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3-01-01 06:06:5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四六级)

1

单选

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D)。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主张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的心理学流派是(D)。

A.行为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C.构造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

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年。

A.1879B.1897C.1789D.1798

5.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D)。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

6.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冯特B.詹姆士C.华生D.弗洛伊德

7.“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解释,这是一种(C)。

A.归属和爱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审美的需要D.安全需要

8.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D)。

A.巴甫洛夫B.奥苏伯尔C.皮亚杰D.桑代克

9.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

A.华生B.马斯洛C.冯特D.杜威

10.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11.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

1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D)。

A.研究心理现象B.对心理进行测量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是(C)。

A.感觉B.记忆C.知觉D.想象

14.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

1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A)。

A.感觉B.知觉C.想象D.记忆

16.以下属于外部的、稳定的归因是(A)。

A.任务难度B.能力C.努力程度D.运气

17.一个人所表现出的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交朋友,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B)。

A.安全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D)。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

19.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B)。

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

20.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A)。

A.班杜拉B.斯金纳C.布鲁纳D.维纳

2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

A.归因B.印象C.自我认知D.态度

2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23.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B)。

A.正强化B.负强化C.呈现性惩罚D.取消性惩罚

24.下列情景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B)。

A.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B.王丽每天独自看几小时书

C.老师表扬爱学习的学生D.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表示满意

25.关于归因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长期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B.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C.归因理论是由罗杰斯提出的D.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2

26.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C)。

A.动机强度较高B.动机强度较低C.动机强度适中D.动机最强

2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B)。

A.归因于能力B.归因于努力C.归因于任务性质D.归因于运气

28.以下哪点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归因(D)。

A.运气B.任务难度C.努力D.能力

2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应当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为辅B.应当尽量多地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作为强化

C.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鼓励学生的学习D.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竞赛

30.以下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的是(C)。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1.属于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是(C)。

A.为了考试而学B.为了教师的表扬C.将学习当成一种乐趣D.为了得到某种奖赏

32.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C)。

A.知道圆是什么B.知道吉林的省会是哪里C.知道怎样骑自行车D.知道北方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33.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是(D)。

A.瞬时记忆B.形象记忆C.长时记忆D.短时记忆

34.根据思维在解决问题时的途径方向划分,思维可以分为辐合思维和(C)。

A.常规思维B.创造性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35.就寝前记忆的材料保持的比较好,这是因为(B)。

A.休息的作用B.不存在倒摄抑制C.不存在前摄抑制D.神经活动减弱

36.儿童学习了“老虎”、“猴子”的概念后,再来学习“动物”的概念,这种学习是(A)。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无关学习

37.(C)是指注意能够使心理活动始终稳定在选定的对象上,直至达到认识活动或行为动作目的为止。

A.选择功能B.调节功能C.保持功能D.监督功能

38.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例子是(D)。

A.演示实验B.实地参观C.观察实物D.出示挂图

39.俗语说“日久而淡忘”,这可以用(A)来解释遗忘的原因。

A.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提取失败说D.压抑说

40.幼儿分类时,将“茄子”和“灯泡”这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而将“芹菜”和“领带”这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这

种概念是(B)。

A.合取概念B.具体概念C.抽象概念D.关系概念

50.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指(B)。

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

51.以下哪种属于程序性知识(D)。

A.关于袋鼠的定义B.某明星的个人档案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52.学习的“倒摄抑制”是指(A)。

A.先学的东西由于受到后学习东西的干扰被遗忘了B.原来的观念太根深蒂固,影响了新知识的接收

C.学习某件事有助于以后学习类似的东西D.后来的知识是使先学的知识更加巩固

53.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54.学习者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同事物上的品质是属于(B)。

A.注意的选择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灵活性D.注意的稳定性

55.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C)。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

56.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57.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B.20~40C.60~70D.70~80

58.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59.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识记、(C)、再现。

A.编码B.回忆C.保持D.组织

60.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C)。

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3

61.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叫做(C)。

A.并列结合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62.司机开车的时候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眼睛看观后镜,这是注意的(C)。

