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电荷

更新时间:2022-12-31 10:46:0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2月31日发(作者:幼儿培训)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明昊教育电话:楊老师无第1页共4页

两种电荷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原子的结构;

2、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

3、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知道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导体绝缘体,知道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要点梳理】

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

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

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

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

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

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

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

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明昊教育电话:楊老师无第2页共4页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

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

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

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

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要点四、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石墨等。

2、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等。

4、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要点诠释:绝缘体与导体中都有电荷,但是导体内的电荷能够自由移动绝缘体内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1.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则甲带___________,

乙带___________,丁带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

互排斥。

【答案】正电、负电、负电。

【解析】因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发生如上所述的相互作用,且丙带正电,丙吸引丁,故丁带负

电;甲排斥丙,故甲带正电;甲吸引乙,故乙带负电。

【总结升华】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来判断物体带电的种类。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有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a、b、c、d,已知d带正电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

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带正电,b带负电,c带负电B、a带负电,b带正电,c带正电

C、a带正电,b带正电,c带负电D、a、b、c均带正电

【答案】D

【变式】2三个带电或不带电小球甲、乙、丙,已知甲跟乙相排斥,乙和丙相吸引,如果乙带正电,

则()

A、甲一定带负电B、丙一定带负电C、丙可能不带电D、甲可能不带电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明昊教育电话:楊老师无第3页共4页

【答案】C

类型二、摩擦起电

2.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答案】C

【解析】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

摩擦甲会得到电子,甲因多余电子带负电,乙失去电子,乙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

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故选C。

【总结升华】本题考察了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子得失电子,使物体显示电性。不同的物质的原子对核外

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对外显负电性;束缚能力弱的原

子容易失去电子使物体显正电性。

举一反三:

【变式】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你的猜想。

【答案】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电

中性。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部分电子

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

电子而带正电荷。

类型三、导体与绝缘体

3.在通常情况下,均属于导体的是()

A、人体海水干木柴B、橡胶铁钉陶瓷

C、硬币石墨铜块D、水银塑料盐酸

【答案】C。

【解析】需要把教材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记清楚,金属均是导体,而硬币是一种合金,也是导体,A

项中干木柴是绝缘体,D项中塑料是绝缘体,故选C。

【总结升华】这道题目考察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举一反三:

【变式】在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石墨炸弹轰炸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地区。炸弹在空中

爆炸产生大量絮状石墨降落,造成科索沃地区供电系统断电。为什么石墨炸弹能使供电系统遭到破坏?

【答案】石墨絮状物是导体,可使供电线路短路,强大的电流会烧毁供电设备。

4.如图(甲)所示,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

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

现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

现小灯泡发光,说明:。

【思路点拨】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

体。可以通过观察灯泡能否发光来判断其导电性能。

【答案】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或:玻璃珠是绝缘体);红炽状态下

的玻璃珠是导体

【解析】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玻璃珠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当

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说明此时玻璃珠容易导电,是导体。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明昊教育电话:楊老师无第4页共4页

【总结升华】导线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变化时,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故红炽的玻璃

变成了导体。

本文发布于:2022-12-31 10:4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64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神女峰
下一篇:laredo texas
标签:元电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