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中国纪录片的文本特征及新闻生产
□董书华
【摘要】@@NHK非常重视中国题材的新闻,从1974年开始至今,制作了超过
5000期关于中国的节目,中国题材的节目在日本的收视率也高于其他地区.本文
通过对NHK25年来制作的有代表性的中国纪录片的分析,如<丝绸之路><新
丝绸之路><大黄河><激流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东南沿海工厂倒闭
潮><蚁族之歌--上海求职宾馆里的年轻人>等等,总结出其文本特征,并用新闻生
产学的方法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来分析其"墙外开花墙里也香"的深层原因.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11(000)005
【总页数】2
NHK非常重视中国题材的新闻,从1974年开始至今,制作了超过5000期关
于中国的节目,中国题材的节目在日本的收视率也高于其他地区。本文通过对
NHK25年来制作的有代表性的中国纪录片的分析,如《丝绸之路》《新丝绸之
路》《大黄河》《激流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东南沿海工厂倒闭潮》《蚁
族之歌——上海求职宾馆里的年轻人》等等,总结出其文本特征,并用新闻生
产学的方法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来分析其“墙外开花墙里也香”的深层原
因。
NHK在中国
冷战时期,“中国学”在西方长期是冷门学科,那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多
是出于猎奇心理。这是因为在经济、军事、文化实力上,中国和其他大国相比
无足轻重。后冷战时期,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一方面改革
开放后的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成长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国际声
望不断提升,成为西方无法忽视的力量。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与
社会的变迁,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各阶层利益冲突越发激烈,中国可以说
是世界新闻资源的“富矿”,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报道素材。日本和
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历史和文化的渊源深远,对于社会转型日本也有着并
不遥远的记忆,可以说日本是西方国家中最关注中国发展和未来走向的。
NHK是日本放送协会的简称,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也是日本唯一的公
共广播电视台。它不接受任何商业捐赠,制作的电视节目不插播广告,盈利模
式是收取观众缴纳的电视费,据悉,有七成日本人每年向NHK缴纳约合1200
元人民币的费用。NHK往往投入巨资去制作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在众多的节目
中,纪录片以高水准的制作而赢得良好声誉。在公开的资料和报道中,NHK对
中国社会问题的观察、报道和分析,在深度上远远超过了西方媒体甚至国内同
行。
NHK纪录片在中国几乎没有正规的传播渠道,除了少部分酒店能收看到NHK
国际频道,国内电视台基本没有购买NHK纪录片播放,音像店也很难找到
NHK中国题材的碟片。和线下的冷清相比,网络上NHK纪录片热闹非凡。用
“NHK纪录片中国”为关键词搜索,谷歌有505000个结果,百度有240000
个结果,搜索结果主要分布在论坛、博客和视频网站。道兰纪录片同好会论坛
是专门聚集NHK纪录片资源的一个网站,据统计,每部片子一年内至少被观
看50万次(根据电驴下载量);而论坛一年来有1200万访问量,每天独立访
问用户一万人。除了网络下载,道兰纪录片同好会还把整理的NHK纪录片刻
成碟邮寄给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等,目前已达100家。在论坛上
贴有来自北京大学图书馆、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机构发来的感
谢信。
NHK中国系列纪录片的文本特征
关注从文化、经济到关系国计民生的热门议题。笔者考察25年的NHK纪录片,
发现其选题范围包括了从文化到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贫富差距、环保、公民维权
等议题。1980年代的《丝绸之路》系列和1986年制作发行的《大黄河》是中
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纪录片,属于文化题材,旨在发掘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
寻古探幽。由于NHK的报道,在日本形成了“敦煌热”。1994年10月至
1995年9月播出的11集大型系列片《中国·十二亿人的改革开放》,基本是中
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采取的是宏观叙述视角。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
深入,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在2008北京奥运会前期制作播出的《激流中国》
系列真正地令中国观众人心激荡,内容涉及中国老百姓最迫切关心的话题:医
疗问题《病人大长龙》、新闻自由《喉舌与职责》、贫富差距《富人与农民工》、
老龄社会《青岛老人院的故事》、环境污染《环保攻防战》、公民维权《北京居
民的维权热潮》等等。在纪录片中,NHK不回避、不夸大矛盾,对这些社会问
题进行了贴近式报道,真实细致地描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中不同阶层的社会民
众的生存境况和价值诉求。
个体叙事与宏观叙事相结合。NHK中国纪录片不同于PBS制作的同类纪录片
《内视中国》系列。PBS制作的《内视中国》系列笼统地报道中国的宗教、妇