A.转移B.集中C.分配D.稳定

63.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A)。

A.精加工策略B.多重编码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64.下列例子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B)。

A.知道怎样玩篮球B.知道计算面积的公式C.知道怎样写作D.知道怎样学习

65.象棋大师往往选择性注意一定的布子模式,记不清棋子是木制的还是牛角制的,这说明(B)。

A.知觉受刺激系列本身的因素影响B.知觉受已知领域知识的影响

C.象棋大师不挑剔器具D.知觉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66.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的是(B)。

A.命题B.产生式C.线性排序D.表象

6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B)。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

6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D)。

A.合理分配复习时间B.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C.采取多样化方法D.及时复习

69.读完一篇文章后,往往对最前面一段内容印象深刻这是因为(A)。

A.没有前摄抑制B.没有倒摄抑制C.仍在短时记忆D.进入长时记忆

70.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先获得“哺乳动物”的概念,再来学习“鲸”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无关学习

71.“那个人长什么样我不记得了。但是在见面时我能认得出来”,这种能力属于(B)。

A.回忆B.再认C.想象D.联想

72.陈述性知识的运用是指知识能够被学习者提取出来,解决(A)的问题。

A.“是什么”B.“为什么”C.“怎么样”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73.根据实际有无明确的目的,可把识记分为(B)。

A.有意义识记,无意义识记B.有意识记,无意识记C.机械识记,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接受识记

74.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75.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A)个信息单位。

A.7±2B.5±23C.6±2D.8±2

76.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记忆的抑制作用叫(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77.3岁的儿童数数时,必须用手指点数要数的物体,这种思维的类型是(B)。

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直觉思维D.逻辑思维

78.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时先看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在学习上属于(D)。

A.关键词法B.视觉想象C.联系实际生活D.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79.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知识能力与特点的认识,这属于(D)。

A.元认知体验B.元认知监控C.元认知策略D.元认知知识

80.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

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D)。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编码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81.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A)。

A.自我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寻求支持策略

82.整合所学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A)。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83.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A)。

A.精加工策略B.多重编码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84.在学习单词时,教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记住单词,这种策略是(D)。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

85.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说中指出,思维的第二阶段是(D)。

A.准备期B.豁朗期C.验证期D.酝酿期

86.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C)。

A.记起童年的故事B.跑步锻炼身体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

87.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法”,以下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C)。

A.百家争鸣B.自由辩论C.抢答D.“胡说八道”

4

88.常常用纸拿来写字,却没想过用它当扇子扇,这种情况属于(C)。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

89.以下属于酝酿的例子是(B)。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B.想了好久的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儿突然

有了解答

C.努力寻找丢失的记忆D.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90.“酝酿效应”现象属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中的(C)。

.类比模拟法B.非逻辑联想法C.延迟判断D.转熟为生法

7.我国学者指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阶段是(B)。

A.发现问题B.提出假设C.明确问题D.检验假设

91.下列属于非对抗性问题的是(C)。

A.踢足球B.打麻将C.解字谜D.下象棋

92.以下属于类比迁移策略的是(A)。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B.想了好久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儿突然有了解答C.努力寻找丢

失的记忆D.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93.以下不属于影响智力发展因素的是(D)。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实践活动和个体品质因素D.脑的活动方式

94.一个人在他的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是(A)。

A.性格B.气质C.智力D.创造性思维

95.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的编制者是(A)。

A.比内和西蒙B.韦克斯勒C.瑞文D.加德纳

96.为人沉静,容易相处,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但比较敏感,容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

反应缓慢的是(B)。

A.胆汁质B.抑郁质C.多血质D.粘液质

97.为人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一落千丈,属于(A)。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98.“斯坦福一比内量表”中每通过一个题目代表(B)的心理年龄。

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D.四个月

99.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

100.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D)。

A.学习目的B.教学目的C.学习目标D.教学目标

101.以下哪点不属于个性特征范畴(C)。

A.能力B.气质C.需要D.性格

102.脾气暴躁、直率、精力旺盛、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一落千丈,这种气质类型是(B)。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3.某学生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行动敏捷,脾气暴躁,情绪易激动。他的气质类型属于(B)。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

