样的,超过我们的同桌也没有多大意义。当我们把目标放远,那
么嫉妒心态就会减弱,目标就不会被同学同桌影响。
4.树立遥远的偶像
近处的学习对象带来的是涯里,但遥远的偶像带来的是动力。
二、如何处理打扰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觉得周围的环境怎么这么乱,周围人太吵了,为什么一直有人打扰我。
但其实这些影响最终不仅由干扰本身决定,还由我们对这些干扰的看法决定。
1.换一种解读方式
实际上当我们面临干扰的时候,干扰带来的结果主要是跟主观的解读有关。
学习环境并非纯净更好,考场上也有干扰。解读:干扰其实是在训练考场应变。
2.周围人都不上进,学习气氛不好
好的学习气氛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很少人能做到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
我当时上高中时候按照入学成绩分在了重点班,大多数同学都很刻苦用功,在这样的环境至少不
会被干扰,最后班里同学考的都比较好。当时很多普通班基本很少有考上重点大学的。
其次人的自控力很弱的。试想当你玩闹的时候,放眼望去大家都在学习,压力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学习也就会有些动力。
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和互相竞争,促进了学习的效率。
最后能够得到正反馈,学生热爱学习,老师上课也有热情,被赋予的期待很高。不要小看这个期
待的事情。
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升高的你的上限。如果在不好的氛围,人的上限是不能够被打开的,努力程度
不也没被激发出来。不好的氛围,降低了你的下限。这一下子就降低了你对自己的要求,让人很
难自控。
三、学习环境不好怎样去应对
有两种方法:
1.学习型组织,再不好的环境,也会有好的氛围小团体。
2.成为佼佼者,去获得正向反馈。决定我们成绩的不只有学习氛围这一个因素。我们一个减弱不
利的因素,加强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老师的关注,别人的夸赞。
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比学习氛围更重要。
四、处理人际关系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考试期间的人际关系。
1.考试期间的人际关系:不要树立人气王的目标。
也就是周围人都要喜欢我。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维护人际关系是需要精力的。学习好的人,
人际关系都比较简单。能维护的人并不多的。备考期间维护1-2个就可以了。
2.亲密好友:最终留下是和我们三观一致的人。
3.如何面对好友的疏远
人与人的接触一般有几个阶段,一见投缘——逐步疏远——关系稳定。因为我们刚认识一个陌生
人时是非常有表达欲的。慢慢了解后,才会发现缺点或者观点不一致的地方,这也就进入了冲突
期和磨合期。
4.管理好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
经过这节课,希望帮助大家学会避免备考过程中的社交风险。
下节课,给大家介绍一个让你学习效率翻倍的小妙招。
第26课:一个让学习效率加倍的小方法
今天这节课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效率倍增的小方法,在介绍方法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
事。
▲故事一:
来自于我大学的一个学妹。这个学妹当年读的是省重点高中,这个高中在高中第一年是不学习高
考相关的内容的,高一用的课本是学校自己编的,根本不在考纲范围内的,整个学校贯彻的是素
质教育方针。
但是这个学校每年都能考上很多清华北大,是省内数一数二的高中。
能考上这么多,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功劳,而是到了高三最后一年,这个学校会用最有效率的方法
帮助学生去复习。学妹的班主任是学校花重金从省内请来的在影视方卖弄特别有经验的老师。这
个老师给班上带来了一种学习方法,学妹特别喜欢,一直给我推荐的。
这个方法后来被我取了个名字,叫做“学习型组织”。
老师带大家复习易错字,并不是带着大家一个一个去过,而是把班上分为六个人一组,每一个学
生去查找六个易错字,要查的非常全面,甚至是要从网上找到这个字都会出现在那些诗词中。这
样查完之后写在一张大白纸上,首先在组内交换,这样每个人就有了36个字,然后再全班交换。
最后老师把这些大白纸钉在一起,给班上每个同学发一份,这样下来,全班不会有人再在这个题
目上出错了。
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倒吸了一口气,我在学习上一直有一个很固执的坚持,那就是认为学习是一
个人的事情,越是一个人学越高效,很多时候讨论问题其实就是逃避学习的一个借口。但是听完
这个学妹的故事之后,我忽然发现,我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在和一个班的人作战,那我肯定是
战不胜的。
▲故事二:
后来我又发现一个聪明人再利用“学习型组织”在学习,我研究生的一个同学,大家都知道,上
大学之后呢,人都会变得懒惰,会经常翘课,我这个聪明的同学就想了个办法,他找了五个,跟
他一样聪明但是懒惰的同学,他们五个组成一个组织,轮流去上课,比方说,一学期有20节课,
那平均每一个人就上四五节,要保证这四五节认真听课,并且把笔记记下来并且正露出来,等到
期末复习的时候,他们就把笔记订在一起,于是他们就拥有了全班最详细的一份笔记,比班上最
认真听课的同学记的笔记还要好。
在大学的复习当中,笔记占了很大的分量,我们都是对着笔记进行复习的,老师出的考题也会在
笔记当中,所以他们有了这份笔记之后就等于有了考高分的保证,班上很多同学都找他们去借他
们这个笔记,他们也不会借出,只在内部分享使用。
他们真的考的分数也很高。
这个方法也挺震撼我的,我也不喜欢上课,但是我就没有想出这样的方法。
在这两个故事当中,我都提到了同一个学习方法,也就是利用“学习型组织”去学习。
一、学习型组织,为什么效率会高
(一)带着责任感学习
首先呢,大家还记得我们在本套课程当中反复提到的考试的逻辑,学习的本质,进步的本质吗?
