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代表作

更新时间:2023-01-01 02:12:5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天津营口道)

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与冰山原理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了众多的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

硬汉形象。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都以惊

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

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

们都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

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

海明威的大多作品来源于他的经历。尽管作品中的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不相同。他

们却有一个共同点:“硬汉形象”。他可以是反法西斯战士、斗牛士,也可以是普通的渔夫。

“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作品中最有魅力和最突出的特点。硬汉形象随着海明威思想和创作观

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

1925年海明威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InOurTime)在美国出版.在

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第一次出现了以尼克·亚当斯为中心人物的一系列故事,故事涉及尼克的

童年和青年时代。有些故事似乎不是以尼克为主人公的,实际上却反映了他的成长过程,尤

其是他接触暴力、痛苦和罪恶的经历。尼克是可以被称为海明威“硬汉形象”的胚胎。尼克

正直。精力充沛,热爱户外运动。在他长大了之后,他参加了战争却带着一身的伤痕和失望

回到家乡。因此,我们可以说尼克为杰克·巴恩斯,《太阳照样升起)(TheSunAlso

Ris)(1926)的主人公的出现奠定了好的基础。巴恩斯是个在战争中失去性功能的美国青

年,他爱恋着一个英国女人却无法与她结合。巴恩斯的痛苦、颓废、无可奈何的心情使他只

好把自己投入工作、旅游和看斗牛中。最终,他找寻到了生命的意义。继这两个人物之后,

又出现了另外一个“硬汉形象”,那就是亨利。《永别了,武器》(AFarewelltoArms)(1929)

的主人公。海明威在亨利这个人物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说中.亨利在一战中受伤。他的

受伤不仅体现出战争的本质与残酷,还表现出亨利最初的勇敢。然而,在目睹了许多无辜的

人们成为了炮灰之后,他认定了战争。不管结果如何,不会使任何参与者受益,因此他选择

了“单独媾和”。这是海明威的一个著名论点,意为既然亨利是反对战争的,他就有理由放

下武器,告别战争,选择他自己的生活。他不必再为他的国家或者其他什么而战,可以与自

己的爱人凯瑟琳逃往瑞士,去寻求和平。显而易见,亨利这个人物要比尼克或巴恩斯更加完

美。在认识到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之后,亨利选择了采取行动,逃走。但是,总体上,在第一

个阶段,海明威的“硬汉形象”还只是一个“迷惘的抗争者”,缺乏人生的目标。他们拥有

一个“硬汉”该有的品质,却还算不上是英雄。

在第二个阶段中,反映西班牙内战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ForWhomtheBell

Tolls)(1940)是海明威最成功的作品。小说描写了美国志愿兵罗伯特·乔丹三天的经历。主

人公罗伯特称得上是个“硬汉形象”。完成了炸桥任务,可他的腿也断了。敌人就要围攻上

来。他不愿拖累战友的撤退。他无法和他热爱着的姑娘去马德里,无法看到他蒙大拿的家乡

了,他年青的生命就要结柬。但他用平静的语调劝玛丽亚离开:“我们下一次去马德里吧。

真的。走吧。”他的同伴哭着说:“你要我枪杀你吗?要吗?没关系。”“不用了,”罗伯特

说,“走吧,我在这儿很好。”他的命运与一般人相同,或比一般人更不幸;他的能力也与

一般人相同,不会变痛苦为欢乐。所不同的只是对待不幸的态度:他没有悔恨、恐惧、绝望

或麻木。却把不幸承担了下来。承担不幸,是硬汉性格的出发点。即使要死。也保持住了体

面和尊严。通过这部小说,我们能够总结出海明威在他的认识过程中有了一次飞跃。他认识

到这种牺牲的意义,这本小说结束时没有任何的悲哀。“硬汉”面对死亡应有的态度是:生

活中有值得为之生存的,也有值得为之献身的。

在第三个阶段,海明威创造了最后的完美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老人与海》

(TheOldManAndTheSea)(1952)09主人公。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

