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种下的菜基本都发芽了,有鸡毛菜、意大利生菜、油绿菜心、上海青,这些
是___月___日种下的,___日又种了大白菜、白菜苔和红菜苔,也发芽良好。但
上海这段时间阴雨连绵,没几个太阳,芽苗都不怎么长个子。期盼收获,这是第
一次种菜,一个全新的体验,很开心,很期盼。
《民主的细节》一书我看完了,让我对美国有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认识。我们
总觉得美国好,人人都是对他赞美。也是,他民主,法制,杜绝种族歧视,对所
有的人都是欢迎和包容的态度,所以外来的人来到美国感觉非常好。而这本书虽
说是中国人写的,但作者是学习和研究政治的(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弗大学研究
七年),她从很多的身边小事引申开来,说说美国人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行动。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优秀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依然还是高大上。但我也看
到了美国的一团乱麻,互相掣肘。美国所以比世界上大多的老牌国家先进,如英
国、中国等,我认为很大的原因是‘年轻’,一个才___多年的国家,年轻就意味
着接受新鲜事物比我们强,科学性、包容性比我们强,又充满了实干精神。而且,
因为年轻,纠错能力也比我们这些历史悠久的国家强太多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观
念太难改正了,如“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工作、生活中奉行中庸之道,好
面子而不是讲科学,等等。当然,美国的开国宗旨,开国的先贤们都打下了一个
很好的立国基础,所谓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包括后来许许多多的大师级总统,如
林肯、罗斯福、肯尼迪、里根等等,这都是美国人民的幸事。但是,从书中我也
看到了他们政策的相互掣肘,感觉也会慢慢的僵化,如同我们这些有长久历史的
国家走过的路一样,只是看时间长短而已。纯粹是一点个人看法,也许以后还看
多点书,观念也会改变的。看书吧,书真是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白夜行》已经开始看了。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开篇托克维尔的那场旅行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初衷,从她本人的所见所
闻讲述她眼中的“美国民主”,其中不乏对国内现状的反思。我的感觉是很细腻
很真实,说说印象很深刻的几点。
在咱们美国工人有力量一篇中,作者讲述了美国工会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甚至
在政治活动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相应地,美国工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及话语权都
有所提高。比起中国,这就是两个极端,无论在什么行业,中国工人的话语权都
太低了,几乎就没有话语权。或者说,普通老百姓面对一些政治决策时根本说不
上话。像文章中提到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放在中国,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
然,站在我的角度看,工会的存在固然会产生一定的不自由。这种不自由源于美
国是一个法律至上的国家,工人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标准都得服从工会与雇佣方谈
妥的协议上,另一方面,这对雇主和工会都是好事,毕竟在美国,法律起到至关
重要的保障作用及绝对的效力。
再来就是至少还有记忆,这篇文章列举了众多美国本土关于历史伤痛的文化
印记,是一个不忘历史,不忘国殇的鲜活实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惭愧,中国
需要被铭记的历史很多,可是经常被人们提起的却很少,就拿离我们较近的汶川
地震,那会举国哀痛,八方援助。后来几年,随着接连的几件大事使人们渐渐遗
忘了5。12,再后来,又爆出救急物资滥用挪用事件,无语同时不禁得反思社会
责任何在?更不用说什么历史使命了。
诚然,也有报道一些个人事迹,持续多年关注并帮助灾后的重建工作,尤其
是关注灾后孤儿心理及生活。我不得不说这是很令人称道的行为,可是又不得不
反思,国家在一些细节方面的确做得不好。关于一篇名为民主现实主义的文章,
探讨了美伊战争,不是别的,就是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是在于解放当地的人民,
以求一个民主的国家。分歧在于,这样的强加是否合理。我们常说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可是美国人呢,他们不这么想,他们我行我素,他们有实力有
经济多管闲事。这并非当权者的一面之词,看他们的民众对巴西的咖啡种植农,
对苏丹的国情等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别提多关注了,所以我特认可作者说的一句
话:一个“问题”在众多“问题”中脱颖而出,上升为一个“议题”,背后往往
