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广东民乐
广东省传统音乐文化的源流,可循多彩的民间器乐文化去寻根。在历代汉民
族多次大南徙的文化交汇中,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条件,在粤语、潮语、
客语三种方言的不同地区,在民间器乐中孕育出近代誉称之为“三大乐种”
的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广东汉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独特
的风格与丰硕精深的蕴涵。
广东音乐
亦称粤乐,是产生于广州方言区的器乐品种,经过近300年的孕育,完善
和发展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广东音乐与粤剧、岭南画派被誉为“岭南三大
艺术瑰宝”,是广东文化的“三张名片”。
最初是作为粤剧的过场音乐,故也称为“过场谱子”或“小曲”等。后产
生了不少可独立演奏的乐曲,流传到外省后,便被称为“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一种标题音乐,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丰
富多变、音乐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
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初期
仅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俗称“五架头”,又叫“硬弓组合”,
独奏多用琵琶或扬琴。20年代以后,改以高胡为主奏乐器,辅以扬琴和秦琴,
俗称“三件头”,又称“软弓”。
大批粤乐家自编自创,已积累了数百首曲目。如《旱天雷》《雨打芭蕉》《双
声恨》《步步高》《饿马摇铃》《连环扣》《赛龙夺锦》《平湖秋月》《孔雀开屏》
等
《平湖秋月》
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他曾于金秋时节畅游杭州,触景生情,创作该
曲。曲中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秀丽景色的感受,曲调既采用了浙江的民间音乐,又
有广东音乐的风格,它是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雨打芭蕉》
乐曲开始就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达人们喜悦之情;接着一连串分裂的短句,节
奏顿挫,犹闻雨打芭蕉淅沥之声,如见芭蕉婆娑摇舞之态,板富南国情趣。最早
由粤乐名家吕文成等灌制唱片,更为优美动听;最后用高胡领奏的慢板尾句,给
人以清新愉悦之感,别有情趣。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俦编著的《弦
歌必读》,是广东音乐早期优秀曲目之一。
[欣赏提示]
吕文成(1898-1981)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广东省中山县人。是20世纪
20年代以来广东音乐最卓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也是广东曲艺、粤曲的出色演唱
家和革新家。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广东音乐的发展事业中,为广东音乐传播国
内外,成为我国独树一帜、蜚声乐坛的乐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饿马摇铃》
原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后改弦乐主奏。乐曲以不稳定的节奏和采用顿音等多变的
音型,突出运用si、fa两音级,维妙维肖地展现了饿马摇铃的形象。为何柳堂
传谱,
《赛龙夺锦》
又叫《龙舟竞渡》,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广东音乐,
也是广东音乐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原是一首丝竹乐曲,后来为了表现乐曲
的气势,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增加了唢呐和打击乐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调为基
础,加以不断衍生和发展。并从表现龙舟竟赛的内容出发,借鉴外来作曲技巧,
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是我国传统乐曲中较少见的。
[欣赏提示]
何柳堂(1874-1933)是广东番禺县沙湾乡人,广东音乐作曲家和琵琶演奏家。
自幼受祖父何博众的熏陶和教育,继承了何博众的“十指琵琶”演奏技法。他的
作品有《鸟惊喧》、《七星伴月》、《回文锦》、《垂杨三复》、《醉翁捞月》、《玉女思
春》、《晓梦啼莺》等乐曲。
《旱天雷》
原是由严老烈根据《三汲浪》改编而成扬琴曲,现有多种演奏形式,旋律活泼,
生机盎然,节奏欢快,表现了人们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欣赏提示]
严老烈,明末清初人。又名严公尚,擅长扬琴。是早期广东音乐演奏家和作曲家。
曾与戏剧家欧阳予倩等人在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并为多部粤语电影配
乐。
《鸟投林》
作于1931年。乐曲以清新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夕阳西下,百鸟归巢的动人
场面,展现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南国风光,全曲静中有动,乐曲形象而富有生气。
乐曲一开始是一段恬静的旋律,表现了幽静的森林暮色。然后突然出现一阵鸟
鸣声,这是一段华彩,犹如群鸟滑翔,投入林中。夜暮降临,森林逐渐安静下来,
但巢中尚有鸟声。曲终之前,突然一声鸟鸣,表现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入睡。加谱
[欣赏提示]
易剑泉(1897--1971),作曲家,广东鹤山人。作品有广泛音乐《鸟
投林》、《大军启行》、《万紫千红》,古典舞曲《燕归时》、《长门月》等。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流行粤东、闽南以入上海、台湾、港
澳和东南亚等地区潮人聚居的地方。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支别具特色的地
方乐种,深受群众喜爱和赞赏。
潮州音乐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它的主要乐器是二弦、二胡、扬
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潮州音乐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韵,日益为世界所关注。潮
州音乐以内涵丰富、品种多样著称。不同品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乐器给和
演奏形式、演奏风格上。大致分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
五大类。
潮州音乐历史悠久,曲目丰富。它形成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最初是中原音
乐和土著音乐融合的民间音乐,但自宋元以来南戏传人潮州后,戏曲音乐与民间
音乐互为影响,于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派系。至清末,已成为独立而完整的
音乐体系。著名曲目有“潮州十大套”:《昭君怨》、《寒鸦戏水》、《小
桃花》、《黄鹂词》、《月儿高》、《大八板》、《平沙落雁》、《凤求
凰》、《玉连环》、《锦上添花》等。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
青年与学生联欢节,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
和唢呐小锣鼓曲《粉蝶采花》均荣获金质奖章。
潮州大锣鼓
潮州大锣鼓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
吹乐类演变而成。乐器组合以打击乐为主,配以管弦乐,由大鼓指挥。潮汕地区
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大锣鼓除大鼓外,锣器较有特色的有钦仔、深波、斗锣;其次有苏锣
(形制比马锣大)、亢锣、月锣、大钹、小钹等。
广东汉乐
七百多年前,中原古汉乐从中原流传到粤东等边远山区,并与客居地的民间
吹打乐,庙堂音乐等乐种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音乐流派,成为广东
省的三大乐种之一。有“中州古乐”之称。流传在客家人居住的地区,如广东
的梅州及惠州、韶关、河源、深圳、汕头,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台湾及东南
亚等华侨聚居地,尤其是在“汉乐之乡”大埔极为盛行,大埔县志称“埔之风俗,
家诵户弦”。
在长期的流传中,汉乐有过种种称谓。如“国乐”、“中州古韵”、“客家
音乐”、“外江弦”、“汉调音乐”、“锣鼓吹”、“打八音”等。为了正本清
源,一九六二年第一届羊城音乐会上,经众多音乐家研讨,正式定名为“广东汉
乐”。广东汉乐曲目丰富。已整理出版的曲目有612首。
《出水莲》
是客家筝曲代表之一,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全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
[欣赏提示]客家筝曲,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传统
的客家筝的形制,长度约1.2米左右,面板的弧度较大,桐木制成。上装
16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
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
)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F调,D调或C调,很少使用。在
风格上,客家筝悠扬深长,古朴典雅。
作为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广东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经过数百年的传
承发展,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9:5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7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