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饬

更新时间:2022-12-31 11:20:04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山木培训网站)

(四)阅读《整饬人生的“精神牧场”》一文,完成14—17题。(12

分)

①身处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

神因惑?人生究竟应向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的

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或许,在广袤的大自然里涵养

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

一条通途。

②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

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

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景,让人气定神闲。苏东

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

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

的情趣,犹如清新洁净的空气,吐纳之中令人消解困顿、获取力量。

③大自然是最好的美育课堂。从纷乱闲杂中抽身休憩,在自然中行

走,于自然中体悟,既是对灵魂的涤荡,也是对精神的洗濯。人之如器,

如果不被高雅的情趣所充盈,低俗、粗鄙的情趣便容易乘虚而入。现

实中,从痂迷玉石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到沉溺赌博的遵义市委

原副书记罗其方等,都最终被俗趣所击倒。情趣是一面镜子,既可窥

见人生的境界高下,也可映照出成败的内在逻辑。

④浸润于自然、涵养高雅情趣,何尝不是在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

精神的种子,拔节生命的高度。《论语》记载,孔子与几个弟子谈论社

会、政治和个人生活志趣,众弟子或谈治军,或谈富国,或谈守礼之

道。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

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

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让孔子很感叹:“我赞成曾皙啊!”

由此可见,一个人不仅要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也应怀有对美好

自然的向往追求。

⑤天光云影的大自然里,刻录着快乐的密码,流淌着诗意的华章。

梭罗28岁时,曾在新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小木

屋,独自一人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他在丛林中漫步,聆听自然曼妙

的声音,欣赏湖畔四季变换的风景与色彩,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他坚信,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宇宙真谛和无上法则,一个人通过内省、

与自然交流,可以领悟自然界所蕴含的信息。聆听自然、寓于自然,

能让人找寻到精神的新高度,赋予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⑥有人说,生活虽不总如自然那般美好,但我们仍可让生活充满

诗意。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其实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牧场。

与自然交流对话,在自然中涵养情趣、体悟人生,我们就能厚植信仰

的土壤、沐浴爱的阳光,让人生的精神牧场绿草如茵。

14.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5.本文②③两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第②~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17.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体悟自然中让你“人生

的精神牧场绿草如茵”。(100个字左右)(5分)

14.在广袤的大自然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

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途。2分

15.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列举了苏东坡亲近自然赏心乐事良多

和倪发科、罗其方被俗趣所击倒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真实有力地强

调了在大自然中涵养情趣的重要性。3分

16.不能调换。②③段主要论述亲近自然的情趣,第④段论述浸

润自然,涵养高雅情趣,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种子,拔节生

命的高度,第⑤段论述个人通过内省、与自然交流,可以领悟自然界

所蕴含的信息。②、③、④、⑤分别与本文第一段中心论点中的“涵

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调换,导

致逻辑混乱。2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体悟自然的生活实际,语言流畅、表达清

楚即可。5分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1:2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51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百戏
下一篇:失语症
标签:整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