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

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

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

利策奖,两年后黑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部“最精彩的”、“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只写了两个男人:老汉桑提亚哥和小男

孩曼诺林。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硬汉性格塑造的飞跃和升华。他不再是单一的勇敢,对亡妻感

情笃深,对乡亲慈爱和善,具有道德上多方面的优美性格;他一改以前“硬汉”英雄自我欣

赏式的怜悯和徒劳的反抗。而是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命运,体现出超越的人格魅力和更强大的

生命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理解:人可能会变老,可能会背运但是他仍然敢于在

他被打倒的时候坚持。而以这样的一种失去的方式来赢得他的胜利。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

的“硬汉形象”达到顶峰。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体会“硬汉”的完美形象。“老人

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

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

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

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很深的皱纹,褐斑和刻得很深的伤

疤这三处细节描写使我们马上在脑海中就出现了老人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历尽沧

桑.辛苦劳作,可是最近却运气不好,正如文中所说“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

同时,我们的注意力也会关注在老人的眼睛上——“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

输的。”寥寥几个字却使老人的眼睛生动起来。通过老人的眼睛我们强烈的感觉到老人的精

神。桑提亚哥还经常梦到狮子,尤其是在故事的最后,“老人正梦见狮子”。狮子正是勇气

和永不言败的象征。这正是所有“硬汉”的真实写照。

《老人与海》描写了老渔夫桑提亚哥孤身一人出海捕鱼的故事。老人在海上漂流了八十

四天,仍一无所获。此后经过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但在归

途中一大群鲨鱼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还是抵制不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

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小说故事情节的核心是打鱼,打鱼对于桑提亚

哥来说,是人生奋斗的一种象征。小说在细节描写方面多采用象征、寓意、拟人化等表现手

法。文章开篇桑提亚哥那双从不沮丧的、愉快的眼睛和那标志着永远失败的、象征着厄运的

破帆相对照,揭示出他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特征。大海象征着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大马

林鱼代表人的希望,鲨鱼则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象征着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地的各种

破坏性恶势力。因此,老人与海,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搏斗便成了人与社会,生与死的搏斗。

在小说的结尾处,孩子准备充当老人的助手再次出海,孩子的回归,象征着人类的才智及精

神力量的传递,预示着人类未来的胜利。老人对那条大鱼的赞美引发了他征服它的决心,他

历尽艰险追捕那条大马林鱼为的是展示自己的英雄本色。这些可以使人联想到人们对创造奇

迹的渴望。作品中还多次提及老人梦见狮群。狮子象征着力量。群狮象征着老人对群体力量

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老人对大海的爱,捕获大鱼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意志与承受力,同

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对象征着力量的狮群的梦寐追求,均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与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善写“硬汉子”是海明威创作的一大特色。无论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雷德里克·亨

利还是《丧钟为谁而鸣》里的罗伯特·乔丹,都是以“硬汉子”形象出现的。而桑提亚哥是

海明威笔下最著名的“硬汉子”。他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海明

威笔下“硬汉子”性格的发展与升华。从表面上看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败者:八十四天他一条

鱼都没有打到,好不容易捕到一条大的,却被鲨鱼吃得一干二净,一无所获地回到家中,只

能在梦中幻想那种胜利者的姿态。事实上,桑提亚哥是真正的胜利者。在与鲨鱼的搏斗中,

他想到的只是如何维护人的尊严,如何在精神上压倒敌人。他用鱼叉同鲨鱼搏斗,鱼叉扎在

鲨鱼身上被带走,他就用刀子绑在桨上继续搏斗。鲨鱼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一次又一次

地被他打退,他把船上能用来做武器的东西全用上了,但鲨鱼还是不放过它们的进攻目标。

他终于寡不敌众,当他的船驶入港口的时候,带回来的只是一个巨大的、肉已被鲨鱼吃的一

干二净的鱼骨头架子。但他是一个物质上无所获的精神上的胜利者。他说:“一个人并不是

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提亚哥这个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与海明威本人的性格有很大的联系。美国一些记者常