女、环保等问题,比如讲到环境问题,采访了宁夏的乡村、安徽的癌症村、重
庆的三峡移民村,采访对象众多,直接引语使用较少。这种全景式报道容易留
下制片方主题先行、主观臆断的嫌疑。
NHK则采取个体叙事的模式。同样是环保问题,它采取怒江大坝项目中地方政
府和记者、NGO、当地村民结成的联盟之间的攻防战,杭州市环保局取缔污染
工厂的努力作为两条主线展开故事,追踪报道NGO负责人汪永晨和杭州环保
局长的工作,主要新闻人物有名有姓,直接引语多,给人真实客观的感受。《病
人大长龙》以一个急救病人住院被要求不断付费切入,然后这个以来自安徽农
村的患者家庭的遭遇和同仁医院市场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作为两条主线展开叙
事。廉价药房、农村简陋的医疗设施、形同虚设的农村医疗保险、医院以富人
为服务群体展开的市场化扩张、医疗改革方案等诸多中国医疗体制问题,随着
故事一一呈现,个体叙事和宏大叙事结合得浑然天成。结尾一组镜头又回到同
仁医院排队的大长龙,最后一句解说词这样说道:“今天又将是通宵达旦。”
其余节目比如《富人与农民工》《北京居民维权热潮》等采取的也是个体叙事与
宏大叙事相结合的报道模式。
专题片与系列片相结合。从1990年代开始几乎每隔两年NHK都有一些社会问
题的系列片,比如在奥运会前夕的《激流中国》和《改革开放30年》,时效性
不强。而针对突发事件,NHK推出的专题片几乎和事件同步,比如在2008年
四川汶川大地震仅20天后就播出了专题片,2008年底推出了东南沿海企业的
倒闭潮和农民工返乡潮。专题片和系列片相互配合,既保证了NHK纪录片的
时效性又保证了深度。
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存意义,尤其是对个
体的人的生存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终极关怀,即使在《丝绸之路》这样
的文化专题片中,NHK也始终用镜头记录沿途生活的普通人。2005年NHK
和央视再次联手推出《新丝绸之路》,除了关注历史陈述,NHK把镜头更多地
留给了丝路上的芸芸众生,也成为见证当地民众生活的重要影像资料。在NHK
的其他纪录片中,这样的人文关怀意识处处可见,始终把人以及对人的生存环
境和价值的思考放在叙述的中心位置。如关注弱势群体(比如来自内蒙古农村
的打工者、上海蚁族)的生活状态,倾听他们的痛苦与挣扎、他们的希望与诉
求。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片中,称呼每一个成年人都用尊称,
无论贫贱富贵,男的称为先生,女的称为女士。
NHK纪录片新闻生产
职业意识与新闻生产:新闻专业主义追求;充裕的经费和高片比。纪录片主要
制作人员是NHK公司雇佣的本国成员,他们都自觉地将新闻专业主义的“公
正、客观、独立”作为其职业追求。除此之外,摄制组的充裕经费也是质量保
证的主要原因,如《病人大长龙》,50分钟的节目,成本大概是人民币150万
元,采访拍摄周期为两三个月,片比(拍摄素材与最终成片的比例)超过
100∶1(一般的纪录片片比是50∶1),整个制作周期达半年。光前期准备工作
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激流中国》系列的《富人与农民工》,将中文资料
翻译成日文就译了上百万字,这还是资料收集中很小的一部分。日本编导在这
方面非常认真,如果不懂就一定要搞懂,如有位日本编导为制作一期中国节目,
花了两三个月看了六十多本书。至于拍摄地点和人物的选择就更不用说了,得
跑很多趟。
组织环境与新闻生产:在合作与独立之间把握恰到好处的尺度。NHK在中国拍
摄的所有纪录片都是和央视下属公司合作完成,它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签有
长期合作协议,梅地亚中心电视业务部几乎成为专门为NHK服务的一个部门。
梅地亚中心电视业务部总监刘斌提供了一个数字,这些年NHK的纪录片业务
占了该部门90%的业务量,2010年才略有下降。梅地亚中心参与的方式主要
是,自己报题NHK通过,然后获得资金进行拍摄,题材主要是人文风景类,
比如中国武术等。这几年新闻方面逐渐增多,曾经拍过新疆采棉工、四川地震
博物馆等。而涉及中国社会问题的纪录片,梅地亚中心参与较少,即使参与也
主要是提供器材和摄像人员。
NHK同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每年和广电总局会有一次合作会
议,诸如《激流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样的题材,都是得到广电总局同
意拍摄的。刘斌说NHK把握尺度非常好。在NHK摄制组的成员看来,根本原
因还是NHK对中国的态度客观全面公正,与一些欧美媒体相比,NHK没有先
入为主,而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不回避也不夸大。并且NHK不允许对他国
问题横加指责,一方面是认为这样做不合适,另一方面认为这种指责很可能是
错误的。所以,NHK与中国政府的良好关系源自长期以来培养的信任。NHK
也有自己的独立性,如中国题材的纪录片播出前不接受中国任何单位和个人的
审查要求,在维护良好的政府关系与保持媒体的独立性之间,NHK找到了一个
比较好的平衡点。
社会环境与新闻生产。改革开放使现代中国从体制到观念都经历着一场深刻变
革,在这场变革中,各领域爆发出一些矛盾和困境。面对现实和未来、人们满
心疑惑,这些必然对当时的新闻生产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新闻既能够真实地
呈现,又能分析解惑,这也为NHK在中国的新闻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彭远文:《NHK,来自他者的眼光》,《南都周刊》,2010.04.19。
2.黄章晋:《从克林姆林宫学到激流中国》,《先锋国家历史》,2009(7)。
3.朱青:《NHK纪录片下的中国民生》,《中外文摘》,2010(20)。
4.张志安:《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1987“深度报道年”
为个案》,《新闻大学》,2009年春季号。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1:4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9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