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y

更新时间:2022-12-31 22:04:00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吸血鬼爱情电影)

视力和视力检测

掌握视角的概念、视力表制作原理及远、近视力表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得

裸眼及矫正视力。

知识要求

一、视角和视力

1.视角和视力的概念

(1)视角

外界物体两个点在眼结点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视网膜黄斑部有感觉影像的锥体

细胞,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约为0.004mm。眼要分辨外界物体距离最小的两个

点,必须刺激两个不同的锥体细胞兴奋,且两个兴奋的锥体细胞必须间隔一个没

受刺激的锥体细胞。

1852年kollir测得锥体细胞直径为0.0045mm,以眼的后焦距为22.78mm计

算,在结点处所夹角定为1分视角,故人类最小视角的单位是1分视角(见图2-1).

(2)视力

视力是评价人眼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指标,即视网膜中心凹处形觉的视锐度,是

指人眼分辨外界两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网膜视觉细胞能分辨的最近距离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即最小视角。视力检查

就是检测该眼视网膜可分辨出的最小视角,视力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即

视力=1/视角

2.视角与视标设计

通常使用视角单位来设计视标,视标设计的基本单位是1分视角。视标每边线条

宽度与线条间距都是根据视角设计的。1分视角的视标为基本视标。

如视力表上1.0行的E形视标是根据5m距离(在欧洲一些国家定在6m)与眼成

1分视角设计的,每条边线与线条间距的宽度是1分视角,故整个E字是5分视

角(见图2—2)。

H=tan(5/60)×5000=7.27mm

式中H——基本视标的高度;。

5m(5000mm)——检测距离。

3.视标的类型

(1)字母视标

以字母为视标的视力表所测视力,不仅取决于字母基划宽度的视角,而且与被检

者认读字母的能力及字母自身的结构有关。所测得视力并非测量分开两点的最小

可分视力,而是最小可认视力。

Snellen于1862年提出用字母作为视标,如常用字母E。字母每条线宽度及间隔

均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为5分视角。

(2)landolt环

此类型视标是一个带缺口的C环,C环缺口的宽度为1分视角,环的直径为缺口

宽度的5倍。当标准检查距离为5m时,C环缺口的宽度为1.5mm,环的直径为

7.5mm。缺口对应视角的倒数,即为被检者的最小可分视力,视力正常者能辨认

1分视角。

1909年国际眼科学会通过landolt环形视标为国际通用视标。与字母视标相比

较,landolt环辨认有一定难度,但受被测者主观因素影响小,检查结果更准确、

客观。在我国常用于新兵体检。

(3)数字和图画视标

数字和图画视标也是按视角原理设计的,主要用于儿童和没有文化人群的视力检

测。

4.视力的记录方法

视力表的视力记录方法主要有分数和小数两种方法。

(1)分数表示法

Snellen视力表记录法以分数形式表达。视力表测试的标准距离作为分母,被检

者实际测试距离作为分子。

表达公式:视力=实际测试距离/对应5分视角字母的标准距离

如20/200,20/20。在美国,距离以ft为单位,临床测试距离为20ft。

20/200表示测试距离为20ft,能够读出最小字母的距离在200ft,在20ft

处该字母视角大小为50分视角。

20/20表示在20ft处,该字母视角为5分。目前,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

用米制,“英尺”或“英寸”已被“米”或“厘米”所取代。

在欧洲多数国家以6m为测试距离,记录方法为6/6、6/60。

(2)小数表示法

分数记录折算为小数就转变为小数表示法。

如20/20(6/6)即1.0;20/200(6/60)即0.1;20/40(6/12)即0.5。

5.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

最小视角是指视觉细胞能区分外界物体距离最近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标准视

力最小视角为1分视角,利用简化眼的数据,环形视标缺口1分视角在视网膜形

成像的大小约为0.005mm,相当于一个锥细胞的直径,因为只有受到视觉刺激

的两个兴奋锥细胞中间相隔一个非刺激、未兴奋的锥体细胞,人眼才能区别开两

个物点。

人眼视觉分辨能力受到视网膜锥细胞直径的限制,所以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

根据Emsley简略眼数据,当眼结点离视网膜中心凹的距离为16.67mm时,两个

锥细胞中心对眼结点的夹角为49(弧度)。最小视角依视觉分辨极限理论,即感

受器分辨力理论极限值约为49。

相关链接

光的波动理论

光线绕角转弯或绕过障碍物传播的能力称为衍射。光波动学说中的衍射现象表

明,点光源通过任何一个光学系统,折射的像也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衍射

斑,称为Airy光斑。光线通过瞳孔缘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点即Airy光斑,当两

物点所形成的Airy光斑之间距离小于Airy光斑的直径时,则不能分辨其为两个

物点。该斑的直径对眼结点所夹的角为ω,人眼分辨的最小距离相当于Airy光

斑直径的一半,即人眼刚好分辨两物点的最小像点间距。

θ=ω/2=1.22λ/g=47″

θ为人眼最小分辨角,λ为光的波长,为555nm,g为瞳孔直径,约为3mm。

在中心凹处两个视锥细胞隔着一个锥细胞的间距为0.003~0.004mm,而衍射缘

的最小可分间距为3.2mm,可见解剖学与光学上最小可分视力极限基本一致。

光波动理论人眼最小分辨角47″与感受器理论极限值49″非常接近。

二、视力表的设计

n视力表

1862年Snellen提出由笔画粗细相似的字母组成测试视力的表格,即字母视力

表。目前最常用的是E字母视力表,视标笔画宽度约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水

平宽度均为5′视角,水平字母之间的宽度为4~6分角。根据5分视角标准,可

以计算出各种设计距离字母高度与大小。

如设计距离为5m,字母高度h=5000×0.00291×5=7.27mm

设计距离为6m,字母高度h=6000×0.00291×5=8.73mm

由10行以上不同设计距离的字母组成视标行排列在一张纸上,构成视力表。视

标行的字母由大至小依次排列,也可以用设计距离远近次序表示。设计距离大小

次序有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视标递增率,用以检测视觉敏感度。1955年徐

广第设计的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与相对应的标准近视力表,经全国眼科学会通

过采用。

2.对数视力表

缪天荣于1959年设计了对数视力表,其结构特征是视标大小按几何级数增加,

而视力记录按算术级数增减,1990年被定为国家标准视力表,即目前临床应用

的《标准对数视力表》(见图2—3)。

其视标仍采用Snellen视标中盲文E形视标,确定1分视角为正常视力标准,视

标从小到大按10√10=1.2589254增率递增,每行增加1.2589倍。每行视角

增大率恒定,即0.1与0.12和0.8与1.0视角增大率均为1.2589倍。

5分记录表达可与小数记录互换。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

Snellen分数小数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5分表达最小分辨角

20/20000.012.03.0100

20/16670.0121.903.179.43

20/13330.0151.803.263.10

20/10000.021.703.350.12

20/8000.0251.603.439.81

20/6670.031.503.531.62

20/5000.041.403.625.12

20/4000.051.303.719.95

20/3330.061.203.815.85

20/2500.081.103.912.59

20/2000.11.04.010.00

20/1600.1250.94.18.00

20/1250.150.84.26.67

20/1000.20.74.35.00

20/800.250.64.44.00

20/630.30.54.53.33

20/500.40.44.62.50

20/400.50.34.72.00

20/320.60.24.81.67

20/250.70.14.91.43

20/201.005.01.00

20/161.2-0.15.10.79

20/12.51.5-0.25.20.63

20/102.0-0.35.30.50

3.儿童视力表

幼儿判断空间方位的能力发育较晚,而对各种动物及图形辨认较早。因此,儿童

视力表多采用图形和动物的图画为视标。1939年Sjoren用手形视标检查幼儿,

1980年贾永源设计了儿童手形视力表,1985年孙葆忱设计了儿童图形视力表(见

图2—4)。

4.近视力表

近视力是人眼在阅读距离上的视觉分辨力,用于测定人眼调节能力和近附加需求

量,同时也是检查外眼器质性眼病的简单方法。例如,当近视力为1.0时,可初

步确定该被检者无器质性眼病。近视力检查采用徐广第1998年设计的国家标准

修正版的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表是远视力表改变了标准距离的版本。近视力表

标准检查距离为30cm。能读近标准视力表1.0行视标时,即近视力基本正常。

相关链接

视力表距离的米制化

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米制,英尺或英寸逐渐被米制替代。眼科杂志文章

报告视力表多使用米制。提议对于远视力检查采用4m距离,近视力检查采用

40cm距离,其优点如下:

1.检查距离从6m缩短至4m,节省了诊室的空间。对4m的调节为0.25D,所以

在观察4m视标时,扣去0.25D的调节,即为该眼的屈光矫正度。

2.远视力记录的分子、分母均被10除就等于近视力值。例如,远视力为4/8m;

近视力为0.4/0.8(40cm/80cm)。

技能要求

检测远视力

[操作准备]

1.标准照度的房间。

2.我国通常选定距视力表5m的检测距离。

3.视力表的照度为480~600lx,均匀无眩光。视力表的高度为视力表1.0行视

标与被检者眼高度在同一水平线。

[操作步骤]

1.开启灯箱视力表或投影视力表。

2.被检者端坐视力表对面5m处,可测裸眼视力,也可以根据需要测戴原框架眼

镜或角膜接触镜的矫正视力。

3.被检者手持遮挡板遮盖一只眼,通常先遮左眼,后遮右眼,即常规先测右眼视

力后测左眼视力。

4.通常从第一行逐行向下指视标,要求被检者尽量读出所能看到最小视标,直至

在一行中有一半视标读错,上一行即是该眼视力。也可以用该行能辨认视标的确

切数字表示,如果0.8行辨认字母少于半数,可记为0.6+3,如辨认字母多于半

数,可记为0.8-2。

也可采用快捷的方法,从视力表中间行开始检测,如果不能辨认,从上方第一行

开始检测。如果能辨认,可依序向下检测,这样可节省时间。

5.若被检者不能看清视力表第一行的最大视标,则让被检者慢慢地向前走近视力

表,当在某一位置能看清最大视标时,记录被检者所站位置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

并将距离换算成远视力。其换算公式为:

V=d/D

式中V——远视力;

d——被检者与视标的距离,m:

D——视标设计距离,m。

由于0.1视标的设计距离为50m,

视力=1/50×检测距离=0.02×检测距离

因此,若5m处仅能看0.1视标,则视力为0.1(视力=0.02×5=0.1);

若3m处能看0.1视标,则视力为0.06(视力=0.02×3=0.06)。

6.若被检者在任何距离都看不清最大视标时,则应进行下面检查:

(1)记录指数

格式:指数/检查距离。

通常检查者在40cm处向被检者出示数个手指,若被检者说出,则可记录指数/40

cm;若被检者说不出指数可缩小距离,并记录指数/30cm。

(2)记录手动

如果在40cm不能说出指数,检查者在被检者眼前晃动手,如果被检者能在某距

离看到手动,记录手动/检查距离。如手动/40cm,手动/30cm。同时应标记光

定位。

[注意事项]

1.为保证测视力的准确性,要特别注意对侧眼的遮盖情况,尤其是检测儿童,以

防健眼偷看,漏诊弱视眼。

2.视力检测要认真。视力是验光配镜的重要依据。如视力测不准,可能作些不必

要的检查,甚至得出错误结论。更严禁出现不测视力,只根据被检者主诉记录视

力的不负责任现象。

检测近视力

[操作准备]

1.良好的照明条件,注意避免眩光,通常选择自然光线下的明室。

2.被检者与近视力表的距离为30cm。

[操作步骤]

1.展示近视力表。

2.遮盖对侧眼,要求被检者从视力表上行依序向下行阅读,当被检者读到某一行

有半数视标读不出或读错时,该行上一行视标即为被检者近视力。

3.遮盖另一只眼重复以上测量,通常先测右眼后测左眼。

记录方法:OD1.0/30cmOS0.6/30cm

[注意事项]

1.测近视力标准距离应是30cm,但也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如果距离减少到20cm能看清1.0,可记录1.O/20cm;可能为近视眼。

(2)如果40~50cm能看到1.0,可记录1.0/50cm,可能为老视。

因此,近视力表检测虽然有标准检测距离,但改变检测距离可测出最佳视力。

2.应记录最佳视力/检测距离,有助于医师、验光师的诊断及矫治。

2.1.2视力异常的分析

掌握视力检测结果分析方法,能够进行视力异常分析。

知识要求

一、视力异常的分析方法

1.低于1.0视力的分析

视力低于1.0可能为以下情况:

(1)近视眼。远视力低于1.0,近视力正常,可初步诊断为近视眼。

(2)假性近视或中、轻度远视、散光等,矫正视力多在0.6以上。

(3)器质性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矫正视力常低于0.6。

2.低于0.1视力的分析

(1)多为器质性眼病,如病理性近视、成熟期白内障、晚期青光眼、视网膜疾病。

(2)低于0.1如无器质性疾病,可能为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等引起的弱

视。

(3)视力无痛性逐渐下降,可能为白内障或屈光疾病,视力突然下降多为器质性

疾病,如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视神经病,不应配镜,应提示患者

及时去眼科就诊。

(4)主观因素造成的伪盲。

二、视力检测结果的分析

1.影响视力检测的因素

(1)照明

1)房间的亮度太暗,看不清视标直接影响视力检查结果。

2)房间的亮度太强,瞳孔缩小,增加景深通常可提高视力。

3)对于初期白内障患者,瞳孔缩小,减少对视网膜光刺激亮度,视力可能会下降。

因此,视力表与视力检查应该有标准照明系统,视力表照度为480~600lx。视力

表周围照明应为相似亮度。

(2)视标的对比度

视标颜色深度与视标背景颜色深度的对比关系,称为对比度。通常视标与背景亮

度对比度应大于90%。其计算方法为:

(R1-R2)/(R1+R2)

式中R1——视力表白色背景亮度;

R2——黑色视标亮度。

视力表对比度直接影响视力检查结果,如白内障早期、青光眼早期、弱视等,但

没有诊断疾病的特异性。

(3)拥挤现象

视标排列过度拥挤影响视力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当视标之间的距离小于每个视

标所占角度时,对视力产生干扰。周围视标的轮廓作用,影响对单个视标的辨认

称为拥挤现象。

通常眼睛均有此现象,但在弱视和严重黄斑病变的人群中特别明显。在检查弱视

儿童视力时发现,用单个视标检测的结果与视力表正常检查的结果有明显差别。

为避免拥挤现象造成的视力检测的误差,检查时每行视标必须顺畅读出1/2以上

才可进行下一行,不允许每行只查一个视标,在接近视力测试终点时,更应指出

该行所有视标。

(4)光衍射

瞳孔小于2mm可引起光衍射使视力下降,瞳孔增大受到球面像差的影响,会使

视力降低。正常瞳孔直径为2~4mm。

(5)年龄

视力随着整个机体的衰老逐渐下降,从55岁开始约有50%的人视力随着年龄的增

加逐渐降低,如到80岁时,视力可降低为0.5。

(6)主观因素影响

视力检查属于主观检查,受主观因素影响,如癔病、诈盲者均不能测出准确、客

观的视力。

2.远视力和近视力与屈光不正

(1)近视力可达1.0,远视力下降可初步诊断为近视。

(2)近视力与远视力均不正常可能为高度屈光不正。

(3)远视力正常、近视力下降。可能为中、轻度的远视,如果年龄大于40岁,近

视力下降,远视力正常,可能为老视现象(并非屈光不正)。

相关链接

对比敏感度

视力被认为是眼辨别目标细节结构的能力。对比敏感度是指人眼在某一均匀背景

下,辨认条纹形态的能力。视力正常眼不一定都会有相同形态的对比敏感度曲线,

人眼观察物体时能否分辨物体的细节部分,取决于该细节光强与其背景光强的差

异程度。例如在照度暗的室内可以清楚地看电影或电视,而在明朗阳光照射下或

照度很高的室内,同样的电影或电视就看不清楚。月夜晴空可见满天星斗,白天

却一个也看不见,对比敏感度会改变目标的细节而影响其视功能。一个光学系统

成像质量的好坏,要看其成像对物的对比度的保真程度,可用C/C0表示,其中

的C0为物的对比度,C为像的对比度。测定各种空间频率N的对比敏感度函数

CSF的公式如下:

CSF=C(N)/C0(N)

空间光栅即空间频率。视力表的视标实际上也是一种空间光栅,一笔白色和一笔

黑色就是光强变化的一个周期,也称一个“线对”。一个“E”字母视标相当于

2.5对条纹,空间频率是指观察与眼成1度视角时的条纹度数。近来已设计出用于

测定眼对比敏感度的室内检查装置,具有改变对比度和空间频率的光栅,光栅从

白变黑有100%的对比度。光学系统保持视标在各种空间频率都为100%对比度的性

能。初发期的白内障可以使对比敏感度明显下降,但其视力是正常的,青光眼使

对比敏感度曲线中段明显降低,球后视神经炎会出现切迹样衰减,弱视眼使曲线

出现普遍性的降低。研究表明对比敏感度对一些眼疾非常敏感,一般都显示出不

同程度的峰值下降,是一种新的表达和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

技能要求

[操作准备]

检测针孔视力

壁挂式视力表灯箱或投影式视力表、眼镜架、遮挡片、针孔镜片。

[操作步骤]

1.被检者配戴远距矫正镜片,遮盖对侧眼,如果双眼视力均不佳,通常先测右眼,

后测左眼。

2.在试镜架远距矫正镜片前插小孔镜,被检者也可手持小孔镜对准眼前视线。

3.视力表检查同前述,记录被检者能辨认的最小视标。

记录:(PH表示针孔视力)

OD矫正视力0.4,PH矫正视力1.0

[注意事项]

1.常见的屈光不正为-5.00D~+5.00D。最佳针孔直径为1.2mm。如果针孔太小会

产生针孔边缘的衍射,反而使视力降低。而对于大于5.00D的屈光不正,应在屈

光矫正的基础上再置针孔镜,效果更佳。

2.针孔镜用来测定针孔视力,如果使用针孔镜视力提高,说明被检者有屈光不正,

所以针孔镜可用于屈光不正的快速筛选。

光感和光定位检测

[操作准备]

1.相对暗室条件下。

2.遮盖对侧眼。

[操作步骤]

步骤1检测光觉

检测者在30cm处用手电筒光源照被检眼,继而移开光源,询问患者是否能判断

眼前有光感,如能判断则记录为光觉(+),否则记录为光觉(-)。

步骤2记录光定位

当有光觉时,嘱被检眼向前方注视不动。检者用手电筒在眼前30~40cm处对准

其眼中心及从上、下、内、外、鼻上、鼻下、颞上、颞下九个方位投射,检测其

能否正确判断光源的方向。

步骤3记录光定位

常见记录方式为井字格:有光感在相应方位记录“+”,无光感在相应方位

记录“-”。

2.1.1视力和视力检测

掌握视角的概念、视力表制作原理及远、近视力表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准确

测得裸眼及矫正视力。

知识要求

一、视角和视力

1.视角和视力的概念

(1)视角

外界物体两个点在眼结点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视网膜黄斑部有感觉影像的锥体

细胞,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约为0.004mm。眼要分辨外界物体距离最小的两个点,

必须刺激两个不同的锥体细胞兴奋,且两个兴奋的锥体细胞必须间隔一个没受刺

激的锥体细胞。

1852年kollir测得锥体细胞直径为0.0045mm,以眼的后焦距为22.78mm计算,

在结点处所夹角定为1分视角,故人类最小视角的单位是1分视角(见图2-1).

(2)视力

视力是评价人眼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指标,即视网膜中心凹处形觉的视锐度,是

指人眼分辨外界两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网膜视觉细胞能分辨的最近距离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即最小视角。视力检查

就是检测该眼视网膜可分辨出的最小视角,视力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即

视力=1/视角

2.视角与视标设计

通常使用视角单位来设计视标,视标设计的基本单位是1分视角。视标每边线条

宽度与线条间距都是根据视角设计的。1分视角的视标为基本视标。

如视力表上1.0行的E形视标是根据5m距离(在欧洲一些国家定在6m)与眼成1

分视角设计的,每条边线与线条间距的宽度是1分视角,故整个E字是5分视角(见

图2—2)。

H=tan(5/60)×5000=7.27mm

式中H——基本视标的高度;。

5m(5000mm)——检测距离。

3.视标的类型

(1)字母视标

以字母为视标的视力表所测视力,不仅取决于字母基划宽度的视角,而且与被检

者认读字母的能力及字母自身的结构有关。所测得视力并非测量分开两点的最小

可分视力,而是最小可认视力。

Snellen于1862年提出用字母作为视标,如常用字母E。字母每条线宽度及间隔

均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为5分视角。

(2)landolt环

此类型视标是一个带缺口的C环,C环缺口的宽度为1分视角,环的直径为缺口

宽度的5倍。当标准检查距离为5m时,C环缺口的宽度为1.5mm,环的直径为7.5

mm。缺口对应视角的倒数,即为被检者的最小可分视力,视力正常者能辨认1分

视角。

1909年国际眼科学会通过landolt环形视标为国际通用视标。与字母视标相比

较,landolt环辨认有一定难度,但受被测者主观因素影响小,检查结果更准确、

客观。在我国常用于新兵体检。

(3)数字和图画视标

数字和图画视标也是按视角原理设计的,主要用于儿童和没有文化人群的视力检

测。

4.视力的记录方法

视力表的视力记录方法主要有分数和小数两种方法。

(1)分数表示法

Snellen视力表记录法以分数形式表达。视力表测试的标准距离作为分母,被检

者实际测试距离作为分子。

表达公式:视力=实际测试距离/对应5分视角字母的标准距离

如20/200,20/20。在美国,距离以ft为单位,临床测试距离为20ft。

20/200表示测试距离为20ft,能够读出最小字母的距离在200ft,在20ft处

该字母视角大小为50分视角。

20/20表示在20ft处,该字母视角为5分。目前,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用

米制,“英尺”或“英寸”已被“米”或“厘米”所取代。

在欧洲多数国家以6m为测试距离,记录方法为6/6、6/60。

(2)小数表示法

分数记录折算为小数就转变为小数表示法。

如20/20(6/6)即1.0;20/200(6/60)即0.1;20/40(6/12)即0.5。

5.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

最小视角是指视觉细胞能区分外界物体距离最近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标准视

力最小视角为1分视角,利用简化眼的数据,环形视标缺口1分视角在视网膜形成

像的大小约为0.005mm,相当于一个锥细胞的直径,因为只有受到视觉刺激的两

个兴奋锥细胞中间相隔一个非刺激、未兴奋的锥体细胞,人眼才能区别开两个物

点。

人眼视觉分辨能力受到视网膜锥细胞直径的限制,所以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

是有一定限度的。

根据Emsley简略眼数据,当眼结点离视网膜中心凹的距离为16.67mm时,两个

锥细胞中心对眼结点的夹角为49(弧度)。最小视角依视觉分辨极限理论,即感受

器分辨力理论极限值约为49。

相关链接

光的波动理论

光线绕角转弯或绕过障碍物传播的能力称为衍射。光波动学说中的衍射现象表

明,点光源通过任何一个光学系统,折射的像也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衍射

斑,称为Airy光斑。光线通过瞳孔缘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点即Airy光斑,当两

