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价格上涨

更新时间:2023-01-01 07:14:3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电影 光棍儿 )

龙源期刊网

食品价格上涨正在引发通胀吗?

作者:顾列铭

来源:《大经贸》2008年第01期

在伦敦的寒冬中,为了节约开支,几年前从印度来到伦敦与在这里读书的女儿团聚的夏尔

帕雅老太太,每天都要在晚上八时左右到附近的超市,“抢购”一些打折的面包和其他熟食。但

近几个月来,她发现在超市常打照面的几个打折食品越来越少,折扣好像也没原来大。

夏尔帕雅老太太也许不怎么听说过食品价格通胀,这并不奇怪。而全球经济正面临着由食

品价格引发的通胀。

粮食供应更为短缺

2007年10月16日,联合国举行的年度“世界粮食日”(WorldFoodDay)的主题是:每个人拥

有获得足够食物的权利,以此提醒人们关注全球还有8.54亿营养不良人口,并强调饥饿仍是

当今人类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联合国警告,“还有太多人在挨饿”。

而这一警告似乎比以往更为焦虑。英国商业农民团体主席亨利.费尔表示:“全球局势正在

传递这样的信号:我们正在走出粮食供应丰富期,进入一个粮食供应更为短缺的时期。”

2007年10月,美国农业部也警告说,玉米、小麦与大豆的库存量将大幅下降,同时需求将

十分强劲。有关官员预测,美国小麦库存将跌至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到2007至2008年农

事年底,将从3.12亿蒲式耳降至2.8亿蒲式耳。

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全球食品需求正强劲增长。国际谷物理事会称,尽管2007年全球粮

食产量将增长6.2%,达到创纪录的16.66亿吨,但预计食品价格仍将上涨,因为产量仍跟不上

全球消费量。国际谷物理事会预测,2007年全球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6.80亿吨,较上年增长

3.1%。

龙源期刊网

怎么说呢?生物学家埃尔利希在1968年的著作《人口爆炸》中预测,到20世纪70年代中

叶,全球将有几亿人因食物短缺而忍受饥饿。

当然,这一荒谬的预言并未实现。因为在过去40年间,粮食作物及大多数其他基础食品

的国际价格相对于非食品类商品的零售价格都有所下降。

不过,最近几年这一现象却发生了逆转。尤其在2007年,食品价格已在很大程度上超出

了其他商品零售价格的增速。而且,尚无证据证明,人口增长是近期食品价格激增的重要影响

因素,因为在过去30年间,世界人口增速每十年都会出现减缓。食品价格上涨背后,一个更

显著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迅速增长,提高了国民对于富蛋白质的食品的需求。而且,

很多国家的政府对玉米和其他生物燃料作物的种植补贴也改变了这部分作物的种植面积,使食

物种植面积日渐缩小,而石油和其他矿物燃料替代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2008年,美国几乎

30%的玉米产量将耗用于酒精生产。这正是国际玉米价格急剧攀升的主要原因。

而在澳大利亚和中国这些食品主要生产国,干旱和生物疾病也加剧了食品的短缺。世界农

业研究咨询小组发布报告称,气候变暖可能使土豆和花生等农作物的野生亲缘植物灭绝,将给

帮助这些农作物抵抗害虫和干旱的宝贵基因源带来威胁。受干热天气影响,南部非洲很多地区

农业歉收。而干旱缺水也使得世界“粮仓”之一的澳大利亚今年的收成预计比往年会有所下降。

歉收预警使得游资争相购买粮食现货或期货,从而导致全球食品价格节节攀升。

生物燃料耗粮巨大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全球食品问题中心认为,生产生物燃料正耗费太多的粮食。以至于

看上去只要美国和欧洲停止使用生物燃料乙醇代替汽油,世界的粮食和食品价格就会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

大豆(用来生产生物燃料的两种主要农作物)价格的上升和石油价格的变化。目前美国已经有

上百家工厂生产乙醇燃料,预计2008年这些厂家将耗费大约1.3亿吨玉米,相当于全国玉米

产量的一半。

该基金组织表示,西方国家的生物燃料政策是导致当前粮食问题的原因之一。该组织在最

近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中表示:“一个国家一手推广生物燃料、一手保护农民的政策,可能

增加另一个国家(可能是较贫困国家)的食品进口支出,进一步增加了通胀上升或经济增长减

缓的风险。”

该组织还说,如果美国和欧洲降低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进口生物燃料(这些国家的生物燃