有一个政治过程,在中国,这个过程往往依靠政治家的“慧眼”这样一些随机性
的东西,但在美国,政治家如果没有这个“慧眼”,各种社会力量就会逼你打开
这只“慧眼”。这说明,在美国的体制中,群众的呼声足以左右国家的决策。
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腐败,比如教育,比如选举,比如福利,我们都能看到相
当的不同,我是觉得美国与中国的不同在于权力的分布,什么样的制度孕育什么
样的社会,所谓因地制宜,客观看待问题,不逃避,寻求短期和长远的解决方案
应该是政府及个人共同努力的方向,所谓深化改革,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借鉴不
断摸索的过程,而且是必经之路。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是我最近看的书,作者是刘瑜。书是主要是专栏文章构成,
讲述美国人最普通的生活以及背后的制度理念等。一本讲述民主,自由,伦理的
书,不是理论的堆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中的例子。读起来没有理论的生涩,充
满了生活的趣味。按理说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一次很快乐的阅读体验。不过一次
对话让我重新有所思考。
偶然一个大叔看见我看这本书,说看多了这种书人会格格不入,觉得这样不
对,那也有问题。我起初一听到这个想法,觉得很荒谬,觉得难道了解民主社会
的运作,了解一种更好的制衡与平等不对吗?难道知道了后就一定会觉得这也不
对那也不对吗?虽然我心里许多想反驳的,但是突然我却觉得这话也不无道理,
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
既然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社会格局,该多收的税不会因为你说其他国家咋收
税国家就少收,该政府一手拍板决定建设的化工厂不会因为你说没有听证会没有
经过全民投票而不建,该通过潜规则交易的东西不会因为你说要透明而改变,等
等反正该咋样就咋样。不会有人问你对事情的看法的。以前高考完,谈论读大学
的问题时,一个我母亲的朋友在犹豫是否送孩子去香港读大学,在我看来香港大
学那么好应该去啊。她说怕孩子回来变傻。我当时不理解,现在我有些明白了,
如果在香港读大学,形成的是一个相对民主,相对法制的价值观。以后回来思想
还没马上转变的话,那可能有些行为可能有些天真。比如香港能参加游行表达看
法,这里行吗?如果你对自来水涨价,对你家附近建化工厂有意见你能去,你敢
去游行吗?就算是这里号称自由之思想的大学,如遇到游行且不论游行是为了什
么,老师领导的要求都是不能去。当然你可以说去不去是我自己决定的,那就是
你天真了三。当然这是我自己乱想的,我想应该没有这样死脑筋的人,我想人都
是很会适应社会的。
所以,我就想我看这些书,到底有啥意思。难道就是面对某些新闻时内心不
自觉的吐槽,不自觉的惆怅。这些何苦呢?记得有个故事讲,本来一个深山里的
山村很宁静,人们虽然贫困,虽然夜郎自大以为大家都这样贫困的生活,但是他
们内心平和而幸福。一次偶然遇到了旅游的城里人,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如此贫
乏。结果变失去了平和与幸福的内心。年轻人都向往城里的生活了。这可能不仅
仅是故事吧。但这样真的好吗?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一个朝鲜人一直没出国,
永远的坚信他们的领导人光荣正确,是他们的神,他可能幸福。但如果他见到了
美国的生活,他还会愿意过以前“幸福”的生活吗?
其实啰嗦那么多,就是一个很古老的道理。苏格拉底说过:“人是痛苦的,
猪是快乐的;我宁愿做痛苦的人,也不愿做快乐的猪。”
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其实我一旦开始想这个问题时就已经死脑筋了。我想
有些社会经验的人都不会这样天真的死脑筋。我恰恰缺乏社会经验,所以才啰嗦
那么多。记得有个很经典的心灵鸡汤故事,讲述萝卜,鸡蛋,咖啡面对逆境(沸
水)的改变,一个变脆弱,一个变硬,一个改变了水。其实以前对这个故事的寓
意不太清楚。现在我想到一个电影里的表述来诠释——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而有
所不同。嘛,很远大的理想呢。同时还有个故事,据说英国西敏寺大教堂的一个
墓碑上有段很有名的话。大意是我原想去改变世界,发现不行,那就改变自己的
国家吧,发现也不行,那还是先改变自己的家庭吧,发现依然不可能。最后醍醐
灌顶通悟我就先改变自己吧,说不定就改变了家庭,国家,甚至世界。
我现在如果要反驳那个大叔的说法,我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虽然
我没想过要去改变社会,但是我希望自己多见识,面对许多社会现实的问题也会
去死脑筋四川话说方脑壳。至于内心是否充满愤世嫉俗想法,我想那只可能是我
还知道的太少罢了。
不过我确实应该多看看让内心柔软的书吧,去年母上让我推荐些心情平和的
书,我给她买了星云大师的《修好这颗心》和六祖慧能的言论集,还有于娟的《此
生未完成》。前两本我想让人有个信仰会坚强许多,学着看开点。至于最后一本
书,我当时想,有一种很简单易得的幸福便是看着别人的苦难油然而生,不自觉
的情感。所以说人比人气死人也是这个道理。
本文发布于:2023-01-01 00:2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8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