我们之所以会成绩进步,是因为我们在考试范围内把不会的变成了会的,把错的变成对的,每当
我们进行这样一次动作的时候,我们的成绩就会进步一点点。
你一个人如果一天能发现6个易错点,那么六个人一起,就可以在一天内发现36个易错点,在
学习型组织内学习和分享,就可以把你进步的速度扩大到原来的六倍,达不到六倍也没有关系,
总之会比自己一个人学习进步快,会比别人进步快。
掌握了这个方法之后,我会刻意的使用在我的生活当中,比如现在我创业,我会很乐意跟其他公
司的ceo去交流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犯的错误和心得,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们犯错的几率。
当然,这种学习型组织的效率会高,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在这样的学习型组织当中学习,你学习不只是为了自己。
我们在前面讲过了很多克服拖延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如果你是为自己学习的话,你就很
容易拖延跟注意力不集中,可是如果你是为了别人学习,如果你不学习就会耽误别人的成绩,如
果你不学习就会被组织踢出来,那么带着这样的责任感跟紧迫感去学习的话,你会发现你的学习
效率确实会比自己学的时候高很多。
(二)注意力更集中
有很多的研究发现,孩子们在团队合作的时候,比赛独自完成任务的时候更加投入,团队合作这
种形式就容易把大家的注意力给抓起来,会比独自一人学习更不容易分心。
二、在学习型组织当中我们都可以做什么
(一)分享笔记
我们在前面讲过,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其实是非常难以集中的,没有人能够每一节课45
分钟或者说一天好几节课都集中注意力,所以靠自己去听课肯定会有疏漏。
如果说利用学习型组织去听课,每个人去负责一部分的课程,然后互相传看笔记,就等于是共享
了我们的注意力,笔记会记得更加完善。
(二)互相提问
我们在学习型组织当中可以做第二件事情就是互相提问,我们在前面也说过了,记忆最好是通过
多种形式进行,提问,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经过提问的问题一般是不可能忘记的,提问可以帮
助我们提高记忆的效率,在学习型组织当中,通过提问这种方式去记忆等于是共享了我们的记忆
力,把需要记忆的内容,总结成问题,每个人每天为其他组员提出3个问题,一个组如果有6个
人的话,就等于提出了18个问题。18个问题,等于是好几个章节的内容了。
(三)查漏补缺
我们在学习型组织当中可以互相查漏补缺,我们在复习过程当中可以每天在复习结束的时候聚到
一起,每个人至少提出六个易错点,或者说六个难题。通过这样相互交流,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
的易错点,几倍于我们自己去寻找的速度。
你的易错点,其实很容易就是大家的易错点,因为大家在学习过程当中会经常犯同一个错误,而
且有些题目本身是有陷阱的,这个陷阱对我适用,也对大家适用。
这种共享错误和难点的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你的复习效率。
(四)互相讲课
在学习型组织当中,我们可以互相讲课,如果说一个概念比较难以理解,尤其是在物理化学这样
的学科当中,经常有一些公式跟概念,我们是理解不好的,那通过跟对方互相去讲这个概念,讲
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共享彼此的理解。
三、为什么这种共享理解可以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学习的过程是什么?
比如说老师他要介绍一个冰山给我们,那在老师的脑海当中,这个冰山是非常立体的,他知道这
个冰山的边边角角跟方方面面,但是老师不太可能通过他的语言把这个冰山如此立体的呈现在我
们面前。
我们平时学习一个很抽象的公式,在老师的头脑当中,他的理解是很透彻的,他同样不能把他的
透彻理解通过语言完全传递给我们。这就好比是给我们介绍一个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冰山一样。
老师在介绍冰山的时候,他只能通过他的语言告诉你,这个冰山有几个特点,结构如何。
如果我们没有见过冰山的话,我们就在大脑当中去模拟这个冰山的样子,那按照老师介绍的特点
和结构,我们的理解可能是这样,在一个盆里面有水,水上面就浮着冰,这就是冰山。
我们头脑中的这个就是学习模型,这个模型一般老师会给你,经验不足的老师,连这个模型都给
不到你,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用一个模型去类比老师讲述的冰山,然后逐步的去完善这
个模型。
每一个学生他脑海当中这个模型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通过彼此之间去讲自己对一个概念和公
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共享自己学习模型,然后帮助对方去丰富和完善他的模型,我们彼此都可
以对这个概念理解的更加透彻。
有一个说法是,用不同的话语讲述同一个概念,就会给你带来灵感的火花,为什么会带来灵感的
火花?原因就在于我们用不同的语言去形容一个概念的时候,其实等于是在丰富和完善这个学习
模型,甚至是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型。
以上就是我们在学习型组织当中可以做的事情。
四、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诉求,我们在这个组织当中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
所以到最终我们一定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不仅去提高某一个人的学习效率,而且必须提高这个组
织当中每一个人的学习效率,要时刻关注这个核心诉求并且去核对它的完成情况。
(二)学习型组织一定要有管理者,这个管理者去负责评估每个人的贡献值,如果发现有人的贡
献值比较小了,那么一定要提醒他,最好是制定规则,对于贡献值不足如何进行处罚,长期贡献
不足者要离开这个组织。这样可以避免有人的能力较弱,无法为别人提供价值,甚至是藏有私心,
只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而不分享自己的。
(三)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效率,我之前提到过的那个担忧生活当中是普遍
存在的。就是我们会利用讨论这种学习形式来偷懒,一个人学习肯定比一群人在一起学习要痛苦,
因为一个人要付出极大的毅力去克服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而一群人讨论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在听别人讨论的时候,你很容易陷入一个不动脑的状态。在讨论中学习,也不会特别痛苦。所以
我们经常无意识的讨论着,就过去很长时间了。
这个讨论的效率并不一定高,但是它看上去又是在学习,所以我们会心安理得的把这些时间浪费
掉。
在学习型组织当中学习,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效率问题,不要让讨论和分享变成你偷懒的借口。
你周围如果有一样勤奋、上进,并且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可以几个人一起共享学习成果,几
倍增加学习进步速度。
下节课讲讲,怎样沟通,让“学渣”也能被重视。
第27课:这样沟通,学渣也能被重视
这节课跟大家分享的是与老师相处的一些经验跟技巧。这节课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对我们学
生来说我们在学校待的时间有的时候比在家里待的时间还要多,我们一天大部分清醒的时间都是
在学校度过的。
那么在学校怎么跟老师、同学相处就尤为重要,可能跟他们相处的这个状态就影响了我们那段时
间的心里感受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尤其是老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
么你跟他的相处状态,有可能就会影响到你的成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这样的体验,就
是如果喜欢某一个科目的老师,就会非常愿意学这个科目,那这个科目,自然就会学得比较好,
如果不喜欢某一个科目的老师呢,往往这一门的成绩也是比较差的,所以说怎么跟老师相处难掌
握一些这方面的经验跟技巧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老师在你的学习过程当中,他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是否没有一个好的老师,我们就一定学不好,肯定不是,那么一个好的老师是在哪些方面?去帮
助你学习的呢?
(1)老师给你讲一些知识跟经验,那课本上是有知识点的,但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描述过于简单,
或者说过于抽象,所以一个好的老师,他是可以用自己的这个讲述把那些知识更加鲜活的、立体
的、深刻的,传达给你的;另外就是他还有一些经验,这个经验每一个老师有的都不一样,而且
这个经验也不是你能从别的地方得到的,就得老师告诉你,比如说他多年教学总结出来的一些规
律跟方法,还有他通过对这个历年考试的研究总结出的一些技巧,这些都不是你自己能做到的,
那么这个经验的传授就尤为重要,所以是一个好的老师把他能够帮助你的,去给你传递知识和经
验。
(2)老师可以给你反馈,我们在刻意练习当中讲到过的,专业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
我是练网球的,有一个专业的教练,他是可以过来纠正我给我反馈练的怎么样,哪里有错误,哪
里可以提高。反馈是可以加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结果有了解这个结果,反过来又能促进我们更
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个现象被称作叫做反馈效应。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的一个著名反馈效应的心理实验:赫洛克把被试者分成4个等组,在4个不
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第一组为激励组,每次工作后预以鼓励和表扬;
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对存在的第一点问题都要严加批语和训斥;
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
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也不后也不给予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成绩最差者为第四组(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则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激
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受训组的成绩有一定波动。
这个实验表明:及时对学习和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和活动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
适当激励的效果明显优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闻不问的效果好。在生活中,有反馈(知道学习
后的测验成绩)比没有反馈(不知道测验成绩),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即时反馈(每天知
道测验成绩)比远时反馈(测验成绩要一周后才知道)所产生的效应(激励作用)更大。
所以说老师的功能是什么呢?
