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皮

更新时间:2023-01-01 01:25:3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1日发(作者:波音737max空难调查报告)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摘要:相声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是起源于清末民间的以幽默为主要目的的语言艺术.

而相声幽默的精华即是包袱。包袱是相声特有的幽默手段,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和三翻四抖的独

特方式集中体现了清末至今相声艺人以及学者、文人的文化和智慧,而相声包袱的语言中也凝练

了五千年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本文通过探究相声包袱语言中的词汇、

修辞等特点,力求对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有一个理论性的归纳和总结,同时也为语言学在艺术领

域的应用作出探索。

关键词:相声;包袱;词汇;修辞

Thelanguagefeaturesofthejapeforcross—talk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Abstract:thecross—talkisoneoftheraritiesofChinetraditionalarts,which

originatedfromnon-governmentalcirclesinthelateQingDynasty,withthemainpurpo

ofhumour。Andthequintesnceofcross—talk'shumourisjape。Asthetypicalway

ofhumourforcross—talk,japehasaningeniousdesignandrepeatedforeshadowsas

thespecialwayofhumour,whichembodyaconcentratedreflectionofthepredominant

culturesandwisdomsofcomicartistsandscholarsfromthelateQingDynastytillnow。

Atthesametime,thelanguageofcross—talk’sjapeembodiestheanimaofChine

culturefor5000years,tistryingtohave

atheoreticalsummaryofthelanguagefeaturesofthecross—talk’sjape,andlead

thewaytotheexplorationoflinguistics’applicationintherealmofart,bystudying

thevocabularyandrhetoricinthelanguageofcross—talk’sjape。

Keywords:cross-talk,jape,vocabulary,rhetoric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目录

1.引言………………………………………………………………………………1

2.相声包袱中词汇的特点…………………………………………………………2

2.1古语……………………………………………………………………………2

2.2成语……………………………………………………………………………3

2.3歇后语…………………………………………………………………………3

2.4外来语…………………………………………………………………………4

3.相声包袱中修辞手法的运用……………………………………………………4

3。1夸张……………………………………………………………………………5

3。2排比……………………………………………………………………………5

3.3反语……………………………………………………………………………5

3。4曲解……………………………………………………………………………6

3。5拟误……………………………………………………………………………6

3。6谐音双关………………………………………………………………………7

3.7修辞手法在相声包袱中的综合运用…………………………………………7

4.相声包袱中方言的运用……………………………………………………………8

4.1天津方言………………………………………………………………………8

4。2上海方言………………………………………………………………………9

5.结语…………………………………………………………………………………10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1.引言

相声,起源于北京,发展于天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凡是听过相声的人,都认为

相声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有“趣味儿”和“逗乐”。那么,相声艺术是通过什么手

段把大家逗乐的呢?

显然,相声艺术的本质是语言。在话剧、朗诵、相声等艺术表演形式中,语言都起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而相声则更依赖于语言产生笑料。在相声表演中,处处体现着语言艺术的精华。

提起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不得不说起它独特的幽默方式-—抖“包袱".

“包袱”就是相声的笑料。按照演员的说法,“包袱”是一个装满笑料的包裹。演员在观众不知

不觉中将包袱皮打开,把笑料一件一件装在里面;然后又偷偷系牢包袱扣子,等待时机成熟突

然抖落。由于笑料是在观众不知不觉中装在里面的,因此当包袱抖落时,观众一定出乎意料而

失声大笑。同时又由于笑料是面对观众一件一件装在里面的,因此在大笑之余又觉得合理可信。

这就叫笑得“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1]

下面我们试举一例,分析传统相声《戏剧杂谈》中的一段:

甲:我在外国留学的时候,得了一个博士学位.

乙:什么博士?

甲:戏剧博士。(铺“包袱")

乙:噢,那可不简单。

甲:当然啦.我在外国发表一篇关于戏剧的论文.四万余言。费了三个月的脑汁。外国的

戏剧专家一看,真是普世奇文。(装“包袱”)

乙:您这个论文的主题是什么?

甲:是戏剧与水利的关系.(系“包袱”)

乙:哎,戏剧与水利有什么关系呀?

