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心理学的心得
原生家庭心理学的心得1
心理学这一名词,对于我而言,已不再陌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
学的了解不断增加。
作为师范生,心理学是一门必修课。对于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未来的职业生
涯来说,也是重要的与终身的必修课程,学习心理学有以下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明确各专业活动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利于自我教育与良好个性发展;
3、掌握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能;
4、有利于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可见,我们正常的心理功能
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实践。而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
和调节作用。所以我平时要有符合实际的计划和目标,用行动去实践。在实践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心理水平。大学可支配的时间真的很多,我总不能将其
浪费于睡懒觉、玩游戏等。这需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充分利
用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参与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丰富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否则
只能浪费青春罢了。
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如何提高良好的记忆品质。通过掌握科学的记忆方
法,能增强记性,防止遗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要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过分紧张疲劳,要劳逸结合,兼顾娱乐,学会放松与缓解压
力;增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敢于幻想,敢于实践,敢于质疑,敢于创
新,不受定势的干预,大胆的发散思维。
在除了学习课本内容,张老师还给我们观看《心理访谈》的节目,丰富了我的
认识。同时,这些节目都是关于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告别依赖、面试技巧,
有关的心理专家给了很多方法及建议。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值得我学习借鉴。
总之,心理学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学期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
学习。
原生家庭心理学的心得2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
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
《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
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
“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
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
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
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
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
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
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
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
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
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
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
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
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
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
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
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原生家庭心理学的心得3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
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
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
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
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
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
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
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快速”
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
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
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
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
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
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
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
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
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原生家庭心理学的心得4
一般人听到变态心理学,都会觉得有些不自然,因为变态这个词总是和怪异、
恐怖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心理学中的变态心理源自英文AbnormalPsychology,我
觉得翻译成异常心理学会更易让人接受一点。在hk实习的时候,就听说心理咨询
师不同于精神科医生,只有那些不太严重的问题才能靠咨询解决;如果是脑器质性
损伤,再怎么咨询都没用,必须要精神科医生用药物控制病情。虽然我不是精神科
医生,但仍然需要了解异常心理方面的知识,原因是辨别出没有精神障碍的案主,
作为咨询对象,而将疑似有精神障碍的转介给精神科医生,以避免错把精神病人当
作一般心理问题来对待。
听了郭念锋教授的8堂课,真是受益匪浅,他用简单的语言、生动的例子,把
枯燥的异常心理学讲述的深入浅出,不仅记忆得快也方便理解,真不愧是中国心理
学第一人啊。尤其是他提到的例子,对于我这样没有经验的准心理咨询师来说,很
有帮助。比如有些家长称赞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是天才,能记住一年365天的天气
预报,又或者能记住城市所有的地铁路线。这时,我们就要警惕了,这孩子是否是
在记忆方面有所障碍。在记忆障碍里有一种症状叫作记忆增强,这是病理性的,表
现为患者只专注于记忆某一件事,而且记得特别清楚,这类患者通常都是精神障碍
的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有可能是偏执狂。作为80后的年轻家长,如果不多了
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很可能还真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儿童,还很骄傲的向朋
友炫耀呢。读写障碍也是在小学前半阶段常发的思维方面的疾病之一,在hk我就
遇过一例,患有读写障碍的儿童分不清类似的字词,无法分辨b和d,p和q,对
中文也是如此,左右偏旁的字他会写反。如果家长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不认真读书,
反而进行责骂,那对于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hk的家长都会在孩子在小学前
去专业机构进行一些心理测量,防患于未然。
不仅是孩子,我们也要注意身边的大人。比如某个人特别执著于维护社会观
念,他每天都在努力寻找单位里的“坏份子”,对人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行为严
重的,还会去法院提起诉讼,即使被退回也坚持不懈。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是维
护社会公义吗,这是典型的带有超价观念的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还有一些
老人,年纪慢慢大了,也会有一些异常行为,作为子女,一定要特别关注他们,以
便及早就医。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要做的除了对于一般性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疏解,还要
及时发现那些有疑似精神障碍症状的案例,转介给精神科医生尽早诊治。随着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压力也在不断的考验着我们。面对压力,是独自疏解,还是找人倾
诉,各有各招;但切记一定不能逃避,否则日积月累,你不处理它,它会来处理
你。
原生家庭心理学的心得5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有幸在远程研
修中学习到了幼儿心理学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必定
不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幼
儿学习的主动性;由兴趣驱使的学习积极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学习的无
意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我及我周围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这些,所以在进行教
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扼杀了。
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好奇、好问、
好探究、好模仿的学习心理,常常给孩子的就是随口乱答,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
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幼儿的活动入手,给幼儿创设利于他们
学习的环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对幼儿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都要给予肯定,
然后认真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可以请其他幼儿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师就直接
告诉幼儿,老师将下班后在书中或网上找答案后再告诉你。同时,也请幼儿自己回
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师讲的案例里的老师一样,既保护了孩子的
求知欲,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后,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普遍现象,我也是体会深
刻,感到茫然与无奈。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
未达到小学生的水平,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在幼儿园学
的小学知识最多能让幼儿一、二年级时一时领先,以后就不可能了,这样反而还会
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应该在活动与游戏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其各方面
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有目共睹,深有体会。
我期待着让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观早日驻入每个幼儿教育工作
者的心中。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9:3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73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