首先,他可以传递给你知识跟经验;
其次,就是他可以给你反馈而且很及时;
第三,就是他能够给你合适的鼓励,给予关注,在这种鼓励跟关注之下,让你的学习更有动力,
让你能够坚持下去,毕竟三年的学习是非常枯燥无味的,面临很多困难的。
以上就是老师的功能,如果老师能够对你提供这三方面的帮助,那么这个老师就是非常好的非常
合格的对你的学习非常有帮助的。
二、“使用”老师的四个原则
你要学会的是如何去使用老师,把老师身上好的功能给发挥出来,把他身上的那些缺陷那些负面
的东西给克服掉,这才是一个科学的跟老师相处的办法就是掌握使用老师的方法。怎么使用老师
呢?
(一)充分暴露原则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叫曝光效应,曝光效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人们会单纯因为自己熟悉某个事
物而产生好感,一个心理学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总结描述。他测试了很多东西,包括形状,包
括面部表情,包括无意的词汇都证明了这个效应的存在,我们每天都会在镜子里面看到自己的形
象。因此,我们会更加喜欢自己的形象,我们在跟老师相处的过程当中,必须坚持充分暴露的
原则。一定要跟老师熟悉起来,不要看到老师就躲着走,该跟他打招呼的时候要迎面而上,跟他
打招呼,你要知道你在他面前的每次曝光都会让他对你更加熟悉,因此会让他更加的关注你和喜
欢你。
(二)工具原则
什么的工具原则,听起来就比较功利性了,你要知道你跟老师的相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希
望他帮助你学习。
一个老师,他一般情况下最多陪伴你一到两年,很多老师是你毕业之后不会再联系的,虽然这样
做不对,但是事实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在这一到两年之中,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没有得到某个老
师的关注而分,你要知道你在这段时间里面,你跟老师你们之间最有益的相处模式就是她帮助了
你学习,而你感恩他所以你对老师要有一种工具心态不是要把老师当工具,而是有一种工具心
态。老师能帮助你就好,其他的不要想太多,这个老师不喜欢你没关系,只要他能帮助你学习也
可以。
(三)朋友原则
我说的这个朋友原则,并不是说要跟老师当朋友,有什么好吃的跟老师去分享,不是这样的,
我们强调的是平等。你是怎么对待你的朋友的,就应该怎么对待你的老师。
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常会把老师塑造成一个妈妈的形象,会把老师想象成一个永远仁慈的,对每
个人永远都有耐心的样子,其实这样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讲并不好。我觉得这个负面效应事多过
正面效应的,如果你总是这样,把老师想象成妈妈,那么妈妈是无条件爱你的,妈妈是什么时候
都应该有耐心的,所以你很容易在这个老师这失落,你发现这个老师他并不关注你,甚至并不喜
欢你,如果你把老师想象着妈妈,风险是非常大的,就是你会因为得不到他的爱,得不到他的关
注而失落,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在本节课当中,我自己在过去的求学生涯当中,
我觉得最好的跟老师相处的心态是把它当成是朋友。
老师并不天然的喜欢每个学生,老师也不应该去喜欢每一个学生,他是一个人,他是跟我们交朋
友的,我们会觉得周围每个人都适合做朋友吗?我们会觉得每个朋友都是可爱的吗?我们会在每
一个时刻都喜欢自己的朋友吗?其实并不是,对吧?如果你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你觉得你跟老师
是平等的。你的心态就非常的健康,跟她是平等的,你们彼此都有自己的权利,老师的权利呢,
就是要求你配合去给你布置任务,所以如果你在英语老师的课堂上去写物理作业,他们老师就有
权利去批评你,惩罚你对吧?那你的权利是什么,你的权利是你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你是可以
要求老师帮助你解决的。那你没有的权力是什么,你没有权利要求这个老师一定得喜欢你,你也
没有权利去把他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给占据掉,因为对于他来说那是一份工作,你们之间非常平等,
自有各自的权利义务,所以你要允许老师不喜欢你,你也可以去评价这个老师。
同时你跟老师交往过程当中,如果能一个平等的朋友的心态去对待的话,你就会学会关注老师的
感受。就大多数学生并不关注老师的感受,他没有办法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我们都知道
关注朋友的感受,然而不关注老师的感受。
然后我们还要去埋怨为什么老是不喜欢我,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关注老师
的感受。如果这个老师不喜欢你的话,你也不要用一种很讨厌的方式去引起他的注意力,就好像
你不能用很讨厌的方式,比如说,去拽你同桌的头发他他喜欢你,或者说对你的同桌冷嘲热讽,
让他喜欢你这些方式,统统是行不通的,你也不可以去过分的去黏这个老师。
因为它是有它的业余时间的,就好像你过分的粘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也会讨厌你一样。所以说如
果你能用朋友原则去对待老师,你们之间的这个关系会健康很多。
(四)假装喜欢
如果你不喜欢一个老师没关系,假装喜欢她一直告诉她,我喜欢你。一直告诉自己,这个老师身
上肯定有值得喜欢的地方,我要找到,这种假装喜欢就可以给到你的老师正向反馈,那老师呢,
她也会给你一些积极的反馈。然后你会发现,老师喜欢你老是关注你本身就可以帮助你喜欢上这
个老师,所以假装喜欢的这个方法跟原则是非常有效的。
三、跟老师相处的三个阶段
课上、课下和课外。
(一)课上
我们已经讲过了,如何在课堂上给你老师反馈,给你老师肯定,这个方法我们在这个听课那一节
课当中讲得非常之详细,给他眼神,回答他的问题,频频点头,记笔记等,都是给他正面反馈,
都会让他在课堂上注意到你,你千万不要觉得你跟老师的相处啊,都是去找老师问问题的时候才
会发生了,然后去给老师送节日礼物的时候才会发生的。不,你跟老师你们之间的关系很大一部
分是在课堂上形成的,你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课。那么你跟这个老师关系是不会差的。
(二)课下
我们跟老师的相处,主要分为几个场景.