甲:嗯?有密切的关系。唱戏唱得时间长了就得喝点水。(做“喝水”状)(即抖“包袱")

乙:啊!这个。水利呀!(翻“包袱”)[2]

这其中“铺"、“装"、“系”、“抖”、“翻”的几个过程简单展示了“包袱”的构成。

“包袱“在相声中的地位很重要,是揭露矛盾、突现主题、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段.恰如情节

在喜剧中的地位一样。但是一直以来相声演员对于相声包袱中语言特点的研究大多是口传心

授或是照猫画虎,鲜有系统性的理论阐述。而这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限于篇幅,本文将

从词汇、修辞和方言的运用三个方面来总结归纳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2.相声包袱中词汇的特点

相声是民间的艺术,以俗著称。但相声包袱的语言编排却不乏艺术色彩。尤其是相声语言

中对于古语、成语、歇后语等甚至外来语的引用,往往会对包袱本身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1古语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相声中对古语的运用并非照抄照搬,二是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和修饰。这主要体现为

两种:一是通过引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来达到其艺术效果;二是通过使用古语的语言

风格进行二次文学创作.前者如相声《三节会》:

乙:这意思您要施舍施舍?

甲:咱不落这个呀!别说这话呀!施舍没有。

乙:你别嘀咕。

甲:咱不算施舍。“舍”字儿咱敢落这个?咱不算!无奈一样,富家有臭败之肉,贫家无

隔宿之粮,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曾子曰:“不能饱汉子

不知饿汉子饥。”

乙:这也是曾子曰?

甲:哎,嘿!

这其中“富家有臭败之肉……此率兽而食人也”一句,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这

一片段中,演员不仅引用了古语,并且还巧妙地用白话来大致地解释出了这一段的意思,不仅

使观众对古语的大意有所掌握,又因此造成反差,从而达到了“包袱”的预期效果,堪称佳作。

后者如传统相声《八扇屏》贯口中描述小妇人杨玉环,“在想当初,唐朝,有一位胖美女,

此人姓杨名玉环字太真,只因唐明皇之子寿王李瑁选妃,杨玉环被召入宫,寿王一见大喜,即可

纳为妃子,二人上殿面君,明皇一见玉环花容月貌,真乃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体态丰盈面容娇好,

胜似后宫粉黛三千,暗想朕身为君主,富有天下,却无这样美貌的妃子,若得玉环侍寝,我愿

足矣。”这段贯口讲述了唐明皇选杨玉环为妃这一历史典故,化用了古语的语言风格,使得

言语简洁精练,宛如古典诗词一般,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听相声的同时,享受古典语

言艺术的优美.

2.2成语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

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

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相声演员就是利用成语的

这个特点,创作并演出了一系列相声段子。例如马季、唐杰忠的相声《成语新编》中,两人制造

了男女青年恋爱的情景,用成语和白话分别表达,让观众明显的感到成语的简洁凝练。例如:

甲:小唐,你看今天风和日丽,我约你出来散散步,心里感到格外高兴,我对你一见钟情,

你看你落落大方又含情脉脉,真使我有点手足无措。

乙:你看,就这么几句话,说出来多少成语。

2.3歇后语

相声中歇后语的使用主要是起到岔断喻体部分与释义部分,强化幽默效果的作用.歇

后语喻体部分制造悬念,释义部分实现反转和突变。演员有意在喻体部分后停顿一下,或

借助对话将喻体部分与释义部分岔开(相声行话称之为“垫砖”),使听众对喻体有琢磨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玩味的余地,悬念得以持续、强化,谐趣意味也就更强了。例如相声《手的研究》:

甲:你和我比也比不了。

乙:怎么比不了?

甲:我是煤叉子挠痒痒-—

乙:怎么讲?

甲:一把硬手。

乙:我是吊车上做指挥——

甲:怎么讲?