常把海明威描写为饮酒,拳击,打猎和捕鱼的能手,从资料照片上看,他总是咧着嘴大笑,

手上拿着酒杯,身旁挂着一条大鱼或躺着一只大猎物。他也喜欢这样的自我形象宣传。捕鱼,

打猎和观看斗牛是他的爱好。[1]在海明威看来,人生就像浩瀚无垠的大海,变幻莫测,老

渔夫就是饱经沧桑的作者自己。从小说的开头,“他是个独自在湾流里一只船上打鱼的老头

儿”,我们可以看出桑提亚哥是个孤独的打鱼老人,在这里海明威给我们描画出了一个真实

的孤独的世界。桑提亚哥的孤立无援体现在他必须独自去同掠夺他劳动成果的鲨鱼搏斗,面

对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永恒规律,从物质角度看,他没有收获,但他的精神是打不败的。海明

威曾说过,“一个在孤独中独自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超群出众,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

或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他继续探

索那些尚未达到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去尝试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别人没有做

成的事,这样他才有获胜的机会。”海明威的孤独则在于他必须不断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东西。人们必须不断去探索,做出艰巨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于桑提亚哥来说,

他是位无所获的胜者。尽管他捕获的大马林鱼最终被鲨鱼吃掉了,但他的那种不屈不挠的,

不畏艰险的,不怕失败的精神永存。海明威同样也是一位无所获的胜者。尽管对海明威的评

价褒贬有加,他的生命也以自杀而告终。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又是一个胜者。1952年

获古巴荣誉奖章,1953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卡洛斯·曼纽埃尔·德·塞斯皮德斯勋

章、美国艺术院功勋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老渔夫就是海明威自己。

海明威自1945年到1961年去世,16年中公开发表的主要作品才两部:长篇小说

《过河入林》和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前一部作品问世后遭评论界的冷遇,受到猛烈的抨

击。有人断言海明威已“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令人瞩目的小说了。谁也没有料到仅仅两

年之后,海明威写出了被公认为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老人与海》。所以,我们可以

说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也就是海明威的那种不屈不挠,毫不气馁的精神。他们是真正

的胜利者,他们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体现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有的那种做人的勇

气。

桑提亚哥与海明威其他作品中人物的硬汉形象比较

一“硬汉子”桑提亚哥形象的特色

1.从形象的角度分析

老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多方面的。其中借助于对立面之强来刻画主体性格之强是其中之

一。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于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程度才能

衡量出来。”这种手法和《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所采用的手法很相似。正像武松之勇是

借老虎之猛而表现出来的那样,老人的坚强勇敢借助马林鱼和大鲨鱼的凶猛表现出来的。作

者用了大篇幅描写鲨鱼“又粗大又尖长的蓝色的头、两只大眼和那咬得格崩崩、伸得长长的、

吞噬一切的两颊”和“饥饿时会去咬一把桨或者蛇,咬水里游泳的人,海龟睡觉时把他们的

腿和四肢咬掉”。这些描写旨在表现老人的英雄气概。写鱼是为了写人,大鱼越是凶猛不好

对付,捕鱼、斗鲨的老人的形象就越高大。这种坚强刚毅的性格和永不言败的特征跃然纸上。

小说中老人独特的性格正是在不懈地出海——捕马林鱼——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现

出来。他接连84天没捕到鱼,更让人悲哀的是与他相以沫的小男孩也因此离他而去。然而

老人并没有因此倦怠,他要拼命抓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让自己臣服。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老

人捕马林鱼具体过程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他“硬汉”精神的另一特征:行动上的坚忍不拔,