物点所形成的Airy光斑之间距离小于Airy光斑的直径时,则不能分辨其为两个

物点。该斑的直径对眼结点所夹的角为ω,人眼分辨的最小距离相当于Airy光

斑直径的一半,即人眼刚好分辨两物点的最小像点间距。

θ=ω/2=1.22λ/g=47″

θ为人眼最小分辨角,λ为光的波长,为555nm,g为瞳孔直径,约为3mm。

在中心凹处两个视锥细胞隔着一个锥细胞的间距为0.003~0.004mm,而衍射缘的

最小可分间距为3.2mm,可见解剖学与光学上最小可分视力极限基本一致。光波

动理论人眼最小分辨角47″与感受器理论极限值49″非常接近。

二、视力表的设计

n视力表

1862年Snellen提出由笔画粗细相似的字母组成测试视力的表格,即字母视力

表。目前最常用的是E字母视力表,视标笔画宽度约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水

平宽度均为5′视角,水平字母之间的宽度为4~6分角。根据5分视角标准,可以

计算出各种设计距离字母高度与大小。

如设计距离为5m,字母高度h=5000×0.00291×5=7.27mm

设计距离为6m,字母高度h=6000×0.00291×5=8.73mm

由10行以上不同设计距离的字母组成视标行排列在一张纸上,构成视力表。视

标行的字母由大至小依次排列,也可以用设计距离远近次序表示。设计距离大小

次序有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视标递增率,用以检测视觉敏感度。1955年徐

广第设计的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与相对应的标准近视力表,经全国眼科学会通

过采用。

2.对数视力表

缪天荣于1959年设计了对数视力表,其结构特征是视标大小按几何级数增加,

而视力记录按算术级数增减,1990年被定为国家标准视力表,即目前临床应用

的《标准对数视力表》(见图2—3)。

2.1.2视力异常的分析

掌握视力检测结果分析方法,能够进行视力异常分析。

知识要求

一、视力异常的分析方法

1.低于1.0视力的分析

视力低于1.0可能为以下情况:

(1)近视眼。远视力低于1.0,近视力正常,可初步诊断为近视眼。

(2)假性近视或中、轻度远视、散光等,矫正视力多在0.6以上。

(3)器质性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矫正视力常低于0.6。

2.低于0.1视力的分析

(1)多为器质性眼病,如病理性近视、成熟期白内障、晚期青光眼、视网膜疾病。

(2)低于0.1如无器质性疾病,可能为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等引起的弱

视。

(3)视力无痛性逐渐下降,可能为白内障或屈光疾病,视力突然下降多为器质性

疾病,如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视神经病,不应配镜,应提示患者

及时去眼科就诊。

(4)主观因素造成的伪盲。

二、视力检测结果的分析

1.影响视力检测的因素

(1)照明

1)房间的亮度太暗,看不清视标直接影响视力检查结果。

2)房间的亮度太强,瞳孔缩小,增加景深通常可提高视力。

3)对于初期白内障患者,瞳孔缩小,减少对视网膜光刺激亮度,视力可能会下降。

因此,视力表与视力检查应该有标准照明系统,视力表照度为480~600lx。视力

表周围照明应为相似亮度。

(2)视标的对比度

视标颜色深度与视标背景颜色深度的对比关系,称为对比度。通常视标与背景亮

度对比度应大于90%。其计算方法为:

(R1-R2)/(R1+R2)

式中R1——视力表白色背景亮度;

R2——黑色视标亮度。

视力表对比度直接影响视力检查结果,如白内障早期、青光眼早期、弱视等,但

没有诊断疾病的特异性。

(3)拥挤现象

视标排列过度拥挤影响视力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当视标之间的距离小于每个视

标所占角度时,对视力产生干扰。周围视标的轮廓作用,影响对单个视标的辨认

称为拥挤现象。

通常眼睛均有此现象,但在弱视和严重黄斑病变的人群中特别明显。在检查弱视

儿童视力时发现,用单个视标检测的结果与视力表正常检查的结果有明显差别。

为避免拥挤现象造成的视力检测的误差,检查时每行视标必须顺畅读出1/2以上

才可进行下一行,不允许每行只查一个视标,在接近视力测试终点时,更应指出

该行所有视标。

(4)光衍射

瞳孔小于2mm可引起光衍射使视力下降,瞳孔增大受到球面像差的影响,会使

视力降低。正常瞳孔直径为2~4mm。

(5)年龄

视力随着整个机体的衰老逐渐下降,从55岁开始约有50%的人视力随着年龄的增

加逐渐降低,如到80岁时,视力可降低为0.5。

(6)主观因素影响

视力检查属于主观检查,受主观因素影响,如癔病、诈盲者均不能测出准确、客

观的视力。

2.远视力和近视力与屈光不正

(1)近视力可达1.0,远视力下降可初步诊断为近视。

(2)近视力与远视力均不正常可能为高度屈光不正。

(3)远视力正常、近视力下降。可能为中、轻度的远视,如果年龄大于40岁,近

视力下降,远视力正常,可能为老视现象(并非屈光不正)。

相关链接

对比敏感度

视力被认为是眼辨别目标细节结构的能力。对比敏感度是指人眼在某一均匀背景

下,辨认条纹形态的能力。视力正常眼不一定都会有相同形态的对比敏感度曲线,

人眼观察物体时能否分辨物体的细节部分,取决于该细节光强与其背景光强的差

异程度。例如在照度暗的室内可以清楚地看电影或电视,而在明朗阳光照射下或

照度很高的室内,同样的电影或电视就看不清楚。月夜晴空可见满天星斗,白天

却一个也看不见,对比敏感度会改变目标的细节而影响其视功能。一个光学系统

成像质量的好坏,要看其成像对物的对比度的保真程度,可用C/C0表示,其中

的C0为物的对比度,C为像的对比度。测定各种空间频率N的对比敏感度函数

CSF的公式如下:

CSF=C(N)/C0(N)

空间光栅即空间频率。视力表的视标实际上也是一种空间光栅,一笔白色和一笔

黑色就是光强变化的一个周期,也称一个“线对”。一个“E”字母视标相当于

2.5对条纹,空间频率是指观察与眼成1度视角时的条纹度数。近来已设计出用于

测定眼对比敏感度的室内检查装置,具有改变对比度和空间频率的光栅,光栅从

白变黑有100%的对比度。光学系统保持视标在各种空间频率都为100%对比度的性

能。初发期的白内障可以使对比敏感度明显下降,但其视力是正常的,青光眼使

对比敏感度曲线中段明显降低,球后视神经炎会出现切迹样衰减,弱视眼使曲线

出现普遍性的降低。研究表明对比敏感度对一些眼疾非常敏感,一般都显示出不

同程度的峰值下降,是一种新的表达和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

技能要求

[操作准备]

检测针孔视力

壁挂式视力表灯箱或投影式视力表、眼镜架、遮挡片、针孔镜片。

[操作步骤]

1.被检者配戴远距矫正镜片,遮盖对侧眼,如果双眼视力均不佳,通常先测右眼,

后测左眼。

2.在试镜架远距矫正镜片前插小孔镜,被检者也可手持小孔镜对准眼前视线。

3.视力表检查同前述,记录被检者能辨认的最小视标。

记录:(PH表示针孔视力)

OD矫正视力0.4,PH矫正视力1.0

[注意事项]

1.常见的屈光不正为-5.00D~+5.00D。最佳针孔直径为1.2mm。如果针孔太小会

产生针孔边缘的衍射,反而使视力降低。而对于大于5.00D的屈光不正,应在屈

光矫正的基础上再置针孔镜,效果更佳。

2.针孔镜用来测定针孔视力,如果使用针孔镜视力提高,说明被检者有屈光不正,

所以针孔镜可用于屈光不正的快速筛选。

光感和光定位检测

[操作准备]

1.相对暗室条件下。

2.遮盖对侧眼。

[操作步骤]

步骤1检测光觉

检测者在30cm处用手电筒光源照被检眼,继而移开光源,询问患者是否能判断

眼前有光感,如能判断则记录为光觉(+),否则记录为光觉(-)。

步骤2记录光定位

当有光觉时,嘱被检眼向前方注视不动。检者用手电筒在眼前30~40cm处对准

其眼中心及从上、下、内、外、鼻上、鼻下、颞上、颞下九个方位投射,检测其

能否正确判断光源的方向。

步骤3记录光定位

常见记录方式为井字格:有光感在相应方位记录“+”,无光感在相应方位

记录“-”。

其视标仍采用Snellen视标中盲文E形视标,确定1分视角为正常视力标准,视

标从小到大按10√10=1.2589254增率递增,每行增加1.2589倍。每行视角增

大率恒定,即0.1与0.12和0.8与1.0视角增大率均为1.2589倍。

5分记录表达可与小数记录互换。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

Snellen分数小数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5分表达最小分辨角

20/20000.012.03.0100

20/16670.0121.903.179.43

20/13330.0151.803.263.10

20/10000.021.703.350.12

20/8000.0251.603.439.81

20/6670.031.503.531.62

20/5000.041.403.625.12

20/4000.051.303.719.95

20/3330.061.203.815.85

20/2500.081.103.912.59

20/2000.11.04.010.00

20/1600.1250.94.18.00

20/1250.150.84.26.67

20/1000.20.74.35.00

20/800.250.64.44.00

20/630.30.54.53.33

20/500.40.44.62.50

20/400.50.34.72.00

20/320.60.24.81.67

20/250.70.14.91.43

20/201.005.01.00

20/161.2-0.15.10.79

20/12.51.5-0.25.20.63

20/102.0-0.35.30.50

3.儿童视力表

幼儿判断空间方位的能力发育较晚,而对各种动物及图形辨认较早。因此,儿童

视力表多采用图形和动物的图画为视标。1939年Sjoren用手形视标检查幼儿,

1980年贾永源设计了儿童手形视力表,1985年孙葆忱设计了儿童图形视力表(见

图2—4)。

4.近视力表

近视力是人眼在阅读距离上的视觉分辨力,用于测定人眼调节能力和近附加需求

量,同时也是检查外眼器质性眼病的简单方法。例如,当近视力为1.0时,可初

步确定该被检者无器质性眼病。近视力检查采用徐广第1998年设计的国家标准修

正版的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表是远视力表改变了标准距离的版本。近视力表标

准检查距离为30cm。能读近标准视力表1.0行视标时,即近视力基本正常。

相关链接

视力表距离的米制化

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米制,英尺或英寸逐渐被米制替代。眼科杂志文章

报告视力表多使用米制。提议对于远视力检查采用4m距离,近视力检查采用40

cm距离,其优点如下:

1.检查距离从6m缩短至4m,节省了诊室的空间。对4m的调节为0.25D,所以在

观察4m视标时,扣去0.25D的调节,即为该眼的屈光矫正度。

2.远视力记录的分子、分母均被10除就等于近视力值。例如,远视力为4/8m;

近视力为0.4/0.8(40cm/80cm)。

技能要求

检测远视力

[操作准备]

1.标准照度的房间。

2.我国通常选定距视力表5m的检测距离。

3.视力表的照度为480~600lx,均匀无眩光。视力表的高度为视力表1.0行视标

与被检者眼高度在同一水平线。

[操作步骤]

1.开启灯箱视力表或投影视力表。

2.被检者端坐视力表对面5m处,可测裸眼视力,也可以根据需要测戴原框架眼

镜或角膜接触镜的矫正视力。

3.被检者手持遮挡板遮盖一只眼,通常先遮左眼,后遮右眼,即常规先测右眼视

力后测左眼视力。

4.通常从第一行逐行向下指视标,要求被检者尽量读出所能看到最小视标,直至

在一行中有一半视标读错,上一行即是该眼视力。也可以用该行能辨认视标的确

切数字表示,如果0.8行辨认字母少于半数,可记为0.6+3,如辨认字母多于半数,

可记为0.8-2。

也可采用快捷的方法,从视力表中间行开始检测,如果不能辨认,从上方第一行

开始检测。如果能辨认,可依序向下检测,这样可节省时间。

5.若被检者不能看清视力表第一行的最大视标,则让被检者慢慢地向前走近视力

表,当在某一位置能看清最大视标时,记录被检者所站位置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

并将距离换算成远视力。其换算公式为:

V=d/D

式中V——远视力;

d——被检者与视标的距离,m:

D——视标设计距离,m。

由于0.1视标的设计距离为50m,

视力=1/50×检测距离=0.02×检测距离

因此,若5m处仅能看0.1视标,则视力为0.1(视力=0.02×5=0.1);

若3m处能看0.1视标,则视力为0.06(视力=0.02×3=0.06)。

6.若被检者在任何距离都看不清最大视标时,则应进行下面检查:

(1)记录指数

格式:指数/检查距离。

通常检查者在40cm处向被检者出示数个手指,若被检者说出,则可记录指数/40

cm;若被检者说不出指数可缩小距离,并记录指数/30cm。

(2)记录手动

如果在40cm不能说出指数,检查者在被检者眼前晃动手,如果被检者能在某距

离看到手动,记录手动/检查距离。如手动/40cm,手动/30cm。同时应标记光

定位.

[注意事项]

1.为保证测视力的准确性,要特别注意对侧眼的遮盖情况,尤其是检测儿童,以

防健眼偷看,漏诊弱视眼。

2.视力检测要认真。视力是验光配镜的重要依据。如视力测不准,可能作些不必

要的检查,甚至得出错误结论。更严禁出现不测视力,只根据被检者主诉记录视

力的不负责任现象。

检测近视力

[操作准备]

1.良好的照明条件,注意避免眩光,通常选择自然光线下的明室。

2.被检者与近视力表的距离为30cm。

[操作步骤]

1.展示近视力表。

2.遮盖对侧眼,要求被检者从视力表上行依序向下行阅读,当被检者读到某一行

有半数视标读不出或读错时,该行上一行视标即为被检者近视力。

3.遮盖另一只眼重复以上测量,通常先测右眼后测左眼。

记录方法:OD1.0/30cmOS0.6/30cm

[注意事项]

1.测近视力标准距离应是30cm,但也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如果距离减少到20cm能看清1.0,可记录1.O/20cm;可能为近视眼。

(2)如果40~50cm能看到1.0,可记录1.0/50cm,可能为老视。

因此,近视力表检测虽然有标准检测距离,但改变检测距离可测出最佳视力。

2.应记录最佳视力/检测距离,有助于医师、验光师的诊断及矫治。

2.2.1眼附属器的常规检查

2009-12-0710:49:08来源:作者:两极【大中小】浏览:71995次评论:0条

掌握外眼常规检查程序,能够观察眼附属器即眼睑、泪器、结膜是否有异常,并判断其对验光配镜的影响。

知识要求

一、外眼常规检查的程序

1.检查程序

(1)眼部常规检查

应了解外眼部正常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应按眼的解剖结构从上向下、从外向内,即按眼睑、泪器、睑

结膜、球结膜的顺序,逐项仔细检查,以防漏诊。

(2)检查顺序

按先右眼后左眼的顺序检查,也可以双眼对比检查,双眼同时进行。

2.检查方式

可以用眼观察,也可用手电筒、放大镜照明法或裂隙灯配合检查,必要时辅以触诊。

二、眼附属器的常见异常

1.眼睑

(1)红肿

如有红、肿,可能为麦粒肿或其他眼部炎症,建议患者暂不配镜。

(2)肿物

常见霰粒肿,建议患者手术后再配镜。

(3)皮下出血、皮疹等

有皮下出血、皮疹等均建议治疗后配镜。

(4)眼睑内眦赘皮

眼睑内眦赘皮易误认为有斜视,影响眼镜处方的选择。

(5)眼睑上睑下垂

眼睑上睑下垂程度如图2—5所示。观察眼睑位置有无异常,要求被检者向前平视,对比观察睑裂高度、宽度。正

常睑裂高度为7~10mm,上睑遮盖角膜上缘1~2mm。如严重上睑下垂,即上睑遮盖角膜1/2以上,会影响视力,应

动员患者尽早作上睑下垂矫正术,再验光配镜。如是轻、中度上睑下垂,用大拇手指横压在患眼眉上,要求患者

用力睁眼,患者尚可部分睁开,上睑遮盖不足一半瞳孔,未完全影响通光路,矫正视力可以提高,应验光配镜。

2.睫毛

检查睑缘,特别注意睫毛位置是否正常。

要求被检者向下方注视,检查者同时用拇指轻轻向上牵引上睑,就可显示出上睑缘,在向上看时以拇指轻轻向下

牵引下睑,就可显示出下睑缘,检查睫毛行数、生长位置,有无过多、过少的体征。

(1)眼睑内翻倒睫

如双行睫毛、睫毛乱生、眼睑内翻(整个睑缘内卷,睫毛倒向角膜)。

(2)睫毛倒睫

睑缘位置尚正常,只有1根或几根睫毛倒伏在角膜上。

眼睑内翻、倒睫均应去眼科诊治后再验光配镜。

3.泪器

(1)主要检查是否有泪囊炎,询问被检者是否流泪、有无分泌物,特别是晨起内眦部是否有脓性分泌物。

(2)观察泪囊部是否有红肿、脓性分泌物、溢泪等。

如果有上述异常,建议患者去眼科进一步检查。如泪囊部无红肿、急性炎症表现,必要时可以触诊。检查泪道时

先用食指轻轻向下牵引下睑内眦部,同时令患者向上看,即可见下泪点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正常,是否有泪点阻塞,

是否有脓性分泌物。然后可用食指向鼻侧轻轻牵引下睑内眦部,同时向内眦与鼻梁间的泪囊所在部位加以挤压,

从下方向上方推压,如果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由下或上泪点流出,则可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建议患者去眼科治疗

后再验光配镜。

4.结膜

按次序先检查下睑结膜、下穹隆部、上睑结膜、上穹隆部,然后检查球结膜。检查睑结膜和穹隆部结膜时,必须

将眼睑翻转。以左手或右手拇指在下睑中央部睑缘稍下方轻轻往下牵引下睑,同时令患者向上看,下睑结膜就会

充分暴露出来。暴露下穹隆部结膜则须令患者尽量向上看,检查者尽量将下睑向下牵引。检查穹隆部结膜时,应

注意结膜囊的深浅,有无睑球粘连现象及充血、异物等。重点注意睑结膜乳头、滤泡的多少、形状及大小。

检查上睑结膜时,应特别注意易于停留异物的上睑板沟有无异物存在。球结膜很容易检查,可用一拇指和食指在

上下睑缘稍上及下方分开睑裂。然后令患者尽量向各方向转动眼球,即可暴露各部分球结膜。检查球结膜应注意

颜色及表面情况。结膜充血明显、分泌物多说明患者有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及眼内有异物等都不适合验光配

镜,应去眼科诊治,待治疗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常规验光配镜。

结膜出血、充血、有异物、溃疡、翼状胬肉等异常,均应去眼科治疗后再验光配镜。

5.眼位

(1)观察双眼位置是否对称,有无明显偏斜。明显单眼斜视多有器质性眼病,特别是废用性外斜视,验光配镜不

能提高视力,应去眼科诊治。

(2)检查者与被检者对面而坐,相距30~50cm,用手电筒照射被检者眼部,要求被检者注视手电筒光源,以分辨

正位眼和斜视眼。

1)正位。如手电光在被检者角膜的映光点位于角膜中心,双眼对称,称为正位。

2)斜视。一眼手电映光点在角膜中心,另一眼手电映光点偏离角膜中心,称为斜视。

(3)斜视度的粗略测量。手电筒照射角膜映光点在瞳孔缘,偏斜度约为15°,手电筒照射角膜映光点在角膜缘,

偏斜度约为45°;手电筒照射角膜映光点在瞳孔缘与角膜缘中间,偏斜度约为25°(见图2—6)。

(4)斜视的常见类型

1)内斜视用“+”表示;外斜视用“-”表示。

2)角膜映光点可位于瞳孔的内缘,外斜视15°用-15°表示。

3)角膜映光点可位于瞳孔的外缘,内斜视15°用+15°表示。

4)角膜映光点位于角膜内缘,外斜45°用-45°表示。

5)角膜映光点位于角膜外缘,内斜45°用+45°表示。

(5)隐斜视。用手电筒照射被检者双眼,角膜映光点显示正位,检查者用手遮住被检者的一只眼时,突然去掉遮

盖,马上遮盖对侧眼,可见原被遮盖眼注视发生移动。

1)眼球从外向内转动为外隐斜。

2)眼球从内向外转动为内隐斜。

3)眼球无转动为无隐斜。

4)隐斜视时眼球是微动,需仔细观察,验光配镜时要考虑隐斜视的因素,适当调整镜片度数。

相关链接

斜视

1.突然视物有复视,眼球向某个方向运动受限或完全不能运动,眼科诊断麻痹性斜视。需去脑科、耳鼻喉科会诊,

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可配棱镜矫正,缓解患者复视痛苦。

2.儿童内斜视,可以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后用眼镜矫正。戴镜矫正1年后,戴镜仍有明显斜视,应去眼科手术治疗。

3.斜视度越大,越影响视力矫正。眼位偏斜严重,通常不能验光配镜,应去眼科手术治疗。

技能要求

眼的附属器的常规检查

[操作准备]

1.诊查房间明亮,室内光线不能太强。

2.手电筒、放大镜、裂隙灯等。

[操作步骤]

1.检查者与被检者相对而坐,相距50~60cm。

2.按检查顺序,从眼睑、泪器至结膜,从上向下,从外向内观察。

3.有放大镜者,可将放大镜置于被检者眼前,手电筒从侧方照亮被检眼,移动放大镜和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泪小点状态,及睑结膜乳头、滤泡、结膜血管走行及角膜、前部巩膜病变。

4.如有裂隙灯设备也可用裂隙灯观察上述部位,可更加清晰、确切。

[注意事项]

1.验光员对外眼检查只是初步的,检查目的是发现外眼异常,排除影响验光配镜的因素,而不是诊断眼病。目前

在我国,验光员不能开药方,更不能作眼部处置和治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如果要对被检者作翻睑、触压泪囊等操作时,应向被检者说明。操作前、后应洗手,尊重被检者,也保护自己。

翻转上眼睑

[操作准备]

1.检查者要先洗手,再操作。

2.对能配合的成年人及不能配合的儿童的家长,要事先说明为什么要翻眼睑,要给被检者精神准备。特别是翻上

睑时需被检者的配合。

[操作步骤]

1.单手法

单手法如图2—7所示。让被检者向下看,用一手的食指放在上睑中央眉下凹陷处,拇指放在睑缘中央稍上方的睑

板前面,用这两个手指挟住此处的眼睑皮肤,而不是睑缘,更不是睫毛,将眼睑向前下方牵引,当食指轻轻下压,

同时拇指将眼睑皮肤往上捻卷时,上睑即可被翻转。

2.双手法

双手法如图2—8所示。该法适用于初学者和用单手法翻转上睑失败时。

(1)先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上睑中央部的睑缘,向前并向下方牵引,同时令患者向下看。

(2)以右手食指放在相当睑板上缘眉下凹陷处,当左手牵引睫毛和睑缘向前向上并翻转时,右手食指向下压迫睑

板上缘,上睑就能被翻转。

如果右手食指不能翻转上睑,可用玻璃棒或探针代替右手食指使之翻转。

[注意事项]

1.验光员翻睑的目的主要为检查眼结膜是否有乳头、滤泡,能否配角膜接触镜。有些作过双重睑的患者,睑裂小、

眼窝深,精神紧张型患者等翻睑比较困难,对眼球有压力时可能引起眼心反射,此类患者可转眼科检查。

2.被检者翻转眼睑检查后,应轻柔地给被检者眼睑复位。并用清洁剂洗手,再做其他检查或操作。

2.2.2眼球的常规检查

掌握眼球的常见异常,能够观察角膜、前部巩膜、虹膜、前房、瞳孔、晶状体等

眼前节改变,能够采用放大照明法进行眼球常规检查,判断能否验光配镜及预测

对验光配镜效果影响的程度。

知识要求

一、角膜

正常角膜的重要特点是透明。因此,任何影响角膜透明的疾病都能影响眼的屈光

折射。观察角膜是否透明,可以用手电彻照法、放大镜检查法、裂隙灯检查法。

影响角膜屈光的主要异常有以下几种。

1.角膜炎

(1)畏光、流泪、眼部刺激症状。

(2)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

(3)角膜混浊,呈白色、黄色或灰色,境界不清。

角膜炎是角膜急性炎症,不应该也不可能配眼镜。

2.角膜翳

(1)眼部无刺激症状o,

(2)角膜混浊,白色,境界清。

根据角膜混浊程度可分为云翳、斑翳、白斑、粘连白斑。根据角膜混浊部位大致

分为中央部(影响屈光通路)或周边部。

通常位于角膜中央部的白斑影响光线进入,不适宜配镜。如果角膜中央部是混浊

较轻的云翳,能否配镜可根据能否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再根据需要可以试镜。特

别是RGP矫正有时可取得较好效果,或进行低视力矫正。

(?)角膜血管翳。正常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炎可引起血管增生,形成角膜血

管翳,严重者影响屈光通路,不宜配镜。长期戴角膜接触镜,因长期缺氧引起角

膜缘部有血管增生。当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大于2mm时,即可诊断为角膜缘新生

血管。原则上应停戴角膜接触镜,如果必须配戴角膜接触镜建议选用高透氧硬性

角膜接触镜(RGP)。

二、巩膜

常见的异常是浅层巩膜炎,检查表现为结膜充血、浅层巩膜充血。结膜充血多为

浅红色,而巩膜充血是暗紫色,疼痛明显,临床诊断为巩膜炎。巩膜炎症期不适

宜验光配镜。

三、房水

正常房水为透明,如用彻照法看到前房角有黄白色积脓,裂隙灯检查房水有混浊,

可能是虹膜炎、眼内炎,绝对禁止验光检查。

四、瞳孔和虹膜

1.瞳孔

瞳孔大于5mm,可能是药物散瞳、阿迪氏瞳孔、视路障碍、外伤性瞳孔括约肌断

裂或麻痹。前两者瞳孔异常,根据需要可作验光配镜。后两者瞳孔异常不适宜首

先验光配镜,应在眼科治疗基础上,如有屈光不正再考虑配镜矫正。

2.虹膜

(1)虹膜发育异常或其他原因造成瞳孔闭锁、屈光通路障碍均不能验光配镜。

(2)虹膜炎。主要体征有睫状充血、有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水混浊、瞳孔后粘连、