料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且对环境的危害更小)的壁垒,上述影响将会有所缓解。但这也

龙源期刊网

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印度已有九个州和三个地区下令使用调和5%乙醇的汽油。菲

律宾政府通过法案,计划用生物乙醇逐渐替代汽油作为交通运输燃料。泰国能源部也决定从

2008年起,在销售的91号汽油中掺入10%乙醇。

总之,有不少分析师表示,目前粮食价格的结构性调整,主要归因于市场对生物燃料的需

求日益增长。

食品涨价引发通胀

过去10年,全球经济在低通货膨胀基础上稳步增长。但经济学家们认为,随着全球多种

商品价格的上涨,全球经济通胀上扬的风险正在增大。全球商品价格上扬表现在许多领域。根

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7年世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到4月份已经上涨了约20%,其中玉米

价格增长尤为迅速。在许多国家,粮食价格上扬的同时,禽肉类以及奶类产品价格也大幅攀

升,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冲击。

受粮食减产和生物燃料需求增加双重推动,2007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攀升。外界已

有观点认为,消费者将面临新一轮持久的食品价格高企时期。

分析人士担心,食品价格上升将会推动通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食品价格在其消费价格

指数(CPI)中所占权重高达40%以上。事实上,软商品(softcommodity)价格正不断上涨,最

近几个月,玉米、小麦、可可和咖啡价格均强劲上扬,2007年,玉米和小麦价格已触及10多

年来最高水平,咖啡和可可价格也已分别触及近八年和四年高点。

分析师表示,可可和咖啡价格上涨,是由于不利天气影响了产量,而且消费在增长;而粮

食价格正经历一次结构性调整,这主要归因于市场对生物燃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德意志银行的

迈克尔.休斯表示:“就像能源和金属实际价格大幅上涨一样,粮食价格也将经历类似趋势。目

前粮食价格仍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中期(经通胀调整后的)高位。

大宗商品分析师认为,目前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和欧洲。他们表示,最近数十年

来,美国和欧洲政府对农产品实行的大力补贴,已经令许多其他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无利可

图,因为许多其他国家发现难以与欧美展开竞争。高盛公司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杰弗里.柯里表

示,由于全球农产品供应远远落后于需求,美国和欧洲以外相对较低的农业投资正反过来影响

欧洲和美国消费者,其形式就是食品价格上涨。

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是欧盟(以法国、荷兰、德国和英国为主)和美国,巴西、加拿

大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美国和欧洲以前是输出农业紧缩,现在它们又在输出农业通胀,”柯

里表示。

龙源期刊网

更令人担心的是,随着之前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开始增加粮食进口量,全球市场对农业原

材料的需求有可能进一步上升,从而增加全球在吃饭问题上面临的挑战。

而由于2007年谷物产量的增加还不足以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谷物的价格将继2006年上

涨之后,继续维持上扬态势。美国研究机构Bernstein则判断,2007年的食品商品价格将上涨

21%。该机构追踪食品公司使用的小麦、大麦、牛奶、可可和食用油等农业原材料,2007年将

有自此机构的有关指数十年前创办以来的最大涨幅。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南美等粮食出口地纷纷从2007年开始提高了粮食出口价格,亚洲

进口小麦的价格自2006年9月以来已经上扬了约20%。尽管价格屡创新高,新兴国家的需求

却不断上升,因此玉米和大豆库存也将低于预期水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当前的谷物库存量为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再加上生物燃料

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主要原料玉米的需求,造成了这次全球粮食价格全线上涨。而且,对

2008年的国际市场“可能带来又一年的价格冲击”。

芝加哥HorizonAgStrategies的格雷格·瓦格纳表示,大豆和小麦的供应现已紧张到“令人

非常不安的程度。”2008年3月交割的芝加哥小麦期货上涨至每蒲式耳9.29美元,接近今夏

9.61美元的历史高位。由于出现获利回吐,价格后来有所回落。3月份交割的玉米价格涨至每

蒲式耳4.19美元,为六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而1月份交割的大豆期货则跃升至34年高点——

每蒲式耳11.32美元。芝加哥爱荷华谷物公司的加文·马圭尔表示,库存下降证实了一种观点,

即强劲的全球需求正侵蚀着全球农产品的供应。

农产品分析人士已发出警告,玉米、小麦与大豆价格的上涨将推高农民的饲料成本,最终

使消费者面对更高的肉、禽、奶价格。食品价格正在加大通胀压力。

编辑:卢小平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7:1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07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last friday night
下一篇:i miss u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