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都带来了不同程度
的冲击,也催生了暂时的逆全球化现象。但是疫情期间的逆
全球化现象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整顿,其为世
界提供了一次反思和完善国际贸易模式和各国经济体系的
契机。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以经济原理和现实需求为支
撑,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现阶段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不会从根本上阻
碍经济全球化的长期发展。
1、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短暂的逆全球化现象及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国际贸易
的萎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2020年前三个
季度的世界商品贸易量目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
国际服务贸易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世贸组织估计表
明,在疫情流行期间服务贸易量下降了约27%,其中与旅
行和运输相关的部门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经济全球化也带
来了经济风险全球化,国际贸易的低迷对于长期适应经济全
球化的国家来说成为对其经济的致命性打击,作为经济全球
化组成环节的各国经济的衰退进而加剧了国际贸易体系的
萧条,这种正反馈机制构成世界经济形势的恶性循环,各国
对外贸易普遍呈现明显的收缩态势。为了避免外部因素对本
国经济的牵制,更多的国家开始注重产业回流和国内循环,
这无疑人为地加剧了疫情期间的逆全球化趋势。
1.1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体系。国际分工是
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国际合作形成的全球供应链是维持经
济全球化的重要环节,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产业链的冲击
无疑对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首先,在新冠肺炎疫
情影响下,各国采取的社交隔离政策,造成劳动力数量大幅
减少,生产规模急剧下降,很多企业甚至停工停产,导致产
品现象严重短缺,沉重打击了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其次,
部分国家为防控疫情的境外输入,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禁
止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和货物入境,切断了国际贸易的运
输环节,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打击。再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各
国带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各国购买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导
致了跨境贸易活动风险提升,全球供应链的断点增加。最后,
在疫情形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有所恢
复,全球供应链仍面临着各国复工复产不同步而带来的挑
战。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的脱节和断裂,
是逆全球化现象凸显的关键原因之一。
1.2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产业回流趋势。各国的产业回
流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回流。制造业水平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
的生产力水平。制造业可以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制
造业产品的供应充足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完善和提升本
国的制造业体系有助于减少对于其它国家的过度依赖,降低
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的打击程度,亦有助于应对类似于
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性公共危机,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
有保障程度。然而,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各个国家高效分工,
因此大部分发达国家在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产业
空心化现象。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国为
代表的众多发达国家开始反思本国的产业结构,并提出了一
系列复苏和振兴制造业的计划。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验
证了制造业在紧急突发情况下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
用。在国际贸易严重受阻的情况下,本国制造业能够为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物质保障,稳定民心,进而能够决定应急
管理措施的落实程度。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使得世界范
围内又一次兴起了制造业回流的热潮。各国的制造业回流势
必会对全球产业结构带来新调整。首先,各国均发展本国制
造业,会导致制造业产品的国际贸易规模缩小。其次,发达
国家作为制造业的产业输入国,辅之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验,会削弱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使发展中国
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进一步减少,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维
系。最后,国际投资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制造业回流会
使发达国家对外相对投资减少,对内投资增加,国际投资格
局发生变化。这样就与经济全球化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
配置的初衷相悖,出现了短暂的逆全球化现象。
1.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部分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
义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源于英国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
对外贸易的政策思想,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商品和服务免受
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
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沉重
打击的情况下,部分国家以维护本国经济安全为由采取贸易
保护主义政策。单从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数量来看,202
0年1-10月全球实施的贸易阻碍措施956起,已经超
过了2019年全年的实施数量并上升了18.17%。在
2020年一年,进口限制措施的贸易额为4409亿美
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扩张并不是完全由此次疫情决定
的,更准确的说法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的实施提供了“借口”。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本土产业带来的
强有力的竞争为各国完善产业结构和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
带来了障碍,因此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想法由来已久,
在此次疫情形成的契机下,更大规模的贸易保护政策便顺理
成章地被更多的国家所采纳。部分国家疫情期间采取的设立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无疑会对世界
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使国际贸易的区域性特点逐渐突
出,催生短期去全球化现象的发生。
1.4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导致。WTO的功能未能
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
一,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面对向
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全球性突发公共危机的挑战下,WTO被
寄予维持国际贸易相对稳定、规范国际贸易行为、解决贸易
