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

更新时间:2022-12-31 16:29:4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多哈回合谈判)

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作者:王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25期

王笑

(吉林省白城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应遵循关键性、及时性、实效性、双向性、引导性

的基本原则,根据师生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巧妙选择和运用创境法、激情法、设疑法、寻

思法、研讨法、故谬法、暗示法、点拨法、对比法等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9(a)-0125-01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常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立竿见影,如果教师没

有真正领会其实质或者对其运用不当或不熟,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参与教学,经

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在运用该方法时,不能把满堂问当作法宝,其方法多种多样,有时教

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通过适当的体态语言,就会使学生浮想联翩,具有启迪性,使教学活动

顺利进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为此,笔者总结分析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

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1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1.1关键性原则

要顺利实施启发式课堂教学,关键在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启在关键和要害处。所以,教

师要分清教学内容之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由几个不同的教学内容组成,其中每一个

教学内容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在抓住每一个主要矛盾的同时,更要抓住这堂课的主要矛盾,

通过各教学内容的教学,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机结合

起来,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1.2及时性原则

要顺利实施启发式课堂教学,必须创设适宜的愤悱情境,做到并真正实现及时启发,尽量

避免超前或滞后启发。此时,教师必须通过设疑、铺垫和相应的的启发诱导等手段,提高学生

的注意力,出现高度紧张而活跃的思维,将学生带入“心求通而水通,口欲言而未能”之境界,

教师抓住教学内容之本质,稍加点拨要害处,启发的效果自然显现出来,自然会提高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1.3实效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实施前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不同,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讲求

实际和实效,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完成教学目标。

1.4双向性原则

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强调师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采取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

体”的教学模式。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入到正确思维的道路,将学生主体意识充分体现,

使之知晓自己的任务是通过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发挥启发式教学在教学

目标实现中的作用。否则,师生心理相悸,学生启而不发,问而不答,这样课堂气氛压抑,影

响师生双方的情绪,难以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

1.5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如何开动学生思维的机器,就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动脑,从而主动地理解

并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的方式主要包括:(1)以教学内容新颖充实、教学方法生动形

象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求知欲望较为强烈,必将产生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在学会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科

学的方法,自然会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3)学生具有发展自己能力的引导。在进行启发式课

堂教学过程时,要将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合理运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

意培养、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进

行有机整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今后的职业提高奠定基础。

2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2.1创境法

即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的情感氛围是指上述愤悱情境。创设该

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可通过放录音、录像和生

动讲述以及多媒体教学、观看一件想象丰富的物品等方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睹物思情,通

过情感共鸣,自觉地去思维、去探索相关已知或未知的知识领域,完成启发式课堂教学。

2.2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是通过师生互动完成传递知识信息的任务,更有连着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理

学研究证明,乐观向上心情可促使思泉喷涌,而苦闷心情则对思维有抑制作用。所以,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将学生乐观向上情绪得到激发,以语激情,使之思维活跃,注意

力集中,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从生理学角度看,在课堂上自信、兴奋、惊奇、赞叹

的教师,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能力。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饱含感

情并感化学生,学生受到鼓舞和鞭策后自然可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体验到成功学

习的乐趣和享受。

2.3设疑法

设疑是一个教师具有的基本教学技能,是探求知识和启发思维的起点和支点。在实施启发

式教学时,教师要以疑为起点,巧设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鼓励和启发学生针对

“疑点”展开思维,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解疑后心情自然豁然开朗。

2.4寻思法

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学会分析、

解决问题和悬念的方法使之“会学”,提高思维能力,达到启发的目的。

2.5研讨法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与全体学生共同研究、分析和探

讨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亦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己的思维合成的集体智慧将

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6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重点关键知识时故意出错,或做课堂练习时故意将学生引入误区,吸引学生注

意力,引起警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究和掌握知识,明确正

确答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2.7暗示法

启发式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可能总是处于亢奋状态。当出现思维偏差时,教师

应通过语言和副语言的方式,暗示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顺利完成分析和解决某一问题的

任务。

2.8点拨法

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应适当使用点拨法开展启发式教学。与暗示法比较,教师在运用本方

法时应把某些话说在明处和关键处,解开学生谜团,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而暗示法教学中,

教师只暗示,不明确说出答案,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学生思维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2.9对比法

对比是否强烈鲜明,决定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否深刻,决定了是否能使学生识记知识。

该方法适用于来起差不多但实际上有较大区别且似是而非教学内容的区分,从而使学生从困惑

中得到较清晰的概念。

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在运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关键

性、及时性、实效性、双向性、引导性的基本原则,根据师生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巧妙选

择和运用创境法、激情法、设疑法、寻思法、研讨法、故谬法、暗示法、点拨法、对比法等方

法,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并做到有机统一,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

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6:2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65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tfo
下一篇:reduces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