乙:一把高手。

甲:我是大姑娘绣百花——

乙:是……

甲:一双巧手。

乙:我是如来佛的大巴掌-—

甲:是……

乙:一双神手。

2.4外来语

相声的语言具有灵活生动的特点,尤其相声语言中对外来语言的借鉴也值得一提。外

来语言的引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旧时代艺人道听途说得来的只言片语,用在相声语言中起到滑稽的效果.例如演员

们常说“今天我给你来点儿额勒金德的",意思是给说点儿好东西,这其中“额勒金德”就

是外来语elegant音译过来的,这四个字说出来语音滑稽,能够起到幽默的艺术效果。

二、通过故意歪批曲讲人们熟知的外来语从而达到幽默效果。例如青年相声演员曹云

金、刘云天的《学外语》:

曹:比如说,平常生活当中吃的,橘子。

刘:橘子怎么说?

曹:Orange.

刘:哦,这是橘子,香蕉呢?

曹:Banana.

刘:哎,爸爸怎么说?

曹:Father。

刘:妈妈呢?

曹:Mother。

刘:爷爷?

曹:Father的Father.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刘:啊?那要这么说奶奶就是Mother的Mother。

曹:别逗了那是姥姥!

这其中“Father的Father”、“Mother的Mother”就是利用曲讲外来语达到抖包袱的

艺术效果。

3.相声包袱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相声语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构成一个个另人发笑的包袱,在笑声中针砭时弊,在笑声中

惩恶扬善,在笑声中批判社会不良现象和促使人们发现自身缺点。相声的语言风格是讽刺和幽

默,这种语言风格包含着大量的积极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无论是在相声语言还是在相声表演

中成为传达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积极修辞是相声的灵魂。积极修辞包括夸张、比喻、比拟、

仿拟、飞白、曲解等修辞手法,以下结合几种修辞手法探讨积极修辞在相声中的应用。

3.1夸张

夸张是一种言过其实的修辞方式,就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故意对某些事物的形象、特征、

程度、作用、数量、时间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

例如:传统相声《开粥厂》,逗哏演员“马大善人”用很多夸张的修辞形容家族势力。

甲:去过没?好好,南马坡,北马坡,那些个房子都是我们家的.

乙:都是你们家的?

甲:哎,那些个房子,那些个大镇子,全是马家的.你打北京打听,京北一带黄土马家,

那就是我们家。我们家的外号儿?黄土马家.

段子中,逗哏演员把京北南马北马坡一带所有房子都说成自己家的,一个“黄土马家”

的外号,就表现了他家大业大的家族势力.

3。2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更多的结构相似、语义相近,与其相同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来

表达比较复杂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相声《夸住宅》中,大段大段的描述,足见演员的功

底.

“你们家那时称得起良田千顷,树木成林,米面成仓,煤炭成垛,金银成帑,票子成刀,现

钱成堆,骡马成群,鸡鸭成栅,鱼虾成池,锦衣成套,彩缎成箱,簪环成对,好物成抬,美食成

品,妯娌成恨,兄弟们成仇。”

简单的一段排比,把段子中主人公的家族财产全面细致的描述出来,且押韵上口.

3。3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反语修

辞,表面意思和作者内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例如:传统相声《八扇屏》中:

甲:您可称的起是,乱石之中,您算是一块无暇的美玉呀。

乙:唉呀,不敢当,不敢当.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甲:乱草之中,会有您这么一棵灵芝.

乙:唉呀,过奖过奖。

甲:这狗食盆子里头,会有您这么大块儿的坛子肉。

乙:您太~~,那我还是狗食啊。你这是夸我呢吗?

逗哏演员看似夸奖,实则讽刺.

3.4曲解

所谓“曲解”,顾名思义,就是不按事物的固有含义去理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物或别人

的原意。例如侯宝林的《改行》:

甲:光绪三十四年,皇上死了。

乙:死了就死吧。

甲:那年头儿要是这么说,你就有欺君之罪。

乙:那说什么呀?

甲:你得说皇上驾崩啦!

乙:什么叫驾崩啊?