104.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

105.为人孤僻、优柔寡断、敏感、反应缓慢,这种特征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6.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

(A)。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

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4.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也可称为自我能力感。

5.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学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6.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7.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

8.正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好的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9.需要:需要是有机体缺少某些重要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应。

10.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

5

问题的知识。

11.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12.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去学习、组织、解决

问题的一般方法。

13.下位学习: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那么这种关系的学习就是下位学习,也称

类属学习。

14.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概念,原有概念是从属观

念,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观念。

15.并列结合学习:新旧知识之间处于同一个层次,这时产生的联合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16.遗忘: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17.辐合思维:指综合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结论或方案的思维方式。

18.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9.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

20.记忆: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

21.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2.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学习、记忆及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活

动有效地进行。

23.问题:所谓“问题”就是疑难或难题,就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

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24.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

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将问题由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25.问题解决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搜索问题空间、达到目标状态所运用的策略总称。

26.创造性思维:人们运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27.具体化: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和概括而获得的原理、理论,用来认识新的具体对象的过程,也就是把一般原理

用于具体的、个别的场合。

28.气质: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

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29.性格: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

征。

简答

1.简述心理的本质。

答:要点: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

都来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要点简单阐述)。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用人本主义的思想来解释人的需要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七个层次: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美的需要(7)自

我实现的需要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要点: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对每个要点简单阐释)

5.简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2)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3)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4)有助于提高

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5)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性质影响着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学习动机越强,

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弱,学习积极性越低,学习效果也就越差。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作业的难度不同而不同。难易适中的课题,最佳水平为中等动

机强度。比较容易或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或困难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

机强度。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7.需要及其内涵。

需要是有机体缺少某些重要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

1)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2)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6

3)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4)动物的需要与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8.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不同划分可以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4)奥苏伯尔将动力划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9.简述学习动机的结构。

(1)对知识价值的认识(2)学习的直接兴趣(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4)对学习成绩的归因

10.简述教师对学生的强化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

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11.简述强化的程序。

强化的程序是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率地受到强化,强化的程序分类情况如下:

连续式强化: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也称即时强化。

定时距式:每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

时距式

变时距式:每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变化的。

间隔式强化

或称延缓强化定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定比例。

比率式

变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化的。

12.简答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1)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人们对新行为的习得和已经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

13.如何判断学生上课时是否注意听讲?

人在注意时,一般都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称为注意的表现。注意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适应性动作:人在注意时,会有适应性动作,他们的感觉器官常常朝向所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

2)无关运动的停止:当人在注意的时候,常常表现为无关动作的停止。例,学生注意听课,一动不动地望着教师。

3)呼吸的变化: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4)其他表现:如心跳加速,牙关紧咬,握紧拳头等现象

14.简答记忆的过程。

1)识记: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的开端。

2)保持:保持是过去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中间环节。

3)再认与回忆:再认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它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15.简答中学生知觉活动的规律。

1)知觉活动的选择性:是指知觉的对象能迅速地从背景中被选择出来的特征

2)知觉活动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往往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和把握直觉对象的特征

3)知觉活动的整体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将知觉对象作为整体进行反应的特征

4)知觉活动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

16.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1)明确活动的目的与任务(2)合理地组织活动:适时地提出自我要求;提出问题;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3)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4)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7.简述知识获得的一般条件。

(1)学生原有的认识机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的知识基础

(2)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够反映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

(3)学习者还应具有学习的动机

18.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强化课堂调控手段(4)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19.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

答案同1题人在注意时,一般都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称为注意的表现。注意的表现主要有以下

7

几种情况:

1)适应性动作

人在注意时,会有适应性动作,他们的感觉器官常常朝向所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

2)无关运动的停止

当人在注意的时候,常常表现为无关动作的停止。例如,学生注意听课,一动不动地望着教师。

3)呼吸的变化

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4)其他表现:如心跳加速,牙关紧咬,握紧拳头等现象

20.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什么?

