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31 22:55:3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栗子的英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一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

年级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学习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2.通过“语段运用”的学习,积累好句,体会描写事物的方法。

3.能发现“开辟、姿态、温和”等词语一词多义的特点,并主动和同学交流。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积累古诗。

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学习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2.通过“语段运用”的学习,积累好句,体会描写事物的方法。

3.能发现“开辟、姿态、温和”等词语一词多义的特点,并主动和同学交流。

难点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

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

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学生自由回答

问题。

创设情境,谈

话引入,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结合

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小组交流。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或细节进行交流,谈谈

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3.集体交流。

(1)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读了三个小朋友说的话,我们发现大家交流的

是散文借景抒情的方法,运用它们,可以更好表达

自己的感受。①借助事物,表达感情或引发思考;

②比如《桂花雨》不仅带给她童年的快乐回忆,也

寄托了思乡之情;③又如《落花生》是借助花生的

特点,表明做人的道理。

自由朗读,说说

你的感受,并完

成相关填空。

通过这个环节,

能帮助学生梳

理学过的课文

内容,对本单元

的内容有个整

体的认识。

(2)同学们,学了本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请大家完成下列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有

的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有的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

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

许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

___________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花生》中,

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

说明做人的道理;《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

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的事物

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

出___________的快乐与美好。

(二)字词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

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A.读一读,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

之处?

a.拿花生将果实深埋在土里与“桃子、石榴、

苹果”把果实挂在枝头比较,突出花生的朴实无华;

b.将白鹭与朱鹭、苍鹭比较身段的大小,突出

白鹭身段的适宜;

C.拿“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的装饰”与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者竖着两根大旗杆”

比较,显出作者的喜好。

它们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对比描写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明作者的偏

好、观点、立场等,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这样运用。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

用“温和”写句子。

(1)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

和“姿态”的解释。

鼓励学生观察

句子的特点,自

由发言。

通过这个环节

让学生通过朗

读句子,发现句

子中使用的类

似的写作方法,

有利于学生加

深对句子含义

的理解,同时还

能理解这种写

作方法。

开辟:①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

面等)。②开发。

姿态:①姿势;样儿。②态度;气度。

(2)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

意思进行比较)

(3)教师评议并总结。

(第一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荒地,故而选择释义

②,有开发、开垦、垦种的意思;第二句写的是人

工智能出现的局面,所以选择释义①,有开创、建

设的意思。第二组句子中第一句写的是梅树,所以

指的是姿势、样子;第二句写的是人们的状态,所

以选释义②,指精神面貌。)

(4)用“温和”造句。

(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

(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

到亲切。

(5)讨论:读一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

么?

汉语中有很多词语因为运用语境不同,它的意思

也随之不同,这些词语叫做多义词。例子中“开

辟”“姿态”“温和”都是这种情况。本组题目练

习时,先要查字典,搞清楚“开辟、姿态、温和”

的意思;接着认真阅读每组的两个句子,想想每句

话讲的什么意思;然后思考词语在句中究竟是什么

意思,写在书上;最后再仿写几个句子。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教材14页上的古诗。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全班比读。注

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请学生观察词

语,说说这些词

语在句子的意

思有什么不同。

阅读古诗,说说

这个环节的设

置,目的是让学

生初步了解多

义词——同一

个词在不同语

境中会有不同

的意思,有助于

提高学生理解

词语的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

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

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

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

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

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2)词语解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

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

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

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去、到。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

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

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3)诗意及情感: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

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

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时的无限依恋(恋恋不

舍)的思想感情。

它们的意思。

通过遇到提高

学生古文积累

(5)诗词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

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

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

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

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

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

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

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

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

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

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

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

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

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

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

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

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

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

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

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

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

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

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

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

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

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

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

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

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

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

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

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

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归纳、小结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22:5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83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ontario
下一篇:unzip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