顽强拼搏。老人终于捕到一条大马哈林鱼。这条鱼被作者称为“鱼中豪杰”。鱼在水下拖着

小船游了两天两夜,不时地折磨着老人。可是老人以惊人的毅力终于制服了大鱼,乘胜而归。

至此硬汉子的性格特征已突现出来。但作者并未止步,他还要出人意料的用厄运的重锤再敲

打这块钻石,使他再放射出更灿烂夺目的光芒。归途中,老人遇到了更可怕的灾难——鲨鱼,

扑上来抢他的猎物。老人此时非清醒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但他并没有放弃,毅然投入战

斗。结果老人终于胜利了,这种精神上的胜利折射出无声却有着强悍的生命力的精神实质:

永不服输、永不言败。

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语言的动用上,作者寄激情于冷静之中。海明威对老人无比热爱和敬仰,但这种感情

表面上并看不出来,它深藏于作品深处。通篇用冷冰的语言叙述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表面

上看和作品的内容不相符,实则不然。这种语言很适合表现老人的孤高自傲、刚强无比的性

格,因此越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文中独特的肖像、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让人不自觉进入书

中的境界去切身感受。“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文中开始用一句话

交代了老人的生存环境。“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

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样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

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样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这段外貌的描写形

象地透出老人的充满自信、刚强不屈。作品的后半部分,老人和大马哈林鱼、大鲨鱼的殊死

搏斗场面之大,情节之激烈,却通过作者一反常规的用静态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宣扬:

“可是谁说得准呢?说不定明天就转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不过人不是为失败

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条鲨鱼是残忍能干、强壮而

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这些经典语言的描述加上细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完美的体

现了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子”形象,让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海明威在谈到《老人与海》的

创作时曾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部一千多页的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一个人都

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育和养育儿女过程全部写进去”,然而在实际创作中,

从那个渔村听来的故事只是构成了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小说一开始就用最简洁的词语表

达了最复杂的含义:主人公桑地亚哥背运、孤独,却有着坚强的意志。

3.从象征性角度分析

海明威运用象征的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的形象,再让读者从具体的形象激发想象

和情感,去挖掘其中的意蕴,从而更好地体现他“冰山”原则“八分之一”与“八分之七”

的关系。小说《老人与海》就大量采用了象征手法。文章开篇桑提亚哥那双从不沮丧的、愉

快的眼睛和那标志着永远失败的、象征着厄运的破帆相对照,揭示出他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性

格特征。大海象征着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大马林鱼代表人的希望,鲨鱼则象征无法摆脱的

悲剧命运,象征着阻止人达到理想境地的各种破坏性恶势力。因此,老人与海,老人与鲨鱼

之间的搏斗便成了人与社会,生与死的搏斗。在小说的结尾处,孩子准备充当老人的助手再

次出海,孩子的回归,象征着人类的才智及精神力量的传递,预示着人类未来的胜利。老人

对那条大鱼的赞美引发了他征服它的决心,他历尽艰险追捕那条大马林鱼为的是展示自己的

英雄本色。这些可以使人联想到人们对创造奇迹的渴望。作品中还多次提及老人梦见狮群。

狮子象征着力量,群狮象征着老人对群体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老人对大海的爱,捕

获大鱼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意志与承受力,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对象征着力量的

狮群的梦寐追求,均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与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老人精神

被这一切所象征着,象征这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海明威自称这是他“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

作品。”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

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危险困苦的逆境中,主人公桑提亚哥都保持

着人的尊严和勇气。这个故事说明,虽然在自然界中不可阻挡的异己力量的外界势力面前,

孤立无援的人免不了要失败,但海明威强调的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一主题。《老人与海》

在淡化背景和去掉一切时空条件的情况下突出了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精神,并把这种精神

升华到了寓言和象征的高度。

二与其他人物形象的比较

《老人与海》是“硬汉小说”的总结。它全面地展示了“硬汉小说”的特色。这篇小说

是作者根据一位古巴老渔民的真实故事加工改写而成的。这个题材,海明威酝酿构思了十几

年。《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曲折。他连续出海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第八十五天,他