1.找老师问问题应该怎么问
三个步骤
一个步骤叫做询问老师的状态,老师你这会儿累吗?你方便给我讲题吗?如果你不方便的话,我
们也可以改个时间。那你想想看,每次这个课程一结束了课间十分钟,你冲上去找老师问问题的
时候,你有询问过老师状态吗?老师累不累?她讲了45分钟,她这十分钟,要不要去上个厕所?
要不要去喝口水。所以这个步骤不能省,就是一定要询问老师的状态。
第二个步骤,一定要清楚明确地传达自己的问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要把老师当保姆,什
么事情都丢给老师去做,什么问题都丢给老师去想,上来就问老师,我这节课没听懂很,能不能
给我重新讲一下。或者说,老师喊我这个题不是很明白,然后老师你全部给我讲一下就这种用
词,这种态度,没有一个老师喜欢,所以你千万不要把老师当保姆。二是不要自己不思考就去问。
你最好再问之前告诉老师你已经会什么地方,然后还有哪个问题没有解决,你已经做了哪些思考,
让老师帮助你看看对不对,让老师知道。问题之所以被提出来,不是因为你懒于思考,而是因为
你努力之后没有结果。三是不要重复问。前面的人问过了,你就不要再问了,课堂上已经讲过了,
你先去问的同学,不要马上就问这老师你这时候问,没有那个老师是耐心的。
第三个步骤,问完之后表示感谢。问完了之后一定要跟老师说谢谢,谢谢都不够,一定要跟老师
讲,说老师你这么一讲,我就特别明白。老师,我觉得你讲特别好,这个我们在这个沟通表达课
当中会更加系统的讲。让大家先记住这三个步骤就可以了,每次问问题你都要严格的去执行这三
个步骤你会发现老师越来越爱给你讲题了。他看到你来问问题,他不觉得烦。为什么很多人去问
问题的时候老师会不耐心了,因为他的问题,每次都给老师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要么让老师觉
得自己上课白讲了,要么就让老师觉得这个同学特别懒,什么事儿都推给我,这种不愉快的体验,
就会导致老师只要看到这个人来问问题就产生一种条件反射,不喜欢,讨厌,不耐心,可是如果
你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执行的话,你会发现老师每次看到你他都有一个愉悦感受。你在他头脑当中
形成了一个这种愉悦的条件反射,就是她每次给你讲完题之后,都会觉得很开心,所以大家一定
要记得这个询问的三步骤。
2.如何面对老师的这个批评跟否定
在这想两个问题,
第一,老师批评你,是不是一定为了你好,不一定。可能,提出批评的初衷是好的,你上课不听
课,你最近学习不认真,他就觉得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儿,把你叫过来批评,是需要花他的时间的,
所以老师肯批评你一般情况下初衷是好的,都是希望你能够去好好学习,或者说不希望你去影响
班上其他的学生,总之都没有什么坏的意图。
但是如果一个老师对你的情绪太大,其实是没有办法克制的,对你的批评,到后面可能就会流于
情绪的发泄着那个时候就不见得是为了你好了。
第二,就是老师批评是否一定正确,我们前面讲过了,其实有的时候老师的批评,要么是批评的
内容不正确,要么就是批评的方式不正确,总之他不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老师的批评跟否定?
首先,是客观对待
其次,我们有几个步骤给到大家。
在老师批评你之后,否定你之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觉察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你在一时
激愤之下就给了老师回应,那你们真的关系会越来越恶劣,所以说你就记住,如果以后老师批评
你,否定你了,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觉察一下自己情绪,现在是愤怒的还是平静的,还是接
受的,然后觉察完自己的情绪之后,就发现你能够控制它,这种主动觉察,就能帮助你控制。
第二个步骤就是明确你的目的。你要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说老师冤枉你,给你扣钱了,你
的目的是给老师把钱要回来,或者说老师批评你了,然后你的目的是说不管老师怎么说的,我一
定要老师以后还愿意给我讲题,我一定要老师,以后还愿意帮助我。你的目的不同,就决定了你
说话的方式不同,第三个就是帮助老师去纠正他的目的。让老师的目的跟你的目的,达成一致,
然后建立一个安全的氛围,再去沟通。什么是安全范围,安全范围就是我在这个环境当中,跟对
方说话是没有被侵犯的风险的。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什么叫不安全范围。就在这
个环境当中,对方时刻有可能侵犯你的自尊心,比如说老师一直在说你笨,就特别害怕老师再进
一步的侮辱你,这种环境是非常的不安全的,在不完全的时候人就很有可能去防御去反击,所以
我们一定要建立个安全的范围去帮助老师纠正他的目的。那应该怎么说呢?你可以这样说,老师
我知道你能把我叫到办公室来批评,一定是为了我,否则你没有必要你这么忙,你这么累,花时
间骂我二十分钟,所以我特别能够感受到你的好心,我要特别谢谢你。你就是等于在帮老师去纠
正他的目的,很有可能老师他批评你,到后来真的只剩下情绪了,你就帮助他把这个目的给纠正
过来。老师立刻就会觉得我需要纠正一下,我的目的,这个学生他自己都提出来了。当你把他的
目的,纠正完了之后,要在你们之间达成一个统一,然后你说老师我也是特别想变好的,你们一
统一之后,你们的这个聊天氛围,就安全许多了,再往下就是你去调整呼吸,他鼓励自己勇敢的
去表达,然后如果你真的错了,你就要去承担的错误,去跟老师道歉,然后你去提出纠正这个错
误的方法。如果你觉得老师对你的看法,就是有点问题的话,那这个时候你再去明确地提出你的
看法,老师也不会那么反感了,然后去对待老师的批评的否定。
3.应该如何给老师提建议
同学就说我跟老师提建议,让我建议老师对我们班的同学分个组,我建议老师以后讲课的时候呢,
不用管后面那个学生等等,那这些建议,有什么不好呢?我都是为了老师好!注意,你给老师提
建议,老师不一定欣然接受,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这个传统认知当中,老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
地位的,你给老师提建议等于是员工给老板提建议,然后你跟老师说,老师应该这么做,很多老
师他会觉得非常被冒犯,觉得自己之前的做法被否定了。大部分老师,其实没有办法欣然去接受
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的指手画脚。很多时候学生提建议的时候他自己的方式都有点问题,所以
你跟老师提建议,其实是一个很有风险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你的方式跟方法。比如在提建议之前,
你一定要先去肯定老师。老师你上次布置那个作业就特别好,我做完之后一下子就让我的这个理
解更深刻了,先肯定再去提建议。所以我们想跟大家主要传达的这个理念是什么,不管他的具体
方法是什么,大家一定要记得老师跟你是平等的,你不要想象成一个高高在上的不会受伤的永远
耐心的,永远仁慈的一个角色,你就把它当成你的朋友,同桌,你怎么跟你同桌交流的,你怎么
去顾及你同桌的感受的,就怎么跟老师交流就不会错。
(三)课外
在寒假的时候,暑假的时候,生活当中其实我们指的是这一部分,逢年过节要不要给老师发个信
息,祝老师节日快乐,这些事情看着小,但其实做得非常大。有些学生就觉得这些都是应该家长
去做的,家长不应该是跟老师表示下感谢,这些事情你自己做效果更好。发个节日问候,不要发
那种编的对吧,如果你平时特别不爱的老师打交道,你非常羞于去讨好一个老师,我知道有很多
学生都是这样,我本人也是这样,那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节假日,特别的时刻给老师编一段非常真
心的温馨的话,其实效果是特别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在生活当中去关心一下老师,这样对
于你们的关系的改善也有非常大的作用。