虹膜膨隆,甚至继发青光眼。急性虹膜炎不可验光,治疗缓解后可根据患者需求

考虑验光配镜。

五、晶状体

晶状体与角膜一样是重要的屈光介质。晶状体混浊、晶状体缺损、晶状体位置改

变均可以影响眼屈光状态,影响验光配镜矫正质量。

晶状体混浊引起视力下降称为白内障,具体检查要求如下:

1.肉眼、手电筒照射法检查

用肉眼、手电筒照射法可发现晶状体呈乳白色,视力下降到0.3以下,原则上应

作白内障手术。

2.晶状体缺损

白内障术后、外伤、老年性晶体脱位,均可以造成通光路晶状体缺损,原无屈光

异常眼术后形成+12D以上远视,严重影响视功能。有条件者应积极矫正治疗。

六、眼球

主要观察眼球是否有突出、内陷、震颤现象。

1.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眶外缘大于14mm或两眼球不对称,双眼球突出度相差大于2mm,可诊

断为眼球突出、突眼。可能有甲亢性突眼、假瘤、眶内肿瘤,均不适宜首先验光

配镜,应建议去眼科、内分泌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诊治,如仍需验光配镜,再根据

需求考虑试镜。

2.眼球内陷

眼球内陷多由外伤眶壁骨折引起,同样应先到眼科诊治,如有需求,也可以配镜。

3.眼球震颤

检查发现眼球不自主、不能控制摆动,称为眼球震颤,多为先天性。经脑科、耳

科、眼科诊治后,可以酌情验光配镜。

相关链接

眼部异常

1.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巩膜充血对鉴别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巩膜炎有特

殊意义,其三种充血的区别详见表2—2。

三种充血的主要区别点

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巩膜充血

起源结膜血管角膜缘血管巩膜血管

深浅较浅较深较深

部位周边结膜明显角膜缘周围明显局限性充血

血管形状树枝状放射状、束状束状

颜色鲜红色深红色紫红色

移动性可随结膜移动不随结膜移动不随结膜移动

压痛无无明显

2.老年环

老年环是周边部角膜内的脂质沉积,常见于老年人。首先发生在下方,随后向两

侧及上方扩展为环状。此环呈白色,宽约1mm,边界清楚,与角膜缘之间有一透

明带,因位于角膜边缘部,对验光配镜无影响。

技能要求

放大照明法检查眼球

[操作准备]

1.10倍放大镜。

2.带聚光灯泡的手电筒。

[操作步骤]

1.检查

(1)验光员与被检者相对而坐,相距50~60cm。

(2)一手持带有聚光灯泡的手电筒,从眼的侧方聚焦照亮被检眼。

(3)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持10倍放大镜,中指撑开上眼睑(见图2—9)。

(4)随时调整放大镜的焦点,可查清眼浅表层的变化。如角膜的混浊、水肿、浸

润、溃疡及角膜缘的新生血管等。

2.记录

应详细记录各种改变的形状、深浅度和部位等。普通角膜病变遍及周边部或中央

部,周边部应以时钟的位置来表示,中央部和周边部之间的角膜部位可用鼻上、

鼻下、颞上、颞下四个象限的位置来表示。记录实例如下:

(1)一右眼角膜斑翳的男性,50岁,经放大照明法检查后,记录为:

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鼻下象限可见3mm×4mm全层混浊。瞳孔4mm,对光反

应正常。

(2)一双眼下睑内翻倒睫、角膜炎的女孩,5岁,经放大照明法检查后,记录为:

双眼下睑缘内卷,睫毛伏在角膜下半部,结膜轻度充血,6点方位角膜周边部可

见浅层点状混浊。

[注意事项]

1.放大照明法检查眼球的检查方法同样适合于结膜、前房、虹膜、瞳孔和晶状体

等组织的检查。

2.若需要进一步确定角膜病变的深浅部位,则需使用裂隙灯角膜显微镜。

3.1.1电脑验光仪验光

掌握电脑验光仪的结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能够使用电脑验光仪验光。

知识要求

一、电脑验光仪的基本原理

电脑验光仪是使用红外线光源,通过光学系统采用窄缝成像法,在被检者的视网

膜上投影,利用计算机监察系统等进行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该仪器的基本原理

包含了焦度计原理、谢纳原理。

1.焦度计(单片机、镜片测度仪)原理

焦点计又称镜片测度仪,被测镜片置于一正透镜的焦点平面,正透镜的另一侧有

被照明的光标,可以移动改变聚散度,来自此发光视标的光从该透镜的远侧根据

其距离的不同,以不同的聚散度进入被检眼。

当光标位于正透镜的焦点上时,它对于被测镜片位置的聚散度为零。当光标移近

正透镜时,相对于该位置聚散度为负,移远时聚散度则为正。

在放置测试镜片后,光标沿着光轴移动其位置(实即改变物方焦距),直至在被检

镜片处的聚散度和镜片后顶点度量相等、符号相反时,出射光线聚散度为零,这

时光标即能被观察者清晰看见。

无焦望远镜将光标放大,增加了测量的精度并减少观察者的调节或屈光不正的影

响。自动镜片测度仪可以自动读出球镜度、柱镜度和轴向及测量点上的棱镜度。

2.谢纳原理

谢纳原理即Scheiner盘原理。Scheiner设计了一个小盘,小盘是一个不透明的

薄片,薄片有两个直径约1.00mm的小孔A和B,两小孔中间距离为2~4mm,比

瞳孔直径小(见图3—1)。

经过Scheiner盘两束红外光线射入瞳孔区,若被检眼为正视眼,可在视网膜聚

焦为单像,若被检眼是近视或远视时,与视网膜不成共轭关系的物体呈现的不是

模糊而是双像,分别成像在视网膜前和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均为双像(见图

3—2)。

电脑验光仪的光学系统即在红外光通路上,有两个相隔距离小于瞳孔直径的针

孔,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通过谢纳原理不难理解。

二、客观验光仪

1.客观验光仪的分类和原理

(1)他觉电脑验光仪

他觉电脑验光仪是纯客观的,无测视力的功能,屈光测定迅速。如

-5000、NidekAR1000、TopconNR6000均在我国有广泛应用。

(2)主觉电脑验光仪

需患者的配合对视力检测作出反应,通过屈光矫正,自动测出屈光度。这种验光

仪需被检者良好合作,并需操作者有熟练的验光技术,其优点是提供主觉验光。

如HumphreyVisionAnotyzer,在我国应用较少。

2.电脑验光仪的原理和评价

为了保持较大瞳孔,现代电脑验光仪使用红外线光源,即波长为800~950nm的

红外光。检测视标和检测光线采用不可见光波,有助于克服测量视标引起的调节。

自动他觉验光仪在红外线下,将光标调整到被检眼的视网膜上,完成屈光测定只

需0.2~10s时间,同时红外线被眼内组织吸收比可见光少,经眼底反射光线较多,

更有利于屈光介质有中、轻度混浊眼的检测,如玻璃体混浊、高度近视眼、白内

障初期等。

技能要求

电脑验光仪验光

[操作准备]

1.消毒颌托和头靠。

2.调整坐椅高度和仪器的高度,使被检者和检查者的位置舒适。

3.指导被检者将下颌放在颌托上,额头贴紧头靠;要求测量过程中被检者保持头

位不动,并正视前方;任何头位和眼位的倾斜,都有可能使结果偏差,尤其是散

光的轴向和散光度数的偏差。

[操作步骤]

1.选择测量的项目,通常包括屈光度、角膜曲率。

2.指导被检者正视前方注视验光仪内的光标。

3.通过仪器的监视器来观察右眼的位置,并使用操纵杆前后调焦使图像清晰。上

下左右移动操纵杆,当角膜反光点光标位于瞳孔中心,显示屏上环形标志最清晰

时迅速按操纵杆的按钮,测量屈光度或角膜曲率,如果选择自动模式,对焦和定

中心完成后,仪器自动测量3次。

4.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左眼的屈光度或角膜曲率。

5.如果测量角膜直径,完成步骤3后,通过控制按钮对准角膜鼻侧和颞侧边界,

按动操纵杆上面的按钮,测量角膜直径。

6.打印或记录测量结果。

7.电脑验光结果的解读。

打印结果

RSCA→右眼屈光度散光度轴

-5.12-0.2550-5.12D-0.25Dc50

S.E.-5.12屈光度均值-5.12

LSCA→左眼屈光度散光度轴

-4.87-0.25170-4.87D-0.25Dc170

S.E.-5.00屈光度均值-5.00

PD:66瞳距66mm

RDMMA→右眼角膜屈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轴

H44.007.675水平角膜曲率44.00D7.67mm5

V44.257.6495垂直角膜曲率44.25D7.64mm95

AVE44.127.66均值44.12D7.66mm

CYL:-0.255角膜散光-0.25Dc5

LDMMA→左眼角膜屈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轴

H43.877.69水平角膜曲率43.87D7.6920

V44.377.60垂直角膜曲率44.37D7.60110

AVE44.127.65均值44.12D7.65

CYL:-0.2520角膜散光-0.25Dc20

[注意事项]

1.电脑验光测量结果只能作为验光的初始数据,而不能作为最后的处方,需结合

主觉验光和试戴的结果。

2.电脑验光时由于存在近感知性调节或器械调节,往往使近视度数偏大,可以把

电脑验光的球镜结果适量减少负度数,增加正度数,作为试镜的起点。

3.电脑验光有散光时,球、柱镜正、负符号不同,屈光度相近,应变换散光轴,

可按散光键,尽量变成复性散光形式。

4.如果可信度低于80%,需重复测量。如果测量过程中,几次测量结果相互偏差

较大时,需重复测量,选三次最接近数值。

5.测量过程中不要移动头部,否则会影响瞳距结果。

6.验光不能显示结果时,可能是屈光介质严重混浊或被检眼的屈光度超过

±20.00D,通常提示超过测量上限而无法测量。

7.如被检者已作过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应在电脑屏上选择“IOL”项。

相关链接

电脑验光仪的设计原理

各种电脑验光仪的设计原理主要是Scheiner原理、焦度计原理、检影镜原理。

使用红外线光源,应用计算机监测系统,安装自动雾视放松调节装置,使现代自

动验光仪成为趋于完美高科技验光设备。

采用红外线光源,两束红外光束进入被检眼瞳孔区,若被检眼为正视眼,则可在

视网膜结焦成单像;若为屈光不正,像结焦在视网膜前或后,均为双像,电脑监

测系统启动可移动透镜,根据被检眼屈光状态,透镜自动移位使被检眼视网膜获

得清晰像,计算机可根据透镜位置自动计算、打印出被检眼的屈光度数。

电脑验光仪是屈光检查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客观验光设备。

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发明制造,最早的品牌有博士伦、爱迪克等。

70年代后期,日本拓普康、尼德克、佳能等品牌相继问世。现代自动验光仪验光

范围可从-25.00Ds~+22.00Ds,-8.00~+8.00Dc,并可检测角膜曲率半径、角膜直

径、瞳距等,瞳孔直径2.00mm以上时均可完成测定,测量所需时间为0.05s/

次。

电脑验光仪作用的评估如下:

1.电脑验光仪检测速度快捷,达到0.05s/次,大大提高了验光的工作效率,是进

行视力普查、快速筛查屈光异常的极好设备。

2.电脑验光仪操作比较简单、容易。通过短时间培训即可操作,因此易于推广。

3.验光数据准确可靠,特别是散光轴位通常比检影精确。随着高科技技术应用,

在电脑验光仪上整合连接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检测仪,为RGP、Ortho-K镜

验配提供可靠数据,或与综合验光仪等连接,测量结果直接导入综合验光仪,主、

客观验光联合,使用方便,缩短验光时间。

4.尽管电脑验光仪安装了雾视装置,但由于器械刺激,近注视刺激仍不可能完全

放松调节。由于受调节等因素影响,验光结果易偏负。电脑验光数据不是配镜处

方,电脑验光只能为验光配镜提供参考数据。

3.1.2测定远用光心距(瞳距)

了解瞳距测量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瞳距的测量方法。

知识要求

一、光心距(瞳距)的检测工具

1.瞳距尺

瞳距尺是以毫米为单位的直尺,包括瞳距检测尺、半瞳距检测尺。

2.瞳距仪结构

瞳距仪结构如图3—3所示。

二、光心距(瞳距)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称为瞳孔距离,即瞳距。通常书写处方时用PD表示。当被检者注视眼前远处光源时,检查

者可看到被检者角膜上光源小亮点影像,其双眼角膜小亮点影像间距离表示视轴间的距离,即为光心距,通常称

为瞳距。但实际上瞳孔几何中心与视轴光点并不完全重合,瞳孔中心轴与视轴的夹角称为kappa角。但视轴接近

瞳孔中心,测量瞳距时kappa角可忽略不计。

实际测量时,室内没远处光源、条件不易控制、角膜光点像不等,测量时仍比较困难。从解剖学上可以认为:双

眼瞳孔中心距离等同于一眼瞳孔颞侧缘与对侧眼瞳孔鼻侧缘距离,因此,实际瞳距测量时,可测瞳孔缘的距离。

但前提条件必须双眼瞳孔大小相等、位置对称。然而实际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活体瞳孔大小受照度、注视目标、

年龄影响较大。故实际开处方前测瞳距时,一般测被检者一眼颞侧角膜缘与对侧眼鼻侧角膜缘的距离,即为瞳距。

瞳距测量准确与否是影响眼镜验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容易被忽视,也是最常出问题的环节。严重时可出现配

一副眼镜,不能戴在眼部,只能用手竖拿着看,每眼分别看时都清楚,双眼一起看时头晕、眼胀,不能忍受,这

明显是眼镜瞳距有问题。

配镜时,两镜片光学中心距离应与瞳距相等。如不相等,即眼视轴不是通过镜片光学中心,必然产生棱镜作用。

戴镜者会出现视物变形、地不平等症状,致验配的眼镜不能被接受。因此,瞳距测量数据是眼镜处方的重要组成

部分。即使验配度数准确,若瞳距测量、制作出现问题,也会使眼镜成为废品,并引起顾客不满意,甚至引起纠

纷。

因此,瞳距测量是眼镜验配、制作的关键环节,应该十分认真、细致。

技能要求

瞳距尺测定远用光心距(瞳距)

[操作准备]

1.明亮验光诊室。

2.瞳距尺。

[操作步骤]

1.检查者与被检者相距30~40cm对面而坐,被检者面朝亮处,通常要求被检者平视前方远处物体或注视检查者额

部。

2.检查者手持直尺,将尺水平贴靠被检者鼻根部,尺与眼距离相当于镜眼距(12mm),尺上缘位于瞳孔下缘水平

线。将直尺零刻度对准被检者右眼角膜颞侧缘(角膜外缘),再读出被检者对侧眼角膜鼻侧缘(角膜内缘)所对应直

尺刻度读数,即为被检者的远用瞳距(见图3—4)。

3.为避免双眼视差也可采用下述方法:

(1)检查者先闭上右眼,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将尺的零刻度对准被检者右眼角膜颞侧缘,

然后检查者闭上左眼,让被检者同时注视检查者右眼,检查者用右眼读出被检者左眼角膜鼻侧缘在直尺上的对应

读数,即为被检者远用瞳距。

(2)单眼瞳距的测量

1)检查者与被检者相距40cm,相对而坐,视线水平。

2)检查者右手执瞳距尺,将中央鼻深槽置于被检者鼻根部。

3)检查者将笔灯置于自己左眼下睑,光线对准被检者右眼,请被检者注视检查者左眼。

4)检查者闭右眼以左眼观察被检者右眼角膜映光点,读出角膜映光点至中线距离数值,即为右眼单眼瞳距。

5)同法测左眼。左右单眼瞳距之和即为远用瞳距。

[注意事项]

1.阅读直尺刻度读数时,需用单眼阅读,以避免双眼视差。

2.在测量过程中,检查者与被检者的头部不能移动,要求动作敏捷、快速、准确地完成测量。初学者应进行基本

功的反复练习。

瞳距仪测定远用光心距

[操作准备]

1.与被检者平视对坐。

2.准备瞳距仪,将瞳距仪注视距离键调到对准注视距离值无限远,即“∞”标记处。

[操作步骤]

1.打开瞳距仪电源开关。

2.将瞳距仪的额头托和鼻梁托贴靠在被检者前额和鼻梁部,要求被检者注视瞳距仪盒内绿色光亮视标。

3.检查者通过观察窗观察被检者角膜上的反射光点,然后移动右眼瞳孔可调键和左眼瞳孔可调键,使PD指针与

被检者角膜反射光点对齐。

4.此时在瞳距仪的液晶表盘上显示的数值即为PD值。其中R代表右眼瞳距(从鼻梁中央线至右眼瞳孔中心距离),

L代表左眼瞳距(从鼻梁中央线至左眼瞳孔中心距离),反复测量三次,确认PD值。

记录:PD=R+LPD用mm表示

[注意事项]

1.斜视眼需分别测量单眼瞳距,调节瞳距仪下部的遮盖键,将一眼遮盖,可测对侧眼单眼瞳距。

2.观察时,注意勿用手触及观察窗口或测量窗口,以免污染,影响清晰度。可用镜头纸或酒精镜头纸轻轻向一个

方向擦拭观察窗玻璃。

相关链接

视线距的检测

视线是注视目标与注视眼黄斑的连线,双眼视线在小孔辅镜中心连线,即为视线距。将眼镜的光学中心置于视线

上,测得的视线距即为准确的光心距。准确的光心距应该是视线距,在综合验光仪上可作视线距的检测(见图

3—5),检测方法如下.

(1)投放马氏杆视标。

(2)右眼视孔调整为1mm针孔辅镜PH,注视马氏杆点状光源视标。

(3)左眼遮盖,左视孔调到OC。

(4)调整光心距手轮,使右眼看到点状视标位于小孔视野中央。

(5)左眼视孔调整为小孔辅镜PH,右眼遮盖,右视孔调至OC。

(6)使左眼看到点状视标位于小孔视野中央。

(7)双眼视孔调整为小孔辅镜,同时注视点状视标。

(8)微调光心距手轮,使点状视标位于双眼针孔的视野中央,从光心距的读窗读取的数值即为视线距。

3.1.3检影镜常态定量单光性屈光不正(检影验光)

掌握检影验光的基本原理,能够使用检影验光初步确定近视眼、远视眼的屈光度。

知识要求

检影验光是客观验光最基本的方法,通过检影能客观检测出被检者的屈光状态,

为主观验光提供客观依据。

一、检影镜的结构

检影镜的结构如图3—6所示。检影镜包括投射系统和观察系统两部分。

1.投射系统

投射系统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和套管四部分组成(见图3—7),其作用是照亮

被检眼的眼底。

(1)光源

灯泡发出点状或带状光。

(2)聚光镜

聚光镜为凸透镜,沿光路将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聚合后投射到反光镜上。

(3)反光镜

使光线发生反射,改变90°方向射入眼内,照亮被检者眼底。

(4)套管

套管能够改变光源和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套管通过移动灯泡来改变聚散度,将投

射光源发散光线变为平行光线、发散光线(平面镜)和会聚光线(凹面镜),在我国

最常用的是平面镜。临床常用的检影镜多是带状光投射系统,转动检影镜的套管

能使光带的方向改变。

2.观察系统

由窥孔和矫正镜片组成,检查者通过窥孔观察被检者的眼底反光。

二、检影镜检测的基本原理

被检者被照亮的眼底是间接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被检眼的屈光系统后,发生折

射并在其远点形成一个像,检查者经过发射镜上的窥孔,可直接观察反射光带。

当转动检影镜的手柄时,反射光带也同时移动,在被检眼前加矫正镜片观察中和

影动,可以检测出被检眼的人工远点,即可准确计算出被检眼的屈光状态。

1.窥孔

检查者通过窥孔观察被检者眼底反光的影动。

2.矫正镜片

根据被检眼的眼底反光及影动特征,在被检眼前插入不同度数镜片,改变被检眼

的影动性质,达到中和状态,找到人工远点,就能得知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数。

三、检影镜的使用方法

1.检影镜手持方法

单手握住检影镜的手柄,拇指与食指接触套管,便于旋转或上下移动套管,一只

手进行检影时,另外一只手可以插换镜片。

2.检影镜位置

检影镜必须紧靠检查者的眉弓,保证检影时检查者经过窥孔观察到眼底反光。

3.检影镜转动与观察

为了使眼底的光带移动,检查者转动检影镜,眼底光带移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光

带的轴,检查者左右摆动检影镜时,光带的轴为垂直方向;当检查者上下摆动检

影镜时,光带的轴为水平方向。目前临床多应用带状光检影镜,初学者练习时,

头部的上下、左右微动,动作就像点头表示同意或摇头表示反对一样。

四、检影验光原理分析

1.检影的目的

检影的目的是检测眼远点位置。眼的远点决定眼的屈光状态,测到眼的远点即可

知道眼的屈光状态及屈光度。

正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无限远。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远视眼远点在眼球后

某一点。

各种屈光状态眼的远点位置是不同的,因此,检影原理即是寻找被检眼的远点,

即提出的远点理论。

2.视网膜反射光移动的原理

检影方法是寻找影动的中和点。检影是通过检影镜找到被检眼远点的位置,检影

方法是检查者通过检眼镜的窥孔观察被检者眼底反光和光的影动,从而判断眼底

反射出光线的性质,即平行光线、发散光线、交叉光线,再通过在被检者眼前加

凸透镜或凹透镜制造中和影动,找到中和点,即可计算出被检眼的远点。

(1)影动

当被检眼的远点不是位于检影镜的窥孔平面时,自被检眼反射出的光线不可能全

部通过瞳孔,使被检眼的瞳孔内出现阴影的移动即影动。轻微上、下、左、右转

动检影镜可见到被检眼影动的移动方向与检影镜投射光移动方向关系(见图

3—8),可分为顺动影动、逆动影动、中和影动。

(2)顺动影动

被检者眼底反射光与检影镜投射光移动方向一致,称为顺动。顺动影动说明被检

者眼底反射出的光线与检查者之间没有相交(见图3—9a),被检者眼底反射出的

是发散光线。见于远视眼、正视眼及小于工作距离的近视眼。

(3)逆动影动

被检者眼底反射光与检眼镜投射光移动方向相反,称为逆动影动。逆动影动说明

被检者眼底反射光线是会聚的,在被检者与检查者之间光线有相交(见图3—9b),

见于近视眼。其相交点即是该被检眼远点。

(4)中和影动

当轻轻转动检影镜,如果检查者的瞳孔恰好位于被检眼的远点上,会出现瞬间被

检者眼底反射光束全部通过窥孔,被检眼瞳孔区全亮(见图3—9c),瞬间光束完

全不通过窥孔,瞳孔区全暗,即瞳孔区瞬间“全亮”或“全暗”交替,此种特殊

影动称为中和影动。说明被检者眼底反射光线恰在检影镜窥孔平面相交成一点,

如果此时被检者头和手持的检眼镜向患者方向移动(向前)即可以重新出现顺动

影动;如果被检者将检影镜远离患者(向后),即可重新出现逆动影动,说明原中

和影动位置恰是眼底反射光线的聚合点,该点即是被检眼的人工远点。

检查被检眼瞳孔区影光是逆动、顺动或中和(见图3—9),可判断被检眼反射出的

光线是聚合、发散或平行。

3.检影要素

要在检影时提高工作效率,比较快速地判断离中和点还欠多少屈光度,以下几点

可供参考:

(1)影动的亮度

当检影越接近中和点时,被检者瞳孔反射光越亮,应以0.25D矫正镜递增,很快

即可找到中和点;当离中和点比较远时,被检者瞳孔反射光很暗,甚至看不见影

动,比如大于6.00D的高度远视或高度近视,需直接选择5.00D以上矫正镜放到

被检者眼前(不要按常规从0.25D开始递加),看到影动后,再按常规检影。这样

可缩短检影时间,对于儿童和不能配合者尤为重要。

(2)影动速度

屈光不正度数越大,检影时离中和点越远,影动速度越慢,易观察(初学者可在

高度远视儿童散瞳后检影,容易看清影动)。屈光不正度数小,检影时影动速度

较快,提示已接近中和点,应选择0.25D梯度增加,仔细观察,找到中和点。

(3)影动宽度

离中和点比较远时,眼底反射光带比较窄,反之接近中和时,光带变宽。在中和

点时,瞳孔内充满光影。

根据影动的亮度、移动速度、影动宽度,评估与中和点的距离。接近中和时,反

射光带较亮,移动较快,宽度变大。而检影时光带较暗淡、狭窄,移动缓慢,说

明距中和点较远。选择适度递增梯度矫正镜片,可减少更换镜片次数,提高检影

速度,缩短工作时间。

五、检影距离的选择及工作距离换算

检查者可选择任何距离代表无穷远,这个距离可称为工作距离。理想的检影距离

是无穷远观察点,即可以根据眼底反射光线影动特征是顺动、中和、逆动,直接

认定被检眼是远视、正视和近视。

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到无穷远去检影,更不可能在无穷远处窥到被检者眼底反光。

因此,设定一个距离,能比较容易窥到被检者眼底反光,通常根据检查者的习惯,

选择检影距离可为50cm、66cm、100cm。每个距离都可代表无穷远。以检影

距离100cm为例,即设定100cm为工作距离,在距被检者前100cm(1m)处

检影,可以观察到眼底反射光线,并通过不同度数的矫正镜使反射光线在工作距

离窥孔面相交,观察到影动的中和点,找到人工远点,减去工作距离的屈光度,

即可得到真实远点,计算出屈光度。工作镜片将无穷远的远点移到可窥视工作距

离,检查者相当于从无穷远处观察被检者眼底的反光,在被检眼前加矫正镜片(正

镜片或负镜片),正镜片将远点移向被检眼,负镜片使远点远离被检眼,把被检

眼远点移到窥孔平面的人工远点(假性远点)。

1m处检影,在窥孔出现中和影动,说明被检眼人工远点在1m处,即是1/1m

=-1.00D的近视,即1m工作距离形成人工-1.00D的近视。该被检者的屈光度=

工作距离对应屈光度+矫正镜片屈光度=(-1.00D)+0=-1.00D。将远点带到无穷远

时,矫正镜片的度数即为被检眼屈光不正度数。

1m处检影,如果是顺动影动,说明被检眼反射出的光线是分散的,为使其聚合,

需在被检者眼前加凸透镜,按+0.25D递增,当加到+1.00D时,窥孔出现中和影

动,该被检者屈光度=工作距离对应屈光度+矫正镜度=-1.00D+(+1.00D)=0D,该

被检眼为正视眼。如果矫正镜加到+2.50D为中和影动,该被检眼屈光度=工作距

离对应屈光度+矫正镜片屈光度=-1.00D+(+2.50D)=+1.50D

1m处检影,如果是逆动影动,说明被检眼反射出的光线在被检者与检查者之间

有相交,反射出光线是会聚的,为了使会聚点交在检影窥孔面上,需在被检者眼

前加凹透镜,使被检者眼底反射出光线先发散再聚合,当加至-1.00D时窥孔出

现中和影动,该被检眼屈光度=工作距离对应屈光度+矫正镜片屈光度

=-1.00D-1.00D=-2.00D

检影工作距离与其对应屈光度如下:

50cm时,工作距离的屈光度相当于-2.00D屈光度;

100cm时,工作距离的屈光度相当于-1.00D屈光度;

66cm(26英寸)时,工作距离的屈光度相当于-1.50D屈光度。

为减少换算的麻烦,在某一检影距离要置上相应度数的工作镜片,66cm工作距

离时,恰是一臂之长,这个距离眼反射光适宜,误差小,向前或向后偏差5cm,

屈光度仅偏差0.12D,通常作为国际标准工作距离。综合验光仪设有+1.50D凸

透镜视孔工作镜,恰好抵消66cm检影工作距离产生的-1.50D屈光度,可供检影

使用。工作镜片起到将无穷远处的检影移至方便的工作距离的作用,当置上工作

镜后,检查者相当于从无穷远处观察被检者瞳孔的光影,在66cm处检影,如果

是逆动,说明眼底发射光是会聚光,加凹透镜使其远点远移,当加到某一定度数

时,窥孔中出现中和影动。

被检眼屈光度=人工远点对应屈光度(工作镜度数)+矫正镜的度数

如66cm检影,当出现逆动影动时,加凹透镜,常规按-0.25D递增,当加至-2.00D

矫正镜片时,窥孔出现中和影动,其被检眼屈光度=-=-3.50D

66cm检影未加矫正镜即出现中和影动,被检眼屈光度=-1.50D+0D=-1.50D

66cm检影时出现顺动影动,当凸透镜加到+2.00D时,窥孔中出现中和影动,被

检眼屈光度=-1.50D+2.00D=+0.50D

小结:

66cm检影,顺动+凸透镜,被检眼可能是:远视、正视、小于工作距离对应度

数的近视(如-0.50D、-1.00D、-1.50D)。

逆动+凹透镜,被检眼为大于工作距离对应度数的近视(-2.00D、-3.00D)。

六、常态检影验光的评价

1.优点

检影验光法即检影法,是最简单、最实用的传统客观验光法。检影法的特点是结

果客观、可靠,不需要被检者主观配合,能比较快捷地得到验光结果。器具简单,

操作方便。检影镜在有经验的检查者手中是一件无价的工具。对于不能配合电脑

验光的儿童、语言无法沟通的外国人、聋哑患者、智力不健全者可能是唯一可行

的验光方法。

2.缺点

(1)瞳孔小,反射光较暗,判断影动困难,要求有熟练的操作技术,需要经过严

格的基本训练才能完成。

(2)受眼调节影响较大,检影验光屈光度表现为近视度偏大、远视度偏小的屈光

偏差。其检影验光结果还需主观验光法的验证。

3.特别提示

(1)影动的中和点实际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即中和区,是由球差所致,大

瞳孔检影,应注重中央区影光,中央区影光是眼底黄斑部的反光。

(2)在中和影动区,检查者稍偏前一点移动检影镜即有明显的顺动影动,偏后移

动检影镜,即出现逆动影动,其中间区域即为中和区。中和区的范围取决于被检

眼瞳孔的大小和工作距离的远近。

(3)检影时应力求准确,但不是绝对数据,不等于处方,仅为主观验光提供数据。

只是对于儿童或无表达能力的人,可根据检影数据结合年龄、配镜目的开出处方。

相关链接

使用检影镜检测被检眼远点的两种方法

方法1:用检影镜前后移动工作距离直接找到真实远点,只有对中、高度近视眼

才有可能,因为近视眼的远点在被检眼与检查者之间,检查者前后移动检眼镜可

直接找到近视眼影动中和点。

方法2:使用矫正镜片,正镜片使被检眼反射光线会聚,负镜片可使眼反射光线

分散。通过使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度数矫正镜片,可以使光线在窥孔面相交,即找

到人工远点,计算出真实远点,换算出被检眼的屈光度。

技能要求

模拟眼检影验光(检影镜常态定量单光性屈光不正)

[操作准备]

1.熟悉检影镜、模拟眼、试镜箱。了解试镜箱的配置和镜片上的标记。正镜片放

在试镜箱的右边,负镜片放在左边。球镜放在两侧,柱镜放在中间。镜片的手柄

上都有标记“+”或“-”,并标记屈光度数,通常是彩色标记。在美国,黑色柄

表示正镜片,红色柄表示负镜片,在欧洲正好相反,而我国则不规范,还有蓝色、

黄色镜框,应以手柄上的标记号为准。

2.半暗室条件下检影时,容易看清光带,同时也能够看清镜片上的屈光度数。

3.模拟眼的校准。如果在66cm处看到的不是中和影动,可调整模拟眼的眼轴长

度:看到顺动时,将模拟眼内套筒稍稍拉出一点,以增长眼轴;看到逆动时,则

将模拟眼内套筒稍稍推进一些,以缩短眼轴,直到在66cm处看到的正好是中和

影动。即模拟眼已校准为“正视眼”。

4.模拟眼刻度的确认。校准完成后,检查模拟眼套筒上对应的刻度,看零刻度是

否正好对在正视0的位置上,完全校准的模拟眼才是正视状态,如果有大于1.00D

的偏差,应该重新标记。

5.安置模拟眼的高度,使其视轴与检查者的视轴高度一致。将+1.50D的球镜片,

放在模拟眼前的镜片槽内,即事先加上工作镜片,检影后的度数不再需要换算,

直接为模拟眼屈光度。

6.测准检影镜离模型眼的距离为66cm,右手拿检影镜,套管上位,双眼睁开,

用右眼看检影镜,从检影镜的窥孔观察模拟眼眼底反光。忽略眼底的基本红光反

射,集中观察瞳孔区中央光影的移动,光带的宽度、明亮程度和移动速度。

[操作步骤]

1.再次校正模拟眼为正视眼,在66cm处检影,加上+1.50D工作镜。

2.在模拟眼镜槽上加一个负镜片,双眼睁开,右手持检影镜,右眼从窥孔观察影

动。如为顺动,按+0.50D镜片递增,直至中和。比较模拟眼刻度负镜片与外插

矫正镜片的和小于0.50D,说明检影比较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重新在插槽上校正,检影时出现逆动影动,按-0.50D递增矫正镜片直至出现

顺动影动,再减少-0.25D达到中和。复查比较模拟正镜片与外插负镜片代数和

是否小于0.50D,反复操作检查验光者检影技术对模拟眼是否已符合标准。

[注意事项]

1.检影验光法的基本功是对被检眼反射光,即顺动、逆动、中和影动的观察和判

断,这一技术需要经过严格训练,反复练习方能掌握。因为被检者是人,不能作

为反复练习的对象,可借助光学模型眼(俗称模拟眼)供初学者练习。模拟眼本身

无调节,数据恒定,无注视移动、配合好,屈光介质清晰,特别适合初学者练习。

2.掌握模拟眼的结构。其结构为中空圆柱形金属壁套桶,模拟人眼外壁及其光学

结构,从前向后有镜片槽(放置矫正镜片)、表盘(标记子午线刻度)、“瞳孔”、

正球镜。正球镜位于瞳孔后,其屈光度等于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度的总和。套桶底

部的表面贴有眼底图,光源照射后能够产生眼底反光。内套桶可以伸缩,类似改

变眼轴长度引起屈光度变化。套桶刻度可显示屈光度,使用前需先矫正为正视眼。

眼常态检影

[操作准备]

1.确认工作距离是66cm,调整患者的坐高,使被检者的视线与检查者的视线在

同一高度。

2.检影验光必须在半暗室中进行,检影镜的套管上位通常使用平面反光镜。

3.要求被检者在检影验光过程中,双眼自然地睁开,沿检查者耳旁方向目视远方。

要求检查者用右眼检查被检者右眼,检查者用左眼检查被检者左眼。

[操作步骤]

1.从检影镜窥孔观察被检者瞳孔区的眼底反射光线的影动。

2.如果是球面的屈光不正,要正确判断眼底影动是顺动还是逆动。

如果是顺动,按0.25D梯度增加正球镜度数,直到中和影动。

如果是逆动,按0.25D梯度增加负球镜度数,直到眼底反光不动,即瞳孔全亮或

瞳孔全暗,确认为中和。即找到人工远点。

3.人工远点屈光度数加上矫正镜的度数,就是被检眼实际的屈光度数。

4.记录。分别记录左、右眼实际检影度数。如右眼:+1.50D;左眼+2.50D。

3.1.4插片法屈光测定

掌握插片法的方法及验配原则,能够用插片法为被检者验配眼镜.

知识要求

插片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观验光方法,在被检者配合下,通过在框镜架上插

片的方法,使被检者找到视力清晰的眼镜。

一、试片箱的构成和检测功能

为了验光配镜使用方便,把验光过程中所需各种功能的镜片,按一定顺序组装在

一个木箱内。使操作者使用方便,操作井然有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试镜箱的镜片焦度、柱镜的轴、三棱镜度须非常标准,其误差值应比眼用镜片小

得多,这样才能保证提供准确的验光结果。应经常检查、核对,每年应经技术监

测部门检测。

试片箱内各种镜片及其用途如下。

1.正负球面透镜片

(1)正球面透镜片

范围—+0.12~+20.00D。

数量—每种相同焦度镜片2片,共约34对,68片。

递量—小于+1.00D,为+0.12D递增梯度。

+1.00~+4.00D为+0.25D递增梯度。

+4.O0~+6.00D为+0.50D递增梯度。

+6.00~+12.00D为+1.00D递增梯度。

+12.00~+20.00D为+2.00D递增梯度。

用途—矫正远视屈光不正和老视;在中和法中,中和负球面透镜。

(2)负球面透镜片

范围—-0.12~-20.00D。

数量—每种相同焦度镜片2片,共约34对,68片。

递量—小于-1.00D,为-0.12D递增梯度。

-1.00~-4.00D为-0.25D递增梯度。

-4.O0~-6.00D为-0.50D递增梯度。

-6.O0~-12.00D为-1.00D递增梯度。

-12.O0~-20.00D为-2.00D递增梯度。

用途—矫正近视屈光不正;在中和法中,中和正球面透镜。

2.正负柱面透镜片

(1)正柱面透镜片

范围—+0.12~+6.00D。

数量—每种相同焦度镜2片,共约24对,48片。

递量—+0.12~+1.00D为+0.12D递增梯度。

+1.O0~+4.00D为+0.25D递增梯度。

+4.O0~+6.00D为+0.50D递增梯度。

用途—矫正远视性散光;在中和法中,中和负柱面透镜。

(2)负柱面透镜片

范围—-0.12~-6.00D。

数量—每种相同焦度镜2片,共约24对,48片。

递量—-0.12~-1.00D为-0.12D递增梯度。

-1.00~-4.00D为-0.25D递增梯度。

-4.00~-6.00D为-0.50D递增梯度。

用途—矫正近视性散光;在中和法中,中和正柱面透镜。

3.三棱镜片

单位为三棱镜度(△)。

范围—0.50△~10△。

数量—14片。

递量—小于1△为0.5△;1△~6△,为1△;大于6△,为2△。

用途—移心,眼肌训练及测定集合力,矫正斜视、隐斜视。

4.交叉柱镜片

由两个顶焦度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且轴位互相垂直的柱镜片组成,用于对球柱

镜度数及其轴位的精调。其镜柄装在两轴中间与两轴分别成45°的方位上。

5.红、绿色片

红、绿色片主要用于精调球面透镜度数。

6.裂隙片

在不透明的圆片直径上有一条宽度为0.5mm、0.75mm或1.O0mm裂隙的片,通常

多为1.0mm,用以检查被检者是否有散光及初步判断散光轴位。

7.针孔片

在不透明圆片中心有一个直径为0.5mm或1.0mm小孔的片,主要用于鉴别被检

眼是否存在屈光不正。被检者将镜片中心对准眼部瞳孔,如视力提高,说明被检

者有屈光不正,如果视力不变或下降,初步判定被检者有器质性眼病。

8.遮片

黑色圆片,遮盖非检查眼。

9.平光片

用于识别伪盲。

二、试镜架结构和调试方法

试镜架用于试戴,根据试戴者脸形,调整眼镜架。眼镜店常用标有瞳距大小的简

易镜架。

1.试镜架的主要结构

(1)镜圈(镜框)。

(2)镜腿。

(3)鼻梁托。

(4)瞳距旋钮。

2.试镜架调试

(1)根据被检者瞳距调试瞳距旋钮或选择瞳距合适的简易试镜架。

(2)根据被检者脸形调试镜腿长度。

(3)调整鼻托,使镜眼距离为12mm。

技能要求

试片插片法屈光测定

[操作准备]

1.照度适度、距离标准的验光室。

2.标准视力表、试片箱、试镜架。

[操作步骤]

1.以检影或电脑验光结果中的球镜为准,加+0.75~+1.50Ds,通常使远视力降到

0.3,双眼雾视5~10min。

2.先测右眼,遮左眼,逐渐增加负球镜片,使远视力提升至0.7以上。

3.此时要被检者看散光表,检查是否有散光。询问被检者哪一条方位线最清楚,

如散光盘各条线清楚度相同,说明被检眼无散光。如果被检者能分辨出哪一条经

线最清楚,与该经线垂直的经线即为散光轴位,将-0.25D柱镜轴放在散光轴位

上递增柱镜度,直至各经线一样清晰。

4.用交叉柱镜精调轴位与散光镜度数。

5.检查视力,如不能达到1.0,再加±0.25Ds使远视力提升至1.0或最佳视力。

6.进行双色试验,精调球镜度数。先放绿镜片后放红镜片,询问被检者哪种镜片

的视标清晰,若红片内的视标清晰,加-0.25Ds直至红、绿一样清晰或红色视标

稍清晰,远视力为1.0。

7.加+0.75Ds再次雾视,再逐渐以-0.25Ds递增,直至视力达到1.0。

8.遮盖右眼,对左眼进行试片操作。

9.在两眼的单眼试片均完成的基础上,对双眼的视力是否平衡进行核查及近用阅

读时舒适性的确认。

[注意事项]

1.要求被检者在整个试片过程中,不能眯眼。

2.无论是在试片前,还是在试戴时,试镜架必须戴在被检者眼角膜前12mm处,

其镜片几何中心分别对准双眼瞳孔中心。

3.配镜原则。近视眼所戴凹透镜应选择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远视眼所戴凸透镜

应选择最佳视力的最高度数。

3.1.5雾视法操作

掌握雾视法的基本原理及掌握雾视的基本方法,能够在主观验光中正确使用雾视

技术.

知识要求

一、远视眼的调节张力

外界平行光线经过远视眼的屈光系统,物像成像在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是一个

模糊斑。为看清外界物体,必须启动调节,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看近时则需要更大调节,即代偿视远物的调节加上近用调节的总和,远视

眼看远、看近均用调节,比正视眼有更大的调节张力。

二、近视眼的调节张力

近视眼看远时,远处平行光线成像在视网膜前,不启用调节,看近时小于-3D近

视仍需使用调节,已配镜充分矫正的近视眼看近时,也需要3D的调节。

青少年眼调节力强,近阅读时间长,眼睫状肌长时间处于调节紧张状态,视远时,

调节不能在短时间放松,仍表现为近视状态。

调节因素对屈光检查干扰很大,检查结果易发生偏差。由于调节的影响,正视眼

易检测成近视眼,近视眼检测出的度数比实际度数大,远视眼检测度数比实际度

数小。因此,为避免验光结果的误差,验光时必须控制眼使用调节,即采用散瞳

麻痹睫状肌方法或远雾视法放松调节。

三、远雾视法的原理

远视物时,在被检眼前加适度凸透镜放松眼调节的方法,称为远雾视法,即雾视

技术。其原理是在被检眼前加适度的凸透镜,使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如

果眼使用调节,将使成像向前移动,离视网膜更远,成像更加模糊。

为了看清远处物体,迫使被检眼必须自动逐渐放松调节,使结焦像向视网膜靠近,

成像变得清晰。

因此,主观验光时,在被检查者眼前加适度凸透镜,可促使被检眼自动放松调节,

从而排除或减少调节对眼屈光检测的影响。

技能要求

雾视法操作

[操作准备]

1.照度、距离标准的检测房间,环境安静。

2.高度适宜的远视力表。

3.试片箱或综合验光仪。

[操作步骤]

1.选择瞳距与被检者相符的镜架,嵌入依检影或电脑客观验光测得的屈光度数镜

片。

2.通常先检查右眼,遮挡片遮盖左眼。

3.此时大多数被检眼视力已达到0.8以上,如不能达到,可加减镜片度数,直到

初步达到0.8,以0.25D递度逐渐增加正镜片或逐渐减少负镜片,直至视力下降

到0.3。也可以在原矫正镜片的基础上,直接加+0.75~+1.50Ds,使视力下降到0.3

左右。

4.以上述方法也使左眼进入雾视状态,双眼同时雾视,此时只能看到0.2~0.3行

视标,如果高于0.3应酌情双眼再递增+0.25Ds(或减少-0.25Ds),当双眼仅能看

到0.2~O.3时,雾视5~10min。

[注意事项]

1.采用镜片箱的镜片进行雾视换片时,应遵循先加后换的手法,即先加上新雾视

透镜再撤去原雾视透镜,不允许被检眼前出现没有雾视镜的间隔时间,而影响雾

视效果。

2.调节是双眼协调同步功能,双眼必须同时雾视,才能使双眼调节充分松弛。

3.远雾视法雾视度数必须适度,通常在+0.75~+1.50D雾视后被检眼放松调节,

视力有提高才能使被检眼再逐渐放松调节。如果雾视过度,放松调节也看不清目

标,被检眼没有注视目标,反而诱发刺激性调节,不能达到雾视放松调节的目的.

3.1.6精调球镜屈光度

掌握红、绿双色试验,远交叉视标的检测原理。在插片验光的基础上,能够使用

双色试验、远交叉视标检测,进一步精调球镜的度数.