继续出海,只身在海上捕鱼,上钩的马林鱼比船体还要大。鱼拖着船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

被老渔夫杀死。桑提亚哥高兴地返航,但在归途中死马林鱼遭到鲨鱼袭击。桑提亚哥用一切

办法与鲨鱼搏斗,待到靠岸,马林鱼已经被鲨鱼吞食得只剩下一具骨骼了。由于桑提亚哥已

经在海上只身苦劳了三天三夜,回家后沉睡不醒,只有一位少年来帮助他,并希望和他一起

继续出海捕鱼。后来,老渔夫又睡着了,少年在一旁守护他。他正在梦见狮子。

这部小说,被公认为是作者最成功的作品。它集硬汉精神之大成,其主角桑提亚哥的形

象是“硬汉性格”最集中最完美的体现。

在《老人与海》中,作者有意淡化了作品的背景,以便更抽象地提炼硬汉精神的特点,

全面深刻地总结硬汉精神。

灵与肉的矛盾和统一,是海明威所倾心的主题。这两者完美结合,是硬汉最基本的素养。

桑提亚哥是个老汉,他不再“梦见女人”,他的男性机能大约已经衰竭了。在作者看来,

灵与肉不可俱存的时候,灵是更为宝贵的。体力逐渐衰竭,但精神不可消沉。灵可以使“肉”

更加强韧。这正是桑提亚哥性格魅力之所在。年老力衰是自然规律,但有了精神支柱,可以

发挥最大的潜能。桑提亚哥想到:“一个人上了年岁是免不了的事⋯⋯为了保养身体,我

一定要记住趁着金枪鱼没有腐烂的时候,把它吃掉。”他吃东西,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

能生出力量,能够“比现在的我更有男子汉气概”。他对垒球赛的关心,对掰手腕的回忆,

梦中的狮子,都突出了他向往全力拼搏。他用回忆昔日的强健,来鼓舞现在的自我,激励自

己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争取胜利。

如何看待胜与败,也是硬汉子十分注重的一个问题。硬汉永远向往胜利,认为取得胜利

是最大的荣耀。胜利总是值得赞美的。《没有被斗败的人》中,斗牛士战胜了自己的年迈,

终于取得了胜利。他不仅斗败了公牛,也是对自己体力的超越,多么值得歌颂。但胜败乃兵

家常事,硬汉也不能每次都得冠军,最重要的是精神上不能认输。《五万元》中,拳师虽然

在比赛中失利,但他抵制了约好的骗局,在精神压倒了对方。他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胜与败

是和强与弱联系在一起的。海明威说:“不经过奋斗而捕到大鱼,是软弱者干的事。敢回击

的人决非弱者。”桑提亚哥就是这样的一个强者。《海流中的岛屿》也有同《老人与海》类

似的情节。赫德森和他的儿子在船上与一条大鱼搏斗。戴维的双手,肩背,脚上伤痕累累。

赫德森鼓励他说:“极度疲劳之后还要坚持攀登顶峰⋯⋯要成真正的男子汉,这滋味就得尝。

对性格的成长,一辈子都会有很大作用。”戴维虽然没有捕到大鱼,但精神上得到了成长,

在生活中要争做强者。桑提亚哥就是这样的强者。他拖回来的仅仅是一具鱼骨骼,从经济利

益着眼,他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是一个胜利者。正如少年曼诺林所说,鲨鱼没有打败老

汉。桑提亚哥用尽了自己的智慧和力,无愧于自己。他是一个强者。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它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了一位

