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更新时间:2023-01-01 05:50:5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报价单英文)

【经典诗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导语]出自三国诗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

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

出自三国诗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

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

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

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

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

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

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

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邓铜

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

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

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

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

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

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

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赏析

现在有人怀疑《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所写,只有《前出师表》才是他本人写的。不

过,其内容还符合诸葛亮的为人,特别是那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传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说是诸

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引咎责躬,厉兵讲武,当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之时,

他上此表请求再次伐魏。因为他第一次北伐时有一篇《出师表》,因此这一次的被称为

《后出师表》。这篇《后出师表》是否为诸葛亮所写?历来看法不一。

东晋的习凿齿把它收进《汉晋春秋》,当然认为它是可靠的。但南朝裴松之注《三国

志》引这篇《表》时却注明:“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他持论谨慎,

不言其非,也不言其是,不过,他客观记述的情况,却能启发人们去怀疑《后表》的真伪。

所以,清人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就怀疑《后表》是后人伪撰的,他认为,习凿齿把

它收进《汉晋春秋》欠考虑,陈寿《三国志》不载此文“极有卓见”。

经研究,部分史学者认为此文(《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写,而是后人伪托诸葛

亮之名所写。(虽然大多数人仍认为此文确是诸葛亮所写。)

《后出师表》的作者史学界有争议。不过较多历史学家认为《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

做,因为,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写的十分恳切,在第一次北伐曹

魏失败后,诸葛亮自己也承担起责任,自贬三级.然而《后出师表》的语气写的好像是为

自己的战争失败做狡辩的,说了很多理由,姑且不论对错,它不符合诸葛亮的风格.诸葛

亮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会说诸如“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类逃避责

任的话.我觉得最有可能是晋朝人所作.当然这个人写《后出师表》时,陈寿已经去世,

因为陈寿的《三国志》里都没有提到《后出师表》,但有提到诸葛亮所做的《出师表》

(或称《前出师表》).

近年有人提出,《后出师表》应是诸葛亮所写。因为张俨与诸葛亮同时稍后,对诸葛

亮的生平事迹很熟悉,如果《后出师表》为人伪撰,张俨不会不加辨别就把它收进《默

记》。至于陈寿,因为不敢犯司马氏之讳,所以不敢把骂他们为魏贼的《后出师表》收入

《三国志》本文。

但较多的人恐怕还是认为《后出师表》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比较而言,这一种意见

理由充分一些。

《后出师表》所说的很多事情与史实不合。比如,它列数曹操的几次失利,如困于南

阳、险于乌巢、危于祈连、僵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除南阳、乌巢、潼关几次遇

险史书有记载,另几次都没有确切依据。又比如,《后表》说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连年

不征不战,坐使孙策据有江东,这和史书记载的情形也不合。

这或者可以解释为史书缺载或误载,或诸葛亮误记,但有一件事却不可能误记,即赵

云之死。赵云是建兴七年(229)死的,他在第一次北伐中虽然失利,但未大败,更不至于

丧生,他还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退军以后的事。这是《三国志?赵云传》和注引《云别

传》明确记载的。但上于建兴六年(228)十一月的《后表》却说赵云和另外七十多名战将

都已经死了。这个明显的漏洞很难作别的解释。

更主要的是,《后出师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诸葛亮之手。《表》是上给后主的。诸葛

亮这时尽管揽蜀汉大权于一身,他也清楚地知道后主窝囊无能,但后主毕竟是他的君主,

而且他受刘备临终之重托,因此,他对后主一向是恭谨的,虽时时苦心劝谏,但措辞总是

诚恳委婉,《前出师表》就是这样。不像这篇《后表》,开头就直说后主无能,当面指问: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这不是臣下对君主的口气,更不像诸葛亮说的话。

诸葛亮一向有胆略,有抱负,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未出茅庐,他就自比管

仲、乐毅,刘备请他出山,正是势单力孤,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他却在这时为刘备画出了

据荆州、取益州,以成帝业的宏伟蓝图。就在上《后出师表》的同一年,他上《前出师

表》,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相信,只要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而他率军北伐,也有决心“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但不到一年,在《后出师表》中,这一切全不见了,消沉、沮丧,列举的六条不解,

都是对北伐缺乏信心。“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亡,孰与伐之?”北伐全然是无可

奈何的。“凡事如是,难可逆料”,只有尽力而为,“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

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对前途悲观渺茫。这不是《前出师表》中那个诸葛亮的精神状

态。

不像是诸葛亮写的,张俨为什么又收进《默记》呢?其实,张俨并不是一个严肃严谨

的史学家,他只是一个周于礼仪、搞搞外交的人物,他的身份,他“博闻多识”的特点,

使他能接触到很多别人不易见到的材料,但又不可能严格加以甄别。《后出师表》可能就

是未加甄别就收入进去的一种。

不过,《后出师表》有一处却很可取,就是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精神品质。《后出师表》的全部价值也就在此。罗

贯中把《后出师表》写入《三国演义》,大约也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抓住诸葛亮“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光彩夺目,为世代人们景仰的艺术典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5:50: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03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