知识要求

一、色像差理论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波组成。不同色光在真空中传播

速度相同组合成白光,但经过较密介质折射后传播速度各异。

一束白光经过眼折射后,由于各种光波折射率不同被分成紫色、绿色(波长535

mm)、黄色(波长570mm)、橙色、红色(波长620mm)。紫色光波长短,折射率强,

速度最慢,结焦点最偏前。

红色光波长长,折射率弱,光速最高,结焦点最远,这种在光轴上成像的位置差

称为轴上色像差(见彩图1)。

二、红绿双色试验原理(屈光状态与红绿视标)

红、绿视标是将黑色视标分别绘在红色和绿色背景上,制成双色视标。人眼屈光

系统也存在色像差,在正视状态下外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绿色光波结焦

在视网膜前,黄色光波结焦在视网膜上,红色光波结焦在视网膜后。

正视眼时色像差恰使黄色光波焦点落在视网膜上,绿色光波焦点在视网膜前,色

像差值为-0.21D,红色光波结焦在视网膜后,色像差值为+0.24D,总色像差值为

0.50D。对应有效屈光矫正范围约为0.50D。双色试验时,被检者戴矫正眼镜注视

红、绿视标,正视眼时被检者感到红、绿视标一样清晰(见彩图2)。而屈光不正

眼或已矫正但仍有屈光不正时,人眼色像差会使被检者感到红、绿视标清晰度不

同。这一特性被应用到精确球镜度数验光过程中。被检者插片验光矫正视力接近

最佳状态,进行最后微调时,如果被检者看到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说明红色波

焦点更接近视网膜,被检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仍有欠矫,可加-0.25DS,直至

达到红绿视标一样清晰。如果被检者看到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晰,说明绿色波焦点

离视网膜相对较近,如是近视矫正,说明原矫正过矫,应加上+0.25Ds,直至红

绿视标同样清晰。应用红绿视标对验光结果进行微调,可使屈光矫正度更加精确,

使物像准确成像在视网膜上。

即红视标清楚表示近视欠矫,应加上-0.25Ds;绿视标清楚表示近视过矫,应加

上+0.25Ds。

直到红绿视标同样清晰,完成矫正球镜终点验证过程。

三、维持被测眼的屈光静态

在红绿双色试验时,红视标光波比绿视标光波折射力弱,其焦点在视网膜后,先

看红色视标时被检眼可自发启动调节,物像向前,更接近视网膜,使成像清晰。

而先看绿色视标时,如果启动调节,物像会更加偏前,离视网膜更远,视标会更

不清楚。因此,红视标比绿视标更易诱发调节。所以检测时为减少调节,保持被

检眼处于屈光静止状态,询问被检者红绿视标数字清晰度时,应要求被检者先看

绿视标数字再看红视标数字,再看绿视标数字,以保持验光时被检眼调节静止状

态。

四、远交叉视标的检测

1.远交叉视标检测原理

远交叉视标为水平与垂直线条正交的交叉状视标(见图3-10)。与红绿视标检测一

样,远交叉视标检测也是微调球镜度数的一种方法。在主观验光进入终点之前,

可选择红绿试验或远交叉视标微调球镜度数。

为了使被测眼处于屈光静态,将被测眼调整到低度近视状态,即轻度雾视状态,

检测时被测眼前内置±0.50D交叉柱镜的辅镜,注视远交叉视标。±0.50D交叉

柱镜使入眼光线形成水平、垂直两组焦线,因为被检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垂直

标线像更接近视网膜,故较为清晰。

近视眼逐量增加负球镜试片焦度,远视眼逐量减小正球镜试片焦度,在球镜试片

的调整过程中被测眼可见到水平标线逐渐转为清晰,直至水平标线的清晰度与垂

直标线一致(见图3-11),记录球镜试片的度数即为被测眼的球镜屈光度检查结

果。

2.远交叉视标适应范围

(1)该方法与红绿试验一样,应用于主观验光终点进一步精确球镜度数。

(2)该检测方法应用尚不普遍,常用于被检测眼辨色有障碍,不能顺利进行红绿

视标检测者。

技能要求

红绿视标检测

[操作准备]

1.检查诊室照度应高于200lx。

2.附有红绿视标远视力表或投影式视力表,试镜片箱及试镜架,或使用综合验光

仪。

[操作步骤]

1.在被检者试戴镜架上放上验光矫正试镜片,视力已达0.8以上。

2.通常检测先测右眼后测左眼,先遮盖左眼。

3.要求被检者注视红绿双色视标时,先看绿色视标,再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

标,询问被检者哪种色视标更清晰,或两种视标一样清晰。

4.被检者报告

红色视标清晰,说明近视欠矫,应加上-0.25D(或减去+0.25D):

绿色视标清晰,说明近视过矫,应减去-0.25D(或加上+0.25D)。

再询问绿、红色视标哪个清晰,以0.25D梯度增减,直至红绿视标一样清晰,再

次复查视力。如无红绿视标,可用红绿滤光片交替置于试镜片前,也按上述方法

精调球镜度数。但红、绿滤光片必须为标准波长镜片,保证红绿两种色光互补良

好。

[注意事项]

1.人眼色像差与调节有明显关系,青少年调节力强,调节变化大,但青少年的调

节不稳定。对双色试验结果有影响。因此,对于青少年双色实验结果分析要慎重,

要考虑调节因素的影响。

2.某些被检者对双色试验检查不敏感总是选择红色或绿色部分,此时应放弃该项

试验检查。,

3.色觉障碍患者应慎用,。试验时要求患者先看视标右半部,再看左半部,参考、

分析其检查结果。

远交叉视标检测

[操作准备]

1.投影视标(或综合验光仪)。

2.照度标准验光室。

[操作步骤]

1.在被测眼经过球镜、柱镜矫正后视力达0.8~1.0时,即主观验光接近终点时的

低度雾视状态。

2.遮盖左眼,先查右眼。

3.投放远交叉视标。

4.被测眼前内置±0.50D交叉柱镜,嘱被检者注视远交叉视标。

5.询问被检者,水平线、垂直线哪组线条更清晰,如垂直线清晰,以-0.25Ds递

增,直至水平线与垂直线同样清晰,此时镜架上(或综合验光仪)矫正镜片度数即

为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度数。

[注意事项]

1.当主观验光时,球镜、柱镜矫正视力达0.8以上,才能使用远交叉视标检测。

2.选择能配合的配镜者。

3.2.1辨别主视眼

掌握主视眼对选择验光配镜处方的影响,能够辨别主视眼。

一、主视眼的成因

人双眼在视物中,双眼并不平衡,有一只眼向大脑传递的信息图形明显优势,起

主导作用,称为主视眼。就像左右手一样,总有一只起主导作用,一只起辅助作

用。

主视眼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早期的研究认为主视眼是较好的那一只眼。而

目前初步认为主视眼的形成与眼屈光不正的程度、视觉发育过程中不同信息的调

控、用眼习惯等有关。

人类枕叶皮层的眼优势柱是在出生后形成的,是视环境在关键期对视系统“塑

造”的结果。这种结果一旦固定下来,形成了一种“平衡”,便有了主视眼与非

主视眼之分。

二、主视眼对验光的影响

在配镜过程中,戴镜后非主视眼矫正视力优于主视眼,则易引起戴镜不适,因此,

要重视检测主视眼。

配镜原则应充分矫正主视眼,使主视眼视力优于非主视眼,适应配镜者原有用眼

习惯和平衡,能使配镜后用眼舒适。特别是在双眼的矫正视力不能相等的情况下,

应把主视眼作为主要对象进行矫正,使主视眼比非主视眼略清晰一些。目的是避

免因主视眼与非主视眼颠倒而出现视觉干扰现象。

技能要求

辨别主视眼

[操作准备]

1.照度标准的验光室。

2.远方视力表、主视眼测试卡。

[操作步骤]

1.被检者距视力表5m处端坐。

2.裸眼或配戴矫正眼镜检查。

3.被检者双手举起主视眼测试卡向前伸展,与视线平齐。通过测试卡圆孔对准视

力表上的某个视标字母。

4.双眼均保持睁开,被检者将卡缓慢向眼部贴靠。但始终保持从测试卡孔中能看

到原注视的同一个字母视标。

5.当测试卡贴近眼部时,卡片上的圆孔对准眼即是主视眼。重复操作三次,确保

可重复性,明确主视眼。

3.2.2调整试片的屈光度

掌握修正验光处方的原则,能够根据试戴的结果调整试片屈光度

知识要求

一、修正验光处方的原则

1.视疲劳的处理

(1)近视眼过矫

即近视镜度数偏大,这是视疲劳最常见的原因。过矫镜片使物像位于视网膜后,

为使物像成像于视网膜上,必须使用调节,持久使用调节必将引起调节性视疲劳。

应当使用雾视方法,降低近视镜片度数。对于青少年也可以再次使用散瞳验光。

(2)中、老年应配低矫正近视镜

中、老年调节力下降,如仍戴年轻时验配的近视眼镜,必然相对过矫,易引起调

节性视疲劳。此时应适当降低近视度数。

(3)远视眼欠矫引起视疲劳

远视眼视远物、近阅读均需使用调节,因此,远视镜配镜原则应取最大度数最佳

矫正视力原则。如远视眼配镜后仍疲劳,应用高于“客观验光”度数

+0.75~+2.00D开始重新雾视,重新验配镜片度数。对于少年、儿童必要时应用

阿托品散瞳。

2.复视的处理

(1)像不等是双眼视网膜像大小不等或形状不等。双眼屈光参差是引起双眼像不

等最常见的原因。双眼视网膜像差大于5%,可引起复视。但个体差异变化很大,

小于1.00D的屈光参差约有25%人有复视,屈光参差为1.00~2.00D时50%的人出现

像差症状。配镜时如配镜者有复视,应适当降低屈光不正较高眼的眼镜度数,减

少双眼视网膜像差,降低复视发生。单眼无晶体眼,配框架眼镜双眼视网膜像差

约为25%,无法融像,最佳方案是手术植入人工晶体或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接

触镜视网膜像放大率约为6%,接近双眼视网膜融像阈值5%。

(2)配镜保持主视眼视力优于非主视眼。如双眼无明显屈光参差仍有配镜不适,

应注意充分矫正主视眼,配镜时应使主视眼视力优于非主视眼,保持配镜者原有

用眼的习惯和平衡。这样调整的眼镜方可保持用眼舒适。

3.影像畸变的处理

(1)多发生在散光性屈光异常配镜时,由于矫正散光,各轴向镜片度数不同,放

大倍率也不同,配镜后产生视物变形。可通过降低矫正度数,延长试戴时间逐渐

代偿,使畸变消失。如不能代偿可以改用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散光。

(2)高度近视从未配过眼镜,配镜后因镜片周边厚,有较大棱镜作用及像差产生,

初戴者会感到视物变形,难以忍受。这部分配镜者不能接受全矫正,应降低近视

度数,待适应后再根据需要增加度数。

二、常见问题处理原则

1.儿童验光常见问题的处理

(1)儿童期是人一生中屈光状态变化最大、最快的年龄段,是视觉发育关键时期。

尽早矫正屈光不正,能促使视觉发育正常化。有屈光不正的儿童应每3~6个月定

期复查屈光状态。

(2)儿童调节力强,7岁前儿童调节力可高于14D。因此,儿童验光前必须使用睫

状肌麻痹剂——阿托品膏散瞳3天。大于7岁者也可采用托吡卡胺快速散瞳。

(3)婴幼儿不配合验光检查,应在散瞳条件下采用检影验光,根据数据结合有否

斜视,直接开出配镜处方。婴幼儿要考虑该年龄屈光及视力正常值,如无内斜视,

5岁前小于3D远视,可不配镜矫正。

(4)儿童屈光不正合并斜视时,不仅必须散瞳验光,而且要考虑调节与集合的关

系,参考眼位适当加减矫正度数以利于纠正偏斜的眼位。如合并内斜视的远视儿

童,在阿托品散瞳基础上足矫远视度数,使其少用调节。调节与集合相匹配,少

用调节即也少用集合有利于矫正内斜视;反之,如果合并外斜视,外斜视的远视

眼应适当减少矫正度数,促使相对多用调节,即多用集合,特别轻度远视则可不

予配镜,有助于外斜视矫正。

而对于合并斜视、间歇性外斜视的近视矫正,应适当足矫,以促使多用调节,多

用集合有助外斜眼位纠正。

2.成人验光常见问题的处理

(1)成年时期屈光状态相对稳定,眼镜处方可维持3~4年使用期,成年人对新眼镜

屈光度的变更适应能力差,如原镜方无明显验光错误,不要轻易改动原镜方。

(2)成年人配镜的准则不是要追求最高矫正视力,而主要以舒适为主,无论是近

视、远视、散光均以低矫、舒适、可以接受为原则(驾驶员不包括在内)。尤其是

对初戴镜者,更需要以低矫,以能耐受为配镜原则,待3~6个月适应后,也可根

据需要适当增加度数。

(3)30~50岁者,调节力下降,常表现为近视过矫、远视欠矫。如无视力疲劳,可

维持原镜,如有视力疲劳,特别是从事近距离工作时间较长的患者,就必须重新

验光配镜。不习惯新镜,需试戴时间长些,可长达1~2小时,多会满意新镜片矫

正。

30岁以后的患者可能出现逆散光,尽管散光度数小,多为0.50~1.25D,裸眼视力

可能为0.8~1.0,患者却常常自述视物不清、视疲劳等症状。此类患者需验光配

镜,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3.老年人验光常见问题的处理

(1)老年器质性疾病引起视力不佳

老年期常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视力不佳。尽管配镜不能

获得相当满意的效果,但准确的屈光矫正能给老年人带来必要的生活视力,仍应

给予重视。糖尿病、晶体混浊可以引起屈光指数性近视,且随病情变化而改变,

因此,可能有频繁更换眼镜的烦恼,患者会抱怨眼镜未配好,此时需向患者解释

说明。

(2)老年患者配老视镜

老年患者需在远距离验光配镜基础上配老视镜。配戴近附加镜应符合保留1/2储

备力的原则,才能使老视镜配戴舒适,阅读时间相对较长。

(3)老年患者单眼视状态

老年患者集合肌力量下降,很多患者形成单眼视状态。分别矫正患者双眼屈光不

正,矫正成一眼看远清楚,对侧眼矫正视近清晰,形成交替视力。其优点是不会

因放大率不同引起不适或复视,但却破坏了双眼视。国外配镜采用此法较多,不

需额外配老视镜。

技能要求

调整试片屈光度

[操作准备]

1.镜片箱、试镜架、远视力表、近视力表。

2.标准视力表照度的验光检查室。

[操作步骤]

1.被检者端坐在视力表对面5m处,在试戴镜架上嵌入依处方度数核定的试镜片,

测量视力。

2.让被检者看远视力表(当配镜为远用时)或看近视力表(当配镜为近用时),询问

是否清晰与感觉舒适。

3.如主诉视物不清晰、不舒适,可以用±0.25D进行微调,或红绿试验微调。

4.如主诉仍不清晰,转动散光轴位,±0.25Dc微调,让其做出反应性评估。当

对视力满意后,可以走路、上下楼梯试戴,看有无不适感觉。

5.如仍有不适、头晕、视物变形,应再次核对屈光度数、散光轴位及度数,必要

时适当减少散光度数,球镜度数,直到以验配者能耐受眼镜为止。

[注意事项]

1.应注意控制调节,特别是青少年近视应避免过矫。

2.试戴镜片是验光配镜的重要步骤,切忌用电脑验光、主观验光代替试戴过程。

如果有可能试戴时间应稍长些。

3.2.3开具处方

掌握配镜处方的基本结构、标准处方格式,能够根据被检者主、客观验光结果,给配镜者开出标准配镜处方。

知识要求

一、处方的基本要素

1.处方的基本格式

姓名、性别、年龄

远用(近用)镜

右眼:正(负)球镜度数、正(负)柱镜度×轴向;棱镜度基底方向

左眼:(同右眼标注项)

瞳孔距离mm

验光者签名(或盖章)日期

2.眼镜处方缩写名称

OD(R)右眼

OS(L)左眼

OU双眼

Ds球镜焦度

Dc柱镜焦度

AX(×)柱镜轴向

PD瞳距

P三棱镜△:棱镜单位

B棱镜基底方向

BI基底向内(鼻侧)B0基底向外(颞侧)

BU基底向上BD基底向下

Add老视镜的近附加

3.眼镜处方写法举例

(1)单纯球面透镜处方

R-2.00Ds

L-1.75DsPD:58mm

(2)单纯柱面透镜处方

OD+2.00DcAX90

0S+1.50DcAX90PD:54mm

(3)球面、圆柱镜联合处方

OD-1.00Ds-0.50DcAX180

OS-1.50Ds-0.75DcAX180PD:60mm

(4)若附加三棱镜者可写成

OD+2.00Ds2△BU

4.特别提示

(1)表示度数的(°)易与数字(0)相混淆,如10°易误认为100,因此,书写处方时可将(°)省略。

(2)复性球柱镜应变为同符号

1)如,-3.00Ds-1.00DcAX90应写为-2.00Ds-1.00DcAX180。

2)如,+180应写为+1.00Ds+1.00DcAX90。

3)混合散光时,使用负柱镜-1.00Ds+3.00DcAX90应写为+2.00Ds-3.00DcAX180。

二、处方的基本原则

验光数据不是眼镜处方,准确的验光数据不一定是验配者最合适的配镜处方。验光者需在正确客观、主观验光获

取验光数据基础上,结合被检者年龄、职业、配镜目的、原戴眼镜情况等,按照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各种

屈光状态的配镜原则,为配镜者确定适宜的眼镜处方。正确的处方是验光与配镜间连接的关键一环。

近视眼处方原则是矫正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的负镜片。为达到这一目的,在验光配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控制调节

必须注意控制调节,否则常易造成配镜度数过大,即过矫,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按近视眼发展离焦说的对焦生

长原则,这会使眼轴增长加快,近视进展加快。儿童、青少年是调节力最强的时期,通常第一次验光配镜必须麻

痹睫状肌。

(1)小于7岁儿童应用阿托品散瞳.

(2)7~16岁青少年应选用1%托品酰胺眼药水、美多利-P眼药水等散瞳。

(3)散瞳后检影验光,排除了因调节造成假性近视,可准确确定近视度数。

(4)每次复查验光前应同样用雾视方法控制调节,要参考以往散瞳验光记录,通常比电脑验光低0.75~1.50D插片

试戴。再适当调整镜片度数,控制过矫,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最低负镜片度。

2.精确验光,避免欠矫

传统配镜方法主张欠矫,比较符合青少年及其家长担心近视度数大的心理状态。但临床实践证明,欠矫可使近视

进展加快。欠矫、过矫成像在视网膜前或视网膜后,在视网膜像为弥散环,形成相对形觉剥夺,视网膜神经递质

发出信号使巩膜生长,眼轴增长,近视进展加快。因此,每次配镜应尽量使视力达到1.0或最佳视力。可使用综

合验光仪主观验光,也可用±0.25Ds,红、绿试验微调球镜,交叉柱镜微调散光轴及度数,使视力达到最佳状态。

每半年复查一次,每次都要进行精细的客观、主观验光,使视网膜成像始终处于清晰状态,控制近视发展速度。

3.眼镜配戴时间

现代科学认为经常配戴眼镜有利于控制近视进展。大于-5D的近视,通常除远用镜外,还可配低于远用镜

1.O0~1.50D的近用眼镜,看书或操作计算机时戴近用眼镜可少用调节,减少调节疲劳。

小于-3D的近视,远用时经常戴镜,近用时可不戴眼镜。

小于-0.50D的近视或假性近视远用不戴眼镜,近用时戴+1.00~+1.50D的凸透镜。

4.成年人屈光状态相对稳定,近视镜处方通常可维持3~4年,无特殊要求不宜轻易改变处方,当出现逆散光时要

给予矫正,尤其是有视疲劳症状者。

(1)对于从未曾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应先低度矫正,待适应后再根据需要调整矫正度数。对于无矫正要求的成

年近视者不要强求配镜矫正。

(2)老年近视眼患者开近视处方时,要特别注意近视力的矫正。根据验配者职业特点和要求,是远、近兼用一副

眼镜,还是远用、近用分别使用两副眼镜,可根据验配者需要,开出眼镜处方。

(3)老年患者易患白内障、眼底视网膜病变等病症,视力已不能矫治正常,只能以舒适、维持生活用眼为原则,

同样应给予积极、细微、耐心的矫正。

相关链接

近视眼的病因学

近视眼研究已有200年历史,但近视眼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以往近视眼病因“调节说”认为,长

时间阅读使眼调节紧张,引起调节痉挛,看远时晶体调节不能松弛,仍处于紧张状态,形成近视。

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将雏鸡、幼鼠、幼猴眼睑缝合或给其戴上不透明的镜片,均能使幼龄动物眼轴增长,形成近

视,即近视眼形成的“形觉剥夺说”。

近10年提出近视眼发病的“离焦说”,给幼龄动物戴凹透镜,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形成远视性离焦,光学离

焦形成视觉干扰,扰乱正视化过程。按对焦生长的原则,引起眼轴补偿性生长,使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生与

进展,即“离焦说”。揭示近视眼调节说、形觉剥夺说、离焦说的内在联系,明确哪一种学说是近视眼发病的根

本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远视眼处方

远视眼处方矫正的基本原则是眼前戴凸透镜,使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上,选择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最大正度数的原

则。

轻度远视可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时期不影响视力,无任何症状不需戴镜矫正,远视处方主要

是为了解决验配者的不适症状。7岁前有+1.00D以下的远视,属于生理范畴,不需配镜。

7岁以前儿童远视引起视力下降、弱视,尤其伴有斜视者,必须用阿托品散瞳。通常散瞳后配镜度数比检影、电

脑验光低0.50Ds,有内斜视者散瞳后应完全矫正。对于屈光参差者,更应尽早、准确矫正,1~3个月复查一次。

如儿童不存在视力下降、弱视、斜视、屈光参差等,散瞳后不要足矫正,欠矫度数可参考相关年龄正常远视度数,

以保证幼儿正视化生理过程。

16岁以下青少年远视眼有视疲劳症状时应配镜矫正,根据远视程度、症状,选择经常配戴或近阅读时配戴,如

果视远时有疲劳,远视镜应经常配戴,如近阅读时疲劳可只阅读时戴镜。

技能要求

并具处方

[操作准备]

1.客观验光资料,主观验光数据。

2.试戴镜度数及试戴评估。

[操作步骤]

1.询问验配者姓名、性别、年龄(患者自己提供)。

2.核对检影、电脑验光等客观验光资料。

3.核对主观验光数据(插片法或综合验光仪)。

4.裸眼眼位、戴镜眼位,必要时可调眼镜度数。

5.验配者试戴后主观感受、舒适度和远近视力,看是否还需要调试。

6.再一次核实镜架、镜片数据,检查与主、客观验光是否符合。

7.测量瞳距。

8,书写处方。

配镜者姓名:(远用/近用)

右眼球镜柱镜轴矫正视力

左眼球镜柱镜轴矫正视力瞳距

验配时间验配者签名

案例1:远视处方

XX男6岁

右眼+4.0Ds=0.5

左眼+2.0Ds=0.8PD=56mm

验配者:XXX

案例2:近视处方

XX女15岁

右眼-4.5Ds=1.0

左眼-4.0Ds=1.0PD=59mm

2007.6.1验配者:XXX

案例3:散光处方

XX男21岁

右眼+1.0Ds-4.0DCAX50=1.0

左眼+0.5Ds-4.5DCAX130=1.0PD=64mm

验配者:XXX

案例4:老视者,其近附加值可用Add表示

XX男51岁

远用处方:OD+0.50Ds+0.50DcAX180

OS+0.75Ds+0.75DcAX180PD=60mm

近用处方:Add+1.50D

OD+2.00Ds+0.50DcAX180

OS+2.25Ds+0.75DcAX180PD=57mm

2007.2.15验配者签名XXX

9.向验配者说明的内容

(1)配戴时间。经常戴或阅读戴。

(2)特殊要求。遮盖健眼,遮盖时间。

(3)再次来诊时间等。

[注意事项]

1.处方项目必须齐全。

2.书写处方后再一次核对试镜架镜片度数、散光轴、左右眼。处方要求准确无误。

3.在对配镜者主、客观验光基础上,要考虑配镜者的年龄、职业特点、配镜的目的、既往戴镜史等因素,开出适

合配镜者需求的个体化处方。

3.3.1透镜的中和法分析

掌握中和法(影像判断法)对透镜定性和球镜、柱镜定量分析的原理,能正确利用中和

法对透镜进行定性、定量和定轴分析。

知识要求

在实用中,为决定镜片的正负性,一般以手持镜片,通过镜片观察较远处的物体,然

后移动或转动镜片并根据镜片所成像的移动状况,进行判别。

中和法是求知某透镜折射力的简单有用的技术,准确性相当高,而所需的设备仅是眼

科试镜箱和一个合适的试测物,如十字线表。

一、视觉像移——透镜定性的原理

球面透镜可以看成是对称于光心的无数个度数渐增的微小棱镜度的叠加(见图3—1

2),而省略了各个棱镜间的平行部分;柱面透镜可以看成是对称于其柱轴的无数个度

数渐增的微小棱镜的叠加,可以进一步简单理解为正透镜是两个基底相接的棱镜组,

负透镜是两个顶相对的棱镜组。球镜的光心处棱镜度为零。

根据棱镜的知识,可以知道光线总是向棱镜的底方向偏折,观察者所看到的像总是向

棱镜的顶方向移动。那么通过具有一定屈光度的正球镜片观察某物体,如果将透镜沿

视线的垂直方向做上下移动,则此物体也出现移动,由于正透镜是两个基底相接的棱

镜组,当镜片向上时,实际上眼睛是通过底向上的棱镜观察物体,所见物像会向下移

动。这种像的移动方向与透镜的运动方向相反的现象称为“逆动”,所有的正透镜都

有这样的特征(见图3—13)。

同理,观察者通过具有一定屈光度的负球镜片观察某物体,如果将透镜沿视线的垂直

方向做上下移动时,则此物体也出现移动,由于负透镜是两个顶相对的棱镜组,当镜

片向上时,实际上眼睛是通过底向下的棱镜观察物体,所见物像会向上移动。这种像

的移动方向与透镜的运动方向相同的现象称为“顺动”。“顺动”现象出现时总是指

示透镜为负(见图3—14)。

“逆动”指示透镜为正。但要注意避免一个特殊情况,即当正透镜度数极高时,物体

会成倒像于正透镜与观察眼之间,此时会出现“顺动”,正透镜会使物像放大,故出

现顺动又出现物像放大时可以判断,所观察的镜片为大度数的正透屈光检查镜片。

二、中和法——透镜定量的原理

根据上述原理,如果观察到一个镜片出现“顺动”,可以用已知度数的正镜片进行

“中和”,当顺动现象完全消失时所用正镜片的相反数就是待测镜片的度数。这就是

影像判断透镜中和法,简称“中和法”。

透镜中和的原理是应用若干薄透镜折射力相加的原理。如果若干个折射力为D1、D2、

D3„„的薄透镜密接结合在一起,而忽略整个厚度,则可以得到联合折射力D为:

D=D1+D2+D3+„

根据上述原理得知,如果两个具有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折射力的透镜密接在一起,

则联合折射力等于0,也可以说两透镜中和。此时将被测透镜与已知折射力的相反透

镜密接一起在视线的垂直方向做横向运动时,观察者将看不到任何“顺动”或“逆

动”,则判定已中和。

每一个镜片都可有三种表示形式,正交柱镜处方形式、正柱镜处方形式、负柱镜处方

形式,应用中和法查度数可以是三种表示法中的一种,而三种形式可以通过眼镜光学

中的球柱透镜的联合转换原理互相转换。

例如,通过一个镜片观察十字线视标,发现视标放大、逆动,并存在剪动现象,用镜

片箱中的-4.50D镜片中和了垂直方向的逆动,用-6.00D镜片中和了水平方向的逆动,

那么待测镜片则为+4.50Dc×180和+6.00Dc×180的正交柱镜片,用眼镜光学中的处

方转换方法进行转换,可以得到另外两种球柱镜处方形式:+4.50Dc/+1.50×180

或+6.00Dc/-1.50×90。

二、中和法——透镜定量的原理

根据上述原理,如果观察到一个镜片出现“顺动”,可以用已知度数的正镜片进行

“中和”,当顺动现象完全消失时所用正镜片的相反数就是待测镜片的度数。这就是

影像判断透镜中和法,简称“中和法”。

透镜中和的原理是应用若干薄透镜折射力相加的原理。如果若干个折射力为D1、D2、

D3„„的薄透镜密接结合在一起,而忽略整个厚度,则可以得到联合折射力D为:

D=D1+D2+D3+„

根据上述原理得知,如果两个具有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折射力的透镜密接在一起,

则联合折射力等于0,也可以说两透镜中和。此时将被测透镜与已知折射力的相反透

镜密接一起在视线的垂直方向做横向运动时,观察者将看不到任何“顺动”或“逆

动”,则判定已中和。

每一个镜片都可有三种表示形式,正交柱镜处方形式、正柱镜处方形式、负柱镜处方

形式,应用中和法查度数可以是三种表示法中的一种,而三种形式可以通过眼镜光学

中的球柱透镜的联合转换原理互相转换。

例如,通过一个镜片观察十字线视标,发现视标放大、逆动,并存在剪动现象,用镜

片箱中的-4.50D镜片中和了垂直方向的逆动,用-6.00D镜片中和了水平方向的逆动,

那么待测镜片则为+4.50Dc×180和+6.00Dc×180的正交柱镜片,用眼镜光学中的处

方转换方法进行转换,可以得到另外两种球柱镜处方形式:+4.50Dc/+1.50×180

或+6.00Dc/-1.50×90。

三、中和法柱镜分析的原理

平柱镜可看成垂直于轴位方向上的无数个棱镜度渐变的微小棱镜的堆砌。若为正柱

镜,各棱镜基底朝向柱轴,若为负柱镜,则是基底方向反向柱轴。在平行于柱面轴位

的方向上,无棱镜效应,顺此方向移动镜片,像不产生随动现象;在与柱面轴向垂直

方向上移动镜片,则将产生类似于正负球镜的逆动或顺动现象。

除此以外,平柱镜另有其特殊的“剪动”现象。图3—15所示为正柱面,其轴向在初

始位置位于垂直的ab方向,当镜片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后,在镜片上与a、b点所对

应的视点则产生基底朝向柱轴的棱镜效应,其作用是像做垂直于柱轴并远离柱轴的像

移,则导致a'b’连线的逆时针运动。对于十字线水平线上c、d两点,其镜片上相

应的视点也同样产生基底朝向柱轴,使c、d向c'd‘做垂直于柱轴并远离柱轴的像

移,也就使c'd’连线做顺时针的运动,a'b’连线与c’d’连线相向转动,即正柱

镜的轴位方向产生逆动,垂直于轴位方向产生顺动,于是就形成了“剪刀运动”。

负柱镜的“剪刀运动”示意如图3~16所示,只不过a、b、c、d的对应视点处产生的

是基底反向柱轴,作垂直于柱轴并向柱轴方向移动的“像移”,即轴向a'b’连线作

顺动,垂直于轴向的c’d’连线作逆动,合成的效果也是“剪动”。

通过待测镜片观察远处的十字线,旋转镜片后如果发现有“剪动现象”,就说明该镜

片有柱镜成分,旋转此镜片,使所观察到的十字线互相垂直不再扭曲,这就是该柱镜

的轴向方向。沿其轴向方向移动,不会出现视觉像移,沿轴向的垂直方向移动,正镜

片会出现逆动,负镜片会出现顺动。

简言之,通过含柱镜成分的镜片观察物体不但会出现顺动和逆动,还会出现“剪动现

象”。通过观察“剪动现象”可找到柱镜的轴向,中和法最好的观察目标是外部有圆

圈的十字线视标,剪动现象可以使十字线出现剪动,也可以令圆变成椭圆,椭圆的轴

方向就是柱镜的轴向。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待测球柱镜片,由于球镜成分很大,柱镜成分很小,柱镜所特有

的剪动现象会被球镜强大的放大作用所掩盖,造成观察者的误判断。为了避免这种情

况,观察者要首先粗略中和顺动和逆动,再寻找轴向,沿轴向方向作精细的中和。

技能要求

中和法对透镜进行定性、宣和定轴分析

[操作准备]

1.将镜片箱整理好,镜片擦拭干净。

2.一支易于书写和擦拭的油笔。

3.镜布一块。

4.在一张白纸上用细黑直线画一正交“十”字图形,如图3—17所示,每一条黑线长

约15cm,将眼镜片持于图的正上方,镜片面与纸面平行。观察者自正上方或正前方

观察纸上的“十”字线。也可就地取材,以方砖地板、门框、桌边等具有正交直线的

物体作为观察目标。

[操作步骤]

1.手持待测眼镜观察视标,先右片后左片进行检测。

2.如镜片为球面透镜,则初看可呈图3—17中的b、c、d几种形式。前后左右移动镜

片,使镜片内和镜片外所见部分直线为连续直线(垂直和水平线均连成直线),用油笔

在镜片上画出此十字线。则镜片所见十字的交点,就是镜片的光学中心。

(1)选其中一条直线,比如竖线作为观察目标,沿水平方向移动待测镜片,如果观察

到逆动及放大现象,则用镜片箱中的负球镜片进行中和,当逆动完全消失时,记下所

用的中和镜片度数的相反数,如中和镜片为-1.00D,则记录+1.00D。保持该中和镜片

度数不变,选取横线作为观察目标,沿竖直方向移动待测镜片,若通过两镜片也看不

到任何逆动或顺动,则表示该待测镜片就是+的单球镜片。该镜片检查结束。

(2)选其中一条直线,比如竖线作为观察目标,水平方向移动待测镜片,如果观察到

顺动及缩小现象,则用镜片箱中的正球镜片进行中和,当顺动完全消失时,记下所用

的中和镜片度数的相反数,如中和镜片为+2.00D,则记录-2.00D。保持该中和镜片度

数不变,选取横线作为观察目标,沿竖直方向移动待测镜片,若通过两镜片也看不到

任何逆动或顺动,则表示该待测镜片就是-2.00Ds单球镜片。该镜片检查结束。

3.如图3—17e中所示,表示此镜片含有柱面成分。前后左右移动和扭动镜片,使镜

片内和镜片外所见部分直线为连续直线(垂直和水平线均连成直线)。用油笔在镜片上

画出此十字线。如先选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比如以竖线作为观察目标,水平方向移动

待测镜片,如果观察到逆动及放大现象,则用镜片箱中的负球镜片进行中和,当逆动

完全消失时,记下结果,如中和镜片为-1.00D,则记录+。保持该中和镜片度数

不变,选取横线作为观察目标,沿竖直方向移动待测镜片,会看到该方向仍然存在逆

动,则增加中和用负镜片的度数直到逆动现象完全消失,记下结果,如此时中和用镜

片是-2.00D,则记录+2.00D,同时记录子午线方向,180度。用处方转换方法将检查

结果写成正柱镜处方形式:+1.00Ds/+×180;或写成负柱镜处方形式:

+2.00Ds/-1.00Dc×90.该镜片检查结束。

4.用同样方法检查另外一个镜片。

5.用直尺测量两个待测镜片十字线的中心,记录该眼镜水平光学中心的距离。

[注意事项]

1.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测量过程中最好只用一个球镜片与待测镜片相贴。如果观察到

有剪动现象,观察者最好用球镜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中和,最后再用处方转换方法进

行处方转换。

2.被测镜片的度数越小,越难观察到顺动、逆动及剪动。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应该以

微量找到相反的视觉像移现象,再减去该量。比如用+4.00D、+5.00D中和某个待测

球镜片,始终可以观察到顺动现象,当用+5.25D中和时像移很小难以判断,为了使

检测更加准确,应该继续增加中和镜片至+5.50D,如果发现轻微的逆动现象发生,则

说明该镜片的度数为-5.25D,如果用+5.50D还是难以判断,用+5.75D可发现轻微的

逆动,则说明该镜片的度数为-5.50D。

3.为了使测量更加准确,要使待测镜片和中和用镜片紧密相贴,也就是与待测镜片的

凸面相贴。

4.树脂镜片易于被划伤,操作时应更加小心。

3.3.2焦度表检测光学眼镜镜片的焦度

2009-12-0710:48:40来源:作者:鸿晨【大中小】浏览:76004次评论:0条

掌握焦度表的结构原理及焦度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准确测量各类镜片的球镜焦度及柱镜焦度。

知识要求

透镜的表面焦度可用如图3—18所示的焦度表来测定。

一、焦度表的结构

焦度表也称镜片测度表或眼表,由两个固定脚架和一个活动脚架构成。如图3—18所示,当把3只脚架(即3个触

针)放在透镜的表面,中央可动的触针即按照透镜的表面弯曲状态变长或变短地上下移动,并根据图中的机械原

理带动上面指针,将指针移动的距离(即镜面凸凹程度)换算为以屈光度为单位的焦度。

如将3个触针的位置予以转动,即可测定透镜表面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度。根据各子午线上焦度的不同,即可算

出透镜表面的散光度及其轴位。这种仪器的优点是简单方便。表上的分度大多是根据某一固定折射率(nT=1.523

或nT=1.530)为标准计算所得。任何其他折射率不同的透镜,如用这种仪器测定,都须附加校正。

二、焦度表的检测原理

镜片焦度表的测量原理是测量圆弧在固定间隔y上的矢高s,再利用矢高和半径的几何关系,换算成半径或曲率

的形式。

如图3—19所示,其中粗圆弧代表镜片的一个曲面:以r代表曲面之曲率半径,y代表透镜直径之半,s即表征

该圆弧的弧矢高度(矢高)。根据几何公式可得:

式中s——前曲面或后曲面的矢高;

2y——固定间隔(两固定触针之间隔);

r——所测曲面之曲率半径。

镜片测度表将所测得半径值r再换算成面焦度,称为显示焦度FT,换算公式如下:

FT=(nT-1)/r(3-3)

相关链接

实际制作中又常将FT相对于s线性化

FT=(nT-1)/r=(nT-1)2s/(s2+y2)≈2s(nT-1)/y2(3—4)

式中:由于s相对于y是一个小量,故可略去s2项,但由此可注意到,当焦度绝对值较大时,s值也较大,该线

性化可能带来一定的理论误差(由于分母项变小了,所测得的焦度的绝对值稍大)。

若镜片焦度表对应的折射率nT=1.523,则FT=(nT-1)/r=0.523/r,对于符合该折射率的镜片,显示焦度FT即为

实际的面焦度FR(F1=FT1,F2=FT2)。

例如,已知FT1=+6.00D,FT2=-10.00D,n=1.523。

由于F1=FT1,F2=FT2

则可求得Fv’=F1+F2=6+(-10)=-4.00D

若镜片的折射率与镜片焦度表所对应的折射率不同,则应通过下式计算:

FR=FT(n-1)/0.523(3-5)

仍使用上例,FT1=+,FT2=-10.00D,但材料折射率n=1.700,则:

F1=FR1=FT(n-1)/0.523=(0.700/0.523)×6=8.031D,

F2=FR2=FT(n-1)/0.523=(0.700/0.523)×(-10)=-13.384D

F’=F1+F2=8.031+(-13.384)=-5.35D

同样曲率半径(r1=87.17mm,r2=52.30mm),其后顶焦度绝对值随材料折射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当中心厚度d

很小时,两者的比例关系约为:

Fn’/FT’≈(n-1)/(nT-1)=(n-1)/0.523(3-6)

技能要求

焦度表检测光学眼镜镜片的焦度

[操作准备]

1.将焦度表的3个触针垂直指向同一平面(玻璃或金属平板),看读数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应记为零位偏差。

2.分清正负读数。一般,焦度表在零位的两侧标有正负标记,但较老式的也有以颜色来表示正负的,大多以红色

表示负,以黑色表示正,总之,凸面为正,凹面为负。

3.弄清读数的格值。一般,焦度表的格值为0.25D,可估读到1/2的格值,即0.12D,若熟练后,可估读到1/4的

格值,即0.06D。

[操作步骤]

步骤1平放镜片

将所测镜片平放且凸面向上。

步骤2将焦度表垂直置于镜片表面

(1)使焦度表的3个触针垂直对准镜片表面(见图3—20)。

(2)焦度表的中心指针应通过镜片的光心(指向球面中心)。

步骤3读数

(1)稍用力使3个触针均接触镜面。

(2)度盘上指针所指的刻度即为镜片凸面焦度。

(3)分清正负读数,估读到1/2的格值。

步骤4测另一面

将镜片翻转至另一个面且凹面向上,用同样方法测出凹面焦度。

步骤5将两个面的焦度值代数相加

相加之和即为镜片的球镜显示焦度。

对于符合焦度表所代表的折射率的镜片,显示焦度即为实际的面焦度,若镜片的折射率与镜片焦度表所对应的折

射率不同,则应按照式3—6进行计算。例:

用焦度表测得镜片(n=1.523),凸面焦度为+6.00D,凹面焦度为-2.00D,则镜片的球镜显示焦度为+4.00D,因其

折射率与焦度表所对应的折射率相同,故+4.00D亦即镜片实际焦度。

[注意事项]

1.对于散光(球柱)镜片,可将3个触针的位置予以转动,但是中心触针应保持通过镜片的光心,即可测定透镜表

面不同子午线上的焦度。

2.找出最大及最小的焦度值,它们的差值就是柱镜的焦度;被减数的测量方向就是其柱镜轴位方向。

4.1.1角膜接触镜的处方换算

2009-12-0710:48:37来源:作者:浪琴【大中小】浏览:68719次评论:0条

掌握框架眼镜与角膜接触镜之间屈光度的换算原理和方法以及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的原理。能依实际需求进行处

方调整,为配镜者确定舒适的角膜接触镜处方。

知识要求

一、角膜接触镜的顶点焦度换算

1.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屈光状态的差异

框架眼镜是由镜架将镜片固定在人眼前12~15mm处来实现屈光不正的矫正。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的途径可

理解为在无调节的情况下,眼镜使像侧的焦点与患眼的远点相重合。

配戴角膜接触镜后,镜片、镜片下的泪液层、角膜和房水形成一个新的屈光成像系统(见图4—1),在这个新的系

统中原角膜前表面的光学作用消失,而角膜接触镜前表面作为屈光系统中新的光学面来满足屈光矫正的需求。

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的途径可理解为角膜接触镜修正了角膜原有的屈光状态,通过镜片、泪液和角膜的综合

屈光结构体系,使患眼的远点移到无限远。

2.角膜接触镜顶点焦度换算原理

(1)公式法

1)原理。采用常规的屈光检测方法获得的验光结果相当于框架眼镜的处方。在根据验光的结果选择角膜接触镜时

须进行顶点焦度的调整换算。近视镜片焦度相应降低,而远视镜片焦度相应增高,这是由于角膜接触镜的后顶点

与框架眼镜的后顶点位置不同。

2)尾数取舍。实际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间隔梯度最小为±0.25D,而公式换算出的屈光度往往为精确的任意小数,

因此,需按以下方法对换算结果的尾数进行取舍(见表4—1)。

表4-1顶点屈光度尾数取舍表

小数尾数(D)取舍方法

0.01~0.16下靠0.00

0.17~0.24上靠0.25

0.26~0.41下靠0.25

0.42~0.49上靠0.50

0.51~0.66下靠0.50

0.67~0.74上靠0.75

0.76~0.91下靠0.75

0.92~0.99上靠1.00

需要注意的是,当角膜接触镜屈光度超过±8.00D时(各生产厂家略有不同),其屈光度间隔梯度最小为±0.50D,

此时在尾数取舍上应注意与配镜者实际情况或配戴需求相结合。

例4—1

设验光结果为-10.00D,验光试片至角膜前顶点距离为12mm。求角膜接触镜适宜的光度。

计算:

D’=-10.00/[1-0.012×(-10.00)]=-8.93(D)

即当框架眼镜光度为-10.00D时,角膜接触镜需要-8.93D。-8.93D接近于-9.00D,因此,角膜接触镜度数应配

-9.00D。

例4—2

设验光结果为+10.00D。

求角膜接触镜适宜的光度。

计算:

D’=10.00/(1-0.012×10.00)=+11.36(D)

即当框架眼镜光度为+10.00D时,角膜接触镜需要+11.36D。若配镜者年龄较大,以近用为主,则接触镜度数配

+11.00D较为合适。

(2)表格法

将验光试片不同的等效光度及不同的试片后顶点距离的换算结果列成表格,供实际验配时查核(见表4—2)。

(3)经验法

为减少查表的麻烦,避免身边无表格的不便,根据对顶点焦度换算结果的归纳,制成了便于记忆的经验表格供参

考(见表4—3)。

表4-3经验法顶点焦度换算表

验光度数(D)换算差值(D)

<4.00±0.00

4.00~5.00±0.25

5.25~7.00±0.50

7.25~9.00±0.75

9.25~10.00±1.00

10.25~11.00±1.25

11.25~12.00±1.50

12.25~13.00±1.75

二、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的原理

矫正散光所用的角膜接触镜通常分为球面和复曲面两种。球面角膜接触镜主要是通过泪液透镜的作用来矫正眼的

部分散光。而复曲面角膜接触镜利用附加于镜片表面的圆柱透镜弥补眼的各主径线的屈光差异,使进入眼的平行

光线能汇聚成一个焦点,从而矫正眼的散光。大多数的散光患者配戴球面接触镜,通过泪液透镜的作用即可得到

矫正。

1.角膜接触镜的泪液透镜

角膜接触镜镜片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的泪液构成的泪液透镜对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

散光眼配戴者)。戴镜后镜片的后曲面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大的主径线紧密接触,与曲率半径小的主径线之间

存在一定空隙,其间填入透明泪液,形成泪液透镜,使角膜表面趋于球形。

(1)泪液透镜分类

泪液透镜依不同形态可分为以下4种(见图4—2):

1)前后曲率半径一致,即镜片后表面中央曲率(基弧)与角膜前表面中央曲率相匹配,泪液透镜为平光镜。

2)镜片基弧较角膜前表面中央曲率陡峭,则泪液透镜为凸透镜。

3)镜片基弧较角膜前表面中央曲率平坦,则泪液透镜为凹透镜。

4)球面接触镜的内曲面光学区为球面形,角膜性散光眼的角膜表面为复曲面形,若镜片成形性较好,泪液受镜片

的内曲面和角膜前表面的塑形呈类似柱镜的透镜,则泪液透镜为圆柱透镜(见图4—3)。整个屈光结构体为凸球面

透镜屈光体系,不显示散光。

(2)软性角膜接触镜(SCL)矫正散光的原则

泪液透镜的形成有赖于配戴眼和镜片两方面的条件。薄型镜片下泪液透镜的效果甚微,可以忽略,但厚型镜片需

考虑泪液透镜效应。配戴SCL如为理想的三点接触(顶点轻微接触),可形成负泪液透镜;若为陡峭状态,顶点间

出现空隙,则形成正泪液透镜。

若配戴眼的散光以角膜性散光为主,同时角膜接触镜的弹性模量较高,则泪液透镜的形成较为充分。如角膜散光

较高,镜片的弹性模量较低,可塑性强,镜片则有可能根据角膜的形态塑造自身形态,使角膜表面的球柱面形态

转移到镜片表面,使散光的矫正不充分。

1)SCL等效球面光度计算方法

①球面接触镜的矫正效果应该约等于验光处方的球镜加柱镜屈光度的矫正效果。

②SCL的等效球面屈光度计算方法如下:

D=Ds+Dc/2(4—1)

式中D——等效球镜光度;

Ds——验光球镜光度;

Dc——验光柱镜光度。

例4—3

验光处方为-5.25/-1.00×180,

则SCL的等效球面屈光度D=-5.25+(-)/2=-5.75(D)

2)散光矫正效果评估

①以配戴接触镜的矫正视力不低于验光试片的球柱面联合光学镜片的矫正效果为成功的标准。

②配戴接触镜后的最佳视力矫正仅低于验光矫正视力一行,其结果仍可接受。

③散光矫正的成功与否还在于配镜者对视力的期望心理,不全矫正所产生的视力模糊和视疲劳等临床症状,以及

配镜者对这些症状的耐受程度等。

④据调查研究,顺规散光残余为0.75~1.25D时一般可以接受,逆规散光残余为0.50~0.75D时可以接受。

2.最小弥散圈矫正原理

泪液透镜矫正散光的程度有限,实际应用中球面角膜接触镜矫正规则散光大都是依靠散光的最小弥散圈的特性完

成的。

相关链接

泪液透镜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可知,利用泪液透镜可矫正角膜规则与不规则性散光,硬性角膜接触镜优于SCL,厚的SCL优于薄

的SCL,低含水的SCL优于高含水的SCL。从加工工艺的角度分析切削工艺的镜片效果最优,模压工艺稍差,离

心浇铸工艺的效果最差。

技能要求

换算角膜接触镜的处方

[操作准备]

仪器设备包括电脑验光仪、带状光检影镜、综合验光仪、角膜曲率计。

[操作步骤]