第一,材料的意义影响遗忘进程。对人有意义的材料忘得较慢,对人无意义的材料忘得较快。

第二,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保持的时间长,材料的细节和不熟练的动作遗忘较快。一次识

记的材料数量越多遗忘得越快。

第三,学习程度。学习程度是指个体对材料的掌握程度。一般认为150%的过度学习比较合适。

第四,材料的序列位置。材料的开头和结尾识记的效果好,而中间的部分效果较差。

21.简述注意的功能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的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的变化

22.简述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3)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提高板书技巧

(4)丰富教学内容(5)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23.简述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比较、分类、系统化(3)抽象、概括、具体化

23.简答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在一定的事物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4)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的根据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4.简答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5.简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内部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

26.简述中学生记忆能力的特点。

(1)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良好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27.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过去的知识经验(2)变式与比较(3)形成知识体系(4)运用知识

28.遗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遗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干扰说、痕迹消退说、心因说和提取困难说。对每一要点做出简要解释。

论述

1.试述如何加强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明确记忆的目的和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

(3)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

(4)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逻辑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记忆法;定位

记忆法。

(5)利用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复习要及时;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复习的形式要多样

化。(要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2.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力。

1)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将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2)采用多种策略记忆单词和语法,除维持复述外,还可以利用精制性复述策略、组织策率。

3)为了防止遗忘,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有效地复习方法。

3.简述学习策略的概念及特征。

8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它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它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

需的。第三,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4.学习策略的种类有哪些?

(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自我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

5.简述学习策略获得的客观条件。

(1)学习材料的难度。

(2)教师因素:教师的策略教学意识;教师的策略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3)教学环境因素:学校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

(4)学习时间及反馈调节作用。

6.问题的类型划分。

1)界定不良问题和界定良好问题,具体包括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重新排列问题

2)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3)一般领域的问题与专门领域的问题

4)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5)有固定答案问题和无固定答案问题

7.影响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因素。

1)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具体包括:过分追求成功、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

2)教师的素质3)酝酿4)社会干扰5)分析

8.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知识经验;(2)问题的表征;(3)问题情境;(4)定势;(5)功能固着;

(6)动机和情绪状态;(7)个性差异;(8)人际关系

9.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策略

(二)启发式策略

启发式策略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可以说有助于人们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

提示或经验估计。启发式策略有利于导致问题的解决,但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手段

-目的分析法、逆向搜索策略、选择性搜索、爬山法、化简策略、类比迁移策略。

(三)产生—检验策略

(四)头脑风暴法

10.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

(1)新颖性;(2)敏感性;(3)变通性;(4)艰苦性;(5)流畅性;(6)灵感状态

11.简述杜威关于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

1)失调:在心理上出现困惑的状态

2)诊断: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3)假设:提出问题的各种假设

4)推断:连续验证各种假设

5)验证: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12.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二者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是紧密联系的。

(1)从起源上说,气质是天生的,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

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2)从可塑性上来看,气质的变化较慢,较难,它也可以发生变化,但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

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3)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

与社会的关系,有好坏之分。

13.简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生物学条件;(2)家庭因素;(3)学校教育;(4)文化、社会因素;(5)心理原因

14.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第一,智力测验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使用智力测验时必须选择专业量表进行施测。测验操作也必须

严格规范,对智力测验分数的解释,尤其是对测验分数低分者的解释应十分谨慎。

第二,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是传统智力理论,主要测量言语和数理逻辑智力,但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部智力。

教师在评定学生的智力时不能单靠智力测验,应将智力测验的结果和教师与家长的评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智

力表现以及学生在测验时的身心状态和测试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9

15.韦克斯勒(DavidWechsler)智力量表的组成。

韦克斯勒(DavidWechsler)智力量表分三种: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2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和韦氏幼儿

智力量表(适用于4-6岁半儿童)。

16.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人的智

力在18—25岁时达到顶峰,25—36岁保持原水平,36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

17.性格的测量方式。

测量性格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和测验法等。通常总是综合地

运用多种方法来测量人的性格。

西方国家进行性格测量多采用性格测验法,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此法的应用。测验法主要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

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18.简答各种气质类型的典型行为特征

1)胆汁质: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人情埋头于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

尽时,情绪一落千丈。

2)多血质: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办事重兴

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3)粘液质: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的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

亢,严肃认真,不爱空谈,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容易转移,因循守旧。

4)抑郁质:沉静,容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容易受挫折,孤僻、

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

19.粘液质的人的气质特点是什么?

