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

更新时间:2023-01-01 04:58:1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黑色笑话)

--

..

中国春节习俗大全

中国春节习俗

1小年(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祭灶(又称祭旺火)

趣闻

灶糖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史料

3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接玉皇

赶乱岁

照田蚕

千灯节

4腊月二十六

5腊月二十七

6腊月二十八

7腊月二十九

祭祖

小除夕

--

..

8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

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

为中心。

周、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跳钟馗、大傩的仪式,击鼓

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

即大年夜。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

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

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

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琼、尉迟敬德(尉迟恭)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飞像

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

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

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

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

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象的。屋门最多是贴

麒麟送子象,两个敷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

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的意思,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

..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贴,而得名。春联

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才有那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

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

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二字,后

渐开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尚古的?

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

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

色有桔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

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

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

所以,一到大年三十,人们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

贴年画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

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

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开展,而年画依然

沿着绘画方向开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

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钟馗送

福?、?天官赐福?、?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

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

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桃花坞,XX柳青和潍坊;形成了中

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

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开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桔祥语镌于红

--

..

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

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

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

用。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场,这

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

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

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

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降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9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拜年

给压岁钱

占岁

贴画鸡

聚财

10正月初二

祭财神(开斋日)

姑爷节

11正月初三

羊日

--

..

烧门神纸

谷子生日

小年朝

12正月初五

迎财神

路头神

送穷

开市

13正月初六

石头生日

送穷(送子)

14正月初七

人日

捞鱼生

摊煎饼

踏青

登高

15正月初八

谷日

顺星

16正月初九

17正月初十

--

..

石头生日

贺老鼠嫁女

18正月十一

19正月十五元宵节

灯会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开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开

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

大,燃灯五万盏,花灯把戏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

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开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

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那么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

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

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

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

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

团圆美满之意。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

火火,团团圆圆。

演社火

--

..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

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等。

党员年终工作总结文

回忆一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缺乏。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上也比拟刻

苦努力,现将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纪律性强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

的一年中,我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继续深入领会“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并配合支部的组织生活方案,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同时

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坚决了立场,坚决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今年我顺利转正,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给了我无限的信心的同时也有

更多的压力。时刻提醒着我注意,什么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更

促进了我的进步。首先,我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缺乏,并在生活中

循序渐进地改善,一个人改正错误和缺点的过程我想不会再一朝一夕。所以我做

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尤其,在组织生活会上,们再次提出了我的缺乏之处,

这使我感到自己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是要学,当然自己的努力是少不了的。

我有信心明年总结的时候可以完全改正一些缺乏和缺点。因为我是一名党员了,

--

..

就应该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连自己的缺点都不能克制还谈什么先锋模作

用。这一年里,我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屡次党员活动,配合当前的理论前沿,为

自己补充新鲜血液。

当然,加强理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容。不断加强学

习,以适应社会开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

开展的客观要求。

二、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作为新世纪的高等学府的学子,我很骄傲,当然压力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研

究生的课程学习并不是很重,但是教师的宽松对我来说就像是无形的压力。突然

感觉自己好似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所以我不敢放松学习,希望在有限的学生生

涯中更多地学到点东西,为将来能更好地为人民效劳作准备。所以,我从来不旷

课,课上也是认真听讲,当然学习之余也应该劳逸结合。

在今年学校的运动会上,我报名参加了舞蹈队的表演,从这次活动中,不但

认识了不少同学,也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交际能力的场所,增加了自己的群众根

底。自己从这次活动中收获不少,就是从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只要有决心,

没有做不到的事。

三、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

进入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对来说环境比拟宽松,我刚开场也放松了对自

己的要求,直接的表现就是早上起床经常不叠被了。在一次学习马祖光院士的活

动中,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一位院士有着如此节省的生活,对一件事可以几十

年如一日的坚持完成,多么伟大的人格啊!这使我反省自己,连起码的生活礼仪

都不注意,在关键时刻也许想注意都难了。从那一天起,我就再也没有不叠被,

感觉自己从那时起,就有了生活原那么,有了自我监视机制,每天都会想想今天

还有什么没有干好,或是还有什么原定方案没有完成。我深刻地感到,一个好习

惯一生受益。注意将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8小时以外的

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4:5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00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通话故事
标签:春节习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