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

更新时间:2022-12-31 16:54:59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初中英语单词mp3)

口服异丙酚对小鼠镇静和麻醉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惠霞徐礼鲜马加海张惠徐瑞芬周丽华刘春然

[摘要]目的研究异丙酚口服灌胃给药小鼠是否产生镇静催眠麻醉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小白鼠体重20±2g(18-22g)6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

分为150mg/kg组、180mg/kg组、216mg/kg组、259mg/kg组、311mg/kg组五个亚组,每组

10只。对照组用0.2ml/10g生理盐水灌胃,试验组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灌胃,观察给药后

小鼠的活动和行为变化、入睡率,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期,半数有效量(ED

50

)。结果入

睡潜伏期平均为15.36±0.38min,睡眠持续期为77.71±0.87min,口服异丙酚产生麻醉作

用的ED

50

为208.33mg/kg。结论异丙酚口服途径给药也可产生镇静、催眠、麻醉作用。

[关键词]异丙酚;口服;镇静;催眠;麻醉

ExperimentalstudiesonthepharmacyodynamicsoforalpropofolWANGHui-xia,XU

Li-xian,MAJia-hai,etal,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StomatologicalHospital,FourthMilitary

Medical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ationandanestheticactionoforalpropofol.

Methodssixtymiceweighing18-22g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A)controlgroup

(n=10);(B)experimentgroup(n=50).GroupBwasfurtherdividedinto5subgroupswith10

animals(5male,5female)edthebehaviorofmice;Theincidenceand

atethemedianeffectivedo

(ED50).ResultsThesleepinglatentperiodofmicewere15.36±0.38min;thedurationof

sleepingwere77.71±0.87min,ED50oforalpropofolwere208.33mg/sionOrally

takenpropofolhasdationand(or)anestheticeffects.

[Keywords]Propofol;Takeorally;Pharmacodynamics;Anesthesia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

异丙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之一,主要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麻醉。近年来也广泛用于门

诊短小手术,胃肠镜查、人工流产等无痛治疗,其优点是快速、短效、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

积作用。但静脉给药使用不方便、安全范围小,注射过快可产生呼吸和循环抑制及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

应等缺点,这给临床安全使用带来一定的限制。本实验研究通过胃肠道给药方法,观察口服异丙酚能否对

小鼠产生镇定、催眠和麻醉作用,为临床更为广泛、安全和方便的使用异丙酚提供一条新的给药途径。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与分组健康小白鼠60只(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

2g(18-22g),雌雄不拘。小白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依据口服异

丙酚的剂量分为5组,以150mg/kg(P1)为基础剂量依次递增1.2倍,分别为180mg/kg(P2)、

216mg/kg(P3)、259mg/kg(P4)和311mg/kg(P5)组,每组10只。异丙酚原料由西安力邦

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给药方法与观察指标实验前将各组小鼠放置于安静、光线暗淡和温度为22~25℃的环

境中24h以上,于灌胃前XXh禁水食,以保证小鼠空胃。异丙酚口服采用传统灌胃给药方

法,以左手固定小白鼠,腹部向上,颈部拉直,右手将小鼠灌胃器沿口角插入口腔,从舌面

紧贴上腭进入食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分别观察灌胃后各组小鼠的行

为活动,镇静情况,翻正反射消失的发生率(入睡率),翻正反射消失后维持和恢复时间。从

给药到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为睡眠潜伏期,翻正反射消失到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为睡眠持续

期。应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口服给药产生麻醉作用的半数有效量(ED

50

),观察小鼠的中毒和死

亡情况。镇静和睡眠是如判定??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的简化直接概率法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

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

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一般情况各组小鼠的性别、平均体重、禁水食时间及灌胃时推注速度均无统计学差

异(P>0.05)。

2.镇静作用

表1口服异丙酚对小鼠的镇静作用(n=10)

组别起效时间镇静作用维持时间

(min)安静睡眠(min)

C组0

P1组

P2组

与C组比较*P<0.05,与P1比较△P<0.05

3.麻醉作用给予不同剂量的异丙酚灌胃后,试验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镇静、

活动减少、行动迟缓、肌力减弱、翻正反射消失等现象。试验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呼吸次

数减少,呼吸幅度减弱。

表2口服异丙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n=10)

组别起效时间(min)翻正反射消失维持时间(min)

C组00/100

P3组18.06±66/1071.6±31.28

P4组8/10

P5组9/10

与C组比较*P<0.05,与P1比较△P<0.05

4.麻醉作用的ED

50

麻醉作用以小鼠反正反射消失为确定依据。50只小鼠实验中均保

留自主呼吸,实验中无死亡。用改良寇氏法计算ED

50

,ED

50

=(公式),结果口服异丙酚产生

麻醉作用的ED

50

为208.33mg/kg。

5.口服异丙酚的量效关系

6.异丙酚灌胃给药对小鼠催眠时间的影响(x±s,n=10)

剂量(mg/kg)潜伏期(min)持续期(min)

216mg/kg18.06±671.6±31.28

259mg/kg17.03±4.4079±30.74

311mg/kg19.25±7.8883.29±31.28

麻醉剂量组间比较,P>0.05

口服异丙酚在麻醉剂量范围内,小鼠的潜伏期和持续期差异不显著。由于灌胃给药速度

的不同,可能也会对睡眠时间有一些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7.随剂量的增大,小鼠的入睡率增加,(P<0.05)。150mg/kg组(P1)组入睡率10%、

180mg/kg组(P2)组入睡率30%、216mg/kg组(P3)组入睡率60%、259mg/kg组

(P4)组入睡率80%、311mg/kg组(P5)组入睡率90%。

讨论

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全麻药,因其起效快、苏醒迅速、平稳、副作用少等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手术麻醉和各种躁动的镇静治疗[1-3]。虽然异丙酚可产生良好的麻醉

或镇静作用,但必需静脉给药,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及局部血管刺激反

应或疼痛等,这给临床应用尤其是小儿带来痛苦以及门诊应用不方便,如果改变给途径,采

用口服给药可望克服静脉给药的缺点,更适用于烧伤换药、介入、美容、无痛人流、胃镜、

肠镜等各种门诊短小手术的需要。

Miller[4]等认为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ED

50

与MAC值有很好的相关性,翻正反射是动物

从麻醉状态恢复清醒的一个重要指征,因此我们以药物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ED

50

作为衡量

麻醉药效价强度的指标。本实验通过将异丙酚给予小鼠口服灌胃,发现小鼠出现镇静、睡眠

作用,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提示口服异丙酚同样产生麻醉作用,证明采用口服给药的途

径是可行的,预期将有更广泛的其他用途。

参考文献

[1]onoftheagitated,criticallyillpatientwithoutanartificialairway,Crit

careclin,1995,11:913-936

[2]FultonB,ol:anoverviewofitspharmacologyandareviewofits

,1995,50:636-657

[3]朱科明,刘树孝。异丙酚、咪唑安定和氟哌啶醇用于吸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较研究。

麻醉与重症监测治疗杂志(内部刊物),1996,2:3-4

[4]:MillerRD,

York:ChurchillLivingstone,1994,67-99.

作者简介王惠霞女(1971年8月生)主治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及

麻醉药理研究工作。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6:5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6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复合钢
下一篇:限制区
标签:异丙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