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31 16:00:5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

二上语文第15课《八角楼上》教案

【课前解析】

《八角楼上》是讲述的是毛主席在茅坪村八角楼上深夜工作的景象,在艰苦

的条件中,在“一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胜利

指明了方向。

关注课文:全文共有2个自然段。

课文第1自然段点明历史背景和毛主席居住的地方。

课文第2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通过详细具体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一个冬

天的夜晚,毛主席在清油灯下忘我工作的情景。文章末尾赞颂了毛主席对中国革

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整篇文章一线贯穿,写灯寓意,借灯传情,构思精巧。

关注生字:

本课共有6个会写字,其中“楼、披、轻、利”这4个字是左右结构;“夜”

是上下结构;“年”是独体字。需要注意“轻”字的“车”字旁笔顺为“横、撇

折、竖、提”,与“车”字笔顺不同。

关注插图:图中的毛主席右手拿笔,左手拨动灯芯,穿着军衣,披着毯子,

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图中右上角还有几行小字。借助插图,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

和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

深夜、军衣”等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片和课文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

2.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争、代、临”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3.初步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1927年的时候,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上建立了

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茅坪村的一座

小楼里,因为那座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就叫八角楼。每到夜晚,毛主席就

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角楼

上》。出示课件1、2:

我们先来看题目中的“楼”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的横

笔和“米”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横要长。请同学们认真书写“楼”字。出

示课件3:

二、观察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出示课件4:

预设:画的是毛主席。

2.毛主席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正在干什么?他的神态怎样?

预设:毛主席穿着单薄的衣服,右手拿着笔,左右挑动灯芯,他的神情很严

肃,好像在思考问题。

3.看一看桌子上还有什么?

预设:有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和几张稿纸。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主要人物到环境,仔

细观察画面,从中体会战争年代毛主席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十分艰苦,为进

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毛主席忘我的工作精神奠定基础。)

三、生字认读

1.同学们,本课的会认字出现自屏幕上,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5:

2.加大难度,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提出要求:先试着自己读一读。出

示课件6:

3.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认识它们。出示课件7、8:

(1)加一加:“章、握、视、油”

(2)换一换:“楼、腊、”

(3)组词识字:“战争、争斗”“古代、代表”“光临、来临”“观察、

视察”

(设计意图:为阅读扫清障碍,采用多元识字方法,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

4.相信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这几个字,提出要求:指名读,每个

字读两遍,最后齐读。出示课件9:

四、课文学习认识了生字,让我们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出示课件10:

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11:

1.第1自然段一共几句话?每句话的讲的是什么?

2.第1句介绍了八角楼的位置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板书:井冈山艰苦

奋斗茅坪村)

3.出示第2句话:“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思考“夜

幕降临”是什么意思?

4.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从“每当”一词中,读懂了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办公的。毛主席这

样辛苦工作是为了中国革命能够胜利!

五、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年、夜”,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12、

13:

2.范写指导:

(1)年:独体字,注意结构安排,横与横之间的距离相等,末笔竖不出头。

(2)夜:上宽下窄,第三笔撇写舒展,撇尖超过横左端,末笔捺同样写舒

展,超过横右端,露出捺脚。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示书写姿势。

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

六、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巩固本课学习的会认字。

七、板书设计

15八角楼上

艰苦奋斗

井冈山

茅坪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披、轻、利”3个字。

2.理解“寒冬腊月、凝视”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

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齐读复习。出示

课件14、15:

二、课文学习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八角楼上》,自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

椅上写文章。”出示课件16:

(1)指名读,理解“寒冬腊月”的意思。

(2)腊月指的是农历12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

(3)在这寒冷季节的深夜里,毛主席在干什么呢?

(4)理解“薄”的意思,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

(5)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依然这样忘

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2.出示“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

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出示课件17:

(1)指名读,找出有关毛主席动作和认真的词语。

预设:握、拨、凝视、沉思、没有觉察

(2)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左手拨动灯芯,让灯光更加明亮。虽然当时条件

艰苦,但毛主席仍然日以继夜地工作着,此时的他凝视看着灯火。“凝视”是什

么意思?

预设:集中注意力看

(3)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他陷入了沉思。什么是“沉思”?毛主席又

会沉思些什么?

(4)你还能从哪里看出毛主席陷入沉思?

预设: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到。

(5)你认为“觉察”是什么意思?

预设:觉察就是发觉,感觉的意思。

3.小结: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薄的军衣,他本想披着薄毯子抵

御寒冷,可是当他望着灯光考虑到革命时,竟连毯子掉下来也没有觉察到。毛主

席凝视着“星星之火”,陷入沉思。井冈山革命根据就像这“星星之火”,这儿

的革命力量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相比,是多么弱小。但“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

不久,就会在整个中国就会燃起革命烈火,让受尽苦难的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此时此刻,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板书:星

星之火)

4.在这盏清油灯下,就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这样想着、写着,他写出

了什么样的文章?指名读第四句话。出示课件18:

(1)为什么说是“光辉著作”?(板书:光辉著作)

预设: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带领我

们中国走向光明。(相机板书:胜利之路)

三、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披、轻、利”,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出示课件19:

2.范写指导:

(1)披:左窄右宽,笔顺是“横、竖钩、提、横勾、撇、竖、横撇、捺”,

末笔捺写舒展。

(2)轻:左窄右宽,“轻”字的“车”字旁笔顺为“横、撇折、竖、提”,

与“车”字笔顺不同。

(3)利:左宽右窄,左右大体等高。左半部“禾”的末笔由捺变成点。

3.学生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

四、课堂总结

黑暗的旧中国,犹如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

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更应该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发一分光、献一分热!(板

书:“忘我”精神)出示课件20:

五、布置作业

看着插图,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15八角楼上

星星之火光辉著作胜利之路

“忘我”精神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革命传统教育篇目,通过革命领袖的事迹传承红色文化经典。本课

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学生在阅读上难度不大。

但是,学生生活距离文中环境差距较大。所以在课堂伊始,介绍清楚当时的历史

背景,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十分必要。文中的“星星之火”有表层和深层含义,

学生对其深层含义的理解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介绍,帮助学

生体会、理解。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6:0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6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8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