步骤1确定验光结果

通过电脑验光仪、带状光检影镜及综合验光仪等检测出配镜所需的各项参数。

步骤2测量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度

用角膜曲率计或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度。

步骤3确定散光性质,估计矫正效果

对比角膜曲率计测定的角膜散光与验光测定的散光度,确定散光性质,估计矫正效果。

(1)当角膜曲率仪测定的角膜散光与验光测定的散光度和轴位相一致时,说明眼的散光主要为角膜散光。例如,

角膜曲率仪测定结果水平径线为8.0mm(42.25D),垂直径线为7.8mm(43.25D),则散光为-1.00×180。,若实

际验光的结果也是-1.00×180。,则该散光主要为角膜性散光,戴球面角膜接触镜可望获得较好的矫正效果。

(2)当角膜曲率仪测定的角膜散光与验光测定的散光度和轴位不一致时,说明散光为角膜性散光和非角膜性散光

共同诱发。

(3)当角膜曲率差值为0,而验光的结果有散光时,说明散光主要为非角膜性散光。

(4)当角膜曲率的检测结果有散光,而验光的结果无散光时,说明角膜性散光与非角膜性散光焦度相同,轴向相

互垂直,两者恰好抵消。

步骤4判断散光的比例

根据验光结果判断散光的比例。

(1)若角膜散光小于1.00D,则球镜度:柱镜度大于等于3:1时矫正效果好。

例如,柱镜光度为0.75D,则球镜光度需大于2.25D,低于这一球镜光度则不能用普通的软性球面接触镜来矫正。

(2)若角膜散光大于等于1.00D,则球镜度:柱镜度大于等于4:1时矫正效果好。

例如,柱镜光度为1.00D,则球镜光度需大于4.00D,低于这一球镜光度则不能用普通的软性球面接触镜来矫正。

(3)若角膜散光大于1.75D,则不能利用普通软性球面接触镜矫正。

(4)散光比例失调的人数约占近视眼总人数的15%。

步骤5计算等效球面光度

例如,验光结果为-4.50Ds/-1.00Dc×170,球镜光度与柱镜光度之比大于4:1,可选用普通球面SCL来矫正。

根据公式D=Ds+Dc/2计算得等效球面光度为-5.00D。

步骤6确定屈光度

进行顶点屈光度换算,确定适用于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

在顶焦度换算的公式法、表格法、经验法(见知识要求部分)三种方法中,表格法更为方便准确。顶焦度换算表中

等效球面光度和实际镜眼距两者相对应的值即为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例如,确定等效球镜度为-5.00D,镜眼距

为12mm,则在顶焦度换算表中,-5.00D一栏中垂直向12mm所对应的值-4.75D即为适用于角膜接触镜的屈光

度。

[注意事项]

当矫正视力不良时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1.屈光检测结果有误,须重新验光。

2.屈光度换算错误,须重新换算。

3.残余部分散光未矫正,出现复视现象,可行片上验光,将剩余散光矫正。

4.戴镜后产生异常的泪液透镜,或需进一步适应,或需更换镜片设计参数。

5.散光计算或比例判断不准确,影响矫正效果。

6.镜眼距测量有误差,屈光度越高时影响越大,需重新测量换算。

7.戴用试戴片进行片上验光,追加矫正度数大于±4.00D时未进行顶点换算。在选择试戴片时,应尽量选择与验

光结果接近的试戴片度数试戴,避免换算误差。

后顶点焦度换算表

眼镜度数(D)顶点距离(mm)

10111213

正镜片(+)

4.004.124.124.254.25

4.504.754.754.754.75

5.005.255.55.255.37

5.505.755.875.875.87

6.006.376.376.506.50

6.507.007.007.007.12

7.007.507.627.627.75

7.508.128.128.258.25

8.008.758.758.878.87

8.509.259.379.509.50

9.009.8710.0010.1210.25

9.5010.5010.6210.7510.87

10.0011.1211.2511.3711.50

10.5011.7511.8712.0012.12

11.0012.3712.5012.7512.87

11.5013.0013.1213.3713.50

12.0013.6213.8714.0014.25

12.5014.2514.5014.7515.00

13.0015.0015.2515.5015.62

13.5015.6215.8716.1216.37

14.0016.2516.5016.7517.12

14.5017.0017.2517.5017.87

15.0017.7518.0018.2518.62

15.5018.2518.7519.0019.37

16.0019.0019.3719.7520.25

16.5019.7520.2520.5021.00

17.0020.5021.0021.5022.00

17.5021.2521.7522.2522.75

18.0022.0022.5023.0023.50

18.5022.7523.2523.7524.50

19.0023.5024.0024.7525.25

眼镜度数(D)顶点距离(mm)

10111213

负镜片(-)

4.003.873.873.873.75

4.504.254.254.254.25

5.004.754.754.754.75

5.505.255.125.125.12

6.005.625.625.625.50

6.506.126.006.006.00

7.006.506.506.506.37

7.507.006.876.876.87

8.007.377.377.257.25

8.507.877.757.757.62

9.008.258.258.128.00

8.508.628.628.508.50

10.009.129.008.878.87

10.509.509.379.379.25

11.009.879.759.759.62

11.5010.3710.2510.1210.00

12.0010.7510.6210.5010.37

12.5011.1211.0010.8710.75

13.0011.5011.3711.2511.12

13.5011.8711.7511.6211.50

14.0012.2512.1212.0011.87

14.5012.6212.5012.3712.25

15.0013.0012.8712.7512.50

15.5013.5013.2513.0012.87

16.0013.7513.6213.5013.25

16.5014.1214.0013.7513.62

17.0014.5014.2514.1214.00

17.5014.8714.7514.5014.25

18.0015.2515.0014.7514.62

18.5015.6215.3715.1214.87

19.0016.0015.7515.5015.25

经验法顶点焦度换算表

验光度数(D)换算差值(D)

<4.000.00

4.00~5.00±0.25

5.25~7.00±0.50

7.25~9.00±0.75

9.25~10.00±1.00

10.25~11.00±1.25

11.25~12.00±1.50

12.25~13.00±1.75

4.1.2摘戴角膜接触镜

2009-12-0710:48:35来源:作者:卫康【大中小】浏览:3189次评论:0条

掌握角膜接触镜的基础特性和适应证,能够依配镜者的需求为其选择适宜的角膜接触镜,并掌握为戴镜者摘、戴

角膜接触镜的方法。

知识要求

角膜接触镜是根据人眼角膜的形态制成的,直接附着在角膜表面的泪液层上,并能与人眼生理相容,从而达到矫

正视力、美容、治疗等目的。

一、角膜接触镜的基础特性

1.光学性

角膜接触镜的材料有良好的光线透过比率,折射率稳定。因而能够矫正眼的屈光不正。日光透过角膜接触镜材料

时,部分被吸收和反射或散射,通常透明的角膜接触镜材料的透光率为92%~98%。彩色角膜接触镜根据染色的深

度其透光率可降低5%~30%。

2.附着性

角膜接触镜借助泪液的张力可以稳定地附着在角膜表面,不会因瞬目、眼球转动或全身活动而脱落。

3.适应性

表面制作光滑,弧面和边缘设计合理的镜片对角膜和结膜等眼部组织仅有轻度刺激,因而配戴后很容易适应,没

有显著的不适感,也不会对眼表产生损伤。

4.透氧性

透氧性指镜片材料在单位时间内允许氧气透过的能力,用Dk(值来标定。SCL和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容许氧气

透过镜片的比率远远大于角膜的需氧临界值,因而按照正常方法配戴角膜接触镜不会导致角膜的缺氧。

5.代谢性

角膜接触镜戴在眼表面以后,伴随瞬目活动镜片会有一定的活动度,有助于通过泪液循环将氧和营养物质带到角

膜表面,并将镜片下代谢产物排出。

相关链接

Dk值的含义

D为扩散系数,k为溶解系数,两者的乘积为Dk值,被称为材料的透气系数,单位为

(cm2/s)(mLO2/mL×mmHg)×10-11。

二、角膜接触镜的优点

1.角膜接触镜的光学优点

(1)没有视野的限制。角膜接触镜比框架眼镜具有更大的视野。普通眼镜的双眼视野约为120°,而角膜接触镜可

达到200°左右。与裸眼相比,框架眼镜的周边视野约是裸眼周边视野的59%,而SCL则可达到96%(见图4—4)。

(2)角膜接触镜的视网膜像倍率小,矫正高度远视、无晶体眼、高度近视时容易获得良好的双眼视觉。另外配戴

角膜接触镜后由散光引起的成像畸变小,散光度每变化一度,框架眼镜的放大倍率变化1.5%,而角膜接触镜仅变

化0.3%,一般情况下散光不超过,戴用角膜接触镜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畸变。

(3)球面像差较小。

(4)棱镜效应轻微,屈光参差患者中没有棱镜性不平衡现象。

2.职业上的优点

大部分的职业需要良好的视力,角膜接触镜光学上的优点对大部分职业情况都是适合的。如摄影爱好者、教师、

手术医师、运动员、演员、厨师等职业多受益于角膜接触镜技术。

3.舒适方便

(1)配戴者鼻梁部和耳廓部不受压迫,不引起接触性皮炎。

(2)镜片上不会有水蒸气凝聚,不易破碎。

4.美观安全

根据美容化装的需求改变眼睛的颜色,避免框架眼镜遮盖眼部,影响配戴者的整体面形。框架眼镜配戴者遇到外

力撞击时,破碎的镜片常导致眼球受到贯通损伤,而配戴角膜接触镜相对比较安全。

三、角膜接触镜的适应证

1.任何年龄的视力矫正

(1)近视、远视、散光,尤其是高度近视、高度远视。

(2)屈光参差和不等像。

(3)低视力。应用角膜接触镜可提高残眼的视力,镜片可单独戴用或与框架眼镜及其他光学助视器联合应用。

(4)其他。如无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圆锥角膜等。

2.美容矫形

(1)舞台和日常生活中可利用彩色镜片改变眼睛的颜色。

(2)用虹膜色彩镜片遮盖角膜白斑、云翳等,用于美容矫形(见彩图3)。

3.职业需要

为各种职业提供清晰、舒适、美观、方便的视觉环境。

四、角膜接触镜的主要类型

角膜接触镜的发展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常用的角膜接触镜,可依材料、设计、配戴方法、使用周期及使用功能

等进行分类。

1.角膜接触镜韵材料

(1)软性角膜接触镜(SCL)

通常依含水量高低分为低含水型(30%~50%)、中含水型(51%~60%)、高含水型(61%~80%)。或依中心厚度分为超薄

型(小于0.04)、标准型(0.04~0.09)、厚型(大于0.09)。通常高含水量SCL不可能制成薄的镜片。

(2)硬性角膜接触镜(HCL)

硬性角膜接触镜包括以下几种:

1)普通非透气性HCL(PMMA)。因其种种弊端现已弃用。

2)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有良好的透氧性能,视觉质量好。矫正规则及不规则角膜散光的效果优于SCL,

耐用,且有良好的加工性,容易操作,较少干扰角膜生理代谢。

2.角膜接触镜的设计

除球面设计、非球面设计外,尚有托力克面和多焦点等特殊设计,用于矫正较大的角膜散光和残余散光,多焦点

的设计目前可用于控制青少年近视眼发展及初期老视人群。

3.角膜接触镜的配戴方式

镜片一次持续配戴的时间称为镜片的配戴方式。

(1)日戴

日戴指配戴者在不睡眠睁眼的状态下配戴镜片,通常每天为10~16h,平均12h左右。一般安全日戴镜片的

最低EOP值(等效氧性能,评价戴镜时角膜表面的实际氧含量)为9.9%。

(2)弹性配戴

弹性配戴指戴镜片午睡或偶然配戴镜片睡眠,每周不超过2夜(不连续)。安全弹性配戴镜片的最低EOP值为12.1%。

(3)连续过夜配戴(长戴)

连续过夜配戴(长戴)指配戴者在睡眠状态下仍戴镜片,持续数日方取下镜片(通常不超过7天)。安全长戴镜片的

最低EOP值为17.9%。

4.角膜接触镜的使用周期

镜片白启用至抛弃的时限称为镜片的使用周期。

(1)传统式镜片

SCL的使用时限超过3个月。如半年或1年镜片。

(2)定期更换型镜片

镜片的使用时限不超过3个月,仍须按常规方法使用护理产品保养镜片,又称为频繁更换型镜片。如一周、一个

月、三个月镜片。

(3)抛弃型镜片

每次取下镜片即行抛弃,有日抛、周抛和月抛。最长持续配戴不超过30天,不使用护理产品。由于镜片只使用一

次故又称为一次性镜片。

五、合理选择角膜接触镜

1.影响角膜接触镜配戴的镜片因素

(1)镜片设计参数(如直径、基弧、厚度等)

与角膜情况不符,使戴镜后镜片易偏位、滑脱,不舒适等。

(2)镜片破损或老化变形

SCL边缘破损大多数原因是镜盒内的护理液太充满,使镜片上浮于盒边,或是镜片未放置在镜盒中央,致使拧盒

盖时将其边缘挤破。镜片中央破损或划伤,大多因手指甲或用镊子时抓破。也有因清洗揉搓用力不适当使镜片破

损。

(3)镜片清洁度不佳

每次配戴后镜片未得到充分清洗,形成沉淀物,可导致戴镜不适感增强。

2.影响角膜接触镜配戴的眼部因素

(1)眼部炎症。急、慢性角结膜炎,葡萄膜炎,泪囊炎,睑板腺囊肿,麦粒肿等。

(2)角膜上皮损伤,眼睑内翻、倒睫、异物等。

(3)有明显干眼倾向者。

(4)严重的晶状体、玻璃体混浊,急慢性青光眼等眼病。

六、角膜接触镜诊断性试戴

1.诊断性试戴镜片的管理

(1)诊断性SCL试戴片的消毒

1)诊断性试戴片在每次使用完后必须充分消毒。

2)通常将试戴片用多功能护理液揉搓、清洁、冲洗后,浸泡消毒4h以上方可再次使用。

3)也可采用热消毒的方法,即在将镜片清洁、冲洗后放入盛有生理盐水(不可采用多功能护理液)的小瓶中,然后

放入蒸煮锅内加热消毒。标准的加热温度是100°C,加热10min即可。一般不主张加热时间过长。

(2)诊断性试戴片盒或瓶的消毒

无论使用过或未使用过的诊断性试戴片盒或瓶,都必须每周用肥皂充分刷洗并用沸水浸烫5min,更换新鲜护理

液保存试戴片。

(3)诊断性试戴片的更换

老化变形的镜片不利于观察配适,故一般诊断性试戴片在使用30~50次后必须更新,若镜片有破损或有较多的沉

淀物则必须及时更换。

2.戴镜后常见问题的处理

(1)戴镜后即刻出现异物感、烧灼感、流泪、畏光等不适感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镜片因素。包括镜片质量问题、表面不光滑、有破损、适配不良等。应更换新镜片或调整适配。

2)护理用品因素。护理液混有刺激性物质或护理液、去蛋白质酶片的毒性超标或对护理液中的某种物质过敏。处

理方法是应先停戴,休息片刻,检查角膜无异常后,更换不同品牌的护理用品再重新戴镜。

3)操作不当。戴镜操作不熟练,伤及眼表组织,或镜片正反面戴反、配戴过程中镜片被污染。应熟练掌握戴镜步

骤、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对戴镜者造成不良影响。

若突然发生眼刺痛,可能是尖锐异物进入睑结膜。应摘镜后冲洗结膜囊,待异物取出后再重新戴镜。

(2)戴镜后视物模糊

包括看远模糊、看近模糊、波动性模糊及重影或虚影等。

主要应考虑:远用屈光度数过矫或欠矫;镜片清洗不彻底,光学区有明显沉淀物等影响视力;镜片质量或参数有

误;左右眼屈光度不同时,左右镜片戴错;散光矫正不足或带入性散光;镜片正反面戴错;镜片光学区直径过小,

镜片适配过松或过紧,视力不稳定。

根据配戴后的表现,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处理。如选择相同参数的镜片试戴,排除镜片质量问题。镜片过

紧可通过增大镜片基弧或减少镜片直径解决,相反镜片过松可减小镜片基弧或增大镜片直径。必要时可重新验光,

确认屈光度的准确性。

技能要求

辨别角膜接触镜的面向

[操作准备]

1.摘戴间干净、整洁,光线充足。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摘戴间应备有多功能护理液、镜片、镜盒及其附属用品,洗手液。

3.操作者须剪短指甲,磨平甲缘,以免划伤镜片。

[操作步骤]

步骤1摆放用品

打开镜盒及各护理用品,并摆放整齐便于使用。

步骤2洗净双手

用中性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洗净双手。

步骤3冲洗手指

接触镜片前用护理液冲洗用来戴镜片的手指(见图4—5)。

步骤4取出镜片

取出镜片,将镜片放于食指指腹上立起,镜片边缘不能接触手指皮肤。

步骤5辨别接触镜正反面

方法1:观察镜片的边缘部形态。镜片内面的弯曲直至边缘部,呈一平滑、柔和碗形曲线,则为正面;若内面弯

曲在边缘部分,呈外翻状即碟形,则为反面(见图4—6)。

方法2:将镜片放在拇指和食指间,轻轻将其边缘相向挤压,如边缘向里面弯曲,即为正面,边缘向外翻则为反

面(见图4-7)。

[注意事项]

1.翻转镜片对比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撕裂、损伤镜片。

2.观察时注意不要过长时间将镜片暴露于空气中,防止镜片因失水、表面张力降低而变形。

3.观察镜片正反面时,确保视线与镜片水平一致。

4.在区分镜片正反面时,若手指过湿或护理液过多,镜片与手指黏附面积过大,则会导致正反面辨别困难,应及

时用纸巾拭去操作者手指上多余的液体。

戴角膜接触镜

[操作准备]

1.摘戴间干净、整洁,光线充足,每日进行用具和空气消毒。

2.摘戴间备有多功能护理液、试戴镜片、润眼液、镜盒及其他附属用品,洗手液,烘手机,镜子,消毒纸巾,舒

适的桌椅。

3.操作者须剪短磨平指甲,以免误伤眼睛或损伤镜片。

4.打开镜盒及护理用品,并摆放整齐便于使用。

5.用流动的水及中性洗涤用品洗净双手,用没有毛絮的手巾或纸巾擦干双手或用烘干机烘干(见图4—8)。

[操作步骤]

步骤1排除禁忌证

根据各项检查及验光结果,排除配戴角膜接触镜的禁忌证。

步骤2选择SCL

检查者或验配师为配镜者选择基弧、屈光度、直径最适合的SCL试戴。

步骤3核对参数,检查镜片

戴镜前仔细核对镜片的各项参数(度数、基弧、直径等),检查镜片是否清洁、有无破损。

步骤4告知配镜者

告知配镜者戴镜时可能发生的感觉,使患者身心放松,消除其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步骤5为配镜者戴SCL

(1)嘱配镜者舒适地坐到桌前,检查者按记录参数先将右眼镜片用SCL多功能护理液清洗、揉搓、冲洗。

(2)检查者站在配镜者的右侧后方,将镜片放在右手食指指尖部位,左手食指或中指按住配镜者右眼的上睑缘睫

毛根部,将眼睑向上充分扒开。右手中指向下轻轻拉开下睑,这时令配镜者向前方注视,右手食指将镜片轻柔缓

慢地戴在配镜者角膜上(见图4—9)。

(3)确认镜片位置后慢慢放开扒住眼睑的手指,闭合眼睑,然后令配镜者瞬目并再次确认镜片位置。

(4)戴好右眼镜片后,以同样方法将左眼镜片戴好。

(5)嘱配镜者戴镜适应10~15min后回到检查室进行检查。

步骤6为配镜者摘SCL

(1)检查者让配镜者舒适地坐到桌前。

(2)方法一:检查者站到配镜者右侧,用左手的食指或中指向上拉开配镜者上睑,右手的中指向下轻轻拉开下睑,

令配镜者稍向上方注视,用食指轻轻推动镜片使镜片稍下移,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出镜片(见图4—10)。

(3)方法二:让配镜者向鼻侧注视,检查者用一手的中指轻轻拉开下睑,另一手食指或中指拉开上睑,用拉下睑

手的食指接触镜片并向颞侧滑动镜片至球结膜,再用拇指和食指夹出镜片,并确保指甲不接触角膜及结膜(见图

4—11)。

(4)右眼镜片取出清洗后,以同法取出左眼镜片,清洁后并按记录放回镜盒,注入多功够护理液浸泡消毒。

[注意事项]

1.戴镜前先观察配戴者的眼睛,有任何异常均应停止戴镜并及时检查。

2.应在干净、整洁的桌面上操作和摘戴镜片,以免镜片掉落后不易寻找。

3.每次戴镜之前,分清正反面,仔细检查镜片有无破损、污物及沉淀物。如有破损,则不能配戴。如有污物和沉

淀物则必须彻底清洗后再戴镜。

4.每次摘、戴镜片后,严格分清左、右镜片,遵守先右后左原则。

5.若戴镜后发现左、右眼视觉效果有明显改变,应摘镜及时接受检查和镜片检测。

6.若戴镜后有刺激感,应及时将镜片摘下,重新检查镜片的洁净度,用全功能护理液再次冲洗后再戴镜。

7.戴镜时慎用点眼药,必要时需遵医嘱点用。

8.为配戴者戴镜时应注意手臂不要遮挡配戴者另一只眼睛的视线,可将手臂抬高使手从头顶垂下。

9.为了便于配戴,可擦干食指以减少镜片与食指间的水分,镜片放于正位并尽量减少接触面积,以使镜片容易吸

附于眼球表面而不是黏附于指尖。同时擦干配戴眼眼睑周围多余的水分,以防扒眼睑时发生滑脱。

10.扒开眼睑时,若着力点远离睑缘或着力过轻,则戴镜者能自由眨眼,可能导致配戴时将镜片挤出睑裂。

11.为防止污染,接触镜片的手指及手掌不能再与其他非SCL护理液物品接触。镜片摘下放回镜盒时,应待其沉

到盒底再盖镜盒并旋紧,否则易损伤镜片。

12.若戴镜不成功,验配师应将镜片重新清洗或浸泡后再戴,避免镜片污染或失水干燥。

13.若因配戴者过于紧张或多次戴镜失败发生眼睑痉挛。此时不宜强行戴镜,可嘱配戴者休息15min左右,经

充分情绪疏导后再戴镜。

手法排除顾客戴镜后不适

[操作准备]

1.接触镜片前须用中性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洗净双手。

2.告知配戴者排除戴镜不适时可能发生的感觉,使其身心放松,打消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操作步骤]

步骤1不适感处理

不适感多见于镜片反戴和偏位。

(1)出现不适情况时,先撑开配戴者上下眼睑,确认镜片位置。若无偏位,嘱配戴者放松配戴1~2min,排除初始

戴镜的正常异物感。

(2)若不适无缓解,应摘下镜片,清洗后辨别正反面重新配戴。如果出现镜片的偏位,应视偏离位置给予相应调

整。

(3)若戴镜后感到轻度不适,可嘱配戴眼向下看,将镜片推到颞上方球结膜处,轻轻揉动2~3圈,再把镜片推回角

膜,可望通过揉动排出镜片下的气泡和异物,改善其戴镜感觉。

步骤2镜片偏离角膜处理

发现镜片偏离角膜时,先尝试通过眼球转动将镜片从球结膜带回角膜。由于SCL直径较大,轻度偏移的镜片可能

自行复位到角膜中央(特别是侧面移位者),让戴镜者向镜片移位的方向转动眼球即可。

步骤3镜片折叠处理

镜片移位于上方并且偶尔会折叠在一起时,可嘱配戴者向下方注视,拉开上眼睑暴露上方结膜,用食指轻轻滑动

镜片使其回到角膜中央。

步骤4镜片偏移至下睑处理

当镜片偏移到下睑时,嘱配戴者向上看并拉开下睑,用食指轻轻滑动镜片使其复位。

步骤5镜片偏移到鼻侧或颞侧处理

当镜片偏移到鼻侧或颞侧时,嘱配戴者向偏位相反方向看,用食指轻轻滑动镜片使其复位。

步骤6镜片折叠或偏移复位困难处理

若镜片折叠或偏移复位困难,应取下镜片,重新清洗后再用正确方法戴入。

[注意事项]