粘液质的人的气质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

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20.智力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智力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1)智力发展水平(2)智力发展速度(3)智力发展类型(4)性别差异

论述

1.试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题要点(一)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2)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3)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5)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并结合实际论述)。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优缺点。

(一)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

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马斯洛将七个层次分为两大类:前四层为基本需要,后三层为成长需要。

(三)优点: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具有普遍性,他的理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四)缺点

1)马斯洛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将人的社会性需要也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

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马斯洛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地基需要的调节作用。

3)马斯洛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3.试述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2、意识经验是由感知、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

3、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用内省法研究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等

主要观点:1、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过程,而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因此不能分解

2、重视意识机能和功用的研究3、重视心理学在教育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1、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

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由环境决定的。主张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太海默

10

主要观点: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2、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而

是大于整体3、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1、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2、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libido),是心理与行为的动力与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

3、精神分析就是通过释梦、自由联想、催眠等手段,去研究发现病人被压抑下去的冲动和欲望,并使

用某种方法使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得到一定的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4.试述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答案要点同简答3题,要展开论证。答案要点: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5.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点展开答,联系实际答出自己的观点。

(1)教育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运用奖惩(4)适当开展竞赛(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6.影响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因素

(1)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过分求成功;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

(2)教师的素质:自己本身具有创造性;有强烈的求知欲;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创设宽容、理

解、温暖的班级气氛;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

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

(3)酝酿(4)社会干扰(5)分析要举例说明

2.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改变传统的评定成绩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发散性思维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的特点,因

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

(四)头脑风暴法:

鼓励解决问题的人提出各种想法,甚至包括离奇、荒唐的想法,只要有一线导致创造的希望,都不拒绝。

(五)远距离联想

(六)类比推理

(七)形成和发展“心理安全”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八)培养优良的个性

创造性思维和个性有密切的关系,有创造力的儿童附幼责任感、有毅力、喜欢自学、勇于克服困难、好冒险等。

(九)学会捕捉灵感

案例分析

案例1:

李晓辉,男,高二,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答非所问,并屡屡逃课。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李晓辉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案要点:

(一)李晓辉出现的问题

李晓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造成了习得性无力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并丧失了学习的动机。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自身原因,缺乏学习动机

2)家长的期望过高,只用考试分数、排名等来衡量孩子学业成就,忽视了孩子的内在学习兴趣的培养

3)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数学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可看出,其教学方式是不恰当的,彻底毁掉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三)对策

1)教育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家长和学校要为孩子确立适当难度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目标过高,

会造成学生习得性无力感,从而丧失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利用李晓辉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培养对学习的间接兴趣。

3)正确运用奖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一味的加以否定和惩罚,二是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适当给予学生

一定奖励,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4)适当开展竞赛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11

6)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联系实际展开答,答出自己的看法。)

案例二:

大学生A某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他忽然感到心中茫然,

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就很恨自己不争气,可是又找不到奋斗的

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并且因为实在没劲就去上网

聊天、打游戏。

请分析A同学为何没有了学习动机并帮助他摆脱这种状态。

答案要点: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不强、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以及对专业不感兴趣等引起的,其具

体表现有:(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2)为学习而学习;(3)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

解决办法:一旦发现自己有此类现象,可首先试着自我调整:一要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自

己的学业与人生;二要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

性;三要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观点。)

案例三:

大学生A某是大三学生,各方面表现均优秀。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他的父母都是具有

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严传身教下,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

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和托福考试,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三年级入党,

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昄依;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他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

学的分分秒秒,因为他相信:付出总有回报。但是最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他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

力,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他忽然担心起来,不知道该如何

办?

