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春

更新时间:2022-12-31 11:27:25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四六级报名时间2021上半年)

人生的四个阶段

大自然有四季,叫春、夏、秋、冬;

人生如自然,会生、长、老、死。

人生的价值绝对不应该是:

一味为自己享受、在追求物质占有的路上走到黑。

(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危机、利欲熏心的根本原因)

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智者的价值观吧。

中国儒家文化常把男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印度婆罗门教也把男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学生时代的“梵行期”、

结婚以后的“家住期”、

离家出走的“林住期”、

苦行生活的“遁世期”。

两种文化中,前两个阶段十分相似,

后两个阶段则迥然不同。

中国男人在修身、齐家之后要进一步为社会做贡献,

从“迩之事父”,过渡到“远之事君”。

因为在中国人眼里,“国”只不过是放大了的“家”,

只有在这个永恒的家园之中,人的有限生命,才能够获得不朽的

意义。

所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说的都是这个

意思。

而印度男人在修养身心并对家庭尽够义务之后,

则要离群索居,并在苦行中获得自己的精神升华。

因为在印度人的心目中,家庭也好,国家也罢,

只不过是延绵不绝的精神生命在其业报轮回的漫长岁月中一个小

小的驿站罢了,

只有摆脱这些尘世的烦恼和琐事,才能够净化自己,与神沟通。

正因如此,中国人倾向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而对神则抱以消

极的态度。

印度教徒恰好相反,寻求与神建立积极的关系,而对人(圣人除

外)则抱以消极的态度。

中国人膜拜神灵,几乎完全是因为有求于神;

印度教徒则把崇拜神作为平常虔敬之心的必要表现。

中国人需要神时才去朝拜神,

而印度教徒在任何时候都把朝拜看作重要的事。

我们可以结合这两种文化,提倡如下的人生四阶段观:

年少时,修身;

成年后,齐家;

中年后,回馈社会,以国为家;(能力有大小之差别,正心诚意

则可)

老年后,寡欲解脱,坦然离世。(此生结束后,“万般将不去,

唯有业随身。”)

世人陷入“名利”二字无法自拔,皆因未了解人生之全貌。

如能尽早洞悉人生之终极归宿,必然有助于建立“自利利他、和

谐共存”之社会风气。

此观点如由政府倡导,时刻宣讲,日久必然深入人心(如同儒家

文化能成为传统国学一样),

是否比“八荣八耻”这样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空洞口

号更有影响力呢?

如能达成这样的社会共识,

我们的未来,必能解决目前“不问道德、唯利是图”的危机!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1:2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51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front
下一篇:水盂
标签:叫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