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评韩国影片《》
作者:侯晓华常丽萍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期
摘要:一部创下首映全国票房冠军的影片总有它打动人心的地方,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
分析:首先是唯美的画面净化了现代人躁动不安的灵魂;其次是影片中的人物不惜以自己的生
命为代价去保护所爱的人,令人重新找回爱的真谛;最后在这个令人撕心裂肺悲剧故事中,闪
现着善的火花,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明和希望。
关键词:唯美画面;生命祭奠;纯洁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1
一、唯美的画面净化人的心灵
有唯美倾向的片子很多,大多只能占据观众的眼睛,然而《》,以其独特的风格,占
据了观众的心。
故事在一片漫无边际的花海中展开,女主人公惠英为了自己的画展每天都到郊外的一
片那里画画,主人公的清新纯洁与花浅淡优雅的气息相得益彰。这一片是女孩爱
情萌芽生长的土壤,它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场景,也渲染出情感氛围,增添了整部影片的诗意
色彩和抒情性。与绿树、草地、木桥、河水相映成趣,共同构成宁静广阔的大自然,整部
电影如优雅的诗,明净的画,让人闻到一种在蓝色空气的氤氲下淡淡花香的味道。
大概是因为导演刘伟强摄影师的出身,对色彩、光线的把握无与伦比,使得画面的艺术效
果与众不同。如画的运河为背景的杀手隐居处、欧洲风格十足的古董商业街、阳光明媚的
花园,这些独特的荷兰风情让影片画面充满新鲜的美感。每一处场景的安排无不显示着导演的
用心,无论是美的建构还是解构,都打动着人心底深处最柔软的一隅。画面相当的纯净,没有
丝毫世俗烟火气息。当那小小的花朵在风中微微地颤动,楚楚动人的样子令人心醉。特别是成
片的花,海海漫漫的开起来,淡淡的花瓣,细细的茎叶,纯洁,可人,在蓝天白云下,像
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令人目光不忍移去。
影片构图精美、取光自然、色彩淡雅有致,很像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那种含蓄、内敛、浪
漫的气质很符合我们东方人的审美取向。在每一个画面之中,作者的深情隐藏其中,需要观赏
者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其言外之意,获得无尽的审美想象,这种意境氛围的创造深入人心,却
并不张扬,而是一点一滴的渗透给你,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现代人躁动的灵魂,让人慢慢寻找
到自己回归灵魂家园的方向。
龙源期刊网
二、用生命祭奠纯洁的爱情
杀手与警察爱上了同一个女人,画笔和枪,纯洁与邪恶,这注定了就是一场纠结的爱情。
爱情和死亡是艺术作品两大永恒的主题。我们都逃脱不了爱情。幸福也好,悲伤也好,都不可
能完全相似。我们一生都在追问:“爱,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方式?”
“爱,到底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让我们重新思考着这个问题。老实说,我对片中
的职业杀手有些偏爱,他那种为了所爱之人的隐忍,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每天送到惠英家
门口的,代表着那份“藏在心中的挚爱”,那一束花,像金秋阳光般地静静绽放,虽然
不敌郁金香的芬芳馥郁,却悄悄地在惠英心底播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弥漫着一种温馨甜蜜的幸
福味道,清新而淡雅、浪漫又真实。
当杀手躲避在郊外的时候,他看见清纯如菊的惠英每天来画花,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
的一段日子。一天,女孩为到河对岸画,摔下了独木桥。杀手一番忙碌之后,河上便有了
一座宽宽的木板桥。当女孩惊诧的跑向木板桥,杀手微笑着与之擦肩而过,那一刻,他的心里
是满足的,脸上的笑容是幸福的。那一刻,他在心里懊悔着:“为什么,我没有遇见她,在我
杀第一个人之前?”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女孩,悄悄地爱着他。杀手开始潜
心学习绘画,他知道了莫奈与梵高,就为了在某一次不经意的聊天时,不至于显得一无所知,
他还种植了一大片,每天扮成送货员把一盆送到女孩家门口。女孩在广场为路人画
像,他便在广场另一端的一扇窗子后远远的张望着画画的她,甚至隔着广场与她静静的地对
话。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杀手的冷酷无情,而是爱人的善良与宽容,深深藏在心底的
爱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刑警来到广场执行任务,女孩所处的位置正好可以掩护他,于是刑警一次又一次来找女孩
画像,直到有一天,女孩告诉他独木桥和的故事,她感觉他就是那个送花修桥的人。刑警
不想说自己是,也不想说不是,因为他已经慢慢地爱上了她。杀手被雇佣干掉刑警,但是他没
有下手,因为他知道,女孩爱着刑警,但是不幸,刑警被另一个杀手击中要害死去。女孩得知
万分难过,杀手决定面对女孩,勇敢地去爱她。最后,女孩为杀手挡住了射向他的子弹,用生
命诠释了爱情。女孩的鲜血溅在画着美丽的油画上面,那蓝天白云下盛开的一片花的
洁白与血的鲜红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痛得无法呼吸。在三个人当中,最柔弱的女画家用最勇敢
的行为为爱情献上最美的祭品。
三、悲剧中看到善的存在
悲剧,往往诞生于美丽与和谐之中。《》用复调手法讲述一个故事,背景被安排在阿
姆斯特丹,那地方的风景是美丽的、和谐的。电影用三个不同的角度叙述,画家、杀手、警察
各自讲着自己的故事,却又彼此交接。惠英承受着枪伤带来的失声,爱人的离去,警察背负着
任务和对爱人的思念,走向死亡,杀手面对着爱人的拒绝和冷漠,无法表达真情。最后三人都
以死亡来祭奠了这一场相遇这一构思将悲伤演绎得淋漓尽致。
龙源期刊网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惠英这一几近完美的形象,是最让我们心碎的悲剧
人物,在影片中她两度失去了她深爱的人,郑优的死永远地离开了她,另一次则是她为了给杀
手挡子弹而死去,她这次离开了她深爱的人。看到这里我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要选择惠英?
为什么不是杀手?甚至有些偏激的想为什么要在两人经历无数情感交叉与距离后的相泣而拥的
时候选择一方的突然死去?为什么不是杀手?他有理由死,因为他手上沾满了鲜血,角色的本
质是邪恶的,在社会角度来看他的死是必须的。但我认为惠英的死是编剧对于惠英这个角色的
仁慈,他不忍心看到惠英再次看到自己深爱的男人离她远去,如果死的是杀手,惠英则会陷入
无缘无尽的梦魇中。正是惠英的死解脱了她自己。在这个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的时代,
这部电影在悲情中充分地挖掘着潜在的人性,或许人心向善才是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
参考文献:
1、戴维鸾,浅析电影《》的结构脉络及叙事视角,《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
1期。
2、何继恒.美丽与哀愁--《》叙事分析[J].电影评介,2008,(7):36-37.
3、董玲玲.那年夏天的温情与忧伤--《》叙事分析[J].影视评论,2008,(7):33.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5:3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02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