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清除hiv

更新时间:2023-01-01 04:31:5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英语谜语大全及答案)

现代科技作业

姓名:马涛涛

学号:150310125

专业:计算机系(一班)

基因编辑技术

一简介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

加入等。利用该技术,可以精确地定位到基因组的某一位点上,在这位点上剪断靶标DNA片

段并插入新的基因片段。此过程既模拟了基因的自然突变,又修改并编辑了原有的基因组,

真正达成了“编辑基因”。

二原理

现代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即借助特异性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breaksDSBs)激活细胞天然的修复机制,包括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

同源重组修复(HDR)两条途径。

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是一种低保真度的修复过程,断裂的DNA修复重连的过程中

会发生碱基随机的插入或丢失,造成移码突变使基因失活,实现目的基因敲除。如果一个外

源性供体基因序列存在,NHEJ机制会将其连入双链断裂DSB位点,从而实现定点的基因敲

入。

同源重组修复(HR)是一种相对高保真度的修复过程,在一个带有同源臂的重组供体

存在的情况下,供体中的外源目的基因会通过同源重组过程完整的整合到靶位点,不会出现

随机的碱基插入或丢失。如果在一个基因两侧同时产生DSB,在一个同源供体存在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原基因的替换。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种类

目前主要有3种基因编辑技术,分别为:

1.人工核酸酶介导的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nucleas,ZFN)技术;

2.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activator-likeeffector

nucleas,TALEN)技术;

引导的CRISPR-Cas核酸酶技术(CRISPR-CasRGNs)。

四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

1.基因功能研究

基因敲除是在活体动物上验证基因功能必不可少的逻辑环节,但是传统的基因敲除方

法需要通过复杂的打靶载体构建、ES细胞筛选、嵌合体动物模型选育等一系列步骤,成

功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即使对于技术比较成熟的实验室,利用传统技术敲除大鼠或小鼠身上的某个基因一般

也需要1年以上。基因编辑新技术则不然,敲除基因高效快速,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有力

工具。

ZFN技术已在大鼠、小鼠、斑马鱼、果蝇、拟南芥、玉米、烟草等模式生物或经济物

种的细胞或胚胎中以及包括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在内

的人体外培养细胞系中成功地实现了内源基因的定点突变,其中在果蝇、斑马鱼、大鼠等

物种中还获得了可以稳定遗传的突变体。

2009年,威斯康辛医学院、SangamoBiosciences、Sigma-Aldrich等多家机构使

用ZFN技术,成功培育出首只靶基因敲除的大鼠,而且带有该突变的大鼠所生育的后代同

样带有该基因突变。

2.基因治疗

传统的基因治疗是将正常的基因片段引入细胞中替代有缺陷的基因,但这种方法难以

精准控制,可能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基因编辑新技术可以精确定位,在靶位点进行修正

或进行基因切除,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

Bacman等人利用TALEN技术清除了来自于病人线粒体内的有病DNA。这是TALEN首

次应用于线粒体基因的编辑,这项研究有望用于治疗母系遗传的线粒体病。

Li等人利用ZFN技术能在染色体上精确定位的优势,通过“剪切”和“粘贴”基因,

在实验小鼠体内实现了血友病治疗,避免了传统基因疗法带来的插入诱变风险,首次取得

了基因组编辑在基因疗法上的突破。

3.构建模式动物

根据人类疾病所构建的动物模型,对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生及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基因

打靶技术是在ES和同源重组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型构建耗时长、成本高,且模式

动物的选择受到ES细胞的限制。

基因编辑新技术不受ES细胞的限制,效率高,速度快,且定点编辑更加精确,可在多种细

胞及生物体的特定位点进行切割和修饰。构建转基因小鼠第一人Jaenisch与其同事最近利

用CRISPR-Cas系统又构建了携带特异性突变的小鼠模型。

4.改造和培育新品种

传统的改造动植物品种的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DNA片段插入受体的基因组中,改造基

因功能,使其表达优良的性状,获得人类需要的品种。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进行定点修饰,

达到高效定向。

Shukla等对玉米进行肌醇磷酸激酶1(inositolphosphatekina1,IPK1)基因的修

饰,使其对除草剂的耐性增强,在发育的种子中肌醇磷酸盐表达谱也发生了与预期一样的改

变。

Townnd等以烟草中的丙酮醇合酶(acetolactatesyntha)基因SuR(SuRA和SuRB)

位点为靶标,育成了对咪唑啉酮(imidazolinone)除草剂和对磺脲(sulphonylurea)除草剂都

有抵抗力的新品种。

五基因编辑技术优点

与传统的以同源重组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技术为基础

的基因打靶技术相比,基因编辑新技术保留了可定点修饰的特点,可应用到更多

的物种上,效率更高,构建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六基因编辑技术缺点

1.技术难题

基因编辑是一项新技术,还存在构建复杂和价格的问题,其脱靶效应限制了其在基因

治疗等应用上的发展。

2.伦理争议

基因编辑技术其实面临很大的政策与医学伦理争议,尤其是对人类胚胎DNA编辑,一经

亮相就登上各大头条并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的每次发布都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强烈

反响。

继去年中山大学黄军教授在ProteinandCells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研究,广州范勇博士团队于今年4月份发表在JAssistReprodGenet全球第二篇研究论文

(运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实现HIV免疫)。这两次发表都引起了Nature、Science等国

际顶级期刊的极大关注和激烈讨论。出于一种对于改变人体基因组的后果的畏惧,伦理学界

的一些人已经呼吁对其全面禁止。那些支持谨慎地进行基因编辑临床应用的人则强调这项技

术治疗罕见单基因疾病的潜力。

争论的结果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国际科学家峰会,峰会的共识是,对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可用于基础研究,但禁止临床应用。

鉴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基因编辑很可能在2016年继续占据科学政策主流问题的地位。CRISPR

需要有合适的运用场景,在技术层面上,CRISPR-Cas尤其是其核心技术CRISPR-Cas9虽然

新颖,但尚有“脱靶”这样的主要问题和许多的技术难点需要突破。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4:3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9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统考报名
下一篇:removewga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