今天的内容就是如何跟一个老师相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跟老师之间形成一个正向的关系,我们
喜欢老师,老师更有动力去帮助我们,我们提高了成绩,而成绩本身也是对老师的肯定,希望在
跟老师相处的短短的一两年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大家都开心,根本就没有必要形成任何的
对抗关系和记恨关系。
下节课,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跟父母相处,父母在帮助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能犯的错误
是哪些。
第28课:做错这几件事,会毁掉学习进程
我们在这节课当中,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孩子复习备考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那最不能做
的几件事情是什么?我知道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也就说教父母怎么样成为个好父母的书籍,或者
说课程已经有非常多啦。
我们在这节课当中的主要是从我们调查的一些案例出发,帮大家总结了,在辅导孩子复习考试的
过程当中,父母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很多问题是父母没有想到的,但是其实已经对孩子产生
很不好的影响了,比如说我在黑龙江的时候,那我们调查了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个学生,然后让他
去评价他父母对他的教育的时候,他就提到说他父母其实不知道,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有一件事
情让他觉得压力非常大,就他妈妈每天都帮他煲一锅鸡汤,然后在晚上他这个复习的时候给他送
进去,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动作确实让他压力非常大呢?然后接下来我们在课程当中会了解到。
一、几种不利于孩子学习的父母类型
1.情绪型父母
他自己也是个孩子,所以当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会立马产生情绪,当他情绪崩溃的时候,会下
意识带着她的孩子一起去体验那种崩溃的状态,带孩子去体验绝望、愤怒、憎恨。比如说有一些
妈妈跟爸爸的关系不太好,然后她对这个孩子的爸爸有憎恨,厌恶和愤怒的情绪,他就会带着他
的孩子一起去体验这个情绪,孩子的成绩出现波动了,妈妈,首先就开始崩溃了,我为什么就教
育不出好的孩子,出现这种焦虑情绪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他一定要把这种情绪传递给
他的孩子,所以这种就属于情绪型父母情绪,情绪型父母是最不可取的,也就说在复习备考当中,
这种父母对孩子是最有害的,叫做情绪型父母。
2.控制型父母
就是他总是替这个小孩儿做决定,做选择,替他做一切事情,不给她任何自由权,也不给他任何
思考的余地,很多人都觉得她自己不是控制型父母,因为已经这个年代了,好不是像我们的这个
上一辈,上一辈的父母都是靠打靠骂对吧,而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已经进步很多,没有人说强
迫孩子去做什么了,我们都知道什么尊重孩子呀,要按照他的兴趣去选择呀等等,哎呀,没有人
是这样的,其实不是的。
其实呢,很多父母是控制型父母,而且手段非常高超,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他们比如说用赞美,
然后他去这个小孩儿,让这个小孩儿去按照他的意愿去成长,他们会用各种手段,然后逼孩
子去按照父母的意愿去选择,比如说还有一些手段,叫做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这种都是控制型
父母的方法,没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就是打,就是骂。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他们可能自己都不
觉得自己在控制自己的小孩,但其实这种控制型父母会对什么样的孩子伤害最大呢,就是我们这
样的,从小可能都是属于表现比较好的在学习这方面,看上去很听话的,最容易被控制型父母给
影响。
3.消极型父母
简单说就是他去逃避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很多父母都号称说,我对我的孩子就是放养的,我就
不管他,我就尊重他就让他自由,这样他才能够成为自己想要的这个样子等。但其实很多时候是
他缺乏方法,或者说是他不够耐心,这个孩子,比如说在中高考,或者说考研的这个过程当中,
压力是很大的,他肯定是需要关心的,所以这种消极型父母的其实在这过程当中,并没有承担到
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当然有一些父母是真的消极,就是他觉得自己真的无能,不知道应该怎么
做,所以他就撒手了,那这种父母是让孩子感受不到一点力量感的
4.拒绝型父母
就是不让孩子接近自己,回避亲密感情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家庭当中,父亲很容易成为这种拒绝型
父母,他们其实可能心里面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学习,但是他从来都不闻不问,然后这个孩
子也很难去他那儿去请求什么帮助,很难去跟她去诉说自己的麻烦,这就是拒绝型父母,跟孩子
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沟通。
5.焦虑型父母
焦虑型父母他们不是说自己有情绪,可能她生活当中遇到什么事儿他都不慌不忙的,但是一到这
个孩子身上他就不行了,就比如说孩子中考备考状态不好了,或者说高考的时候不想学了等,各
种问题只要一出现,大的小的都能让他焦虑的不行,他的心目当中好像孩子就不应该出现问题,
所以一出现问题之后就到处找方法去解决,就到处去问,表现的可能比这个孩子还有焦虑好几倍,
他这种也是不利于这个孩子学习跟备考的。
以上的就是我们帮助大家总结的几种父母的类型,也是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那通过让这些中学生,
去总结那些父母的行为影响到了你的学习,通过这样的调研得出的结论,然后帮大家做了个归类,
情绪型、控制型、消极型、拒绝型、焦虑型的,其实都是对他们的学习有影响的,这几种父母我
们是不能做的。
二、帮助父母跟孩子之间沟通的几个建议
1.要怎么样去赞美自己的孩子
要赞扬孩子的努力而非能力。在家长的口中,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评价似的赞赏。比如说聪明、漂
亮、学习好之类的词,很多家长就觉得而我只要夸我的孩子,就是让他有自信,有安全感,但是
实际上我们并不觉得这样的赞赏,让我们觉得更安全感,尤其是在这种关键的备考时刻,这种判
断和评价似的赞扬会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类似的夸奖越多。然后我们就觉得越有压力越紧张,
很多时候就特别想要说做一把真正的自我,而且这种赞美,经常会这个孩子的想法,由于这
个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一直是非常优秀的,非常聪明的,非常完美的,所以他就不会太愿意去接受
一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挑战就意味着可能失败,也不愿意去面对很多的错误,这都是父
母长期对孩子灌输带来的恶果,所以说关于赞美就记住这一句话就可以了,要赞美努力的过程,
不要去总是赞美能力,赞美结果。而且这个赞美最好是描述性的,具体的。
我们在调查过程当中很多这种,尤其是中等偏上成绩相对优异的同学,他们面临这种评价似的赞
美的时候,都觉得非常的有压力,