1.调整镜片手法要轻柔,尽可能减少配戴者的不适感。

2.观察配戴者反应情况,及时与配戴者沟通,使配戴者放松心情,减少眼部肌肉的紧张度。

3.配戴角膜接触镜出现较强不适感,或手法不能排除配戴者不适时,应及时摘下镜片,让配戴者休息放松片刻再

重新戴镜。

4.用食指滑动镜片使其复位时,注意避免使手指碰到角膜或结膜,增加配戴者的不适感。

5.若镜片被挤出睑裂,镜片触及睫毛或眼睑都会造成戴镜后的不适感,应及时清洁、冲洗镜片后再戴镜。

4.2.1角膜接触镜的清洁保养

2009-12-0710:48:33来源:作者:GUCCI【大中小】浏览:44629次评论:0条

掌握多功能护理液、双氧护理液的成分和功效机理及用法,能够清洁保养角膜接触镜。

知识要求

一、多功能护理液

1.多功能护理液的成分

通常含有缓冲剂、渗透压调节剂、鳌合剂、清洁剂、消毒剂以及润滑剂等基本成分。

(1)缓冲剂常用硼酸钠与枸橼酸钠。

(2)渗透压调节剂基本成分为氯化钠。

(3)鳌合剂基本成分常用依地酸二钠。

(4)清洁剂基本成分常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酶清洁剂。

(5)消毒剂基本成分常用季铵类、有机汞类与双胍类。

(6)润滑剂基本成分常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2.多功能护理液的功效

(1)缓冲剂

缓冲剂用于控制护理液中H+的浓度,以适应眼表环境的酸碱度,避免护理液对眼表造成刺激。

(2)渗透压调节剂

渗透压调节剂用于控制护理液的离子浓度,以适应眼表环境的渗透压,并且维持角膜接触镜的参数稳定。

(3)鳌合剂

鳌合剂用于控制护理液的Ca2+和Mg2+浓度,起到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清洁作用。

(4)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具有洗涤和基础灭菌的作用。

(5)聚合双胍类消毒剂

聚合双胍类消毒剂具有高效防腐灭菌作用。

(6)润滑剂

可以保持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湿润性,并使沉淀物形成减少,戴用更为舒适。

知识要求

一、多功能护理液

1.多功能护理液的成分

通常含有缓冲剂、渗透压调节剂、鳌合剂、清洁剂、消毒剂以及润滑剂等基本成分。

(1)缓冲剂常用硼酸钠与枸橼酸钠。

(2)渗透压调节剂基本成分为氯化钠。

(3)鳌合剂基本成分常用依地酸二钠。

(4)清洁剂基本成分常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酶清洁剂。

(5)消毒剂基本成分常用季铵类、有机汞类与双胍类。

(6)润滑剂基本成分常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2.多功能护理液的功效

(1)缓冲剂

缓冲剂用于控制护理液中H+的浓度,以适应眼表环境的酸碱度,避免护理液对眼表造成刺激。

(2)渗透压调节剂

渗透压调节剂用于控制护理液的离子浓度,以适应眼表环境的渗透压,并且维持角膜接触镜的参数稳定。

(3)鳌合剂

鳌合剂用于控制护理液的Ca2+和Mg2+浓度,起到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清洁作用。

(4)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具有洗涤和基础灭菌的作用。

(5)聚合双胍类消毒剂

聚合双胍类消毒剂具有高效防腐灭菌作用。

(6)润滑剂

可以保持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湿润性,并使沉淀物形成减少,戴用更为舒适。

相关链接

聚合双胍类消毒剂

灭菌机理同于洗必泰,可以吸附于棘阿米巴滋养体胞膜与包囊的含磷酸盐分子,导致胞质渗漏;通过与细胞内的

含磷酸盐分子结合,阻断微生物的核糖核酸功能。但洗必泰分子中只有1~2个具有抗生活性的双胍集团,而聚合

双胍的分子具有9~10个双胍集团,故聚合双胍类的灭菌效能远较常用的防腐剂为高。

因其有效抗生浓度较常用防腐剂低70~200倍,可与微生物细胞壁的磷脂外膜相结合,杀灭细菌,而不易与人眼细

胞的蛋白外膜相结合,对人眼的细胞毒性极微,对配戴眼产生的毒性也相应减少。故为目前唯一可以直接入眼的

防腐灭菌剂,经过消毒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可直接配戴入眼,防止了用生理盐水冲洗镜片带来的二次污染。

二、双氧护理液

1.双氧护理液的成分

一般由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最低浓度是0.6%)、甲基磷酸二乙胺、氯化钠、无水磷酸钠配成。

2.双氧护理液的功效

双氧水是最早的软镜消毒剂之一。双氧水是很强的氧化剂,它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很强的生物学作用,能快速地与

许多细胞成分相结合,在短时间内杀灭大量微生物,并且杀菌谱广。其代谢产物为氧气和水。

技能要求

多功能护理液的用法

[操作准备]

1.环境照明充足,清洁整齐。

2.多功能护理液及其他角膜接触镜配套护理用品。

3.充分清洗双手,彻底清洁镜盒。

[操作步骤]

步骤1注入护理液

在左右镜盒内注入2/3容量护理液。

步骤2滴护理液

戴镜者摘下镜片,将其置于一手掌心,滴上3~5漓护理液(见图4—12)。

步骤3轻揉镜片

用另一手食指将镜片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呈放射状轻揉20~30次(见图4—13)。

步骤3轻揉镜片

用另一手食指将镜片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呈放射状轻揉20~30次(见图4—13)。

步骤4冲洗镜片

用一手食指和拇指捏住镜片,再用护理液冲洗镜片,边冲洗边轻轻揉搓镜片(见图4—14)。

步骤5浸泡消毒

(1)将清洁、冲洗过的镜片放入镜盒,盖好盒盖。

(2)多功能护理液的浸泡消毒时间在4h以上,新型的速效护理系统通常只需浸泡消毒10min左右(见图4—15)。

步骤6戴镜

次日早晨取出镜片,再用护理液清洁冲洗后戴镜。

[注意事项]

1.以上程序先右后左依次处理。

2.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3.在开瓶后不得超过厂家规定使用日期,通常为90天,若没有用完须连瓶弃去。

4.使用时,勿使瓶口触及手指、镜片或镜片盒等物,瓶盖内面向上放置。

5.在4~30°C温度下保存,不得在阳光直射下存放。

6.放置于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保管。

7.不可加温做热消毒使用。

8.多功能护理液在正常使用期间发生混浊、变色应立即停止使用。

9.多功能护理液在正常使用期间发生眼刺激、眼痒、眼红或眼睑红肿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立即请医师检查。

10.清洁镜片须均匀地放射状揉搓镜面,旋转状或往复状地揉搓易导致镜片的破损。

11.镜片的浸泡时间通常在4h以上,也可根据产品说明规定的时间来护理。

12.用过的护理液应及时倒掉,不可重复使用。

双氧护理液的用法

[操作准备]

1.环境照明充足,清洁整齐。

2.摘戴间备有3%的过氧化氢护理液,镜片篮,铂金环,护理液等。

3.清洁双手,清洗镜片篮(见图4—16),用护理液按常规方法清洁、冲洗镜片。

[操作步骤]

过氧化氢消毒方法有以下3种方法。

1.稀释法

(1)将清洁、冲洗后的镜片,放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15~30min。

(2)用生理盐水稀释,浸泡过夜,6~8h即可。

2.中和法(又称为两步法)

(1)在镜片杯内注入3%的过氧化氢护理液,注意液平面勿超过注水线。

(2)在镜片杯中加入抗溶外衣中和剂药片一片。

(3)将清洁、冲洗过的软镜按眼别分别夹入相应的镜片篮内。

(4)将镜片篮插入镜片杯中,浸泡过夜(6h以上)。

(5)达到充分消毒的时间后,抗溶外衣开始溶解,中和剂开始中和过氧化氢(药片基质内含有色指示剂,以防使用

者因疏忽忘记使用中和药片)。

(6)取出镜片即可配戴。

3.催化法(又称一步法)

(1)在干燥的镜片杯内注入3%的过氧化氢护理液。

(2)将清洁、冲洗过的软镜按眼别分别夹入相应的镜片篮内。

(3)在镜片篮头端套上铂金环。

(4)将载有镜片和铂金环的镜片篮插入镜片杯中,浸泡过夜(6h以上),使镜片的消毒和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同

时进行。

(5)取出镜片,用多功能护理液冲洗后即可配戴。

相关链接

过氧化氢三种消毒方法的特点

1.稀释法

该方法经济、简便,但消毒时间不足,微生物灭活不彻底,且稀释也不够充分,镜片上过氧化氢浓度很难降低到

安全阈值以下。

2.中和法

该方法由于延长了消毒时间,对微生物灭活十分可靠,特别适合于间断配戴者采用,但此法不够方便。

3.催化法

该方法方便省时,且经长时间催化分解,可使镜片上残余的过氧化氢降到安全浓度以下,但由于过氧化氢的浓度

下降过快,可能对部分病原微生物的灭活不够彻底。

[注意事项]

1.双氧护理液不可直接入眼,以免导致眼部毒性反应。

2.避免双氧护理液的泡沫从排气孔溢出,从而使溢出的双氧护理液得不到中和。有效的方法是注液不超过注水线,

给中和时的气泡混液留有膨胀空间。

3.保持镜片杯和镜片篮干燥,减缓中和时气泡混液的产生。

4.间断配戴时可用双氧护理液长期浸泡镜片。若采用催化法进行处理,可以用通常的护理方法护理镜片,镜片杯

的排气孔为单向阀口,有一定的密闭效能。不开盖,可保存3~4周。再次使用前,重新处理一次。

5.镜片浸泡后不要摇振镜片杯,避免加速双氧护理液的中和过程。

6.稀释、中和、催化时间不少于产品说明规定的时间。

7.用过的护理液不可重复使用。

8.镜片杯壁上的残余气泡是无害的活性氧,对SCL的配戴不造成影响。

9.双氧护理结束后倒掉镜盒中所有的药液,用洁净的水冲洗镜盒并在空气中风干,以备下次使用。

4.2.2指导配戴角膜接触镜

2009-12-0710:48:30来源:作者:凯米【大中小】浏览:39299次评论:0条

能够指导配镜者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并能够处理角膜接触镜配戴中的常见问题。

[知识要求]

一、初次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注意事项

1.初次配戴角膜接触镜的适应时间

(1)初次配戴角膜接触镜,由于眼部组织对镜片的机械性刺激和镜片对眼表各种新陈代谢干扰尚不能适应,故应

每日逐步延长配戴时间,循序渐进,可参照表4—4的方法掌握配戴时间。

(2)5天以后可以在白天全天戴镜,每日配戴时间最好不超过12h。

(3)如果间隔2周以上没有戴镜,再次戴镜时,除须清洁、消毒镜片外,仍需在最初1~2天适当缩短配戴时间。

表4-4初戴者适应时间表

配戴后(d)12345

戴镜时间3~45~67~89~1010

2.初次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初次配戴角膜接触镜时,会产生一些初期不适应的症状,如轻度的异物感、干燥感、视近模糊、雾视和眼分泌物

增加等。一般在戴镜3~5天后症状消失,如不消失或症状加重则需进一步检查处理。

(1)轻度异物感

无其他异常现象可能是戴镜者对镜片的轻微刺激不适应。可以继续配戴,不久症状应该消失。

(2)轻度眼干

因镜片的存在对眼表的泪膜造成干扰,可指导戴镜者有意识地提高瞬目次数和质量。可逐渐延长每日配戴时间。

(3)眼部轻度充血

无其他不适时,可能是眼结膜对角膜接触镜初期适应的一个正常反应,几天之后应该消失。

(4)有时视物模糊

戴镜初期可能因轻度刺激泪液分泌稍多,泪膜不稳定,或可出现角膜微水肿的反应。

(5)视近困难

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视近所需的调节力不一样,矫正近视时角膜接触镜所用的调节力大于框架眼镜。如为轻度

视近困难,可让戴镜者逐渐适应,无法适应者须重新验光,调整镜片光度(远视者增加正度数,近视者降低负度

数)。

二、配戴角膜接触镜须知

1.配镜前(或更换镜片前)应到正规的眼镜店、视光诊所或医院请有经验的眼科医师或验配师进行眼部检查和验

光,并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膜接触镜。

2.告知戴镜者角膜接触镜是一种医疗产品,需在眼视光医师严格的监督管理之下方可配戴。

3.选择何种角膜接触镜及护理产品最好听从医师的建议。

4.根据验配师规定的时间进行复查。

5.按规定及时更新镜片和护理产品,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

6.一旦发现任何不适症状或者出现任何问题应立即摘镜进行检查。

7.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为其配发的角膜接触镜护理手册及产品使用说明书。

技能要求

软性角膜接触镜配发前的戴镜者培训

[操作准备]

1.操作环境照明充足,摘戴镜操作台干净整齐,摘戴镜房间应定期利用紫外线等消毒。

2.准备配镜者实际使用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及护理液、润眼液、镜片盒、护理手册等。

3.核对角膜接触镜的处方与镜片的参数是否符合,检查加工质量是否合格。

4.确保戴镜者手指甲剪短,双手清洁。

[操作步骤]

步骤1讲解

为配镜者详细讲解镜片的物理化学特性、镜片配戴方法和戴镜中的注意事项(如戴镜者不得与其他人的镜片混合

使用,最好不与其他厂家用品混合使用,摘戴镜片时应确认镜片左右眼等),以及护理液等配套用品的用法、功

效等(见图4—17)。

强调不同品牌的护理液成分有所不同,不可混合使用或随意更换,以免损伤镜片。

讲解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觉症状,以及应及时采取的措施。

强调戴镜者必须与验配师密切配合,遵从规范的戴镜方法和护理操作,始终保持良好的依从性。

步骤2观察

在取出镜片前,养成轻摇镜瓶,自瓶底部观察镜片的习惯。若镜片有破损、对折粘连、贴附在瓶塞上;或瓶中无

镜片、瓶中多镜片则可及时发现处理。

步骤3为配镜者制订复查计划

讲解定期复查的目的和重要性。SCL常规复诊时间是戴镜1周、1个月、3个月,之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验配师

可根据镜片配戴方式的不同,戴镜者个体情况的不同,对其复查时间进行调整。

步骤4发放辅助用品

初次配戴角膜接触镜应发给戴镜者的用品,除镜片外还包括护理液、润眼液、镜盒和角膜接触镜配戴手册等辅助

用品。另外根据戴镜方式和护理液的不同决定是否配发去蛋白酶片。

[注意事项]

1.定期更换、更新角膜接触镜。

2.禁用洗涤剂、肥皂等其他代用品清洁镜片。禁用酒精、过氧乙酸等其他代用品消毒镜片。

3.避免使用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及生理盐水保养镜片,因其没有杀菌作用,用来保存镜片,容易滋生细菌。

4.感冒发烧期间应停止使用角膜接触镜,待恢复健康后方可再配戴。

5.配戴角膜接触镜时不可随意使用任何眼药水(润眼液除外)。

6.不要将角膜接触镜借给他人使用,因为镜片可成为传染眼病乃至全身疾病的媒介。

7.有药物或化妆品过敏史者要特别警惕。因有可能对角膜接触镜护理液产生过敏反应,应特别提醒出现眼部不适

时,要及时接受眼科检查。

8.北方天气较为干燥,风沙较大,易引起结膜炎、角膜异物等。配镜前应做相关眼科检查;戴镜时外出最好能配

戴一副平光镜、太阳镜或防护镜,防止风沙入眼对镜片和眼睛造成损伤。

9.粉尘、其他污染环境下最好不要戴镜;游泳时不可戴镜。

10.严格遵守戴镜时间,不可随意延长,使用一般SCL应避免戴镜过夜。养成天天戴、天天洗的良好习惯。

11.镜片长期不使用,须经严格清洁、冲洗、消毒,并储存在多功能护理液中,每1~2周清洗一次镜片并更换一

次护理液。再次配戴之前应充分地清洁、冲洗和浸泡消毒。

12.需要化妆的女士,应遵循先戴镜后化妆,先摘镜后卸妆的原则。尽量避免化妆品污染镜片。

13.对爱美的女士尤应注意是否留有长指甲或涂有指甲油,应告诫其长指甲易划伤镜片,指甲油中的化学成分会

污染镜片,易引起眼睛的刺激反应。

14.配戴角膜接触镜时,忽然感到明显眼红、眼疼、流泪、畏光、视力下降等眼睛不适时,应立即摘下镜片并请

医师进行检查处理。经常配戴SCL的人,角膜知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只要感觉到眼部有异常反应就应及时就诊。

15.如果有任何化学产品(家用产品、实验室化学药品等)溅入眼内,应立即取下镜片并用自来水反复冲洗眼睛,

即刻联系眼科医师或到医院急诊室就诊。

训练戴镜者戴摘角膜接触镜

[操作准备]

1.操作环境照明充足,定期消毒,摘戴镜操作台每日清洁、消毒。

2.戴镜者实际使用的角膜接触镜。

3.多功能护理液等化学溶液,用于对镜片进行清洁、消毒、湿润、除去蛋白质沉淀等处理。

4.在护理当中使用的各种镜盒、镜子、镊子、吸棒以及用作消毒的器皿等。

[操作步骤]

步骤1戴镜前指导

(1)验配师洗净双手擦干后,按处方将右片取出,同时让戴镜者洗净双手并擦干,将镜片放到戴镜者右手的食指

尖上,使其平衡,观察镜片的正反面,具体方法参见前文。

(2)为了便于配戴,让戴镜者将镜片在两食指间倒换,擦干空出的手指以减少镜片与食指间的水分。镜片放正位,

尽量减少与手指的接触面积以避免镜片黏附于指尖。

(3)将镜子放于眼前部,让戴镜者向前直视,通过镜子观察眼、手和镜片位置。

步骤2指导戴镜者练习戴镜

(1)方法一

戴镜时,眼睛向前看,用托着镜片手的中指按住下眼睑的睫毛根部,向下轻拉下眼睑边缘,另一手的食指或中指

按住上眼睑的睫毛根部,并将上睑边缘向上轻轻拉起(注意这只手臂不要遮挡另一只眼睛的视线,可将其抬高使

手从头项垂下),此时角膜完全暴露。

将托镜片的食指渐渐移近眼睛,并使镜片吸附在眼球表面(见图4—18)。

(2)方法二

戴镜时,将镜片置于一手食指指尖,用另一手的食指和拇指将眼睑拉开,睁大眼睛,将角膜接触镜轻轻放在角膜

上(见图4—19)。

(3)镜片戴上后眼睛轻轻向下看,然后慢慢放开拉住眼睑的手指(建议先松开拉住上眼睑的手指),放松眼睑并自

然瞬目。

(4)感觉戴镜是否舒适,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异物感,应摘下镜片重新清洗后再配戴。

(5)重复上述步骤,戴上另一只镜片。

步骤3指导戴镜者练习摘镜

(1)方法1

摘镜时,直视镜子,下颏稍低,用左手的中指拉开上睑,右手的中指拉开下睑,用食指稍使镜片下移,用右手的

食指和拇指轻轻触到镜片后将镜片捏出(见图4—20)。

(2)方法2

摘镜时,眼睛轻微向上看,用一只手的食指轻拉上睑,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挤镜片中下部,将镜片取出(见

图4—21)。

(3)重复上述步骤,将另一只镜片取出,清洁后按照镜盒上的标志将镜片放入镜盒内,注入护理液。

步骤4指导清洁护理镜片

(1)摘下镜片后置于非主力手掌心,滴几滴全功能护理液(注意每次用护理液时瓶子均应完全倒立再挤压,防止

药液被瓶口污染)用主力手的食指或中指将镜片的正、反面各放射性揉搓10~20次。

(2)用主力手的拇指和食指对捏镜片,用另一手将全功能护理液瓶倒立,挤压药液反复冲洗镜片,此时桌面上应

放有一干净器皿接水,尽量不要到水池中去操作,以免丢失镜片。

(3)将全功能护理液注入已洗净的镜盒内至约2/3容量处,将冲洗后的镜片放在相应的盒内,待镜片沉入盒底后将

盒盖盖好。

(4)次日戴镜时,用全功能护理液将镜片稍加冲洗后再行配戴,镜盒内浸泡消毒过镜片的陈旧护理液一定要倒出,

不可重复使用。

(5)每次将镜片取出后,用洁净水认真地冲洗镜片盒,然后晾干备用。每1~2周用专用的清洁牙刷将镜片盒的内

外用肥皂刷洗干净,用沸水浸烫,保持镜片盒清洁卫生。

(6)使用普通全功能护理液时,每周至少用除蛋白酶片处理1次,若用高效去蛋白护理液时,为彻底清洁镜片也应

每月清除蛋白1~2次,眼干或分泌物多的人需增加处理次数(除蛋白处理不能替代日常清洗和消毒)。

(7)若有眼干涩不适症状,可根据医师建议酌情使用人工泪液或湿润舒适液。

[注意事项]

1.每次摘戴镜片前应彻底洗净双手,洗净后的手不要随意摸其他的东西,应尽量避免手的污染。

2.洗手时,最好使用一般的肥皂,因为有些高级肥皂或香皂,含有羊毛脂、乳霜以及防臭剂,这些都会影响手指

和镜片的洁净度。

3.保持指甲短并修剪整齐。

4.操作时应紧靠桌面,以免镜片脱落掉在地上。

5.每次戴镜之前,养成仔细观察镜片有无破损、污染、异物及沉淀物的习惯。若镜片已破损一定不要勉强配戴。

若镜片有污染、异物或沉淀物,须清洗后再戴。

6.摘镜时避免用力过大,防止造成镜片粘连。如镜片发生对折粘连时,不要用力撕扯,强行剥开。应将镜片置于

掌心,滴上几滴多功能护理液,耐心地推动镜片,轻轻揉搓,直至粘连分开。如不奏效,可将镜片充分清洁冲洗

后,用护理液浸泡,使其自然张开。

7.如果在摘镜前滴一些润眼液,镜片会更容易摘出,且不会粘连。

8.要求初戴者1次即熟练地掌握摘戴技术是不可能的,但必须使其掌握摘戴镜片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切忌让戴镜

者回家自学摘戴技术。

9.初戴者在练习戴摘时,可能长时间戴不上镜片,以致镜片干燥污染,或对折粘连,可准备清洁的镜片储存盒,

注入护理液,供戴镜者在练习戴摘时清洁冲洗镜片。

10.定期更换镜片的保存盒,应3~4个月左右换一次镜盒。最好不要将镜盒放在浴室,避免发霉。

11.不要随意使用清洗器、振荡器等工具清洁SCL,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器械对镜片材料的破坏是难以预测的,受

损的镜片表面粗糙不光滑,容易引起配戴不适和角膜擦伤。事实证明用手指揉搓的方法来清洁镜片仍是最有效的

护理手段。

12.最好不使用镊子和小棒等辅助工具处理镜片,以避免间接污染镜片。最理想的方法是用充分清洗干净的手操

作镜片。戴镜前可用护理液冲洗手指,尽量降低手指的带菌量。

13.配戴角膜接触镜,要远离带有刺激性的物质,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都会污染镜片,引起眼睛的不适,尤其是辛

辣食物,一旦接触对眼睛的刺激就非常强烈。所以戴镜片之前一定要彻底清洗双手,一旦接触刺激物一定要取下

镜片反复彻底清洗,如果仍然有不适感觉,需请医师进行眼部检查和处理。

14.储存角膜接触镜时一定要使镜片完全浸泡在护理液中,防止镜片脱水和破损。

戴镜法辨别镜片的眼别

[操作准备]

仔细清洗双手,将两只混淆的镜片清洗后准备好。操作环境同上。

[操作步骤]

1.将认定的左右眼镜片分别戴在左右眼上。

2.比较左右眼的清晰程度,如果较高度数眼发现远视力下降,则为左右眼错戴。

3.纠正左右眼镜片,重新进行比较。

4.若差别不明显则需要请验配师协助检测镜片焦度。

[注意事项]

1.可通过使用有左右标志的镜盒来帮助记忆、区分,每次可先摘下一只眼镜片,将其清洁后放入相应的镜片盒中,

然后再摘另一只镜片。

2.每次戴镜前需严格分清左右镜片,再行配戴。

3.摘戴镜片时,遵循先右后左原则。

4.每天戴镜后养成比较左右眼清晰程度的习惯。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22:0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80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bigfoot
下一篇:satay
标签:airy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