争端的希望。尽管WTO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维护国际贸
易秩序,但是WTO的应有的协调和规制作用并未得到充分
发挥。自从2019年12月开始,WTO上诉机构停摆,
导致WTO无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效解决国家间贸易
纠纷,不能充分发挥其定分止争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是经济规则制度的趋同或认同过程,WTO解决争端能力的
削弱,使得进行国际贸易的法律风险提升,减损了国际贸易
参与各国的信赖利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多边贸
易体制带来了危机。WTO的权威性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
间遭受了挑战。部分成员国采取禁止或限制口罩、防护装备
等物品出口的政策并未按照规定向WTO通报。疫情期间,
越来越多的国家设置壁垒,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大量这些贸
易、投资限制措施可能会与WTO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相违
背。
2、国际贸易的复苏
根据世贸组织在2020年12月18日发表的统计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量与上一季
度相比增长了11.6%。世界银行预计2021年全球经
济预计增长4%。国际贸易的复苏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走
向。在短期内,各国还无法脱离世界市场而独善其身。疫情
期间,国际贸易有助于各国结合本国疫情形势,充分发挥比
较优势,高效利用人力物力渡过新冠肺炎带来的物质资料短
缺的难关。由于各国疫情形势的不同步性,将会出现世界范
围内供需情况的不平衡。复工复产较早的国家生产出较为充
足的产品,在保障本国市场的需求情况下,各企业急需通过
世界市场获取利润来弥补疫情期间的亏损。疫情形势较为严
峻、仍未完全复工复产的国家物资储备不足,需求量大,可
以通过世界市场采购需要的商品。国际贸易的复苏允许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高效配置,一定限度内为供需匹配提供
了条件,突显了人类合作共赢的力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相契合。因此,在世界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的情况下,
各国开始有秩序地恢复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出现明显好转,
这也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全球化恢复的先兆,表明新冠肺炎疫
情所造成的逆全球化现象是短暂的,并未遏制经济全球化的
潜力,也不能掩饰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发展带来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的科学性注定其是世界经济发展大势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使用,我们可以合理预测疫情
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我们不应只把视角
停留在疫情所带来的短期逆全球化现象上,而是用更长远的
眼光来判断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走向,以便更好地制定符
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政策。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不是
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理论的论证支撑和实践的检验证明作
为依据。经济全球化目前仍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最好合作
途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疫情所带来的短暂的
逆全球化现象,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减速带,促使
世界各国反思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弊,探索更为合理高效的
世界经济合作模式,完善本国经济体制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全
球化浪潮,趋利避害,争取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寻
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大卫•李嘉图认为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
使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的比较优势,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
石。尽管其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经过不断发展,
此理论确实为我们论证经济全球化的优势提供了依据。资本
的空间化原理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资本具有趋利
性,资本的目的就是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因此资本具有扩张
性特征,在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的条件下,资本会自发地在全
球范围内寻找最大增殖机会,进而促进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
流动和高效配置。这种扩张性趋势是由资本的根本目的决定
的,因此是不可逆的,这就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长期
看来也是不可逆的。短暂的公共危机会使对外投资的风险增
大、利润减少,但是世界长期的较为稳定局面仍然为生产要
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提供了保障,而利益又为这种流动性的
维系提供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为经济全球化
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交通运输的发达减少了国际贸易的运输
成本,不同国家之间交流的便利使得必要的贸易规则得到更
大范围内的普遍认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了新的贸易
方式和种类。互利共赢观念深入人心使得各国具备参与世界
市场交换的强大驱动力。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的发展可以与世
界市场完全脱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正和博弈是各国的理性
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熟运转多年,各国已经从世界市
场获得利益和发展契机后,再使各国沿着自给自足、单打独
斗、孤立发展的趋势运行是不现实的。历史的步伐永远是向
前迈进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告诉我们,短暂的逆全球化现象
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环节。在理性判断经济全球化利
大于弊的前提下,因噎废食绝不是最佳选择。世界各国在面
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时,正确的态度是以联系和发展的
眼光看待问题,坚持合作共赢,趋利避害,不断提升本国实
力,使本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一个更加主动的位置,而非消
极对待经济全球化,过分放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企图
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发展本国经济。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否认新冠肺炎疫情减缓了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速度,助长了逆全球化的因素。但是,我们应当从
长远的眼光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国也
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们充分发掘
国内市场的潜力,减少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保障我国经济稳妥有序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利用
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的有利因素,提升发展水平和发展效
率,顺应发展趋势,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两个循环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助力我国在新的经济全球化语境下
的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7:0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0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