家长最好不要用那种条件似奖赏跟自己的孩子去约定一些事情,比如说有些父母会明确的告诉小
孩儿说如果你不考第一,你就再也不要出去玩了会,如果你考第一我就给你买新手机,这种叫做
奖罚式管教,是社会交易行为,在这种管教方式之下,其实作为学生,作为孩子无形当中就会养
成很多不适当的观念,会觉得如果我做什么什么,父母就能给我什么什么。长期在这样的这个观
念之下长大的话,这种奖赏跟处罚都变质了。研究就表明说经常受到奖赏的孩子就会养成如果
没有报酬就不做了。他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事实上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有报酬的,相反的,那些
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呢,要么变得特别叛逆,要么就变的,因为恐惧而顺从,所以这种有条件的
奖罚是最好不要去采用的。
2.关于爱的暴力——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去制造负罪感
很多父母,他无意识的就会做的事情,而我们在这个调研过程当中有一个学生,他就明确提出,
他说他在这个复习备考的过程当中高三,妈妈停掉了半年多的工作,然后在学校附近帮他租了
个房子,然后就陪他学习,妈妈跟爸爸分开了,可能家庭也处理些问题,还有他妈妈可能自己的
状态不是特别好,就经常跟他说,我就是因为你我才不能工作,我才面临这么多的麻烦,然后
就为了你考试,这种话都是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负罪感的。父母控制子女最长的办法就是制造对
方的内疚感,然后一旦起了争执之后,然后就开始用这种内疚感,尤其是那种自我牺牲感太强的
父母,就他们觉得我天天都是在为了孩子付出,我天天就是为了他们牺牲,我因为他们没有了自
己,所以这种父母是最长给孩子制造负罪感的。父母控制子女,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说我都是为你
好,父母会经常这么说,这种情况之下孩子的想法长期得不到肯定跟重视,作为家长苦口婆心却
大多时候都只是努力的让孩子知道,然后这个孩子他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家长的想法才是对的,
这实际上不是在交流都是在解释,解释我为什么说你是错的,为什么我是对的,你现在是幼稚的,
你现在不听我的话,你以后会怎么样。
那么这么交流下去的话,作为孩子是非常抵触的。其实,他们之间是没有逻辑关系的,太多的家
长都喜欢说为你好,但其实往往里面会参杂一些私欲。
比如说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安全感,控制欲为了宣泄自己的焦虑,为了在孩子身上去实现自
己没有能够完成的愿望等,这都属于是爱的暴力,所以我们在这儿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叫做关于爱
的暴力,把家长的不要给孩子去制造负罪感。
3.怎么样去否定跟批评自己的孩子
请问孩子是不是不能批评,不能否定的,当然是可以的,他有些事情就是做错了,他有些话就是
说错了,当然我们是不能够去随口说出一些贬低性的言辞,因为父母不知道,他们可能随口说的
一句话,孩子就会当真,特别是小孩子。他们依靠父母来判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能够成为
什么样的人,所以这些贬低性的言语是绝对绝对不能说的,那么应该怎么去批评的否定他们?我
们要避免三点:可以批评和否定,但是不能否定他的性格、未来和全部。
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把这个孩子的某一个小的失误,去归因到他的性格方面。比如有一天,这个孩
子擦桌子没有擦干净,然后父母就否定他就批评,你这个人性格就这样,性格就像你爸。你就是
做不好这种事情,如果说你跟这个孩子说他做错了,他做的不好,是因为他的性格,请问人的性
格能够很快改变吗?不能。所以这些批评什么意义呢?你只是向孩子说,你的性格不能被改变,
你根本就不可能不犯错。对未来没有任何好处。所以绝对不能够当他做错的时候,做的不好的时
候跟他说这是因为你的性格。以及类似于性格的,这种不能在短期之内改变的东西。
第二点就是不要去否定这个孩子的未来,比如说这个孩子考试没考好,然后就跟他说你这样根本
就不行,你未来也不可能行。你根本就不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你现在这成绩这么差,那可能
啊,不要想了。这些话都叫做否定了他的未来,如果说你否定了这个孩子的未来,否定了他身上
的可能性的话,请问他为什么还要努力。所以,我们在批评和否定这个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我们可以就她现在所犯的错误,跟他的现状去提出一些建议,去做出一些批评,但是不要去批评
他的未来,不要去剥夺他的可能性。
第三点就是我们在否定孩子的时候,不要否定他的全部。他身上确实有些缺点,就是有些错误,
那必须指出来,你在指出来的时候不要说这个人不行,全部都否定掉,比如说本来可能跟自己的
伴侣其实关系挺好的,之间也是有很多默契的,偶尔有一次。两个人闹矛盾了,他就会把整个全
部推翻,好的都忘掉了,所以一下子就把这整个人都给否定掉了。这种全部否定的感觉,会给周
围的人,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大的挫折感。
4.关于失败应该如何跟孩子沟通
学生失败概率很大,因为如果他进步了,下一次进步的难度就大了,如果没有进步或者退步就叫
失败。而且,更何况我们整个学习都是在围绕着自己的错误学习的,所以要天天去面临自己做不
好的地方。那么多次考试,总有说能够检测出他哪里学的不好的,所以这种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
的,而且很多同学学习生涯当中,面临的失败可能几倍于他所遭遇的成功,所以如何去处理这个
失败,如何跟自己的孩子关于失败去沟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很多父母还是不接受孩子
失败的,自己都不知道,她说我怎么能不接受孩子失败呢,我经常跟他说考得不好没关系呀!哎
呀,你这次考的不好下次再努力呀,你自己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你可能都不知道。比如说你经
常跟孩子说这次没考好,因为太马虎了,下次认真一定能考好,你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嘛,下次再
努力,我们还是可以考好的。这些话背后的含义都是什么呢?不接受失败,以这个以后还会成功
为条件来原谅的这次失败。但是有些失败,它就是失败,可能这次失败了下次不会成功。还有一
些安慰说你下次还会考好的,这种只会让我更焦虑,孩子本身就不喜欢失败,不接受失败,那父
母还给他这种暗示,作为父母,我们也不接受失败。所以说他得有多害怕失败,得有多讨厌失败,
在这个考不好的时候都有多焦虑是吧,所以说我们在这个处理失败的时候一定要着重的去想一下,
我们的策略是什么,我觉得在整个复习跟备考的过程当中如何处理失败,几乎就可以决定这个
人的心态。
这孩子没考好的时候上来,不要先给他教育跟指导。你按照我说的这么做就对了,这种态度是不
可取的。其次,也不要上来就给他否定性的评价,你没考好就是因为你前段时间不够认真,你太
懒了,早知道你这次考不好的,反正都不能说。我们该怎么去跟孩子关心沟通,首先你要跟她说
我也经历过,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告他,我能理解这种事失败。比如说这个孩子前段时间学习不认
真,导致了这次考试成绩的下滑,不要上来就批评他,完全是可以理解种状态的,我们作为家长,
在上学的时候就能一年365天都很认真吗,我们能做那儿三四个小时不动去写作业去学习吗,我
们自己都做不到,其实我们可以跟孩子去共享这些经历,特别理解你上一段时间,不够认真,不
够努力,我觉得一个人,他确实没有办法做到一年365天都努力,我在上学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