在非洲患病的美国作家最后一天的生活。海明威通过哈里的意识活动,展开了哈里和他有钱

的妻子在一起的庸俗生活的情景。哈里后悔自己贪图享受,“毁灭了自己的才能”,“爱是

一堆粪”,使他变成粪堆上的公鸡,没有写出有价值的作品。资本主义社会腐败的风气侵蚀

和毁灭了他的才能。意识中灵与肉的搏击,灵终于获得胜利。哈里醒悟了,他向往男子汉的

所有作为的生活。肉体虽亡,精神得救,灵魂飞向那洁白崇高的乞力马扎罗雪山的顶峰去了。

【7】

如何看待苦与乐,硬汉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乐的是胜利,是荣誉,并不是一般人所谓

的享乐。他们乐的是精神上的自强不息和气势上的蔑视对手。他们正视人生的痛苦和磨难,

并能最大限度地忍受。这种特点,在海明威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所表现。桑提亚哥在捕鱼过程

中,体力耗尽,手部受伤流血,但他要证明“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

受得住的”,因此,任何痛苦“他都不在乎”,“痛苦在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我的

疼痛没有关系,我忍得住”。他想到:“让你的脑子清醒,知道怎样去忍受,像一个男子汉。”

把忍受苦痛当成男子汉坚强的表现,就会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他很舒服,但又很痛苦,

虽然他压根不承认他的痛苦。”硬汉子不怕痛苦,不怕折磨,正是为了精神上的永远不垮,

进一步取得胜利。

在孤独与合群的问题上,硬汉喜欢孤独。桑提亚哥是孤独的,在小说中,他孑然一身,

没有任何亲属,作者也没有描绘他与社会有什么关系,在《丧钟为谁而鸣》中,乔丹曾向往

与人民群众在一起,表现出“任何人不能孑然孤立”的思想。然而,这种精神,在作者的全

部作品中并不多见。更多的硬汉是孤独的。这与作者本人的思想是有联系的。在诺贝尔文学

奖发奖仪式上,海明威的书面发言有这样一句话:“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他认为,要有所作为,就需要孤独。桑提亚哥与其他硬汉的孤独,与作者的思想是一致的,

桑提亚哥想到:“我希望没有人替我担心。”为了突出硬汉力争有所作为,海明威常常把他

们描写成能够忍受孤独,乐于孤独的人。

死亡是人们常常考虑的问题,硬汉对待生与死,自有其独特的观点。他们生来是要在人

生的擂台上搏斗的。桑提亚哥在遇到困难时,总是想到:“现在只应该想到一件事,应该想

到我生来干什么的。”在拼搏中,死亡又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海明威在很多作品中,都形象

地阐述了对死亡的看法。能够醒悟到人生的真谛,能够竭尽心力抗争,就是死了,也是美的。

如何接受死亡,不同作家有着不同的回答,英国剧作家约翰·沁的《骑马下海的人》,

描绘了肆虐的大海夺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作品赞扬了死亡的悲壮。面对死亡,人们渺

小可怜,无能为力,只有接受和忍从。海明威和约翰·沁一样歌颂死亡的悲壮,但倾向是不

同的。海明威曾说:“在我看来,整个世界就像拳击场。每一个人都在场内。你只有还击才

能生存⋯⋯要把死亡当做一种美的事物来接受⋯⋯这就是那种悲剧美。”海明威的人物从不忍

从。

桑提亚哥在同鲨鱼搏斗中,不断预感到自己的死亡。他称赞鲨鱼的壮烈的死,也想到自

己的死,假如他这时死去,也是死得极其壮美的。男子汉的高雅高度,乃是要死得毫不惭愧,

毫不胃惧。海明威曾说过:“人生就是一部悲剧,人生只有一个结局。”“谁也不能长生不

老。但是一个人到了临终,这才是壮美的。海明威在自己前庭的墙壁上贴上了自律的格言:

“人生至贵,不懈坚持;我尽我心,无愧于死。”当他心力交瘁,不能再写出好的作品时,

就在这格言前自杀身亡,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结语

通过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我们不难看出,竞争意识与挑战精神是“硬汉形象”最鲜

明的性格特征,这使他们迷恋富于竞争性、充满对抗性的职业或活动。在与人类或大自然的

较量中,显示自我的存在与价值,是这类英雄的一种生命本能。通过同是以毁灭一己的优势

力量的抗衡,激发自我的使命感与生命活力,是他们这种竞争意识的特色。此外,勇敢、自

信、强悍也是他们重要的性格特征。

当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时,他们那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性格、超