请分析大学生A在学习动机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并想办法帮他解决这样的困扰。

答题要点:

A的表现是学习动机过强的问题。学习动机过强往往是因为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

恰当的估计,由此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心理压力大,或者是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受表面的学业

动机的趋使,渴望外在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此造

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具体表现为:(1)成就动机过强;(2)奖励动机过强;(3)学习强度过大;

(4)经常自责。

过强的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

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将表面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深层的学习动机,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

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

联系实际打出自己的观点。

案例4

李老师教英语课。每学习一篇课文时,她都领着学生读生词,给学生分析语法。课后,她要求学生将每个生词写

20遍并完成语法练习题,第二天检查。不及格的同学,放学后要留下背单词。结果每天的单词测验,学生成绩都

很好。但是期末考试,李老师的班学生平均成绩却不及格。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占的比重较大,学生答得一塌糊涂。

词汇部分占的比重虽然不多,但同学们答得也并不理想。

请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李老师板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对策。

答案要点:

(一)知识不仅包括陈述性知识,而且包括程序性知识。李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对单词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这

只是陈述性知识方面,而忽视了对阅读理解、写作、听力等程序性知识方面的掌握。所以,尽管学生很努力滴学习

单词和语法,但是考试过程中遇到程序性知识就会败下阵来。

(二)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需要多种认知加工策略。但是李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单词的过程中,

学生只是用简单的复述策略去记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是不恰当的。

(三)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赶进度,没有意识到学生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很容易因大量的信息同时涌入而

造成信息超载,降低工作记忆的效率。

(四)对策

1)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将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2)采用多种策略记忆单词和语法,除维持复述外,还可以利用精制性复述策略、组织策率。

12

3)为了防止遗忘,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有效地复习方法。

案例5.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

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

室充满了生机。

请根据学生注意发展特点来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同时请运用无意注意的发展特点

来论述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原因。

答案要点: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

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

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6.

亮亮,男,9岁,聪明,兴趣广泛。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课后爱看小说、摄像、踢足球,对功课关注

不多,每期期末考试前几天才抓紧时间复习,所以考试成绩总提不高,他十分苦恼。

请用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分析亮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运用遗忘规律,给出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复习对策。

答案要点: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亮亮违背了遗忘规律,表现在只

是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而平时没有有效地复习,使姿势牢固化。

对策:要运用遗忘规律,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注意复习。

(1)组织有效的复习。1)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想结合。3)复

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复习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5)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

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2)适当的超额学习。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案例7

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向学生讲解“平均分”这个概念时举了“小猴分桃”这个例子。“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

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当“8个桃”被排列在课桌上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直接报出结果,没有学生愿意通

过分一分来获取答案。但是例题教学不是为了“求每只小猴分几个”,而是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

其含义。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一)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教给学生“平均分”的概念。这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是十分有效的。问题在于,题目中的数字太小,以致学生可以脱离问题情境直接得到答案。

(二)对策::1)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水平2)重新创设问题的情境3)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状态4)

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答出自己的看法)

案例8

《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说:“老师,听到一个很好的注意,要立即去做吗?”孔

子回答:“家有父兄,怎能自作主张?”另一个学生冉求也问:“老师,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

子回答:“当然应该立即去做。”学生公西华对此很不理解,问孔子:“老师,为什么同样的问题您却给了不同的答

案?”孔子说:“冉求于是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加以抑制,使他谨慎。”

1.运用你学过的心理学观点,解释孔子的这种教育观。

2.如果你是一名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你该如何教育他们?

答案要点:

1.孔子教育学生的案例,从分说明了孔子能够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

道理。案例中所讲述的子路和冉求是两个个性特征完全不同的人。子路做事情比较鲁莽、草率,往往不考虑后果,

所以孔子要约束他;而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孔子要鼓励他去做。

2.我们今天的每一位教师更应该懂得,在现代教育中,要努力让所有的孩子个个身心健康,潜能得到发挥。这是每

一位父母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不断地探讨现代教学形势下因材施教的有

效办法,从而为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6:0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0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网游名字
下一篇:解约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