的状态,第二步再去给他提一些建议跟意见,告诉他,作为家长是怎么想的,然后最后一步一定
要记得问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就让这孩子自己去表达,我是怎么想我这次失败的,我是
怎么想我以后应该怎么做的,把主动性还给他。然后他接下来的这种面对失败也好,就更有勇气,
然后去改正这个错误就更有动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家长也要接受失败,这种接受并不以
他以后成功为条件,而是无条件的接受,失败本来就是为发生的事特别正常的事情,我们要拿
最积极的态度去正视这个失败,让这个失败,成为自己成绩进步的契机。
今天跟大家介绍的是在学生学习和备考过程当中,父母能做的是什么,不能做的是什么。最重要
的是我们需要一个积极的快乐的父母,父母的状态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状态。
下节课,给大家介绍如何克服敏感,成为自信的人。
第29课:克服敏感,成为自信的人
我经常会被别人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你自卑过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我自卑过,但是我知
道应该怎么去克服自卑。现在不可能有人来问我说你自卑吗?他们只会问你自卑过吗?那是因为
我现在整个人跟自卑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
我们在生活当中很常见自卑的人,我们周围绝对是自卑的人远远超过自信的人群,那这群自卑的
人会很敏感。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小挫折就觉得自己不行,他们可能会纠结于一个别人不耐烦
的眼神,就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总之细究起来都不什么大事儿,但是我们经常会被这样的小事
情影响到自信心。在这节课当中不会给大家介绍那些特别空的特别大的道理,这节课我们主要提
供的就是我自己从实践当中总结的一些办法。
一、敏感的原因
(一)先天原因,即遗传因素
心理学家拉加塞曾做个一个实验,就是让新生儿们用吸管喝水,改变了水的甜度以后啊,发现有
的婴儿会和之前一样照常喝水,有的婴儿却出现了很强烈的反应。等过了两年之后,那些当初对
水的甜度变化反映强烈的婴儿,要比其他孩子更加害羞敏感。后来,美国心理专家罗姆·凯根根
据这个实验,又调查了500个4个月大的婴儿,发现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婴儿,和大多数的婴儿的
反应不一致。一开始,他把出现不同反应的孩子起名叫“抑制性儿童”,因为和别的孩子相比,
他们要显得特别谨慎、小心、敏感,后来他把“抑制性”改为“高反应性”,也就是后来我们说
的“高敏感性”。这些婴儿长大后,罗姆·凯根又跟踪了他们11年的成长,这些孩子都比较内
向敏感,见到陌生人都会躲到父母的身后,没有一个成长为大咧咧、闹腾的青少年。所以有些人,
真的是生下来就已经很敏感了。
(二)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的是从小都在父母的溺爱和保护之下,会比较自我,他理所当然的以自我为
中心。这种优越感,早晚会受到外界的抨击,会受到残酷社会的碾压,然后当他被泼冷水之后自
尊心就一下子被打击了,因为过去就好像温室的花朵一样,他的自尊心被呵护的太好了,面对打
击的时候就会变得比较敏感,变得过多关注别人的态度跟看法,陷入情绪化的怪圈。还有些小孩
就是明显的在小的时候,可能受到的否定太多,会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自卑的心理,然后
缺乏正确的引导。
总之,原生家庭可能是你过去成长的最大环境,这个环境有时候也会造成后来敏感的结果。
(三)成长过程中的生理敏感期
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的大脑经过了一段独一无二的发展时期,它里面的变化比较专业。这种变
化会让我们的青春期变得与众不同,一方面我们会更容易受到负面的感染;另一方面,我们的大
脑会渴望探索学习和社交,相比于小孩儿或者成年人,青春期的我们的情绪记忆跟动机回路会更
加敏感,总之一句话总结,就是你青春期的时候,大脑会发生变化,这个东西本身就会让你更加
敏感,这个就可以合理的解释很多的现象了。其实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就是特别敏感
的阶段,到后面的他们又会经历脱敏的阶段。从一个什么事儿都特别在意到,随他们的便,这样
的心态准,其实就是可能跟生理上是有关系的,跟我的大脑变化是关系的。
(四)积累的成就感太少
一个特别现实的现象,有没有发现一个人一旦有钱之后突然就自信起来了,他穷的时候可能特别
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是有钱的时候,发现很多事儿不在意了,为什么?其实金钱的积累本身就能
给人带来成就感,而金钱本身又能代表控制和调度的能力,有钱的人能够调动的资源更多,所以
当他拥有很强大的控制力的时候,他就会更自信。而大多数人积累的成就感太少了,现在可以控
制的事情也太少了,所以自然就会比较自卑,自然就没办法表现出自信的样子。大家回想自己过
去成长的这些年,可能有十多年都是在学校学习,优等生又能有几个,大部分人都是学习不好的,
或者说由于对自己要求太高,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要求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很难积累成就感。
一个人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话,起码在学习方面不会特别自卑。等我们成年之后来到了社会上,更
难去积累些成就感了,就是我们在过去的人生当中,根本就没有干成过几件事,那怎么可能自信
呢?大部分人都是在挫折的过程当中成长起来的,尤其是我们这种教育氛围又不鼓励孩子去欣赏
自己的挫折,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是很难自信。
二、建立自信的方法
(一)敏感是不是一定是坏事情
不是,共情人力高的人比较容易敏感,而共情能力是一个非常棒的能力,所以说如果你是个敏感
的人,不要急于去否定敏感。
敏感非常利于一个人的学习,因为敏感的人很擅长去收集反馈,如果你现在比较敏感的话,更容
易在提高情商方面比其他人取得成绩,所以敏感并不一定是个坏事情。
(二)关于自信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1.误区一:
是不是因为自己太差了,所以才不自信的?是不是要比别人都好,才可以自信?是不是只有把自
己的缺点改变了,才能自信?以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统统都是不,所以你每当把这个自卑归结到
某些原因的时候,都要对着这三个问题看一看,不是因为自己太差才不自信,不是比别人都好才
能自信,不是只有改变自己的缺点才能自信,我们根本不必要改变自己的缺点,我们也不必比所
有人都好好,也不必说非得进步,非得变得强大才有这个资格成为一个有自信心的人,这些认识
通通都是错误的。自信跟这些没有关系,有缺点、有时候觉得自己做的特别差、并没有比周围的
人都好,但是这并不影响自信心。这是关于自信,我要给大家破除的第一个误区,
2.误区二:
是不是不自信的人就没有希望?并不是。是不是你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不自信?并不是。我们把
自信鼓吹的太过严重了。好像一个人只要不是在人前闪闪发光,只要不是自信的发亮就不行,自
信的人好像什么都能做成,其实不是这样的。
人不是因为自信了就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的,相反,如果一个人不够自信,并不代表他做不好很