甲:驾崩……大概就是驾出去把他崩咯!(枪毙的意思)

这其中通过对“驾崩”一词的曲解,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

3。5拟误

对于“拟误”一词,王希杰在他的《汉语修辞学》中这样解释:“拟误,就是有意识地利

用语言或逻辑的错误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本文借用它来表示以下含义:为达到一种

幽默搞笑的效果,故意设置一个误区让人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的一种话语

表达方式。例如下面一段对话:

甲:人和人哪,都有一种关系。

乙:什么关系?

甲:比如说吧,你父亲和你叫父子关系。

乙:对.

甲:咱们俩也叫父子关系

乙:嗯?

甲:那就不行了。

乙:那当然不行。

甲:咱俩是关系.

乙:对。

甲:再比如,你和你爱人那叫夫妻关系。

乙:对呀。

甲:也叫母子关系。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乙:什么?

甲:就不太合适。

甲作为叙述者,是逗哏,而乙作为辅助叙述者,是捧哏,在表演时,甲故意设置了两个“陷

阱",把甲乙对话双方的关系说成父子关系,把己与他爱人的关系说成母子关系,目的是“诱

敌深入”,从而制造出其不意的结局,产生特殊的幽默效果。

3。6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语音相同的词汇,巧妙的构成双关,以达到或讽刺或滑稽的效果。例如相

声《白骨精现形记》:

甲:历史上这些女豪杰有文有武,有的当了皇帝,有的当了皇太后,你说我像皇帝哪还是像

皇太后呢?

乙:你是太厚.

甲:我是什么太后?

乙:你是脸皮太厚!

3.7修辞手法在相声包袱中的综合运用

在一段相声中积极修辞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多种辞格的综合运用。下面是相声大师

张寿臣先生的《揣骨相》中的一段:

乙:……您说说都有什么骨头?

甲:那可多了!有:狠骨头,乏骨头、贪骨头、阴骨头、坏骨头、懒骨头、馋骨头、软骨头、

滑骨头、耍骨头、亮骨头、贱骨头、犬骨头、没骨头、大小的横骨头、贼骨头。

乙:噢,这么多呢。也是四字短语,六字评语吗?

甲:对!我说几块骨头您听听:

狠骨头,残害同胞,吸尽民脂民膏.

乏骨头,鸣枪放炮,吓得连哭带叫。

贪骨头,便宜没够,耻于脸皮太厚.

阴骨头,口蜜腹剑,专会脚底下绊。

贼骨头,见财起意,生出千般诡计。

乙:真是贼人贼心!

甲:这还是小号儿的。

乙:还有大贼骨头?

甲:有啊.

乙:快接着说。

甲:听着:大贼骨头,卖国求荣,明知挨骂装聋!

乙:痛快!哎,有这号儿骨头吗?

甲:当然有啦!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乙:谁?

甲:秦桧儿啊!

乙:再有呢?

甲:那就是……现代秦桧。

这段对话中就运用了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排比,给人以强调的说服感,用骨头代人,用

部分带整体,给人形象化的感觉。

4.相声包袱中方言的运用

众所周知,相声表演中最常使用的就是普通话。除此之外,通过“倒口”这种技艺使观众发

笑也是相声演员常用的手段。所谓“倒口”,就是相声演员模拟方言。倒口既能反映丰富多彩

的风情世态,也能增强相声的语言魅力。相声扎根于京津地区,由于民间艺术的地域性,相声

中对于北方方言体系中的天津、河北、山东以及东北等地的方言有较多的使用。另外如吴语、

粤语等,由于对北方人来说较难理解,虽也有较少使用,但其目的无非在于通过南北方言的差

异来造成听觉模糊进而制造幽默的艺术效果。

下面我们分别以北方方言中的天津方言和吴方言中的上海方言为例,阐述两类方言在相声

表演中起到的艺术效果。

4.1天津方言

因为相声发展于天津,所以许多相声演员都喜欢在段子中模仿天津话,而这种如市井般调侃

的语言,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天津话妙趣横生。经典谚语数不胜数,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生动形象是其主要特点之一,例如:天津人形容一个人说大话就说这个人“吹大梨”.

