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艺术天分极高的民族。广袤的大地,悲壮的历
史,为无数特立独行的天才作曲家创造独特旋律提供了素材;漫长的黑
暗统治,恶劣的自然环境,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动力与激情。下面店铺
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俄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回首那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在一个不知自由为何物的国度,即便
是用以抒发心声的音乐,也被统治者限制在僵化的条文之中而难逃专
制的魔掌。较之西欧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俄罗斯无疑后起
之秀。在彼得大帝改革之前,俄罗斯对西欧古典音乐几乎是闻所未闻。
当时的东正教会定下严厉教规,使得莎士比亚以后两百年,印刷
术出现后三百年,教会仍然牢牢控制着所有领域。他们禁止民众涉足
音乐,对教会音乐亦横加限制,乱挥斧钺,艺术和音乐的传播皆在被
操控甚至随意篡改之列。在圣歌演唱中,教会有意剔除了乐器与和声,
理由是神圣的上帝不能被器乐所干扰,更不能被和声对位所淡化。东
正教文化坚决反对文艺复兴,抵制宗教改革和骑士时代任何新知识的
传播与发散。
另外,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也为沙皇遗留下了歧视妇女的东方传
统。这一切大大阻碍了欧洲音乐技法在俄罗斯的传播。由于自我封闭,
俄罗斯人孤陋寡闻,只了解古罗马的舞者,却对十一世纪以来歌唱爱
情的游吟诗人和十二世纪以来德国的诗人音乐家一无所知。而在天主
教或新教国家,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常识。那些用竖琴演唱诗歌的流
浪艺人的即兴表演,通常会被教会作为异教徒和魔鬼的诱惑而被处罚;
其乐器往往被包裹起来浇上油焚烧;政府官员有责任仔细审查他们的每
一行歌词,以寻找“魔鬼”的蛛丝马迹。这无疑是俄罗斯历史上不堪
回首的梦魇。
俄罗斯的非宗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
引起民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有
很大影响。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
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演出。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出现了俄
国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乐曲
《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等是俄罗斯交响乐较早的代表作,
以其奔放豪迈有别于西欧音乐,对后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大影
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整个“俄罗斯派交响乐部孕育
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
卡的重要作品有爱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
米拉》。
作曲家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
西班牙等曲调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
人民的功绩和美德。作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著名作曲家之
林,至今声誉犹存。
继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著各作曲家是亚.谢.达尔戈梅斯基(1813一
1869)。他创作了许多声乐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剧《石客》和《水仙
女》。《水仙女》的旋律脱胎于俄罗斯民歌,后来成为俄国民间最流
行的歌剧之一。
但历史的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人文主义的脚步无法阻挡。随着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逐步发展,欧洲文化的影响不断深入的俄国
的各个领域。俄国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知识精英们越来越无法接受
自身民族一直是欧洲文化殖民地的事实。俄罗斯音乐伴随着非宗教音
乐的流行过程而发展起来,朝野双方对音乐的普遍兴趣,引发并促进
了音乐界民间歌曲的收集和创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舞
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上演,标志着民族音乐发展到一个新的
阶段。
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形成独特而新颖的音乐流派,俄国古典音
乐的奠基人米·伊·格林卡(1804-1857)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其管弦乐曲
《卡玛林斯卡雅》、《马德里之夜》等作品,是俄罗斯交响乐的早期
代表作,初步形成奔放豪迈的独特风格,与欧洲音乐分道扬镳,对后
来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俄国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评价
道:整个“俄罗斯派交响乐都孕育于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之中
——有如橡树之出生于橡实”。格林卡的重要作品还有爱国歌剧《伊
凡·苏萨宁》和古典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他将俄罗斯、乌克兰、
白俄罗斯、芬兰、波兰、格鲁吉亚、西班牙等不同风格的曲调溶合在
自己的作品中,以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歌颂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作
品一经问世,立刻使他跻于世界著名作曲家之林,至今声誉犹存。
伴随着一场解放农奴,降低中央集权,重整军队和法律的伟大改
革运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一场对音乐民族性的争论就此引发。
艺术团体和艺术家把注意力转向新兴的俄罗斯公民。
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第一批欧洲风格的艺术院校的成立使音乐
的发展有了自己的阵地。在音乐研究的小团体中,什么是“俄罗斯民
族音乐”的问题一直在争论和探索之中。而俄罗斯的传统音乐多是具
有固定模式的民歌,是形成“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素材和基础。而它
的节奏和和声尚未被直接而准确地描述,欲写成乐谱,就必须借鉴欧
洲的音乐传统。采用哪一种欧洲音乐传统,音乐界则见仁见智。
以作曲家鲁宾斯坦(Rubinstein)为代表的泛欧洲主义者喜欢炫技的
钢琴,他要求弟子们研究维也纳音乐经典,并奉为经典而仿效。以巴
拉基列夫(Balakirev)为代表的音乐激进派,亦被称作“五人组”或
“强力集团”,则推崇李斯特,贝多芬和柏辽兹辈自由奔放的旋律,
并将其移植为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主题。两个派别都非常活跃,而分
歧明显。但无论如何,俄罗斯音乐在对民族性的争论和构建中横空出
世,势不可当。
尤其是“强力集团”更是颇有作为。其以格林卡的学生米利.阿列
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МилийАлексеевичБалакирев,1836一
1910)为首组成,主要成员有亚历山大·波菲利维奇.鲍罗丁
(АлександрПорфирьевичБородин)、凯撒.居伊(Цезарь
АнтоновичКюи)、莫捷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Мусоргский)及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柯夫
(НиколайАндреевич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他们的活动得到著名
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一1906)的支持和肯定。
“强力集团”以倡导现实主义,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创作多
取材于俄国历史、人民生活、民间传说和文学名著。他们注意吸取和
运用民间曲调,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上进行革新。
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称为俄国音乐的“狂飙突进”时代,
“强力集团”功不可没。
俄国民歌的艺术特色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
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2:5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9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