人的能力、悲壮的行为以及那优雅的风度,不仅给人以力量,而且给人以美感。他们那为人

的尊严而战的信念,足以产生气吞山河的精神力量。

在胜与败,强与弱,灵与肉,生与死等一系列问题上,海明威及其笔下的硬汉自有他们

精辟的见解。《老人与海》集中、全局地概括了这些问题。海明威面前对普通人常常遇到挫

折和灭亡的现实,表现了他们对用胜利和成功的追求和对人生尊严的维护;歌颂了他们孤军

奋战,不甘失败,勇敢坚毅,全力拼搏,敢于抗击命运的行为,赞扬了男人们应该具有的不

屈精神。硬汉形象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硬汉精神会永远鼓舞读者直面人生,奋发有为。

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

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

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

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

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冰山理论”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象中国水墨画技巧,

计白当黑,不要铺陈,不要八分之八,而只要八分之一。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

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

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

“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

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形容词过多是十九世纪末以亨利·詹姆斯为代表的小说

家带给英语文学的一大灾难。譬如詹姆斯的代表作《贵妇人的画像》充斥了长句子和多重修

饰,“你不憋足一口长气是读不完一个句子的,好比一长列货车,站在它面前望不到尽头”

(董衡巽语)。这绝对是学者型的文风。而海明威18岁就去打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科班训

练,打过仗当了美国一家报纸驻欧洲的记者,写文章和报道要用电报发回国,语言必须简明,

于是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电报体风格”,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可以说文学史上有一

类作家是敌视形容词的。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他似乎在

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

以是名词的敌人。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他指出开始

许多评论家把海明威的省略与传统的留空白理论等同起来,以为这是一种含蓄手法的运用,

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个大的失误。传统的省略方法很类似于删节号的作用,它省略的是

情味和韵致;而海明威省略的则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实体经验。马原以《永别了武器》

中曾被海明威改写了三十九遍(在另一处海明威又说是四十遍)的结尾为例:

我往房门走去。

“你现在不可以进来。”一个护士说。

“不,我可以的。”我说。

“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

“你出去。”我说。“那位也出去。”

“在此之前作者没告诉我们房间里有几位护士,这段文字也没交代,可是我们马上知道

了这间停着‘我’情人(卡萨玲)尸体的房子里有两位护士。‘我’的对话没有丝毫失态之处,

可是我们也从这段文字里知道了‘我’的失常变态。”“这些语调上的变化其实在上边文本中全

无提示,作者也没有用叙述的方式告诉我们关于主人公‘我’的任何情绪变化,然而我们都知

道了。作者利用了人所共有的感知方式及其规律,他知道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你不说大家也会

知道这个道理,他就不说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结果大家还是都知道了。这样做除了因省略掉

一些东西而缩短了篇幅外,由这种省略还产生了完全出人意料的新的审美方法,以作用于(阅

读)对象心理为根本目标的方法。”

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

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在这个意义上,

海明威等于把冰山的八分之七空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凭经验去填充。而以往的小说家如果是现

实主义者就把什么都告诉你,喋喋不休,不厌其烦,不留空白;如果是浪漫主义者就拼命调

动读者的情绪,拼命煽情。海明威也在调动,他调动的则象马原所说,是经验。这肯定是一

种新的小说美学。怎样深入阐发它的美学层次的内容还需要继续思考。但我们起码可以说,

这种“经验省略”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个“简洁”的问题,它还关涉着对世界的认知与呈示问题,

关涉着小说家对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传达方式问题,从中有可能生成一种小说的情境美

学。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2:1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9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重击防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