多事情。我们不要把自信看的就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天天为没有自信而焦虑,因为羡慕那些自信
的人更自卑。
(三)关于自信的培养方法
我们的自信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外部反馈,比如天天别人都说我好,慢慢的我真的会相信我
真的会自信起来。事情本身给我反馈,或者别人给我反馈,我就会自信起来;第二个来源叫做自
我认可,我可能不是别人眼中的成功者,很多事儿也做不好,但是我认为有些方面确实是很好的,
自我认可也可以给人带来自信感。
1.划分能力范围
(1)获得正向反馈
我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很有可能我们不够自信就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自
己不擅长的事情上被折磨,所以划分好自己的能力范围是特别重要的。
各种管理大师都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过上幸福的人生,就必须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在那个
部分去努力去发挥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够自信幸福过一生,所以这个过程是特别重要,就是划分
好你自己的能力范围,知道你什么事情可以做好什么事情不能,然后在自己能做好的那个部分持
续行动,去获得一些正向的反馈,去获得一些认可,去获得一些成绩,自信心慢慢的就被培养起
来了。
(2)转移焦点
第二个就是我们通过划分这样的能力范围,把自己的焦点给转移一下。转移到哪里去呢?我们过
去真的太过于在意自己的缺点了,我们经常把自己目光的焦点专注在缺点上,认为只有改正自己
的缺点,才能变得自信起来,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缺点,把自己的焦点
转移到我们的优点上,去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获得自信,所以说我们通过划分自己的能力范
围,要达到第二个目的就是把自己的焦点给转一下,不要认为克服缺点才能自信,而是学会发挥
自己的特长。
(3)接受范围外的失败
第三点就是我们通过划分这样的能力范围,能够更容易去接受范围外的失败。有个事情你失败了,
以前你就觉得我怎么失败了,我这人不行,现在你知道了,之所以这个事情失败,是因为这个事
情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外,要么就去学习一下,然后再尝试,要么可以放弃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不
是我擅长的,可以回到能力范围圈之内,继续去努力就可以了。
2.重视成长性
(1)不要否定未来的自己
今天失败了,只能证明你今天不擅长做这件事情,请在“今天”上面加引号和“这”这个字上面
加引号。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做这个事情不行,是因为我现在很弱,我承认我现在的能
力不够,但是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学习,把这个能力给培养起来,是不是可以多尝试几次,把经验
积累起来,那么未来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不行吗?未必。但是很多人不仅擅长否定今天的自
己,还特别擅长否定未来的自己,就觉得自己没希望,这是不对的,你可以否定你自己,但是你
不能否定你还是可以学习可以努力,你身上还是有这个成长性的。所以说,做失败了一件事情,
就只能证明今天的自己不适合做这件事情,这加引号是因为可能是能力范围出问题了。在你的能
力范围之外去尝试,那可能会面临失败,所以说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身上的成长性,当我们做一
件事情失败了,不要自卑感一下就上来了,要学会分析将来有没有可能做这件事情还是行的,不
要否定未来的自己。
(2)学会去替换自己的行为模式去改变结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有一个挑战,面临挑战去行动。每个人都有他的行为模式,最终的我们拥有
了一个结果,可能如果人家的行为模式比较好,方法比较好就成功了。我的行为模式不对,不够
努力,或者说我努力的方法不对,我就失败了,所以在失败的时候不应该去想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或者是未来没希望,应该想的是能不能把我的行为模式替换一下,因为我的模式一替换,我的结
果就会变。
(3)我们要做自我批评,但是不能自我厌恶
比如说你有个事情做失败了然后你要去批评自己,你要想想自己为什么失败了,什么地方没有做
好,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因为然后抓到了自己身上的弱点,然后承受了失败就立马自我
厌恶,对自己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抗感,恨不得就把自己给扔掉,这种感觉是不可取的。怎么
克服种感觉呢?就是一定要破除对自己的完美想象,完美主义特别容易引起自我厌恶,不要因为
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犯了某些错误就自我厌恶,可以自我批评。
3.淋雨实验
这个方法是我独家创立的。有一次下雨的时候就突然想明白一个事,就是我们都特别讨厌淋雨,
一下雨就觉得特别烦,其实我们淋雨会怎么样吗?不会死,,可能淋一场雨就感冒了,然后就好
了。其实淋雨本身没有那么可怕,是我们总是把它想象得太严重了,其实生活当中面临的很多事
情也是这样。比如说你不够自信,很自卑,很敏感,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你是把它想象得太
可怕了,越发不敢说话了。你就把它想象成一场雨,去试验一下,这次就放开自己,看看会发生
什么结果,你就发现跟别人说话之后也不会死,跟本没有我们这想那么严重,所以淋雨实验这种
心态特别适合于我们太过于自卑,太敏感,不敢尝试的时候,可以给我们带来勇气去尝试一下,
尝试完了之后要怎么办?因为这是一个实验,你要去观察和总结一下在这场实验当中都做了什么?
结果是什么?比如说,我鼓起勇气跟我喜欢的女孩儿说了一句话,我发现他并没有讨厌我,或者
说鼓起勇气跟她说句话,其实我说的不太对,我感觉她脸色不太好去,其实这时候你只要把它做
一个实验,站在客观的第三方的心态,去总结一下就可以了,这可以让你不那么敏感,也可以让
你不那么自卑,不那么害怕。
4.唤醒成就感
我们可能最近状态真的不是特别好,偶尔一段时间会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一样,这时候就
特别需要唤醒你的成就感,要刻意做一些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你的成就感被唤醒的状态被改善,
再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状态就会更好。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成就感真的是需要唤醒和积累的,然
后下意识的去做这件事情。你在一件事情上成功几次,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呢?大概是六次左
右,就能够形成成就感惯性,整个人状态就会好很多,所以我们要下意识的去唤醒和积累自己的
成就感。
5.正确的认定责任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8:5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0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