单口相声《逗你玩儿》中“母亲"这一角色使用天津话的语音语调对“小虎”说话更显人物

生动,“谁(念i)呀?”:“这(念介)孩子!”等天津话的运用创造出“天津家庭主妇”的生

动形象.使此段相声更富于天津“风味儿”.他的另一段相声《钓鱼》也充分运用了天津方言烘

托故事情节。如“嗨”、“我旁(念bang)边看着”、“叭哆小孩儿脑袋介叫嘛呢(念nie)”等

等;最让观众捧腹的是“归齐我一听,明儿还一来拨儿了,明儿那(nei)拨儿是咸带鱼”,这些

天津方言语音语调、词语的使用使故事情节更显生动。使艺术创作既原干生活更高于生活,使

这个“大梨”(不懂装懂的人)式人物更加富余生活气息,人物性格逼真、形象、饱满,把故事

情节推到高潮。马三立在其它的相声段子里也经常使用天津方言,突出天津地域特色,如相声

《吃元宵》中“吃嘛呢(念nje)?炸糕、嘎巴菜、还是(念si)——?”.这些食物都是典型的

天津食品.在其他的相声小段中他也注重运用天津方言塑造人物,如《练气功》二拜(二叔)、二

婶儿等都使用了充满个性化的天津方言词语及语音语调.听众从词语及语音语调的使用可以感

受到二拜的无知和馋嘴:二婶儿能让听众想象出天津妇女遇见恐怖事件时有的惊恐表情和语言

表达.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天津方言因为有齿音字这一特点,常被相声演员拿来做包袱。所谓齿音字是指天津方言中

将[tʂ][tʂ‘][ʂʻ]读成[ts],[tsʻ],[s]的情况。在姜宝林的单口相声《天津

话》中,就将天津话的这一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抽烟不叫抽烟,叫[tsʻou]抽烟,小张,叫

小[tsɑŋ]张”等等。又如马志明、谢天顺的对口相声《纠纷》,故事的人物全用天津话交流,

其中使用了不少天津方言,使观众很容易达到共鸣。

4。2上海方言

作为吴方言的典型代表,上海话在相声包袱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相声大师

侯宝林的作品《戏剧与方言》中,运用语音造成的种种误会,达到引起笑料的效果.

乙:怎么?你不懂上海话?

甲: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净闹误会。

乙:怎么?

甲:人家说话我不懂啊.到理发馆去刮脸洗头,说法就不一样。

乙:刮脸怎么说?

甲:修面。(学上海话)“修面!”

乙:“修面”。洗头呢?

甲:你一听就得害怕,叫“汰头”。

乙:(误会汰为打)打头。

甲:唉,洗什么东西都说汰。咱们说洗一洗上海话说汰一汰。

乙:洗什么东西都叫“打”?

甲:是呀,我坐下他给我刮脸,刮完脸,他指着我的脑袋问我:(学上海话)“喏,侬

汰一汰好不啦?”(即:喂,你洗一洗好吗?)

乙:(惊愣)怎么,要打你?

甲:我想,随便怎么就能打人?(怀疑)怎么刮脸还得打我一顿。

乙:你可以问问他呀!

甲:我问啦。我说,你是就打我一个呀,还是来这里的客人都打呀?

乙:他说什么?

甲:(学上海话)“一样咯,通通汰咯.”(即:一样的,全都洗的。)

乙:啊!通通打?

这一段中,就先把“汰"(音:打)和“洗”向观众完全说明然后再反复地渲染展示得更

清楚.听众明明看清误会自然会失声大笑。演员表演这一段时,可以产生一连串的效果。如果这

相声包袱的语言特点

里仍用相声的一般规律,到最后才把“汰”和“洗”的误会揭开,前面的许多话只能让观众

莫名其妙,不会可笑了。

5。结语

汉语言博大精深,相声又是语言艺术的代表,相声包袱中包含着数之不尽的汉语言文化的精

华.本文简要介绍了相声包袱与语言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正是这种关系,才创造出了相声这

种幽默的表演形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从词汇、修辞以及方言的运用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但这仅是沧海一粟而已,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相声包袱中蕴含的语言学丰富的知识和文化有待我

们进一步去挖掘整理。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1:2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90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鹿儿岛县
下一篇:岛田庄司txt
标签:包袱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